日本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情况概述_第1页
日本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情况概述_第2页
日本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情况概述_第3页
日本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情况概述_第4页
日本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情况概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目录 TOC o 1-3 h z u HYPERLINK l _Toc321136954 日本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情况 PAGEREF _Toc321136954 h 1 HYPERLINK l _Toc321136955 塑造沙漏型产业结构:日本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方向(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 2012-02-15) PAGEREF _Toc321136955 h 1 HYPERLINK l _Toc321136956 中国应抓住日本产业升级带来的机会(财经 2011-11-18) PAGEREF _Toc321136956 h 3 HYPERLINK l _Toc321136957 日本产业升

2、级的历程及经验(海南金融 2011年5期) PAGEREF _Toc321136957 h 4 HYPERLINK l _Toc321136958 珠三角产业升级转型之日本经验借鉴(南方都市报 2010-05-12) PAGEREF _Toc321136958 h 5 HYPERLINK l _Toc321136959 中日产业经济结构对比(现代商业 2010年27期) PAGEREF _Toc321136959 h 8 HYPERLINK l _Toc321136960 日本九州地区产业衰退与产业转型的启发(中立信永税务师事务所 2008-05-02) PAGEREF _Toc3211369

3、60 h 10 HYPERLINK l _Toc321136961 日本如何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政策瞭望 2008年3期) PAGEREF _Toc321136961 h 12 HYPERLINK l _Toc321136962 日本社会治理创新情况 PAGEREF _Toc321136962 h 14 HYPERLINK l _Toc321136963 日本社区治理特点分析及比较(干部学习网 2012-01-13) PAGEREF _Toc321136963 h 14 HYPERLINK l _Toc321136964 日本的公民社会与治理(中国社会科学报 2011-11-18) PAGERE

4、F _Toc321136964 h 16 HYPERLINK l _Toc321136965 日本严格人口登记制度助力社会治安(世界博览 2011-01-19) PAGEREF _Toc321136965 h 18 HYPERLINK l _Toc321136966 日本如何消解底层社会(中国危机治理网 2010-07-20) PAGEREF _Toc321136966 h 19 HYPERLINK l _Toc321136967 日本经验:优良的社会治理与相对的平等(东北亚论坛 2010年19期) PAGEREF _Toc321136967 h 21 HYPERLINK l _Toc3211

5、36968 日本社区治理的差不多特征及其启发(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学报 2009年3期) PAGEREF _Toc321136968 h 23 HYPERLINK l _Toc321136969 认识日本的“中流社会”(瞭望 2007年14期) PAGEREF _Toc321136969 h 25 HYPERLINK l _Toc321136970 日本产学研合作情况 PAGEREF _Toc321136970 h 28 HYPERLINK l _Toc321136971 山东大学与日本小松公司产学研合作交流会进行(山东大学 2011-12-01) PAGEREF _Toc321136971 h

6、28 HYPERLINK l _Toc321136972 山东大学与日本熊本大学互设办公室促进产学研合作(中国广播网 2011-02-05) PAGEREF _Toc321136972 h 29 HYPERLINK l _Toc321136973 日本Universe株式会社考察杨凌合作项目(陕西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平台 2010-05-31) PAGEREF _Toc321136973 h 29 HYPERLINK l _Toc321136974 早稻田大学与省环保技校合作 以日本产学研模式助日企落地(南方日报 2010-03-12) PAGEREF _Toc321136974 h 30 HYP

7、ERLINK l _Toc321136975 立法与政府推动:日本产学研结合的特点和启发(科学时报 2009-11-12) PAGEREF _Toc321136975 h 31 HYPERLINK l _Toc321136976 日本产学研环境访问团考察龙泉市(龙泉市招商引资办公室 2009-06-17) PAGEREF _Toc321136976 h 34 HYPERLINK l _Toc321136977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参加中日产学研合作论坛(日本新华侨报 2008-10-24) PAGEREF _Toc321136977 h 35日本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情况塑造沙漏型产业结构:日本新一

8、轮产业结构调整方向来源: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 2012-02-15从经济高速增长期至今,日本一直没有停止其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当前日本的产业结构仍然呈现出四大核心制造业是经济进展的重要支撑、市场的外需依靠与生产的内需依存并行等特征,这与日本传统的金字塔型产业结构密不可分。为适应现实条件变化和以后进展环境,日本提出要塑造沙漏型产业结构。这种新型产业结构具有变企业之间的单向关系为双向互动关系、变“制造中心”为“制造服务”等一系列特征。这对中国的产业结构调整具有深刻的启发意义。一、日本企业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的要紧措施1.积极进行生产体系革新,突破企业系列等边界传统的日本式生产体系是以企业或企业系

9、列为活动单位的,信息的流淌、企业间的合作与交流也差不多限于同一企业系列内,不同企业系列之间具有专门强的封闭性。但20世纪90年代之后,企业系列的组织方式开始松动,同一产业内分属不同企业系列的企业之间、不同产业的企业之间都开始以更开放的态度进行各式各样的合作,合作的空间也开始向海外市场拓展。2.中小企业开展以全球化为主题的“二次创业”在传统的企业系列体制下,中小企业尽管发挥的是金字塔基石的作用,但依附于大企业,缺乏独立自主性。随着企业系列的松动,中小企业纷纷开始所谓“二次创业”,适应企业经营的全球化趋势、成为有特点的全球企业成为许多中小企业“二次创业”的目标。3.致力于进展低廉制造技术近年来,日

10、本企业开始反思制造高附加值产品可能带来的“品质过剩”即功能过度开发的问题。因此,应用低廉制造技术生产合适而优质的产品成为当前日本专门多大企业的首选。例如,日立制作所打算把平板电视机的制造成本压缩2530,富士胶卷公司打算开发面向新兴国家市场的价格在100美元以下的数码相机,本田公司、电装公司等也纷纷提出各自的低廉制造打算,旨在延展日本企业的制造优势。4.改变企业的附加值来源构成20世纪70、80年代,日本企业的价值制造是以最终产品为核心,以制造取胜的。但近年来,日本企业越来越致力于从核心原材料和零部件、运营和提供系统解决方案等方面猎取附加值,基于“制造服务”方针引领制造向服务转型,企业越来越注

11、重软性竞争要素的作用。二、日本产业结构的现状及要紧特征1.四大核心制造业仍是日本制造业乃至经济进展的要紧支撑与美国等其他发达国家相比,日本的经济进展依旧带有较强的“制造”色彩,不管从制造业占GDP的比重依旧从核心制造业对经济进展的贡献度来看,20012007年,整个制造产业的经常收益增长了25.2万亿日元,其中四大核心制造业,即运输机械、电气机械、钢铁和一般机械分不增长2.1万亿、3.2万亿、1.8万亿和1.9万亿日元,合计占整个产业增量的36。20002007年,日本的名义GDP约增长2.5,其中仅汽车一个产业的贡献率就达1.1个百分点。2.第三产业内部的结构调整拉动第三产业份额和质量的提升

12、日本第三产业内部的结构调整差不多表现为以企业为对象的生产者服务业快速进展,面向个人的消费者服务业总体增长趋向稳定,但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相关领域不断挖掘市场需求,从而在专门大程度上抵消了批发、零售行业的低迷进展。而金融保险、运输通信等长期受到政府规制爱护的行业通过持续推进的经济行政体制改革,成长性大为提高。3.市场的外需依靠和生产的内需依存并行日本的产业结构是其外向型经济进展模式的体现,集中表现在两个方面,即市场的外需依靠和生产的内需依存。日本经济的出口依存度一直都在10以上,2008年更是达到了17.5的高水平。从出口产业来看,四大核心制造业中的三大产业,即运输机械、一般机械和电气机械就占

13、出口总额的67.2。另一方面,生产的内需依存是指日本要紧出口产品的零部件和原材料的国内采购率均超过80,远高于美国的水平。如2007年,日本电气机械产业的国内采购率是80.3,美国是59.3;运输机械产业,日本是94.5,美国是66.6;一般机械产业,日本是92.4,美国是57.9。4.日本磨合型产品的技术制造优势遭遇挑战日本在磨合型产品的制造领域享有先进的制造技术和源于企业间关系的竞争优势,日本核心优势制造业运输机械、一般机械和电气机械等都被视为磨合型产品的典型。以丰田生产方式为代表,磨合型产品的生产重视产品的不断改良与成本的不断下降,这得益于企业之间紧密的合作、交易乃至激烈的同业竞争,即企

14、业间长期稳定交易关系所构筑的金字塔型产业结构。但这种组织结构在日本制造业开始大规模进行海外生产后遭遇挑战,特不是以美欧企业为代表实行的模块化生产经营方式在适应快速的技术变化与严苛的成本压力方面表现突出,对日本企业传统的生产经营模式造成冲击。三、日本产业结构调整的差不多方向塑造沙漏型产业结构对日本而言,产业结构调整要紧不是调整三次产业之间的比例,而是对产业质量特不是制造业的进展模式进行深入变革。日本经济产业省作为产业进展的指导部门,在一份研究报告中明确指出,以后的产业结构调整是要变传统的金字塔型产业结构为沙漏型产业结构。所谓沙漏型产业结构是相关于传统的金字塔型产业结构而言的一种概念。在金字塔型产

15、业结构中,少数制成品生产企业位于塔尖,越往下,零部件生产企业和原材料生产企业的数量越多,它们共同支撑起制成品生产企业。而在沙漏型产业结构中,制成品生产企业和零部件生产企业的融合度提高,制成品生产企业更注重与服务业的融合;零部件生产与原材料生产的垂直一体化程度有所加强;零部件生产企业不再处于附属于制成品生产企业的地位,两者的力量对比更趋均衡。简言之,金字塔型产业结构下制成品生产企业居于核心地位的格局被打破,关键零部件生产企业逐渐成为价值制造的核心,制成品生产企业则更多地向品牌经营、提供服务和系统解决方案等方面转型,制成品生产企业和零部件生产企业的关系形象地讲更似两端力量相当的沙漏。(作者:白雪洁

16、,南开大学经济与社会进展研究院)中国应抓住日本产业升级带来的机会来源:财经 2011-11-18欧债危机恶化和美国经济低迷,给全球经济带来了浓重的阴云。在中国加入WTO以来的全球化浪潮中,全球范围的产业调整进行得十分深入。这种调整不仅表现为低端制造向进展中国家的转移,还表现为近年进展中国家在更高的制造业环节对发达国家形成竞争。2011年11月16日上午,日本三井住友金融集团旗下日本综合研究所的人士造访安邦,就中国宏观经济形势、日本产业结构调整等问题进行了沟通和交流。在交流中我们发觉,日本产业界,尤其是以索尼和松下等为代表的大型制造集团差不多在实施各自的产业升级调整打算。据媒体报道,以消费电子产

17、品闻名的索尼,消费电子业务正在亏损,真正支持盈利的是金融服务。其中金融服务包括寿险、非寿险以及银行业务。今年11月索尼公司再一次上调了预期年度亏损,将亏损调至900亿日元(约合12亿美元)的高额。据索尼公司近几年财报显示,这将是索尼公司连续亏损的第四个年头。在与安邦研究人员的交流中,住友的研究人员表示,类似于索尼的变化在日本国内并不鲜见,而是一个较为普遍的产业调整现象。一个重要的缘故是,日本在东亚的邻居中国和韩国在制造业上日益对日本企业形成竞争,日本企业在靠近低端的产业链环节,差不多开始逐步撤出。我们在此前曾分析过松下的例子,其业绩巨亏的背后实际上确实是竞争乏力带来的产业结构转型。从目前情况来

18、看,趋势越来越明显。目前松下公司在电视机业务方面的外包比例为10%,而其预期目标是在几年内提高到30%-40%。在其他业务方面,松下称2012年将投7.2亿美元在苏州建立新锂电池工厂,并用3-4年时刻将在华生产比例从目前的10%-20%提升至50%左右。此外,2011年度索尼液晶电视委外代工比重也将由2010年的50%扩大到75%。正在进行外包或转移业务的企业不仅仅是索尼和松下。今年10月份,日本三洋电机将洗衣机和电冰箱等白色家电业务出售给中国大型家电公司海尔。中国之外,韩国的竞争同样不可小视。进入本世纪以来,韩国三星、LG等企业以追赶日系企业为目标,依靠成本优势不断全球扩张,加上韩国政府对韩

19、国企业的资金、政策支持,使得日系企业失去了许多阵地。在重压之下,日本企业目前升级的方向是接着向高价值产业链转移,要紧是设计生产高附加值的零部件,以及像索尼那样进展更多的服务业,其中就包括消费金融。在目前索尼的业务格局中,除了金融服务外,像娱乐文化产业、信息提供商等角色也是重要组成部分。而松下则力图向综合性的电子方案解决服务商方向进展,如借助物联网将住宅建设与电子系统相配套。毫无疑问,日本希望通过自身努力解决产业日益空心化的难题,在我们看来,日本企业的这种调整也给中国企业带来了机会。在今年日本大地震后,我们就认为,日本势必会加快产业向外转移的步伐,而中国是个不错的选择。中国正在大力推动腾笼换鸟、

20、产业结构升级,但如何换?换什么?始终没有清晰的答案。日本产业界的变化实际上给我们提了醒,这其中蕴含着难得的战略机会。首先,日本制造业的上移和调整,会腾出更大的中下游空间,这将给中国企业带来机遇。创维集团副总裁杨东文也认为,代工能够提高制造力和水平,然而对品牌的建设和激励是一种损害,只是这是必须经历的过程。因为通过代工能够获得经验,提升竞争力。其次,利用目前中国相对雄厚的财力,通过硬投资猎取日本具有战略价值的资产。最近,一家名为OD05Omnibus的基金引起了日本国内的震动。这家全称为SSBTOD05综合账户协议客户的基金,其幕后投资者确实是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CIC。OD05Omnibus基

21、金从去年第四季度开始大量增持日本重要企业股份,一跃成为三菱UFJ、佳能、住友三井金融、索尼、三井、日立、小松、东芝等公司的前十大股东之一。今年日本核泄漏事故的业主东京电力也曾是入股对象之一。该基金业已成为123家日本企业的要紧持股人,总投资超过2万亿日元。在今年9月底,该基金还入股了日本本田汽车,从而成为本田的第七大股东。而在此前,该基金差不多成为日本另一大汽车公司日产汽车的第九大股东。第三,在日本企业进行产业结构升级、产业链重组的同时,日本企业也会有更大的可能性进行技术转移。假如中国现在拿出更大的努力来迎接这种变化,中国企业将有可能获得更多的技术转移。最终分析结论:通过持续的跟踪研究,我们认

22、为,日本国内的产业结构调整绝不仅仅是一次偶然的、单一环节的企业转型,而是国际产业链的深刻变化;以中国目前的财力、制造业竞争力和综合成本,应该能够在这波浪潮中抓住日本产业升级带来的机会。(作者:李浩,安邦咨询研究员)日本产业升级的历程及经验来源:海南金融 2011年5期一、日本产业调整升级历程概述二战之后,日本迅速把进展重心转到经济领域中,并成长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日本的经济奇迹归功于其战后不断的产业调整升级。战后,日本依照本国经济社会进展和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先后进行了三次大的产业结构调整,开拓新的经济进展空间和增长点。第一次是战后经济恢复期,日本政府致力于重建产业以奠定经济自立进展

23、的基础,以钢铁、煤炭、造船、电力等为重点产业,将有限的资金和原材料投入到重点产业。第二次产业结构调整在20世纪60年代,是以重化工业为主导产业,从欧美国家大量地引进重化工业技术,加大对技术成果的消化、汲取。1956至1973年这18年间,日本GDP年平均增长率达到9.7%。20世纪70年代,日本开始进行第三次产业结构调整。此次调整的直接缘故是野石油危机冶的爆发,使得日本出口导向型经济受到专门大的冲击,出现野滞胀冶局面。日本第三次产业调整的要紧方向是进展野知识密集型冶产业,减少资源、能源的消耗,主导产业是汽车和电器机械。二、日本产业进展升级的经验总结1.日本产业政策的实施极大推动了战后日本产业的

24、快速进展。二战后,日本当局实施了包括产业民主化政策、产业爱护政策、产业扶持政策及振兴政策、中小企业政策、产业技术政策、产业用地政策、海外市场开发资助政策、衰退政策产业合理化及调整政策等一些产业政策体系。通过政策的介入优化了产业进展环境,提高了日本的产业结构和贸易结构的层次。日本为了赶超欧美发达国家,特不重视政府对民间企业研发的投入,资助了一大批高科技企业进行商业性的研发活动,最具代表性的组织形式确实是成立野研究开发组合冶,即若干个民间企业同意政府的资助,组建一个研究开发小组,共同进行新技术及新产品的开发。2.加强自主技术革新来加强产业竞争力。要紧通过以下几个途径来加强技术革新并增强产业竞争力院

25、一是关于日本国内企业技术创新活动采取经济扶植政策,譬如税收优惠、财政补助金发放和低息贷款等措施。二是构建科研机构、大学与企业间的联合科研体系。日本的科研机构、大学与企业间的合作关系特不稳固,科研机构和大学的R&D活动能够紧盯特定行业前沿技术,满足日本企业技术革新的需求。专门多日本的大企业与科研机构或大学共建实验室,进行合作攻关,而且日本政府对这种产学研合作平台给予大量的经费支持,这种产学研联合创新是日本国内技术进步的重要支撑之一。三是通过产业集聚促进技术革新。产业集聚能够活跃技术创新活动,日本通过产业集聚构筑了以特大都市为辐射核心的知识集约网络,使创新活动产生因为专业人才的集聚产生放大效应,确

26、保日本产业技术的领先性和独占性。3.鼓舞技术引进,注重再创新,实现技术赶超。作为一个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日本一直都把技术引进作为实现技术赶超的重要政策。二战之后,日本与美国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存在10耀20年的技术差距。从50年代开始,日本政府就大力贯彻提倡技术引进政策,充分发挥自身的野后发优势冶。为了鼓舞技术引进,日本政府在50年代初出台相关政策,关于技术引进优先配给外汇,同时政府对技术引进还采取税收特不措施,在国内所得税方面关于技术引进给予一定程度的减免措施。据统计,1951年至1981年日本每年的技术引进项目数从188件增加至2076件。此外,日本特不注重技术引进之后的消化汲取,并在此

27、基础上进行二次创新,以此占据全球产业技术前沿地位。珠三角产业升级转型之日本经验借鉴来源:南方都市报 2010-05-12尽管珠三角产业转型大幕已启,但产业转型作为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程,并非一蹴而就。以全球和国内先进地区的进展路径观看珠三角,能够发觉30年前日本列岛的产业转型历程,与今日之珠三角有着若干相似性:面对日益剧烈的国际贸易摩擦和资源、环境的双重约束以及石油危机导致的成本压力,“两头在外”、高能耗、低附加值的日本产业结构被迫走上了调整升级之路,一举巩固了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地位,其支柱产业至今保持着强大的竞争力。“他山之石,能够攻玉。”日本上世纪70年代后产业转型的经历或许能够为珠三角的产业

28、转型提供借鉴。东方邻居的相同难题“尽管二战之后至70年代,日本实现了与美国的政治联姻,同时在美国的大力扶持下实现了经济的高速进展。倾斜生产方式的政策导向加快了日本煤炭、电力、钢铁等基础产业的进展,同时有效地带动了重化学、造船等资源密集型产业的进展,到70年代初,逐步形成了以钢铁、造船、石油化学、汽车、家电、电力等重型工业为主导的产业格局。”国海证券分析师桑俊、马金良认为。然而随着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巨大变化,产品出口国际竞争加剧直接导致了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摩擦,加上1973年和1979年两次石油危机的爆发带来的成本压力,日本之前赖以生存的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生存空间愈发狭窄。因此,不管是国际依旧国内

29、层面上,日本都面临着一系列的经济与政治压力,原有的重化工业产业进展步履维艰。统计资料显示,从1972年按产值计算的产业结构来看,日本以农林牧渔为代表的第一产业在经济中的比重较小,仅约5%;而以制造业、建筑业为代表的第二产业占据了日本经济约50%的比重。而在制造业中,机械行业(包括运输机械、电器机械、一般机械和周密机械)占制造业产值的32%,接近三分之一的份额;而且重化工业(包括钢铁、化学、金属和非金属产品等)在制造业产值中所占比重同样较大,约为30%。和中国目前的状况类似,彼时日本“两头在外”的生产模式让日本经济对外部环境波动的敏感度急剧加剧。以1972年为例,日本原油对外依靠程度达到99.7

30、%,铁矿石达98.9%,钒土矿和磷矿接近100%。而同时出口的依靠程度也比较大,船舶为66.4%,尿素为67.1%,电视机为42.9%,汽车为24.8%,钢材为22.8%。重化工业的生产模式,对生产原料和燃料的需求大幅增长,能源自给率大幅下降。1955年日本进口原油为701万吨,1972年增至2.1亿吨,增长约30倍,国内需求的缺口差不多上由进口来填补。因此,在石油危机的冲击面前,日本的产业结构受能源价格变化的阻碍程度远远超过其他发达国家。“而经常账户顺差和石油危机带来了日本与其他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摩擦,日元升值压力骤现。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以后,日元开始实行浮动汇率制,日元对美元的持续升值压缩

31、高成本、低利润的传统制造业的生存空间。”桑俊、马金良认为。在这种情况下,出口企业只能将成本的压力转嫁到下游产品上,然而终端价格的提升带来的需求锐减,反而造成了日本高负债率的出口企业产能日趋过剩。同时,石油危机恶化了绝大部分国家的国际收支,一时刻贸易爱护主义纷纷盛行,日本与美国和欧洲之间的贸易战(汽车战、钢铁战、彩电战)接连不断。与此同时,国内环境爱护成本的上升,亦压缩了日本传统制造业的利润空间。和中国目前的情况类似,60年代日本“四大公害”所引致的社会反响,加快了其环境立法的步伐,但与此同时,环境爱护成本的增加也不可幸免阻碍了重化工业的利润空间和生存空间。转型的关键:政策推手对日本70年代转型

32、的研究均指出,政府推动的政策引导是产业成功升级的关键所在。针关于日本传统行业产业能耗大、产能过剩、产品附加值低的局面,日本政府彼时推出一系列强制性的政策措施,加快企业低效产能的清除,通过产业国际转移和企业国内合并重组来提高传统制造业的生产经营效率。首先,加速处理过剩设备。针对原材料等产能过剩行业的萧条,日本政府先后制定稳定特定萧条产业临时措施法和改善特定产业结构临时措施法,严格规定了从1978年到1983年间,要紧的重化学工业(如平电炉、炼铝、纺织、造船、化肥行业等)废弃和转让处理过剩设备的规划。实际到1983年,炼铝业生产能力从164万吨/年,下降至74.1万吨/年(45.2%);钢铁业平电

33、炉生产能力由2079万吨/年,下降至1807万吨/年(86.9%)。其次,加速企业的合并重组。在石油危机前的高速增长时期,传统制造业的快速扩张引致了一系列的经济社会问题,产品部门进展不平衡、资源短缺、投资过热、产销差距扩大等。这些问题在石油危机的冲击下都暴露无遗,加上日本政府经济进展战略的转变,传统产业纷纷实行“减量经营”。与此同时,日本政府加快了传统制造业中低水平产品的跨国产业转移。两次石油危机过后,日本开始大幅度地通过将结构性萧条产业向进展中国家转移,“雁型模式”在东南亚地区逐步推展开来。通过变商品输出为资本输出,日本不仅有效缓解了传统制造业的国内生产困境,而且躲避了日元升值带来的产品国际

34、竞争力下降。在对传统重化工业实施严厉的指导性政策,加速传统制造业技术和产品升级的同时,日本政府对新兴制造业制造了良好的政治经济政策环境,有效引导制造业重心的转移。日本政府在1975年制定的产业结构长期展望中,明确提出确定知识技术密集型的加工装配工业和尖端技术领域为产业结构的进展重心。1978年,特定机械产业振兴临时措施法也明确规定加强对集成电路、电子计算机、飞机等产业的政策扶持,对尖端技术领域的开发提供政策补贴,对指定的高科技产业实施税收和金融方面的优惠措施。与此同时,日本政府鼓舞加快技术引进和改造创新。通过结合日本经济的实际情况对引进的科学技术实行国产化方针,然后对引进的技术和产品的分解、研

35、制,制造出具有日本特点的新技术和新产品。日本企业一改过去对成套设备引进的模式,着重引进技术专利、技术情报及基础性科研成果,然后对引进的新技术进行分析研究,扬长避短,进行创新开发。60年代中期后日本差不多开始注重引进知识密集型工业的先进技术,如通讯设备、航天、汽车制造、电子机械等。进入70年代之后,宇宙开发、电子计算机、半导体、生物工程等尖端技术引进和改造直接奠定了日本在全球的技术领先地位。以日本电力行业为例,70年代以后,原油耗费所占比重大幅下降,而其他能源如煤炭、液化天然气、核燃料等利用上升趋势显著。在经历了70年代经济转型之后,日本经济产业活力的恢复使得日本重新步入经济的快速进展时期,实现

36、了80年代日本的经济繁荣。珠三角的转型路径:传统产业整合+新兴产业技术驱动但与日本相比,包括珠三角在内的中国产业转型的基础显然更为薄弱。70年代初,日本的农业现代化和机械化改造差不多差不多完成,加上日本农村教育体系的建立,农业生产效率的提升为其他产业的进展提供了大量的拥有一定专业技能的劳动力。同时,日本的城镇化的差不多完成以及全民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为制造业的快速进展奠定了良好的社会经济基础。国海证券依照统计数据分析认为,相比较而言我国产业转型的起点要低于日本70年代的水平。首先,居民收入水平相对较低。2006年中国人均GDP为2028美元,只相当于日本1969年的水平,而日本1973年人均G

37、DP差不多超过了4000美元。农业就业人口数目庞大是另一问题。目前我国仍然有超过40%的人口从事第一产业,加上目前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将会持续展开,那么以后巨大的就业人口向第二、三产业的转移将带来巨大的社会经济压力。而同期日本农业现代化差不多完成,整个第一产业的就业人口相对较低,仅占总劳动力的1/3。中国劳动力平均受教育程度要低于日本同期水平。从日本制造业就业人口变动趋势来看,产业转型将带来就业人口从传统行业(如纺织、化工、钢铁等)向新兴行业(如电气机械、运输机械和周密机械等)的转移,而且这种转移是建立在对高素养劳动人口的大规模需求基础之上。由于日本教育培训体系的完备,给成功的产业转型提供了智力

38、支持。但和日本不同,中国目前的转型亦有其当年不具备的优势。由于中国是资源大国,上游采掘业具有一定的价格传导能力和定价优势,然而资源的肆意开采仍然导致资源利用效率低下,政府推动并购重组有利于产业集中度的提高,通过理顺能源供给渠道减少资源白费。政府应该通过指导性的金融经济支持和产业政策倾斜加快加工制造业的产业转型,技术引进以及在此基础上的自主创新尤为重要。由于中国产业转型不仅仅包括新兴产业的推动和兴起,同时还包括传统制造业行业结构优化和产品升级换代,因此以后中国产业转型的进展脉络将围绕这两条主线来进行。传统制造业应该按照上、中、下游分不采取不同的产业政策,来规范和引导行业升级,实现传统产业的创新式

39、进展中日产业经济结构对比来源:现代商业 2010年27期产业经济的结构是国家经济进展中一个重要的对策,一个国家产业结构层次往往能够阻碍到经济素养和国家经济实力的问题。历史能够证明,往往一国经济的飞跃与该国产业结构的合理转型有着专门大的联系。本文选择日本来作为对比,是有着专门重要缘故的。首先同为亚洲国家,同样有着人多地少的问题;然后是因为日本在二战中经济遭到严峻打击,却能够在几十年间进展如此迅速,其专门大缘故在于产业结构的优化。而通过日本产业经济结构的进展和现状与中国的对比,能够从中给大伙儿一点启发。一、日本二战以来产业经济结构的进展与现状二战以来日本的产业经济结构进展能够分为四个时期来看,首先

40、是经济复兴时期,日本首先是为了全国上下解决吃饭穿衣等差不多问题,对农业和纺织等基础行业进行了改革和扶持,优先进展这些基础产业,同时抓住了当时国内进展的重要矛盾即能源来进行进展,因为原料能源是重工业进展的基础,因此日本利用美国援助的原油进行了重点项目的增产,关于煤炭和钢铁十分重视,在如此的重点扶持下,各个重点能源产业急速进展,国民经济得以专门快的回复,在那个时期,第一产业构成比为23%,而第二产业的构成比达到45%,第三产业进展不大,然而差不多能够满足当时日本国内的需求。随后,日本开始了经济高速进展的时期,大规模建设各项优势行业,其中现在的一批优秀企业确实是在那个时刻段奠定的基础,那个时期日本关

41、于重工业尤其是的大力设备投资,为制造业的进展首先奠定了基础,同时重工业中的化工行业的进展为农药、化肥和农业机械武装农业大大提供了进展的可能。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农业机械化为日本的都市化奠定了专门好的基础,使得农村劳动力从农业中解放出来,为工业的进展和第三产业的扩充提供丰富的劳动力来源。在那个时期,产业结构中第一产业下降至百分之十都不到的份额,而第二产业大约保持在40%左右,第三产业在那个时期大规模进展,上升至50%左右,第三产业的进展为各种无烟产业的进展提供了土壤,比如服务、旅游的等在产业进展中份额不断上升,日本的产业结构实现了高级化。到了稍后时期,由于全球能源危机,产业结构上日本进行了调整,减

42、少了重工业的进展,按照原来的进展速度接着进展第三产业,第三产业对能源的要求不高,同时在这段时刻的进展阻碍下,第三产业从劳动密集迅速向科技知识密集转变,在第三产业的配比上,那个时期日本差不多上达到了人员和科技的产业结构调整的目的,为下一时期的高速进展提供了基础;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后,日本开始真正的产业结构大调整时期,开始对外贸易的大力进展,尽管在那个方面遭遇到西方国家的抵御而导致经济又开始向内需主导型庄边,然而丝毫没有阻碍到本国经济,因为那个时候,日本的各项产业进展差不多相当有优势,有些产业甚至比西方国家的进展更加优秀。二、中国产业结构进展以及特征探讨能够讲中国产业经济结构在新中国诞生以来并没

43、有专门大的分界进展的情况,而是在缓慢过渡中实现了产业的优化升级,首先是新中国成立以重工业为主的大兴制造时期,忽视了第三产业和轻工业的进展,这与中国历来进展工业确实是一个短板有专门大的关系,因此为了平衡产业,才提出了大力加强重工业建设的口语,那个时期,重工业进展比重快速上升,形成了达到国民生产总值中占有一半的绝对优势,在如此的情况下,农业的进展持续平衡,第三产业却发育不良,直到今天还有这专门大的后遗症现象存在。从只进展重工业而忽视其他进展到产业结构开始进行重大转型之间是个缓慢的进展过程,先是由于改革开放,提出了产业转型升级的理念和政策,第三产业才得以进展,在此之前,第三产业的进展全然无法与第一二

44、产业相比,上世纪九十年代,第三产业才真正的开始稳定进展,从国内生产总值的构成来看,第一、二、三产业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1990 年的274231变化到2004 年的114940。产业结构才得以有了改观,然而面临的专门大问题是,中国的一二三产业结构尽管得到了优化升级,然而产业结构的科技化和质量化优势仍然有限,首先是地区进展的不平衡,第二是产业现代化程度专门低,也确实是产业中的科技含量不高,这仍然是制约着中国经济实现完全转型的一个专门大桎梏。三、日本产业结构演进对中国的启发通过对比,我们能够利用日本经验为中国产业结构的真正转型升级提供一些启发,首先是要注重利用研究和制定产业政策来推动国民经济进展。

45、中国是一个正处于转型时期的进展中国家,又面临加入世贸组织后开放市场的挑战,置身于国外先进技术、雄厚资金和较强竞争力的行业、产品和企业包围之中。应该积极制定适应不同经济进展时期的产业政策,推动国民经济的健康进展。第二是产业结构调整必须要能够考虑到地区优势,进行异质化进展,幸免进展中过度重复建设的问题,比如一个地区明明不能进展旅游业,还生搬硬套着去进展,如此只会使资源过度的白费。第三是要大力进展战略产业中的科技含量,中国优势产业之因此不能快速向着高专精的方向进展,要紧是其科技含量不够,假如能适当引进国外的经验和科技,也许能够得到一些真正的转型进展。比较分析中日两国产业结构进展与现状,笔者认为中国在

46、制定产业政策的时候要借鉴日本的成功的产业政策,使经济能实现快速高效的进展。(作者:王佑慈,日本国立法人和歌山大学经济学研究科)日本九州地区产业衰退与产业转型的启发来源:中立信永税务师事务所 2008-05-02战后的日本为了实现赶超欧美经济发达国家的目标,在不同进展时期选择了不同产业作为主导产业。特定时期的主导产业,差不多上在具体条件下选择的结果,一旦条件发生变化,例如需求萎缩、资源枯竭、替代产品的出现和比较优势发生转移等,原有的主导产业对经济的带动作用就会弱化、消逝,成为衰退产业。曾经对战后日本经济增长产生重要阻碍的产业,如钢铁、煤炭、石油化学、造船等,由于进展环境的变化先后步入衰退产业之列

47、。主导产业的衰退不仅会导致失业问题,而且可能阻碍产业结构的升级,使产业所在国家或地区的经济陷入进展困境。本文以战后日本九州地区主导产业的衰退及其转型为案例,分析其替代产业的培育政策及实施效果,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九州地区产业转型的经验对我国衰退地区产业转型,尤其是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的借鉴意义。一、战后日本九州地区经济进展的兴衰本文以工业产值在日本工业中的比重变化为要紧依据来概括九州地区经济进展的兴衰。早在20世纪20年代前后,九州地区就进展成为以钢铁、煤炭、化工、造船为中心的重化工业基地。战后,日本为了恢复经济,实行“倾斜生产方式”,集中进展煤炭、电力和钢铁等几个基础工业。50年代朝鲜战争的爆发和

48、日本经济恢复的需要,促使日本的煤炭需求快速增长,价格不断上升,九州地区的经济因此得到迅速恢复,到1960年九州工业产值在日本工业中的比重已占4%。20世纪50年代后期,日本确立了贸易立国的进展战略,产业政策的重心由“经济恢复”转向“经济振兴”,政府产业政策支持的重点转为扶持资本密集型产业,基础产业、原材料产业逐步让位于新兴的加工业。这一时期,日本政府逐渐弱化对九州钢铁工业的支持;同时,日本的能源结构由“煤主油辅”变为“油主煤辅”,石油取代煤炭成为要紧能源。池田内阁于1961年7月实行贸易自由化政策,1962年10月采取石油进口自由化政策。这一时期日本劳动力成本上升,导致煤价居高不下,煤炭国际竞

49、争力弱。1963年,日本政府决定削减国内煤炭产量,大量从国外进口煤炭,煤炭产业开始进入衰退时期,九州地区的经济由此开始衰退,到1969年九州地区工业产值在日本工业中的比重已下降至2.2%。20世纪70年代以后,受“石油危机”的冲击,国际市场上原料、燃料价格相继上涨,国际上对重化工业产品的需求差不多饱和,加之环境破坏日趋严峻等缘故,日本转变进展战略,产业结构向能源节约化和高加工度化方向进展。这一时期,九州地区的主导产业如平炉炼钢、炼铝、造船、化肥等被1978年5月颁布的特定产业安定临时措施法指定为“结构性萧条产业”。九州地区的工业产值在日本工业中的比重持续下降,到1980年已降至1.2%。二、九

50、州地区替代产业的培育与效果长远来看,重振产业衰退地区经济的全然出路在于培育新兴主导产业,因为区域经济进展的本质即是区域主导产业的有序更替。九州地区为了摆脱产业衰退,重点也是培育新的替代产业。1、调整衰退产业与扶持新产业相结合20世纪60年代,日本政府认识到煤炭工业的衰退已不可能逆转,因此开始着手煤炭产业劳动力的安置转移和向原煤炭产地诱导新产业。1961年日本政府制定了产煤地域振兴临时措置法,1962年设立了“产煤地域振兴事业团”,由“产煤地域振兴事业团”(1972年后重组为“产业重组/产煤地振兴事业团”)出资、融资开发工业园小区,然后再将开发好的土地附以长期贷款、减免税等措施转让给投资者,吸引

51、投资者来产煤地区建厂。这一措施取得了专门大成效,到1993年日本共建立了136个工业园区,其中拥有筑丰、三池、福冈三大煤矿的九州地区福冈县内就建有66个工业园区,占工业园总数的40%。到2002年底,福冈已有96个工业园小区,先后有521家企业在此投资建厂,共制造就业机会5615个。2、利用区位优势重构产业,进展新兴替代产业九州在经济结构转型过程中,并没有简单地在原有产业基础上向前或向后延伸产业,而是对九州地区的区位优势进行重构,突破固有的产业结构,培育新兴替代产业,实现产业结构的多元化和高度化。其中最典型的是九州的集成电路(IC)产业。大量富余的廉价劳动力、良好的空气质量和水质以及发达的航空

52、运输设施为九州进展IC产业提供了良好的区位优势。上世纪60年代,日本政府开始在九州进展以生产和组装为主的IC产业。IC产业使九州经济重新焕发活力,不仅推动了九州地区的经济进展,而且形成产业集聚效应,促进了九州地区高新技术产业的进展。九州的第一座集成电路工厂在1965年由三菱电机公司建筑,此后东芝、日本电气、松下、富士通、索尼等大公司相继设厂,甚至美国得克萨斯仪器公司和仙童公司也在九州建立了集成电路工厂。半导体产业的繁荣进展还带动了相关IT产业的研究机构、开发基地不断进驻九州,德国国立信息处理研究所(GMD-Japan)、英国CranfieId大学日本中心等世界性研究所和大学先后落户九州,而日本

53、国内的日立、索尼、三菱、富士通等大企业也在此成立研究所。九州差不多成为日本名副事实上的高科技产业基地。通过20余年的努力,九州地区的经济结构成功转型。九州地区的第一产业明显衰退,而第三产业进展迅速,制造业内部结构由钢铁、造船为代表的重工业型产业向以半导体、汽车相关产品为主的加工、组装型产业转换,并成为日本高科技产业、新兴工业的要紧基地。九州经济重新焕发活力,在日本工业中的地位也逐步恢复。2002年九州地区GDP为4032亿美元,占日本工业总产值的8.7%。九州地区的集成电路(IC)、汽车、陶瓷、环境、机器人、食品、生物科技等产业进展迅速,特不是集成电路、汽车产业已成为九州工业的主导产业。200

54、0年,九州地区集成电路产值15638亿日元,约占日本全国的30%,占世界的10%,九州已成为日本和世界的重要半导体生产基地之一。三、九州地区产业转型对我国的启发据统计,我国目前有118个都市因产业衰退(要紧缘故是资源枯竭)而陷入进展困境,占我国都市总数的17.88%。我国差不多选择辽宁省阜新市、黑龙江省大庆市、吉林省辽源市作为产业转型的试点都市,探究经济衰退地区产业转型的途径。九州地区产业转型的成功经验给我国提供了重要启发。1、科学预测产业进展趋势,在其衰退之前培育替代产业九州的煤炭生产在1960年代中期达到顶峰,此后急剧下滑,平炉炼钢、炼铝、造船、化肥等产业在1970年代也开始衰退。日本政府

55、预见到这些产业的衰退趋势是不可能逆转的,因此早在1961年就出台了促进低开发地区工业促进法和振兴产煤地区临时措施法,1962年又出台了促进新产业都市的建设法,以立法形式积极主动地引导衰退地区引进、进展成长型替代产业。1965年三菱电机公司就在九州建筑了第一座集成电路工厂,替代产业在主导产业衰退之前就差不多开始发挥作用,并逐步成长为新的主导产业。九州及早进展新兴替代产业,既减少了转型成本,又降低了转型风险。日本九州的成功经验也表明,扶植新兴产业的成效远比对衰退产业进行技术改造显著,因此需要慎重对待衰退产业的技术改造。产业衰退是由产业的孕育、进展、成熟、衰退的差不多变化规律所决定的,是不可能被逆转

56、的。对衰退产业进行技术改造能够延缓其消亡的时刻,却无力改变其衰退的命运。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一些资源型都市在资源衰退产业的基础上接着延长产业链,只会增加经济转型的压力。因而政府要科学预测产业进展趋势,要有前瞻性的进展战略,通过政策诱导投资输入,扶持衰退地区的新兴产业成长,实现地区经济转型。2、依照地区情况制定进展战略,因地制宜进展替代产业九州地区的区位优势明显,不仅拥有大量富余的廉价劳动力、良好的空气质量和水质,还有发达的航空运输设施。九州地区依照自身条件制定了合理的进展战略,同时采取了一系列政策和相关配套措施,引进了对空气质量和水质要求较高、以生产和组装为主的IC工业。科学的进展规划使九州地区产

57、业顺利转型,经济步入了可持续的良性进展轨道。九州产业转型的经验讲明,进展替代产业要从各地区的实际动身,幸免产业趋同;要在充分发挥各自比较优势的基础上进展接续产业,不能搞统一模式。我国幅员宽阔,衰退地区资源先天条件、所处地理位置、产业进展状况和基础设施各不相同,因此不能采取一种模式。3、调整衰退产业与扶持新兴产业结合,循序渐进推进产业转型针对地区产业结构调整问题,日本政府协调各方面的力量,制定和采取了资金援助、失业培训等一系列援助政策和措施。日本政府为安置煤矿关闭后的失业人员制定了煤炭矿业结构调整临时措施法、煤矿职工队伍稳定雇佣临时措施法和煤炭矿业年金基金法,对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失业的职工发放退职

58、金和离职金;通过实施援助职业转换、办理职业训练和再就业援助等措施,使离职人员实现再就业和保障差不多生活,幸免因矿山关闭造成社会和经济混乱。这些措施差不多达到了预期目的,保持了经济环境的稳定,为产业的顺利转型奠定了基础。基于日本的经验,我国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产业转型也应采取循序渐进策略,不可盲目激进,幸免在产业转型过程中短时刻内集中关闭矿区、煤井、油田和林区,重视对衰退产业离职人员的技能培训,增强下岗人员的再就业能力,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并最终借助新兴产业汲取衰退产业的过剩生产能力和劳动力,防止出现局部地区失业率大幅攀升及由此引发的社会震荡。九州地区产业转型的经验表明,依照产业结构演进的趋势,结合具

59、体条件制定正确的进展战略培育新兴替代产业,调整援助政策与新兴产业扶持政策相结合推进产业转型,是摆脱产业衰退困境的有效途径。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产业生命周期缩短,主导产业的更替速度加快,越来越多的产业将步入衰退行列。产业衰退的加速和衰退产业的增多,既增加了产业转型的风险,也意味着假如一个国家或地区不能及时促进衰退产业转型,将迟滞产业结构的顺利升级,使国家或地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因而,日本九州地区衰退产业转型的经验对各国,尤其对试图通过产业政策缩短产业演进过程的国家,具有极其重要的借鉴意义。日本如何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来源:政策瞭望 2008年3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政府

60、实行了政府主导型的市场经济体制,政府制定周密的打算,确定产业的进展方向,然后运用科学的产业政策以及法规、行政指令来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它为战后日本经济的高速增长做出了重大贡献,也使日本在世界各国中成为以产业政策成功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典范。第一,产业政策是产业转型升级的要紧推动力。日本在其进展过程中,能够依照本国国情特点,合理制定并实施产业政策,这无疑是产业迅速进展和产业结构迅速趋向高级化的推动力。日本大约每10年左右提出一个中长期的促进产业结构高级化的总体规划。每一时期都针对经济的变化确立不同的产业重点,产业结构也随着经济变化不断调整,在政策手段上,日本要紧通过投资补贴、加速折旧、税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