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孔颖达对魏晋南北朝《诗经》学的整合_第1页
论孔颖达对魏晋南北朝《诗经》学的整合_第2页
论孔颖达对魏晋南北朝《诗经》学的整合_第3页
论孔颖达对魏晋南北朝《诗经》学的整合_第4页
论孔颖达对魏晋南北朝《诗经》学的整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论孔颖达对魏晋南北朝?诗经?学的整合论文关键词:唐代?诗经?学孔颖达?毛诗正义?论文摘要:孔颖达通过?毛诗正义?有意识地对两汉以来特别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诗经?学进展扬弃、标准和整合,融贯群言,剖析精当,既保存了先秦汉儒以来?诗?学研究的优秀传统,又有自身的时代特点。并在此根底上建立起了关于?诗经?学相关问题的标准和体系,促使?诗经?文本及其诠释正式进入了“大一统时代,并成为学子的教科书,登上国家意识形态的宝座。唐初,经学仍然沿续着南北朝以来的师承关系,大体上北学根本继承汉代章句之学,南学那么承袭魏晋以来以玄解儒的学风。经学家们各有所师,各有所本,千人千面。经学的分歧既不利于大一统国家政治、思

2、想上的统一,也令科考子无所依归。为了进一步统一思想,更结实地树立儒学的地位,稳固封建统治,同时也出于笼络人才,适应科举考试的目的,唐太宗本人以重要组织者的身份,参与了唐初经籍的整理与注疏工作。他采取了两个步骤:一是校刊统一的?五经定本?颁行天下,二是撰定?五经正义?,“令天下传习。?五经正义?的出现,标志着儒家经典在文字内容上的统一和儒家正统地位在唐朝确实立。孔颖达领衔所作的五经义疏之一?毛诗正义?,是在全盘继承毛传、郑笺的根底上,有意识地对魏晋南北朝人的观念和考虑成果,进展梳理、滤及、遴选,兼采南北,加以折中,完成了这一时期经学的初步整合和统一,进而使?诗经?文本及其诠释更加符合政治统治和教

3、育教化的现实需要。在标准和整合魏晋南北朝?诗经?学时,孔颖达主要坚持了两个原那么:一是“疏不破注。汉代?毛诗传?的出现,将?诗经?的解读纳入了政治伦理化的轨道当中,标志着?诗经?经学诠释的定型。随着郑玄?毛诗笺?的引申发挥,又进一步确立了?毛诗?解读原那么的正统地位,即为封建国家的思想统治效劳。鉴于此,孔颖达作?毛诗正义?,首先是坚持“疏不破注的原那么,即在编纂时根据毛、郑等先儒注文进展疏解,不能随意发挥,尽力维护注文的思想体系,为士子明经、考试制定一部标准的经学教科书。所以,?毛诗正义?对?诗经?的诠释整合,以?毛传?与?郑笺?为标准,尽量保持其原貌。遇到二者有问题、有矛盾的地方,有时还曲为

4、回护,不惜穿凿说解,以此维系和进一步强化?诗经?经学诠释内在构造的稳定性。孔颖达以刘焯?毛诗义疏?、刘炫?毛诗述义?注本为蓝本,在“疏不破注的原那么下,兼采南北,唯务折中,对先唐?诗经?学作了成功的总结,根本完成了唐朝统治者以此统一思想的本初意愿。不仅如此,孔颖达除了以毛传、郑笺为取义标准外,还将当时已不全的?诗谱?分冠于各卷之首,使之与?诗序?相得益彰,进一步强化了毛传、郑笺的经学思想和观念在?诗经?诠释方面的主导地位。另外,?毛诗正义?还将?毛诗?、?郑笺?解释较为含混的地方,从政治伦理化的角度解释得更为明晰,从此确立了?诗经?解读形式变迁演化的方向。二是兼收并蓄。理论证明,任何时代的学术

5、开展,都是在前代所形成的学术根底上的开展。在隋唐之际文化整合的历程中,孔颖达作为直接的组织者和参与者,以唐初人特有的开放心态对前人特别是魏晋以来的经学观念进展梳理、吸纳、筛癣整合,镕旧铸新,才促进了包括?诗经?在内的经学诠释的历史进程,特别是对消弭南北经学的鸿沟起到了积极作用。魏晋南北朝时期,经学论难风气很重,无论郑王,无论南北,申此难彼,是彼非此,蔚为风气。从?毛诗正义?中不难发现,孔颖达在取毛传、郑笺,循其旨意以说明汉学的同时,又能有意识地吸纳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诗经?研究成果。其中不少诠释、疏解,都是据魏晋南北朝以来的释文,综录诸家之说,编缀而成。实际上,孔氏对南北经学有相当的造诣,他以北

6、学出身,在?毛诗正义?中却并没有囿于经学的门户派别之见,反而多用南学,杂采南北,兼综诸家,不管今文、古文、郑学、王学,或者南学、北学,都一视同仁,同等对待,说明他在选择魏晋南北朝旧说时是兼收并蓄的。这无疑是当时统一经学的历史潮流的反映。正因如此,?毛诗正义?的出现,客观上对魏晋以来?诗经?学进展了一次总结,聚集了各家各派的主要成果,如王肃、王基、孙毓、沈重、崔灵恩、何胤、舒瑗、刘焯、刘炫等人的著述,都能择其善者而从之,使得后人对这一时期很多已佚著述能略窥其一斑。孔颖达在坚持上述两项原那么的根底上,有效地梳理、整合了汉末魏晋以来的?诗经?研究成果。这主要表达在如下几个方面:(一)对魏晋以来义疏之

7、学的扬弃。?新唐书孔颖达传?载,孔颖达等撰?五经义赞?,后诏改为?五经正义?。实际上,?五经正义?之名,乃渊源有自。“正义,即正前人之义疏。奉诏更裁,定名日正。它是在义疏根底上开展起来的一种学术研究款式或者注释体例。义疏或讲疏,源于讲经。“义,即发挥书中之大义;“疏者,通也,即疏通证明之谓。“讲疏、“述义等等,从字面含义即可知与讲解经书有关。魏晋以降,经学著作出现了以“义冠名的现象,而大量流行以“义、“义疏、“讲疏冠书名那么是在南北朝时期。这时期诸儒所倡导的义疏之学,如崔灵恩的?三经义宗?、熊安生的?周礼义疏?和?礼记义疏?等均属此类。此类现象反映了该时期儒生说经,都是在杂糅古今各家根底上来申

8、明己意。南北朝义疏的这一解经方式,直接开启了唐代疏注之学。正如皮锡瑞所言:“夫汉学重在明经,唐学重在疏注;当汉学已往,唐学将来,绝续之交,诸儒倡为义疏之学,有功于后世甚大。唐人五经之疏未必无本于诸家者。论先河后海之义,亦岂可忘筚路蓝缕之功乎?五经正义?序云,诸经义疏皆本之于前人义疏而成。?隋书经籍志?著录南北朝的?毛诗?义疏有多家,如崔灵恩?集注毛诗?二十四卷、舒瑗?毛诗义疏?二十卷、沈重?毛诗义疏?二十八卷、鲁世达?毛诗章句义疏?四十卷等3(p3364)。孔颖达?毛诗正义?对上述著作多有参考,而刘焯刘炫的?毛诗述义?更是直接被用作底本。虽然?毛诗正义?乃本于前人义疏而成,但不能认为唐人新疏仅

9、是旧疏的简单翻版。实际上,孔颖达等人对旧疏在取舍、厘正方面是下了相当大的功夫的。对于魏晋南北朝诸家?诗经?义疏,孔氏有自己的价值取向与学术标准,采取的是一种积极扬弃而非全盘承受的态度。如他对南北朝义疏之学的缺乏就直接提出了批评:“近代为义疏者,有全缓、何胤、舒瑗、刘轨思、刘丑、刘焯、刘炫等。然焯、炫等负恃才气,轻鄙先达,同其所异,异其所同。或应略而反详,或宜详而更略。勘会异同,时有颠踬。可见,孔颖达对前人义疏所存在的问题是有所认识和鉴别的。另外,孔氏等人的正义,源于义疏,但又不完全同于义疏。它与义疏的不同在于,义疏可以对旧注提出质疑,注解者可以发挥本人对经书的理解,但是唐人的所谓正义却在旧注中

10、间进展甄别,并且要依着所采纳的旧注进展解释,不能有所违犯,这样对经的注解与义疏的统一使科举考试时才不至于有歧义出现。可以说,?毛诗正义?的注疏原那么根本上遵行了“注宜从经,疏不破注的传统做法。与此同时,针对南北朝诗学研究为单纯寻求经典背后的“义理而使其学说容易流于偏执的弊端,孔颖达在进展义疏时,经常将这些“义理置于严格的考据学根底之上。在详细的理论中,除选择根本注疏外,他还非常注意博览群言,广采众说,以防止出现臆断。故有人评价?五经正义?是“名综一家,实采众说,固不无附会之弊,亦足破门户之习。(二)以魏晋南北朝的研究成果补充和申明毛传、郑笺。洪业?毛诗注疏引书引得序?云:“诗有齐鲁韩毛四家,毛

11、最为诸儒所歧视,而其传独久。毛公以后,深于其学者,东汉之世以谢曼卿、卫宏、郑众、贾逵、马融、郑玄为巨擘,而玄之?毛诗笺?,尤为承学之士所称道。三国以降,毛益盛,音、谱、评、解、集注、义疏、义异、义问之作,几于汗牛马充栋宇,而大要未出郑王二氏之樊篱。郑即郑玄,王者王肃肃三国时人,说经务与郑氏立异者也。魏晋南北朝时的?诗经?学研究者,或株守毛传,或偏爱郑笺,而郑王之争无疑是这一时期?诗经?诠释过程中的一条主线。在两派的争论中,无论是袒郑还是护王,客观上却表达了自己的研究成果。孔颖达对其中符合自己学术观点的成果多有借鉴吸纳,并随时以之补充、疏通和申明?传?或?笺?的讲解。如?诗经周南汝坟?中有“鲂鱼

12、赖尾,王室如煅一句,郑玄笺日:“君子仕于乱世,其颜色瘦病,如鱼劳那么尾赤。所以然者,畏王室之酷烈。是时纣存。孔疏日:“言君子仕于乱世,不斥大夫士。王肃云:当纣之时,大夫行役。王基云:汝坟之大夫久而不归。乐详、马昭、孔晁、孙毓等皆云大夫,那么笺云仕于乱世,是为大夫矣。对于郑玄的解释,孔颖达更引王肃、王基、乐详等人的补充,认为郑笺?汝坟?中的所谓君子,实指当时的士大夫。(三)以魏晋南北朝的研究成果正毛传、郑笺之误释。魏晋南北朝解?诗?虽然往往以?传?或?笺?的是与非为研究重点,但这一时期的?诗?学研究并不拘守,与汉儒说经谨守家法大不一样。特别是遇到自己的理解和毛传、郑笺不同的地方,并不完全迷信、墨

13、守毛传或郑笺,而是时常在汉儒旧说的根底上申明己意,确切说明自己的不同意见。?毛诗正义?虽为经学一统时代之产物,毕竟受到魏晋以来的?诗经?解读倾向的影响,在对序、传、笺的疏解中都表现出对义理的重视,从而具有一定的寻求?诗经?本来面目的意识。因此,在对待与毛、郑讲解有出入的魏晋南北朝?诗?学研究成果时,孔颖达常常持有与“疏不破注原那么相背离的态度,很注意对其中合理成分的吸收采纳,“存其是而去其非,以此来纠正?毛传?、?郑笺?的偏颇之处,进而扩展和深化了?诗经?的研究。如?诗周颂闵予小子?云:“闵予小子,遭家不造,嫒嫒在疚。?毛传?解日:“闵,玻造,为。疚,病也。郑玄笺云:“闵,悼伤之言也;造,犹成

14、也。可悼伤乎,我小子耳!遭武王崩,家道未成毛、郑二人对这句诗意的解释略有差异,孔颖达对此自然有所发觉,故专门引用了孙毓的观点:“传以闵为病,以造训为,虽义不异,于辞不便。笺说为长。孔氏明引孙说,其用意在以此纠正毛传的偏颇处。相对于以?诗?为史的汉儒,魏晋学者开场注意到?诗?之为诗的特点。如针对?小雅甫田?“倬彼甫田,岁取十千一句,?毛传?只是简单地解为“甫田,谓天下田也。十千,言多也,而郑玄以周之井田制而不厌其烦地计算税收来作解释:“岁取十千,于井田之法,那么一成之数也。九夫为井,井税一夫,其田百亩与郑玄不同,王肃那么简单地说是“太平之时,天下皆丰,故不系之于夫井,不限之于斗斛,要言多取田亩之

15、收而已。孙毓支持王肃之说,并直接指明郑玄不懂诗之体性:“诗赋之作,皆总举众义,从多大之辞,非如记事立制,必详度量之数。言岁取十千,亦犹颂云万亿及秭,举大数,且以协句。言所在有大田,皆有十千之收。推而广之,以见天下皆丰。孙氏根据诗歌的表达特点而指出郑笺牵强附会、不通文理的错误。孔颖达对此深以为然,并认为这是对?毛传?的进一步申说:“此皆申诉毛说也。检读王肃、孙毓、韦昭、陈统等魏晋人的?诗?说,可以看出一种大胆疑心和试图纠正汉儒的曲说,进而使?诗?意重归文本的努力。(四)考订纠正魏晋南北朝?诗经?研究中的误解误释。对于魏晋南北朝?诗经?研究中的失误之处,孔颖达等人总是能广征博引,详加考证,以定其是

16、非。如?商颂长发?一诗,?毛序?云:“?长发?,大槠也。郑笺云:“大稀,郊祭天也。孔颖达疏日:“马昭云:?长发?,大稀者,宋为殷后,郊祭天以契配。不郊冥者,异于先王。故其诗咏契之德。宋无圆丘之理,唯以郊为大祭,且欲别之以夏稀,故云大希此说非也。何那么?名日商颂,是商世之颂,非宋人之诗,安得云宋郊,契配也?谱?称三王有授命中兴之功,时有作诗颂之者,那么是殷时作之,理在不惑。而云宋人郊天,虚妄何甚!而马昭虽出郑门,其言非郑意也。假设然,?商?非颂诗,而?乐记?云:温良而能断者宜歌?商?。注云:?商?,宋诗者,以宋承商后,得歌?商颂?,非宋人作之也。郑玄传人马昭认为?商颂?为宋人之诗,孔氏不以为然,

17、并以郑玄的?诗谱?及?礼?注驳之,严厉地指出,马昭所云“虚妄何甚,认为此说既非毛旨,更违郑意,故断然否之,态度十清楚确。类似的误解误释问题,孔颖达往往能正本清源,多有匡正。“览古人之传记,质近代之异同,存其是而去其非,削其烦而增其简。此亦非敢臆说,必据旧闻,这里虽是谈的?尚书正义?,却也完全适应于?毛诗正义?。(五)广引博取,多列异说,而非株守一家之言。对于有争论而又因证据缺乏而难明是非者,孔颖达并不随意妄下结论,而是多并存之以广视听,显示了孔氏解诗的慎重严密和开阔胸襟。如?诗经小雅鼓钟?首句云:“鼓钟将将,淮水汤汤,忧心且伤。毛传解之日:“幽王用乐,不与德比,会诸侯于淮上,鼓其淫乐,以示诸侯

18、。贤者为之忧伤。孔疏又解毛传日:“王者象功成以作乐,其意与道德和比。今幽王用乐,不与德比者,正谓鼓其淫乐是也。毛直言淫乐,不知以何为淫乐。王基日:所谓淫乐者,谓郑卫桑间濮上之音,师延所作新声之属。王肃云:凡作乐而非所,那么谓之淫。淫,过也。幽王既用乐不与德比,又鼓之于淮上,所谓过也。桑间濮上,亡国之音,非徒过而已。未知二者谁当毛旨也。这段释文的论争焦点,在于如何理解?毛传?所说的“淫乐。王基认为“淫乐即指“郑卫桑间濮上之音,也就是后人常说的“新声;而王肃那么认为,毛传所说之“淫乐,乃是指幽王不按常规用乐,“淫乃过分之意。对二王的不同理解和分歧,孔颖达未置可否,认为都有道理,故并取而存之,以此补

19、充毛氏的讲解。从上述分析不难看出,孔颖达的?毛诗正义?融贯群言,剖析精当,既保存了先秦汉儒以来?诗?学研究的优秀传统,又有自身的时代特点,最终完成了?诗经?研究的集大成,?正义?本身也成为当时?诗经?诠释和传播的正统文本。(一)整合统一了?诗经?文本及其诠释,并使之正式成为封建科举考试的教材之一。孔颖达主持编纂的?五经正义?,是中国经学史上一次最重要的对经学文本的统一。它的编纂,从文字校正、疏义、训诂等方面,对五经进展了标准和统一,从而解决了“文字多讹缪和“儒学多门,章句繁杂的问题。对于五经之一的?毛诗正义?,孔颖达等人更是倾注了宏大的心血和精力。在编撰过程中坚持采取破除门户、兼收并蓄的治学态

20、度,最终使唐初?诗经?学的统一到达了空前的场面。汉魏以来纷杂的师说被一扫而空,?诗经?学史上由来已久的宗派门户之争,如今古文之争、郑王学之争以及南北学之争,也成为历史,最终建立起了关于?诗经?相关问题的标准,促使?诗经?文本及其诠释正式进入了一种“大一统时代。事实证明,这一举动对当时及以后的?诗经?学研究都产生了历史性的影响。?五经正义?颁行以后,唐王朝就下令刊行全国,作为国子学、太学、郡县学的统一教材,明经科的考试也以此书为根据,从唐到五代乃至宋的几百年间,一直是标准的政治伦理教育的教科书。宋以后?五经正义?又被编人?十三经注疏?中。皮锡瑞称:“自?正义?、?定本?颁之国胄,用以取士,天下奉

21、为圭臬。唐至宋初数百年,士子皆谨守官书,莫敢异议矣。(二)继承和开展了释诗重义理的特点,对后人的?诗经?学诠释产生了直接影响。孔颖达等人的?五经正义?皆本于南北朝以来的义疏而成。前人的义疏之学兼具训诂诠释、说明义理和经世致用的成分。从中国经学开展史的角度看,义疏之学可以说是连接汉人注经与唐人疏注之间的桥梁。?毛诗正义?在魏晋义疏之学的根底上,结合现实需要,对之进展了改良和提升,这一重大举动,对?诗经?学乃至整个儒学的开展具有重大意义。不难发现,?毛诗正义?的疏解比之以前的注文更为丰富、详赡,不仅对前人注文补充了大量资料、说明,对注文简单模糊之处断以自己的理解,而且会对注文有所疑心,或提出与注文

22、不同的见解,甚至也会明言注文是错误的。这是一种广搜群书,补充旧注,究明原委,介于义理与训诂之间的对经文加以诠释的治经途径。虽说?毛诗正义?也是整个汉学系统的重要组成局部,延续了汉学重章句训诂的传统,但毕竟还具有自身的特色。唯其如此,?正义?才能担当实现集南北朝诸家?诗经?义疏学之大成的重任。更值得注意的是,?正义?的出现及其所采用的义疏之学这一诠释形态,还成为隋唐?诗经?学向宋代?诗经?学转化的中间环节。自唐中叶起,逐步出现疑经、舍传求经、重视“四书的端倪,为重义理的宋学的产生开了先河。朱熹汲取汉唐训诂注疏之学的优长,批评其流弊,将训诂注疏之学与义理之学相结合,进而建立了宋学体系。而?正义?由

23、文字、考据、训诂、名物制度、天文、地理等而推求语言文字背后的“义理的做法,对以戴震为首的清代经学研究也有着直接的影响。(三)保存了大量魏晋南北朝古义古说,使这一时期的不少有价值的?诗经?研究成果赖以流传后世。据?毛诗正义?序称:“焯、炫并聪颖特达,文而又儒。擢秀干于一时,骋绝辔于千里。固诸儒之所揖让,日下之无双,于其所作疏内特为殊绝。今奉敕删定,据以为本。e4(p3)这里说得很清楚,?正义?是以二刘?述义?为底本的,故而直接取自刘焯、刘炫的成果最多。除此以外,?正义?取材汉魏晋南北朝时期与?诗?学有关的著作达二百多种,上采郑、王同异,下及南北诸儒,可谓繁富。仅?诗经?学著作,粗略统计,就有四十余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