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源性线虫感染与控制_第1页
土源性线虫感染与控制_第2页
土源性线虫感染与控制_第3页
土源性线虫感染与控制_第4页
土源性线虫感染与控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土源性线虫感染与控制介绍内容相关基础及概念土源性线虫蛔虫鞭虫钩虫蛲虫一、相关基础及概念1、寄生虫感染概况: 全国寄生虫总感染率高达62.6%,蛔虫的平均感染率达47.3%,估计感染人数达5.31亿,鞭虫的平均感染率达19.3%,估计感染人数达2.12亿,钩虫的平均感染率达17.2%,估计全国感染人数达1.89亿,估计感染人数达1.94亿感染阿米巴、兰氏贾弟鞭毛虫者也近5千万人,感染华支睾吸虫者近3千万人。2、流行呈扩散、上升趋势 (1)药物抗性株的出现 (2)公共卫生环境较差 (3)人口流动,寄生虫的引入和输出 (4)生态平衡的改变 (5)全球温度变暖 (5)医源性宿主抵抗力下降 (6)食物源

2、性寄生虫病的上升3、寄生虫的分类地位云南已报告的人体寄生原虫和蠕虫52种分 类Classification虫 种Parasite species肉鞭毛门(26spp.)PhylumSarcom astigophora叶足纲Class Lobosea溶组织阿米巴E. oeba histolytica结肠内阿米巴E. coli哈门氏阿米巴E. harmanni微小内蜒阿米巴E. axnana布氏嗜碘阿米巴Iodanoeba buetschlii棘阿米巴属阿米巴Acanthamoeba spp齿龈内阿米巴E.gingivalis动鞭纲Class Zoom astigophora蓝氏贾第鞭毛虫Giar

3、dialan blia人毛滴虫T. onahoninis口腔毛滴虫T. ona tenax阴道毛滴虫T. vaginalis迈氏唇鞭毛虫Chilonastix mesnili孢子纲Class Sporozoa人肉孢子虫Sarcocystis hominis卡氏肺孢子虫Pneumocystis carinii刚地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巴贝虫Babesia spp贝氏等孢球虫Isosporabelli隐孢子虫Cryp tosporidium sp.圆孢子虫Cyclospora cayetanensis恶性疟原虫Plasmodium falciparum间日疟原虫P.vivax卵形

4、疟原虫P.ovale三日疟原虫P.malariae人诺氏疟原虫P. knowlesi猪人肉孢子虫Sarcocystis suihaninis胚囊虫纲Class Blastocysta人芽囊原虫Blastocystis haninis扁形动物门(15spp.)Phyhum Platyhelminthes吸虫纲Class Nenatoda日本裂体吸虫Schistosona japonicum布氏姜片吸虫Fasciolopsis buski斯氏狸殖吸虫Pagumogoninus skrjabini肝片吸虫Fasciola hepatica接睾棘口吸虫E.paraulum伊族真喙吸虫Euparyphi

5、um ilocanum异盘并殖吸虫Paragonimus heterotrenus卫氏并殖吸虫Paragoninus westermani绦虫纲Class Cestoda猪带绦虫Taenia solium牛带绦虫T. saginata亚洲带绦虫T.asiatica细粒棘球绦虫Echinococcus granulosus微小膜壳绦虫Hymenolepis nana缩小膜壳绦虫H. dininuta曼氏迭宫绦虫Sptronetra mansoni 线形动物门(12spp.)PhyhumNenatomorhpa线虫纲ClassNenatoda蛔虫Ascaris lumbricoides鞭虫Tric

6、huris trichiura美洲板口线虫Necator anericanus十二指肠钩口线虫Ancylostana duodenale蛲虫Enterobius vemicularis结膜吸吮线虫Thelazia callipaeda东方毛圆线虫Trichostrongylus orientalis艾氏同杆线虫Rhabditella axei 旋毛虫Trichinella spiralis肝毛细线虫Capillaria hepatica广州管圆线虫Angiostrongylus cantonensis粪类圆线虫Strongyloides stercoralis虫体大多两端略尖,呈细长圆柱形的假

7、体腔动物,雌雄异体。二、寄生病检验史营寄生生活,左右对称不分节,形状呈叶片状或长椭圆形吸盘,大多雌雄同体。全部营寄生生活,成虫寄生于脊椎动物,由头节、幼节、成节和孕节组成1条带状链体,雌雄同体。寄生蠕虫的类别及形态特点按不同情况分寄生虫专性寄生虫兼性寄生虫体内寄生虫体外寄生虫长期寄生虫暂时性寄生虫偶然寄生虫机会致病寄生虫性质部位时间条件4、寄生虫与宿主 1、共栖 2、互利共生 3、寄生:寄生虫(parasite ) 宿主 ( host)寄生虫与宿主5、生活史定义: 寄生虫完成一代生长、发育 和繁殖的整个过程。 幼虫发育一般分四期,共蜕皮四次。类型: 直接型土源性蠕虫(蛔、钩、鞭、蛲) 间接型生

8、物源性蠕虫 (旋、丝)侵入: 感染阶段(感染期) 传播途径 感染方式 移行发育 寄生部位 生殖方式:有性、无性、世代交替6、宿主类别终宿主中间宿主保虫宿主=储存宿主转续宿主 7、寄生虫对宿主的作用 1、掠夺营养 2、机械性损害 直接损伤、压迫、阻塞 3、毒性损害 4、变应原作用8、宿主对寄生虫的影响 1、非特异性免疫 2、特异性免疫寄生虫与宿主之间相互作用结局 1、宿主全部清除寄生虫,并产生终生免疫。 2、宿主部分清除寄生虫,产生 一定免疫力,宿主多为带虫者。 3、宿主未能有效控制寄生虫,寄生虫在宿主体内发育繁殖,引起寄虫病。9、寄生虫病的特点寄生虫感染 寄生虫病(parasitosis) 带

9、虫者 慢性感染 隐性感染寄生现象 多寄生现象 异位寄生(异位損害) 幼虫移行症10、寄生虫抗原特点(1)复杂性-化学成分: 蛋白或多肽、糖蛋白、糖脂、多糖(2)多源性-来源: 结构抗原-虫体、表膜、蜕皮、卵 代谢抗原- 腺体分泌物 消化道排泄物 囊液(3)具有属、种、株、期的特异性寄生虫循环抗原 指活虫体排放到宿主血液内大分子微粒,具有抗原性且能被免疫学试验所能检出的物质。11、流行的基本环节1、 传染源: 患者、带虫者、 保虫宿主2、传播途径: 土壤、水、食物、 节肢动物、人体3、感染方式: 经口感染、经皮肤感染 接触感染、经胎盘感染 输血感染、呼吸道感染 自体感染 4、易感人群12、流行影

10、响因素及特点(1)自然因素(2)生物因素(3)社会因素寄生虫病流行特点 (1)地方性(2)季节性(3)自然疫源性 自然疫源地 人兽共患寄生虫病 13、寄生虫病的诊断(1)病史(2)综合临床症状与体征 (3)实验诊断(5)确诊 查到病原体是确诊的依据病原学检查免疫学检查分子生物学检查(4)物理检查影像、共振 14、病原学检查(1)取材范围 排泄物、分泌物、血液、骨髓、体液、 活体组织(皮肤、肌组织、淋巴结、 粘膜、脏器)(2)取材与检验方法粪便检查、血液检查、骨髓检查、痰液检查、尿液及鞘膜液检查、阴道分泌物及前列腺液检查、十二指肠液检查、口腔分泌物检查、脑脊液检查、活体组织检查、人工培养、动物接

11、种 广州管圆线虫病的确诊需在病人脑脊液中查到虫体, 但检出率仅为10% 左右粪便检查检查范围:寄生于肠腔的虫体、蠕虫卵、 原虫包囊和滋养体 方法:l涂片:直接涂片、涂片染色l 浓集:沉淀、浮聚 (定性定量)l培养:钩蚴培养 、 毛蚴孵化l成虫鉴定:捡、压、淘15、免疫学检查皮内实验 沉淀实验 凝聚实验间接荧光抗体实验酶联免疫测定放射免疫测定免疫金银染色法16、分子生物学检查 检测的靶物质为寄生虫基因组中特异性的DNA片段。 (1)分类、分型、宿主调查。 旋毛虫线粒体Ls- rRNA 基因实时荧光PCR检测隔离种福寿螺线粒体DNA CO基因检测广州管圆线虫天冬氨酸蛋白酶基因 (2)优化其它技术,

12、如免疫学诊断、治疗噬菌体抗体库技术构建抗蛔虫单链抗体库制备单抗。十二指肠钩虫天冬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基因高通量表达获得诊断抗原或用于保护性疫苗。广州管圆线虫期幼虫AC11蛋白表达作为诊断抗原蛔虫抗菌肽Cecropin P1 基因表达, 700 余种抗菌活性肽之一。17、寄生虫病的防治措施二、土源性线虫线虫动物门(Aschelminthes)线虫纲(Nematoda)。 土源性线虫指不需要中间宿主、其虫卵或幼虫在外界(主要指土壤)发育到感染期后直接感染人的线虫,如蛔虫、鞭虫、钩虫等。蛲虫卵不需在土壤中发育,但其生活史和蛔虫、鞭虫、钩虫一样是直接型的,传播途径、诊断方法和治疗药物相同或相近,故一般把蛲

13、虫也归为土源性线虫。1、形态(1)成虫外部形状 内部结构线虫属两侧对称,体长,通常两端尖,并具透明隔腔(消化道与体壁间充满液体的体腔)。雌雄异体。呈乳白、淡黄或棕红色。大小差别很大,小的不足1毫米,大的长达8米。最常寄生于消化、循环与呼吸系统1体壁及假体腔 。体壁由外向内包括角质层、表皮层(或称下皮层)和肌肉层,又统称为皮肌囊。在皮肌囊和消化道之间的空腔便是假体腔,充满体腔液,生理上有类似循环功能,膨压作用。2消化系统 。消化管分为前肠、中肠和后肠3段。前肠包括口、口腔、咽(食道),中肠紧接前肠下端,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后肠包括直肠和肛门。 3排泄系统。为原肾细胞或排泄细胞,由一种腺细胞组

14、成,腺型由1个或之个腺细胞组成,位于咽和肠交界处,开口于神经环附近的排泄孔,管型伸出一条长管通于体。4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 。 头感器迟化,尾感器发达。5生殖系统 。线虫绝大多数为雌雄异体,常雌雄异形,通常雄虫较小,末端卷曲,有的末端还具有角质伞状构造,称为交合伞或尾伞、交合刺囊、交合刺,雌虫较大,末端不弯曲,阴道开口于腹中线上的雌性生殖孔。(2)卵观察要点 外形 颜色 卵壳状况 卵内容物 特殊结构受精蛔虫卵蛲虫卵钩虫卵线虫卵的特点: 无卵盖,卵圆形 卵壳多为淡黄色、棕黄色或无色 卵壳一般有卵黄膜、壳质层和脂层(蛔虫卵还有蛋白膜层) (2)发育类型: 直接发育型-土源性。 发育过程中不需要中间宿

15、主。 (1)发育阶段:虫卵、幼虫、成虫3、生活史不是间接发育型-生物源性线虫,发育过程中需要中间宿主。三、似蚓蛔线虫( Ascaris lumbricoidesLinnaeus,1758) 似蚓蛔线虫俗称蛔虫,其成虫寄生于人的小肠,引起蛔虫病。 (Ascariasis)1、成虫形态2、虫卵形态(1)受精蛔虫卵:宽椭圆形、呈棕黄色、内含一大而圆的卵细胞、卵细胞与卵壳间有星月形空隙。 表面有一层波浪状的蛋白质膜蛋白质膜脱落 卵壳则成无色透明 (2)未受精蛔虫卵:长椭圆形卵壳内含许多大小不等的折光性颗粒,波浪状的蛋白质膜变薄3、生活史(life cycle 直接型)(1)感染阶段:感染性虫卵(含蚴卵

16、)(2)感染途径与方式:通过污染食物、饮水 经口感染(3)体内移行:小肠血循环右心 肺气管咽小肠 (4)寄生部位:小肠(成虫) (5)异位寄生:肝、脑、胰、脾等(6)生活习性:钻孔生活史特点4、致病 ( Pathogenesis ) (1)致病阶段:成虫、幼虫。 (2)致病作用 成虫(Adult) 掠夺营养和破坏肠粘膜影响吸收等营养不良,脐周间隙性腹痛等消化道症状。 变态反应:荨麻疹、皮肤瘙痒、血管神经性水肿等变态反应。并发症最常见的是胆道蛔虫病、蛔虫性肠梗阻、蛔虫性阑尾炎、胰腺蛔虫病等。 蛔虫肠梗阻手术幼虫:主要引起肺蛔虫症 (哮喘型蛔幼性肺炎) 病人可有肺部炎症的临床症状 如:发热、咳嗽、

17、哮喘、血痰等; 血中酸性粒细胞可增多, X线可见浸润性病变,病灶常有游走现 象,多在1-2周内自行消失。 幼虫也可引起肝脏的炎症及可侵入甲状 腺、脾、脑、肾等器官从而导致异位 寄生 云南省2001年各种寄生虫病例的症状体征和并发症比较病种症状体征并发症症状1构成比(%)症状2构成比(%)症状3构成比(%)并发症1构成比(%)并发症2构成比(%)并发症3构成比(%)脑囊虫病皮肤囊虫病肠蛔虫症胆道蛔虫症疟疾旋毛虫病钩虫病阿米巴痢疾鞭虫病头痛75.9皮下结节95.4恶心38.2恶心75.4乏力88.9乏力100.0腹泻57.2腹泻57.2腹泻50.0癫痫70.4头痛13.6.呕吐36.6呕吐75.4

18、低热77.8肌肉酸痛80.0腹胀42.9头痛42.9呕吐50.0高颅压36.0癫痫3.2腹胀24.7头痛38.1头痛66.7皮下结节40.0上腹烧灼42.9低热42.9.上腹烧灼50.0记忆减退4.2记忆减退0.7胆管炎8.2胆管炎27.8贫血33.3-贫血28.6嗜酸增多14.3-视力下降1.6视力下降0.4胆囊炎7.9胆囊炎27.0-心力衰竭14.3胆囊炎14.3-失语1.0失语0.4贫血0.2嗜酸增多11.1-5、实验诊断 (1)病原学诊断检查阶段:虫卵、幼虫、成虫粪便生理盐水直接涂片法:简便沉淀集卵法:提高检出率 改良加藤法痰液涂片法:6、 流行 流行广泛的原因:1、生活史简单,不需要

19、中间宿主 2、蛔虫产卵量大 ,24万个/日。3、由于卵壳蛔甙层的保护作用,虫卵对 外界抵抗力很强。 4、人粪施肥,鸡、犬、蝇的机械性携带 5、不良的卫生习惯7、防治(Treatment and control)预防为主 治疗为辅常用驱虫药物:咪唑类 加强粪便管理加强健康教育双羟萘酸噻嘧啶宝塔糖 四、毛首鞭形线虫 (Trichuris TrichiuraLinnaeus, 1771 ) 毛首鞭形线虫,简称鞭虫,其成虫寄生于人体盲肠,可以引起鞭虫病(trichuriasis)1、成虫形态形似马鞭,虫体前3/5细长,后2/5粗大。雌虫大,尾端钝圆而直。雄虫小,尾端向腹面弯曲。2、虫卵形态纺锤形,较蛔

20、虫卵小黄褐色,卵壳厚内含一卵细胞两端各有一透明的盖塞3、生活史(life cycle直接型)生活史特点:1、生活史类型:土源性蠕虫2.感染阶段:感染性虫卵(含蚴卵)3.感染途径与方式:通过污染食物 饮水等经口感染4.体内移行:沿消化道下行至寄生 部位5.寄生部位:回肠下段(成虫)6.生活习性:头端插入肠粘膜吸取 营养 4、致病( Pathogenesis) (1)机理:肠壁粘膜充血、水肿或出血,少数可有肠壁增厚、形成肉芽肿等肠粘膜上的鞭虫 严重鞭虫感染的直肠脱垂(2)临床表现: 轻度感染多无症状,但粪检可发现鞭虫卵。 重度感染时可有头晕、腹痛、慢性腹泻、消瘦及贫血等症状。 儿童重度感染时,如有

21、营养不良或并 发肠道其它感染,可导致直肠脱垂。 少数患者可出现发热、荨麻疹、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四肢浮肿等全身反应病种症状体征并发症症状1构成比(%)症状2构成比(%)症状3构成比(%)并发症1构成比(%)并发症2构成比(%)并发症3构成比(%)脑囊虫病皮肤囊虫病肠蛔虫症胆道蛔虫症疟疾旋毛虫病钩虫病阿米巴痢疾鞭虫病头痛75.9皮下结节95.4恶心38.2恶心75.4乏力88.9乏力100.0腹泻57.2腹泻57.2腹泻50.0癫痫70.4头痛13.6.呕吐36.6呕吐75.4低热77.8肌肉酸痛80.0腹胀42.9头痛42.9呕吐50.0高颅压36.0癫痫3.2腹胀24.7头痛38.1头痛66.

22、7皮下结节40.0上腹烧灼42.9低热42.9.上腹烧灼50.0记忆减退4.2记忆减退0.7胆管炎8.2胆管炎27.8贫血33.3-贫血28.6嗜酸增多14.3-视力下降1.6视力下降0.4胆囊炎7.9胆囊炎27.0-心力衰竭14.3胆囊炎14.3-失语1.0失语0.4贫血0.2嗜酸增多11.1- 5、实验诊断 检查阶段:虫卵粪便生理盐水直接涂片法、沉淀集卵法饱和盐水浮聚法(鞭虫卵小,容易漏检,一般应连续粪检三次以上) 6、流行与防治 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温暖和潮湿的环境有利于鞭虫卵的发育。 常与蛔虫感染并存,儿童感染多于成人。 人是唯一传染源。防治原则、治疗药物与蛔虫相同。 五、钩虫(Hoo

23、kworm) 钩虫长期寄生人体引起长期慢性与贫血相关的症状。 十二指肠钩口线虫 美洲板口线虫 锡兰钩口线虫 犬钩口线虫 巴西钩口线贫血幼虫移行症两种钩虫的生活史、致病基本相同 。两种钩虫的分布、致病力及对驱虫药物的敏感性均有差异,鉴别两种钩虫在流行病学、生态学和防治方面都有重要意义。1、形态 钩虫长约1cm,肉红色,死后为灰白色。其前端较细,有一口囊。 美洲钩虫与十二指肠钩虫形态有许多异同点。成虫虫种鉴别要点 二种钩虫成虫形态鉴别 十二指肠钩虫 美洲钩虫体形口囊交合刺背辐肋C”型钩齿长棕状,末端分开远端分两支,每支又分三小支“S”形板齿倒钩状近端分两支,每支再分二小支十二指肠钩虫 美洲钩虫十二

24、指肠钩虫背辐肋条:远端分两支,每支又分三小支美洲钩虫背辐肋条:近端分两支,每支再分二小支背辐肋交合刺 十二指肠钩虫交合刺:长棕状背辐肋:分三支钩虫雄虫末端膨大,为角皮延伸的膜质交合伞。交合伞由2个侧叶和1个背叶组成,其内有肌性指状辐肋,依其部位称为背、侧、腹辐肋。背辐肋的分支特点是鉴定虫种的重要依据之一。感染期蚴(丝状蚴)具有明显的向温性,侵入皮肤,幼虫在小肠内迅速发育,并在感染后的第34天进行第三次蜕皮,再经10天左右,进行第四次蜕皮后逐渐发育为成虫。幼虫椭圆形, 无色透明,壳薄,内常为分裂卵细胞,卵壳与细胞间有明显空隙,二种钩虫卵不易区别。 虫卵 2、生活史(life cycle 直接型)

25、 生活史特点感染阶段:丝状蚴丝状蚴具有特殊向性:向上、温、湿性感染方式:经皮肤感染途径:土壤(赤足下地接触疫土)体内移行:皮肤血循环右心肺气管咽小肠 6. 成虫寄生部位:小肠生活习性:以血液、组织液为食, 反复更换叮咬部位3、致病( Pathogenesis )1、致病阶段:成虫、幼虫2、临床分期:皮肤粘膜侵入期 肺部移行期 成虫肠道寄生期幼虫所致的病变及症状钩蚴性皮炎(俗称“粪毒” )机理:丝状蚴穿过皮肤时介导引起型超敏反应 临床表现:足趾或手指间皮肤较薄处或足背及其它 部位暴露的皮肤出现充血斑点或丘疹, 奇痒无比;搔破后可引起继发感染。 钩蚴性肺炎(呼吸道症状) 机理:急性钩蚴感染,幼虫移

26、行至肺, 穿破微血管,可引起肺部的出血及炎症。 临床表现:阵发性咳嗽、血痰(铁锈色)及哮喘。“粪毒”成虫所致的病变及症状 贫血(为慢性、低色素小细胞性贫血 ) 机理:(1)虫体自身吸血 (2)由于虫体分泌抗凝血素,导致钩虫咬附部位粘膜及虫体更换咬附部位后的原伤口均渗血。 (3)慢性失血,铁和蛋白消耗;营养不良,铁和 蛋白供应不足,导致血红蛋白合成缓慢, 造血物质减少。临床表现:皮肤蜡黄,粘膜苍白,面部及全身浮肿, 胸腔、心包积液,眩晕、乏力,心悸等; 妇女可出现停经、流产等 腹泻机理:可能与铁的损耗有关临床表现:粘液样或水样便 异食症机理:可能与铁的损耗有关。临床表现:食欲明显增加,可出现喜食

27、生米、生果, 甚至喜食碎纸、泥土或瓦片等特殊物品。 消化道出血 以黑便、柏油样便、血便和血水便为主。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 急性钩虫病人周围血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常达15%,甚至更高;白细胞总数增高。 婴儿钩虫病 急性便血性腹泻,预后较差。病种症状体征并发症症状1构成比(%)症状2构成比(%)症状3构成比(%)并发症1构成比(%)并发症2构成比(%)并发症3构成比(%)脑囊虫病皮肤囊虫病肠蛔虫症胆道蛔虫症疟疾旋毛虫病钩虫病阿米巴痢疾鞭虫病头痛75.9皮下结节95.4恶心38.2恶心75.4乏力88.9乏力100.0腹泻57.2腹泻57.2腹泻50.0癫痫70.4头痛13.6.呕吐36.6呕吐75.4低热77.8肌肉酸痛80.0腹胀42.9头痛42.9呕吐50.0高颅压36.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