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教师资格)课件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082ea51dded321da950f5454e7a9c0f/7082ea51dded321da950f5454e7a9c0f1.gif)
![教育心理学(教师资格)课件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082ea51dded321da950f5454e7a9c0f/7082ea51dded321da950f5454e7a9c0f2.gif)
![教育心理学(教师资格)课件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082ea51dded321da950f5454e7a9c0f/7082ea51dded321da950f5454e7a9c0f3.gif)
![教育心理学(教师资格)课件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082ea51dded321da950f5454e7a9c0f/7082ea51dded321da950f5454e7a9c0f4.gif)
![教育心理学(教师资格)课件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082ea51dded321da950f5454e7a9c0f/7082ea51dded321da950f5454e7a9c0f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教育心理学第一节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的教育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等基本形式。 狭义的教育一般指学校教育。 教育心理学的定义关于教育心理学的定义大体上也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过程中的现象及其规律的学科。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教育心理学是有关学校情景中学与教的心理规律探索的学科。 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学习与教学的要素学习与教学的过程学习过程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为什么呢? 教学是为了学生更好的学习,教学必须在了解学生学习的基础上进行。第三节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一、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简况(一)初创
2、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 桑代克(ELThorndike, 18741949)从1896年开始,对动物的心理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研究,继而对人类的学习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他立志于用准确的、精密的、数量化的方法研究和解决有关学习的问题。他总结了美国机能主义的研究成果,总结了20年来有关教育心理学的探索,根据他自己对学习的实验研究,与1903年,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19131914年,桑代克将他的学说又发展成三大卷教育心理大纲, 桑代克从人是一个生物的存在这个角度建立自己的教育心理学体系。他的教育心理学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讲人类的本性,论述了人的本性及其组成,
3、并探讨了学习能力;第二部分讲学习心理,论述了动物和人类学习的规律,是其教育心理学理论的核心;第三部分讲个别差异及其原因。这一著作奠定了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基础,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名称和体系由此确立。在此后的30年里,美国的同类著作几乎都师承了这一体系。 (二)发展时期(20世纪20 年代到50年代末) 是教育心理学发展最迅速的时期。(因为,心理学在这一时期发展迅猛,学派林立。) 主要特点是广泛吸取心理学各分支学科与教育有关的内容,研究范围不断扩大。如吸取了儿童心理学和心理测验等方面的成果,大大地扩充了自己的内容。 以学习心理为主 将教学心理纳入内容体系,确立了以教学为中心的基本学科体系。(四)完善时
4、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80年代以后,教育心理学的体系越来越完善,内容越来越丰富。随着皮亚杰和维果斯基的理论被大量介绍到美国,加之认知心理学研究的深刻影响,人们对学习概念的理解发生了很大变化,对学习和教学过程及其条件也研究得越来越深入细致,如从认知层面研究问题解决过程、学习策略以及学习动机等,并且,教育心理研究越来越注重为教学实践服务,发展了许多有效教学模式,如合作学习等。 二、中国教育心理学的发展 教育心理学思想在我国起源很早,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些著名教育家的著作中就有不少教育心理学观点,但把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学科而加以专门研究,却是20世纪初的事。我国教育心理学的发展也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
5、一阶段 自20世纪初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前。这一时期主要是译介国外的教育心理学。我国出版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学著作是1908年由房东岳翻译,日本小原又一所著的教育实用心理学。1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此后,潘菽(1935年)、陈选善(1938年)、肖孝嵘(1940年)等编著了教育心理学的教科书。并结合我国的实际对学科心理,教育与心理测量进行了一定的科学研究,为我国教育心理学的创立和发展做了不少工作。但当时研究问题的方法与观点,大都模仿西方,很少创见,没有自己的理论基础。因此,建国前我国教育心理学的基础还是比较薄弱的。第二阶段是从新中国成立到“文化大革命”开始建国初期,
6、主要是学习和介绍苏联的教育心理学理论和研究成果,并试图以马列主义的原理和方法对以前的教育心理学加以改造,以确立我国的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方向。同时也结合当时的教育改革,对儿童入学年龄问题、学科教学改革问题、品德和劳动教育中的心理学问题做了一些实验研究。1958年一度兴起的“批判心理学资产阶级方向”的运动,几乎使我国的教育心理学濒临夭折。1962年由中国心理学会召开了教育心理学专业会议,成立了教育心理学专业委员会,我国的教育心理学又重新得到发展,研究范围也有所扩大,包括学习心理、德育心理、学科心理、个别差异、学习阶段的划分以及教学方法的改革等诸方面。1963年潘菽主编的教育心理学讨论稿内部印行使用,
7、各师范院校教育系也相继重开教育心理学课程。但从60年代后期到70年代中期,由于十年动乱的冲击,使整个心理学,包括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工作被迫中断。第三节 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与意义 学科性质: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性质的中间科学。增加对学校教育过程和学习过程的理解教育心理学知识是所有教师的专业基础有助于科学地总结教育教学经验提供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基础 第四节 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与方法一、研究原则客观性发展性理论联系实际教育性第二章 中小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第一节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概述一、心理发展的含义 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8、。 心理的发展的四个基本特征: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差异性 心理发展的阶段性与连续性a代表发展是连续的累进,b为波浪式向前的曲线,代表发展既是连续的,又是分阶段的身体发展的非匀速性 儿童身体发展并不是随年龄增长而等速增加。如前所述,发展过程有快速期也有相对平稳期。从出生到成熟的整个过程可以划分为4个阶段:02岁是快速发展阶段;21l岁、12岁是平缓发展阶段;1113岁(女),1315岁(男)是急速发展阶段;15岁、16岁成熟是缓慢发展阶段。 身体发展 的规律头尾原则:儿童身体的发展严格地遵循着头颈躯干下肢的次序进行。近远原则:发展由身体中部开始,向边缘延伸。 头和躯干比四肢先发育
9、,手臂和腿比手指和脚趾先发育。各生理系统发育的不平衡现象 不同的生理系统的发育各有不同的模式,遵循着不同的规律。 神经系统在出生后的头几年发育较快,到幼儿末期接近成人水平,此后发展速度趋于平缓。 淋巴系统在l0岁以前发展速度非常迅速,发展量达到成人时期的200,10岁以后发展量迅速下降到成熟期的水平。 生殖系统中的生殖器官在l0岁以前基本上没有发育,10岁、11岁以后迅速发育成熟。 一般的生理系统,如肌肉、骨骼、呼吸、消化系统的发育过程有两个快速期和一个缓慢期。4岁以前是第一个快速期,发展迅速;510岁左右处于相对缓慢发展期;从l0岁11岁开始到成熟阶段又进入发展速度非常迅速的快速期。 各生理
10、系统发育的不平衡现象心理发展的关键期 心理发展是否有关键期,即是否存在某个特定的时期,有机体最容易学习某种行为反应?心理发展的关键期问题最早源于动物心理学家劳伦兹(Lorenz, K)对动物印刻(imprinting)行为的研究。印 刻 反 应(二)关键期 个体早期生命中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则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心理发展关键期的教育启示抓住关键期及时进行教育,事半功倍但不能认为儿童过了某个年龄就不能进行有效的学习。第二节 中学生的认知发展与教育 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认知发展与教学的关系(1896-1980),瑞士心理学家,发生认识论的
11、创始人。曾先后当选为瑞士心理学会等多个学术团体的主席,还长期担任设在日内瓦的国际教育局长(1929-1967)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助理总干事之职。他还是多家心理学刊物的编委,1955年在日内瓦创立“国际发生认识论中心”并任主任,直至去世。他曾经被多所著名大学授予名誉学位并获多种学科奖。1966年当选为国家科学院院士,1969年获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杰出科学贡献奖。他是与弗洛伊德齐名的西方心理学家。 他所提出的发生认识论不仅是日内瓦学派的理论基础,也是欧洲机能主义心理学的新发展。他开辟了新的心理学研究途径,为西方心理学发展和教育改革有重要影响。Jean Piaget:皮亚杰 智力的本质智力是有机体适
12、应周围环境的基本生命机能儿童的智力起源于他们的动作或行为。智力的发展是认知失衡引起有机体主动建立新的认知结构以适应环境的结果。认知失衡即儿童已有的认知模式与环境之间的不平衡状态,它会促使儿童进行心理调适,借以解决内部心理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失衡状态,以重新恢复认知平衡。认知平衡即已有的认知模式与环境之间产生一种平衡和谐的关系。一是儿童满足于现有的认知图式,处于暂时的平衡阶段;二是儿童意识到已有的认知图式存在不足,因此产生不满足感,平衡状态于是被打破,处于不平衡阶段;三是儿童克服既有认知图式的不足,发展起一种更有效也更成熟的新的认知图式,从而达到一种新的平衡状态。皮亚杰认为完成任何一次平衡包含着三个
13、阶段,因此,儿童的认知就是通过平衡不平衡平衡循环的过程,平衡调节的机制促进更复杂的思维水平和知识水平的发展,即促进智力的发展。认知结构及其获得认知结构(图式) : 指的是思维或行为动作的一种组织化的模式,个体通过建构这样的模式去解释与自己相关的经验。三种认知结构(图式):动作图式或感知运动图式、符号图式以及运算图式。 三种认知结构的图式名称概念理解特征表现举例动作图式(感知运动图式)动作图式是较早出现的一种组织化的行为模式,儿童通过它,对外部客体或内部经验进行表征或做出反应。 对事物和事件得理解仅局限于可以通过外显行为进行表征的方面皮球就是滚来滚去或能蹦蹦跳跳的东西,而不是一个有正规名称的圆形
14、玩具。 符号图式是经验在头脑里以心理符号(表象或语言符号)的方式被表征儿童可以在没有直接操作的前提下去解决问题或思考。杰奎琳的事后学会动作故事运算图式(7岁以后)指儿童为得出符合逻辑的结论所进行的内部心理活动,表现为对思维对象的内部操作。7岁的儿童不会认为展开的橡皮泥比球形的要多儿童是如何建构他们的认知图式?皮亚杰认为,所有对图式形成的各种理解,都是由“组织”和“适应”这两种与生俱来得心理过程来完成的。组织:是一种加工过程,儿童通过它把已有图式组织成新的更为复杂的智慧结构。适应: 则包括同化和顺应两种形式. 同化:是利用已有图式解释新经验的过程, 顺应:是通过改变已有图式来理解新刺激的过程。皮
15、亚杰认为,同化和顺应的共同作用促进了认知的发展,进而形成更为完整的认知结构,以达到个体图式与经验之间的平衡。皮亚杰理论中的关键概念概念定义例子个人图式和经验之间的和谐只见过鸟的儿童会认为所有会飞的东西都是鸟平衡同化利用已有图式解释新经验的过程儿童把天空中的飞机也叫做小鸟顺应通过改变已有图式来理解新刺激的过程。当儿童意识到这种新鸟没有羽毛也不能拍打翅膀时,内心就会体验到冲突,或不平衡,于是给它起一个新的名字(或询问:“这是什么?”)从而在已有的“会飞的东西”图式中,将飞机这个新的类型加入到自己的原有的图式中,进而改变了已有的图示组织重组已有图式,把已有图式组织成新的更为复杂的智慧结构组成包含一个
16、上位概念(飞行物体)和两个下位概念(鸟和飞机)的有层次的图示开始结束1)感知运动阶段(02岁) 儿童主要凭感知运动手段反映外界刺激,协调并适应外界环境,其智力活动处于感知运动水平。感知运动阶段(02岁) 的主要特征 (1).儿童发展的主要任务是感觉与动作的分化;(2).智力活动以感知和运动反射为主要形式,且智力活动依赖于眼前的人和事物,当这些人和事物不在眼前时,不能应用心里表象从事智力活动。(3).延迟模仿与客体恒存性是婴儿认知发展过程完成的标志婴儿最初分不清自我与客体,不了解客体可以独立于自我而客观存在。直到一周岁左右,儿童才会表现出将眼前消失的物体仍然视为存在,这就是皮亚杰所谓的儿童建立了
17、“客体永久性”。婴儿最初的动作都没有目的。在婴儿的动作与客体的相互作用中,逐渐产生了动作与由动作造成的对客体影响的结果这两者之间的分化,这意味着因果认识的产生。2)前运算阶段(26岁、7岁) 这个时期开始,儿童具有表象思维,有运用符号的能力,其智力活动处于表象水平。 前运算阶段(27岁) 的主要特征(一)以表象思维为主(关键特征):儿童能利用实际生活中获得的表象进行思维,可以用词、想象力和图画来建构世界。 (二)思维的相对具体性:儿童既不能认识同一类客体中的不同个体,也不能认识不同个体变化中的同一性。如看到别人有一顶与他一模一样的帽子,他就一定说“这帽子是我的”;他在家里看到一轮明月,在街上看
18、到云雾半遮得月亮,便认为天上有两个月亮。(三)思维的不可逆性:可逆性指思维反向进行的过程。例如,把两杯同量的水当着儿童的面倒入一个瓶身较窄的容器,然后询问儿童两个容器的水是否相等。此阶段的儿童大多数都认为不相等。皮亚杰认为,由于缺乏可逆性,这阶段的儿童还不能形成“守恒”的概念。(四)思维的自我中心性:儿童还无法从他人的角度考虑问题。他只能以自我为中心,从自己的角度观察和描述事物。因此,他深信他人的想法与自己相同,不愿采纳同自己观点不一致的意见。他也深信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即使遇到同自己观点相矛盾的事实,他也会毫不犹豫地宣称事实是错误的。守恒实验三山实验 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12岁) 这
19、个时期儿童的认知能力能够摆脱知觉的局限,获得概念的稳定性,达到守恒。对具体问题可以进行逻辑运算,思维具有可逆性。其智力活动处于获得概念稳定性,进行逻辑思维的阶段。 具体运算阶段(711岁)的主要特征这个阶段的儿童已获得认知操作能力以及对客观事物和经验进行逻辑思考的能力,其标志是守恒概念的形成,即儿童认识到客体外形发生了变化,但其特有的属性不变。儿童在这一阶段的思维主要有以下特征: (1)多维思维,即能够从多个维度对事物进行归类; (2)思维的可逆性和转化,即掌握物体和数的守恒; (3)去自我中心,即站在别人的观点去看问题; (4)具体逻辑推理,即运算的顺序性和传递性,但有时需要具体形象支撑。4
20、)形式运算阶段(11岁、12岁14岁、15岁) 这个时期儿童的思维形式能够从具体内容中解放出来,能够提出假设,凭借演绎推理、归纳推理解决抽象问题。其智力活动达到抽象逻辑思维阶段。 形式运算阶段(11、12岁以后)主要特征此阶段的儿童其思维不再局限于真实的或可观察的事物,开始能够对观念和命题进行心理操作,形成了解决各类问题的推理逻辑。儿童在这一阶段的思维特点包括:(1)假设演绎推理,即一种基于假设而进行思维的运算形式;(2)抽象思维,即命题思维,运用符号进行思维运算;(3)系统思维,即能在问题解决中,分离出所有相关的变量和这些变量的组合。对各阶段的总结、归纳主要特点主要成就感知运动阶段(0-2岁
21、)主要通过感知和动作与外界发生相互作用。获得客体永久性的; 因果关系的简单推理。前运算阶段(2-7岁)符号功能的出现,使儿童能够通过表象和言语来表征内心世界和外部世界。表象符号能力;语言符号能力。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具有了明显的符号性和逻辑性,能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克服了思维的自我中心性,但思维活动仍局限于具体的事物及日常经验,缺乏抽象性。守恒能力的获得;可逆性;去自我中心化;分类和序列。形式运算阶段(11、12岁以后)思维不再局限于真实的或可观察的事物,开始能够对观念和命题进行心理操作,形成了解决各类问题的推理逻辑假设演绎推理能力;归纳推理能力。皮亚杰认为,儿童从出生到成人的认知发展不是
22、一个简单的量的累积过程,而是伴随同化和顺应不断对认知图式进行组织或建构的阶段性发展过程。各阶段都具有独特的认知结构或图式,标志着一定阶段的年龄特点。每个阶段都是形成下一个阶段的必要条件。前后两个阶段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有一定的交叉。由一个阶段向另一个阶段发展的顺序是不能改变的。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的特点从逻辑地解决具体问题向逻辑地解决各类问题发展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从前逻辑思维向逻辑地解决具体问题发展从表象及感觉运动解决问题向前逻辑地解决各类问题发展从反射活动向表象及感觉运动解决问题发展皮亚杰的认知发展图二、认知发展与教学的关系认知发展制约着教学的内容和方法教学促进学生
23、的认知发展关于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 前苏联心理学家,“文化-历史”理论的创始人。1917年毕业于莫斯科大学法律系和沙尼亚夫斯基大学历史哲学系。1924年到莫斯科心理研究所工作。被誉为“心理学中的莫扎特”人的智力发展受社会文化影响:中国儿童美国儿童 在数学计算能力方面的差异,中国儿童更聪明?维果斯基对认知发展理论的影响(1)认知发展发生于社会文化环境之中,社会文化影响认知发展的形式(2)儿童的许多重要认知技能是在与父母、老师以及更有能力的同伴的社会交往中发展起来的(3) 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 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
24、展区。 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的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临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状态。第三节 中学生的人格发展一、人格的发展人格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二)人格发展阶段理论1.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2.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本我快乐原则自我现实原则超我至善原则潜意识前意识意识稽查作用弗洛伊德的心理发展阶段说阶段年龄范围性感带口唇期 01岁 嘴、唇、舌肛门期 13岁 肛门、屁股前生殖器期 36岁 生殖器潜伏期 611岁 青春期 11或13岁开始 生殖器
25、口唇期(01岁):儿童追求的是口腔满足。 肛门期(13岁):大小便的训练期;超我的发展。生殖器期(45岁):恋母情结、恋父情结。潜伏期(6岁青春期):性的发展呈现停滞或退化现象。是一个相对平静的时期。儿童专注于社会情感的发展。 生殖期(青春期):个体的最重要的任务是从父母那里摆脱自己,建立自己的生活。表现出独立的倾向。此期容易体验到情感上的痛苦,部分来自同父母的分离体验 。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阶段理论 出生于德国法兰克福,只受过大学预课教育。曾师从于安娜弗洛伊德。加入美国国籍后,在哈佛大学任人类发展学教授。建立了关于儿童发展的新学说。Erik Erikson,1902-1994(1) Eriks
26、on人格发展学说的基本观点人格发展受生物因素和社会文化因素的共同影响 人格发展依照渐成原则(epigenetic principle) 自我在发展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2) 埃里克森个体心理发展八阶段 第一阶段:获得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体验身体舒适和安全感。 第二阶段:获得自主感,克服羞耻感和疑惑,体现着意志的实现,(坚持的能力和自主的能力得到发展) 。 第三阶段:获得主动感和克服内疚感,体现为活动的主动性增强。 第四阶段: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体验能力的实现(创造力发展和掌握技能)。第五阶段:建立同一感,防止同一性混乱,体验着忠诚的实现(自我同一感能力的发展)。 第六阶段: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立感,体验着爱情的实现(亲爱感获得)。 第七阶段:获得生殖感,避免停滞感,体验关怀的实现。 第八阶段:获得完善感,避免失望和厌恶感,体验完成人生的使命感。Erikson的人格发展阶段大致年龄阶段有意义事件出生1岁基本信任对基本不信任学会信任别人对他们基本需要的照料13岁自主对羞耻和疑虑学会自主:吃饭、穿衣、排便等36岁主动对内疚试图像成人一样做事,试图承担力所能及的责任612岁勤奋对自卑掌握重要的社会和学习技能Erikson的人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大数据分析保密合同范本
- 2025年度人工智能技术研发与应用合同二零二五年度执行
- 2025年度健康养生居间服务佣金合同书
- 2025年度净水设备行业市场调研与分析合同
- 2025年度车辆购置贷款合同印花税减免政策说明
- 2025年度个人经营性贷款合同汇编
- 2025年度购房合同补充协议的合同履行与监管
- 2025年度公司司机职业发展与福利待遇合同
- 2025年度港口扩建工程土石方运输与堆场服务合同
- 2025年度农业科技贷款合同保证书与借款合同协议
- 《企业管理课件:团队管理知识点详解PPT》
- 配网设备缺陷分类及管理重点标准
- 反腐倡廉廉洁行医
- UI与交互设计人机交互设计(第二版)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 GMS要素-持续改进(CI)-上汽通用五菱-课件
- 《插画设计》课程标准
- 高考作文答题卡(作文)
- 在乡村治理中深化推广运用清单制、积分制、一张图工作方案
- GB/T 3921-2008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皂洗色牢度
- 梅毒的诊断与治疗课件
- 工程伦理第二讲工程中的风险、安全与责任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