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PAGE PAGE 23专题讲座(一)新课程标准中的课程资源开发要求其实从上一次课程标准的制定中,我们就已经看到,从观念更新的角度出发,对语文教师的教学观念及其教学技能就有了全新的要求。为了保证语文教师在实施新课程中全面的观念及其技能的变革,已经暗示了教师,必须开发与课程与教材有关的资源,以此来促进语文教学的发展,促进儿童的语文素养的形成。 而在这一次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我们看到,对于教师开发语文课程资源又有了更多的要求。 以下就是我们从这次课标中得到的关于课程资源,或者说教学资源的论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 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如:第一部分前言 : “时代的进步要求
2、人们具有开阔的视野、开放的心态、创新的思维,对人们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和文化选择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给语文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 “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这样的教学目标,仅仅靠教学的几篇课文,根本无力完成。显然只能
3、考虑开发更为广阔的教材天地。 再如:课程性质中对资源开发的论述: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什么叫综合?其实说的就是无所不用其极。而光靠有限的教材是实现不了这个任务的。 再如:其课程基本理念 一节对课程资源方面的观点: “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
4、交际能力,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语文课程应该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树立社会义荣辱观,培养良好思想道德风尚,同时也要尊重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运
5、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语文课程应特别关注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学生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这里的第一项目标,看起来来简单,但要真正实现,没有更为广阔的资源作依托是不可能的。 再如: “语文课程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语文学习应注重听说读写的相互联系,注重语文与生活的结合,
6、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综合性学习既符合语文教育的传统,又具有现代社会的学习特征,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应该积极提倡。” 而综合的本质含义就是和多角度的课程资源密切相关的。 以上内容从理论的根本上,阐述了课程的内在价值。明确了开发一切课内外资源对于激发学生主体,增强学生多方面素养的重要意义。 而在下面的论述中,我们则明显看到,课程标准已经将课程资源的开发当成了一项必不可少的内容: “语文课程的建设应注重读书、积累和感悟,注重整体把握和熏陶感染;同时应密切关注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拓宽语文学
7、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养成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应该要尽可能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确立适应时代需要的课程目标,开发与之相适应的课程资源,形成相对稳定而又灵活的实施机制,不断地自我调节、更新发展。” 再如其“课程设计思路 ”一节中和第一条,也暗示和直接提示了课程资源开发的重要性: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应以人为本,继承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汲取当代语文教育科学理论的精髓,借鉴国外母语教育改革的经验,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弘扬民族精神
8、、增强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发挥积极的作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这样的目标,不从课程上去充分考虑是根本无法实现的。 其第五条说: “课程标准的“实施建议”部分,对教学、评价、教材编写,以及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等提出了实施的原则、方法和策略,也为具体实施留有创造的空间。” 这就直接表达了开发课程资源的重要意义。 而在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与内容 中,我们看到有许多项目是与开发课程有关的论述: 比如这句话:“课程目标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设计。三者相互渗透,融为一体。目标的设计着眼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如果不从多个角度
9、设计课程,那么这样的目标就根本无法实现。 其以下的各项具体目标也有这样的问题。也就是说,在新的课程标准中,几乎每一项都涉及课程的开发与构思的问题。 其中最值得重视的是,在“学段目标与内容 ”这一章中,其每一学段几乎都与课程开发产生了联系,特别是每一学段的综合学习,更是对老师的资源开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一学段( 1 2 年级) (五)综合性学习 1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结合课内外阅读共同讨论。 2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3热心参加校园、社区活动。结合活动,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想法。第二学段( 3 4 年级) (五)
10、综合性学习 1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共同讨论。 2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用书面或口头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3能在教师的指导下组织有趣味的语文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 4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中,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问题。第三学段( 5 6 年级) (五)综合性学习 1为解决与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尝试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2策划简单的校园活动和社会活动,对所策划的主题进行讨论和分析,学写活动计划和活动总结。 3对自己身边的、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或电视、电影中的故事和形象,组织讨论、专题演讲,学习辨别是非
11、、善恶、美丑。 4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第四学段( 7 9 年级) (五)综合性学习 1自主组织文学活动,在办刊、演出、讨论等活动过程中,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 2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感兴趣的问题,共同讨论,选出研究主题,制订简单的研究计划。能从书刊或其他媒体中获取有关资料,讨论分析问题,独立或合作写出简单的研究报告。 3关心学校、本地区和国内外大事,就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搜集资料,调查访问,相互讨论,能用文字、图表、图画、照片等展示学习成果。 4掌握查找资料、引用资料的基本方法,分清原始资料与间接资料的主要差别,学会注明所援引资料的出处。 因为“综合”这个项目不是教材能解决的问
12、题,而只有老师自己去进行开发设计,才有可能实施。 在第三部分实施建议 中,其教学建议更是直接变到了开发的问题: 其第一条 说: 教师应确立适应社会发展和学生需求的语文教育观念,注重吸收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应认真钻研教材,正确理解、把握教材内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合理利用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和现代教育技术,努力探索网络环境下新的教学方式;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重视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启迪学生智慧,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其第四条: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训练,让学生打好扎实的语文基础。尤其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
13、想象力,开发创造潜能,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语文综合应用能力。 这样的论述还有更为直接的,比如在第三大部分 教材编写建议 中就有两条直接与“开发有关”: 5教材选文要文质兼美,具有典范性,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题材、体裁、风格丰富多样,各种类别配置适当,难易适度,适合学生学习。要重视开发高质量的新课文。 9教材要有开放性和弹性。在合理安排基本课程内容的基础上,给地方、学校和教师留有开发、选择的空间,也为学生留出选择和拓展的空间,以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 而其第四部分,更是对课程资源开发的直接表达, 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建议 : 1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
14、习资源,例如:教科书、相关配套阅读材料、其他图书、报刊、工具书、教学挂图,电影、电视、广播、网络,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戏剧表演,生产劳动与社会实践场所,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布告栏、报廊、各种标牌广告,等等。 自然风光、文化遗产、风俗民情、方言土语,国内外的重要事件,日常生活的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 2各地都蕴藏着多种语文课程资源。学校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认真分析本地和本校的特点,充分利用已有的资源,积极开发潜在的资源,特别是人的资源因素和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生成的资源因素。 3学校应积极创造条件,努力为语文教学配置相应的设备;还应当争取社会各方面的支持,与社区建
15、立稳定的联系,给学生创设语文实践的环境,开展多种形式的语文学习活动。 4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从以上新课标的情况来看,其中对于课程的资源开发,有两个明显的倾向。一是其中的每个教学目标的实现都是与开发课程有关的。其二是,有的项目明确对资源的开发提出了要求。 从这两个方面讲,它们无不体现了新课标对老师的客观要求。 我们认为,如果一位老师不具备开发教学资源的能力,这样的教师在能力上是有欠缺的。 专题讲座(二)我们对课程资源开发的本质理解1只要是教材,都有开发的内在要求 陶月仙曾经在学生课
16、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中曾经表达过这样的看法: 现代课程的重要理念之一是“寻求学生主体对知识的建构”,也就是认同个人知识是带有主观性的,是与个人的经验相联系的建构主义知识观; 20 世纪末兴起的建构主义知识观与认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在原有知识经验基础上主动进行信息加工,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学生建构知识不是从同一背景和角度出发完成同一信息加工的过程,而是在他人的协助下,进行独特的信息加工的过程。建构知识的过程是独特的,建构的结果也带有独特性、主观性。在知识建构过程中,学生个体的生活经验、原有知识、兴趣、情感是重要的前提,是教学活动的重要课程资源。 长期以来,人们对课程资源理解狭隘,学校往往重视
17、条件性资源的建设,注重现代化的物质外壳,而素质性课程资源,特别是学生课程资源得不到应有的重视,造成大量学生课程资源的埋没和浪费。 在当今的教育改革体系中,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研究性学习将作为重要的学习方式被倡导。学习方式的革新必将导致师生关系的重新定位,导致教学资源的重新定位。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充分得以发挥,学生课程资源的地位必须得以重视,离开学生课程资源,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研究性学习都无法有效进行。 这样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果我们再固步自封,显然不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了。这就要求我们必需重新构建我们对于课程内涵的理解。除了一般性的所谓“教材”之外,更多的教学资源是我们的不二选择。 正
18、因为如此,小学语文专家崔峦先生也曾经对此表达了这样的认识: 语文课程是学习母语的课程。学习母语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满耳皆汉语,满眼皆汉字,处于汉语、汉字和民族文化的海洋之中。这就使得学习语言,既有优越的条件无与伦比的语言环境,又有丰厚的语言、文化资源。语文课程又是与现实生活天然联系的课程。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的重要事件,学生的日常生活凡现实生活中有的且适合语文课程的,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关键在于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 其次,要努力开发、积极利用语文课程资源。校内的,如校园景观、图书馆、广播站、校园网;当地的,如自然、社会的、人文的课程资源;当时的,如节日、纪念日、刚刚发生的重
19、要事件和有价值的社会现实。把它们有计划地、及时地引进到语文教育、教学之中,可大大加强语文课程和时代的联系,和现实生活的联系,可以使语文课程内容成为源远流长的一汪水,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的能力。 再有,要根据需要,利用当地、当时的课程资源,创设地方或学校的语文课程,创造生动活泼的语文学习和实践的形式。地方或校本课程一定要有地方特色,用好、用足当地的课程资源。如,山东曲阜可围绕“三孔”与孔子,西安可围绕秦始皇与兵马俑,湘西可围绕东巴文化,延安可围绕革命圣地的文物、景观,创设地方课程。而在教学形式上,一定要改变把学生禁锢在小小的课堂里、日复一日地重复单调枯燥的教学
20、状况,采取多种多样的能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实践的形式,如,自由读写课,课外识字交流与展示,语文知识与能力竞赛,谈天说地,新闻发布会,故事会,朗诵会,讨论会,演课本剧,办手抄报,编习作集。还要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人文景观,如,风景名胜、博物馆、纪念馆,引导学生在自然、社会的大课堂中观察、调查、获取信息,学习语文。 也就是说,在语文教学之中仅仅有教材显然是不够的,而只有教师广开“语路”,才有可能促进语文教学任务的完成。 2只有开发了课程资源,才能更好地实施完整的教学目标 实际上,单纯靠教材或者课本是远远不能实现教学目标的,而即使完成了了教学的任务,离真正的教学要求也很远。 特别是在培养学生的
21、人本精神,人文精神方面。如果没有更多的教学素材来支撑,任何时候都显得捉襟见肘。根本不符合现代教育对人的发展的要求。 关于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目前尚属新兴的研究课题,有关研究者对课程资源的类型也有多种不同的分法,但从目前的有关资料看,比较趋向一致的有如下两种: 一是“按照课程资源的功能特点,可以把课程资源划分为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素材性资源包括知识、技能、经验、活动方式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以及培养目标等方面的因素。条件性资源指直接决定课程范围和水平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场地、媒介、设备、设施和环境等因素”。 二是按照课程资源的空间分布划分,可以分为校内课程资源和校外课程资源。校内
22、课程资源包括学校内的图书室、阅览室、实验室、运动场、广播站、墙报等各种教育场所;教科书、教学挂图、书报杂志、电视、广播、网络等教育材料;还有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戏剧表演等活动。校外课程资源,如公共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少年宫、自然风光、文物古迹、民俗民情、各种标语广告、社区的生活环境,文化设施等。对于认识并理解课程资源的涵义及构成类型,有利于充分利用与开发语文课程资源。 持这样的看法的专家学者还有很多。如吴忠豪在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中说: 其实,课程资源的内涵极其丰富,它是指课程设计、编制、实施和评价等整个课程发展过程中可资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资源的总和。 以
23、学科知识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纲为纲,以本为本的“大一统”的教学行为,虽然发挥了传递人类文化的中介和桥梁作用,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有可能接受文化科学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却忽略了学生内在的、个性的、全面和谐的发展,忽视了学生在学校、课程、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我们进一步认识到,要全面实施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就必须在整合和优化课程结构、开发课程资源上下功夫。 显然,仅仅靠教材是无法完成新课标对教学的要求的。 这就要求我们开拓更为广阔的空间。而只有这样才能体现课标的内在本质,才能发展教师的专业技能。 3课程资源开发对教师专业成长的
24、意义 课程资源的开发,实质上就是寻找一切有可能进入课程,能够与教育教学活动联系起来的资源。课程资源开发不仅是课程有效实施的必要环节,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一条理想途径。也就是教师专业不断成长的过程,开发程度和范围的大小,将决定教师专业发展的程度和水平;可以开发的课程资源的无限性,决定了教师的专业发展也是无止境的,在课程资源开发的实践活动中,教师通过融入自然和社会生活,实现对自然、社会及人与自然和社会生活,人与社会的关系的感悟,这是一种心灵的明亮和思维的开启,是认识的飞跃,从根本上为自身的专业成长打下了深厚的思想和文化基础。 1、课程资源的开发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推动力。 课程资源选择的广泛性,使
25、学生的认识领域大为拓展,吸纳知识的途径由单一变为多元。许多问题超出了课堂教学、教材、教学参考书的范围。课程资源的开发拓宽了知识传播的途径、渠道,使科学知识和人文知识交融,对教师提出了挑战、迫使教师重新评价自己的知识结构和素质要求,不断推动自己的专业成长。 2、课程资源开发促进了教师教育认识水平的提升。 在课程资源开发过程中,教师要去认识教育教学的目标、内容,认识课程资源的种类、分布,去认识课程资源开发与实现课程目标的关系,设计开发的程序和方式,估计开发所产生的效果。这些思维过程是一种对教育和教学所重新认识过程。这一过程为教师提供了组织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和渠道,也有助于学生获得比较完整的实践过程
26、和学习过程,教师因此也获得了一种体验的过程。教师在资源开发过程中不断修正自己的观念和价值体系,不断提高对教育教学的认识水平,课程资源的开发还有助于培养教师开放的思维和意识,使自己从资源的无意识状态向全面认识和积极开发转变。这种观念和态度的转变是影响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因素。 3、课程资源开发促进了教师专业能力和技能的发展。 在课程资源开发实践中,教师要改变指导学生的思路和方式,转变行为习惯和行为方式,要培养和施殿自己的教学智慧,学会在没有“本本”的情况下,按厢设计的流程和精神,创造性地开展对学生的指导工作,从而不断提高专业水平。课程资源开发的程度和水平,开发的效果和意义,更多的是依赖教师的智慧和
27、创意。更为重要的是教师在课程资源开发的实践中,要经历反复地操作和练习等活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能力和从事资源教学的专业技能将得到发展。 4、课程资源开发促进了教师知识结构的优化 课程资源开发迫使教师关注自己专业之处的知识领域,接触各行各业的社会人士,使他们在社会生活知识也有一个较大的增长。也他人的交往使教师更容易获取别人的价值观,也可使教师获得与人交往的知识。设计课程资源开发方式、研究课程资源开发方案、组织课程资源的开发活动,也促进了教师在设计、协调、管理等方面知识的增长。这种过程使教师的知识体系得到扩展和改进,最终实现教师结构的重整与优化,不断地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5、课程资源开发促
28、进了教师合作意识的增强 在依托课程资源进行的学习中,教师指导的内容包括各种专业知识、计算机知识、科研方法、数据处理、结题报告写作等知识。因此,几乎很难一个人能很好地完成对学生所有课题的全部指导工作,这就要求教师要联合起来对学生运用资源开展学习进行指导。教师既要与同事建立联系,又要从仅仅关注本学科走向关注其他相关学科,从习惯于孤军奋战、独立完成资源开发任务到与其他教师一起合,共同完成工作任务,分享他人的智慧成果。这是一种范式根本转换和痛苦自我更新。 6、课程资源开发促进了教师角色和工作方式的转变 在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实践中,教师将与学生一道获取知识,转变角色形象。教师将不仅成为学生知识的提供者
29、,也将成为学生获取知识的合作者和组织者。教师将不仅是知识的拥有者,也将转变为一个学习者,更重要的是将成为一个终身学习者。各种课程资源引入课程,特别是各种现代化的电子教学设备和远程教学设备进入课程,将极大地改变教师的工作方式。对于课程来讲,教师将不再只是教科书的被动讲授者,课程目标的被动执行者,而是从课程边缘走入课程中心,成为课程目标和标准的制定者、课程计划的实施者,将主动、积极地参与课程的全过程,包括计划、实施、检查、评价等各个环节,实现工作方式的根本转变。 专题讲座(三)我们对课程资源开发内容的基本理解1、对课本资源的深层开发 课程开发中有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那就是对各种资源的融通开发。而开
30、发之中,最为重要的一项,也是比较简单的一项是就现有的课本内的资源的开发。说起来,这项工作是比较简单的,然而在现实之中,这项工作也并非那么容易,关键的问题是,老师要对所执教的内容有着十分精深的了解,甚至于十分深入的理解,同时还要能融会贯通。 教科书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主要凭借,也是学生阅读的主阵地。教师充分发挥教科书的功能,可以扩展丰富学生的阅读视野。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用好教材,使教材成为例子。教材中,一篇篇精美的文章都可以成为学生阅读的典范,其内容包罗万象,所展示的信息量非常大。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课文资源,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阅读策略。因为语文教材精选了许多文学名
31、著和科普读物,教师可以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优势来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这样就能把语文课程的资源充分地利用起来。教师充分挖掘课文以外的阅读材料,使课文成为扩大学生阅读量的“源头”、“活水”。 课堂教学中语文课文内容广泛,形式多样。教师在教学中要启发、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迁移到深层次去理解,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比如教学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激发学生了解中国近代历史;教学卢沟桥的狮子可让学生了解日本侵略中国的罪恶行径;教学蛇与庄稼、只有一个地球、太阳等这类课文可激发学生阅读相关科普知识方面的读物;教学飞夺泸定桥、狼牙山五壮士等课文可以引导学生阅读有关英雄故事,了解中国的胜利是来之不易的;有些课文可以把作
32、者的生平事迹写成材料展示给学生阅读,如月光曲一课,教师可以让学生阅读贝多芬的生平事迹、艺术成就等方面的资料。 具体来讲以下几个方面,可能是达成这一目标的必经之途: (1)文章内容的感知 应该说,对于文章的感知也不是一件难事,对于一位具有正规科班毕业水平的老师而言,在正常情况下感知一篇文章的微言大义是最正常不过的事情。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却经常发现有不少老师对于文章的内容把握往往不甚得法。 其主要表现有两个方面:一是不知道如何入手去解读一篇文章。特别是对一些在形式上或内容上稍微具有点新意的作品,他们往往就不知道从何入手了。一篇新课文拿到手,他们以为自己找到了读书的方法了,其实,他们的作法连基本
33、的阅读的常识的要求都不够。最近一段时间,网上对小学语文课文争论比较多,就说明,对课文的理解可能遇到了一个单一与多元,传统与现代,等等方面的问题。老师往往按照教参来教,而教参往往可能只有一个理解,而现实可能有多个理解而没有被老师发现,或者采纳。一旦考试,又只给一种理解,这就造成社会上的理解与教学中的理解的差异,形成矛盾。 还有一种情况是,有的老师解读文本往往习惯于也只能擅长于从的角度去解读,而不能,也不会从宏观的角度去解读,至于新课标所要求的从整体的角度去感知教材,往往无所适从,这都是问题。 所以,对内容的感知还是要全面一些的好。这应该是一个值得开发的范畴。 (2)语言文学的积累 许多老师讲课的
34、目标不是为了将真正的语文的内容传授给学生,而往往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进行上课。或者有的老师也知道语文课应该更多地体会语文的特色,但是由于他自己对于什么是语文课也一知半解,于是只好囫囵吞枣,盲人摸象一般进行教学。 真正的好的语文课是应该充分考虑语文的实质的,比如学生的书写是否过关了,学生是否能通过自己去查阅字典辞书,结合课堂学习,积累更多的语言文字数量,比如学生能否养成良好的读书学习的习惯,并且能不在老师的帮助下阅读更多的更好的古今作品,而且对这些作品能进行合理的深入的理解。比如至少是不害怕写作文,而且在一般情况下还能写出自己也都比较满意的作文,优秀的学生甚至能养成借助语言文字表达自我意识的习惯
35、。 而对于这些方面的能力,老师是完全可以从课本中生成的。我们曾经呼一位老师讲王冕一课,他只将课文中规定的 6 个生词进行了讲解,而实际上,课文中还有许多值得学习的生字生词,他都忽略不计。经过我们的启发,她才真正感到,原来这些生字生词可能比规定的还有值得学习。这都是开发不足造成的。 另一方面,我们也会发现,在不同的作家的笔下,其遣词造句的风格也是那样的不同。比如朱自清的用词,清新亮丽,风格自然贴切,而鲁迅的用词则具有明显的沉郁顿挫的特色,总之显得很沉闷,但是表达的语意却是十分深厚。 类此问题都是我们要注意的。而要达到这一目标,光靠教学参考显然不能达成其目的,还需要语文教师对全部教材及其内涵有着比
36、较深厚的理解,还需要老师们能从教材之中建立自己的“语文体系”以及“语文教学体系”。 (3)篇章结构的理解 表面上看对于篇章结构的理解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无非是开头过渡结尾这样的模式。其实这里面所包含的内涵也是十分深刻的。只是取决于语文教师如何去看待这个问题。假如语文教师要从简单的角度去看待这个问题,那么,任何文章都可以用“开头”“中间”“结尾”这三个雷打不动的模式来设计文章的结构。然而,假如我们要深入地分析每一篇文章的结构,我们会发现,“开头”“中间”“结尾”仅仅是文章的表面特征。几乎可以说,每一篇文章的开头方式都是与众不同的。文章在体现行文结构的一般模式,即“开头中间结尾”之时,往往都会有着作
37、者自己不同的追求,因而文章的行文结构大相异趣。 我们的初衷是,老师一定要透过文章结构的表现现象去理解更多的内涵。从而为我所用。 (4)表达与交流的训练 新课标特别强调了口语与交际的功能。但是不能不说,这一标准的初衷良好而实践起来殊为其难。原因是什么?当然原因是比较复杂的。比如应试教育的比例还很大。比如目前的教学体系还没有能够较好的建立。比如授课的老师理解不够深入。其教授的方式方法不够灵活等等。而其中以后二者的情况是最为普遍的。 以课程标准的理想而论,如果能单独设立口语交际课程当然是最好的。然而,当这门课程还处于筚路蓝缕的状况之时,因简就陋的方式无疑是最为适合的。比如老师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的契机进
38、行与口语交际相关的训练。有的老师进行课前三分钟的表达训练。有的老师利用演讲会等方式进行训练,这些都是比较不错的训练。然而,据我们所知,老师们对于利用课文资源直接进行训练的比例并不大。 也就是说,许多老师以为要完成口语训练非经过十分正式的课程不可。要有正式的教材,要有专门的课程,要通过正式的口语考试或检测等等,否则不能完成。其实这完全是教师的一种误会。只是由于老师们对于口语教学的理解过于偏狭了。固然有这种课程是比较好的,但是,假如这样的条件不具备是否就意味着口语交际课程不进行了呢?显然这不符合教育的基本原则。因此,优秀的老师所要故的工作是利用现有一切资源,有效地开发现在的课程。 也就是说,在我们
39、现有的课程教材之中,让学生思考讨论发言的机会多的是,关键是看我们老师有没有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者的意识。如果有这个意识,那么,任何时候都有给学生提供发言讨论的机会。任何问题也都有可能成为学生训练口语交际的材料。 当然,让学生参与讨论思考,并不是一对一的关系,也不能中介一言堂,还要充分考虑学生之间的互动与全体参与,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发展学生。 2、课外文本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我们说课程资源的开发,不能仅仅限于课本之内,而课本之外也是一个很大的天地,只有课内课外合并开发的课程才有可能是科学的课程。 从表面上看,教学似乎只与学科内容相关联,其实,教学只是教学过程的一个简单的展示而已。它当然有着表面的东西,
40、即学科方面的内容;而其实有着更为重要的,即隐性的内容,即是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的方向或目标,教学的课程开发理念等方面的内容,而且这些内容往往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堂好的课,当然是与教师的教学设计有很大的关联。而教学设计的核心既应包含表面的东西,而更应包含隐性的一切,特别是课程理念方面的内容。为了了解教师们在课程理念修养方面的情况,那么,课外资源的开发可以从哪些方面着手呢?一般来讲,下列各方面均可作为课外资源开发的内容: 文本背景 语文课天生具有广泛性,不只是课本者是唯一的材料,大量的任何文字的材料都是可能作为学生训练的材料而存在的,只是在某种程度上,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或者由于语文教师自身的阅
41、读范围所限,大量的课外阅读材料被忽视了,可以说,能引入到语文学习中的课外材料向来就是比较少的。而有效的课外开展自然不应该忽视这个方面。 不少优秀的老师,他们都是十分注意引导学生广泛阅读课外材料的。 比较阅读 什么是比较阅读?顾名思义,比较阅读就是运用比较的方式进行阅读。 从本质上讲,比较阅读就是在阅读中或者求同,或者求异。通过把林林总总的文章的各个方面细微差别加以分析,然后再进行细致的类比、概括或综合,进而揭示其内在的、本质的联系,以获得真知。 对事物从不同角度加以比较是人们认识事物的基本方式,更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比较阅读正是通过对所读材料的多角度比较,广思博取,温故知新,进而同中见异,异中求
42、同,最终突破陈规,得出新的结论。所以,科学比较、分析可以使人的认识深化,思维敏捷、灵活,更富有创新性。总之,比较阅读有助于培养读者的思维品质。 有了比较,阅读也就有了基点,人们才不至于思维盲从、混乱,而是通过对某一点或某几点的互相参照,逐步学会科学地思维,这样,其思维的缜密、精确、深刻性就大大提高了。 比较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比较的角度也没有任何限定。但凡人们需要进行比较的地方,都可以用比较阅读的方式来进行。 评述与鉴赏 要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就必须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独立批判性阅读的能力,培养学生个性化的阅读能力。同时还要教给学生一定的鉴赏方法。如果我们不改变教学的目标,不改变我们的教学观念
43、,还是以考试作为教学的唯一目标,学生的这种能力是无法完成的。 此外,还要注意的问题是教师也要具备独立分析的能力和综合判断能力,比如课文哪些细节描写得好,哪些情节处理得巧妙,哪些语言运用得精彩等等,教师也要这方面的修养,如果老师不能给学生一些能力上的示范,那么学生的能力形成也是无从保证的。有的文章明明写得很差,如果老师一味不加分析地说好,迷信一切,当然教不出好的学生来。 理解与应用 我们一直在追求语文学习的最高境界,那就是理解与应用。不过话虽如此,实际上我们在这方面所做的工作并不多。我们进行的尝试也就是有限的一点工作而已。我们的奋斗目标大体放在识记积累方面了。放在了研究如何才能考得更好上面。而考
44、得好与用得好有时是不一定画上等号的。 这就需要我们进行更多的这方面的课程开发。 比如在理解方面,需要老师们多通过比较阅读,通过多元解读,通过“分而治之”等各种不同的方式使学生真正明白其中的含义。最后化解成为自己的知识与技能。 在应用方面,老师绝不能只考虑学生是否将老师所讲的内容记住了,而是要考虑学生是否将所学的知识化解,在每时每刻的学习过程中,既有有意识地应用这些知识又要创造性地应用这些知识;而关键是教师还要能设计出一些比较好的检测学生应用的方式与方法。 至于其他语词方面的应用,更应该是语文教师要关注的事情了。比如成语的应用,不能只拿词典来说话,这样的教学显然是不合格的。 3、课外非文本资源的
45、开发与利用 根据教育技术理论的原理,非文本资源通常包含 音频、视频、动画、图片、网络等等这些方面。从理论上讲,但凡为教学需要的材料都有理由被引入到教学之中,只要引入的材料是科学的,引入的方式是合理的,它都应该成为课程开发的内容之一。一方面是可以更多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方面是可以丰富学生的学习,另一方面是可以更多地培养学生的研究意识的独立能力。只是由于各种原因,我们的语文教师在这方面做得并不很好。原因比如观念尚未放开,比如自身的各种教学技能并不擅长,比较学校或者家庭条件不具备,比较单位领导不支持,比如社会的风气有一定的阻碍等等。这些都可能是非文本资源开发不到位的原因。 音频资源的开发应用 在
46、很多情况下,我们的语文教学谨守的还是一张嘴,一本书,一支鞭的策略。而现在的情况是教鞭没有了,剩下的只是一本书和一张嘴的策略了,至于说教学中能否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激发他们的学习意识很少有人去管它。比如说像配乐朗诵这样的教学活动,我们做得也很少。至于说将渭城曲直接拿来进行阅读欣赏的情况更是少得可怜。也有不少老师抱怨学生不会背书和背书的效率不高,其实他们没有想到,背书不容易,可是一旦是有歌可唱的情况下一点也不会觉得困难。这就是说老师压根没把“吟唱”引入到教学之中去,并且直接作为教学活动的一种形式。所以,语文教师如何更好地将信息技术融入到教学活动中去也是完全必要的。 视频资源的开发应用
47、有少不老师打着语文教学要保持语文的特色的旗号,其实是在用他对于信息技术的生疏来掩盖教学技术的贫乏。我们固然不应该时时刻刻用电视来代替语文教学,但是,恰当的视频,无疑也是有助于学生语文的学习的。有时有视频与没有视频的效果可能是完全不一样的。 而有的老师可能因为嫌麻烦,或者自身技术不过关,不去运用视频技术。这纯粹是一种消极遁世的行为。因为今天的视频技术已经非常发达了。网络上的视频材料成千上亿,稍微有点电脑技术就能获取这些材料。想来开发利用这些材料并不是一件高不可攀的事情。 图片资源的开发应用 图片资源的来源渠道也是很多的。或者自拍,或者下载,或者扫描,或者转录等等,已经不是一件困难之事。难的是可能
48、我们没有充分利用一切材料用于教学的意识。 动画资源的开发应用 相对来说,制作动画用于语文教学的比例较为少些。原因可能与语文教学大多与语言文教学相关,而动画的动态效果较为突出,可能对于语言文字的学习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再者更为关键的一个因素是动画制作有更高的技术性的要求,相对于语文教师来说这又是一道门坎。但我们的主张是,并不是要求所有的语文教师都是去制作动画,而是说语文教师至少应当有不拒绝使用动画,并且非常方便地使用动画的意识和能力。因为现在用于学科教学的各种专业公司已经相当了,他们会根据教学的需要制作各种各样的动画作品,只需要我们使用就可以了,而如果我们连使用的意识都不具备,显然灾是语文教师跟不
49、上时代的标志。 网络资源的开发应用 网络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至少已经提供了一种新的现代社会的生活方式。它既是一种生活的手段,也已经变成为一路结果或者说目标。只是我们感觉到,在语文教学中,网络的力量还并没有充分的展示出来。其中表现最为突出的有几点: 一是网络的本身的资源价值还没有被语文教学所开拓。语文教学与网络的关系还很生份。而实际上,网络早已经提供了现代生活所必须的一切。比如,我们所需要的一切可以利用来进行教学的文本资料、课件资料、教学设计、教学研讨等等,网络都可提供,只是语文教师还很少进入这个境界。 二是语文教学还没有能够利用网络来实现自身的效果。比如网络的交流互动的作用没有
50、得到发挥。比如,利用网络进行作文教学的展示与交流,讨论与分析等等。 三是网络的评价功能被忽略了。网终的广泛的参与特性是完全可以用来作评价的。然而绝少有老师这么做。 四是利用网络自我生成与成长的功能也没有被激发出来。网络上的博客就是个人的日记,这也是一笔用来进行语文教学的不可多得的财富,可惜也没有被老师引起重视。 实践活动的开发应用 语文学习不只是教师讲学生听,最好的讲法应该是做中学。过去我们有“课本剧”这些学习的模式,而今天只有考试一种模式了。更为广泛的社会生活的学习模式被彻底抛弃。陶行知先生所说的“生活即教育”这样一种教育的模式被完全根绝。 开发优质的课外课程,语文教师是有许多工作要做的。比
51、如第 29 届奥运会召开,有一个小朋友在老师的启发之下专门给国际奥委会荣誉会长萨马兰奇写信,得到萨马兰奇的亲笔回信。虽说这是外语的学习,无疑对他的人生,对他的整个的语言学习也是有好处的。而另一个小朋友,为了搜集奥运各国运动员的签名,就利用自己家住首都机场附近的优势,守候在国际机场,请各国运动员为他签名,而他也果然得到许多不认识的运动员的签名留念。表面上看来这些活动与他的语文学习没有关系,而实际上关系很密切。再如,有的语文教师组织同学开展校园文化的专题报告,有的老师组织同学到当地采风,都收到了较好的实践活动的效果。 总之,开发课程资源的天地是很广阔的,关键的问题是看我们的观念是否开放,我们为教学
52、的准备是是否到位。我们是否能用实践的方式来开展语文教学,而不是用讲授的方式来开展语文教学。 如果用讲授的方式,什么都不用开发,而一旦用了实践的方式,则其开发就是应有之义了。专题讲座(四)开发课程资源需要注意的问题语文课程资源只能是备选材料,因为它只有在经过教育学加工并付诸有效实施时才能成为课程。从课程理论上讲,至少要经过过滤筛选才能确定课程资源的开发价值。一是教育哲学,即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要有利于实现教育目标,体现社会发展需要。就语文学科而言,就是培养学生适应现代社会的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培养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等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二是学习理论,即课程资源要与
53、学生学习的内容条件相一致,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发展需求。三是教学理论,即课程资源要与教师教育教学修养的现实水平相适应。由此可见,在基础教育课程中,鉴别其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价值的标准,是国家教育目标、个人发展需要、教师教育水平三者的有机统一。 同时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语文教师要具备三种能力: 1发现、判断和取舍的能力。语文学习资源藏量丰富,分布广泛,品种多样。这就要求教师具有善于发现、正确判断和果断取舍的能力。 2组合、变通的能力。为了把“原生态”的、散见的语文课程资源化为语文课程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一般来说,语文教师要具有对零散的课程资源进行组合、转换、变通,使之具
54、有一定的系统性、再生性、可再利用性和教育的针对性、目的性的能力,即具有语文教育的新生长点的能力。 3协调、沟通的能力。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在一定程度上,要求教师必须走出课堂,走出书斋,走向社会、自然,这就要求教师具有一定的协调与沟通能力,不仅要沟通家、校、社以及其他学科,并与之协作,而且要成为学生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协作者、沟通人。 其三语文课程资源,还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开发课程资源要植根于现实 语文教学不仅包括语文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也包括语文活动课程和语文综合学习课程。课程内容除面向教材,还要面向校园、学生、家庭、社会、自然界。语文课堂可以引导学生回归自然,让学生感悟丰富
55、多彩的大千世界,感悟大自然的雷鸣电闪、山川河流、花鸟虫鱼,还可以让学生走进社会,融入社会;可以让学生感悟人生的悲欢离合,感悟社会的飞速发展、经济的突飞猛进、科技的日新月异。例如,教学朱自清的春,可以组织学生春游,让学生感受明媚的春光,引导学生感悟人生的春季,感受时代的春天。因此,语文教学,不仅要求教师、学生与文本之间交流互动,还强调师生对课程、教材、教法的重建;要密切关注社会信息化的进程,以推进语文课程的变革和发展。 2、开发课程资源要立足课堂 语文教学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笔者以为,课堂教学资源应是教学的第一资源,它的主要载体是教科书。新课程下的语文教科书选文多出之名家新秀,文
56、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题材、体裁、风格多样化,难易适度,可读性强,充分体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整体性与阶段性的统一,真正凸现现代语文的开放性,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革营造了创新的空间。所以,语文教材是语文教学最好的课程资源,不能舍“本”逐末,舍近求远,而应最大限度地发挥课本优势,夯实学生语文素质的根基,以提高语文的整体效益。这是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课外问题的前提和基础。 3 、开发课程资源要立足本土 每一地方都有其独特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语文教师可就地取材,引导学生去开发利用。通过组织参观、访问、采风、调查等,深入了解民族英雄和卓有贡献的历史人物的故事及经历
57、,增强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感情,积累作文材料。然后在课堂上举办专题性的演讲、报告会、讲故事或其他有关乡土题材的活动。总之,大力开发语文课程的资源,引导学生在自然、社会的大课堂中观察、调查、获取信息,学习语文,并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是语文教师的重要职责。 专题讲座五小学语文比较阅读教学研究第一节 比较阅读的概念一、什么是比较阅读运用“比较”这种思想与方法进行的阅读活动,我们称之为“比较阅读”。比较阅读,是指在阅读的过程中,围绕一定的学习目标,针对某个文本材料,联系与之相关的内容,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进行比较,经过观察、分析、综合、概括,重新加以排列组合,使之在头脑中形成新优
58、化信息群的思维过程。由概念可以看出,比较阅读是一种层次较高的研究型阅读。在日常科学研究、品味鉴赏文学作品时,作为一种研究性阅读,比较阅读同样能帮助我们准确理解、认识、区分事物,发现新的事物,它在学术研究中已经得到广泛运用,并显示出了独特的功能。比较阅读是有效的阅读方法之一,是思维深化的重要手段,它应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二、比较阅读的突出特点一言以蔽之:比较阅读是对传统语文教学局限性的突破。比较阅读的过程,是从一篇课文的学习拓展到多篇课文,从文本内部的阅读拓展到文本外部,学生的学习从较被动转化为较主动,认知从较单一、浅显提升为较系统、深刻的过程。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局限于“这一篇课
59、文”,通常是以“这一篇”为中心来学习它,反映的是“以文为本”、“教课文”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的选择上也更多地体现“教师怎样教”。而比较阅读则超越了“这一篇”的局限,打破了“教课文”的现状,不再仅仅学“这一课、这一段、这一句、这一词”,而是由此及彼、举一反三,与课内、课外它们的同类进行横向或纵向的比较,引导学生在自主体验、分析、归纳的过程中,由表及里地准确把握住它们的本质特征,加速对知识的消化、迁移、运用,由点到线、由浅入深地构建知识、方法体系,达到触类旁通、事半功倍、将薄书读厚的效果,真正体现“用教材教”“用课文学语文”。第二节 比较阅读的方法、优势一、比较阅读的基本方法1.异中求同异中求同是
60、指通过甄别、筛选、提炼,揭开不同阅读材料的表面现象,找出它们共同特征的方法。它培养的是学生的求同思维,目的在于找到阅读材料在内容或形式上的共性,从而认识规律,掌握“定法”。教师要注意启发学生对比较的材料进行分析、比较、归纳、概括,探寻其共同点,领悟其规律性,以形成一定的知识体系。求同之妙,在于使学生在比较归纳中将新旧知识自然联系起来,迅速掌握同类知识的规律性,从而完成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过程,提高学生分析、归纳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2.同中求异同中求异就是通过分析、解剖、探寻同类阅读材料的相异之处,从而找出阅读材料个性特征的方法。它培养的是求异思维,目的在于通过比较,寻求差异,认识文章或人物的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2030年中国外用止痛药行业竞争格局及投资价值研究报告
- 2024-2030年中国型煤(型焦)行业发展前景预测规划研究报告
- 2024-2030年中国四功能折叠健身器产业未来发展趋势及投资策略分析报告
- 2024-2030年中国印花涂料色浆市场运行状况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
- 梅河口康美职业技术学院《有限元分析与可靠性设计》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眉山药科职业学院《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与教学》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4年物业买卖合同范本:物业信息与交易条件
- 2024年度绿色建筑HSE施工与运维服务合同2篇
- 微专题物质的制备实验突破策略-2024高考化学一轮考点击破
- 2024年标准专业施工承包协议文件版B版
- 道德与法治中考备考建议课件
- 财产保险退保申请范文推荐6篇
- 食品工程原理课程设计
- YYT 0325-2022 一次性使用无菌导尿管
- 羊膜在眼科临床中应用课件
- (71)第十五章15.2.3整数指数幂1-负整数指数幂-导学案
- 初步设计方案询价表
- 2022年江苏省环保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汽车焊接技术》试卷期末理论考试含参考答案一套
- FMEA分析经典案例【范本模板】
- 2023-2023年山东省学业水平考试英语试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