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黄山市市学校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1页
安徽省黄山市市学校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2页
安徽省黄山市市学校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3页
安徽省黄山市市学校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4页
安徽省黄山市市学校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安徽省黄山市市学校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一、 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某校兴趣小组为“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设计了如下实验:向甲、乙两气球中分别注入10mL酵母菌培养液、10mL加热煮沸后冷却的酵母菌培养液,再向气球中分别注入适量相等的氧气,扎紧气球,分别固定于装有20温水的烧杯中将整个装置置于20的恒温水浴中,记录实验开始30min后烧杯中液面变化量实验装置如图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甲、乙形成对照以消除各种环境因素的变化带来的实验误差B实验开始的一段时间内,甲、乙两烧杯内液面都没有发生变化C实验开始30m

2、in后,两烧杯内液面甲升高,乙没有发生变化D可用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检测培养液以确认是否进行的是无氧呼吸参考答案:D【考点】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分析】分析甲装置:根据有氧呼吸的反应方程式:有氧呼吸:C6H12O6+6O2+6H2O6CO2+12H2O+能量,如果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则气球的体积不会发生变化;根据无氧呼吸的反应方程:C6H12O62C2H5OH(酒精)+2CO2+能量,则不消耗氧气,但是产生二氧化碳,所以气球的体积会增大分析乙装置:乙装置是加入的10mL加热煮沸后冷却的酵母菌培养液,不会发生呼吸作用,如果气体体积的改变,是由于各种环境因素的变化导致的【解答】解:A、甲、乙形成对

3、照以消除各种环境因素的变化带来的实验误差,A正确;B、实验开始的一段时间内,甲由于进行有氧呼吸,不会导致液面的改变,所以在开始的一段时间甲、乙两烧杯内液面都没有发生变化,B正确;C、实验开始30min后,由于甲装置的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导致气球的体积增大,所以两烧杯内液面甲升高,乙没有发生变化,C正确;D、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检测的是二氧化碳,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产生二氧化碳,所以不能用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检测,应该用重铬酸钾检测是否有酒精的产生以确认是否进行的是无氧呼吸,D错误故选:D2. YyRr的个体与YYRR的个体杂交,按自由组合定律遗传时,子代的基因型有A2种 B4种C6种 D8种参考

4、答案:B略3. 下图是同种生物4个个体的细胞示意图,其中哪两个图代表的生物杂交可得到2种表现型,6种基因型A图、图 B图、图 C图、图 D图、图参考答案:D4. 下列关于“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的相关操作,正确的是A实验前应对培养液和培养用具进行灭菌处理B应在每天的同一时间从同一培养瓶中吸出等量培养液进行计数C制片前要轻轻振荡试管使酵母菌分布均匀,否则实验数据会偏大D先将培养液滴在计数板上,轻盖盖玻片防止气泡产生参考答案:A5. 下列与体温及体温调节的有关叙述均正确的一项是人体体温的形成源于体内物质氧化分解释放的能量 人体的温度感受器只分布在皮肤、黏膜里 在寒冷环境中,人体加强产热

5、主要是通过体液调节实现 调节人体体温的主要中枢在下丘脑 正常体温是人体内环境相对稳定的表现之一A B C D参考答案:C6. 内环境稳态对人体代谢具有积极意义,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内环境稳态是一种动态平衡B内环境稳态可以保持机体的温度、pH等不变C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将引起细胞代谢紊乱D内环境稳态是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参考答案:B7. 内环境中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之间的关系正确的是()A B C D参考答案:A考点:内环境的组成分析:内环境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血浆和组织液之间可以穿过毛细血管壁相互渗透,组织液可以穿过毛细淋巴管壁进入淋巴,淋巴通过淋巴循环进入血浆解答:解:A、血浆

6、和组织液之间可以穿过毛细血管壁相互渗透,组织液可以穿过毛细淋巴管壁进入淋巴,淋巴通过淋巴循环进入血浆,A正确;B、淋巴不能直接进入组织液,B错误;C、血浆与组织液之间的箭头应该是双向的,淋巴不能直接进入组织液,C错误;D、血浆不能进入淋巴,淋巴不能直接进入组织液,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内环境中各种细胞外液间的关系,对于血浆、组织液、淋巴之间的动态关系的理解并把握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是本题考查的重点8. 美国研究人员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肥胖可能与大脑中多巴胺有关。多巴胺是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在兴奋传导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下列有关兴奋传导的叙述,正确的是 A突触前神经元释放多巴胺与高尔基体、

7、线粒体有关 B突触小体可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C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后,将使突触后膜的电位逆转 D兴奋只能以局部电流的形式在多个神经元之间单向传递参考答案:A9. 将紫色洋葱表皮细胞置于30%的蔗糖溶液中,光镜下所观察到的现象是液泡逐渐变小,颜色由浅变深液泡逐渐变小,颜色由深变浅原生质层与细胞壁逐渐分离形成球星小团细胞膜、液泡膜结构明显原生质层与细胞壁之间是蔗糖溶液A B C D参考答案:B10. 在下列实验中,试管内容物变成蓝色的是试管号试管内容物条件检测12mL浆糊十2mL纯唾液 37 10 min3滴碘液22mL浆糊十2mL纯唾液95 10 min3滴碘液32mL浆糊十2

8、mL纯唾液+2滴浓盐酸37 10 min3滴碘液 A1 B 1 2 C1 3 D 2 3参考答案:D11. 洋葱根尖分生区的细胞中,把二磷酸腺苷转变成三磷酸腺苷的场所在 A.叶绿体和线粒体 B.叶绿体和细胞溶胶 C.线粒体和细胞溶胶 D.叶绿体、线粒体和细胞溶胶 参考答案:C12. 在人体内环境中可以发生的生理过程是( )A合成血浆蛋白中的纤维蛋白原和凝血酶原 B组织胺使毛细血管扩张C丙酮酸转化为乳酸 D食物中的淀粉经消化分解成麦芽糖参考答案:B13. 下列有关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通常自然界中的种群增长曲线最终呈S型 B.达到k值时种群增长率为零C.种群增长受自身密度

9、的影响 D.种群的增长速度逐步降低参考答案:D14. 同一草原上的羊与牛、狼与羊,人体中的蛔虫与人、大肠杆菌与人。这四种种间关系分别是( ) A、竞争、捕食、寄生、共生 B、竞争、寄生、捕食、共生C、寄生、共生、竞争、捕食D、共生、寄生、竞争、捕食参考答案:A15. 对下表中所列待测物质的检测,所选用的试剂及预期结果都正确的是( )待测物质检测试剂预期显色结果DNA甲基绿红色脂肪苏丹橘黄色淀粉斐林试剂蓝色蛋白质双缩脲试剂紫色A B C D 参考答案:D16. 不属于基因功能的是()A携带遗传信息 B携带遗传密码 C能转录信使RNA D能控制蛋白质的合成参考答案:B17. 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

10、直接来自于AADPB淀粉C葡萄糖DATP参考答案:D18. 下列关于体温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下丘脑不是调节体温的主要中枢 B人在剧烈运动时主要产热方式是骨骼肌的收缩C人在寒冷环境中耗氧量要减少D温觉感受器只分布于皮肤参考答案:B19. 下图是一个处在有丝分裂过程中的细胞示意图,请根据图判断以下说法哪一项是正确的A. 该细胞是一个处在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 B. 此时该细胞中有12个染色体,12个DNA分子 C. 细胞分裂后形成的子细胞中有12个染色体,12个DNA分子D. 细胞分裂后形成的子细胞与该生物的体细胞相比染色体的数目减半参考答案:C20. 早期胚胎体外培养的过程中,下列哪一项条件是不

11、需要的 ()A消毒灭菌 B. 适宜的温度C充足的光照 D适宜的养料和激素参考答案:C21. 拟南芥P基因的突变体表现为花发育异常。用生长素极性运输抑制剂处理正常拟南芥,也会造成相似的花异常。下列推测错误的是A、生长素与花的发育有关 B、生长素极性运输与花的发育有关C、P基因可能与生长素极性运输有关 D、生长素极性运输抑制剂诱发了P基因突变参考答案:D22. 关于图中序号的描述,正确的是()A和所示的过程分别是细胞吸收乙醇和葡萄糖B能逆浓度梯度运输物质的方式只有C分泌蛋白只有通过过程才能出细胞D氨基酸进入组织细胞与过程有关参考答案:B【考点】31: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其异同【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

12、分析可知:概念图中是主动运输、是协助扩散、是葡萄糖进入红细胞、是氨基酸、葡萄糖、离子等进入细胞物质跨膜运输中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统称为被动运输,属于顺浓度梯度的运输方式,主动运输一般是逆浓度梯度运输【解答】解:A、上皮细胞吸收乙醇和葡萄糖的方式分别是自由扩散和主动运输,A错误;B、逆浓度梯度运输物质的方式需要载体、消耗能量,所以只有,B正确;C、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分泌蛋白等大分子不能通过膜结构,只有通过胞吐的方式才能出细胞,C错误;D、氨基酸进入组织细胞的方式是主动运输,与过程有关,D错误故选:B23. 下列生理现象不需要其它部位供应生长素的是:A杨树顶芽的生长 B燕麦胚芽鞘尖端以下部位的弯

13、曲生长C番茄子房发育成果实 D梨树侧芽萌发的抑制参考答案:A24. 下列关于植物组织培养的叙述,错误的是A. 培养基中添加蔗糖的目的是提供营养和调节渗透压B培养基中的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影响愈伤组织的生长和分化C离体器官或组织的细胞都必须通过脱分化才能形成愈伤组织D. 同一株绿色开花植物不同部位的细胞经培养获得的愈伤组织基因相同参考答案:C25. 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下列关于基因突变特点的说法正确的是A无论是低等还是高等生物都可能发生突变 B突变只能定向形成新的等位基因C生物在个体发育的特定时期才可发生突变 D突变对生物的生存往往是有利的参考答案:A26. 下列有关糖类生理作用的叙述中

14、,错误的是 A我们吃的米饭、馒头主要成分是糖类 B葡萄糖是重要的能源物质 C淀粉和糖原是生物体内惟一储备能源物质 D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参考答案:C27. 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调节的描述正确的是A所有调节都有神经系统的参与 B所有的稳态都是相对的C所有稳态的形成都有许多系统参与 D所有稳态的调节中枢都在大脑参考答案:B28. 从分子水平上对生物体具有多样性或特异性的分析,错误的是A. 碱基对的排列顺序的千变万化,构成了DNA分子基因的多样性B. 碱基对的特定的排列顺序,又构成了每一个DNA分子基因的特异性C. 一个含2000个碱基的DNA分子,其碱基对可能的排列方式就有41000种D.

15、人体内控制-珠蛋白的基因由1700个喊基对组成,其碱基对可能的排列方式有41700种参考答案:D碱基对的排列顺序的千变万化,构成了DNA分子基因的多样性,A正确;碱基对的特定的排列顺序,又构成了每一个DNA分子基因的特异性,B正确;DNA分子的多样性和特异性是构成生物体多样化和特异性的物质基础,C正确;珠蛋白基因碱基对的排列顺序,是珠蛋白所特有的,D错误。【考点定位】DNA分子的多样性和特异性【名师点睛】解决本题需要熟知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掌握DNA分子多样性和特异性的含义,能根据DNA分子中碱基对的数目推断其排列方式的种类。29. 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对甲、乙两个动物种群的数量进行研究后

16、,得到如图的数据,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乙两个种群之间的关系是竞争B3、4月份甲种群数量下降是由于乙的数量减少C甲、乙两种群的变化周期是12个月D人为消灭乙种群,则甲种群数量将不断增加参考答案:C【考点】F4: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分析】从图中曲线代表的种群个体数量变化看,乙增加甲减少,乙减少甲增加,且甲种群数量显著多于乙种群,应为捕食关系,而且甲为被捕食者,乙为捕食者【解答】解:A、据图分析,数量上呈现出“先增加者先减少,后增加者后减少”的不同步性变化从变化趋势看,属于捕食关系,A错误;B、在3、4月份乙种群数量的增加,大量捕食甲,使得甲种群数量的下降B错误;C、据图分析,种群数

17、量变化的周期是12个月C正确;D、人为消灭乙种群,则甲种群数量短时间内将不断增加但是由于环境资源有限,不会无限制增加,D错误故选:C30. 叶绿体与线粒体在结构和功能上相似的一个组合是 具有双层膜; 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产生氧气;水作为生理功能的一种原料; 含有DNA; 内部含有酶。A B C D参考答案:D31. 下列实例中,不能体现生长素的两重性的是A根的向地性 B茎的向光性 C除草剂的应用 D顶端优势参考答案:B32. 某同学做有丝分裂实验时检查了正处在分裂各时期的1000个洋葱根尖细胞,发现其中 681个处于前期,139个处于中期,23个处于后期,157个处于末期。据此分析洋葱根尖

18、细胞有丝分裂各时期中时间最短的是 ( ) A前期 B. 中期 C后期 D末期参考答案:C 33. 下列不能体现生长素的两重性的是()A. 顶端优势 B. 根向地生长C. 茎向光生长 D. 用生长素类似物去除田间杂草参考答案:C【分析】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主要表现为: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可以疏花蔬果,也可以防止落花落果;既能促进生根,也能抑制生根。能够体现生长素两重性的实例有顶端优势、根的向地性、根的背光性等。【详解】A. 顶端优势是因为顶芽产生生长素向下运输,大量积累在侧芽,使侧芽生长受抑制,而顶芽优先生长,体现了生长素生理作用的两重性,A正确;

19、B. 根向地生长,是因为受重力影响,远地侧生长素浓度低,促进生长,近地侧生长素浓度高,抑制生长,体现了生长素生理作用的两重性,B正确;C. 植物的向光性中,向光侧和背光侧均为促进作用,没有抑制作用,未体现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C错误; D. 使用生长素类似物可以除掉麦田的双子叶杂草,高浓度的2,4-D抑制双子叶杂草的生长,低浓度的2,4-D促进单子叶作物的生长,体现了生长素生理作用的两重性,D正确。34. 以下措施与生长素的应用关系最密切的是 A喷洒乙烯利,可使青香蕉快速成熟 B2,4-D多用于除去田间的双子叶杂草 C移栽幼苗时摘去部分叶片,幼苗容易成活 D秋水仙素可使单倍体幼苗的染色体数目加倍

20、参考答案:B35. 巨尾桉具有速生、高产的特点,某地区将天然林全部砍伐烧毁,大量单一种植巨尾桉,对环境造成不利的影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天然林替换成巨尾桉林的过程属于初生演替B. 天然林替换成巨尾桉林后物种丰富度增加C. 巨尾桉林比天然林的抵抗力稳定性高D. 在巨尾桉林中混种其他林木有利于改善该地区环境参考答案:D天然林替换成巨尾桉林的过程属于次生演替,A项错误;天然林替换成巨尾桉林后物种丰富度降低,B项错误;巨尾桉林比天然林的抵抗力稳定性低,C项错误;在巨尾桉林中混种其他林木,可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有利于改善该地区环境,D项正确。【考点定位】群落演替、生态系统的稳定性36. 遗传

21、的基本规律不适用于()酵母菌 乳酸菌 噬菌体 蓝藻 豌豆ABCD参考答案:C【考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分析】孟德尔遗传定律包括基因分离定律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这两大定律都适用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的核基因的遗传,而真核生物细胞质基因的遗传及原核生物细胞中基因的遗传都不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解答】解:孟德尔的遗传定律的实质是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等位基因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所以只有能进行减数分裂的真核生物,其细胞核遗传才遵循遗传定律酵母菌属于真核生物,能进行减数分裂,所以适用;乳酸菌属于原核生物,不进行减数分裂,所以不能适用;噬菌体属于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所以不能适用;蓝

22、藻属于原核生物,不进行减数分裂,所以不能适用;豌豆属于真核生物,能进行减数分裂,所以适用所以孟德尔的遗传定律不适用于的生物是故选:C37. 南瓜中白色果W对黄色果w为显性,扁形果D对圆形果d为显性。纯合白色圆形果和黄色扁形果杂交的后代再与“某植株”杂交,其后代中白色扁形果、白色圆形果、黄色扁形果、黄色圆形果的比例是3:1:3:1,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某植株”的基因型是AWwdd BwwDD CWwDd DwwDd参考答案:D38. 关于植物生长素作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B子房发育需要生长素C生长素浓度越低促进作用越强D生长素可用于防止苹果提前脱落参考答案:C

23、【考点】C4:生长素的作用以及作用的两重性【分析】1、生长素的两重性:一般来说,低浓度的生长素促进植物生长,高浓度生长素抑制植物生长,甚至杀死植物2、生长素的作用: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促进果实发育,防止落花落果【解答】解:A、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A正确;B、发育中的种子产生生长素,促进子房发育成果实,B正确;C、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随着生长素浓度增加促进作用增强,而高于最适浓度时,随着生长素浓度的增加促进作用减弱,C错误;D、低浓度的生长素可放在落花落果,D正确故选:C39. 如图为草原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解模型,A、B、C分别表示流入各营养级生物的能量,D、E

24、、F分别表示各营养级生物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G、H、I分别表示草、兔子、狼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J、K、L分别表示流入分解者的能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图中A=D,B=E,C=FB. K中能量包括兔子尸体及狼粪便中的能量C. 食物链中能量最少的是分解者所处的营养级D. 第一营养级与第二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E/D参考答案:B40. 某实验员在各项环境因素适宜时,进行光反应和暗反应之间的关系探究,在短时间内他改变了某一条件,得到如图所示的实验结果,则他改变的条件最可能是 A. 停止光照 B. 提高温度 C. 增加O2浓度 D. 降低 CO2浓度参考答案:A据图可知,C3的含量增加,

25、C5的含量减少,可能的原因是CO2增多,CO2固定过程加快,或光照减少,H和ATP减少,C3的还原过程减慢;提高温度或增加O2浓度不会改变C3和C5的含量;降低 CO2浓度会导致C3的含量减少,C5的含量增加,选A。【点睛】环境改变时光合作用各物质含量的变化分析(1)分析方法:需从物质的生成和消耗两个方向综合分析。示例:CO2供应正常,光照停止时C3的含量变化(2)物质含量变化的比较条件光照由强到弱,CO2供应不变光照由弱到强,CO2供应不变CO2供应由充足到不足,光照不变CO2供应由不足到充足,光照不变C3含量增加减少减少增加C5含量减少增加增加减少H和ATP的含量减少增加增加减少(CH2O

26、)的合成量减少增加减少增加二、 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40分。)41. (11分)一农科所用某纯种小麦的抗病高杆品种和易病矮杆品种杂交,欲培育出抗病矮杆的高产品种。已知抗病(T)对易病(t)为显性,高杆(D)对矮杆(d)为显性,其性状的遗传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请分析回答:(1)培育的抗病矮杆个体的理想基因型是,该基因型个体占F2中该表现型个体的 。(2)F2选种后,为获得所需品种应采取措施是 。(3)为加快育种进程,可采用 育种,常用方法是 ,在育种过程中需经 处理才能获得纯合个体。(4)在育种过程中,一科研人员发现小麦早熟性状个体全为杂合子,欲探究小麦早熟性状是否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现象(即EE个体无法存活),研究小组设计了以下实验,请补充有关内容。 实验方案:让早熟小麦自交,分析比较 。 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如果 ,则小麦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现象; 如果 ,则小麦不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现象。参考答案:(1)TTdd 1/3 (2)连续自交直至不发生性状分离 (3)单倍体 花药离体培养 秋水仙素(低温诱导) (4)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子代表现型为早熟和晚熟,比例为2:1(2分) 子代表现型为早熟和晚熟,比例为3:1(2分)略42. 根据下述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2008年9月11日,三鹿公司承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