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 页免责声明:图文来源网络征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浅议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4篇 第一篇:审美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 摘要:审美教育是小语教学的深层次目标之一。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需要将这一深层次目标更好的实现。本文重点分析了审美教育的概念,探讨了其与小学语文教学的关联度,然后进一步审视了现在的小语教学过程,提出了将审美教育融入小语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实现小语教学更好地实现审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审美;小学;语文;教学 一、引言 随着素质教育深入推进,学生多元化的教学要求更加明显。审美教育是美育教育的一
2、部分,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种技能。小学阶段是一个人的启蒙教育教学,很多学生在这个阶段养成的各种学习习惯,价值观等都会影响他的一生,小学语文的教学不仅仅是教学生学认字,阅读文章、进行写作等,这都算是小学语文的基本目标,更高层次的教学目标就包括了审美感的养成等。这些都是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一步融入小语教学之中的。 二、相关概念 所谓的审美教育是属于一种能力培养。目前传统的教育重点主要落在知识扩展,智力的开发等方面,对于审美等能力方面的教育目前还比较缺乏。随着社会的发展,用人单位对于人才的需要更多的是一种能力的需要,一进单位就可以胜任相应的岗位,因此素质教育就被提出,对于学生的
3、要求不在只是那些知识的掌握,更多的是一种多元化能力的需求,其中就包括审美能力的教育。审美能力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简单来说就是对事物有一个美与丑的判断,这种能力的培养其实就是一种价值观的塑造,对与事物的判别掌握正确的标准,这就是审美能力的培养。这种审美标准一旦确立,将影响人的一生,审美价值取向是现代社会中人们求真的愿望体现。 三、审美与小语之间的关联度 审美教育是小学阶段是多个学科都有涉及,最为主要的就是美术课,这是最为简单,狭义的审美观塑造,这一课程也是与审美教育交集最大的一个课程,对美术形式,技巧等进行培养,熏陶审美价值观。另外还有音乐课也是属于一种狭义的审美感熏陶,这种价值观的塑造主要建立
4、在对于艺术概念的教学之上,是审美取向的基础。小学语文在高年级阶段出现的一些价值观的塑造的课本,对于这些文章的学习,不仅仅是生词、阅读等能力的培养,需要对学生进行价值观的塑造,这就是一种广义的审美观熏陶,因此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也与审美价值取向有着一定的交集,但这一交集明显小于美术、音乐等课程。一方面审美教育可以通过小学语文教学进行有效培养,另一方面审美教育对小学语文教学有着一定的正面影响力,使得小学语文课本更加具有趣味性,学生阅读兴趣更加浓厚,很多学生开始喜欢上语文课,因为课文中蕴含着求真、求善的道理。 四、小语教学的再认识 首先,小学语文教学更多的注重的是一种知识为主的教育目标,这种教学目
5、标使得开设小学语文深层次的意义缺失,很多学生只是一味的学习怎样使用字典,认识多少个生字,可以阅读多长的文章,可以写多长的作文等等,这样都是学生、家长和教师关心的东西,都是教会学生怎样才能成才,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目标,但是小语目标在素质教育深入推进的过程中需要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面审美价值观的塑造。其次,审美取向是小学语文教育的高层次目标。通过两到三年的学习,学生具备了一定的汉字量,可以自主的阅读一些文章,这种阅读过程中需要逻辑思维、形象思维等充分调动,这时候的学生在阅读文章的时候开始思想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很多都是审美价值取向方面的知识,教师在这一过程中需要进一步拓展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审
6、美价值观的正确树立,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最大程度的审美价值取向的营造,小学生的思考变得更加具有判别力,逻辑性,这样都是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正确引导。 五、引入审美教育的小语教学需要注意的问题 在小学语文教育过程中引入对学生的审美价值观的教育需要注意两个方面的问题:一个方面,就是审美教育嫁接小语教学过程的口号化倾向。现在关于审美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相结合的研究性论文很多,笔者简单搜索了一下竟然有3697篇相关性的论文,这样一个侧面反映了现在相关这方面的研究很多,但是大多数都是一种口号式的研究,没有什么实际意义,都是对传统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的探讨,审美教育在很多研究中分析的不是很透彻,引入小语教学过程
7、中的具体步骤和措施不是很实用。另外,在很多地方的小学语文教研活动中也对其有所涉及,但是还是停留在理论上的多。因此,在审美教育嫁接到小语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注意这种口号式的倾向。另一方面,就是实际应用过程中避重就轻的倾向。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多的小学语文教学有效引入审美教育。具体的表现就是,很多语文教学还是将教学中心设置在生词、阅读、写作等基本知识目标之上。需要进一步降低这种实践过程中的避重就轻的融合方式,需要积极开展相关的教研活动,将探讨的问题设置在实践环节,如何实现审美教育与小语教学的融合,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将小语教学延伸的审美教育的最后一公里走好、走稳。 六、结语 在小语教育过程中,尤其是在
8、高年级阶段,学生掌握一定的汉字量,教材的文章更加注重学生价值观、审美标准的培养。很多文章具有一些深层次的含义,这是审美教育融入小语教学的基础,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需要防止口号式的融合,注重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创新,确保小语教学审美教育目标的实现。 第二篇:中专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教育事业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的提高,在教育事业不断发展的大环境之下,审美教学也逐渐凸显出它的重要性,特别是对中专语文阅读教学来说,审美教学具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对于提升教学质量有着显著的效果。 【关键词】中专语文阅读教学审美教育 一、中专语文阅读教学中审美教育的重要性 审美教育
9、和一般的教育模式有着很大的区别,其主要的区别在于,一般的教育模式注重于对学生知识的传授,而审美教育注重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从而达到提高学习质量的目的。此外,审美教育也可以应用到中专语文阅读教学之中,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有着显着的作用。 二、中专语文阅读教学中审美教育的实施策略 1.教学中充分激发学生对审美教学的兴趣。在中专语文阅读教学的审美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充分激发学生对于审美教学的兴趣,这就需要教师建设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学习环境,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唯有如此,才能够使审美教学很好的展开。与此同时,教师作为中专语文阅读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还要不断的更新自己
10、的教育理念,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以使自己的主导作用得到最大限度上的挥发,使审美教学的教学质量得到最大程度上的提升。 2.充分利用文本,找准审美的契合点。中专语文阅读教材内容丰富,生动有趣,教师实现对中专语文阅读教材的充分利用,对于提升审美教学的效果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期间要对文本进行充分的利用,同时也要把握好审美的契合点,引导学生对美有一个切身的体验,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3.分析作品人物性格,引导学生把握作品人物的内涵。学生的心灵美对于审美教育的有效展开,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培养学生美的心灵是非常重要的,而一个人的心灵美所指的就是一个人的精神美,这种美主要表
11、现在学生的语言美和行为美。为了有效培养学生的心灵美,教师在进行语文阅读教学期间,一定要引导学生进入到课文中人物的内心世界,促使学生切身感受到书中人物的心灵美,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美的心灵;教师不但要对文学作品中正面人物的情感性格进行挖掘,还要对作品中反面人物的情感性格进行挖掘,例如,教师可以分析并展现出契诃夫作品中别里科夫的顽固保守、路瓦裁夫人的爱慕虚荣,曹禺雷雨中周朴园的假仁假义等等,使学生对文学作品中的内涵以及社会意义有一个充分的了解。通过对正面人物和反面人物情感性格的分析展现,有效的激发学生对语文阅读学习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审美教学可以有效的在语文阅读学习中展开。 4.构建阅读作品美的意境,促
12、进美育的开展。中专教师在进行语文阅读教学的时候,构建美的意境是非常有必要的,一篇文章的意境主要是包括这篇文章作者的情感思想和生活真实,因此,意境优美的文学作品具有非常强的感染力,它能够将这篇作品的主治思想更好的展现给读者。因此,教师在进行语文阅读教学的时候,一定要构建出美的的意境,从而促使审美教育可以有效的展开。例如,教师在讲解荷塘月色这一篇文学作品的时候,以该篇作品为依据构建出一个美的意境,使学生深刻的体会到该篇文学作品的意境美,从而使审美教学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5.利用作品美的语言。语言的艺术是文学的根本,作家在进行文学做创作的时候,往往会费尽心思,以求得灵感写出那神来之笔。由于我国历史
13、悠久,传承下来的神来之笔不在少数,也正是因为如此,在中专语文阅读教材中,处处可见这种神来之笔。例如,鲁迅杂文语言的幽默讽刺之美;苏东坡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壮丽豪放之美;柳永的“杨柳岸,晓风残月”的清新之美等等。因此,教师在进行语文阅读教学的时候,一定要善于挖掘阅读课文中美的语言,使学生可以真切的感受到语言对表达情意的作用,从而使审美教育发挥出更好的教育功能,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欣赏能力得到最大程度上的提高。 6.引导学生发现文学作品中美的构思。一个优秀的文学作品,离不开对美的构思,美的构思是对文学作品形象内涵的集中体现,是一个优秀文学作品所必备的重要因素,美的构思包括了一个文学
14、作品的素材提炼、意境展现以及时间的安排,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其美的构思一定是高尚的、新颖的。因此,教师在进行语文阅读教学期间,一定要引导学生发现文学作品中美的构思,这对于提高审美教学的教学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7.对作品进行全面的分析。教师在进行语文阅读教学的时候,一定要充分的将美的真体效果展现出来,这就要求教师要合理的分析作品,对作品进行全面的分析,加深对作品的认识,以促使审美教学可以更好的展开。任何一篇作品,无论它的内容好坏还是技巧高低,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都要合理引导学生,使学生充分的认识到美,领略到美。从而使审美教育可以在中专语文阅读教学中有效的展开,使学生的审美能力得到极大的提高
15、。 三、结束语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审美教育不但成为了中专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其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审美教育能够全面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使学生可以更好地发现美、理解美、创造美,从而有效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董睿.艺术中专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审美教育D.山东师范大学,2008. 2徐蓉.职业中专语文阅读教学中应重视审美教育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0,07:100. 3严梅花.试论中专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J.考试周刊,2008,08:16-17. 第三篇: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
16、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按照这种要求,我们在注重学生知识结构的同时,也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审美创新能力,让语文课体现应有的深刻内涵,丰富的情感,张扬学生的个性,和谐的人格。美育亦称审美教育,是一种按照美的标准培养人的形象化的情感教育。以情感为核心,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宗旨。通过美育,可以使人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美的素养,具有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等等。如何进行审美情感的教育呢?笔者认为,要充分利用美育来挖掘语文教学的潜力。 一、插放歌曲,情感铺垫 音乐是进行美育的主要学科。贝多芬说,音乐是人类的第二种语言。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幼小时就学习小提琴,他的许多科学成就就是从音乐中获得
17、的。语文和音乐有着不解之缘,美丽的语言本身就具有音乐美,好的文章有音乐般的韵律美和旋律美,生动的课堂具有音乐般的节奏美和结构美。在语文教学中,把音乐与文字相结合,作用于学生的听觉与视觉,会起到相互补充、相互强化的作用,将音乐引入语文课堂,可以丰富学生的审美情感,加深学生的理性认识。在学习草原前,听一段有关内蒙大草原的音乐,在学习课文二泉映月过程中,播放二胡曲二泉映月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更深的理解。为课堂增添“余音绕梁”的魅力。 二、挖掘内容,描绘图画 叶圣陶先生说:“绘画不但是文字的说明,而且可以扩展儿童的想象,涵养儿童的美感。”绘画、美术是小学美育教育的主要手段。通过美术可提高学生对事物的形状、
18、色彩、空间等感受能力。绘画是生活图景与作者思想感情的有机融合。一幅好的绘画作品,能使欣赏者在审美过程中得到色彩、形象、意境等美的感染,引起情感上的共鸣和对美好生活的回忆,产生真、善、美等丰富的情感体验语文课本中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有山有水,有静有动。遇到这类课文,可利用绘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净化孩子的心灵,从而加深对美的理解。教学珍珠泉五彩地等自然景物的课文,课文既给我们描绘了五彩池的神奇,又使我们学了课文后深深感到了大自然的景色多姿多彩,美丽迷人。老师采用多种多样的直观手段,如幻灯、录像、多媒体设件等。然后示范作画,引导学生在读懂课文的同时,发现和理解祖国大好河山的美。 三、编排课本剧,提
19、升美感 课本剧是根据课文内容组织学生编排的角色表演。经常开展课本剧表演,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学习过程,主动地去获取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教学效果显著。乌鸦喝水这篇课文内容浅显易懂,不需要老师做很多的分析。课前我准备了一个小口玻璃瓶和许多小石子,制作了一个嘴巴可以活动的乌鸦头饰。当学生初步阅读了解了课文后,我就请学生上台实际操作,学生戴上头饰,把一个个小石子投进玻璃瓶里,让学生亲眼看到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的过程。通过以上直观形象的演示,学生对课文内容记得很牢,也培养了学生务实求真,细致观察的好品质。在教寻隐者不遇时,我先解释清楚个别字词的含义,让学生了解诗的大意,然后导演了一个课本剧。我扮演诗人,
20、让一位学生扮演童子,采用一问一答的形式展开,加深了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这样学习古诗灵活易懂,情趣盎然。 四、美文诵读,陶冶情感 一篇传世的好文章,必然融较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于一体。小学阶段,多诵读一些从古至今流传的好诗词、好文章,可以使小学生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提高审美情趣。诵读诗文对于小学生的语文学习百利无害。诵读从古至今流传的好诗词、好文章,可以使小学生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不仅可以提高小学生的文学素养,更能提高小学生的写作水平。在小学低年级可以选择一些的儿歌、民谣、古诗词、现代短文和段落,例如三字经弟子规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等用来记诵。在小学高年级选择部分篇幅略长的古诗词、古文、现代散文等,
21、比如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岳飞的满江红,以及陆游、李清照的词,以诗会、朗读会等小学生喜爱和感兴趣的形式开展朗读朗诵表演。 第四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实施审美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摘要:未来的社会需要美,崇尚对美的发现、追求和创造。作为人文学科的初中语文教学,审美教育是其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语文教学必须注重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在语文阅读中受到美的潜移默化,同时培养他们审美发现能力,崇高的审美趣味、审美感知能力和审美创造的能力。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审美教育要从不同的途径与方法进行研究探讨,从而使语文教学更加生动有效。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审美教育;途径;方法 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语
22、文学科审美教育方面所提出的要求,依据语文阅读教学实践,可以总结出创设审美情境,强化审美感知,培养审美能力与实现审美创造的途径和方法。 一、创设审美情境 有人曾说阅读时“读者入境始与亲”。这里的“入境”就是“入情境”,一个精彩生动的情境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起学生注意,产生兴趣,促进学生积极情感的生成。于漪曾说:“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应抓住导入新课的环节,开始就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P122所以,在实施审美教育中,创设审美情境至关重要。 (一)通过渲染语引发学生入境 教师可以通过富有感染力的渲染语,使其成为美感的诱发者,引学生入境。如,在教青海湖,梦幻般的湖时设计这样一
23、段导语:“在美丽的西都,有一个被世人称为“梦之湖”的湖泊,你若站在湖畔眺望,苍翠的远山,合围环抱;碧澄的湖水,波光潋滟;星罗棋布的帐篷,羊群似云。金色的油菜花迎风飘香,葱绿的草滩似海浪向你扑来,这里就是青海湖!”这样的语言有声有色,触发学生的情感,会渐渐地将学生引入作品营造的审美意境中去。 (二)运用多媒体技术营造审美意境 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提供画面意境、音乐情境,或者二者结合。由于文学作品所蕴含的内容情感深邃广博,有时教师的言语入境可能受到一定的局限。而阅读教学又是以形象见长,需要通过一些手段来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因此,在阅读教学中,使用一些录音、幻灯片等多媒体手段,能够更好地辅助教师
24、教学,营造审美氛围,增强文章的表现力。例如,在教授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这篇文章,教师用幻灯片播放朱德母亲钟太夫人的照片,同时配有歌曲母亲。催人泪下的音乐,怀旧又温情的老照片,很容易拨动学生纯真善良的心弦,自然使学生沉浸其中,使学生在审美实践活动中,产生对文章内容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开启思想情感的闸门,形成或深或浅的情感体验。 (三)贴近现实,营造动态美的氛围 古语道:“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讲授说明文的文章时,可以拿实物给大家展示,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直观、生动、形象的事物。在教授记叙文时,可以让学生充当文本里面的角色,让书本中的文字活跃成真实的故事。若讲授一篇描写春景的文章,不妨带领学生来
25、一次郊外春游,不需要黑板、不需要粉笔、不需要课件,一切都看得到、听得到、闻得到,既符合学生活泼好动的性格,又锻炼学生的观察力。譬如,讲授朱自清的春这篇散文,就可以组织一次春游活动,带领学生们去看看“偷偷从土地里钻出来的小草”“红的像火,粉得像霞,白得像雪”的桃花杏花和梨花,蜜蜂们嗡嗡地闹着,蝴蝶们飞来飞去。一幅热情洋溢、清新明快的春景图,更能极大地增强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自觉性,使得学生从心底里接受阅读,并能够形成一种积极的活动,主动地愉悦地沉浸在这种轻松惬意的美的情感氛围之中。 二、强化审美感知 苏格拉底曾说:“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作为美感的诱发者,教师必须做到以学生为主体,
26、为每个个体营造良好的审美心境,触发其审美体验。接触文章的文字语言,是强化审美感知的阶段。面对书本上不会动也不会说的汉字、语言,“读”成为完成这一阶段的重要手段。语文特级教师盛新凤曾说,向往“师生或吟诵,或争辩;或浅吟低唱;或慷慨激昂”的诗化课堂。在这种极尽性情,痛快淋漓的诗化课堂里,诵读是师生进行阅读实践活动的必要环节。通过教师范读,学生诵读等多种形式,使得学生在语文文字训练中,锻炼语文能力,并且能受到思想情感的陶冶,所以,这也是阅读审美教育的重要内容。教师在范读时,根据文章情感发展线索和作者整体的艺术构思进行设计和处理,充分传达作品所包含的情感,同时要求学生读准字音,把握语音语调和语速。例如
27、,朗读济南的冬天时,要饱含真挚的爱,带着悠长的回忆和陶醉之情,展现大好河山之美;在朗读沁园春雪时,要读出一种豪迈奔放、大气磅礴的壮美。只有教师自身深入体验作品的情感,积极入境,才能和学生产生共鸣,启发学生进行“读”这项实践活动。叶圣陶先生曾表示,多诵读文章,当然是为了对写作有用,然而目的又不仅仅为了练习写作。阅读教学的目的,首先应该是为了养成读书的好习惯。教师辅导学生诵读文本,是为了让学生喜欢读,最终达到不需要教授就能深谙文本含义的状态。诵读时,精神注意力会集中,慢慢引领自己走入书中,一点点读懂文本的真正意义。解释学中提到一个“释义循环”的概念,就是对部分的理解和对整体的理解之间是相互依赖的,
28、形成了部分和整体的互释循环。同样,在文学作品中,孤立的文字,单一的概念,零星的画面,构成有组织的完整的篇章,读懂每一个词的意义,才能理解这句话的意义,才能解读文本;反过来,这个词的意义又是根据前后文的内容来确定的,循环往复,才能达到完全理解文本内涵的目的。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实际上,多读是为了强化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吸纳,接近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这也是为了联系旧知,获取新知的方法。奥苏泊尔曾提出要按照学生的已知内容进行教学活动,因为这是影响学习的唯一因素。任何教学都是从已知开始的,同样,任何知识的获取都是从旧知开始的。认知心理学家鲁墨哈特认为,“一切既知的知识都是被安排在大脑的一定的单元中,这些
29、单元就是图纸。”P169就现代认知心理学研究而言,这种图式可以理解为人在后天学习中所积累的知识结构。学生在反复的阅读中,会不自觉地调动大脑里的原认知结构,自动搜索与之相关的旧知,这一联想的过程会将新旧知进行比较和分析,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教师要善于运用联想,帮学生在阅读中强化审美感知。比如,在笔者实习期间,语文指导教师在教授周庄水韵这篇课文时,花大量时间让学生进行阅读,然后进行提问,课堂氛围非常活跃,大部分学生能联想到之前学习的长江三峡所涉及的游记题材的相关知识,教师再稍加点拨,从而促进学生有意识地思考周庄水韵作者浏览周庄的时空次序,描绘景物的修辞方法,作者寄予的深刻情感等等。大量的“读文本
30、”训练,能够帮助学生清晰地把握文章脉络,深入文章中蕴含的美感和情感。 三、培养审美能力 培养审美能力是在不断的审美实践中总结而来的。在强化审美感知的过程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本身,都是在阅读中感受美,然后带着这种具体的感受进入审美体验的构成阶段,在这一阶段中,教师要培养学生认知美的理解能力,联想美的想象力,欣赏美的鉴赏力。 (一)理解力 在美学领域中,理解又称为审美理解力。这种理解是在审美感知的过程中,所要展示给读者文本背后的含蓄的理解,是指由语言文字的阅读到“象”的想象,再到“意”的领悟的纵深化过程。对于初中生来说,学习语文阅读的审美理解力不必一定要达到多么高的境界,只要理解和把握语言文字
31、的技巧美、文章的意境美、教师教学的风格美、教学中运用的多种媒介,如板书等形式美即可。所以,这种审美理解力除了无意识文化熏陶这种学生自身条件的硬性要求,还需要教师有意识的教育。“忧愁烦恼的穷人对再美的风景也是无动于衷。”P117教师首先要给学生营造一个轻松开放的审美氛围,让学生有个轻松开放的心态,这种积极的心态会激发学生丰富的情感,审美之旅便由此开始。一旦这种审美氛围被教师一句不得体的言语,或者临时情绪冲击时,学生的审美心理就会发生不良转变,导致审美活动被迫终结。所以,教师要时刻把握好这种审美氛围。教师指导学生理解美,要遵循文章的结构、作者的思路,进入文本意境,这是把审美的触觉进一步向文本的深层
32、延伸,而不是仅仅局限于一时的感官愉悦或者文本语言文字表面。“夫诗者,不可以言语求而得,必将深观其意焉。”P50语言文字锤炼、笔法等形式美在阅读审美中固然重要,但开掘文本中深层意蕴和精神追求,更能加深学生对美的理解,实现学生对美的鉴赏。比如,讲授青海湖,梦幻中的湖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结构,让学生充当作者的眼睛,来理清游览次序,总结景物特点。学生在捕捉作者观察视角的同时,就是理清结构,进入文本意境。从“草滩”到“湖水”,到“乌云”,到“万里晴空”,到“山峦”,再到“草滩”,学生在浑然天成、美丽如画的享受中理解品味青海湖如梦似的幻的美。 (二)想象力 同样,审美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对学生想象力的
33、培养。鲁迅先生曾敬服孩子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但儿童的想象力是无意识的自发性想象,不属于再造想象。再造想象是在符号的提示下进行的想象,是在语言符号的信号作用下惊醒的有目的有方向的想象。再造想象能力是需要逐渐培养的,教师可以运用栩栩如生的语言描绘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可以运用多媒体课件来展示文本中的图景,引发学生的想象,这都需要教师提升自己的审美素质,具有深厚的语文功底和扎实的教学功底。比如,讲授白杨礼赞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找到描写黄土高原和白杨树的词语,并罗列出来,启发学生想象;再展示在雄浑苍茫的黄土高原上一棵傲然挺拔的白杨树的照片,通过图景再现,让学生灵活填充,大胆延伸,步入想象境界,体味雄伟壮阔的环境美,和傲然耸立、坚强不屈的白杨树的精神美。在这一阶段,学生的心灵和作者所表达的情感产生深层次的契合,从而学生进入了一种赏心怡情、豁然开朗的境界。不仅体味、把握住了作品微妙至深的情趣和韵味,而且也实现了审美想象的最高境界。 (三)鉴赏力 鉴赏美是自身对美的获得的升华,主要包括欣赏和评价。在阅读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欣赏和评价文章行文结构的美、遣词造句的美、形式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供应材料解除合同范本
- 化妆合同范本
- 代理雨鞋采购合同范本
- 兽药委托加工合同范本
- 公租房出售合同范本
- 代理工程合同范本
- 买新房认购合同范例
- 2024年洛阳市新安县龙潭大峡谷荆紫仙山景区招聘考试真题
- 农业技术人员服务合同范本
- 2024年菏泽市劳信就业服务有限公司招聘制医院人员考试真题
- 脑梗合并心衰护理查房
- JGT472-2015 钢纤维混凝土
- 第九届鹏程杯五年级数学竞赛初试真题
- 电梯结构与原理-第2版-全套课件
- 《现代汉语》语音教学上课用课件
- 采购流程各部门关系图
- 《遥感导论》全套课件
- 力士乐工程机械液压培训资料(共7篇)课件
- 村光伏发电申请书
- 降低混凝土路面裂缝发生率QC小组资料
- 【教师必备】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集体备课】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