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医基础理论黄岛区中医医院张永雷概述一、发展简史一、先秦、两汉时期(形成时期)1.黄帝内经 现存最早的中医学专著;标志着中医理论体系的建立。2.难经扁鹊3.伤寒杂病论 奠定了辨证论治的基础。4.神农本草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概述一、发展简史二、晋、隋唐时期(丰富实践时期)1. 诸病源候论第一部病因病机学专著。三、宋、金、元时期(争鸣突破时期)1.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宋代.陈无择“三因学说”2. 小儿药证直诀宋代.钱乙开创“脏腑证治”刘完素(河间)寒凉派 李 杲(东垣)补土派 张从正(子河)攻邪派 朱震亨(丹溪)养阴派金元四大家概述一、发展简史四、明清时期(集大成时期)1.明代楼英医学纲目
2、、王肯堂证治准绳2.清代吴谦医宗金鉴、陈梦雷古今图书集成3.温病理论的创立明代吴又可温疫论“戾气说”清代叶天士 “卫气营血辨证” 临证指南医案吴鞠通 “三焦辨证” 温病条辨五、近代和现代(收集整理时期)概述第一节 阴阳学说第二节 五行学说第三节 脏 象第四节 病 因第五节 病 机第六节 诊 法内容提要概述二、中医学特点1.整体观念人与自然的统一 人体本身的统一 人体身心的统一人与社会的统一2. 辨证论治 辨证:就是将四诊所收集的症状和体征,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 论治:又称施治,就是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第一节
3、阴阳学说概念含义:阴阳是对宇宙中相互关联的事物和现象对立双 方属性的概括初期含义:朝向日光为阳,背向日光为阴 阴阳学说:宇宙间一切事物都包含着阴阳相互对立的 两个方面第一节 阴阳学说概念事物阴阳属性的两类特定的相反趋向明亮、温热、活动、兴奋、向上、向外、扩散、开放等晦暗、沉静、抑制、向下、寒凉、向内、凝聚、闭合等素问.阴阳离合论:“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万之大,不可胜数,然其要一也。”事物的阴阳属性是相对的, 素问.金匮真言论:“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阳属性第一节 阴阳学说概念阴阳属性的特性1.阴阳的相关性2.阴阳的相对性3.阴阳的普遍性第一节 阴阳学说阴阳学说的基
4、本内容1.阴阳的对立制约类经附翼.医易:“动极者镇之以静,阴亢者胜之以阳。”2.阴阳的互根互用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 第一节 阴阳学说3. 阴阳的消长4.阴阳转化“重阳必阴,重阴必阳”、“寒极生热,热极生寒” 此长彼消热盛伤阴,寒盛伤阳此消彼长阴虚火旺,阳虚阴盛此长彼长此消彼消补气生血,补血养气气虚引起血虚,血虚引起气虚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第一节 阴阳学说1. 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阴阳学说的应用阳 表 上 左 外侧腰背 背胸 六腑 心肺 手足三阳经 阴 内下右内侧胸腹腰腹五脏肝脾肾手足三阴经第一节 阴阳学说2. 概括人体的生理功能阴阳学说的应用物质与功能的矛盾
5、运动 阳气(阳)促进物质的新陈代谢 阴精(阴)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生命活动的基本形式 升、出(阳) 降、入(阴)常态阴阳平衡;病态阴阳失衡第一节 阴阳学说3. 阐述人体的病理变化阴阳学说的应用阳偏胜阴偏胜阳偏衰阴偏衰第一节 阴阳学说阴阳学说的应用4.用于疾病的诊断 色泽、声息、脉象5.确立治疗原则 损其有余、泻其不足6.归纳药性 四气五味 升降浮沉第一节 阴阳学说阴阳学说的应用调整阴阳阴盛阴阳偏盛实证实寒证 寒者热之(热性方药)伤阳兼阳虚(酌加温阳药)阳盛实热证 热者寒之(寒性方药)伤阴兼阴虚(酌加养阴药)阴虚阴阳偏衰虚证虚热证 补阴(阳病治阴,壮水之主,以制阳光。)阳虚虚寒证 补阳(阴病治阳,
6、益火之源,以消阴翳。)泻其有余补其不足阴阳相互关联的、对立双方的、属性的概括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有:阴阳对立制约、互根互用、消长平衡、相互转化保持阴阳相对平衡是人体健康的根本阴阳失调的基本病理变化阳胜则热,阴胜则寒;阳虚则寒,阴虚则热中医诊察疾病先别阴阳治疗原则补其不足,泻其有余第一节 阴阳学说小结五:金木水火土(五材)行:运动变化五行:即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及其运动变化第二节 五行学说概念第二节 五行学说内容1.五行各自的特性木曰曲直、火曰炎上、土曰稼穑、金曰从革、水曰润下2.事物五行属性的归类取象比类法、推演络绎法3.五行的相生相克及制化第二节 五行学说内容五行自 然 界 五色五音五味
7、五化五气五方五季 木青角酸生风东春火赤徵苦长暑南夏土黄宫甘化湿中长夏金白商辛收燥西秋水黑羽咸藏寒北冬第二节 五行学说内容生我者为母,我生者为子五行相生的异常:母病及子子病及母五行相克的异常:五行相乘 (过度克制)五行相侮 (反向克制)第二节 五行学说内容第二节 五行学说应用说明五脏的的生理功能及其相互关系 说明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 指导疾病的诊断 指导疾病的治疗滋水涵木、益火补土、培土生金、金水相生抑木扶土、培土治水、佐金平木、泻南补北 五行五种物质及其运动变化第二节 五行学说小结五行的特性:木曰曲直,火曰炎上,土爰稼穑,金曰从革,水曰润下五行相生,是指木火土金水之间存在着有序的依次递相资生、助
8、长和促进的关系。五行相克,是指木火土金水之间存在着有序的间隔递相克制、制约的关系。根据五行相生规律确定治则是补母、泻子根据五行相克规律确定治则是抑强、扶弱第三节 藏象概念1.含义:藏:指藏于体内的内脏,是以五脏为中心的五个生理病理系统。 象:是这五个生理病理系统的外在现象和比象 象之涵义有二指内在以五脏为中心的五个生理病理系统与外在自然环境的事物与现象类比所获得的比象。指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征象第三节 藏象概念1.含义:藏:指藏于体内的内脏,是以五脏为中心的五个生理病理系统。 象:是这五个生理病理系统的外在现象和比象 象之涵义有二指内在以五脏为中心的五个生理病理系统与外在自然环境的事物与现象类比
9、所获得的比象。指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征象第三节 藏象概念藏象又作“脏象”,是指藏于体内的内脏及其表现于外 的生理病理征象及与自然界相通应的事物和现象。 视其外应以知其内脏明白什么是藏象了吗?第三节 藏象概念脏 腑脏:心、肝、脾、肺、肾腑:胆、胃、小肠、大肠、三焦、膀胱奇恒之腑:脑、髓、骨、脉、胆、女子胞脏腑包括第三节 藏象一、心1.生理功能1)主血脉:指心气推动和调控血液在脉管中运行, 流注全身,发挥营养和滋润作用。 A主血.B主脉全身血脉心气第三节 藏象一、心1.生理功能1)主血脉:脉管通畅心气充沛血液充盈A.B.C.血脉第三节 藏象一、心1.生理功能2)藏神:神广义:人体整个生命活动及其外在
10、表现狭义: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心藏神 是指心有统帅全身的生理活动和主司精神、意识、思维、情志等心理活动的功能。第三节 藏象一、心2.联属功能心在体合脉其华在面开窍于舌在志为喜,在液为汗第三节 藏象二、肺1. 生理功能1)主气司呼吸 肺是体内外气体交换的场所,通过肺的呼吸作用,不断地呼浊吸清,吐谷纳新,实现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以维持人体的生命活动。肺主气主呼吸之气主一身之气对全身气机的调节气的生成(宗气)第三节 藏象二、肺1. 生理功能2)主宣发肃降 宣发:肺气向上升宣和向外布散。 肃降:肺气向下通降保持呼吸道洁净。肺 气肃降宣 发A.呼出体内的浊气B.将津液上输头面诸窍,外达皮毛C.
11、宣散卫气,将津液化为汗液,并调节其排泄A.吸入自然界清气B.将津液向下向内输布C.将津液向下布散,代谢后成为尿液第三节 藏象二、肺1. 生理功能3)主通调水道是指肺气的宣发肃降作用推动和调节全身水液的输布和排泄。水谷津液脾胃肾(膀胱)外达皮毛,汗、呼气肺尿脾宣发肃降肺主行水、肺为水之上源第三节 藏象二、肺1. 生理功能4)朝百脉,主治节朝百脉 - 是指全身的血液都通过百脉会聚于肺,吸清,呼浊,再将富含清气的血液输送全身。实质:助心行血。主治节 - 是指肺气具有治理、调节肺的呼吸及全身之气、血、水的作用。第三节 藏象二、肺2. 生理特性1)肺为华盖2)肺为娇脏第三节 藏象二、肺3. 联属功能在体
12、合皮其华在毛开窍于鼻喉为门户,在液为涕在志为悲(忧)与大肠相表里 第三节 藏象三、脾生理功能1)脾主运化是指脾具有把水谷化为精微,并将精微物质吸收、转输至全身的生理功能。脾主运化(1)运化食物(2)运化水液第三节 藏象三、脾生理功能食物胃精微全身脾主运化A.上输于肺,肺之宣发肃降B. 脾的自转输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第三节 藏象三、脾生理功能多余的水液脾主运化肺、肾体外第三节 藏象三、脾生理功能2)主统血 是指脾有统摄、控制血液在脉中正常运行而不逸出脉外的功能。 原理:脾气的固摄作用(气摄血)第三节 藏象三、脾生理功能3)脾气主升:脾气以升为主。升清:上输水谷精微至心肺、头目,并通过心肺的
13、作用化生气血,以营养全身。 升举内脏:维持人体内脏位置的相对稳定定,防止内脏下垂。第三节 藏象三、脾2.联属功能:在体合肉其华在唇开窍于口在液为涎在志为思与胃相表里第三节 藏象四、肝1.生理功能:1)主疏泄:肝具有疏通畅达全身气机的作用。1.促进血液与津液的运行输布 2.促进脾胃运化和胆汁分泌 3.调畅情志 4.促进男子排精与女子排卵行经 肝主疏泄第三节 藏象四、肝1.生理功能:1)主疏泄:(1)促进血液与津液的运行输布 肝主疏泄气机调畅血、津液运行正常第三节 藏象四、肝肝主疏泄脾胃运化(脾升胃降)前提促进胆汁的分泌排泄肝失疏泄胃脾A.头晕目眩B.飧泄(肝脾不和)A.嗳气,呃逆,恶心呕吐B.脘
14、腹胀痛C.便秘(肝胃不和)(2)促进脾胃运化和胆汁分泌第三节 藏象四、肝(2)促进脾胃运化和胆汁分泌肝主疏泄胆汁的分泌和排泄第三节 藏象四、肝(3)调畅情志肝主疏泄气血正常运行情志活动正常肝失疏泄情志活动异常疏泄不及疏泄太过肝郁:郁郁寡欢,性情抑郁,沉默寡言,喜太息。急躁易怒第三节 藏象四、肝1.生理功能:2)主藏血:是指肝具有贮藏血液,调节血量和防止出血的功能。第三节 藏象四、肝2.联属功能:在体合筋其华在爪在窍为目在液为泪在志为怒与胆相为表里第三节 藏象五、肾1.生理功能:1)藏精,主生长发育生殖与脏腑气化 藏精:肾气对精气所具有的闭藏作用精广义:泛指一切精微物质(气血津液、水谷精微等)。
15、狭义:指禀受于父母的生殖之精。第三节 藏象五、肾1.生理功能:1)藏精肾所藏之精先天之精后天之精不断培育充养活力资助禀受于父母的生殖之精人出生后从饮食物中摄取的营养成分和脏腑代谢所化生的精微物质。第三节 藏象五、肾1.生理功能:1)藏精 生长发育第三节 藏象五、肾1.生理功能:2)主水 指肾有主司和调节全身津液代谢的功能。 水谷津液脾胃肾肺尿脾肃降膀胱肾中精气的蒸腾气化,主宰整个水液代谢。升清降浊奇恒之府脑脑居颅内,由髓汇集而成。“诸髓者,皆属于脑”病因 主证 兼证肾精不足气血津液痰湿、水饮血瘀头刺痛瘀斑瘀点脉细涩头身困重舌苔厚腻脉弦、滑、濡少气懒言面色、口唇淡白口咽皮肤干燥脉沉迟、细弱腰酸、
16、腿软脉沉脑转、耳鸣、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 神不足(忆、视、听、言、动、情)奇恒之府女子胞位于小腹部,膀胱之后、倒梨形主要功能是月经来潮和孕育胎儿一.“天癸”肾中精气充盈到一定程度的产物,促进性腺发育至成熟的作用。 1、男子“精”的别称:出黄帝内经太素:“天癸,精气也。” 2、“元阴、元气”别称:类经脏象类:“故天癸者,其在人身,是为元阴,亦曰元气。” 3、女子“血”的别称:妇人大全良方有“天癸过期”之说,即指月经后期。现极少用。 奇恒之府女子胞二.冲任二脉 “冲为血海”调节十二经脉的气血。 “阴脉之海”任主胞宫。十二经脉的气血充盈,才能溢入冲、任二脉,经过冲任二脉的调节,注入胞宫,产生月
17、经。三.心肝肾的作用 心主血、肝藏血、脾为气血生化之源。临床上常见的月经病有痛经、月经提前、延后、崩漏、月经量少、闭经等。脏腑之间的关系脏与脏 心肺 主血 主气、司呼吸 主神志 宣发、肃降 通调水道 朝百脉、主治节气血相互依存、相互为用宗气:心脏的搏动、肺的呼吸运动脏腑之间的关系脏与脏 心脾 主血 运化 主神志 升清 统血血液的生成和运行思虑-伤脾-运化不足-气血虚弱-心无所主心气不足-推动无力-脾失所养 脏腑之间的关系脏与脏 心肝 主血 疏泄 主神志 藏血心肝血虚心肝火旺心主神志,肝调畅情志脏腑之间的关系脏与脏 心(火)肾(水) 主血 藏精 主神志 主水 纳气心肾相交:心火必须下降于肾,肾水
18、必须上济于心。心肾功能才能协调。心肾不交:心火上炎-心悸、心烦、失眠 肾水不足-腰膝酸软 脏腑之间的关系脏与脏 肺脾 主气、司呼吸 运化 宣发、肃降 升清 通调水道 统血 朝百脉、主治节气的生成和津液的输布 脏腑之间的关系脏与脏 肺肝 主气、司呼吸 疏泄 宣发、肃降 藏血 通调水道 朝百脉、主治节气机的调节 脏腑之间的关系脏与脏 肺肾 主气、司呼吸 藏精 宣发、肃降 主水 通调水道 纳气 朝百脉、主治节水液的代谢和呼吸运动 脏腑之间的关系脏与脏 肝脾 疏泄 运化 藏血 升清 统血肝的疏泄和脾的运化血的生成、储藏、运行脏腑之间的关系脏与脏 肝肾 疏泄 藏精 藏血 主水 纳气精血同源疏泄和封藏,体
19、现在男子排精、女子排卵脏腑之间的关系脏与脏 脾肾 运化 藏精 升清 主水 统血 纳气先后天之间的关系水液的代谢脏腑之间的关系六腑之间六腑以通为用腑病以通为补口牙齿舌食管胃小肠大肠下焦胆膀 胱中焦上焦脏腑之间的关系五脏和六腑之间心小肠:心热下移小肠-尿少、尿热、尿疼 小肠有热-心烦、舌赤、口舌生疮肺大肠:肺肃降有助于大肠通降。 肺气不降,津液不能下达-便秘 大肠实热-胸满、咳喘 脾胃:脾升胃降、燥湿相济 脾为湿困,运化失职,清气不升-胃不受纳与和降-食少、恶心、呕吐、腹胀。 食滞于胃,胃失和降-脾不升清-腹胀泄泻肝胆:胆汁排泄、肝胆湿热、肝胆火旺肾膀胱:肾气不足-小便失禁、遗尿、小便不利第四节
20、病因一、概念1.含义:凡能导致疾病发生的原因,即是病因。2.分类:六淫 疠气 七情内伤 饮食失宜 病理产物 其他病因第四节 病因二、内容1.六淫:即风、寒、暑、湿、燥、火(热)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淫,有太过和浸淫之意。2.致病特点:外感;地域;季节;相兼;转化第四节 病因二、内容1.六淫:即风、寒、暑、湿、燥、火(热)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淫,有太过和浸淫之意。2.致病特点:外感;地域;季节;相兼;转化第四节 病因六淫1.含义:凡致病中具有善动不居、轻扬开泄等特性的外邪,称为风邪。(一)风邪第四节 病因2.致病特点:(一)风邪六淫百病之长相兼为患(如风寒、风湿、风痰)风性开泄向上,升发(汗出、怕
21、风、流泪)善行数变病急,变快(风疹、中风)风性主动游走,动摇(眩、麻、痒、抽、颤) 第四节 病因1.含义:自然界中具有寒冷、凝结、收引等特性的外邪,称为寒邪。(二)寒邪六淫第四节 病因2.致病特点:(二)寒邪六淫阴邪伤阳具有寒象(恶寒、畏冷、便溏);寒性凝滞气血闭阻(疼痛、脉迟);寒性收引气机敛闭(无汗、拘急、蜷缩) 。第四节 病因1.含义:凡夏至以后,立秋之前,致病具有炎热、升散、兼湿特性的,称为暑邪。(三)暑邪六淫第四节 病因2.致病特点:(三)暑邪六淫阳邪炎热火热征象(发热、面赤、脉洪数)热性升散伤津耗气(口渴、尿少、疲乏)暑多夹湿湿困症状(胸闷、肢困、脉濡)第四节 病因1.含义:自然界
22、中具有重浊、粘滞、趋下特性的外邪称为湿邪。 (四)湿邪六淫第四节 病因2.致病特点:(四)湿邪六淫湿性重着沉重、下注(身困重、头晕沉)湿性粘滞程长难愈(尿垢、便溏、苔腻)阻遏气机运行失常(腹胀,遍体不适)第四节 病因1.含义:凡自然界具有干燥、收敛等特性的外邪,称为燥邪。(五)燥邪六淫第四节 病因2.致病特点:(五)燥邪六淫干涩伤津津液耗伤(咽干、便结、肤燥)燥易伤肺肺失清肃(干咳、痰血、胸痛) 第四节 病因1.含义:凡自然界中具有炎热、升腾等特性的外邪,称为热邪。 (六)火邪六淫第四节 病因2.致病特点:(六)火邪六淫火性炎上热象(发热、面赤、舌红、脉数)耗气伤津损耗(渴饮、舌干、便结、枯瘦
23、)生风动血出血、动风(项强、抽搐)扰乱心神神乱(烦躁、神昏、狂乱)第四节 病因1.含义:疠气是一类具有强烈致病性和传染性的外感病邪。 疠气第四节 病因饮食失宜饮食不洁饮食不节饮食偏嗜第四节 病因病理产物1.概念:继发于其它病理过程和产物导致脏腑气血功能紊乱的病因。2.种类: 痰饮:机体水液代谢障碍所形成的病理产物。包括有形痰饮、 无形痰饮。 瘀血 :体内血液停滞所形成的病理变化及其病理性产物。症状以 疼痛、肿块、出血为主。 结石: 湿热浊邪、煎熬形成结石。易发胃、胆、肾等。第五节 病机概念1.概念:疾病的发生、发展、变化和转归。2.分类: 邪正盛衰 阴阳失调 气、血、津液失常第五节 病机一、邪
24、正盛衰1.含义:机体的抗病能力与致病邪气之间相互斗争中所发生的盛衰变化。2.虚实病机: 第五节 病机一、邪正盛衰第五节 病机一、邪正盛衰第五节 病机二、阴阳失调1.含义:即阴阳之间失去平衡的简称。是指在疾病的发生过程中,由于各种致病因素的影响,导致机体的阴阳双方失去相对的平衡而出现的阴阳偏胜、偏衰、互损、格拒、亡失等一系列病理变化。第五节 病机二、阴阳失调1.含义:是指机体在疾病过程中所出现的一种阳偏胜或机能亢奋,代谢活动亢进,机体反应性增强,阳热过剩的病理状态。(一)阳偏盛临床特点:热、动、燥病机趋向:“阳胜则阴病”第五节 病机二、阴阳失调1.含义:是指机体在疾病过程中所出现的一种阴气偏胜,
25、机能障碍或减退,产热不足,以及病理性代谢产物积聚的病理状态。(二)阴偏盛临床特点:寒、静、湿病机趋向: “阴胜则阳病”第五节 病机二、阴阳失调1.含义:阳气亏损,机体失却温煦、推动、蒸腾、气化等作用减退或阳不制阴所产生的证候。阳虚。 (三)阳偏衰第五节 病机二、阴阳失调1.含义:体内阴液亏少,滋润、濡养作用减弱或阴不制阳所表现的虚热证候。 (四)阴虚证第五节 病机二、阴阳失调1.含义:体内阳气极度衰微而阳气欲脱。 (五)亡阳证第五节 病机二、阴阳失调1.含义:体液大量耗损,阴液严重亏乏欲竭所表现的危重证候。(六)亡阴第五节 病机二、阴阳失调1.含义:是指在阴或者阳任何一方虚损的前提下,病变发展影响及相对的一方。包括阴损及阳、阳损及阴。 互损第五节 病机二、阴阳失调1.含义:阴盛格阳-阴寒之邪壅盛于内,逼迫阳气浮越于外,使阴阳之气不相接续,相互格拒的一种病理状态。如虚寒性疾病发展到严重阶段,其证除有阴寒过盛之四肢厥逆、下利清谷、脉微细欲绝等症状外,又见身反不恶寒(但欲盖衣被)、面颊泛红等假热之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Unit 7 Be Wise with Money Period 2 Reading 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译林版英语七年级上册
- 2025年广州入小学所需的租房合同办理指南
- 二手房屋买卖合同修订版
- 2025版产品代理合同范本
- 2025挖掘机转让合同样本
- 家居装修工程劳务合同
- 2025年广东省采购合同样本
- 《困境与机遇》课件
- 2025授权建设合同
- 2025年的技术许可合同范本
- 【MOOC】旅游学概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中国大学慕课MOOC答案
- 【MOOC】地学景观探秘·审美·文化-重庆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MOOC答案
- 工程款结算合同书
- 中央空调系统维保服务报价清单
- 急性左心衰抢救应急预案
- 孕产妇高危五色管理(医学讲座培训课件)
- 8.3 法治社会 课件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
- 豆腐制品购销协议
- 智鼎在线测评28题答案
- 青少年无人机课程:第一课-马上起飞
- 2024年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八年级心理健康考核试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