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协同创新中机会主义行为的动态博弈与防范对策_第1页
企业协同创新中机会主义行为的动态博弈与防范对策_第2页
企业协同创新中机会主义行为的动态博弈与防范对策_第3页
企业协同创新中机会主义行为的动态博弈与防范对策_第4页
企业协同创新中机会主义行为的动态博弈与防范对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企业协同创新中机会主义行为的动态博弈与防范对策彭本红 1周叶 1,2(1.南昌航空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南昌 330063;2.北京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北京 100083)摘要: 机会主义行为是困扰企业协同创新持续进行的主要障碍。分析了企业协同创新中机会主义行为产生的原因, 利用演化博弈模型分析了其创新过程中的演化路径。研究结果表明, (1)企业协同创新行为是一个不断学习、模仿、试验的过程, 其演化存在着多样性和复杂性;(2) 企业进行协同创新要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利益分配机制、风险分摊机制, 从制度上来防范机会主义行为。关键词: 协同创新; 机会主义; 动态博弈同创新持续性的主要方式

2、(Gamal Atallah, 2002)。目前国内对协同竞争的研究多集中在合作的动因、条 件、效率等方面6789, 国外对合作中的机会主义行 为有一些研究, Ananish Chaudhuri(2002)研究了一个 具有不同信任度和不同互惠程度的重复囚徒困境 博弈, 并试图说明具有不同特性的人合作时会表现 出不同的信任度和互惠程度10。Guttman J M(2000) 研究了具有完全理性的个体在各种不同条件下的 互惠主义行为的演化稳定性11。Anderhub V(2002)提 供了一个不完全信息下的重复信任博弈的实验研 究, 通过引入学习机制来研究博弈均衡时机会主义 行为与互惠主义行为的存

3、在性12。Rajiv Sethi(2003) 用演化博弈理论研究了在长期交往和短期交往两 种情况下机会主义行为和互惠主义行为的演化13。 机会主义行为在协同创新过程中表现多样, 如合作的一方在保护自己的知识不泄露给对方的同 时, 努力学习对方的知识并在学习到对方的知识后 终止合作; 合作的目地不是为了“多赢”, 而是为了 学习对方的关键技术; 合作过程中, 尽可能多获取 收益, 少承担风险等。机会主义的存在, 不得不促使引言在市场变化日益加快的背景下, 客户的需求日趋多样化, 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加剧, 企业越来越 面临一种多边性和不确定性为主导的市场环境1。 企业之间的“竞合”(Co- ope

4、tition)已成为一种普遍趋 势, 在合作竞争的基础上形成了一种新的创新方式“协同创新”2。与一般的合作创新相比, 协同创新的 主体既合作又竞争, 合作的稳定性和持续性一直是 困挠合作各方的重要问题 3。自从 DAspremont and Jacquemin(1988)开创性 地对企业研发的合作与竞争进行研究以来4, 目前 已有大量的关于合作与竞争的理论文献, 企业之间 技术协同创新已经成为企业合作的一种非常普遍 的形式。Gamal Atallah(2002)认为信息共享是企业研 发合作的一个方面, 他认为研发合作表现在三个方 面 : 研 发 支 出 的 协 调 、信 息 共 享 、合 作

5、风 险 的 稳 定 性5。同时指出, 大部分合作与竞争的理论文献集中 在对研发支出的协调方面, 而对合作创新的持续性 和稳定性关注较少, 而机会主义行为是影响企业协收稿日期: 2007- 05- 18基金项目: 航空科学基金项目(2006ZG56014); 江西省教育厅科技项目( GJJ08215) 。作者简介: 彭本红,南昌航空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 博士; 周叶, 北京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在读博士生, 讲师。参与者各方加强对自己核心知识的保护, 以至于关系松散化14。因此, 如何防范协同创新中的机会主义 行为, 保证合作顺利进行, 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 要。本文用演化博弈来探讨协同创

6、新中的机会主 义, 并分析如何防范协同创新中的机会主义。新中, 由于企业之间管理方式、企业文化的差异, 协调成本必不可少, 协同创新的成员激励、协调各方 行动, 提高创新效率是协同创新的一大难题。2、机会主义在企业协同创新中形成的原因威廉姆森认为:“机会主义是指信息的不完整 或受到歪曲的透露, 尤其是指旨在造成信息方面的 误导、歪曲、掩盖、搅乱或混淆的蓄意行为17。”机会 主义增加了交易的复杂性, 影响了交易的效率, 原 因主要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技术创新的不确定性不确定性是技术创新过程的核心特征, 它对技 术创新过程影响最大。事实上, 作为技术创新过程 的一个分析特征, 不确定性存在于技术创

7、新过程的 每一个环节, 影响着技术创新过程中的每一项决 策。美国经济学家理查德纳尔逊教授早在 1982 年 就明确指出,“技术进步过程中显然隐含的不确定 性是非常明显的”。这种不确定性主要来自四个方 面, 即技术方面、市场方面、技术创新收益分配和制 度环境方面。这种不确定性使协同创新各方为了尽 可能收回前期投资而不顾其它成员利益, 采取机会 主义行为。 信息的不完全与不对称在进行协同创新前, 信息在合作各方之间是不 对称的。企业选择创新合作伙伴只能根据搜寻到的 有限信息对未来的合作者进行判断, 但参与者在收 集信息时又饱受信息悖论的困扰18, 信息成本一旦 发生, 就都是沉没成本, 而信息的价

8、值无法在获得 它之前得到评估。因此往往不能对合作者的类型做 出准确的判断。一个机会主义的合作者在合作中采 取机会行为暴露出他的机会主义本性后, 这个机会 主义的合作者得以被他的一个合作伙伴识别, 他们 之间的合作关系于是被终止。但是由于信息不能在 群体中有效传播, 机会主义的合作者仍然不能被其 他的参与者识别。结果机会主义的合作者往往可以 寻找到新的合作者并继续在合作中采取机会主义 行为。 合约的不完备性在进行协同创新时, 双方签订协同创新契约以 期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但由于环境会随时间的 推移不断发生变化, 加之协同创新中参与者的理性 同样是有限的, 他们不可能事先预见到所有可能的 意外

9、情况, 如不可能讲清所有属于机会主义行为的 情形。因而也就不可能在合约中预先写明所有可能企业的协同创新及机会主义行为1、企业协同创新的意义企业协同创新是指企业之间在竞争合作的基 础上展开的联合创新行为, 它既可以是研发合作创 新, 也可以是产品创新或市场创新。协同竞争是知 识经济时代企业竞争观念的创新。知识经济更强调 顾客化、灵活性、迅速反应和价值链的非内在化和 非结构化, 这些都促进了企业之间的协同竞争15。协 同创新通常以合作伙伴的共同利益为基础, 以资源 共享或优势互补为前提, 有明确的合作目标、合作 期限和合作规则, 合作各方在技术创新的全过程或 某 些 环 节 共 同 投 入 , 共

10、 同 参 与 , 共 享 成 果 , 共 担 风 险。由于资源的相对不足, 使得仅靠企业自身条件 实现大发展变得越来越困难, 需要通过联合的方 式, 借助外部的力量来求得发展。协同创新有助于 缩短创新时间, 增强企业的竞争地位, 有利于创新 成果的共享和创新风险的分散。许多企业对于协同创新有较强烈的动机, 一则 协同创新能节省技术转移和技术交换的成本, 二则 由于技术会在产业内及在产业间溢出, 此时企业研 发的“外部性”内部化, 因此便组建创新联盟, 协同 攻关, 以达到在联盟内部独占技术的目的16。另外, 当前高技术常伴随多个科技领域的合作才能完成, 很少有足够广阔的知识, 因此综合参与企业

11、核心能 力的广度和多样性, 做到优势互补, 这也是企业协 同创新的一个主要动机。企业之间协同创新具有以下优势: 合作伙伴优 势互补, 资源共享; 分担创新成本, 分散风险; 获得 规模优势, 缩短研发时间; 促进企业知识流动, 获得 企业范围以外的技术专长; 快速获得新技术或新市 场。但是企业在协同创新中, 也可能存在以下冲突: 如果各方投入的是知识资产, 且各方在合作中的贡 献难以计量, 从而产生各合作主体对知识产权的保 护和知识产权的归属等问题; 如果合作的过程中存 在一些隐性知识, 为防止在合作中竞争优势的丧 失, 则合作企业会隐瞒一些重要的信息, 存在明显 的机会主义, 从而影响合作目

12、标的实现。在协同创4管理评论 VoNo.9(2008)科技管理与科技政策的意外情况及处理办法19。因而他们签订的合约往往是不完备的, 于是合约的执行就会有一定的困 难, 一旦在合作中一方采取机会主义行为, 另一方 往往也难以找到有效的途径对机会主义的合作者 进行制裁。 机会主义行为难以通过正式的司法程序进 行证实在许多情况下要找到无可置疑的事实证明有 违反合约的情形极其困难, 在协同创新领域尤其如 此, 协同创新中的机会主义行为极难在法庭上得以 证实。而协同创新契约往往是和知识产权密切地联 系在一起的, 于是在协同创新中受到机会主义伤害 的一方往往也并不愿诉诸于司法程序。这说明司法 程序常常并

13、不是解决协同创新争端的合适途径。结 果协同创新领域中的机会主义者常常不仅没有因 为自己的机会主义行为遭受应有的惩罚, 而且经常 受到了奖励。结果随着时间的推移, 机会主义便弥 漫于协同创新群体之中。面本文用演化博弈模型分析其稳定性。设市场上有两个独立利益主体的企业, 为了实 现共同利益进行协同创新, 双方的策略集合分别为 J(积极创新, 消极创新) 和 K(积极创新, 消极创新)。 这里的“积极创新”是指某企业与其它企业精诚合 作, 协同创新, 不存在机会主义行为, 而“消极创新” 是指企业存在搭便车行为, 竭力从其它合作方取得 收益等机会主义行为。两企业根据其他成员的策略 选择, 考虑在自身

14、群体中的相对适应性, 来选择和 调整各自的策略。博弈的支付矩阵结构与捕鹿博弈 模型相似。捕鹿博弈是基于 Rousseau 的捕鹿故事提 出的, 是一个介于“囚徒困境”和协调博弈之间的博 弈。其基本含义是当猎手们捕鹿时都能单打独斗捕 到鹿, 但是他们一起合作捕鹿时可能会捕到更多的 鹿。根据捕鹿博弈的思想建立联盟企业协同创新和 维持现状博弈的支付矩阵如表 1 所示。表 1 博弈双方的支付矩阵企业协同创新中的机会主义演化博弈分析1、企业协同创新行为的演化博弈模型演 化 博 弈 论 研 究 的 对 象 是 一 个 “ 种 群 ” (Population), 注重分析种群结构的变迁, 而不是单个 行为个

15、体的效应分析20 21。ESS 定义为22:若策略 s* 是一个 ESS, 当且仅当: (1)s* 构成一 个 Nash 均衡(即对任意的 s, 有 u(s*,s* )u(s*,s) ; (2)如果 s* s 满足 u(s*,s* )=s(s*,s), 则必有 u(s*,s)u(s,s)。复制动态实际上是描述某一特定策略在一个 种群中被采用的频数或频度的动态微分方程。根据 演化的原理, 一种策略的适应度或支付比种群的平 均适应度高, 这种策略就会在种群中发展, 即适者 生存体现在这种策略的增长率大于零, 可以用以下 微分方程给出:在支付矩阵中, s, M 分别表示两企业在协同创新时可获得的正常

16、收益; Vs, VM 分别为博弈双方 选择机会主义策略时得到的额外收益, CS 与 CM 分 别为双方为协同创新所投入的初始成本( 当双方都 消极创新时, 都要付出初始成本的代价) 。这里 Vs, VM, CS, CM0。假设选择积极创新策略的企业 S 比例 x1=x, 选择消极创新策略的企业比例 x2=1- x;选择积极创新策略的企业 M 比例 y1=y, 选择消极创新策略的企业M 比例 y2=1- y。则企业 S 采用积极创新策略时的适 应度为:us(coo,J)=y(s)+(1- y)(s)企业 S 采用消极创新策略时的适应度为:us(com,J)=y(s+Vs)+(1- y)(s- C

17、s)而企业 S 的平均适应度为:(2)(3)1dxk = #u(k,s)- u(s,s) $,k=1,2,n(1)xk dtu%s=xus(coo,J)+(1- x)us(com,J)(4)其中 xk 为一个种群中采用策略 k 的比例, u(k,s)表示采用策略 k 时的适应度, u(s,s)表示平均适应度, k 代 表不同的策略。企业协同创新过程是一个反复博弈过程, 其策 略调整可用:“选择策略演化选择新策略再 演化”的生物演化博弈“复制动态”机制来模拟。下因此, 企业 S 选择协同创新策略的重复动态由(1)、(2)、(4)dx/dt=xus(coo,J)- u%sdx/dt=x(1- x)

18、(Cs+Vs)y- Cs(5)同理, 企业 M 选择协同创新策略的重复动态 为:5MANAGEMENT REVIEW VoNo.9(2008)企业 M积极创新(coo)(y)消极创新(com)(1- y)企业 S积极创新(coo)(x)s,M!ss,!M+VM消极创新(com)(1- x)s+VssM!s- Cs,!M- CM科技管理与科技政策图 1 企业协同创新的 ESS图 2 系统动态演化相图dy/dt=y(1- y)(CM+VM)x- CM(6)微分方程(5)和(6)描述了这个演化系统的群体动态, 根据 Friedman(1991)提出的方法, 其均衡点的稳 定性可由该系统的雅可比矩阵的

19、局部稳定性分析得 到23。其结果为: 系统在平面 S=(x,y); 0 x,y1的 局部均衡点有 5 个, 分别为 O(0, 0)、A(1, 0)、B(1, 0)、 C(1, 1)及 D(XD, YD)。其中:CM1XD=,CM+VM1+VM /CMCs1YD=(7)Cs+Vs1+Vs /Cs下图 1 和图 2 描 述 了 两 企 业 协 同 创 新 的 ESS和演化相图。从图 1 中可以发现, (1, 0) 和(0, 1) 都 是这个博弈的进化稳定策略(ESS)。最终收敛到哪个 策略要看系统的初始状态, 当初始状态落在左上方 时, 系统将会收敛到(0, 1) , 即企业 S 采取消极创新 策

20、略, 企业 M 采取积极创新策略; 当初始状态落在 右下方时, 系统将会收敛到(1, 0), 即企业 S 采取积 极创新策略, 企业 M 采取消极创新策略; 当初始状 态落在区域左下方或右上方时, 系统演化的方向是 不确定的, 系统向鞍点 D 演化, 有可能进入左上方 区域而收敛到 (0, 1) , 也有可能进入右下方区域而 收敛到 (1, 0) , 这反映了企业协同创新演化过程和 结果的多样性。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 该系统具有复杂 系统的演化特征, (XD, YD)是系统演化特性改变的阈 值, 当系统的初始状态在这两个值附近时, 初始状 态的微小变化将影响到系统演化的最终结果, 这是

21、系统对初始条件的敏感性, 当系统的初始状态落在 左 上 方 或 右 下 方 时, 系 统 演 化 的 最 终 状 态 是 确 定 的, 这又表现出系统演化的结果对初始条件的依赖 性。从图 2 可以发现, 该演化系统还有两个不稳定 的均衡点(O 点和 C 点)。这说明在企业协同创新过 程中, 只要存在机会主义行为, 就不会存在( 积极创 新, 积极创新) 的稳定均衡。图 2 描述了企业 S 和企 业 M 博弈的动态过程。由两个不稳定的均衡点 O 和 C 及鞍点 D 连成的折线为系统收敛于不同状态 的临界线, 即在折线的左上方(ODCB 部分)系统将收 敛于(0,1); 在折线的右下方(即 ODC

22、A 部分)系统将 收敛于(1, 0)。由于系统的演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可能在很长的时间内保持一种积极创新与消极创 新共存的局面。2、模型结果分析从(XD, YD)解值中可以发现, 系统的演化主要与 协同创新的初始成本 CS, CM, 机会主义收益 VS, VM, 以及( Vs /Cs, VM /CM) 三个因素有关, 下面分别进行分 析。 企业 S 与企业 M 为协同创新而付出的初始 成本 CS, CM。初始成本主要是指双方进行协同创新 前的初始投资, 比如合作伙伴选择和评价费用、一 定的设备或人力资本投入等。从上图可知, 当因合作 创新所付出的初始成本越大, (XD, YD)越趋于(1,

23、1), 两 企业在合作之初时越倾向于采取积极创新的策略。 这说明在合作之初, 提高协同创新的初始成本, 抬 高合作门槛, 形成“质押”机制, 协同创新各方合作 动力更强烈。但应该看到, 从长期来看, 只靠提高合 作创新初始成本, 而不对机会主义行为进行有效监 控 , 协 同 创 新 过 程 是 不 稳 定 的 , 系 统 将 向( 0, 1) 或1, 0) 演化。 机会主义收益 Vs, VM。当 Vs, VM 越大时, (XD,YD)越趋于(0, 0), 企业越容易采取消极创新策略。这 说明在协同创新中, 成员越容易搭便车, 钻空子, 越 不利于协同创新的稳定和持续进行。但是也应看(6管理评论

24、 VoNo.9(2008)科技管理与科技政策到,( 0, 0) 也是不稳定策略, 合作各方可制定相应的监督和防范机制, 制定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 来防 止协同创新中的机会主义行为。 机会主义收益与初始投入成本的比值( Vs/创新在充分发挥各自优势的基础上, 要保证合作双方收益的对称性( 即 S/CS 和 M/CM) 、收益和风险的 对称性, 保证实现“双赢”, 使每个成员在互利的基础上达到各自的经营目标, 以维持联盟长期的稳 定。获取某种经济或市场利益是伙伴参与战略技术 联盟的主要目的, 因而收益分配比例的确定应该保 证参与联盟的各个伙伴都“有利可图”, 同时要保证 伙伴“多劳多得”的原则,

25、这样才有助于形成稳定的 联盟伙伴关系。(4)双方应树立长远的战略眼光, 应把双方的协 同创新行为看成是长期的、战略性的行为, 即保证 合作收益 S 和 M 足够大, 这有利于双方合作的实 现。一般地, 企业协同创新总是从一个方面、一个环 节的合作开始, 在合作中不断增强互补互动, 开辟 资源整合的更大范围和更深层次, 进而发展合作内 容, 丰富合作形式。根据国外企业有关经验, 企业战 略技术联盟通常都是分阶段、有步骤地递进深化, 先易后难, 由浅入深, 从而有序拓展。合作越是多样 化、深层化, 合作的效率就越高, 显示的作用和效应 就越大2425。Cs, VM /CM) 。当 VM Vs 时,

26、 有 XDYD, 这时 ODCA 面CMCs积较大, 系统越容易朝(1, 0)方向演化, 也就是说, 当 企业 M 发现由于机会主义行为所得的收益与初始 成本之比相对较大时, 有利可图, 越容易采取消极 创新策略, 而企业 S 则易采取积极创新策略。当VM = Vs时,( XD, YD) 在对角线 OC 上移动, ODCACMCs的面积等于 ODCB 的面积, 企业 M 等可能采取的积极创新策略或消极创新策略。这说明收益与成本的 比值也是影响系统演化的重要因素之一。企业协同创新中机会主义的防范对策(1)提高协同创新各方在资金、技术等方面的前 期投入, 即使 CS 和 CM 的值尽可能地大, 这

27、是一种非 常有效地向对方表明合作意愿的信号。因为这些前 期投入绝大部分都是沉没成本, 一旦企业发生机会 主义行为它将不可逃避其他成员对它的惩罚, 各方 企业必须像关心自己的利益一样来关心其他成员 和整个创新团队, 从根本上消除通过欺骗获益的可 能性, 这样帕累托改进的均衡是可以实现的。(2)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 减少合作成员的机会 主义收益, 即监督机制来减少 VS 和 VM。由于创新的 外部性等问题的存在, 导致易于被对方学习或模 仿, 从而加大了对方背叛的动机, 所以应加大技术 保密措施及其他风险防范的措施。这一方面可以提 高消极方的背叛成本, 减少一方消极创新行为给另 一方带来的损失;

28、另一方面也应减少消极创新方的 机会主义收益, 可以有效地减少双方企图背叛的动 机。(3)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和风险分摊机制。协同主要结论与研究展望机会主义行为是困扰协同创新持续进行的重要 因素, 论文对协同创新中机会主义产生的原因、演化 及防范进行了研究, 得出以下结论: (1)由于技术创新 的不确定性、信息不对称、合约不完全及诉讼成本 高, 协同创新中机会主义行为难以根除; (2) 企业协 同创新行为是一个不断学习、模仿、试验的过程, 其 演化存在着多样性和复杂性; (3) 企业进行协同创新 要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利益分配机制、风险分摊机 制, 从制度上来防范机会主义行为。要指出的是, 为 了

29、分析方便, 本文对模型进行了简化, 比如未考虑监 督成本、未考虑对方机会主义而带给其它合作方的损失成本等, 这是以后应继续研究的地方。参考文献12Porter M E.Clusters and the New Economics of Competition.Harvard Business Review, 1998, (11/12): 77- 92Hamel G.Competition for competence and inter - partner learning within international strategic alliances.Strategic Managemen

30、tJournal, 1991, 12(Summer Special Issues): 83- 103易余胤, 肖条军, 盛昭瀚. 合作研发中机会主义行为的演化博弈分析. 管理科学学报,2005,8(4):80- 83DAspremont C, Jacquemin A.Cooperative and no - cooperative R&D in duopoly with spillovers.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88, 78: 1133- 1137Gamal Atallah.Information sharing and the stability of c

31、ooperation in research joint ventures.University of Ottawa, Canada, 20023457MANAGEMENT REVIEW VoNo.9(2008)科技管理与科技政策6 7 89叶小青, 徐渝. 企业- 高校合作创新方式选取择的非对称信息博弈研究. 科研管理, 2003, 24( 6) : 44- 48罗炜, 唐元虎. 大学企业合作创新的博弈分析. 系统工程, 2002, 20( 1) : 28- 31魏斌, 汪应洛. 科研机构与企业在科技成果转化中的联盟机制. 管理工程学报, 2001, 15( 1) : 67- 69许庆瑞,

32、谢章澍. 企业创新协同及其演化模型研究. 科学学研究,2004,22(3):327- 32910 Ananish ,Chaudhuri.Barry Sopher and Paul Strand.Cooperation in social dilemmas, trust and reciprocity.Journal of EconomicPsychology, 20O2, 23: 231- 24911 Guttman J M.On the evglutionary stability of preferences for reciprocity.European Journal of Poet

33、ical Economy, 2000, 16: 31- 50 12 Anderhub V,Engel D and Guth W.An experimental study of the repeated trust game with incomplete information.Journal ofEconomic Behavior& Organization, 2002, 48: 197- 21613 Rajiv Sethi and Somanathan E.Understanding reciprocity.Jamaal of Economic Behavior&Organization

34、, 2003, 50: 1- 27 14 肖条军, 盛昭瀚, 陶向京.企业集团技术创新中非技术因素的影响与对策.科研管理, 2000, (3): 11- 1715 Gulati R and Singh H.The architecture of cooperation: Managing coordination costs and appropriation concerns in strategic alliances.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1998, 43(4): 781- 81416 Contractor F J and Lorange P

35、.The growth of alliances in the knowledge - based economy.International Business Review, 2002, 11 (4): 485- 50217Williamson 0 E.Transaction Cost Economics: The Comparative Contracting Perspective.Journal of Economic Behavior andOrganization,1987,8: 617- 62518 Streit M E and G Wegner.Information, Tra

36、nsaction and Cataplexy: Reflection on Some Key Concepts of Evolutionary Market Theory.U Witt.Explaining Process and Change.Ann Arbor MI: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 199219 20 21 22 2324Thron Eggesoonomic Behavior and Institutions.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0L C Thmas.Games Theory an

37、d its Application.Boston: MIT Press, 1988: 230- 242Weibull JW. Evolutionary Game Theory. Boston: MIT Press, 1998, 32- 48Borgers, T. and R. Sarin.Learning Through Reinforcement and Replicator Dynamics. Journal of Economic Theory, 1997, (7): 1- 14Friedman D. Evolutionary Games in Economics. Econometri

38、cs, 1991, 59(3): 637- 666Dennis Rondinelli, Benson Rosen and Israel Drori.The struggle for strategic alignment in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 Managing readjustment during global expansioropean Management Journal, 2001, 19(4): 404- 416Gomes Casseres and Benjamin.The alliances revo1ution- The new shap

39、e of business rivalry.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Cambridge,1996258管理评论VoNo.9(2008)科技管理与科技政策Contents &Abstr actsVol.20No.9(2008)Ma na gement a nd P ol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Opportunism Behaviors in Corporate Synergic Innovation and Relevant Preventive Measures! Peng Benhong and Zhou Ye3Opportunism

40、 behaviors are a main barrier that prevents sustainable synergic innovations among enterprises. This paper analyses why opportunism behaviors arise in the synergic innovation activities and how they evolve during the innovation process. The conclusions are that corporate synergic innovation is a lon

41、g process of learning, simulation and trying out and that a regulatory mechanism should be set up to prevent opportunism behaviors.Network E conomy a nd E - businessStrategies of Channel Selecting in Network Environment! Chen Mingyang,Sun Yi and Lu Benfu9From the enterprise perspective, considering

42、factors in terms of product level based on the current research results of channel issues, the article establishes channel decision- making model which contains two elements of product- subdivision market to provide systemic and practical theoretical tools for enterprises to reasonably choose market

43、ing channels. The final part of the article analyzes book market. The result illustrates that traditional distribution manners are still the most important marketing channel decided b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roducts and marketing channels, as well as current customers preference of channels. However, in some specific areas, e - commerce channels also play an important role. Therefore, different strategies should be taken to meet the need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