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二章世纪之交的各国哲学第一节 柏格森一、生平与著作 柏格森(Henri Bergson,1859-1941)是19世纪末至20世纪上半叶法国哲学界影响最大的人物。他出生于一个音乐家的家庭,早年曾就学于巴黎高等师范,1900至1924年任法兰西学院教授。1914年被选为法国科学院院士,1928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一、“世界的本质是生命之流” 柏格森断言,宇宙的本质不是物质,而是一种“生命之流”,也就是一种盲目的、非理性的、永动不息而又不知疲倦的生命冲动。这种生命冲动又被称为“绵延”或“意识流”。他说:“这是一条无底无岸的河流,它不借可以标出的力量而流向一个不能确定的方向”。又说:“有一股连续的
2、流,我们见到的任何流都无法与它比较,这是一种状态的连续,其中每一个状态都既预示着以后,又包含着以往。”“它如此生气勃勃”,“它就是内在的生命”。 生命之流如同一个永远不息的旋涡之流,它向上流卷或冲动着,而物质则是失去了生命冲动的堕落。处于生命之流的旋涡中心而最有活力,冲得最高的是人的生命和意识,其外缘是各种高等动物的生命和意识,再外缘是低级动物的生命,再外缘是植物的生命,最外边,是脱离生命冲动旋涡、失去动力并堕落的物质。二、“自我”/绵延(duration)的几个特征 柏格森把绵延等同于“自我”、“自我意识状态”。绵延、自我是最基本的存在。这种自我是通过深刻的内省达到的,“这番内省使我们掌握我
3、们的种种内心状态,并使我们把它们当作活生生的、经常在变化的东西。”而日常生活中碰到的事,则不过是“被纯粹绵延投入空间之无声无嗅的一种阴影。”自我处于世界的中心,自然、社会处于我们的外围。 (a)自我是一种“纯情绪性的心理状态”,是自我的活动本身,即心理体验的变化运动本身。一句话,是“绵延”本身。 (b)自我是绝对自由的。自我的真正自由意味着它不服从任何必然性、规律性。这与传统的理性主义者不同,理性主义者一般坚持,思维、意识活动遵循一定的逻辑规律。 (c)自我、心理体验、绵延是不可捉摸的。柏格森说:“自由是确实有的,但是不可下定义的。”在柏格森以前,德国的生理学家费希纳和冯特等人曾用实验方法、特
4、别是从数量的角度来研究和分析心理活动。 柏格森反对他们的方法,认为心理活动、绵延是纯粹的质,没有量的特征,不可能做数量分析。柏格森说:“但我们研究纯粹情绪性的心理状态时,甚至研究心中的影像时,那我们就先天地知道:除非通过某种象征的表示,我们几乎无法数出它们。”柏格森还认为,自我意识、绵延是一堆因素的相互渗透、融合,是绝对不间断的、不可分割的,从而也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三、柏格森的非理性主义认识论 认识事物有两种方式:“绕行”和“进入”。第一种方法暗示我们绕着对象走,第二种方法暗示我们要进入事物。第一种方法得到的知识依赖于我们观察对象的视点,因此这种知识对不同的观察者将是不同
5、的。正因如此它是相对的。从观察得到的知识是用符号表达的,而符号的指称是相对随意的。 第二种知识则不然,它是绝对的。柏格森说,因为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进入”了对象,从而克服了任何个别视野的局限性,把握了对象本身的本质。 与“进入”和“绕行对应的是”直觉和理智。柏格森说:“所谓直觉,就是一种理智的交融,这种交融使人们自己置身于对象之内,以便与其中独特的、从而是无法表达的东西相符合。”“理智的交融”指的是一种超出正常的感性、理性之外的内心体验,在这种体验中,主体与对象完全融合在一起。 直觉的境界是一种主客融而为一的无差别境界。直觉的认识对象是生命之流。理智的特征是分析,它的认识对象是空间中的事物。
6、直觉与理智的差异: 首先,从直觉的对象来看,它与理智的对象迥然相异。柏格森认为,一切理智的认识都“意味着我们迂回于对象的外围”,“停留于相对的领域”。也就是说,它们只及于现象,及于不真实存在的东西。直觉则不停留于相对的领域,而“达到了绝对的领域”。 所谓绝对的领域,也就是他所说的运动变化、绵延、生命冲动的领域。他说,在直觉中,“我将不再从我所处的外部来了解运动,而是从运动所在的地方、从内部,事实上就是从运动本身之中来了解运动。” 其次,从直觉进行的方式看,它与理智的认识也根本对立。理智的认识是人们使用概念与判断、推理等形式,从某一角度出发进行的,而直觉的认识则完全排斥这一切。 它“既不决定于某
7、一观察点,也不依赖于任何符号。”柏格森说,要达到直觉,“只能借助于天才之力”。 再次,从直觉的目的看,它也与理智的认识毫不相同。理智的认识以及以理智的认识为基础的科学的目的,是了给人们带来实际的利益。直觉的认识则完全排斥实际利益以及一切实际的目的。否则,就会把人引入派别之争,就不会有真正的哲学。 他说:“二者必居其一:或者不可能有哲学,一切关于事物的知识都是旨在从中取得利益的实际知识;或者是哲学通过直觉的努力而把自身置于对象本身之中。”四、“开放社会”与“封闭社会” 柏格森把人类社会分为两类:封闭社会和开放社会。封闭社会是低级的社会。由于物质欲望所造成的自私心与自我的自由创造精神之间的冲突和抵触,造成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低级阶段的封闭性,它固守不变的道德规范、宗教教条和法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至2031年中国聚丙烯带钢酸洗线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浙教版(2023)小学信息技术三年级上册第5课《下载平台资源》教学设计及反思
- 2025至2031年中国农副产品包装箱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至2031年中国乙硫基氮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磁化温热两用开水机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矩鞍环填料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手动不停机换网器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宽边欧式门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卧式搅拌站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全自动玻璃切割生产线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人教鄂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 新华书店物流中心的规划
- 各岗位说明书汇总1
- (精心整理)三角函数w的取值问题
- 下肢深静脉血栓课件(精品)
- 2022年档案管理员资格考试题库及答案-精简版
- 平江路历史街区保护规划与实践
- 危险品识别标签
- 中国政区空白图(带省会)
- 湖南省GMP现场检查缺陷项目整改指导原则
- 大鼠针灸穴位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