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_第1页
人教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_第2页
人教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_第3页
人教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_第4页
人教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人教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二)教学建议1、课前要求同学们通过上网或查阅有关书籍,了解草原的有关 资料,如内蒙古的位置、范畴以及当地人民的风土人情自然风光等。 教师也要收集相关的图片,制成课件,给学生一些感性的东西。读一 些描写草原的诗词、文章也有助于对文章内容的理解。2、这篇文章的语言优美,富有形象感和画面感,因此在教学中 要让学生感受这种语言及句式的写法,同时还要加强对学生感情朗 读的指导,并结合同学们心目中的草原概况。边读边想象文中的草 原画面。养成边读边想的好习惯。并能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课文。3、体会文章的写作手法,并进行学习,在学习的基础上,利用 本文的写

2、法进行练笔,以到达学,并学以至用,收到学用兼得的效果。资料补充蒙古包简介:历史上的蒙古民族曾经长期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茫茫 草原,哪里水草丰美,哪里就是牧民的家。蒙古包,这种蒙古民族的 传统住房,便成了牧民们流动的家。蒙古包是一种天幕式的居所。呈圆形尖顶,用羊毛毡子一层或 两层覆盖。蒙古包的设计基调奇特、美观、明快。蒙古包是游牧民族流动的家。千百年来,蒙古族以畜牧业为谋 剧院看演出。谁料,他比演员更引人注目,满剧场的人都把眼光盯在 这件从来未见过的丝袍上。当大家知道这是中国生产的丝织品后,又 是高兴,又是羡慕。此后,身着中国丝绸锦绣,成了罗马上层人物高 贵和权力的象征。中国的丝织品是怎样

3、到了欧洲的?这要从张骞出使 西域说起(汉代西域指今日河西走廊以西的天山南北及巴尔喀什湖地 区)。张骞(公元前?-前114年),陕西汉中成固(今城固)人,西汉杰出 的外交家,“丝绸之路的开拓者。公元前138年到119年,张骞奉汉 武帝之命,两通西域,开辟了我国和西方的国际陆路交通道路,从此, 一条从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和今新疆境内,到达中亚、西亚、甚至 欧洲的“丝绸之路也正式开通。通过这条横贯亚洲大陆古代东西贸易 通道,从公元前2世纪到9世纪以丝绸为主的中外贸易往来特别频繁, 促进了东西方的文化交流和沿途各地的经济繁荣,非常是对中国蚕桑 丝绸技术的西传起了巨大作用。19世纪末,德国地理学家希特霍

4、芬 首先使用了“丝绸之路这一名称。后来在这条通道上陆续出土了中国 汉唐各朝的大量丝织品和其它文物。3白杨教材简析:这篇文章主要写了在通往新疆大戈壁的列车上,一位父亲与他 的孩子们的对话,父亲望着窗外的白杨,借助白杨,热情讴歌了祖国 边境的建设者们,同时也表达了自己服从祖国的需要,扎根边境,建 设边境,具有无私的奉献精神。这篇文章首先从孩子们对白杨树的争10 论开始,引出爸爸对白杨树特点的介绍,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然后 爸爸借助白杨说明自己扎根边境的志向,同时也希望他的孩子们能够 成为祖国边境的建设者。选编这篇课文,一是让学生继续学习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二是

5、体会课文是怎样借物喻人, 赞颂边境建设者的;三是进一步加深对西部的了解。设计理念:整篇文章清新流畅自然,行文之中人物描写特别传神,语言描 写及神态的刻画,符合人物的特点,在心理描写上那么特别含蓄,没有 过多直接的表达,而是以神传情,意境深远,通过神态的异化来表达 感情的波澜。教学中,在把握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同时,体会在作 者的描写和表达中的特点。并理解托物言志、借物抒情、意寓含蓄、 心境悠远的人物展现方法。教学目标:.学会本课6个生字,正确读写戈壁、清晰、浑黄一体、高大 挺秀、大伞、抚摩、介绍、边境、陷入等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爸爸介绍白杨树的那段话。.抓住重点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

6、白杨的特点和爸爸的心愿。4.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特点。教学重点:通过白杨树的外在特点感悟其内在品质。教学难点:111体会文章的写法,感悟白杨树的某些特点与人的某些品质之 间的相通相似之处。2体会父亲扎根边境、建设边境的情怀。教学准备:1课前要求同学们有关边境建设者的资料:如屯垦戍边的 生产建设兵团战士、支边人员以及参加新疆建设的其他人员等等。2教师为同学们准备一些相关的影视资料、图片。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趣引题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大戈壁吗?(蒙古语意为难生草木的土 地,是一种粗沙、砾石覆盖在硬土层上的荒漠地形。)然而,在这没 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的荒凉大戈壁上,却生长着一棵棵高大的身 影,

7、你知道他们是什么吗?它们就是挺拔的白杨。今天我们就随着作 者,到这荒凉的戈壁滩看一看。教师板书:白杨【学生带着对戈壁的好奇之心,进入课文,产生激情,收到引 情激趣的效果】二 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自学生字生词。1师此时你一定在想,荒凉的戈壁究竟是什么样的?白杨为什么 会在那里生长呢?在这里生长的白杨树会有有什么特点呢?现在,就请 同学们默读课文,并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课文生字新词,然后和 你的同座交流一下这篇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学生自学,可以小组合作交流,教师巡视相机指导。)122教师检查学生自学结果:(1)对一些词语的理解。浑黄一体:都是浑浊的黄色,分不清界限。文中指戈壁自然环 境恶劣

8、,没山没水没人烟,只有漫天黄沙,连天和地的界限也无法 分清。高大挺拔:高大笔直,挺拔秀丽超出一般。文中用来形容茫茫 戈壁上的白杨树,在那样恶劣的自然环境中,仍能够长的如此高大, 令人赞叹。(2)提醒学生注意一些生字的字形。如,疆字不要丢“土,与僵 在字形字义上进行区别广陷字右下的笔顺是撇、竖、横、横折、横、 横。 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文章主要写了在通往新疆的列车上,一位父亲和两个孩子;望着 窗外的白杨,展开议论的事。(4)把握作者的行文线索:在西行的列车上,爸爸和他的孩子看 见窗外的白杨讨论白杨的特点,爸爸说明心迹。三 细读品味了解白杨的生活环境学习课文的一至三自然段,画出含义深刻的句

9、子。1抓住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白杨树的生长环境。(1)白杨树生长在茫茫的大戈壁上,那里没有山,没有水,也没 有人烟。几乎没有生命的存在。(确定白杨的生命力极强)13(2)那里的天地都是浑黄的,经常飞沙走石,狂风四起。(确定白杨树的生活环境及其恶劣。)(教师引导,学生头脑中产生飞沙走石的画面)(3)白杨树历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 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 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这是爸爸介绍白杨的话,要重点理解,确定白杨的特点:不择 环境坚强不软弱历来都那么直)(4)教师出示相关的课件或图片,学生以图片为栽体,进一

10、步感 受白杨树的坚强。(5)品读爸爸的话。读出对白杨的赞叹之情。把爸爸的话背诵下来。【学生感受到白杨树生活环境的恶劣及性格的坚强,为之后的 言物喻志打下伏笔】2此时的你最想对白杨树说点什么?(1)唱一唱有关杨树的歌曲。(2)介绍一下写白杨树的一首小诗。(3)也可提出问题,为什么要选择这样的环境生存呢?(4)也可对白杨树的喜爱之情等。三提出疑问置留作业刚才的同学提出了一个特别好的问题,白杨为什么要选择这样 的环境生活呢?爸爸介绍了白杨,真的是单纯的在介绍白杨树吗?课下14 思考一下这个问题,下节课我们共同交流。第二课时一复习引入,直奔情境1、复习有关词语:戈壁 清晰浑黄一体 高大挺秀 大伞 抚摩

11、、 介绍、边境、陷入2、指名背诵爸爸介绍白杨树的那一段话。二剖析本质表达心声爸爸只是向孩子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露自己的心, 那么他要表达的是一种怎样的心呢?学习第10至12自然段,理解爸爸的心声。1指名读读这一自然段,说说 表露是什么意思,解释说明;也, 说明爸爸说树即说人。生思考:为什么说爸爸也是在表达自己的心呢?你是怎么理解的? 和同学们讨论一下。抓住表露一词进行理解。爸爸看见戈壁滩上高大的白杨树,触景生情,以白杨自勉,是 托物言志,勉励自己要向白杨树一样扎根边境,建设边境,不软弱, 也不动摇。2白杨树是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绿色战士,那么, 爸爸的生活环境又会怎样呢?(1

12、)生讨论汇报 抓住爸爸和白杨特点的相似之处。教师出示课前准备的有关建设兵团或支边人员的有关影视资15料。(学生感受同时产生联想,感受爸爸和白杨树一样,在极其恶劣 的环境中,建设边境,无私的贡献着自己一切的场景。)【抓住事物间的相通之处,体会借物喻人的写法】3西部需要开发,祖国需要建设,那么需要的就是向爸爸这样 的边境的建设者,正是他们才使我们的家园变得更加美好。不知道此 时的你,面对如此高尚的爸爸,想说说些什么呢?把你的心理话说给 你的同学听好吗?三再现希望体会写法1学习本文的最后一自然段你能理解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那是因为他看见火 车前进的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的身边,几棵

13、小树正在迎 风成长起来这句话的含义吗?预设:(1)高大的白杨指爸爸自己,身边的几棵小树即指他的孩子们。爸爸希望他的孩子也能扎根边境,成为边境的建设者。这是爸爸的愿望,更能表达爸爸的高尚情操。2带着对父亲的敬意读一读这段话好吗?3体会写法白杨树和爸爸有着相同的实质特点,他们不怕环境的恶劣,默 默的为大地和人类贡献着自己的一切,作者借助白杨的这个特点,明16 写白杨,暗写自己和与自己一样的边境戍卫者。这种写作手法就是托 物言志,借物喻人。(确定什么是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的表现手法)四感情朗读收束全文带着对白杨树的赞叹,对边境戍卫者的敬意,对西部未来的向 往,让我们再一次回到课文之中,去感受这种真真切

14、切的奉献精神吧。 指名感情朗读课文。边读边再一次感受这篇文章的写作手法好吗?【以读启思,读中体验,读中表达情感】练习设计1读拼写词语:Qing xT yu san fumo jieshao bianjiang()()()()()xianlou()2根据原文内容填空:白杨树历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长出粗壮的枝干, 不管(),不管(),它总是(),那么(),不软弱,也不()。突然,他 的嘴角又(),那是因为他()的右面,在一棵()身边,()正迎着风沙 ()。3小练笔:写几句话,夸夸像课文中的爸爸那样的祖国建设者 或保卫者,可以用上“哪儿哪儿.“不管.不管.总是等词 语。174这篇文章中

15、,有许多含义深刻的句子,请你把它工工整整的抄写下来好吗?教学建议:.有条件的可让学生在课前了解新疆建设者,如,屯垦戍边的 生产建设兵团战士、支边人员以及参加建设新疆的其他人员。还可让 学生查阅有关资料、文艺作品,观看有关影视资料、图片等,了解当 时的艰苦生活和劳动环境,感受建设者们开发西部时的豪情壮志。.在阅读时,要引导学生首先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 者的行文线索。可让学生默读课文,说说这篇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 并画一画文中直接描写和谈论白杨的句子,从开始西行列车上看见窗 外的白杨,到讨论白杨的特点和爸爸借白杨言志,最后画面又回到窗 外的白杨。进而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并初步感知白杨的象征

16、意义。.本文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 句子,感受新疆建设者扎根边境、无私奉献的精神。可让学生先自读, 画出自己认为含义深刻、耐人寻味的语句,并重复研读;然后在小组 和全班交流,体会树的形象与人的形象是如何合二为一的。.本文在人物描写上也很有特色。对兄妹二人通过几句简短的 对话,就凸显了不同的性格特征。而对爸爸的描写那么抓住了神情的异 化,来暗写他心理的异化、志向与心愿。18.要加强朗读指导和评价,通过朗读进一步体会人物的精神。对重点段落要多读,把体会到的感情读出来。可采取分角色朗读,读 时要把人物心理活动揭示出来。19 生的手段,为了寻觅水草丰美的牧场,经常需要搬迁。蒙古

17、包恰好能 适应这种需求。移场放牧时,把毡子拆下来,百叶哈那、包顶折叠起 来,用勒勒车拉到新的牧地后,很快又可以支起来居住。蒙古包是蒙古民族智慧的结晶。元代时,意大利旅行家马可? 波罗在游记中曾盛赞忽必烈远征及狩猎时所居毡帐的宏伟壮观。如今 的蒙古包还成了具有民族风情的旅游景点的一大景观。天南海北的旅 游者来到草原,都希望能住进蒙古包,喝上一碗奶茶,吃上一把炒米, 再撕上一块手扒肉,来体味一下草原生活的新奇,为日后的游踪留下 一段美好的记忆。2丝绸之路教材简析丝绸之路是走进西部系列教材中的另一篇文章,这篇课文 以独特的视角,生动描绘了两千多年前中国与安息古国交流的一幕, 再现了西部灿烂辉煌的历史

18、文化,说明了丝绸之路不仅是古代亚欧互 通有无的商贸大道,还是促进亚欧各国和中国往来的、沟通西方文化 的友谊之路。表达了丝绸之路在中西方国家的经济、贸易、文化的伟 大的历史意义。整篇文章结构清晰,语言生动,表达情节具体,容易激起读者 对西部繁荣历史的遐想。作者首先描写了矗立在陕西西安市的“丝绸 之路巨型石雕,然后由群雕遐想到两千多年前的情形,由点及面由 情入理,然后重点描写了汉代张骞的副使与安息国将军在边疆上互赠 礼品的场面。展现了两国不同的礼节、文化及经济开展。在教学这篇课文时,一是让学生了解丝绸之路对历史上东西方 国家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和增加各国人民间友谊所作的重大贡献; 二是了解课文主要

19、内容,体会文章的表达顺序和表达特点。三是理解 含义深刻的句子,提升独力阅读课文的能力。设计理念:这是一篇自学文章,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突出自主学习的独 立性,是独力阅读文章所要到达的训练目的,教师要给学生提供自主 学习的平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收集资料,一方面提升学生 的查阅课外资料的本领,另一方面,也锻炼学生的动手整理能力。本 节课的教学,应该在大量的交流材料中展开,学生可在材料的交流中, 初步了解丝绸之路,由抽象变具体,在通过对文章的理解,进一步完 成学习内容。本文语言生动,史实与想象互相印证,表达与明理相得益彰, 要结合课文适时指导朗读。搭建资料平台,创设自主空间,感悟文章 所写,

20、激发热爱之情,可以作为本课的教学设计线索。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独力阅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体会丝绸之路的重大 作用和作者的表达方法,激发了解丝绸之路和西部历史的兴趣。教学难点1、学习过渡段以及文章前后呼应的写作手法。2、激发学生热爱西部的思想感情。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张骞与丝绸之路资料。2、学生有关张骞出使西域的资料。教学时数1教学目标:1、认识9个生字。读读记记“矗立、戎装、守侯、鸵鸟、匕首、 贸易、芝麻等词语。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抓住主要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 解西部的灿烂历史,体会丝绸之路的重要作用。3、激发学生了解西部历史的兴趣,交流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教学过程:一、交流资料,引入

21、新课。1课前同学们都收集了有关张骞出使西域的资料。你们知道了 有关丝绸之路的哪些知识?请拿出来我们做以交流。(1)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指导。全班交流,各组互相补充,教师随机给予评价,并对认真搜 集资料的学生给予鼓励。教师出示课前准备的张骞与丝绸之路的资料,使学生了解这是 联系欧亚两洲的一条交通大道。2这篇文章的题目丝绸之路,那么看了这个文题,你能提出 哪些问题呢?预测:(1)什么是丝绸之路?(2 )那是一条怎样的路?(3 )围绕丝绸之路发生过哪些故事?【课外与课内结合,小组合作交流,自主提出问题。这些都体 现了新课程的要求。】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我想,此时同学们一定迫不及待的想要到丝绸之路上

22、看看,好, 现在我们就一同进入课文之中。(教师出示课前准备的张骞与丝绸之路的资料,使学生了解这是 联系欧亚两洲的一条交通大道,这为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提供感性的 认识。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1、自读课文。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 读通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自己用学过的方法解决。2、读后交流:读了课文,你都知道了些什么?(作者先描写了陕西西安市的巨型浮雕,然后说明丝绸之路的历 史意义,最后遐想不同两国互赠礼品的友好场面)。三、感悟课文,积累语言。学习第1、2自然段:1、学生默读课文第1、2自然段,思考:你从这两个自然段中 知道了什么?体会到什么?2、全班交流。教师指导学生确定以下问

23、题:(1)中国的丝绸在国外有很高的知名度;(2)外国人把中国称之为丝绸之国;3)从“目瞪口呆、赞不绝口 等人们的神态表情中能体会到中国 的丝绸是多么的绚丽夺目,使人惊讶、赞叹(使同学们知道我国被外国人称为“丝绸之国,中国丝绸再外国 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学习37自然段:1、默读课文37自然段并思考以下问题:张骞在开辟丝绸之 路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你从哪儿能体会到?2、学生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3、全班交流。根据学生交流情况随机指导朗读,而且让学生确 定以下内容:(1)从“交通不便,没有公路,没有汽车和飞机能看出张骞 开辟丝绸之路困难重重;从日夜兼程能体会出张骞为开辟丝绸之路不辞辛劳;(3)从他

24、耐心地、不露声色地等待着、准备着,“忍受着炎热和 干渴的煎熬,历尽千难万险,出使西域十三年等语句中,体会 到张骞开辟丝绸之路的坚定信念以及他的深深的爱国情怀。(4)从张骞向汉武帝介绍了西域各国的方位、人口、兵力、风俗、 物产、相互关系以及对汉朝的态度中我们能感受到张骞此行虽历尽 艰辛,却也收获颇丰。通过这一局部的教学,要让学生感受到张骞为开辟丝绸之路所 付出的艰辛,感受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4、指导学生认识过渡段并体会过渡段的作用。(1)自读第四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的前三句话和哪一自然段 的意思联系紧密?(2)全班交流:和第三自然段意思联系的紧密。第三自然段最后 一句话是疑问句“中国丝绸究竟是怎

25、样运到欧洲去的呢?第四自然段 前三句话回答并解释了这个问题。设计提问:第四自然段最后一句话讲了什么?和下面几个自然 段有什么关系?(4)全班交流:最后一句话点出张骞为开辟丝绸之路献出了毕生 的精力,后面几个自然段那么讲了开辟的过程。(第四自然段巧妙地把开辟丝绸之路的意义和开辟丝绸之路的 过程衔接起来,即前半局部讲的是上面一个自然段的内容,后半局部 那么和下面自然段的内容有关,我们把这样的自然段称之为“过渡段。)齐读35自然段,体会过渡段的作用。学习第8自然段:1、默读第八自然段并思考:丝绸之路的作用是什么?请用一一 画下来。2、全班交流:丝绸之路的作用一一成为促进亚欧交流和人类文 开展的纽带。3、齐读这一自然段,再次确定丝绸之路的作用。四师生总结,确定文章主旨同学们,通过学习课文我们知道了,是张骞这位汉代伟大的探 险家、外交家,用他毕生的精力,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