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传染病的防制课件_第1页
常见传染病的防制课件_第2页
常见传染病的防制课件_第3页
常见传染病的防制课件_第4页
常见传染病的防制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四部分常见传染病的防制第一节呼 吸 道 传 染 病是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典型症状:急起高热、全身疼痛、显著乏力和轻度呼吸道症状。一、流行性感冒(一)病 原分为甲(A)、乙(B)、丙(C)三型,甲型病毒经常发生抗原变异,传染性强,传播迅速,极易发生大范围流行。抵抗力:1001分钟或6530分钟灭活,对常用消毒剂敏感(1%甲醛、过氧乙酸、含氯消毒剂等), 对紫外线敏感,耐低温。致病性:甲型流感病毒可感染人类及多种动物(特别是禽类、猪、马、狗);乙型流感病毒主要感染人;丙型流感病毒可感染人和猪,但致病性较弱。(二)流行病学1、传染源主要是病人和隐性感染者;潜伏末期即

2、有传染性;传染期约1周,以病初23天最强;学龄儿童是流感发病率最高的人群;动物传染源:猪可能是人流感病毒的贮存宿主。2、传播途径主要经飞沫传播;也可通过污染的食具、茶杯、毛巾传播。3、人群易感性人群普遍易感;各型间无交叉免疫。(三)临床表现潜伏期13天,最短的数小时,最长4天;急性起病,高热(3940),伴畏寒,可持续23天 ;头痛、全身酸痛、乏力等;常有咽痛。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1997年,香港发生H5N1禽流感疫情,累积病例20人,死亡4人;至1997年末,全港扑杀130万只鸡,其余家禽也因嫌疑而被杀;各国发现养鸡场的疫情,要求扑杀疫点周围3公里内所有家禽,并对5公里内的家禽强制免疫。

3、(二)流行病学1、传染源主要是禽流感或携带禽流感病毒的鸡、鸭、鹅等家禽;病人是否能作为传染源尚有待确定;2、传播途径主要经呼吸道传播;禽的分泌物、排泄物、组织器官、禽蛋均可带病毒,粪便含病毒量最大,是禽流感的主要媒介;人人传播尚缺证据。3、人群易感性人群普遍易感,12岁以下发病率高,病情重;高危人群:与家禽密切接触人员4、流行特征通常只在禽类中传播,一般不感染人; 但自1997年以来,已有禽人传播 。(三)临床表现潜伏期为13天,通常为7天以内;主要为发热(38.5以上),热程17天 ;进展快,预后差,可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症、肺出血等并发症;患者常死于呼吸衰竭。(四)预防与控制1、控制传染源加强

4、禽类、密切接触禽类人员的监测2、切断传播途径个人防护:接触人禽流感者应戴口罩、手套,穿隔离衣,接触后洗手;防止医院感染、实验室感染;注意饮食卫生,不喝生水,不吃未熟的肉、蛋。3、保护易感人群目前尚无有效疫苗,可按中医辨证施防(一)流行病学1、传染源患者是主要的传染源,急性期传染性强;潜伏期患者传染性低或无传染性,作为传染源的意义不大;恢复期无传染性。2、传播途径主要传播途径:近距离飞沫传播(2m左右)接触传播:接触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消化道排泄物或其他体液;3、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发病者以青壮年居多,儿童与老年人少见。(二)临床表现起病急骤,多以发热为首发症状,体温常38;干咳、少痰,肺部体

5、征不明显;病情于1014天达到高峰,可出现频繁咳嗽,气促和呼吸窘迫。(三)SARS的预防与控制按照甲类传染病管理的乙类传染病;采取隔离传染源为主的综合性防治措施;控制院内感染;冬春季开展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的监测,出现病例及时报告并进行会诊。四、结核病(一)病 原需氧菌,3540均可生长,最适温度37;抵抗力:细胞壁中含脂质,可防止菌体水分丢失,故耐干燥(粘附在尘埃上保持传染性810d,干燥痰内可存活68个月) ;对紫外线敏感。变异:耐药性变异。(二)流行病学1、传染源痰涂片阳性患者。2、传播途径主要经飞沫传播;与排菌患者同处一室的儿童最易受感染;经消化道、皮肤伤口感染罕见。3、人群易感性人群普遍

6、易感;高发人群:婴幼儿、青春后期、老年人4、流行特征感染人数多现患病人多新发患者多死亡人数多农村病人多耐药患者多(四)结核病的三级预防1、一级预防增强人群的非特异免疫力加强病人及其家属的卫生健康教育新生儿卡介苗接种 主要接种对象:未受感染的新生儿、婴儿、 儿童、青少年2、二级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病例发现:传染源控制的首要策略 痰结核菌检查:确诊肺结核的金标准 胸部X线检查,等3、三级预防对确诊病人采用短程督导化疗(DOTS),提高临床治愈率,减少耐药菌和耐药病人的出现。治疗原则:早期、联合、数量、规律、全程用药第二节常见肠道传染病一、霍乱(一)病 原O1群和O139群霍

7、乱弧菌是霍乱的病原菌;抵抗力:对干燥、日光、热、酸及一般消毒剂均敏感。 100 12分钟或日光曝晒12小时可杀灭(二)流行病学1、传染源患者和带菌者重症患者的吐泻物带菌较多,极易污染环境;轻症患者和无症状感染者作为传染源的意义更大。2、传播途径主要经水传播,也可经食物、生活密切接触和苍蝇媒介传播;3、人群易感性人群普遍易感;新疫区成人发病多,老疫区儿童发病率高。4、流行特征地区分布:印度素有“人类霍乱故乡”之称,我国是外源性;季节分布:我国发病季节一般在每年的511月,流行高峰多在712月;流行方式: 暴发多见于新疫区,经水或食物传播引起 散发常发生于老疫区(三)临床表现潜伏期为13天,短者数

8、小时,长者56天;多数起病急骤;病程平均37天,分三期: 泄吐期、脱水期、反应恢复期(四)预防与控制1、预防改善环境卫生,及其饮水、食品、粪便管理;开展健康教育,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建立肠道门诊,发现病人立即隔离治疗;2、控制病人管理:确诊和疑似病人应及时隔离治疗;疫点处理:按霍乱防治方案隔离病人、外环境及饮水消毒,对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预防性服药和采样检验。疫区处理: 开展卫生宣教,饮水消毒、改善环境卫生,主动查治腹泻病人,暂停大型聚会等暴发疫情的处理: 尽快查明原因、波及范围; 加大饮水消毒用药量; 禁止出售和食用易受污染的可疑食品; 对易感人群实施药物预防; 对疫区实施短期封锁。二、

9、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 (一)病 原CoxA16型和EV71最为常见 抵抗力: 75%酒精和5%来苏不能灭活 对紫外线敏感。 各种氧化剂、甲醛、碘酒都能灭活病毒 病毒在4可存活1年,外环境中病毒可长期存活(二)流行病学1、传染源患者和隐性感染者少年儿童和成人感染后多不发病,但能传播病毒。 2、传播途径经粪-口和/或呼吸道飞沫传播亦可经接触病人皮肤、粘膜泡疹液而感染;病人粪便、呼吸道分泌物及其污染的手、毛巾、玩具、食具、床上用品、医疗器具均可传播本病 3、人群易感性人群普遍易感,以3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4、流行特征无明显的地区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

10、夏秋季多见;流行期间,可发生幼儿园和托儿所集体感染和家庭聚集发病现象;传染性强、隐性感染比例大、传播途径复杂、传播速度快,在短时间内可造成较大范围的流行,疫情控制难度大。(三)临床表现潜伏期为一般37 天,病程约710天;急性起病,发热(38左右) ,手掌或脚掌部出现斑丘疹和疱疹,臀部或膝盖也可出现皮疹;皮疹周围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的疱疹,疼痛明显;部分患儿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 (四)医疗机构的预防控制措施疾病流行期间,医院应实行预检分诊,并专辟诊室(台)接诊疑似手足口病人,引导发热出疹患儿到专门诊室(台)就诊,候诊及就诊等区域应增加清洁消

11、毒频次,室内清扫时应采用湿式清洁方式;医务人员在诊疗、护理每一位病人后,均应认真洗手或对双手消毒;诊疗、护理病人过程中所使用的非一次性的仪器、物品等要擦拭消毒;同一间病房内不应收治其他非肠道病毒感染的患儿,重症患儿应单独隔离治疗;对住院患儿使用过的病床及桌椅等设施和物品必须消毒后才能继续使用;患儿的呼吸道分泌物和粪便及其污染的物品要进行消毒处理;医疗机构发现手足口患者增多或肠道病毒感染相关死亡病例时,要立即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和疾控机构报告。第三节自然疫源性疾病流行性出血热是以发热、出血倾向及肾脏损害为主要临床特征的急性病毒性传染病。又称肾综合征出血热,是由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

12、流行广,病情危急,病死率高,危害极大。世界上人类病毒性出血热共有13种,在我国主要为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1982年世界卫生组织统一定名为肾综合征出血热。现我国仍沿用流行性出血热的病名。(一)病 原抵抗力:易被紫外线及射线灭活,一般消毒剂(碘酒、酒精、福尔马林等)均可将病毒杀灭。自然情况下,本病毒仅对人引起疾病。在宿主动物中表现为隐性持续感染,无症状及明显病变。(二)流行病学1、宿主动物和传染源在我国黑线姬鼠为野鼠型出血热的主要宿主和传染源,褐家鼠为城市型(日本、朝鲜)和我国家鼠型出血热的主要传染源,大林姬鼠是我国林区出血热的主要传染源。黑线姬鼠 褐家鼠大林姬鼠2、传播途径呼吸道:含出血

13、热病毒的鼠排泄物污染尘埃后形成的气溶胶颗粒经呼吸道感染。 消化道:进食含出血热病毒的鼠排泄物污染的食物、水,经口腔粘膜及胃肠粘膜感染。 接触传播:被鼠咬伤,鼠类排泄物、分泌物直接与破损的皮肤、粘膜接触。 母婴传播:孕妇患病后可经胎盘感染胎儿虫媒传播:老鼠体表寄生的螨类叮咬人引起传播3、人群易感性人群普遍易感,一般青壮年发病率高。4、流行特征地区分布:亚洲的东部、北部和中部地区,我国除青海、新疆外均有病例报告;季节性:全年散发,野鼠型发病高峰多在秋季,从10月到次年1月,少数地区春夏间有一发病小高峰;家鼠型主要发生在春季和夏初,36月; 其季节性表现为与鼠类繁殖、活动及与人的活动接触有关。(三)临床表现潜伏期为546天,一般为12周。起病急,发热(3840)、三痛(头痛、腰痛、眼眶痛)以及恶心、呕吐、胸闷、腹痛、腹泻、全身关节痛等,皮肤粘膜三红(脸、颈和上胸部发红),眼结膜充血,重者似酒醉貌。口腔粘膜、胸背、腋下出现大小不等的出血点或瘀斑,或呈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