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元御四圣心源_第1页
黄元御四圣心源_第2页
黄元御四圣心源_第3页
黄元御四圣心源_第4页
黄元御四圣心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黄元御四圣心源根尘老师讲四圣心源四圣心源是黄元御所有著作中水平最高的一本,顶峰之 作,它的理论体系简单地讲就是一气周流。黄元御一直强调 本气为病,外邪和自身的正气是相对而言,对于疾病来讲, 真正引起疾病的还是自身正气、本气为主,外邪是助缘、诱 因而已。内经里面讲“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所以他是站 在本气为病的根基上,都是从自身正气,本气为病的角度来 论述。本气,就是自身的正气,经常讲的一气周流,土枢四象。中 气为枢纽,左升右降。四圣心源的第一章讲天人解 是从天人合一的角度来阐述。讲病、论病、治病都是从自身 正气的角度由发,而对外在邪气的阐述相对少一些。所以用 药、观点都是偏于温阳,反对苦寒,黄

2、元御本身是圆融大家, 即不推崇温阳,也不推崇温病派的苦寒伤阳, 讲究运转中土, 流通一气,人体的一气只要在流通就是一股阳气,所以一定 要保护好这股阳气,不能过用苦寒。在保护好这股阳气的基 础上,这股阳气是有升有降的,所以他既有温通的药,也有 凉降的药,滋阴助阳是并重。很多人反映,用四圣心源的方子治病,有时效果不错, 有时没有效果,不知什么原因。实际上是对四圣心源理 论体系了解地不够透彻。因为黄元御主要是从本气为病、从 自身正气这个角度,所以他的方子主要是调节自身正气的。 但是有时候有一些急性病,或者有一些郁结比较重的病,邪 气比较重,需要去邪气的时候,单纯去扶正气,有时候病确 实好得比较慢,甚

3、至看不到效果。是对黄元御的东西没有理 解透。所以有些疾病临床上需要先去邪气,但是去邪气的同 时也始终要知道,他自身的正气还是在按黄元御的体系运转 着,时刻要保护好它。去邪气的前提是在正气能够支撑的基 础上去邪气,一旦邪气去得差不多了,马上就要转过来辅助 正气,一旦辅助正气,就是黄元御这一套东西,效果非常地 好,立竿见影。讲一个小案例。八十多岁的老太太,一直便秘,没有其他的 病,就是年龄大了,经常一个多星期排不由大便,很痛苦。 去医院检查,医院说你这个宿便,都在肠子里面,自己下不 来了,说如果再不处理就成肠梗阻了, 建议手术治疗比较好。 老太太的子女都很孝顺, 碰巧她儿子买临证辨象这本书, 看到

4、书里有一个小方子, 就讲中士为病时,有调理中焦的一个小方子,是鲜姜、白寇、甘草,很简单的三味药。她儿子认为老太太就是年龄大了中土运转无力,就说先试试,用这个 扶助正气的小方子先试试, 结果买了几包药,因为药量很小, 就只有两三味药,总共只花了几块钱。买回来就给老太太煮 了让她慢慢喝,一天喝一付,量很小。这样喝了几天呢,这 个老太太感觉这个肚子慢慢的动起来了,最后说是到厕所去, 很快就拉由来了,就跟石头掉下来一样,声音很大呀,而且 从此之后,老太太慢慢的便秘这个毛病就好转了,不再有那 么严重的便秘了。自己灵活运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所以临床治病,无非就是虚实正邪这两端。任何药物,不管 是扶正的还

5、是驱邪,根本就在于你本身还有正气,如果本身 正气不行了,用扶正的药也吸收不了,用驱邪的药邪气也排 不由;本身正气还可以,选择是先驱邪还是先扶正,这是有 技巧的,任何时候都离不开黄老先生的本气为病这个基础。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如果这个根本把握不住,包括用驱邪 药物时,要顺着一气周流的方向找一个最佳的契入点,用这 个驱邪的药物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不像经方,有时看准了用上马上立竿见影。所以,很多人就 算是一个门槛,一直没有迈过去。黄元御写书时,主要是从 自身正气的角度来阐述这个理论模型,讲天人合一。打个比方,受凉感冒 张仲景常用方-麻黄汤。外感伤 寒,麻黄汤解表发汗就好了,但黄元御的角度,他认为外感

6、 伤寒是有根基的,如果本身正气足够,可能不会伤寒,正因 为你中阳较虚,士气较虚,正气较弱,所以才受凉没有抵抗 住寒气。所以黄元御治疗风寒感冒,认为不要忘了健中士, 把中土运转开,中土士气强了,自己能开发,自己就好了。 那么按照这个思路,外感风寒感冒不用麻黄汤治疗,用理中 汤,用黄芽汤来治疗,从临床上去验证,应该是没有效果, 是不是黄元御说的就是错的呢?不是的。打个比方,如果一 个体质很弱的人,一旦受了风寒感冒,阳气很虚,直接用麻 黄汤的话,可能把很虚的阳气全都散掉,可能会引起阳脱, 会由现阳脱危症,是治不好的。这时,黄元御的重要性就体 现由来了。这时必须要顾及他的中土。要运转中焦,把中土 守住

7、,这个感冒慢慢就好了。 这种情况比较少,但一旦碰到, 就知道黄元御观点的重要性。平常治病时,其实是忽视这个 最基本的基础,就是病人的正气,中焦土气,还能转得动。没有这个作为基础,什么药都是白搭。所以当看到经方一剂见效,经方奇效如神时,不要去迷信经 方。要想想为什么,是病人本身体质还能够耐受这个经方的 药力,还能够支持经方在这里发挥作用, 这是问题关键所在 忽视这个问题。想当然的认为任何病人的正气都能支撑任何 药物,病越重,用的药就应该越多,这是错误的。再讲一个例子有一肾病的患者,病情比较重,有个朋友给他治疗,用的药 刚开始量还比较小,发现效果不明显,慢慢的把药量加大, 药量越大,得用化痰、利湿

8、、温通,按说路子是对的,药量 越大最后发现效果越差。后来我跟他讲,久病体虚这个患者 身体比较差,把药量减到原来的十分之一再慢慢用,方子不 变,结果病人慢慢就好转了。 生命的根本在于一气还在周流. 治病的根本在于一气周流的时候还能够接受药物的引导,承 受药物的作用。刚才讲的麻黄汤里面的麻黄、杏仁、桂枝、甘草,甘草 算是固中焦的,按黄元御的理论,这是固中焦的一味药。如 果碰到体质很壮的小伙子,风寒外感很重,甘草可以不用, 他中土很盛,完全可以不用,直接麻黄、杏仁、桂枝可能也 就好了。相反碰到一个体质比较弱的,麻黄的量不能超过甘 草的量,甘草必须得用。体质比较好的可用麻黄的量多一些, 甘草的量少一些

9、;体质再弱一些的,老弱病残的,麻黄都不 能用了,麻黄可能改成苏叶,改成薄荷,改成荆介,甚至, 中土可能光用甘草还不行,还需要加点人参,这就变了,千 变万化,经方并不是说不能变,经方也不是说拿到哪里都合 适,经方也有它的适用范围。适用范围在哪里呢?在正气这里,正气是强是弱,它的适用范围就在那里升则为阳,降则为阴。概括讲,凡是偏升的、偏散的, 就是阳;凡是偏降的、偏收的,就是阴。往上走,往外散就 是阳,是一个变化的过程。阴往下走,往里收,这种趋势, 这叫阴。它也是一个变化的过程。那么这阴和阳,是两种变化的状态。是一气的变化,天地之 间的一气在变化,人体的一气也在变化。这一气它在不停的 升降浮沉,不

10、停的演变,一会儿称为阴,一会儿成为阳,都 是这一股气。这一气,源头在哪里,清浊之间是为中气,中 气者阴阳升降之枢轴,所谓土也。这就是土生万物,把这股 气,阴阳升降不停变化,不停地升降浮沉,这股气的源头在 哪里,在中间啊,就是士气,土生万物。地球上的土地养育 万物,道理是一样的,人体也是这样。人体对应脾胃,人体每天都要吃喝啊,脾胃是中土。一天不 吃饿得慌啊,中士这股气是中气,在里面循环,升降浮沉, 循环往复,就形成了一体自身的一气周流。所以这个中气, 只是从位置上来讲它属于中气,还是这一气,还是人体这一 气,只不过说呢,一气的源头在中间,是在脾胃这一块对人 体来讲。那么这股气,中土这股气,它往上

11、升就成了生发之 气,往下降就成了敛降之气。我们根据它升降的不同,它在 变化,根据它变化的不同,给它取了几个名字。中士这一股 气,清气左旋,升而化火;浊气右转,降而化水;化火则热, 化水则寒。方其半升,未成火也,名之曰木。木之气温,升 而不已,积温成热,而化火矣。方其半降,未成水也,名之 日金。金之气凉,降而不已,积凉成寒,而化水矣。这就是讲,这股气,它在升降周流,它是一个连续的过程。 往上升, 这股气慢慢地就成了 一股阳热之气,慢慢地上去就成了 一股 火气,由中气一一平和之气变成了火热之气。如果往下降,就由这股平和的中气变成寒凉之气。把他升降的过程再细分一下,往上升,升了一半还没升上去给它取个

12、名字叫木气。 木气是生发之气,它生发的力度很大, 很有劲,就像一个小伙子,生发之气很强盛,但木气是偏温 的,还不热,有股生气。到了火气,已经大热,像到了夏天 一样。木气呢,像春天。化火之后,再慢慢往上升,越来越 热,成了热气,名字就叫火气。然后这股火热之气慢慢降下 来,慢慢又变凉,变凉这股气就叫金气。这股金气慢慢继续 往下降就变成了寒凉一股气,就叫水气。这就是水火金木, 是名四象。实际上还是这股气,它只不过是升上去就成为一 股温热之气,降下来就成为寒凉之气,它在变化的。它在不 同的位置,有不同的状态,所以有不同的名字。实际上还是 这一股气在变化,所以黄元御先生接下来就解释水火金木这四象,不过就

13、是阴阳的升降,阴阳升降不过就是中间这一股 气的浮沉。分开而言就是水火金木四象,合起来说不过就是 阴阳,再合起来说不过就是中气,一股气而已。那么这个模 型就是中医或者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核心的东西,中国 传统文化所有的理念,你都可以按这个模型去解释,这就像 中国传统的五行理论似的。那么这个理论呢,它是符合于天象,符合于事理,也符合 于人情,都是这个规律。下面黄元御就从一年四季的角度把 这个四象阐述了一下,在一年四季这个层面上,讲了一下这 个四象是怎么变的。一年春天时,万物生发,气温慢慢回暖, 这就是木气生发。而夏天时,天气炎热,慢慢的这股火热之 气升极而收,慢慢的就变成秋天了;到了秋天,这股气

14、就凉 爽下来了,慢慢的万物开始藏起来了,这就是秋天的金气; 到了冬天万物收藏,天寒地冻,收藏之气就成了水气。这股 气是中土之气,它是在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每天都有士气。如果从这个四运之时,那么在六月,阳历来讲就是七月,相 当于是夏秋之交,湿气,相当于我们说这个桑拿天,湿气最 重的时候,那是中气。土枢四象,四运五行,这就是黄远御 先生从他理解的土枢四象的角度来讲的五行。我们学中医都 想学这个五行,木火土金水,实际上它不是平起平坐的四个 名词,它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中土位于中间,士气斡旋,升降变化由这个木火金水。它是一个整体,所以说这个五行非 得说是五条路,不是这样的,它是一个整体。所以这一节黄 元御

15、先生主要是从他个人的理解,从他理解的高度跟我们讲 的这个中医,五行理论。土枢四像,中间是土,是中土,是中土的一气;然后中士这 一气,升降变化,就会表现由不同的寒,热,温,凉,就会 表现由不同的四象,取个名字叫木,火,金,土。这个模型, 这个理论结构我们在这个军医版的四圣心源里面,封面,扉页,还有这个封底都有一个图,上面就是黄元御先生讲的 土枢四像的模式图。中间是己土戊土中土,己土上升变为木 火之气,戊土右转变为金水之气,整个一气不停的周流,有 这么一个图大家可以看一下。我给加上两句话,左边那句话 是“阴升为阳”,右边那句话是“阳降为阴”。这两句话很多人念 的时候不会念,左边那句话要从下往上念,

16、按着它周流的那 个方向去念,右边那句话是从上往下念,有些人不会念以为 这两句话写错了,这两句话没写错。这个模型,是非常重要 的一个模式图,它是用一个非常简洁,统一的模式来阐释中 医理论这个核心,就是天人合一、一气周流这个概念。它更 多地是讲中气的升降盈缩,一气周流这么一个过程,那么这 个过程,它从天人合一这么个角度,它是在很多层次上都存 在的。在人体来讲合于人体的五脏,脾胃在中土,肝气属木,心气 属火,肺气属金,肾气属水,它就和五脏联系在一块了,这 是从人体的角度来讲。后面我们会经常提到关于人体这个土 枢四象这个模式,是我们用的比较多的这么一个层面。其他 层面呢,黄元御先生在这个一年四季这个层

17、面讲了土枢四像 这个模型,包括后代包括彭子益先生,他学习了黄元御先生 的四圣心源之后,写了这个圆运动的古中医里。他 也讲,也是在一年四季,结合二十四个节气讲得更细一些, 也是讲土枢四象。四象论,土枢四象,从一年,年周期的层 面讲了讲他这个结构,跟这个是一样的。那么其他的结构呢, 还有没有其他的层次,也有。你比方说我们如果从一个历史 的角度来看,个个朝代的中气,兴衰中气,它也是有这个规 律的。当然我不是很懂历史,大家熟悉历史的可以自己去研 究,看我这句话说的对不对,他都是符合这个规律的。另外 从运气的角度来讲,运气呢,运气的周期是六十年一甲子, 六十年一个轮回,它这个是更大的一周期,也是按照土枢

18、四 象这个规律来讲的,从这个比较大的角度来讲。如果从一个 小的角度,从一个植物的生长,到它的衰老,也是有这么一 个土枢四象有这么一个过程。 各种动物也有,小到一个细胞, 如果学西医的,学细胞的生理,如果去研究一下,你会发现 细胞的生理也是符合这个土枢四象,斡旋周流,它也有这个变化规律。只不过西医,他没有这种意识,它可能是更多地 从这个电解质、质子泵,从这个角度来讲的,实际上研究它 的一些规律。你要是把这些资料概括一下,我以前也做过一 些初步的学习,了解了一下,也确实符合这个黄元御讲的土 枢四象这个规律。这里讲的是土枢四象,是五行。实际上这个一气的变化,它 是连续的,它并不是像四个台阶一样,一下

19、从水到了木,从 木一下到了火,火一下到了金,金一下就到了水。它不是这 样的,它是慢慢的变化,是一个的连续的过程,所以给它取 名叫金木水火,实际上是便于描述、理解。实际上没有水火 金木,也没有中土,都是一气,浑然一体的一气在连续周流 不已。只不过在不同的地方状态不太一样,就是说一气周流 这个变化,你看我在书上画图的时候,画的是这个圆啊,没 有画成一步步的,圆就是这样连续的很均匀地在变化,所以 我们把他分成四步,我们叫它四象,分成五十步我们叫他五 十象,分成一百步就是一百象,都可以,它分的很细很细。但是这个大象,有代表意义的,有转折点的就只有这四象 比方说这个中土它要升了,刚刚升起的时候是水气,水

20、中之 火,这个水气升到什么时候成为木气。这个情况都是不一样 的,它是一个慢慢的过程。如果从一天的角度来讲,半夜子时,子时阳动,这就是水气开始动了,开始开了。到了清晨 七八点钟的时候,这个时候太阳升起来了,天气就开始转暖 了啊,这就是成了木气啊,这是从一天的角度。你说从半夜 一点是水气,到早上八点是木气,这中间三、四点是什么气, 它是连续的。大家要知道这四象就跟拐点一样,到木气的时 候可能天就亮了,木气之前可能天还没亮,它是一个拐点。 但是,它的变化是连续的。假设从温度的角度来讲,半夜零 下十度,中午零上十度,秋天太阳由来的时候零度,它是一 度一度在上升,连续变化。对于一气周流的模式,一方面我

21、们要知道,它是有一些大的象,很明显不一样的状态,有四 象。实际上我们也知道实际这四象是连在一块的,不是截然 分开的,连续变化,不管是四象还是一象都是一气周流变化 而已,这个变化是连续均匀的,很圆融地存在在,那么这一 点也是很重要的。后来给大家讲脉法的时候,就会给大家讲到连续性对学习脉 象有多么重要。如果你机械地认为只有这么四象,中间是土,外面是水火金木四象,只有五个东西,你看这中医也就可能 学到死胡同去了,不是这样的。这只是大概讲了这么一个模 式,用土枢四象这个模型来概括、来描述这个变化的过程。而真正的变化过程就是一气在不停的周流,很圆融地在周流, 不停的变化。阴升为阳,阳降为阴,中土斡旋,是

22、这么一个过程,并没有截然不同的水火金木这么四块,它不能叫四块 东西连在一起,它是一个整体,这一点要和大家交流清楚。 这样的话有一个什么好处呢,我们对这个模型、对这个一气 周流就会有一个整体的把握。我们在摸脉的时候,我们在用 药的时候,我们在诊断疾病的时候,直接看到的是这一气, 不是看的土枢四象,不是看的五个东西,看的是一个东西。打个比方,就像一辆车在路上跑,你就看到一辆车,一 会儿跑的快,一会儿跑的慢,不管跑到哪里你都能看到他, 路上如果有十辆车在跑,你一会儿就看花眼了。我们讲的这 个五行,土枢四象就相当于五象了啊,它不是五个东西在跑,它就是一气在转,是一个东西,只是转到不同的地方他叫不 同的

23、名字而已。那么有了这么一个概念, 有了这么一个模式, 我们在去下一步学习的时候,就简单很多,就轻松很多。你 就想着我就站在一个高高的立交桥上,看马路上跑的汽车, 我就只看到一辆车,愿意看宝马看宝马、愿意看奔驰看奔驰, 一看就一辆车,不管它跑到哪里你都盯着它,这样它就跑不 了了,它在哪你都能看的很准,你知道该怎么处理它。所以 这一点,是四圣心源这一本书最重要的一点,它讲了天 地之间阴阳变化的规律,清升浊降。那么这个清开浊降这个过程,黄元御先生把它总结成土枢四 象这个模式。这一股气由中土由发,升则为木火降则为金水, 中土作为它作为一气的相当于是后天的来源,斡旋不已,不 停地升降,维持着这一气的周流

24、,这是他讲的一气周流这个 模式。讲得一气周流这个模式呢,它是连续、圆融、浑然一 体的这么个模式,不是分成五块。并且这个模式适用于天地 之间的万事万物,所有的这个变化的东西事物都适用这个规 律。如果大家有兴趣,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事物,都 可以去验证一下,看有没有这个规律。大家学的时候要学灵 活,学以致用,你现在就可以拿着这个理论去用,去判断。 一个人一生的运程,他也是有这个规律的。更多的我讲是要 从气的这层次去判断,不要从有形的这个形体去判断。气这 个层次就是一个无形的变化规律相当于是,这个气对人体而 言是正气,对天地而言是天地正气。所以,我说天人解 主要是从生理的角度来讲一些基础理论,因

25、为四圣心源 这本书的理论核心就是这个一气周流,所以阴阳变化这 一小节主要是讲了这个模型。我们今天就主要讲这个理论模 型,讲这一小节,别的不讲。强调的重点就是,一个就是一气周流这个规律存在的层次是 在气的层次,不是其他的层次。无形之气,所有事情的本质 实际上就是气,气聚而有形,是内经讲的。我们看到所 谓有形的东西,都是无形之气演变而来的。所以内因决定变 化的规律,现在科学研究很多东西,他研究的原子、电子、 分子、基因,他们也在找这个源头。但是他还是没有找到这 个真正的源头,真正的源头是什么,是看不见的一气,你就 是研究到电子、研究到原子,它还是这个有形的东西。所以 现在科学的有些东西,看着貌似很

26、高深,实际上他离事物的 源头还差得远。中国的传统文化直接从无形之气这个高度, 这个高度已经远远超过目前一般科学的高度了,所以它对很 多事物概况由来的规律,应该说是层面更高一些,更科学一 些。所以我们学得这个一气周流,它是研究事物包括疾病还有身 体的变化规律,它是从这个气,从无形之气,从一气的这个 层面来研究的。我们知道他这个理论的高度在哪,在一气这 个高度,在一气这个层面上,这是第一,要学习的第一点, 这个要搞清楚。第二点就是,一气周流模型是中土的一气 中气,升降周流,升则化火,降则化水,升降往复,不 停变化,从而形成一气周流,它的变化规律、变化模式就是 这样的。用土枢四象,用五种象五个状态来

27、简单概括这种变 化规律,但同时我们也要知道它并不是分成截然不同的四个 阶段,本质还是一体的,是一个连续的浑然一体的周流变化在各个层次上都存在,在一年的层面上,一天的层面上,在 一个人的层面上,在历史的层面上,什么时候都是存在这种 规律的。放之四海而皆准,用佛法的角度来讲,三千大千世 界,它也是有这种成住坏空的这个规律,这个规律实际上也 是土枢四象的模式,也是这个规律,是一样的。所以,黄元 御提由的一气周流的模式,他是从中医的经典理论里面提炼 由来的,用自己的体会把它很精练很通俗地表达由来,便于 我们这后人来学习,但它适用的范围并不仅仅是医学是中医, 它适用于天地之间的万事万物,适用于天地之道。

28、根尘老师讲四圣心源天人解第一卷,就是讲了一气周流的结构-中土斡旋、土枢四象、一气周流。第二小节,五行生克。什么叫五行呢?中土斡旋,土枢四 象,这个中士升降斡旋演变成水、木、火、金四象。中医讲 的传统的五行,实际上,并不是天然的五块,是一个整体, 也是一气的不同的变化,实际上它就是一行,就是一气。肾水生肝木,肝木生心火,心火生脾土,脾土生肺 金,肺金生肾水。所以这五行相生。相克实际上是,木气不能开得太过,升得太过降不下来,所 以要金克木要降下来。一气周流,气来源于中土,是斡旋升 降的,所以,在外面四象的根源在中土。中气足,说话就很 有力量,外面这个四象周流通畅。所以,升到一定的程度,还能降下来,

29、木气开发,变为火气,火气那就到顶了,不能 往上升了呀,就是开始往下降,慢慢变演变成金气,往下敛 降。能降下来就在于中土之气。升也罢,降也罢,始终离不 开士气。没有中士这个基础,无从谈上生、克。所以要知道升降、相 克的根源在中土,具体实现是在外周脏腑。比方如肺气,主 降,如果没有肺气,没有肺经这股气,它也降不下来。不管 是相生还是相克,根基是中土,具体实现这个功能的,要靠 四象,靠五脏各自的功能来顺序实现这些功能,相辅相成, 互不可缺。在治病的时候,会遇到不开的时候,也会遇到不降的时候, 有时候不能单纯去开,单纯去降,要考虑到中土的虚实,要 考虑到斡旋中土,否则单纯升降有时候没有效果。如果说,单

30、纯的虚症,没有很多的郁结的话,四圣心源的原方,效果会很好,跟经方一样也是其效如神。如果会灵活运用的话,黄元御的方子都是经方, 效果非常好O下节是脏腑生成,肾水生肝木,肝木生心火,然后心火 生中土,中土生肺金,肺金生肾水。脾土,就是己土,胃土 就是戊土,己土左转,戊土右降;气血就随着在一身周流开 来。所谓木火之气往上升,实际上就是脾土的气往上升。外 在的表现,从中焦周流由来,就是木火之气,同时戊土,戊 土这股气它往下降,它实际上表现由来就是肺金和肾水这股 收藏之气,这是从人体五脏的角度阐述。从人体的内部讲一气周流,主要是从气的层面。有时是从神 的层面,神比气的层面更高一些,是从无形的角度。中国传

31、 统文化的核心就是这个气,会意一样,讲究这个神气。下节是气血本源,讲气和血,血为阴,气为阳,阴升为 阳,所以血是温升的;气是凉降的。肝主血,肺主气,气血 都是从中焦化生而来。后天的饮食,中焦消磨,化为气血。 气血也是相对而言,气血也都是一气的不同形式。由阴由阳 的时候就是由血变成气,由阳入阴的时候它就会由气变成血, 气血也不是截然分开的。可以相互化生的,也是一气的不同 形式。所以讲肝血就是往上升的,由下往上,往上升;肺气 就是往下降。血升为阳变成气,气降为阴变为血,都是来源 于中土的化生,中土脾胃化生气血。脾土主升,所以就主生 血,胃土主降,所以主生气。实际上一个人血虚的时候,补血的同时要温运

32、中土,加强左 路升的力量,就是说血虚的人左脉都是偏细、偏虚的,要养 血养阴的时候,还是要从中土的角度来给运中土,通过中土 的化原来补。同样的道理,一个人气虚的时候,右脉,特别 是右寸脉肺脉都是偏虚的,摸着比较软。那么补气的时候也 要注意给他运中土,中土运转有力,可以消磨水谷,化生气 血的时候,气血自己就补上来了,所以补中益气汤是很好的 方子,运中焦。下节是精神化生,从气血的角度来讲,从神气 的角度,神气发于心。心藏神,肝藏魂,肺藏魄,肾藏精。 肾精之气,源于肺的阴魄,这是从精神层面来讲。肾精上升, 下焦发动演变成肝木的阳魂,由阴由阳,就是魂,魂魄的魂;再往上升,就演变成心神,心神在中土,中土是

33、脾藏意,在 中土的吸引斡旋下,会演变成肺的阴魄,肺藏魄;继续往下 降,变成这个肾藏精,肾的精。这是从精神层面来讲。肝木, 在精神层面是魂的层面, 从外在表象,人的精神面貌、神情, 可以看得由来的。形体结聚,讲得更具体。前面讲五脏,讲五脏的神气, 现在讲五脏跟人体各部位很细微的东西,爪甲毛窍具体的组 织结构,是内经的东西。肝主筋,其容爪,其色青,其 味酸等等。内经讲:气聚而有形,人体之气聚在一起就 成形了,聚在不同的地方,会有不同的形。木气它聚结在内 脏这个层面,它就是肝;聚结在外周爪甲它就是手指甲、身 上的筋。还是这股木气,在演变的过程当中,会慢慢的由无 形之气演变成有形之体。外在的指节毛窍,

34、外在的爪甲毛发 是内外相应的。所以,看一个人的指甲,可以看到一个人的肝气的好坏,看 一个人的头发能看到一个人的肾气的好坏,一看这个人白头 发,肯定是肾气不足。所以气是由内到外,都是相应的。假 设不能感受到一气周流,那就靠看靠望诊,看这个人的外在表现,跟内在的脏腑是相对应的: 头发反应肾气的问题,体表的毛发反应肺气的问题,身体肌 肉的厚薄反映了中土的问题等等。下节五官开窍,前面讲外在官窍,这节主要讲 开窍。肝开窍于目,心开窍于舌,脾开窍于口,肺开窍于鼻, 肾开窍于耳,是五脏的精气外融。黄元御讲官窍者,神气之 门户也,耳鼻目口舌它的功能来源于五脏,精气还是是来源 于五脏,五脏的精气疏散于外,会产生

35、官器的功能,所以我 们治疗五官这方面的疾病时,你还是要从五脏的角度。不能 单纯的像鼻炎,现在很多孩子都有鼻炎,单纯治鼻炎有时可 能效果不好,你要知道它这个鼻炎它的根源还是在五脏,不 但是肺脏。不同的小孩它有不同的类型,有的可能是单纯的 肺虚,有的可能是中士虚,有的可能是木气郁滞,有的可能 是肾虚,它是不一样的,根据不同的情况来治疗效果就很好, 比单纯治鼻炎效果要好得多。讲五窍,讲五窍的功能,它也是有阴有阳有升有降,主要是 清气清阳之气来荣养着五窍。所以精气不足的时候,浊气在 上面瘀滞的时候,五窍都会由问题,治疗的时候就要从补益 五脏、祛除瘀滞、流通五窍,从这些思路来治。它的根基还 是人体本身这

36、个一气周流,人体本身这个一气周流的基础是 以五脏为基础的,内养五脏嘛。五脏就是根是人体的根本, 中土擀旋,四象,就是外在的四脏一一心、肺、肝、肾,四 象轮旋,形成这个一气周流,这是人体一气周流大的基础, 大的模式。那么具体到莫一个层面,官窍、形体、精神、气 味都是一些不同的细微的层次,一气周流的规律它是怎么体 现的,主要从这个角度来讲。下节五气分主,肝属木,其色青,其臭臊,其味酸,其 声呼,其液泣等等,这是内经里的东西,你看我们学内 经,学阴阳五行的时候,这是最基本的常识,至于它为什 么会这样?黄元御是从一气周流的角度来给我们讲,颜色的 变化、气味的变化、味道的变化、声音的变化、体液的不同;

37、不同的状态,代表了一气在不同脏腑的功能。打个比方说, 脾士,其味甘、其嗅香,甘甜、香甜,人饮食靠脾胃,我们 都喜欢吃甜的,小孩都喜欢吃糖,吃饭我们要吃色香味俱全, 甜甜的,中土它就是这个特点。如果我们觉得不香了,吃什么都没味了,这首先第一条肯定是中土生现了问题了,要想 办法去运中土。正常情况下,一气周流圆融的时候,感觉不到这个一气的存 在,相当于合而为一了,土枢四象、这个五行啊、很圆融的 成为一行,感觉不到五行,五象也成了一象了。一旦生病的 时候,我们就感觉到这也有问题,那也有问题,这就是一气 周流不圆融了分裂开了。所以正常情况下,嘴里是没味的, 感觉不到异味,当你觉得有不对的味道,总觉得有酸

38、味,有 的觉得嘴里是咸味,有的觉得嘴里是火辣辣的,这都是相应 的脏器由了问题。打个比方说,心脏不好的人,心阳虚,这 样的人,尤其是年纪比较大的,很多人会觉得舌头好象抹了 辣椒一样,这股火气怎么都下不去,这是一个比较危险的信 号,这就是心阳虚比较重的才会由现这个问题。我们一看到 这个火气大的时候,舌头又辣又苦,由现这种问题的时候呢, 所以我们就要温养心阳,温通心阳,大剂量,剂量少了可能 纠正不过来。这些东西都是供我们临床辨证用的,碰到什么 症状,我们知道它是哪一方面的问题,这个问题从一气周流 的角度来讲,它在哪个位置,这就是讲生理。比方说在肌表的时候,那我可能用些走表的药,在脏腑的时 候我会用些

39、入里的药。但是呢,可能同时开,感冒了往上升 不上去,我可能会用麻黄,如果内脏升不上去我可能会用黄 甚会用开麻,不一样,但是治疗的走向是确定的。所以你看四圣心源这个理论体系,它是一个很精确的治病定位的 一个东西,很准确的,不光能能将疾病定位到一气周流这一 圈的哪个位置,还能定位到你这个具体疾病的哪一个层次, 你这个疾病表现在哪方面,它就在哪个层次。当然治疗的时 候,很多时候,还是因为脏腑是根本是基础,大部分时候我 们还是要从脏腑这个角度来入手来治疗。相应地根据不同的疾病层次,也会相应地用一些不同层次的 药物,不同的药,它入的层次是不太一样的。所以临床你用 药如果用得比较熟练的时候,可能也不难,很

40、灵活的一件事。一看这个病,在哪个层面你就该知道用哪个药,因为每个药,它本身的特点也决定了它是偏走表、偏于走里,还是半表半 里,它都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不同的药物它可能都是往奥 一个方向,疏通的方向是一致的,只是作用的层次不一样。治疗不同的病时它就有不同的效果。把最符合的药用到最恰 当的病上,那就会有一个最好的效果。所以四圣心源它 本身的方子,大部分都是从脏腑的层面给我们指生了一个方 向性的处方,我们不能所有的情况都照搬呀,你用上肯定有 时也有效果,但有时候如果疾病的层面不一样的话,你照搬 这个方子有时效果就差一些。就要灵活变化一些,是这个意思。五味根源,还有五情缘起,精华滋生,这几节,都 是一

41、个道理,从味道的角度来讲,它也是一气周流的表现, 也符合这个规律;从人的这个五情,从人的情志,喜怒悲忧 恐,从这个来讲,它同样反映了一气周流的这个规律;从精华滋生它还是和气血本源一样。在精华滋生这个 节里,其中有一句,“五谷香甘,颐养脾胃”,最后这一段,“土 气充盈,分输四子”。人吃五谷杂粮,香甜入脾土,养脾胃呀, 养中土,那么中土这股气,士气充盈,很充足的时候化生气 血,那么它就是升降斡旋,周流、流通由来了,分输四子。四子就是四脏、四象,肝、心、肺、肾啊、木、火、金、水 啊!所以你看,从人体五脏这个层面来讲,一气周流,脏腑 层面来讲就是基础。中士脾胃,作为一个气血化生的来源, 它升降斡旋,化

42、生气血,气血周流,输送到五脏,输送到外 面的四脏,然后完成这个一气周流。那么在这个基础上,每 个五脏所对应的这个气血、 精神、形体、官窍、神志,等等, 只要是它们相对应的这些东西,全部它的基础是一气周流这 个根源,都是从这儿化生过来的。四圣心源卷一天人解,黄元御反复从不同的层面, 讲一气周流这个体系, 讲这个规律,为什么?就是希望我们理解他的用心,理解他的意思,一气周流这个规律不光在天地之间存在,在人体本 身也存在。在人体来讲,那么它这个流通的基础就是五脏, 以五脏为基础,五脏的一气周流作为一个根本。然后它会在 不同的层面,人体的这个五官百骸、 指甲毛窍,在各个方面, 包括精神层面呀,气血、味

43、道呀,通通这一些,全都有这相 同的这个规律,都符合一气周流这个变化规律,就是讲了这 么一个意思。卷二六气解,六气解看不懂都没有关系,甚至不看也 不影响对整本书的学习,但是天人解一定要理解透彻。课后互动问题一:“大道至简”老师问了这么一个问题,说是为什么是 己土左旋而不是戊土?我们知道己土左旋而开,戊土右转而 降,为什么不是相反?这个问题怎么讲呢?实际上, 己土、戊土,就是脾胃这股气, 它本身、本质上也是一股气。就跟咱们刚开始讲到太极的时 候,太极动而生阳,静而生阴。这股气最开始的时候圆融不 动,一旦为人,升华为人这一股气,它就已经是后天了,就 已经有动静了,一动就有阴阳,就有升降。所以升起来的

44、这股气,我们就给起了个名字叫己士, 就是脾土;降的这股气, 它往下降的时候,我们给起了个名字就叫戊土。所以为什么 己土左旋而戊土右转,这个就是最开始的时候就是这么命名 的。就像你生下来时你爸妈给你取了个名字,你就叫这个名 字。至于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就给你取了个这么个名,你可 不就叫这个名字。为什么己土左旋而戊土右转这个样子,我 们可以理解成人为约定成俗这么一个称呼。但它的本质是来源于一气,从中土,一气混茫、未分阴阳的 状态而来的,本质上它并不是截然分为两股气。它本质上也 是一股气,只不过它从最原始的那个,相当于太极的那个状 态,一旦动起来的时候,它自然的就会变成升降两种情况, 自然就产生脾胃这

45、两个不同的升降方向,并且我们人为地给 它赋予不同的名字,是这么一个道理。叫什么名不重要,假 设最开始我们讲了就是戊土左旋,己土右转,那我们今天就 可以反过来讲,这个名字不重要。我们知道它是怎么来的, 它是一气混蒙未分、未分阴阳的时候,演化而来的,一动就 产生阴阳,产生升降,它的来源是一样的。来源是一股气, 是一个状态,这一点搞清楚就可以了。问题二:木郁从火化还是从寒化?这个程度有限定 吗?木郁,黄元御讲,说凡病则郁,只要是疾病,必然是气郁。这一气可以分成木火土金水,可以分成五种气,可以分成五 种情况。木气、木郁大部分是从火化的,木郁从寒化的比较 少,但是如果肾水之气它郁的话, 有从寒化的,有从热化的 就是每一个气它都有寒化,都有热化。为什么呢?这取决于 你本身正气的盛衰。正气盛,郁而化火;正气虚,阳虚,可 能郁而化寒。气虚、阳虚可能就化寒。实际上也不是化寒, 打个比方说吧,什么叫化火啊?你这一股气,你这个人很有 劲儿,你郁在这个地方走不动了,火冒三丈啊!周围打个稀 巴烂,一股火象!假设一个人是老弱病残,一点儿力气都没 有了,它也郁在这了,这就是化寒,所以化寒化火只不过是 一气郁滞、虚实的不同,也没有一个完全严格的一个界限, 它也是渐渐变化的。所以我们学习一气周流啊,既要通过四 象、五行对一气的状态有一个阶段性的定位,同时也要有一 个整体的、圆融的概念,一气它是圆融一体的,逐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