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统编版必修上册 第三单元 《归园田居 其一》教学设计_第1页
2020-2021学年统编版必修上册 第三单元 《归园田居 其一》教学设计_第2页
2020-2021学年统编版必修上册 第三单元 《归园田居 其一》教学设计_第3页
2020-2021学年统编版必修上册 第三单元 《归园田居 其一》教学设计_第4页
2020-2021学年统编版必修上册 第三单元 《归园田居 其一》教学设计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归园田居 其一教学设计【设计理念】孔子言“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由此可见 教学要想取得好的效果归根到底还是要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摆脱传统 的灌输式教学,把课堂还给学生。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有方法地引导 学生一步步学会学习。建构主义理论提出的支架式教学认为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就是搭建一 个学习的脚手架,便于学生一步步攀升,随着学生的进步,支架也逐渐减少。教学知识的呈 现顺序和结构不是便于教,而是便于学。基于此理论,高效课堂下的导学案教学就是一个很好 的“脚手架”,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以导学案为主导的教学逐渐形成“搭建支

2、架一进入情境一独 立探索一协作学习一效果评价”五个较为成熟的步骤。李炳亭先生在高效课堂与导学案设 计一书中认为问题定位和方法引导是导学案的核心。所以导学案的编写需要遵循几个原则: 课时化、问题化、参与化、方法化、层次化。要想达到以导带学的目的,教师在导学案的编 写时要充分理解教材,准确把握住每篇文章的重难点。同时也要充分了解学情,找到维果斯 基所说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建立合适的“支架”。本文以归园田居其一为例,试图探索 高效课堂下语文教学中导学案的设计与应用。【教材分析】陶渊明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其诗风恬淡自然,质朴无华。他一生“五入五出”,一直 在“出世”与“入仕”之间纠结徘徊。

3、而这一次他辞去彭泽县令,彻底与官场绝决,归隐田园后 写了归园田居组诗,一共五首,此为其第一首。所以本诗不仅有回归田园之后的喜悦心 情,同时也透漏出他对官场生活的极端厌恶之情和彻底悔悟之感。所以在教学中不仅要带领 学生赏析诗人笔下绝美的田园生活,同时也要领悟到诗人是思想情感。【学情分析】他们已经具备一定的文言基础知识,同时对陶渊明已有一定的了解,加之归园田居其 一这首诗语言朴素、简洁,所以学生会比较容易理解诗句的大意,但学生对诗歌的阅读鉴赏 能力还有待提高。所以从理解诗意到鉴赏诗歌就是学生的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结合学生的 特点,本课的特点,以及大纲的要求,特制定学习目标如下:【目标与任务】1.

4、 学习描写景物的艺术手法,体会平中有奇,淡中有味的语言特色。2. 把握意象,体会意境。充分发挥学生想象力,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田园风光,用心灵之 笔描绘出心中的“世外桃源”。3. 感悟诗中表达的情感。感受诗人的隐士情怀,领悟诗人返璞归真的人生志趣与人生境 界。【教学重点】1. 把握意象,体会意境,感悟作者在诗中营造的情景交融的意境。2. 感受作者的隐士情怀,领悟作者返璞归真的人生志趣与人生境界。【教学难点】学习描写景物的艺术手法,体会平中有奇,淡中有味的语言特色。【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法、自主学习法、读书指导法、讨论法、品评法【教学课时】一课时【情景与活动】一、课前自学(一) 自学清单1. 认识诗人

5、2. 了解背景3. 读准字音(二) 自学检测1.认识诗人陶渊明(352 或 365 年一 427 年),字元亮,又名潜,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潯阳柴桑 人。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 县令等职。他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陶渊明的作品大多写退隐后的生活,表现农村风物,劳动生活,表示对黑暗现实的不满。 他的诗情感真实,风格平淡自然,语言清新,诗味醇厚,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陶渊明开创了 田园诗体,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2.了解背景陶渊明的这次辞官回家是最后一次,从此再也没有出仕。公元 405 年,陶渊明在江西彭 泽做县令,不过八十

6、多天,便声称不愿“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挂印回家。从此结束了时 隐时仕、身不由己的生活,终老田园。归来后,作归园田居诗一组,共五首,描绘田园 风光的美好与农村生活的淳朴可爱,抒发归隐后的愉悦心情。课本中所选是第一首。二、课堂导学活动一:以问导入,引发思考一直徘徊于“出世”与“入世”之间的陶渊明,在他 41 岁那年清醒过来了,彻底抛却仕途, 解去精神枷锁回到阔别已久的田园。从此他的灵魂有了安枕,而他笔下所营造的那一片田园 也让中国士大夫心灵有了归属。他开宗立派,创造一种范式,给失意的灵魂一个安放之地一 田园。那这个田园是什么样子的呢?又是如何承载诗人的生命价值观的呢?接下来我们就一 起走进归

7、园田居其一,共同寻找答案。活动二:初读诗歌,思考诗人辞官归隐的原因。问题:“学而优则仕”是中国文人的理想,为何诗人身处官场却毅然选择了归隐田园?请从 诗句中找寻答案。(先独立完成诗歌 18 句句意疏通。然后以语文学习小组为单位讨论“诗人为何而归? ”, 各组派代表归纳总结,本组或其他组成员补充说明。)明确:1.本性使然。从诗句“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可以看出。“适俗韵”指从小就没有 适应世俗的气质和性格,说明他与那黑暗污秽的官场格格不入。“爱丘山”诗人的本性似乎与 淳朴的自然有一种内在的相同之处。这两句体现了诗人清高孤傲,于世不合的性格。2.守拙使然。从诗句“开荒南野际 ,守拙归园田”可以看

8、出。“拙”翻译出来是“笨拙、粗糙、原始、原生”的意思。陶渊明生活在东晋的时代 , 这是一个拼门第、拼颜值、拼辞藻的时代, 处处充斥着浮躁与虚伪。陶渊明和和那个时代格格不入,他坚守的是真、淳、朴、诗意、自由 和美。这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3.经历使然。从诗句“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可以看出。 “三十年”是对“十三年”的夸大。陶渊明也曾有过“猛志逸四海”的抱负,但是入世的经历让他认 清了官场的尔虞我诈和不自在。身处官场的诗人觉得自己就像囚禁于鸟笼的鸟儿 , 养在池中 的鱼儿。“误”字显示出诗人的悔恨之深。东晋末年,权力之争剧烈,陶渊明既不愿意为上层统治阶级矛盾斗争的牺牲品

9、 , 也不愿意为政治野心家争夺的工具,但是仕途生活却将他紧紧束缚在野心家们政治斗争的罗网之中,因此十分痛苦。小结:由此可见,诗人已经完全明白了自己的本性,也看清了这充满芜秽和黑 暗的官场是不足以安放他的本性的,所以他迫不及待地要归隐田园。活动三:再读诗歌,描绘诗人笔下的田园风光。问题:诗人从官场归向了一个怎样的地方呢?那方寸田园就是诗人心中所向往的圣地, 风光旖旎,如诗如画。那你认为在这段描写中哪两句最美,请选取两句简要赏析。(先独立完成诗歌 916 句的句意疏通,然后以语文学习小组为单位赏析所喜欢的诗句, 在全班分享交流。)明确:1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简笔勾勒,以此显示主人生活的简陋和

10、乡居生活的 纯朴,虽无雕梁画栋,亭台楼阁,但毕竟是自己的自由小天地,主人在此躬耕劳作,该是多么 的怡然自得啊。2.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榆树柳树枝繁叶茂,遮蔽了屋子的后檐。堂前桃李芬芳, 争相竞艳。桃红李白,素淡与艳丽交掩成趣。环境是多么的清幽美丽啊。3.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远处的村庄隐隐约约,黄昏时分,村庄上空升起了袅袅的 炊烟,一派安详,宁静,柔和的景象。4.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是目见,亦是耳闻。侧耳谛听,深巷中传来一两声狗叫,鸡 在桑树颠得意的鸣叫。以动衬静,更显出乡居生活的宁静和平。鸡鸣狗吠,这些司空见惯的农 村景象,一经点化,便在宁静中增添了情趣,悠远中融入了生机。小

11、结:这八句从近景转到远景、由静景转到动景。犹如电影镜头慢慢拉开,将 一座充满农家风味的茅舍融化到深远的背景之中。平淡的画面背后是浓浓的喜悦 之情,令人胸襟开阔、心旷神怡。这是一幅恬静幽美、清新喜人、清淡平素、和 谐自然的田园风光图,它与充满芜秽的官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活动四:重读写景部分,赏析艺术手法。问题 :诗人在描绘田园生活画面时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可从描写技巧、描写角度、词 语运用等角度分析。(小组讨论,然后交流分享)明确:1.擅用白描:以简洁质朴的语言,粗线条勾画出景物轮廓。这样的表达,给人一种素 面朝天纯净之美。这也正是陶诗语言质朴无华、清新自然的体现。2. 以动衬静:“狗吠”、“鸡

12、鸣”是大自然的声音,是田园独有的声音。它们打破了乡村的宁 静,却又让人更加地喜悦,是“鸟鸣山更幽”的自然和谐。3. 巧用叠词:“暧暧”写出了远处村庄的若隐若现之境。“依依”写出了炊烟袅袅之态。不 仅营造了一种冲淡渺远、恬静自然的意境,而且使得诗歌读起来朗朗上口,充满了音韵美。小结:陶渊明被称为“隐逸诗人之宗”,开创了田园诗一体 ,诗风冲淡渺远, 恬静自然,感情真挚。陶诗的语言风格 :质朴、平实、清新、自然。本诗通过白 描、以动衬静、巧用叠词等一系列艺术手法 ,为我们描绘了这样一幅美丽的田园 风光图。活动五:深读全诗,体会诗人回归田园后的感受问题:诗人如愿以偿地回到向往已久的田园后有怎样的感受?

13、心情如何呢?(先独立完成诗歌 1720 句的句意疏通,然后以语文学习小组为单位谈一谈诗人归园 后的感受,在全班分享交流。)明确 : 诗人归园后感受到的是自由、安逸和喜悦。“无尘杂”是说没有官场上乱糟糟的事 情,“有余闲”是说可以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生活。这一无一有正是诗人期盼已久的生活方式和 理想境界。自然,既是指自然的环境,又是指顺适本性、自由洒脱的田园生活。这两句再次同 开头“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相呼应。小结:全诗从对官场生活的强烈厌倦,写到田园风光的美好动人,新生活的愉 快,一种挣脱牢笼后的洒脱自由的心情自然而然地流露了出来。这样的结尾,既 是用笔精细,又是顺理成章。活动六:拓展阅读归

14、园田居五首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其所以是如此,不仅在于五首诗分别从 辞官场、聚亲朋、乐农事、访故旧、欢夜饮几个侧面描绘了诗人丰富充实的隐居生活,更重 要的是,就其所抒发的感情而言,是以质性自然、乐在其中的情趣来贯穿这一组诗篇的。诗中 虽有感情的动荡、转折,但那种欢愉、达观的明朗色彩是辉映全篇的。研读这首诗,请从内 容情感或艺术特色方面进行赏析。归园田居(其三)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明确:本诗共分为两层,前四句为第一层。反映了作者躬耕劳动的生活。后四句是本诗的 第二层,抒写的则是作者经过生活的磨励和对社会与人生深刻思索

15、之后,对真善美理想的执 着追求和与现实社会污浊官场的决裂。陶诗于平淡中又富于情趣。陶诗的情趣来自于写意。“带月荷锄归”,劳动归来的诗人虽 然独自一身,却有一轮明月陪伴。月下的诗人,肩扛一副锄头,穿行在齐腰深的草丛里,这是一 幅多么美好的月夜归耕图啊!其中洋溢着诗人心情的愉快和归隐的自豪。“种豆南山下”平淡 之语,“带月荷锄归”幽美之句;前句实,后句虚。全诗在平淡与幽美、实景与虚景的相互补衬下 相映生辉,柔和完美。活动七:快速记忆,课堂巩固快速完成理解性默写1. 归园田居中透过_ 两句我们可以看出作者生活十分闲适,有很多空闲时间。2. 归 园 田 居 中 描 写 乡 村 中 常 见 的 声 音 的 句 子 _,_ 。3. 归园田居中_ ,_两句表露了作者清高孤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