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章 工业工程概论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工业工程定义、目标和职能 第三节 工业工程发展历程 第四节 工业工程学科的特点和意识 第五节 工业工程的应用 第六节 生产率概述 第一节 引言 IE的推动力是人类不屈于现状的意愿和求尽善尽美的成就需欲(achievement demand)。 IE是在人们致力于提高工作效率和生产率,降低成本的实践中产生的一门学科,就是把技术和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去研究如何使生产要素组成生产力更高和更有效运行的系统,是实现提高生产率目标的工程学科。 IE的应用能够极大地推动生产发展和经济增长 。一 、工业工程的定义二 、工业工程的目标三 、工业工程的基本职能四 、工业工
2、程师的职能范畴第二节 工业工程定义、目标和职能一 、工业工程的定义 工业工程是对人员、物料、设备、能源和信息所组成的集成系统,进行设计、改善和设置的一门学科。它综合运用数学、物理学和社会科学方面的专门知识和技术,以及工程分析和设计的原理与方法,对该系统所取得的成果进行确定、预测和评价。第二节 工业工程定义、目标和职能 Industrial Engineering is concerned with the design , improvement and installation of integrated system of people(men) , materials, informat
3、ion , equipment , and energy . It draws upon specialized knowledge and skill in the mathematical , physical , and social sciences together with the principles and methods of engineering analysis and design to specify , predict , and evaluate the results to be obtained from such systems . 一 、工业工程的定义
4、工业工程的本质 采用各种科学和工程的方法,以最少的输入,力求取得最大(佳)的输出,即实现最佳的工作系统。 输入: People, Materials, Information , Equipment , Energy 输出: Productivity, Quality, Cost , delivery, Safety一 、工业工程的定义二 、工业工程的目标 通过不断地改进和优化设计,使系统更加合理化,产生最佳的综合效益。 即:使生产系统投入的要素得到有效利用,降低成本,保证质量和安全、提高生产率,获得最佳效益。三 、工业工程的基本职能1. 规 划2. 设 计3. 实 施4. 评 价5. 创 新
5、1. 规划确定一个组织在未来一定时期内从事生 产或服务所采取的特定行动的预备活动。包括总体目标、政策、战略和战术的确定。三 、工业工程的基本职能2. 设计为实现某一种既定目标而创建具体实施系统的前期工作。包括技术准则、规范、标准的拟订,最优方案选择和蓝图绘制。三 、工业工程的基本职能三 、工业工程的基本职能3. 实施对具体的方案与项目进行实施。包括: 各种生产技术准备工作 日常的工艺管理 生产控制4. 评价对现存的各种系统、各种规划和计划方案以及个人与组织的业绩作出是否符合既定目标或准则的评审与鉴定活动。三 、工业工程的基本职能5. 创新对现存各种系统的改进提出崭新的、富于创造性和建设性见解的
6、活动。三 、工业工程的基本职能四 、工业工程师的职能范畴1产品(或服务)的预测和决策 2生产系统设计和计划管理3全面质量管理4人因工程和工作设计5项目管理6经济学分析7管理系统设计第三节 工业工程发展历程一 、科学管理时代二 、工业工程时代三 、现代工业工程发展趋势 从18世纪初期蒸汽机开始促进机械化生产起至20世纪30年代中期的这个时期,被称为科学管理年代,是工业工程的前身。在这个时期中发生了两件大事:一是第一次产业革命;二是泰勒(F.W. Taylor) 的科学管理运动 (1900年前后)。产业革命促进了大批的技术革新项目,制造企业的规模和复杂性也大幅度增大了。这时在英国兴起的零件可互换性
7、和劳动专业化分工,被认为是促使大量生产成为可能的两个重要的IE观念。 一 、科学管理时代 传统的工业工程阶段(20年代后期40年代中期) 工业工程与运筹学结合的阶段(40年代中期-70年代中期) 工业工程与系统工程结合的阶段(70年代中后期-现在)二 、工业工程时代三 、现代工业工程发展趋势 研究对象扩大到系统整体 应用领域重点转向集成制造并扩大到制造业以外 的其它领域 以信息网络系统为手段,与计算机技术紧密结合 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 广泛的国际交流和多学科协调发展第四节 工业工程学科的范畴与特点一、工业工程学科的范畴二、工业工程学科的性质三、工业工程学科的特点 四、工业工程学科的意识 一
8、、工业工程学科的范畴 从学科角度把IE知识领域划分为17个分支,即: 生物力学。成本管理。数据处理与系统设计。销售与市场。工程经济。设施规划(含工厂设计、维修保养、物料搬运等)。材料加工(含工具设计、工艺研究、自动化等)。应用数学(含运筹学、管理科学、统计质量控制、统计和数学应用等)。组织规划与理论。生产规划与控制(含库存管理、运输路线、调度、发货等)。应用心理学(含心理学、社会学、工作评价、人事实务等)。方法研究和作业测定。人的因素。工资管理。人体测量。安全。职业卫生与医学。 二、工业工程学科的性质 按学科分类,国外一般把IE列为工程学范畴,这不仅仅是因为它的名称中包含“工程”二字,更主要的
9、是因为它具有工程学的一般属性,即利用自然科学知识和其它技术对生产系统或其他系统进行观察、试验、分析、研究、设计等。 IE 的核心与目标是降低成本、提高生产率 IE 是将新技术、新工艺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工程活动 IE的重点是面向微观管理 IE 追求系统的整体优化与合理化 重视人的因素三、工业工程学科的特点 成本和效率意识 问题和改革意识 工作简化和标准化意识 全局和整体意识 以人为中心的意识四、工业工程学科的意识四、工业工程学科的意识工业工程师的基本信念 潜力总是有的 凡事总有一个更好的办法 改善无止境第五节 工业工程的应用一、工业工程的常用方法和技术二、制造业中的工业工程 三、工业工程在工业先
10、进国家的应用 四、工业工程在我国的应用与发展 一、工业工程的常用方法和技术序号技术名称序号技术名称12345678910111213141516方法研究作业测定(直接劳动)奖励工资制度工厂布置表格设计物料搬运信息系统开发系统分析库存控制与分析计算机编程项目网络技术计划网络技术办公室工作测定动作研究的经济效果目标管理价值分析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成本与利润分析作业测定(间接劳动)物料搬运设备选用组织研究职务评估办公设备选择管理的发展资源分配网络技术工效学成组技术事故与可操作性分析模拟技术影片摄制线性规划排队论投资风险分析二、制造业中的工业工程1工业工程基
11、础(工作研究)2设施规划与设计3生产计划与控制4工程经济5价值工程6质量管理与可靠性技术7工效学8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9管理信息系统10现代制造系统三、工业工程在工业先进国家的应用 在先进国家中,生产运作管理工作主要由工业工程师担任。研究已经证明,像JIT和MRP II这样现代化的管理模式,由工业工程师来做是最合适的。因为,管理这种模式的人员既需要有较强的工程背景又要懂得管理,还必须具备熟练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这三方面的培养正是工业工程专业教学所并重的。四、工业工程在我国的应用与发展1历史回顾 总的来说,在我国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中了解IE的人还不多;应用IE技术获得巨大经济效益的企业还很少。特
12、别是,在我国的国有企业中还没有建立起“工业工程师”岗位责任制度,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IE在我国企业的推广。 四、工业工程在我国的应用与发展2工业工程在我国企业应用的前景 工业工程在我国企业大有用武之地 服务业的管理是一个未开发的处女地 第六节 生产率概述一、生产率的定义 二、提高生产率的意义三、生产率测定四、提高企业生产率的途径 五、生产率管理一 、生产率的定义生产率就是 产出与投入之比 生产率(P)=产出 满足外界需要而生产的产品或提供的服务投入 为获得这些产出而投入的生产要素二、提高生产率的意义 提高生产率是实现经济增长的主要手段 提高生产率是增加工资和改善人民生活的基本条件 提高生产率可
13、以缓和通货膨胀 提高生产率可以增强国际市场竞争力,保持国际贸易平衡 生产率提高对就业和社会发展有促进作用 生产率与质量是同步发展的关系三、生产率测定 生产率测定的意义 所谓生产率测定就是对某一个研究对象(如一个生产系统)的生产率进行度量和计算。 我们的目的是要提高生产率,那么就必须首先测定生产率水平,以便有一个衡量生产率变化的基准。三、生产率测定 生产率测定的种类 (1) 按生产要素的种类分类 (2) 按生产要素的数量分类 (3) 按测定方式分类生产率测定的种类 按生产要素的种类分类 劳动生产率 资本生产率 原材料生产率 能源生产率 总成本生产率生产率测定的种类 按生产要素的数量分类 总生产率
14、或全生产率 (Total Productivity) 多要素生产率 (Multifactor Productivity) 单要素生产率 (Partial-factor Productivity)生产率测定的种类 按测定方式分类 静态生产率 (Static Productivity Ratios) 某一给定时期的产出量与投入量之比 动态生产率指数 (Dynamic Productivity Indexes) 一个时期(测量期)的静态生产率与以前某个时期( 基准期)的静态生产率之比值三、生产率测定 生产率计算公式(1) 静态生产率(某一给定时期的生产率)三、生产率测定 生产率计算公式 (1) 静态
15、生产率(某一给定时期的生产率) 单要素生产率: 、 分别为测定期内第 i 种产出量与投入量 三、生产率测定 生产率计算公式 (1) 静态生产率(某一给定时期的生产率) 多要素或全要素生产率: 三、生产率测定 生产率计算公式 (2) 动态生产率指数(两个不同时期生产率之比值)三、生产率测定 生产率计算公式 (2) 动态生产率指数(两个不同时期生产率之比值) 生产率指数: 分别为现测定期 k内第 i 种产出量与投入量 分别为基准期 j内第 i 种产出量与投入量 三、生产率测定 生产率测定的实施 1. 数据采集 (1)产品数据 (2)会计数据 (3)作业测定数据 2.生产率测定模型的选择 (1)单要
16、素生产率模型 (2)全要素或多要素模型 四、提高企业生产率的途径 影响生产率的因素 提高企业生产率的途径四、提高企业生产率的途径 影响生产率的因素 国家和部门生产率的影响 人力资源 科技水平 宏观管理 企业生产率的影响因素 产品设计 生产系统设计 生产规模 职工的素质 政治思想工作 四、提高企业生产率的途径 提高企业生产率的途径 提高企业生产率的方法综述 1. 企业外部要素法 2. 企业内部方法 工业工程的应用 提高企业生产率的途径 提高企业生产率的方法综述 1. 企业外部要素法 是企业提高生产率的条件和基础,是间接起作用的要素。譬如说国内外市场的大小和稳定性,就是外部要素,是企业提高生产率的
17、前提和必要条件。 2. 企业内部方法 是提高生产率的直接方法和途径,实际上主要是IE范畴的方法。 提高企业生产率的途径 工业工程的应用 所有的工业工程技术都是提高生产率的直接手段。运用IE设计和建立具有良好运行机制的生产系统,或者对现有的生产系统进行不断地改善,都可以达到提高生产率的目的。 什么是生产率管理 生产率管理过程模型 生产率管理的系统分析 五、生产率管理 什么是生产率管理五、生产率管理 生产率管理是一个较大的管理过程中的一个子系统,其内容包括根据系统的产出量和投入量之间的关系来进行规划、组织、指挥、控制和协调。 生产率管理就是对一个生产系统的生产率进行规划、测定、评价、控制、和提高的
18、系统管理过程。其实质是以不断提高生产率为目标和动力,对生产系统进行积极的维护和改善,这与工业工程的目标和作用是一致的。 生产率管理过程模型 五、生产率管理 生产率管理过程模型包括以下几个组成部分: 对生产率的测定和评价; 根据测定和评价所提供的信息,对生产率的控制和提高作出规划; 生产率控制和提高的调节反馈; 对这些调节作用所产生的效果进行测定和评价,即进入新一轮的测定、评价、规划、控制和提高的循环。 。 五、生产率管理 生产率管理的系统分析 用系统工程的观点来看,生产率管理是整个经营管理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那么,这个子系统是如何运行的,它对大系统的主体(即生产系统)如何起作用的呢? 生产率
19、管理子系统由生产率规划、测定、评价、控制和提高等几部分组成 。 五、生产率管理 生产率管理的系统分析 生产率管理的第一步是从生产率测定开始的。我们知道,系统分析的第一个要素是要确定系统的目标,并选择衡量总体目标的标志,力求用定量化的方式表达,以便通过建立模型和选择合适的标准进行分析比较。生产率测定就是要完成这一任务,为评价、控制、规划创造前提,为提高生产率提供依据。 生产率评价。将生产率测定的结果与选择的标准,或者与规划的生产率目的进行比较,对系统的运行效果作出评价,为对系统进行控制提供信息。五、生产率管理 生产率管理的系统分析 生产率控制和改善规划。根据生产率测定和评价所提供的信息,对生产率
20、控制和改善作出规划。 生产率控制和提高的信息反馈。 通过生产率规划,对生产系统各个环节的改进提出新的目标,确定更高的生产率标准,从而对工业工程的应用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就是生产率管理对生产系统的改善所起到的控制作用。第二章 方法研究第一节 方法研究概述第二节 生产过程与方法研究第三节 方法研究的基本步骤第四节 程序分析第五节 操作分析第六节 动作分析一、工作研究简介二、方法研究的目的与内容三、方法研究的特点第一节 方法研究概述工作研究简介 工作研究是方法研究(Methods Study)和作业测定(Work Measurement)的总称 。 方法研究是对现有的或拟议的工作方法进行系统的记录、分
21、析和严格的考查,借以开发出简单、易行及有效的工作方法,以达到提高生产率的目的。 方法研究的目的与内容 方法研究的目的1.改进工作及作业程序;2.改进工厂及工作地的布置;3.简化操作,减轻劳动强度;4.有效地利用材料、机器设备和人力等等;5.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实现安全生产;6.对工作作出正确评价。方法研究的特点1永不自满、永无止境的求新意识 2方法研究的指导思想系统整体优化操作分析着眼于整个工作系统生产系统的整体优化程序分析动作分析深入解决微观问题解决关键局部问题一、生产过程二、方法研究与生产过程的关系第二节 生产过程与方法研究生 产 过 程 生产过程是从产品投产前一系列生产技术组织开始,直到
22、把它生产出来为止的整个过程。生产过程又分为自然过程和劳动过程: 1.自然过程2.劳动过程生 产 过 程1.自然过程 自然过程是指借助于自然力直接作用于劳动对象而完成的过程中的一部分。如油漆的自然干燥,热处理零件的自然冷却等。生 产 过 程2.劳动过程 劳动者使用劳动工具,作用于劳动对象,使之按人们预定的目的变成为合格产品的过程。生 产 过 程2.劳动过程劳动过程包括: 生产准备过程 基本生产过程 辅助生产过程 生产服务过程 工艺过程 检验过程 运输过程工序工步操作动作动素方法研究常用的分析技术 1.程序分析2.操作分析3.动作分析方法研究与生产过程的关系1.程序分析 程序分析是按作业的程序从第
23、一道工序至最后一道工序;从第一个工作地到最后一个工作地;从原材料入厂到产品出厂所进行的全面分析或全过程分析。方法研究与生产过程的关系2.操作分析 操作分析是研究分析以人为主体的工序。使操作者(人)、操作对象(物) 、操作工具(机)三者科学地组织、合理地布局,以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减少作业时间的消耗,使工作质量得到保证。方法研究与生产过程的关系3.动作分析 动作分析是研究分析人的操作动作,将其分解为最基本的动作单元,以排除多余动作、减轻疲劳,使操作简便有效,制定出最佳的动作程序。第三节 方法研究的基本步骤 选择拟研究的工作对象; 观察并记录有关的全部事实; 分析、考查有关记录事实,寻求新的工作方
24、法; 建立实用的、经济的、有效的新方法; 确定新方法的标准并付诸实施; 持续和发展新的工作方法。 提问技术(5W1H)考查点分析现状提 出 问 题改 进 建 议第一次提问第 二 次 提 问第 三 次 提 问目 的地 点时 间人 员方 法做什么何处做何时做何人做如何做为何需要做为何需此处做为何需此时做为何需此人做为何需如此做有无其它方法代替有无其它更合适的地点有无其它更合适的时间有无其它更合适的人员有无其它更合适的方法分 析 与 考 查分 析 与 考 查 工作改进“ECRS”四大原则 取消(Eliminate): 取消一切不必要的工作。 合并(Combine): 合并必须而且可能合并的工作。 重
25、排 (Rearrange): 重排所有必需的工作程序 。 简化 (Simple) : 简化所有必需的工作 。 程序分析概述 生产流程分析 工艺流程分析 业务程序分析第四节 程序分析第四节 程序分析1. 程序分析符号2. 程序分析技巧3. 程序分析的注意事项 程序分析概述程序分析概述1. 程序分析符号 操作 搬运、运输 受控制的贮存 暂存或等待 检验程序分析概述2. 程序分析技巧 分析时的五个方面 操作分析 搬运分析 检验分析 等待分析 存贮分析生产流程分析1主体分析 主体分析是对生产过程的整体性研究。通过现场观察和调研,采用相应的符号对事实进行记录,然后对每项活动进行考查提问,针对存在的问题采
26、用四大技巧等进行分析与改进。例2-1 高频头装配线生产流程分析生产流程分析2辅助分析 (1) 产品分析 (2) 原材料、零部件分析 (3) 检验分析 (4) 加工工具分析 (5) 搬运分析 工 艺 流 程 分 析 工艺流程分析是运用程序分析基本记录符号详细记录研究对象的实际工艺过程,发现和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方案的一种分析技术。其研究对象可以是在生产流程中发现的问题,也可以是一个零件或部件,还可以是一项工作业务流程,在实际应用时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例2-2 主夹板工艺流程分析实例业 务 程 序 分 析1业务程序分析的概念2业务程序分析应注意的问题3业务程序分析的方法业 务 程 序 分 析
27、业务程序分析的概念 以文件和表单的流动为中心展开调查,实施业务程序分析对提高办事效率、降低业务处理成本有很大的积极作用。 业 务 程 序 分 析 业务程序分析应注意的问题(1)树立服务的观念(2)自动化与信息化(3) 分工与并行(4)集约化、简单化、标准化业 务 程 序 分 析 业务程序分析的方法(1)预调查(2)业务程序分析表(3)改善方案的拟订(4)改善方案的实施与评估一、操作分析简述二、双手操作分析三、人机操作分析四、联合操作分析第五节 操作分析 操作分析的概念 操作分析是通过对以操作者为主体的工序的详细研究,使操作者、操作对象、操作工具三者科学地组合,合理地布置和安排,达到工序结构合理
28、,减轻劳动强度,减少操作的工时消耗,以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为目的而进行的分析。一、操作分析简述 操作分析的类型(1)双手操作分析(2)人-机操作分析(3)联合操作分析一、操作分析简述双手操作分析 双手操作分析是对由一名操作者所承担的要素操作(操作)进行记录和分析的技术。这种操作分析的重点是考查操作者的操作方法和步骤是否合理;左右手分工是否恰当;是否存在多余和笨拙的动作而需要改进;工作地物料的摆放、工作地布置是否合理等等。人-机操作分析 人-机操作分析是记录机器与操作者在同一操作生产循环内的工作情况,分析两者时间配合关系,寻求合理的操作方法的一种分析技术。其目的是使操作者的操作和机器的运转协
29、调配合,以充分发挥人和机器的效率。 联合操作分析 是应用于多人联合(班组)操作的一种分析技术,记录和考察操作者之间在同一循环时间内的操作内容及相互之间的关系,研究和探讨不干涉操作实施平行操作的可能性,寻求合理的操作循环方法,使操作者之间的配合更加协调,以提高联合操作的工作效率。二、双手操作分析进行双手操作分析时要对以下几个方面给予特别关注绘制双手操作分析表的要点例2-4 焊接工序双手操作分析三、人机操作分析 人-机操作分析是记录机器与操作者在同一操作生产循环内的工作情况,分析两者时间配合关系,寻求合理的操作方法的一种分析技术。其目的是使操作者的操作和机器的运转协调配合,以充分发挥人和机器的效率
30、。 例2-5 车过轮轴人-机操作分析三、人机操作分析四、联合操作分析联合操作分析图是使用普通的时间单位,记录一个以上的作业者、工作物及机器设备的操作及运作,以显示其相互关系的图形。四、联合操作分析联合操作分析分为人与机械的分析研究和多人共同操作分析两种,另外多人共同使用多台设备的情况也适用于联合操作分析。 例2-6 化学反应器联合作业分析动作分析的意义与目的 动素的名称、定义及形象符号观察与记录 动作经济原则第六节 动作分析动作分析的意义与目的 动作分析的概念 动作分析(Motion Analysis)是在进行了过程分析及作业分析以后(即对生产系统及作业程序进行优化以后),以操作的动作为象进行
31、的详细分析研究。 动作分析的目的 其目的是通过对工作时人体部位动作的分析研究,去掉多余的动作,把必要的动作组合成标准动作系列,并且设计与之相适应的工位器具及工作地布置等,以开发合理、高效的工作方法。动作分析的意义与目的 动作分析的种类 目视动作分析 动素分析 影像分析动作分析的意义与目的二、动素的名称、定义及形象符号 动素 动素的符号及说明(见表2-12 ) 动素组合的基本类型 动素组合的基本类型(见表2-13) 动素的符号及说明分类序号名 称字母符号象形符号说 明第 一 类1伸 手TE空手接近或离开目的物2抓 取G 用手抓握或触及目的物3移 物TL移动目的物4定 位P将目的物对准位置5装 配
32、A组合两个以上目的物6拆 卸DA分解目的物7使 用U使用器具进行操作8放 物RL放下目的物第 二 类9寻 找Sh 眼睛寻找目的物10发 现F眼睛注视目的物11选 择St从两个以上目的物中挑选一个12检 查I将目的物与规定的标准进行比较13思 考Pn为确定下一个动作而发生的判断考虑14预 位PP为避免定位动作而放置目的物第 三 类15保 持H持住或支撑着目的物16迟 延UD不可避免的停滞17休 息R为消除疲劳恢复体力的停滞18故 延AD可以避免的停滞三、观察与记录例2-7 螺栓螺母装配作业动作分析四、 动作经济原则 动作经济原则的基本思想 动作经济原则 动作经济原则中的核心问题(基本原则)动作经
33、济原则的基本思想 以尽可能减少工人的疲劳、能发挥工人最高效率为准则制定操作方法,再配备有效的加工工具、机械设备和合理的工作地布置。基本动作经济原则 1 与人体动作有关的原则(1) 双手应同时开始并同时结束动作;(2) 除规定的休息时间外,双手不应同时空闲;(3) 两臂的动作应对称、反向并同时进行;(4) 手的动作应尽可能用最低等级且又能获得满意结果的动作来完成;(5) 应尽可能利用动力来完成作业;(6) 手的动作以圆滑连续的曲线运动为好,避免采用折线或直线运动;(7) 自然带弧线的运动比受限制或受约束的运动更轻快和准确;(8) 动作应尽可能具有轻松自然的节奏性,以使动作流畅和协调。基本动作经济
34、原则2与工作地布置有关的原则(9) 工具、物料应放置于固定的场所;(10) 工具、物料及操作装置应布置在工作者前方的近处;(11) 零件、物料应尽量利用其重量(重力)送到靠近用料的地方;(12) 尽可能采用下滑式运送装置;(13) 工具、物料应按操作顺序放置;(14) 应有适当的照明设备,使视觉舒服;(15) 工作台和椅子的高度应使工作者坐、立方便适宜;(16) 工作椅的形状和高度应使工作者保持良好姿势。基本动作经济原则3 与工具设备有关的原则(17) 尽量解除手的工作负担,代之以夹具或脚踏装置进行工作;(18) 尽可能用两个或两个以上功能的组合工具;(19) 工具和物料应尽可能预放在工作位置
35、;(20) 手指分别工作时,各指的负荷应按照其固有能力分配;(21) 手柄的设计,应尽可能扩大它与手的接触面;(22) 机器的手柄、手轮及操纵杆应安置在很少转动身体就能进行操作的位置,且能得到最大的机械效率。动作经济原则中的核心问题(基本原则) 去掉不必要的动作; 动作的距离及经由路线尽可能短; 动作要自然、圆滑; 同时使用双手和双脚; 动作疲劳最小,如能坐着工作就不要站着工作。第一节 作业测定的意义与方法第二节 时间研究第三节 工作抽样第四节 预定时间标准第五节 标准资料法第六节 作业测定在装配生产线中的应用实例第三章 作业测定第一节 作业测定的意义与方法 一、作业测定的概念二、作业测定的方
36、法与技术三、工时消耗分类与标准时间构成一、作 业 测 定 的 概 念 国际劳工组织的工作研究专家为作业测定下的定义是:作业测定(工作衡量)是运用各种技术来确定合格工人按规定的作业标准,完成某项工作所需的时间。第一节 作业测定的意义与方法 合格工人的定义为:“一个合格工人必须具备必要的身体素质、智力水平和教育程度,并具备必要的技能和知识,使他所从事的工作在安全、质量和数量方面都能达到令人满意的水平。”第一节 作业测定的意义与方法 一、作 业 测 定 的 概 念 制定作业标准时间的方法 经验判断法(估工) 历史记录法(统计分析法) 作业测定法其中作业测定法是目前最有效的方法第一节 作业测定的意义与
37、方法 一、作 业 测 定 的 概 念1.经验判断法(估工) 由定额员(或估工小组)根据产品的设计图纸、工艺规程或产品实物,考虑到适用的设备、工装、原材料以及其它生产技术、组织条件,凭生产实践经验估算出工时消耗而制定定额的方法。过去一般都用此法,其简便易行,但误差较大。第一节 作业测定的意义与方法 一、作 业 测 定 的 概 念 制定作业标准时间的方法2.历史记录法(统计分析法) 历史记录法以记工单打工卡记录为凭证,根据过去生产的同类型产品或零件、工序的实耗工时或产品的原始记录和统计资料,来推断同等内容工作的时间标准。其不足之处在于其标准时间中包括其它工作时间、私事延迟等。因此,统计资料数据往往
38、比实际操作时间多,且变化很大。虽然此法比经验判断法具有科学性,但仍不能作为计算成本等的可靠依据。第一节 作业测定的意义与方法 一、作 业 测 定 的 概 念 制定作业标准时间的方法3.作业测定法 它是在方法研究基础上,对生产时间、辅助时间等加以分析研究,以求减少或避免出现在制造业中的无效时间及制定标准时间而进行的测定工作。即直接或间接观测工作者的操作记录工时,并加上评比和宽放,或利用事先分析好的时间标准加以合成,而得标准时间。 作业测定法是目前制定作业时间和劳动定额的最有效的方法第一节 作业测定的意义与方法 一、作 业 测 定 的 概 念 制定作业标准时间的方法 作业测定的主要方法与特点 作业
39、测定方法的应用 用作业测定方法制定标准时间的程序 二、 作业测定的方法与技术第一节 作业测定的意义与方法 作业测定的主要方法与特点 秒表测时法 工作抽样法 预定时间标准法(PTS) 标准资料法作业测定直接法合成法MTM法WF法简易WF法MOD法第一节 作业测定的意义与方法 二、 作业测定的方法与技术 秒表时间研究是利用秒表,在一段时间,对作业的执行情况直接的连续观测,把工作时间以及与标准概念(如正常速度)相比较的对执行情况的估价等数据,一起记录下来给予一个评比值,并加上一定的宽放值,最后确定出该项作业的时间标准。 1. 秒表时间研究第一节 作业测定的意义与方法 二、 作业测定的方法与技术 作业
40、测定的主要方法与特点 工作抽样是在较长时间内,以随机的方式、分散地观测操作者。利用分散抽样来研究工时利用效率,具有省时、可靠、经济等优点,因此成为调查工作效率,合理制定工时定额的通用技术。 2. 工作抽样第一节 作业测定的意义与方法 二、 作业测定的方法与技术 作业测定的主要方法与特点 这是国际公认的制定时间标准的先进技术。它利用预先为各种动作制定的时间标准来确定进行各种操作所需的时间,而不是通过直接观察或测定。它不需要对操作者的熟练、努力等程度进行评价,就能对其结果在客观上确定出标准时间,故在国外称为预定时间标准(Predetermind time System)法,简称PTS法。3. 预定
41、时间标准法第一节 作业测定的意义与方法 二、 作业测定的方法与技术 作业测定的主要方法与特点 标准资料法是将直接由秒表时间研究、工作抽样、预定时间标准法所得的测定值,根据不同的作业内容,分析整理为某作业的时间标准,以便将该项数据应用于同类工作的作业条件上,使其获得标准时间的方法。4. 标准资料法:第一节 作业测定的意义与方法 二、 作业测定的方法与技术 作业测定的主要方法与特点作业测定的阶次(层次)作业测定方法的应用第一节 作业测定的意义与方法 作业测定方法的应用 二、 作业测定的方法与技术 作业标准化 测定的准备 选定测定方法 实施观测,求“观测时间”。 对“观测时间”加以评定,得出“正常时
42、间” 对“正常时间”加以宽放,得出“标准时间”。 标准时间的修正 第一节 作业测定的意义与方法 二、 作业测定的方法与技术 用作业测定方法制定标准时间的程序 工时消耗分类 传统工时的计算 标准时间第一节 作业测定的意义与方法 三、工时消耗分类与标准时间构成 工时消耗分类定额时间 T非定额时间 t准时备与结束间 T准 作 业 时 间 T作布时置工作地间T布休需息要与时生间理 T休操造作成者的原停因工T工停 非 生 产 时 间 T非非造操成作的者停原工因T停全部工作时间第一节 作业测定的意义与方法 三、工时消耗分类与标准时间构成大量生产条件下在成批生产或单件生产条件下 第一节 作业测定的意义与方法
43、 三、工时消耗分类与标准时间构成 传统工时的计算大量生产条件下单件产品工时作业时间布置工作地时间休息与生理需要时间或 单件工时作业时间(1+布%+休%)式中 布%布置工作地时间占作业时间的百分比;休%休息与生理需要时间占作业时间的百分比。第一节 作业测定的意义与方法 三、工时消耗分类与标准时间构成 传统工时的计算在成批生产或单件生产条件下 因每生产一种产品都需要消耗一次准备与结束时间,因此其工时的计算为:单件产品工时 = T作 + T布 + T休 + T准/每批产品的数量 第一节 作业测定的意义与方法 三、工时消耗分类与标准时间构成 传统工时的计算 标准时间的概念 标准时间与工时定额的区别和联
44、系 我国与西方国家工时消耗的差异 标准时间的构成第一节 作业测定的意义与方法 三、工时消耗分类与标准时间构成 标准时间标准时间的概念 标准时间的含义是“在适宜的操作条件下,用最合适的操作方法,以普通熟练工人的正常速度完成标准作业所需的劳动时间”。第一节 作业测定的意义与方法 三、工时消耗分类与标准时间构成 标准时间标准时间与工时定额的区别和联系 工时定额的侧重点是“规定一个额度”,所以即使同一作业,由于用途不同,可能有不同量值的定额值。例如:现行定额、计划定额、目标定额等,各种名称对应不同的值,但却都对应着同一作业。 许多生产单位为了完成计划,安排生产等目的往往没有对作业进行方法研究和作业测定
45、时,也要预先规定一个定额作为时间标准,所以它不能称为标准时间。标准时间的侧重点在于找出规定条件下,按标准的操作方法进行工作时所消耗的时间,它对应于某一标准作业只有一个唯一的量值。要用方法研究和作业测定去求得这一量值,只有这样,在制订各种工时定额时才有可靠的依据。 第一节 作业测定的意义与方法 三、工时消耗分类与标准时间构成 标准时间(1)标准时间是制订工作定额的依据。(2)工时定额是标准时间的结果。 一般来讲“现行定额”往往就是标准时间,而“计划定额”与“目标定额”则与标准时间有一定的差异,当上级下达规定的工时定额指标时,有了标准时间,就可以知道自己单位的标准时间与上级下达定额的差异,做到心中
46、有数。标准时间与工时定额的区别和联系 标准时间与工时定额的联系在于第一节 作业测定的意义与方法 三、工时消耗分类与标准时间构成我国与西方国家工时消耗的差异 我国现行的工时消耗分类的原则和方法、定额时间和非定额时间的划分,似乎是十分严格的,但在实践中对有些问题消耗的处理却不十分合理。在西方国家和日本企业的时间标准中,包括一类时间,叫“管理宽放时间”,或称“不可避免的迟延时间”。第一节 作业测定的意义与方法 三、工时消耗分类与标准时间构成标准时间的构成评比因素观测时间正常时间标准时间私事宽放疲劳宽放程序宽放特别宽放政策宽放第一节 作业测定的意义与方法 三、工时消耗分类与标准时间构成 标准时间计算标
47、准时间 = 正常时间+(正常时间宽放率) = 正常时间(1+宽放率)其中:宽放率 =(宽放时间正常时间)100% 1 标准时间 = 正常时间() 1宽放率其中:宽放率 =(宽放时间标准时间)100%第一节 作业测定的意义与方法 三、工时消耗分类与标准时间构成 宽放时间的种类 私事宽放 疲劳宽放 程序宽放 特别宽放时间 政策宽放时间 标准时间的构成第一节 作业测定的意义与方法 三、工时消耗分类与标准时间构成 私事宽放 : 这是考虑操作者生理上的需要,如喝水、上 厕所、擦汗、更衣等。 对于轻松工作,一般为正常时间的2%5%; 对于较重工作(或不良环境)则大于5%; 对于举重工作(或天气炎热)定为7
48、%。 一般情况多以正常时间的5%计。 宽放时间的种类 第一节 作业测定的意义与方法 三、工时消耗分类与标准时间构成 疲劳宽放 疲劳是指操作者在一段时间的连续工作后,有疲 劳感或劳动机能衰退的现象,称为工作疲劳。 疲劳还有生理疲劳和心理疲劳之分,但无论哪种 疲劳都会影响工作效率,所以必须给予“宽放”时间, 以恢复疲劳。 宽放时间的种类 第一节 作业测定的意义与方法 三、工时消耗分类与标准时间构成以正常时间的百分数表示疲劳宽放第一节 作业测定的意义与方法 程序宽放 是操作中无法避免的延迟所需要的宽放时间。这种宽放为补偿操作者因从事的操作内发生强迫等待的时间,如本来操作两台机器,但一台机器发生故障,
49、仅能操作一台时。宽放时间的种类 第一节 作业测定的意义与方法 三、工时消耗分类与标准时间构成特别宽放时间 按其发生的情形可分为:周期动作宽放时间、干扰宽放时间和临时宽放时间。宽放时间的种类 第一节 作业测定的意义与方法 三、工时消耗分类与标准时间构成 政策宽放时间 政策宽放是作为管理政策上给予的宽放时间。它不但能配合事实上的需要,而且能保持“时间研究”的原则不受破坏。例如,因某种原因,某类操作者在市场上的工资已升高,按工厂标准工资已无法雇到此类操作者,则可以将其差额用“政策宽放”给予补偿。 宽放时间的种类 第一节 作业测定的意义与方法 三、工时消耗分类与标准时间构成第二节 时间研究一、时间研究
50、概述二、时间研究的方法三、时间研究的步骤四、时间研究实例分析五、录像的时间研究一、时间研究概述 时间研究的定义及用途 时间研究的定义 时间研究是一种作业测定技术,旨在决定一位合格、适当、训练有素的操作者,在标准状态下,对一特定的工作以正常速度操作所需要的时间。 第二节 时间研究 一、时间研究概述 时间研究的定义及用途 决定工作时间标准,并用以控制人工成本 制定标准时间作为资金制度的依据 决定工作日程及工作计划 决定标准成本,并作为标准预算的依据 新产品和新工装投入时的作业标准制定 作业方法与标准时间之间的校核 决定机器的使用效率,并用以帮助解决生产线的平衡 时间研究的用途第二节 时间研究 时间
51、研究也称秒表时间研究、直按时间研究或密集抽样时间研究即采用抽样调查技术来对操作者的作业进行观测。以决定作业的标准时间。 时间研究的研究方法第二节 时间研究 一、时间研究概述 秒表 观测板 观测记录表格 记录用铅笔、油笔等记录用文具 其他作业测定时使用的量具 时间研究的工具 第二节 时间研究 二、时间研究的方法仔细观察和了解作业周期的全过程划分作业单元划分作业要素对划分完的作业要素的合理性与单元进行再次审核 周期作业及作业单元的观测方法第二节 时间研究 二、时间研究的方法归零法累积测时法周程测时法连续测时法 时间观测方法第二节 时间研究 二、时间研究的方法收集资料 划分操作单元决定观测次数实施观
52、测对观测时间进行评定计算宽放时间制定标准时间第二节 时间研究 三、时间研究的步骤 以在铣床上铣通槽为实例来说明秒表测时法应用。时间研究实例分析第二节 时间研究 四、时间研究实例分析 此方法有以下几个特征: 可以同时进行动作分析 对肉眼难观察的复杂作业及联合作业,可以多次反 复播放,减少遗漏及错觉 可以得到比秒表测时精度高很多的时间值,提高准 确性 设定标准时间时,对于作业时间的主人更趋于客 观 对于现场生产作业改善更具有说服力第二节 时间研究 五、录像的时间研究第三节 工作抽样一、工作抽样概述二、工作抽样法的原理三、工作抽样的步骤与方法四、工作抽样应用实例五、工作日写实一、工作抽样概述 工作抽
53、样法又称瞬时观测法,他是在一段较长时间内,以随机方式对调查对象进行间断的观测,并按预定的目的整理、分析所调查的资料,得出需要的结果。 工作抽样的概念第三节 工作抽样 利用工作抽样法可调查出操作者或机器的工作比率与空闲比率,以对工作状况进行分析、研究和改进。空闲比率(%) 100%工作比率(%) 100%第三节 工作抽样一、工作抽样概述工作抽样的应用 工作改善 制定标准时间第三节 工作抽样一、工作抽样概述 工作抽样法是根据数理统计的理论,以概率法则作为基础的方法,即从母体中随机地取样本,如果这个样本足够大,则从样本的性质可以推断出母体的状态。由于它不是全数调查,所以会产生误差,这又取决于抽样的数
54、量(即观测次数)。抽样数越多置信度就越高;反之,置信度就越低。但是,抽样次数多,人力、物力、财力的消耗将增加。 第三节 工作抽样二、工作抽样法的原理 置信度是指观测结果的可信程度,也就是子样符合母体状态的程度。 置信度与精度第三节 工作抽样二、工作抽样法的原理 观测次数是根据所规定的置信度和精度要求而定,在置信度取95%时,可计算出观测的次数:用绝对精度E: n用相对精度S: n 观测次数第三节 工作抽样二、工作抽样法的原理 确定调查项目与范围调查项目分类决定观测方法设计调查表格向有关人员说明调查目的试观测,确定观测次数正式观测整理数据做出结论并改进工作第三节 工作抽样三、工作抽样的步骤与方法
55、 实例:某厂在家用电器生产线上实施工作抽样,对29名操作者进行6天的观测,每天观测20次,结果如下表所示:第三节 工作抽样四、工作抽样应用实例根据上表记录的结果,采用如下表所示的对策进行改善。第三节 工作抽样四、工作抽样应用实例工作日写实的含义和意义工作日写实的步骤个人工作日写实实例分析第三节 工作抽样五、工作日写实工作日写实的含义和意义第三节 工作抽样五、工作日写实工作日写实,就是按照工作时间消耗的顺序对工人在整个工作班时间或部分工作时间的一切情况,进行实地观察、记录和分析的一种方法。工作日写实的目的是:通过工作日写实,可以调查研究工时利用情况,找出工时损失的原因,制定能充分利用工时的组织技
56、术措施,从而提高工时利用率;通过工作日写实,可以研究先进工人的工时利用情况,以便总结推广先进经验,提高劳动生产率;通过工作日写实还可以提供制定定额所需要的布置工作地时间、休息与生理需要时间、准备结束时间的数据,为制定技术定额提供时间标准。工作日写实的步骤第三节 工作抽样五、工作日写实1. 准备阶段 选择对象;讲清目的;了解情况。2. 观察阶段 进行观察写实:从工人上班时开始,一直到下班结束,将整个工作日内所有的时间消耗都记录下来。3. 整理阶段 观察写实结束后,要分析、整理、研究所取得的数据,计算各项工时消耗的延续时间,确定时间消耗的类别。4. 改进阶段 根据写实的结果作出总结,征求写实对象和
57、领导的意见,拟定改善工时利用的措施,制定各项操作时间标准,消灭工时的各种损失。个人工作日写实实例分析第三节 工作抽样五、工作日写实第四节 预定时间标准一、预定时间标准法概述二、模特法三、工作因素法(WF简易法)四、方法时间衡量法(MTM法) 预定时间标准法(Predetermined Time System) 简称PTS法,是国际公认的制定时间标准的先进技术。它利用预先为各种动作制定的时间标准来确定进行各种操作所需要的时间。它无须通过直接观察和测定来决定工作的“正常时间”,而是直接将组成工作的各动作单元顺序地记录后,按每个单元的特性逐项分析查表,求其时间值,然后累加,即为该工作的正常时间,再予
58、以宽放即得标准时间。 预定时间标准法的概念一、 预定时间标准法概述第四节 预定时间标准 不需要定额 分析阶段可同时对该作业时间值和作业方法进行分析研究 可以正确地掌握作业方法,还可以预先设计最佳的作业方法 基本不用秒表,各工厂、车间制定的标准易保持一致 预定时间标准法的特点第四节 预定时间标准一、 预定时间标准法概述 预定时间标准法的种类 目前,按照同一原理发展起来的具体PTS方法已有40多种,其中较著名的且应用较广的有MTM法(方法时间测定法)、WF法(工作因素法)、WF简易法、MOD法(模特法)等。 第四节 预定时间标准一、 预定时间标准法概述 所有人力操作时的动作,均包括一些基本动作 不
59、同的人做同一动作(在条件相同时)所需的时间值基本相等 使身体不同部位做动作时,其动作所用的时间值互成比例 模特法的原理第四节 预定时间标准二、 模 特 法 易懂、易学、易记 实用 模特法的特点第四节 预定时间标准二、 模 特 法 模特法将动作归纳为21种,不像其它方法有几十种、甚至100多种 模特法把动作符号与时间值融为一体 在模特法的21种动作中,不相同的时间值只有8个,而且都是整数 易懂、易学、易记第四节 预定时间标准二、 模 特 法 不需测时,亦不要进行评比,就能根据其动作决定正常时间 使用中,还可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决定MOD的单位时间值的大小 例如: MOD=0.129s 正常值、能量
60、消耗最小动作 1MOD=0.1s 高效值、熟练工人的高水平动作时间值 1MOD=0.143s 包括恢复疲劳时间的10.75%在内的动作时间 计算动作时间的精度(对1min以上的作业)并不低于其它PTS法 实 用第四节 预定时间标准二、 模 特 法 移动动作(M) (5种 ) 终结动作: 抓取G (3种 )和放置P (3种 ) 身体及其它动作 (10种 ) 模特法基本动作的分类与说明第四节 预定时间标准二、 模 特 法MOD法动作分类动画演示 模特法应用实例分析第四节 预定时间标准二、 模 特 法应用模特法制定标准时间的工作步骤: 正确描述操作过程 ,经方法研究后,确定标准操作程序 操作动作分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福建三支一扶考试的挑战试题与答案集
- 以案促改警示教育会议
- 绿色金融政策解读试题及答案
- 招标代理工作年终总结
- 2025室内装修合同范本(精简版)
- 个人已出租房产赠与合同
- 宣传赞助合作合同范本
- 餐饮酒店原材料供货合同范本
- 南京市汽车买卖合同文本
- 家政行业培训
- 《碳排放管理师》(高级)培训考试模拟题及答案
- 【道德与法治】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州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试题(解析版)
- 盐城市射阳县兴桥镇社区工作者考试题目及答案2024
- 齐鲁针灸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2024年
- 2024年内蒙古聚英人力资源服务中心招聘历年高频考题难、易错点模拟试题(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新概念英语第2册课文(完整版)
- 高数函数的极值与最大最小值课件
- 广东省广州市广雅中学2024届高考英语三模试卷含解析
- 《金融建模基础》课件第7章-运用 Python 分析债券
- 2025年日历日程表含农历可打印
- 《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