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苏州园林 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七年级下册) 苏州园林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积累本文优美的词语;理解本文总说和分说的结构及说明语言的多样性。 2、过程和方法:整体感知课文,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把握运用的说明方法,培养说明文的阅读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领略中国园林的图画美,逐步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力;了解我国园林建筑的成就,激发热爱祖国的爱国思想,感受写作大师的语言美,增强热爱母语的感情。教学重点: 1理清课文思路,把握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和本文的说明顺序。 2揣摩语句,理解句子丰富的内涵,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 教学难点: 1理解绘画与园林建筑的联系。 2搞清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
2、并理解其作用。 教具的使用: 多媒体powerpoint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文,简介作者 1、导入新课(多媒体显示“苏州园林”美景)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足以说明苏州之美。苏州的园林艺术历史悠久,现存园林远则上千年,近则四五百年,全城有一百多处园林,可以说是集历代江南园林艺术之大成。其中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分别代表了宋、元、明、清四代不同的艺术风格。叶圣陶先生从欣赏者的角度,抓住苏州园林的基本艺术特征,作了具体而生动的说明。 2、简介作者: 叶圣陶(18941988)现代著名作家,语文教育家,儿童文学作家,名绍钧。1923年出版的稻草人是我国第一部童话集。
3、1928年创作了优秀长篇小说倪焕之。他原籍江苏苏州吴县,22岁之前,他一直生活在苏州,对苏州园林很熟悉,又有深厚的感情和深入的研究。本文是叶老病愈后为摄影集苏州园林写的序言。 二、教学新课: 1、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1)初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 xunxiqilnxn 轩榭丘壑嶙峋 xingluqingwi 相间镂空蔷薇 zhnzhuchnglundizhng 斟酌重峦叠嶂 (2)解词: 自出新裁胸中有邱壑嶙峋镂空 标本指在同一类事物中可以作为代表的事物。 布局全面安排(多指作文、绘画等),这里指分布的格局。 败笔字写的不好的一笔;绘画中画的不好的部分;诗文中写的不好的词句。 阅历由经历得来的
4、知识。 2、整体感知:精读课文,完成思考题 (1)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是什么? (2)文章从哪些方面介绍苏州园林的?苏州园林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3)给课文划分段落,并归纳段落大意。 (学生精读课文,概括每段大意,划分结构层次。同桌之间交流、小组内部交流,求同析异,并统一看法。最后做全班交流,教师可作必要的点拨指导。) 3、把握结构 (1)综合学生意见,把全文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高度评价苏州园林在我国园林艺术中的特殊地位。 第二部分:介绍苏州园林的共同特点:无论站在哪一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可分三层: 第一层:指出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 第二层:分项具
5、体介绍苏州园林的特点。 第三层:从另外一方面介绍苏州园林的图画美。 第三部分:指出苏州园林图画美的特点还不止以上写的这些,以此结束全文。 三、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大体感知了苏州园林的图画美,了解了我国园林建筑的成就。下节课,我们将一起深入去探究作者所使用的说明方法,感受其优美严谨的语言。 四、作业: 1、课后请同学们去查找有关说明文的资料(如小学六年级课本、初中语文课本或者上网搜索),看看常见的说明方法有哪些?说明顺序有哪些? 2、精读课文,去领略中国园林的图画美,了解我国园林建筑的成就,感受叶圣陶大师写作的语言美。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精读课文,进一步了解作者抓住了苏州园
6、林的哪个特征,又是怎样突出这个特征的。 2、理清结构,学习本文严谨的结构层次。 3、学习为了突出说明事物的特征,运用了由主要到次要、由概括到具体的说明方法。 教学重点: 学习抓住事物特征进行说明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说明文的文体知识 二、教学新课: 1、分析内容,合作探究: 第一部分 (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苏州园林 (2)作者是如何引出苏州园林的?用作比较的方法,通过与其他地方的园林比较,说明苏州园林是各地园林的标本。 (3)本段是总写 第二部分 (1)深入阅读,抓重点(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仔细阅读课文第二部分) 苏州园林的共同特点是什么?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一个点
7、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为了突出这一特征,作者运用了怎样的说明顺序?概括到具体,主要到次要 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课文是从哪几方面具体说明这个特点的? 作者在描绘苏州园林的美时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本篇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请同学们逐一找出来,并加以概括。(见板书) 特征说明方法 亭台轩榭的布局不对称作比较、打比方 无论站在假山池沼的配合艺术主引资料 哪个点上花草树木的映衬重画意要作比较、打比方、举例子 眼前总是近景远景的层次景致深举例子 一幅完美园林角落的配置享受举例子 的图画雕镂琢磨的匠心图案美次 色彩调配的协调安静闲适要作比较、举例子 概括
8、具体 作比较突出说明对象的特征 说明方法举例子使被说明的事物更具体,有助于理解 打比方形象具体的说明了说明对象的特征 引资料形象的说明了夏秋季节池沼之美 (2)揣摩语句,理解语句丰富的内涵,体会本文表达方式灵活多变,语言简洁生动的特点。用多媒体显示: 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 (“标本”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谁如果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 (后半句能否改为“谁就不该错过苏州园林”?) 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 (去掉“一切”“决不”,可以吗?) 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艺术”与“技术
9、”有什么区别?) 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 (去掉“往往”好不好?) 学生朗读句子,悉心体味、思考、交流,最后明确:“标本”原指实物原样或经过整理、供学习研究时参考用的动物、植物、矿物。这里是典范、样本的意思。用这个词非常简练地说明苏州园林在各地园林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对各地园林的广泛影响。不能,原句突出了“苏州园林”。不能去掉,“一切”“决不”表示十分肯定的意思,强调苏州园林的总特点。“艺术”是强调个人独创性的活动,其成果能给人以审美愉悦,并且无法被复制;“技术”,意味着有固定的程序和手法,其成果是具有实际效用的东西,一般可以大量复制。去掉“往往”,使表达失去了分寸。原句强调“大多是这
10、样,但又不全是”这一层意思。 还可以让学生另找几例品评涵泳。如:“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句中“隔而不隔,界而未界”是什么意思? 明确:“隔而不隔,界而未界”的意思是,尽管猛一看上去花墙和廊子把景致分开了,但因为墙壁是镂空的,廊子两边无所依傍,所以景致并没有真正隔开,而只是缓冲了一下视线,使得景物不是一览无余地呈现在游览者跟前,而是渐次展开,给人“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第三部分 略讲,指出:苏州园林图画美的特点还不止以上写的这些,以此结束全文。 三、课堂小结 本文介绍了苏州园林艺术的整体特征,说明顺序合理,说明方法得当,既突出了被说明事物的特点,结构又显得清楚有序,实为一篇难得的好文章,显示了叶圣陶先生驾驭复杂事物的非凡笔力。我们在领略苏州园林图画美的同时,了解了我国园林建筑的成就,感受到叶圣陶大师写作的语言美。今后我们可以借鉴作者说明的技巧、优美严谨的语言,力求学以致用。 四、作业 1、中考链接站 请阅读课文第四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1)选文说明的中心是()。 (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房屋交易终止合同范本
- 农村土地出售合同书样本
- 停车场租赁合同协议书范文
- 2024养殖场土地承包合同
- 股票投资代持协议书
- 2024年彩钢瓦安装合同书
- 2024产权转让居间合同协议书
- 工程机械运输合同模板
- 个人之间专利权转让协议范本
- 2024年按揭房屋归女方离婚协议书
- 场地移交安全管理协议书
- 医院卒中中心建设各种制度、流程汇编
- 重庆市江北区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题
- 军队文职聘用合同管理规定
- 2024年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小升初语文试卷
- 2024-2029年中国儿童牙冠行业市场现状分析及竞争格局与投资发展研究报告
- 新时代铁路发展面对面全文内容
- 人工智能与语文阅读理解教学
- 科学素养培育及提升-知到答案、智慧树答案
- 快递主管岗位职责
- 医疗差错、纠纷、事故登记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