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新闻学》课程教学大纲_第1页
《融合新闻学》课程教学大纲_第2页
《融合新闻学》课程教学大纲_第3页
《融合新闻学》课程教学大纲_第4页
《融合新闻学》课程教学大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融合新闻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信息课程代码(COURSE CODE)322B1041课程名称(COURSE TITLE)融合新闻学课程性质(COURSE CHARACTER)必修课学分(CREDIT)3周数(WEEKS)16学时(CONTACT HOURS)48先修课程(PRE-COURSE)新闻学概论、传播学概论等课程负责人(COURSE COORDINATOR)适用专业广播电视学课程简介:融合新闻学是研究和解释当代传媒业新趋势融合新闻的一门复杂学科,是广播电视学专业的一门学科专业基础课程,是该专业核心课程之一。该课程是关于融合新闻传播形态与运营方式规律的课程,其研究对象主要包括融合新闻基本

2、理论、发展历程、报道主体、报道基础、纸媒转型、广电媒体撰写、新闻流程再造及未来发展趋向等。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媒介融合,掌握媒介融合的核心概念和相关理论,掌握内容融合、网络融合、终端融合的成因、形态及发展方向;理解媒介融合对信息传播的影响;了解传统媒体的信息生产方式在媒介融合时代的转变;学生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应该充分认识当前媒体发展的趋势,不断形成强烈的主动创新和探索的愿望与兴趣。二、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目标:了解国内外新闻业融合的基本情况、特点与规律,对当前国内融合新闻的热点现象、重点特征和发展方向有一定的了解和把握,能够明晰融合新闻学课程的研

3、究对象、研究意义和研究方法。理解融合新闻的相关理论,把握融合新闻的发展历程,遵循媒介演进的历史规律,积极探索并运用新闻融合生存、发展的普遍规律。掌握融合新闻报道的基本方法和过程步骤,主动构建融合新闻报道的框架和传播方向,掌握融合新闻报道及传播效果分析的基本要求。准确把握与解读融合新闻价值、合理选择信息采集方式、恰当组织与设计标题/叙事/图片表达方式、科学整合传播效果分析手段、有效开展与提升效果评估,以及灵敏反馈与推进融合新闻报道实施的能力。树立科学的融合新闻观,具有强烈的融合新闻实践愿望与兴趣,能够形成自觉的融合新闻传播的专业态度与学术热情。树立大胆探索的改革精神和人民至上的价值追求。课程目标

4、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表毕业要求毕业要求指标点课程目标 1课程目标 2课程目标 3课程目标 4课程目标 5毕业要求 1毕业要求指标点 1.1MMMLH毕业要求指标点 1.2MMMLH毕业要求 2毕业要求指标点 2.1LHHHM毕业要求指标点 2.2LMHHM毕业要求指标点 2.3LHHHM毕业要求 3毕业要求指标点 3.1HMHHM毕业要求指标点 3.2HMHHM毕业要求指标点 3.3MMHHH毕业要求 4毕业要求指标点 4.1MHHHL毕业要求指标点 4.2MHMHL毕业要求指标点 4.3HMMMH毕业要求指标点 4.4MMLMH毕业要求指标点 4.5MHLHL毕业要求 5毕业要求指标点 5.

5、1LLLLM毕业要求指标点 5.2LLLLH毕业要求指标点 5.3LLLLL PAGE 339三、教学内容与预期学习成效知识单元对应课程目标知识点预期学习成效实现环节学时1.融合新闻的基本理论1、2、6融合新闻的概念;生存基础; 社会制约能够理解媒介融合与融合新闻的界定,理解融合新闻的 3 个生存基础。学生经过案例研究、在线研讨、尝试分析、共享研究等学习活动的训练,能够理解当前我国融合新闻的 5 个社会制约。课堂讲授、案例分析;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6课程思政元素:大胆探索的创新精神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当媒介环境发生巨大变化时,平台内容的生产和传播不得不做出改变,这里面有科学

6、家的探索,也有实业人员的摸索。2.融合新闻的发展历程1、2、6融合新闻的发展源流;历史演进;现实发展能够理解融合新闻的发展源流和历史演进。经过训练,能够理解全媒体战略的转型和运作模式。课堂讲授、课堂讨论;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6课程思政元素:以人为本的价值追求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融合新闻的产生和发展最终是为了满足受众的媒介使用需求。3.融合新闻的报道主体2、3、6融合新闻记者的转型和技能;编辑的职能转变;融合新闻管理1.理解融合新闻记者、编辑、管理的职能转型和基本素质。课堂讲授;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6课程思政元素:锐意进取的精神状态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媒介

7、环境短期内发生巨大变化,行业人员在努力改变,使自己能适应行业的变化。4. 融合新闻的报道基础2、3、6融合新闻的价值判断;信息采集;独特表达;视觉呈现;视听元素理解融合新闻的报道原则和 新闻价值要素。理解融合新闻的信息采集、独特表达与视觉呈现。课堂讲授;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6课程思政元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即使是融合新闻,报道原则也一定要我国的新闻价值,要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5.融合新闻的纸媒转型3、4、6网络视域下的纸媒嬗变;全媒体转型;跨媒体重构理解纸媒的转型过程和跨媒体重构战略理解媒介融合下的纸媒内容生产和信息传播。案例分析;教学手段:多媒体课

8、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6课程思政元素:突破陈规的改革精神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纸媒在媒介环境巨变下不得不积极应对,努力发挥自己的优势,扬长避短,在激烈的媒体竞争中努力抓住用户,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6.融合新闻的视听重构3、4广电融媒体的形态重构;内容重构;终端重构;叙事重构理解广电融媒体的形态重构与终端重构。理解广电融媒体的内容重构与叙事重构。案例分析;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6课程思政元素:突破陈规的改革精神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广电公司在媒介环境巨变下也在努力发挥自己的优势,努力抓住用户,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7.融合新闻流程2、4、6媒体流程的改变;融合编辑; 融合过程;融合报

9、道理解媒体流程的概念与运作机制。理解融合编辑和新闻采写的改变。课堂讲授;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6课程思政元素:突破陈规、大胆探索的创新精神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既然确定了融合发展战略,那么每一个岗位,特别是内容生产和传播的核心岗位一定要积极改变自身的工作方式和机制。8.融合新闻的发展趋向1、5、6融合新闻工作方式的改变;传媒规制强化;伦理道德规范; 教育模式创新理解融合新闻工作方式的改变和未来,理解融合新闻规制的变化和趋势。理解融合新闻伦理道德规范 和教育模式创新。课堂讲授;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6课程思政元素:突破陈规、大胆探索的创新精神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

10、在融合发展战略的指引下,不仅工作方式要积极改变,还要坚持新闻伦理道德,努力探索适应未来的新闻人才教育模式。备注课程思政教学方式方法:采取提问、讨论的方式组织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通过教师课堂讲授、观看相关视频资料、课堂交流探讨、课后拓展阅读等。课程思政考核评价:本课程关于课程思政主要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与平时成绩考核挂钩,考查学生课堂表现情况、课后相关体会等。 PAGE 342四、成绩评定及考核方式知识单元对应课程目标考核方式成绩评定1.融合新闻的基本理论1、2课堂提问、课后小作业课程成绩包括 2 个部分,分别为平时成绩和期终成绩。具体要求及成绩评定方法如下:2.融合新闻的发展历程

11、1、2课堂提问、案例教学成绩考核形式:期终成绩(卷面考试占 60%)平时成绩(平3.融合新闻的报道主体2、3课堂提问、案例教学时作业占 20%、读书报告或课程小论文占 15%、课堂出勤等占5%)。4.融合新闻的报道基础2、3课堂提问、课程大作业成绩评定采用百分制,60 分为及格。5.融合新闻的纸媒转型3、4课堂提问、案例教学平时考核与期末考核结合,分为三个环节:1.结合最新新闻事件,分小组6.融合新闻的视听重构3、4课堂提问、课后小作业进行深入研读,并在课堂进行PPT 汇报。7.融合新闻流程2、4课堂提问、课后小作业2.围绕课程内容,选择专业书籍阅读,撰写不少于 5000 字的读书笔记。3.期

12、末卷面考试。8.融合新闻的发展趋向1、5课堂提问五、课程建议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建议教材(1 HYPERLINK /?key2=%CA%AF%B3%A4%CB%B3&medium=01&category_path=01.00.00.00.00.00 )石长顺,融合新闻学导论(普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年主要参考资料蔡雯,融媒体建设与创新,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0 年张成良,融媒体传播论,科学出版社,2020 年胡怀福/周劲,王者融归:媒体深度融合 56 个实战案例,人民日报出版,2019 年人民日报社,深度融合:中国媒体融合发展年度报告(2017-2018),人民日报出版社,2018 年窦锋昌,全媒体新闻生产:案例与方法,复旦大学出版社,2018 年 HYPERLINK /?key2=%C1%F5%B1%F9&medium=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