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集序》教学设计01_第1页
《兰亭集序》教学设计01_第2页
《兰亭集序》教学设计01_第3页
《兰亭集序》教学设计01_第4页
《兰亭集序》教学设计0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兰亭集序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积累文言知识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重点掌握“修”、“期”、“次”、“致”等文言词语。2、指导学生深入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领悟作者对人生重大问题的深切感慨。 3、指导学生体会本文情景交融、叙议结合的写作手法及行文的巧妙。 4、指导学生品味本文精练优美、朴素清新的语言。方法与过程1、加强朗读,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读清句读、读出语气;指导学生通过朗读形成文言语感以提高文言阅读能力;指导学生经由朗读以促进对课文的理解;指导学生通过朗读体悟文章情景交融的写作特色及语言的美。2、指导学生试译,培养学生积累、总结文言词语和句式的能力与习惯,培养学生自读文言文的能力与习惯

2、。3、进行比较阅读,加强学生对文章内容与形式的理解。情感态度价值观1、指导学生理解文中所表现的生死观从而树立科学的人生观。2、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古代文化的情感。教学重点积累文言常识,提高文言阅读能力。欣赏文章的语言。情景交融的写法。教学难点1、对文中流露的生死观的理解。 教学设想 一、安排三课时。 二、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朗读环节,指导学生在把握文意、理清思路的基础上熟读成诵。 三、利用预习效果教学,避免逐字、逐句、逐段平均主义的讲解,重点突出一些疑难字、词、句,主要采用课堂讨论的方式,教师适当点拨。四、对文中涉及的生死观的议论只作适当点拨,不作过多探究。五、关于文章的情景交融和语言特色需要加强

3、朗读去加强理解。第一课时一、导入此环节教师可根据自身情况和特定情景灵活安排。或从散文发展的角度引入,或从书法的角度引入,或从王羲之的佚事引入,或从文章所流露的生死观引入。二、作者简介简介作家作品,引导学生参看书下注释(1)。教师可补充以下内容:王羲之,有“书圣”之称,也长于诗文,字和文任意而行,得自然之妙,风格潇洒放脱。王羲之曾经一度做官,他关怀国事,在政治上曾有积极用世的一面,后辞官归田,以山水为娱,好服食养性,胸怀旷达,为时人敬重。(此处可用几张幻灯片)三、关于“序”序,又名“序言”“前言”“引言”,是放在著作正文之前的文章。作者自己写的叫“自序”,内容多说明写书的目的及成书经过;别人代写

4、的序叫“代序”,内容多介绍和评论该书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前者如鲁迅的自序,后者如毛泽东的序言。语言表达方式比较灵活,可以以一种表达方式为主,也可以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如序言以议论为主,文天祥的后序是叙述与抒情相结合,孙中山的序则把叙事、抒情、议论融为一体。古代另有一种序是惜别赠言的文字,叫作“赠序”,内容多是对于所赠亲友的赞许、推重或勉励之辞,如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即是作者写给同乡晚辈的赠序。还有一种是写在诗歌前面的序,叫“诗序”,多交代所咏故事的有关内容或作诗的缘起。如汉乐府孔雀东南飞、白居易的琵琶行、姜夔的扬州慢,前面都有一段序。古人宴集时,常一同赋诗,诗成后公推一个作序,兰亭集序即是脍

5、炙人口的诗序名篇,其思想和辞藻都是很有代表性的,从中可以看出东晋一部分士大夫文人的生活情趣、思想修养、精神状态和文学造诣。兰亭序由来。东晋永和九年(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邀请当时社会名士谢安、孙绰等41人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集会,他们引酒赋诗,将所写的诗结成诗集,王羲之当场为诗集书写一篇序言,即本文兰亭集序。四、认读与朗读学生浏览课文,划出生字根据课本注释给相关的字注音。癸(gu)丑 修楔(x) 流觞(shng) 游目骋(chng)怀 趣(q)舍万殊 齐彭殇(shng)教师朗读或听录音,学生听清句子内部的节奏。学生每人自读一遍。学生集体朗读一遍(要求读准字音,读清句读)。五、理解语句并翻译

6、1、要求学生参阅注释,理解文章语句含义,提出预习时不能解决的字词句,教师答疑或学生讨论。2、教师选择文中的重点语句,学生翻译,师生讨论订正。3、学生讨论并归纳“修”“是”“信”“之”等词语的含义和用法。归纳文中出现的词类活用现象和特殊句式。茂林修竹:高,长修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生命)长 修守战之具:整治,治理 掌修国史:著,撰写(后起之意) 是日也,天朗气清:这,代词是 共商国是:国家大计,大政方针 不辨是非:正确,对的 唯利是图:宾语前置标志 信可乐也:确实,实在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真实信 西忆歧阳信:音讯,消息 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信用 低眉信手续续弹:随意,随便 及其所之既倦

7、:往,到达之 不能喻之于怀:代指悲伤的原因,代词 不知老之将至: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助词 兴感之由:的,助词 俯察品类之盛:的,定语前置句的一种标志,助词 次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次:旁边。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陈涉世家)次:行军途中驻地 致所以兴怀,其致一也致:思想情绪,情致。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送东阳马生序)致:得到,取得。期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期:至,及。 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邹忌讽齐王纳谏)期:周。期年:一周年。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陈太丘与友期)期:约定。 少长咸集:少,年少的人;长,年长的人。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活 用 一觞一咏:喝一杯酒,名词活

8、用为动词。 所以游目骋怀:使放纵,使动用法。 足以极视听之娱:极,心情享受,副词用作名词;视听,眼睛、耳朵,动词用作名词。 修禊事也。判断句,“也”为标志。句 式死生亦大矣。判断句,无标志。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状语后置句,“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会”。悟言一室之内。省略,状语后置句,“(于)一室之内悟言”。当其欣于所遇。状语后置句,“当其于所遇欣”。句式 亦将有感于斯文。状语后置句,“亦将于斯文有感”。虽无丝竹管弦之盛。定语后置句,“虽无盛之丝竹管弦”。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定语后置句,“仰观大之宇宙,俯察盛之品类”。 六、朗读课文,整体感受文意 争取读得流畅,语音准确,停顿正确,并且读出感

9、情。通过朗读可感知全文大意为: 叙兰亭之聚会,抒人生之感慨七、本课时作业1、背诵课文2、完成练习二3、思考练习一第二课时一、朗读与背诵可采用轮读、竞读的方式营造气氛。二、感知课文,理清思路1、组织学生抓住关键的句子,讨论作者的情感变化。讨论得出:由乐而生痛,言痛而生感,终了而言悲。全文感情起伏,情真意切。2、划分文章段落,概括要点。(一)叙宴集盛况(乐)(二)抒发人生感慨(痛)(三)交代作序目的(悲)三、赏析理解1.选一学生朗读第一、二自然段,要求学生体会作者状物写景言简意赅、妙趣天成的特点,感受作者快乐的心境。活动一:找出一二段中写景的语句,感受景物的特点。 要求学生摘录写景句。明确:崇山峻

10、岭、茂林修竹、清流激湍、天朗气清、惠风和畅。景物描写素净淡雅,清丽可爱。活动二:思考作者为什么产生“乐”的感受。作者产生“信可乐也”的感受的原因是:一、前来聚会的人多。“群贤毕至,少长咸集”;二、聚会的地点环境优美。“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三、聚会时的活动雅洁有趣。“流觞曲水”是文人雅士喜欢的游乐形式,“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四、聚会时天气清朗。正值春日,“天朗气清,惠风和畅”,可以“游目骋怀”,“极视听之娱”。也可以概括为两个原因:一是一觞一咏,足以畅叙幽情;一是可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活动三:朗读背诵。朗读语调提示:“永和九年修禊事也”以中速读。下文有

11、关集会的文句应以清新明快的语调读出,特别重读“乐”,以体现作者快乐的心境。 理解背诵思路:记叙了集会的时间、地点、事由、人物,由“此地有崇山峻岭”引出四周环境及场面的铺叙,最后由“是日也”领起描写游人的心境,抒发集会的心情。 学生尝试背诵。 2.齐读第三自然段,要求学生体会作者心境的变迁。活动一:本段作者议论的中心问题是什么?作者为什么由“乐”转为“痛”?文章第3段议论的中心问题是生死观问题。作者由开始时“信可乐也”的感觉,联想到人的两种不同生存状态。美丽的山水、尽情的欢娱,可以令人忘记烦忧,“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但是,不知不觉中时光已经流逝,“不知老之将至”,等到时过境迁后,往日的美好已经

12、成为陈迹,人不能永远保有美好的留恋。想到此处作者不免感慨横生,引出人生苦短的悲叹。“死生亦大矣”,自然转而为“痛”的感觉。朗读语调提示:作者以从容沉稳的气势稍一收拢,便转到全文的主旨上来,探索人生哲理,发表对人生忧乐和生死问题的看法,故应以和缓低沉的语调读出。重读的词语有“死生亦大矣”中的“大”,“岂不痛哉!”以曲调读出慨叹语气,重读“痛”。 理清背诵思路:由兰亭集会联想到现今人们的相处往来,即便为人处世方法各异,静躁不同,但从中提示了人生忧患的来源。首先来自生命本体永不满足的内在欲望,“欣于所遇”便“快然自足”,及其“所之既倦”“感慨系之矣”。其次来自外在世界的流转不定,难以依持,即“向之所

13、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第三来自个体生命的短暂有限,即“修短随化,终期于尽”。最后以“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作结。 学生背诵第三自然段。 3.选学生朗读第三自然段,体会文中流露的生死观。活动一:第三段说古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作者在什么方面与古人相合?“知一生死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反映作者什么人生观作者认为人不管以怎样的方式活着,生命都在不知不觉中逝去,而寿命的短长只能听凭造化,最终归于结束。所以生就是生,活着能享受乐趣,死就是死,死后一切皆无,活着和死去是人生大事,二者不可等量齐观。暗含有生之年应当做些实事,不宜空谈玄理之意。理清背诵思路:由读古人“兴感”之作时的体验“若合一契“说

14、明古人也有感于死生;然后转入对人生世事的深入抒写,批判当前士大夫“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表现了王羲之抗拒人生虚幻的执著努力,随之又发出“后之视今,亦由今视昔,悲乎”的慨叹,可见作者对人生敏锐、深刻的感受中有一份对人生特别的热爱和执著,接着作者交代了兰亭集的成因“后之览者,亦将有敢于斯文”,总结全文。 朗读指导:“固知/一/死生/为/荒诞,齐/彭殇/为/妄作。”读出节拍,读出批判语气,“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悲乎!”缓缓吐出,重音为“悲”,以后的句子以和缓低沉的语调读出。 集体齐读课文第三自然段,背诵。 4.学生齐读课文三遍,背诵。 四、探究性阅读训练 思考:课文对老之将至,人生无常慨

15、叹不已,情调有些低沉,但作者的积极情绪又无不蕴含其中,你是如何看待这一问题的? 学生分组讨论。 明确:本文第一自然段作者对这次宴集环境的描述素淡雅致,摄其神韵,天朗气清,惠风和畅,这些都可看出作者快乐的心情和对自然美的热爱之情。 第二自然段,虽然作者对时光飞逝,人生短暂大发感慨,但字里行间暗含对人生的眷恋和热爱之情。正因为作者对人生忧患有清新的认识,才可扬长避短,在有限人生中进行无限的价值创造。 第三自然段,作者在尽述古人、今人、后人慨叹人生无常的同时,批判了庄周“一死生”“齐彭殇”的虚无主义,当然应该看作是积极的。 小结 魏晋时期通常被认为是我国历史上人的自觉和文的自觉的时代。魏晋人对自身和

16、外在于人的客观世界都有深广精微的体认和探求,这使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充溢着浓郁的人生意识和宇宙情调。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记下了与会者的千古风流。时至今日捧读,仍恻然动人。五、对文章语言的理解和学习问题:后人多评价本文语言清新质朴,自然流畅,对此如何理解?两晋时期,骈俪藻饰之风盛行。而兰亭集序则别开生面,它的语言或骈或散,骈则整齐优美,散则错落有致,骈散间行,各得其长;且不尚华丽辞藻,不重典故堆砌,文笔洗练,自然有致。如以“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写山,以“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写水,短短十六字就将兰亭周围的景色概括 出来,渲染了清幽的气氛。又以“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概括了

17、人生的两种不同的生存状态,简洁而清晰。这种朴素自然的形式与其内容构成了和谐的统一,难怪后人评价这篇文章:“高爽有风气,不类常流。”(世说新语)六、朗读感受文章的语言特色。七、作业练习题三、四。第三课时一、作者说“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你还读过哪些抒人生无常之感、发时不我待之叹的古代诗文?举出三五例与同学交流。文章最后说:“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你作为“后之览者”,读了此文,有什么感触?引导学生联系学过的诗文,深入体会本文的思想感情,初步了解古人对时间、生命的一般认识,启发学生对生命终极目标、生命价值进行深入思考。应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认识。学生列举人生有限、时不我待的文句,越

18、多越好,理解时可以结合文句和作者的生活经历,引导学生对消极的生命观做出正确的分析。如:唐代晚期诗人王贞白七绝白鹿洞二首,其中第一首是: 读书不觉已春深, 一寸光阴一寸金。 不是道人来引笑, 周情孔思正追寻。 长歌行(节选) 汉乐府 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劝学 颜真卿 三更灯火五更鸡, 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 白首方悔读书迟。 杂诗八首之一 (陶渊明) 盛年不重来, 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 岁月不待人。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不饱食以终日,不弃功于寸阴。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 关汉卿 节气不饶苗,岁月不饶人。一日无二晨,时间不重临。

19、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朱熹绝句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满江红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无名氏金缕衣人寿几何?逝如朝霜。时无重至,华不再阳。-晋陆机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庄子)二、阅读下面几则有关王羲之的轶事,并把它们翻译成现代汉语。时太尉郗鉴使门生求女婿于导,导令就东厢遍观子弟。门生归,谓鉴曰:“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惟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鉴曰:“正此佳婿邪!”访之,乃羲之也,遂以女妻之。性爱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亲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

20、弥日。又尝在蕺山见一老姥,持六角竹扇卖之。羲之书其扇,各为五字。姥初有愠色。因谓姥曰:“但言是王右军书,以求百钱邪。”姥如其言,人竞买之。他日,姥又持扇来,羲之笑而不答。其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摘自晋书王羲之传)设题意图:王羲之、兰亭、流觞曲水、兰亭集序及其帖,代表了一种自由放旷的生存状态。翻译晋书中的这几段文字,不但可以锻炼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而且可以帮助他们进一步了解王羲之其人,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参考答案:当时太尉郗鉴让门生向王导求取女婿,王导叫门生到东厢下注意观察他的子侄。门生回去后对郗鉴说:“王家的各位年青人都很好,只是他们听到来人是选女婿的,都神态矜持,只有一个人在东床上露

21、着肚子吃饭,好像不知道这回事一样。”郗鉴说:“这个人正是最好的女婿!”一打听,就是王羲之,于是就把女儿嫁给他。(王羲之)生性喜欢鹅,会稽有个寡居的老妇养有一只鹅,鸣叫声很好听,王羲之想买,没有买到手,就携同亲友驾车前往观赏。老妇听说王羲之要来,就(杀了)鹅烹菜,招待王羲之,王羲之叹息了一整天。又曾在蕺山见到一个老妇,拿着六角竹扇出卖。羲之就在竹扇上写字,每把各写五个字。老妇起初面有怒色。羲之就对老妇说:“只要说是王右军写的字,价钱可以要到一百钱。”老妇照着他的话说了,人们争相购买。后来的一天,老妇又拿扇子来,羲之笑而不答。他的书法为世人所重,都类似这种情况。三、拓展阅读兰亭诗和兰亭集序对比阅读

22、,兰亭集序中的自然之景和诗中的自然之景是如何对应的,这些自然之景是纯粹客观的自然之物吗?兰亭诗其一仰视碧天际,俯瞰原水滨。寂阔无涯观,寓目理自陈。大哉造化工,万殊莫不均。群籁虽参差,适我无非新。诗中的“仰视碧天际”对应序中“仰观宇宙之大”“天朗气清”。诗中“俯瞰原水滨”对应序中“俯察品类之盛”“清流激湍”。诗中“无涯观”“万殊”“群籁”对应序中“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激湍,惠风和畅”这些景物并非客观存在之景,而是贯注了诗人心性的情致。四、语文链接纪晓岚巧改兰亭悼老妻对于纪晓岚这个爱臣,八十多岁的老皇帝乾隆甚为关爱,曾派侍卫去到献县崔尔庄纪家,在一品夫人马铃铃灵前致祭。纪晓岚安埋好妻子返回朝廷

23、,自然向皇帝去拜谢这份恩典。乾隆说道:“纪爱卿,你负海内文豪之隆誉,你夫妻始终伉俪情深。悼妻之文,可拿来一观。”纪晓岚想了一想,说:“臣年老体衰,浑身疾病,文字也颓唐了,不足登大雅之堂。但是将近六十年的结发夫妻,庄子鼓盆哭妻之痛在所难免。然只抄袭了一篇古人的陈言用来塞责罢了。”乾隆问:“你抄的是哪一段古文?” 纪晓岚说:“东晋书圣王羲之的兰亭集序。” 作为一个颇有文化造诣的帝王,乾隆早将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倒背如流,可他怎么也想不出文中哪一段言及了夫妻之情。于是说:“纪爱卿定有生花之术,将王羲之一篇记述文坛议论的圣洁文章,抄改成面目全非的夫妻恩爱的文字了吧?” 纪晓岚说:“启奏圣上,臣对古时书圣的文字岂敢擅改?全是原文照录,一字不移,用作悼妻之文,或也差强人意。”乾隆兴趣大增,忙说:“如此甚好,卿且背来。”纪晓岚说:“臣遵旨。”于是清清喉咙,亮开嗓子,一字一板念诵下去:与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取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