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文章11论文_第1页
毕业论文文章11论文_第2页
毕业论文文章11论文_第3页
毕业论文文章11论文_第4页
毕业论文文章11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山东财经大学学士学位论文第 页美国电子证据法规初探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计算机还有网络技术的普及,电子商贸的活动和其他许多基于网络的人际交往开始大量的出现,电子文件逐渐成为了传递信息、记录事件的重要的载体。然而,当这些方面一旦发生了纠纷,相关的电子文件就会成为十分重要的证据。电子证据就是被作为证据来进行研究的、能够证明案件的相关方面事实的电子数据。根据电子证据的定义,可以得知其一般具有三个方面的特征:(1)数字化的存在形式;(2)不固定依附特定载体;(3)可以多次原样复制。在当今社会中,美国作为电子科学技术发展最早以及最发达的国家,同时也是电子技术运用得多的国家之一。而电子证据就是伴随着计算机技

2、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广播技术,电视技术,电影技术,录音技术,录像摄像等技术在人们现实生活中的运用而产生的。但是,如今随着计算机以及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电子证据在给人们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程度的问题;而电子证据在法律中的可采纳性,证明力,证据地位以及采集和保全制度,审查判断方式等就成为了法学界热议的焦点,并且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总所周知,美国是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方面的领头羊,其电子证据制度也发展得最早且最为完善,所以,我们可以通过研究美国的相关制度来窥探一下电子证据的相关方面 一 美国电子证据规则的体系美国是一个地方自治思想占据统治地位的联邦制国家,在自治思想的影响下无论是美国联

3、邦还是各州的法律制度的发展一般都有着自己的道路和模式,而在证据法的领域也是如此。换言之,确立美国电子证据规则的相关法律渊源并不是集中统一的一个体系,而是由联邦以及各州两套法律系统构成的。在联邦法院的证据规则的体系当中,联邦宪法和宪法性判例法位于第一层次,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美国的联邦宪法包括在1789年美国国会通过的美利坚合众国宪法以及后来通过的宪法修正案。但是美国宪法的条文不多,直接规范证据问题的条文就更加的少,但宪法修正案中“权利法案”部分却是十分重要的证据法渊源。联邦宪法性判例法制指解释联邦宪法的判例法,其效力同所解释的联邦宪法属于同一层次,并且高于与之冲突的一般成文法。根据这一原理,美

4、国国会不得用新的法律来推翻宪法性判例法。这些宪法性规定和判例法从表面上看起来同电子证据没有直接的关系,但是实际上却是有关电子证据规则的极为重要的法律渊源。例如在司法实践中,辩方经常会援引宪法第四修正案中“免受无理搜查与扣押”的规定和判例法来质疑控方秘密获取的计算机数据,录音资料是否合法以及可否作为证据采用等等。联邦国会立法与联邦法院规则是有关证据规则的第二层法律渊源,他们在法律效力上仅次于联邦宪法及宪法性判例。联邦国会立法指的是狭义上的法律,即联邦国会参众两院颁布的规范性文件,他们一般由参众两院制定,总统签字后公布。涉及证据制度的联邦国会立法数量众多,并且包括一些规范电子商务和打击计算机犯罪的

5、新型法律,如全球与全国商务电子签章法,电子通讯隐私保护法以及爱国者法等等。这些立法虽然没有对电子证据的可采性问题作出过于系统的规定,但是在确立特殊的电子证据方面不可小觑。例如 移民与归化法第五章规定美国移民规划局可依据“秘密证据”扣留移民,拒绝他们入境甚至判刑,而不必“披露对移民不利的敏感情报”这一部风俗称为秘密证据法,而这里所说的“秘密证据”实际上就包括秘密取得的电子证据。又如全球与全国商务电子签章法规定在州际贸易或对外贸易中,不得仅以签章,合同或其他记录使用了电子形式,而否认其法律效力,有效性以及可执行性,这就为电子证据确定了可进入法庭程序的基本原则;该法令还规定电子记录在符合一定条件时可

6、被视为原件,这也就为解决有些电子证据的最佳证据规则问题提供了方案。联邦法院规则是规范诉讼活动的法律文件,主要包括的是1938年制定的联邦民事诉讼规则和1946年制定的联邦刑事诉讼规则以及在1975年制定的联邦证据规则。其中前两部规则侧重于程序规范,主要着力于对电子证据的开始,并就电子证据来源,形式,费用与拒绝等问题逐一做出了规定。后一项规则是迄今为止美国联邦系统最全面的证据法律文件,也是适用最普通,地位最显赫的电子证据法律规范,他一共分为11条,每一条又分为若干规则,解决了如何认定电子证据是否属实问题,排除了电子证据使用时的传闻障碍,并且针对如何判断电子证据是否符合最佳证据规则进行了相关要求。

7、判例法是指法院判决构成先例所确立的规则。依照遵循先例的原则,本法院和下级法院以后遇到同样的案件,必须按照先例判决。由于这种规则不是立法机关制定而是法院在判决中产生的,所以被称为判例法。但是电子证据判例虽然是判例法的来源,但判例与判例法不同。美国联邦法院有关电子证据的一切判例只有公开发表以后才具有先例的作用。一般来说,联邦上诉法院和联邦最高法院的重要判决,特别是带有原则性的判例都曾公开发表,称为判例法的重要来源。美国公开判例的方法是使用各种案例汇编,在其中收录公开发表的法院判决。所以,掌握如何借助各种正式的案例汇编查找各种判例对于理解电子证据规则是十分重要的。二电子证据的相关规则(一)电子证据的

8、鉴证规则从理论上而言,电子证据的鉴证标准和其他证据的鉴证标准相比是没有什么区别。比如,对电子证据的真实性作证的证人无需有特殊的资格条件。他不鄙视为计算机进行编程的人,证人有时甚至可以是一个不懂得维护与操作计算机的普通人,而作为证人的唯一条件就是必须对所作证的相关事实有第一手的知情。但是如果从司法实践的角度上看,对电子证据实施鉴证的挑战一般存在于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当事人有可能会对计算机自动生成的记录与储存记录在形成之后是否遭到篡改,处理或损毁提出质疑;第二,当事人有可能对计算机生成记录所依赖的计算机程序的可靠性提出质疑;第三,当事人可能会对计算机内部储存记录的制作者的身份提出一定的质疑。因为电

9、子证据在技术上很容易被篡改,所以在诉讼中当事人提出第一种质疑是司空见惯的事情。例如在1997年联邦上诉法院第七巡回法院审理的合众国诉惠特克案件中,公诉方指控被告惠特克非法销售毒品,指控的证据是从另一名共犯福斯特的计算机中恢复得来的计算机文件,这些文件详细的记录了他们三个以化名的形式事实了毒品交易,一个化名是我”公诉方怀疑是福斯特自己,一个化名是盖特”,就是被告人惠特克,另一个化名是克鲁斯”就是另一个毒品交易商的绰号。在起诉之前,公诉方许可福斯特协助从其计算机中找回了上诉证据,并小心谨慎的建立了正式的计算机保管锁链。在庭审中,惠特克的律师提出,那些通过化名牵连的当事人的计算机文件没有能得到合理的

10、鉴证,因为福斯特只需要快速敲几个按键就能轻松的将惠特克的化名盖特”添加进去,并且制作出一份看起来对于公诉方有力的计算机文件。法庭裁决说:尽管存在相当大的质疑,但是仍然不足以支持这些计算机记录符合鉴证要求的结论,法庭认为这种计算机文件遭到篡改的说法不过是被告人及其律师的一种主观臆想,但是没有任何实际的证据支持这种假设,因此他并不影响计算机记录具有可采性的裁定。此后,在一系列判决中法庭也表达了类似的看法,如在合众国诉博纳罗一案中,联邦上诉法院第九巡回法庭裁定仅仅根据计算机储存的数据可能受到篡改的事实,不能确定性的得出计算机记录不可信的结论”再如在合众国诉诉格色拉一案中,联邦上诉法院第十一巡回法院依

11、法裁定计算机如果存在着一个严密的防止篡改的安全系统并不是计算机打印输出物具有可采性的先决条件,因为如果存在这么一个先决条件的话,则任何反对采纳该证据的当事人就只需要证明应该使用一个更好更安全的安全系统,就可以使采纳计算机生成的记录在事实上变成不可能”在合众国诉艾伦议案中,联邦上诉法院第六巡回法院依法裁定,只证实计算机系统存在着篡改的可能性是远远不够的,这还尚不足以表明计算机记录这一证据不具有可采性”总言如果控方不能够找到进一步的证据来证实证据确实被篡改的话,那么这种篡改的可能性就只会影响计算机记录的证明力问题,却不会影响记录的可采性问题。如何充分保障当事人对电子证据的质证权利的问题具体来讲就是

12、针对一方使用的计算机程序是否必须要开示以及对于计算机结果如何进行质证的问题。在美国电子证据制度中虽然证据的可采性不受据计算机记录可能被篡改的可能性所影响,但是如果否定计算机运算结果的话是可以质疑计算机的运行程序的。在1970年的合众国诉笛卡尔迪案件中控辩双方就计算机运行结果是否真实可靠以及控方是否有义务开示其所使用的计算机产生了争议。就本案而言,控方在庭审之前聘请了一个专家证人,让他用计算机计算了被告该于何时用尽另一被告的库存货物时,辩方对于在庭审中的运算结果的可靠性提出了很多质疑,包括对运算结果所使用的原始数据,计算方法,计算机指令的可靠性等等方面。而辩方如果想在庭审中对这项电子证据进行质疑

13、,先决条件是事先了解控方证人使用的计算机指令和相关数据的来源问题等等。但是在一审之前乃至审判过程中间辩方始终没有从控方那里得到材料。尽管初审法官没有支持辩方提出的异议,但是上诉法院法官就此明确表态:控方有义务在庭审前向辩方开示这些相关资料,以充分保障被告人的辩护权。不过与此同时,上诉法官也指出本案不应该发回重审,因为辩方在初审过程中有大量的机会可以进行人工校验以确定数据的准确性,并且本案的计算机完成的操作程序十分简单,被告方完全可以利用计算机来核实控方提出的运算结果是否准确。尽管这种人工校验的方法有很大的局限性,并且一般只适用于本案类似的相对简单地计算机运算,一旦计算机指令涉及的步骤偏多,数值

14、偏大时,用这种方法审查运算结果是否准确就具有了一定的难度。但是,这个案件还是表明,对于计算结果的鉴证,不仅仅可以审查其所使用的计算机是否可靠,也可以通过审查对方提出的质疑是否有效来完成。关于计算机记录的鉴证是否需要更高的标准,根据1982年的合众国诉维拉案我们可以了解到虽然在计算机犯罪案件中公司内部的数据库管理人员,计算机黑客可能很容易入侵计算机系统,并且完成对相关数据的篡改和破坏,而被指控者很可能在法庭中对于计算机数据提出质疑,指出该计算机数据可能被他人破坏,篡改,以推卸自己的责任,但是我们还是认为,在十几年前计算机运算还不太可靠的时候这种看法可以被理解,但是随着科技的进步与发展,我们对当代

15、的电子证据应该有着基本的信任因为如果我们不相信计算机技术,不相信网络,我们就不可能放心的在网上购物,也不能随心所欲的在网络虚拟空间自由的获取信息,发表我们的言论。事实上,在当今的美国社会当中,美国的法官已经基本达到了这样的共识,即传统的鉴证规则仍然适用于电子证据,也就是说他们并不认为电子证据比传统证据缺乏真实性,因此采纳电子证据不需要更高的鉴证要求。当电子证据记录的提出方在证明记录的可靠性的时候,是否需要举证来证实计算机系统完全可靠,永不出错呢?根据1985年的联合国诉格拉色的判决我们可以得出明确的答案,那就是没有这个必要。举证方只需要充分证明计算机在一般情况下可以正常运作即可,如果对方存在任

16、何异议,可以举出此计算机运行失常的例子来攻击控方提出的计算机记录。事实上,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早期计算机可能会产生的错误现在已经基本不会发生,运算结果的可靠性也有了充分的保证。法官在审查计算机记录的可靠性时没有必要等到计算机永远不会出错时才采纳其作为证据,实际上只要控方能够充分证明该计算机在通常情况下不会运行出错,法官就可以推定该记录的真实可靠性。毕竟“一个密不通风的安全系统”只存在于理想的状况之中。电子证据在鉴证过程中也应该获得非歧视的待遇。不过,如果计算机程序出现了问题,或者输入数据出现错误的时候我们还能够相信这个程序出现的运算结果吗?还能够采纳据此形成的计算机记录吗? 根据1988

17、年的合众国诉凯特布兰案件我们可以得知,证据的可靠性应该由陪审团来决定,评判。只要辩方在庭审中能有充分的机会辩证此运算结果的不可靠之处,那么陪审团应该能够正确的评判出该证据的证明价值。而法官不能仅仅根据计算机程序的纰漏就彻底否定该计算机运算结果的证据能力。应该让控辩双方在庭审中进行充分的辩论,最后让审理者作出理性的判断。我们应该将证据的可采性问题与证明力问题适当的区分开来,将证据出现的某些错误与其不真实性区分开来,更将电子证据的真实性与可靠性区分开来。这样才能得出一个公正理性的判决。尽管一般情况下对计算机记录的篡改可能会影响其真实性以及可采性,但是在有的特殊情况下,对计算机记录的篡改也可能不影响

18、其鉴证。在1988年合众国诉伯纳罗案件中,法官在处理案件的过程中创建了一些新的证据判断方法和原则。例如“有可能会篡改储存在计算机里的数据的事实并不足以证明该证据是不可信的”还有“计算机日志有可能已经被篡改也只是一种可能性,这只会影响证据的证明力而不会影响他的可采性”等。在人民生活日益数字化,电子化的今天,人民的生活越来越多的和各种电子化设备箱关联,而这些电子化设备在给人民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不可避免的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这其中就有值得法律诉讼相关环节注意的事项,即在自动化运行过程中,电子记录容易遭到篡改,这么一来可能受到篡改的计算机记录也就无法得到鉴证,相应的也就不能适用业务记录之传闻例外规则,但

19、是这种不适用的证据主要是指不能作为证明其中内容的证据采纳,如果证据是用于证明篡改事实的发生的话,这种证据仍然是可以采纳的。电子证据就其形式而言十分广泛,它囊括了电话记录,录音,计算机文件,记录,运算结果,银行交易记录,计算机程序,电子聊天记录以及相应打印输出物等。对于电子设备储存记录,生成记录以及电子设备的衍生记录,鉴证规则均有适用的必要性和法律效力。而电子证据的鉴证首先则必须遵循“非歧视原则”,也就是在审查电子证据是否属实时一方面要考虑电子证据本身的特殊性,另一方面又要使之受到与传统证据平等的对待。其次,对于电子证据的鉴证主要是考察它是否具有形式上的真实性,就是可采性的问题。最后,电子证据的

20、鉴证主要为侧面认定方式,即自认,证人作证,推定以及鉴定方式,因为电子证据的产生,储存,传输与取证等各个阶段都有可能会出现人眼所不能够察觉的差错,所以那些从正面着手的直接认定方式就采用得很少,一般通过间接的方式进行识别。(二)电子证据的传闻规则传闻规则是有关传闻可采性的规则。所谓传闻,即“除陈述者在审理或听证作证时所作陈述外的陈述,行为人提供他旨在用作证据来证明所主张事实的真实性”。如果想要准确理解传闻的定义,那么就必须注意以下的几点:1 这里所说的陈述不是只包括行为人的口头主张,书面主张还包括其意图用以表达一项主张的非言词行为,也就是与言词具有相等功能的一系列行为方式。2 传闻不仅包括非陈述者

21、向法庭作出的陈述,即非亲历案件现场的人从别人那里听说的案件现场情况,然后据此在法庭上提供的证言,但这种传闻因为陈述者对案件没有直接的感知所以缺乏可靠性;也包括陈述者在审理或听证之前所做的陈述,这种形式更常见,最典型的是证人的证人证言,但是这些证据因为陈述者没有履行宣誓程序并且没有接受交叉质证而使其内容缺乏可靠性。3只有某一陈述确实是用于证明其内容所反映事件的真实性时才属于传闻范畴,这是判断某一陈述是否为传闻的一个关键性条件。如果行为人提供的某一陈述的目的不是反映事件的真实性,而在于其他的目的,那么该陈述不是传闻。不过,由于传闻的可靠性不易判断,所以从逻辑上来说任何传闻都不应该被接受为证据,然而

22、从实际情况来说,许多陈述虽然属于传闻,却仍然具有可靠的外围保障以及内在的一定程度的优越性,属于相当有用的证据。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范围的扩大,电子证据越来越普遍的递交给法庭,有时这些证据的知情者和制作者并不会出庭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比如医生电脑中的诊疗记录,税务机关的电子纳税报表或者一个公司的销售清单等。这些证据应该属于传闻的范畴,他的可采纳性需要接受传闻规则的检验。根据传闻的定义,只有当“行为人提供他旨在用作证据来证明所主张事实的真实性”时,这项证据才属于传闻范畴,这是判断某一证据是否是传闻的一个关键性条件,如果行为人提供的某一证据的目的不是在于证实证据内容的真实性而在于其他的目的,则他

23、就不属于传闻,这个说法就是用于电子证据范畴的,只有当电子证据确实是用于证明其记录信息所反映事件的真实性时,他才是一项传闻证据。在大量的案件中电子证据都是依据了传闻规则的例外规则才被采纳的,所以人们常常误认为所有的电子证据中都包含着传闻,但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准确来说只有一部分计算机记录包含了传闻,有的电子证据实际上并不属于传闻的范畴。一般而言,如果某一计算机记录包含了人的陈述,则当中可能会包含传闻,那么举证方必须首先证实该记录是否是属于法律规定的传闻例外之列,如果是的话,则这个记录就被会被许可采纳,如果某一计算机记录完全是由计算机自动生成的,并不牵涉丝毫人为的因素,那么举证方就只需要完成对该记

24、录鉴证的任务即可,而不必证实其属于某种传闻例外之列,则该记录就具有可采性。正如许多法庭和评论者所说的那样,传闻规则的这一限制意味着不牵涉人为因素的计算机自动生成记录中不包含传闻,即洞察到“计算机生成记录中不包含传闻”这点十分重要,否则就会像有的法庭似的误将计算机自动生成记录作为不属于传闻例外的传闻而排除在外。换言之,法庭在许可采纳该证据之前必须确认其中所含陈述是在能够确保可信的条件下才做成的。从证据的形式上来看,这些一般形式为电话记录,电话录音,电话追踪记录,电子医疗账单,电子财务账簿等记录盘自动生成数据,以及相应的打印输出物等主要是电子设备的储存记录以及衍生记录。这表明在除了电子设备储存记录

25、以外,传闻规则主要对电子设备的储存记录与衍生记录有适用的必要以及法律效力。但是电子证据的传闻规则只是适用于电子的设备储存记录和衍生记录之间,而不适用于由电子设备生成的任何记录,因为一般而言,电子设备生成的记录都是实物证据,不含有传闻因素。在确定某一电子证据是否适用传闻规则时要注意审查其是否完全由非人力的机器生成,对于一些看起来属于电子设备生成证据的电子记录,要注意其中是否含有人的因素,因为有的计算机自动生成数据从表面上看是由计算机自动生成的,但实际上也需要相关人员的监管保管,所以这种时候这些数据也可以作为传闻证据,可以依照相关规则加以采纳。 (三)电子证据的最佳证据规则根据最佳证据规则的字面意

26、思是只能用最好的,最具有说服力的证据来证明某项事实。但通常认为该证据仅适用文字材料或文书证据,即指“为了证明文书的内容,要求提供原始文书,而不能提供复印件”。如果案件争议不在于文书的内容,那么原始证据与次级证据就居于同等地位,原始证据一般没有绝对优先的性质。电子证据的出现和运用,对与最佳证据规则的主要挑战在于如何去判断他的原件。因为对于电子证据而言“原始的”这一观念不是很容易适用。所以据联邦证据规则之规定“如果数据被储存在计算机或类似设备里面,则任何可以用肉眼阅读的,表明其能准确反映数据的打印输出物或其他输出物均为原件”如此一来,任何源自于计算机数据的准确的打印输出物都是符合最佳证据规则要求的

27、原件。这种解决电子证据适用最佳证据规则遇到的障碍的方法可以概括为“对原件扩大解释法”电子证据的出现以及运用对于最佳证据规则提出的第二项挑战是如何适度的调整许可使用电子证据复制件的范围。这主要是靠立法者对各种法定情形进行扩大解释,同时也逐步许可法官进行个案裁量,将举证方客观上不能举出电子证据原件确定为酌定情况。电子证据的出现和运用对最佳证据规则提出的第三项挑战在于如何区分计算机打印输出物与规则1006所规定的摘要,即对于数量太大,不便于在法庭上审查的文书,录音或照片可以通过图表,摘要或计算机结果的形式提出其内容。原件或副本应供其他当事人在合理时间与地点审查或复制。法庭可以命令当事人在法庭上提出他

28、们。在司法实践中,有时控辩一方会对另一方提交法庭的计算机打印输出物,主张它是一种证据“摘要”,提出他是否必须符合规则1006的限定条件的疑问。这就需要针对个案进行具体审查,法官们应对的基本原则是一方面不因计算机打印输出物是海量电子证据的打印输出物,而简单将其归为“摘要”之列;另一方面,如果计算机打印输出物确实是仅仅作为其他可采纳证据的摘要被提交法庭的,那么他也必须符合规则1006的规则,就像其他证据规则一样。电子证据的最佳证据规则适用的前提是为了证明电子记录的内容,若非如此,而是为了证明其他的任何内容,就和适用电子证据最佳证据规则问题没有关系。其次,美国判断电子证据原件,复制件的标准是人为的拟

29、制标准,而非自然标准,这也就是扩大解释法,即通过扩大对原件的解释,来解决在适用最佳证据规则时难以判断何为电子证据原件的问题。再次,法庭在特定条件下可以许可采纳电子证据的复制件,比如在证据数量太大,不便于举证的情况或法官裁定举证方不便于举出电子证据原件或虽能举出电子证据原件,但是效果不理想的情况。(四)电子证据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在美国法中,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有着广义和狭义的区别;狭义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指的是审判时不能够采纳的违反了宪法第四条修正案之禁止非法搜查和扣押之保护性规定而获得的证据;而广义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就还包括了依据宪法修正案的其他条款的规定排除掉有关证据的规则。但是一般情况下,非法证

30、据排除规则通常指的是狭义的概念。电子证据的出现无疑进一步加剧了原本就十分复杂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演进过程。电子证据在形态上具有无形性,在取证方式具有特殊性,美国司法部门在适用传统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时候,调整了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相关的既有适用规则。传统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是建立在宪法第四修正案基础上的,相应的电子证据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主旨也是在于此。也就是用于限制官方人员在刑事诉讼中开展的,针对电子证据的非法搜查与扣押。三 美国电子证据法规对中国的影响随着我国电子科技,交易,商务领域的迅猛发展,电子证据作为一种全新的证据种类在现代司法格局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这也使得我们不得不把完善相关电

31、子证据规则作为当今司法建设的要务。为了避免盲目摸索我们再这个过程中可以通过吸收借鉴他国的先进相关经验,来加速以及完善我国的电子证据规则建设。我们可以在学习了美国电子证据建设相关经验后,来指导我国电子证据制度的完善。在当今社会的中国,信息技术处于不断的发展与推广当中,电子证据的搜集,审查判断的相关规范也在不断的完善中,为了使人们相信并在司法实践中正确合理的运用电子证据我国相关法规也应该转变以前的观念,以确立电子证据在传统证据种类中的独立地位以及资格。“电子证据属于视听资料”这一观点在一定程度上被我国立法和司法机关所认同。虽然二者的确有存在形式上的差异,并且需要一定的转化手段才能够显现,而且他们的

32、正本副本同样具有无区别的相似之处,但是这种观点实际上存在着一定不足:除了视听资料主要是通过视觉和听觉直接感知的,而电子证据则具有多媒体性质的区别以外,我们不能够将电子证据直接划入视听资料的关键点在于,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了视听资料应该属于间接证据,如果将电子证据视为视听资料的一种,有可能会不利于电子证据证明能力的发挥,因此在立法中明确规定电子证据的证据地位具有重要意义。其次,美国的司法系统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有了自己的评判计算机记录可采性的机制,但是我国的相关法律法规中却基本没有涉及电子证据的可采性以及证明力还有认定标准问题。对电子证据的立法而言,仅规定收集取证的规则,但是不规范证明力和可采性问

33、题会导致立法缺少刚性。在取证,举证质证和认证环节中前三者的存在和进行都是在为认证做准备的,所以在以后我国的电子证据规则的建设中,我国不仅应该要完善收集取证规则,更要侧重于电子证据的可采信和证明力规则的构建和完善。最后,我国电子证据规则的建设还应该充分发挥司法解释对电子证据的指导功能。和美国不同,我国没有法律没有已判决案例的补充所以司法解释的地位就显得尤为重要。就我国而言,司法解释作为我国法律体系的有一个机组成部分,通常是用于解决法律适用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通常对法律起到补充说明的作用。但是在电子证据立法尚未完全形成的情况之下,我们也可以赋予它以特殊的功能。一方面可以通过司法解释对与电子证据的运作设局问题进行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