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制史全套课件_第1页
中国法制史全套课件_第2页
中国法制史全套课件_第3页
中国法制史全套课件_第4页
中国法制史全套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国法制史导论一.中国法制史的研究对象 中国法制史学是研究中国历史上法律制度发生、发展、变革、移植过程及其特征、规律的科学。 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明清、清末、 民国、革命根据地法制 刑法、民法、商法、行政法、宪法、经 济法、司法制度二.学习中国法制史的意义1.准确把握历史,训练历史思维2.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历史借鉴3.加深对法学其他学科的理解 “赋予它新价值和新意义”(梁启超)三.学习中国法制史的方法1.了解社会背景2.解决史论关系3.把握中国特色4.客观、理性地理解法制历史第一章 中国法律的起源与特点第一节 中国法律的起源第二节 中国法律起源的特点本章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掌握中国法

2、律的起源及其特点。本章教学要求:简要介绍马克思主义关于法律起源的理论,在此基础上重点阐释中国法律的起源与特点。本章教学重点:中国法律的起源与特点。本章教学难点:具体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法律起源的理论来阐释中国法律的起源与特点。 一、习俗与法的产生 “在社会发展某个很早的阶段,产生了这样一种需要:把每天重复着的产品生产、分配和交换用一个共同规则约束起来,借以使个人服从生产和交换的共同条件。这个规则首先表现为习惯,不久便成了法律。随着法律的产生,就必然产生出以维护法律为职责的机关公共权力,即国家。随着社会的进一步的发展,法律进一步发展为或多或少广泛的立法。人们忘记他们的法起源于他们的经济生活条件,正

3、如他们忘记他们自己起源于动物界一样。随着立法发展为复杂和广泛的整体,出现了新的社会分工的必要性:一个职业法学者阶层形成起来了,同时也就产生了法学。”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 一、习俗与法的产生 “个人除了必须以国家的形式组织自己的力量外,他们还必须给予他们自己的由这些特定关系所决定的意志以国家意志即法律的一般表现形式。这种表现形式的内容总是决定于这个阶级的关系,这是由例如私法和刑法非常清楚地证明了的。这些个人通过法律形式来实现自己的意志,同时使其不受他们之中任何一个单个人的任性所左右,这一点之不取决于他们的意志,如同他们的体重不取决于他们的唯心主义的意志或任性一样。他们的个人统治必须同时是

4、一个一般的统治。他们个人的权力的基础就是他们的生活条件,这些条件是作为对许多个人共同的条件而发展起来的,为了维护这些条件,他们作为统治者,与其他的个人相对立,而同时却主张这些条件对所有的人都有效。由他们的共同利益所决定的这种意志的表现,就是法律。” (马克斯、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 一、习俗与法的产生 梅因(Henry Maine): 可以断言,在人类初生时代,不可能想象会有任何种类的立法机关,甚至一个明确的立法者。法律还没有达到习惯的程度,它只是一种惯行。用一句法国成语,它还只是一种“气氛”。对于是或非唯一有权威性的说明是根据事实作出的司法判决,并不是由于违犯了预先假定的一条法律,而是在审判

5、时由一个较高的权力第一次灌输入法官脑中的。二、中国国家与法的产生恩格斯:国家:地域、公共权力中国:氏族部落(炎帝、黄帝、蚩尤)部落联盟酋邦(国家)二、中国国家与法的产生禹(黄帝五代玄孙)“夏禹涂山之会,执玉帛者万国。”(帝王世纪)“防风氏后至,禹杀而戮之。”启(“益干启位,启杀之”)家天下 夏朝二、中国国家与法的产生“公元前3000年(距今5000年)左右,它们相继跨入阶级社会,其首领纷纷称王。于是,迅速涌现出一大批宗族部落王国,中国社会进入万国并立时代。”“故至迟到公元前3000年(距今5000年)左右,私有制与阶级社会即已诞生,古代早期国家随之建立起来。” (张晋藩:中国法制史)二、中国国

6、家与法的产生二、中国国家与法的产生“国之大事,在祀与戎”:1.礼(禮):由内而外,礼源于祭祀 (习惯:祭品、爵位、肉食)2.刑:由外而内,“刑起于兵” 征伐为最早的刑、军法、司寇二、中国国家与法的产生“国之大事,在祀与戎”二、中国国家与法的产生“法”:“灋,刑也。平之如水,故从水;廌所以触不直者去之,从去。”(许慎说文解字)说文解字:“去,人相违也”。二、中国法的产生特点:战争与法律:“兵刑合一”,刑法受到特别重视血缘与法律: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血缘、婚姻的影响,通过部落联盟机构的职能分化和完善,使其直接转化为国家机构的特殊道路。祭祀与法律:在华夏先人中产生的祖先崇拜意识,通过一定的典礼、仪式,逐

7、渐演化为具有宗教性质的祖先祭祀。二、中国法的产生特点:4.裁判与法律:中国法律的产生,与其他文明中法律的起源一样,也具有“由裁判到立法”的特点。5.民族融合与法律:中国法律的起源还表现出民族大融合的特征。三大部落联盟之间的相互征战,促成了不同部落之间的相互交往。不同的生活习俗在相互接触中交流、融合,在不同的部落形成了不同的刑事惩罚方式。三.法的产生一般规律1.法的产生和发展的根本原因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法的起源经历了从氏族习惯到习惯法,再到 成文法的发展过程。3.法的起源受到宗教和道德规范的深刻影响。四、中国法制史的特点自然条件(疆域广袤)经济形态(种植农业)社会人口(“超级国家社会”)

8、社会与国家组织(权威秩序)四、中国法制史的特点1.独立发展与移植借鉴相结合2.家庭本位3.礼法结合4.公法发达5.私权自治6.艰难曲折的近代转型本章思考题:1. 简述马克思主义关于法律起源的理论。2. 如何理解“兵刑合一”。3. 简述祭祀与法律的关系。第二章 夏商法制第一节 夏朝法制第二节 商朝法制本章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掌握夏朝和商朝法制的基本概况。本章教学要求:介绍夏朝和商朝法制的基本内容以及夏朝和商朝法制的基本特点。本章教学重点:夏朝和商朝法制的基本内容及其特点。本章教学难点:运用中国古代的典籍记载来阐释夏朝和商朝法制的基本内容与特点。 第一节 夏朝法制夏朝(前2070-前16

9、00)“禹于是遂即天子位,南面朝天下。国号曰夏后,姓姒氏。”(史记 夏本纪)“当禹之时,天下万国”,“至于汤而三千余国”(吕氏春秋 用民)“茫茫禹迹,画为九州。”(左传 襄公四年)家天下:“益干启位,启杀之。”(竹书纪年)“启立,作甘誓,征有扈氏,会诸侯而定天下。自后天下以父传子,不复传贤。”夏朝法制1.神权思想(神授、天讨天罚)“有夏服天命。”(尚书召诰)“夏道尊命,事鬼神而远之。”(礼记表记)2.禹刑“夏有乱政,而作禹刑”(左传昭公六年)“禹承尧舜之后,自以德衰,而制肉刑。”(汉书刑法志)3.不孝罪: 孝经五刑:“五刑之属三千,而罪莫大于不孝。”4.以刑统罪左传昭公十四年:“昏、墨、贼,杀

10、,皋陶之刑也。” (叔向:“己恶而掠美为昏,贪以败官为墨,杀人不忌为贼。”)5.五刑晋书 刑法志:“夏后氏之王天下也,则五刑之属三千。”魏书刑法志:“夏刑则大辟二百、膑辟三百、宫辟五百,劓、墨各千,殷因于夏,盖有损益。”世本作篇:“夏作赎刑。”尚书吕刑:“穆王训夏赎刑,作吕刑。”6.甘誓“大战于甘,乃召六卿。王曰:“嗟!六事之人,予誓告汝。有扈氏威侮五行,怠弃三正。天用剿绝其命。今予惟恭行天罚。左不攻于左,汝不恭命;右不攻于右,汝不恭命;御非其马之正,汝不恭命。用命,赏于祖;弗用命,戮于社。予则孥戮汝。”郑玄:“五行,四时盛德所行之政也。威侮,暴逆之。三正,天、地、人之正道。”7.司法官与监狱

11、礼记明堂位:“夏后氏官百。”礼记月令:夏有“大理”,主掌审判。夏朝监狱:“夏台”“圜土”古本竹书纪年夏纪:“(帝癸)二十二年,商侯履来朝,命囚履于夏台。”史记夏本纪:“召汤而囚之夏台。”竹书纪年:“夏帝芬三十六年作圜土。”夏朝法律的特点:(一)神权法的因素比较突出(二)部门法数量较少(三)法律内容比较简单(四)司法制度的内容十分匮乏第二节 商朝法制商朝(前1600-前1044年)1.商兴 “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宅殷土芒芒。古帝命武汤,正(征)域彼四方。 方命厥后,奄有九有。商之先后,受命不殆,在武丁孙子。武丁孙子,武王靡不胜。 龙旂十乘,大糦是承。邦畿千里,维民所止,肇域彼四海。”(诗经玄鸟)

12、二.商朝(前1600-前1044年)2. 地域“纣之地左东海,右流沙;前交趾,后幽都。” (淮南子泰族)商朝法制1.神权思想:“天命玄鸟,降而生商”:鸟图腾),“有殷受天命”(尚书召诰)。礼记表记:“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先罚而后赏,尊而不亲。” 2.国家结构分封制:嫡长子以外的王子,以及王族、国王姻亲均享有不同等级的分封权商王直接控制的王畿地区(内服)诸侯方国的领地(外服)(有自己的职官和军队)尚书 酒诰:“越在外服,侯、甸、男、卫、邦伯;越在内服,百僚、庶尹、惟亚、惟旅、宗工,越百姓里居。”宗法制:王族、子族、卿族、臣族贵族制:世袭3.官制:相、三公、卿士相:伊尹、傅说(“圣人

13、”)孟子:“汤之于伊尹,学焉而后臣之,故不劳而王。”三公:司空(土木工程)、司徒(军事)、司寇(刑狱)卿史、御史、史、尹4.从汤刑到纣王酷刑“商有乱政,而作汤刑。”(左传昭公六年)汤誓:“有夏多罪,天命殛之。尔尚辅予一人,致天之罚,予其大赉汝!尔无不信,朕不食言。尔不从誓言,予则孥戮汝,罔有攸赦。”诰:王的训诫或告示彝:商朝习惯规范与传统规则 尚书 康诰:“罚蔽殷彝,用其义刑义杀。”4.从汤刑到纣王酷刑奴隶制“五刑”:刑罚体系:墨、劓、刖、宫、大辟纣王“以酒为池,悬肉为林”:炮烙、醢、脯、烹、焚、剖心(比干)等死刑二.商朝(前1600-前1044年)商朝法制4.从汤刑到纣王酷刑罪名:矫诬天命罪

14、:尚书仲虺之诰:“夏王有罪,矫诬上天,以布命于下。”颠越不恭罪:尚书盘庚:“乃有不吉不迪,颠越不恭,暂遇奸宄,我乃劓殄灭之,无遗育,无俾易种于兹新邑。” 不有功于民罪:史记殷本纪:汤“告诸侯群后:毋不有功于民,勤力乃事。予乃大罚殛女,毋予怨。”弃灰于公道罪:韩非子内储说上:“殷之法,弃灰于公道者断其手。”不孝罪:吕氏春秋孝行:“刑三百,罪莫重于不孝。”5.其他制度(1)土地制度:商王所有史记殷本纪:“西伯出而献洛西之地,以请除炮格(烙)之刑。纣乃许之,赐弓矢斧钺,使得征伐,为西伯。”(2)婚姻制度:一夫一妻多妾(3)王位继承制度:兄终弟及、父死子继、嫡长子继承6.司法制度(1)中央与地方司法机

15、关:中央:商王、司寇地方畿内之地,设有“士”与“蒙士”执掌司法;其他地方司法官为“正”与“史”,处理所辖地方的案件。遇有重大疑难案件,地方司法官需上报司寇复审。神判:占卜,卜者(巫、卜、史、祝等)参与司法,影响裁决6.司法制度(2)监狱:“圜土” 在地下挖坑或地上垒墙墨子尚贤下:“昔者傅说居北海之洲,圜土之上。”史记殷本纪:“纣囚西伯羑里。” 商朝法律特点:(一)神权法的成份更多(二)部门法的数量有所增加(三)法律内容开始复杂化(四)司法制度的内容逐渐丰富 本章思考题:1. 简述夏朝法律的基本内容。2. 简论夏朝法律的特点。3. 简论商朝法律的特点。 第三章 西周法制 第一节 立法活动第二节

16、刑事法律制度第三节 民事法律制度第四节 司法制度本章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掌握西周法制的基本内容。本章教学要求:介绍西周法制的基本内容以及夏朝和商朝法制的基本特点。本章教学重点:西周法制的基本原则与司法制度的主要内容。本章教学难点:运用中国古代的典籍与出土青铜器铭文来解读西周法制的基本内容与特点。 第一节 立法活动1.新的合法性“天命靡常”“皇天无亲,惟德是辅”“以德配天”“敬天/德保民”2.礼刑并用“明德慎罚”“德主刑辅”“刑兹无赦”3.“刑罚世轻世重”“刑新国用轻典,刑平国用中典,刑乱国用重典”一、法律思想的变化1.周公制礼周礼以周部族固有的传统习惯法为基础,采纳夏商两代的部分礼制

17、,经全面系统整理修订而成,规定了政治法律制度与伦理道德规范。论语为政:“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礼记曲礼:“道德仁义,非礼不成;教训正俗,非礼不备;分争辨讼,非礼不决;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宦学事师,非礼不亲;班朝治军,莅官行法,非礼威严不行;祷祠祭祀,供给鬼神,非礼不诚不庄。”二、立法概况1.周公制礼周礼的内容:“经礼三百,曲礼三千。”(礼记礼器)“礼仪三百,威仪三千。”(礼记中庸)周礼的种类:五礼:吉礼、嘉礼、宾礼、军礼、凶礼六礼:冠礼、婚礼、丧礼、祭礼、乡饮酒礼(乡礼)、相见礼八礼:冠礼、婚礼、丧礼、祭礼、朝礼、聘礼、射礼、乡礼九礼:冠礼、婚礼、朝

18、礼、聘礼、丧礼、祭礼、宾主礼、 乡饮酒礼、军旅礼二、立法概况1.周公制礼举例:祭礼: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 庶人祭于寝乐舞:天子八佾、诸侯六佾、大夫四佾、士二佾二、立法概况礼的原则与精神:“亲亲”“尊尊”礼记 大传:“亲亲也,尊尊也,长长也,男女有别,此其不可得与民变革者也。”1.“亲亲父为首”,“别亲疏,序长幼”,宗法伦理“孝”(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和妻柔、姑慈妇听)2.“尊尊君为首”,“别贵贱,序尊卑”,政治和身份等级“忠” (君贤、臣忠)规范性、国家意志性和强制性2.九刑左传昭公六年“周有乱政,而作九刑。” 西周成王时所作刑书据郑玄注尚书尧典:九刑篇目为九种刑罚的名称,

19、即墨、劓、剕、宫、辟、鞭、扑、流、赎二、立法概况2. 吕刑相传西周中期穆王时命吕侯“作修刑辟”,又称“甫刑”、“祥刑”。史记:“诸侯有不睦者,甫侯言于王,作修刑辟。王曰:吁!来!有国有土,告尔祥刑。”二、立法概况2. 吕刑二、立法概况(1)五刑“墨罚之属千,劓罚之属千,剕罚之属五百,宫罚之属三百,大辟之罚其属二百。五刑之属三千。”2. 吕刑二、立法概况(2)赎刑制度“墨辟疑赦,其罚百锾,阅实其罪。劓辟疑赦,其罪惟倍,阅实其罪。剕辟疑赦,其罚倍差,阅实其罪。宫辟疑赦,其罚六百锾,阅实其罪。大辟疑赦,其罚千锾,阅实其罪。”3.礼与刑的关系二、立法概况(1)礼与刑的关系是互相联系、互为补充、相辅相成

20、、密不可分的。(2)礼与刑的功能和作用各有侧重。 a.“礼者禁于将然之前,刑者禁于已然之后”。 b.“礼之所去,刑之所取,失礼则入刑,相为表里者也”。(3)礼与刑的适用对象有所不同。“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礼,所以整民也。”3.综合为治二、立法概况“礼以道其志,乐以和其声,政以一其行,刑以防其奸。礼乐刑政,其极一也,所以同民心而出治道也。”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第二节 刑事法律制度一、主要罪名1. 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违犯王命罪诽谤周王罪擅

21、自变革礼制罪左道乱政罪2. 妨害社会秩序的犯罪礼记王制:“作淫声、异服、奇技、奇器以疑众,杀。行伪而坚,言伪而辩,学非而博,顺非而泽以疑众,杀。假于鬼神、时日、卜筮以疑众,杀。”周礼秋官禁暴氏:“凡国聚众庶,则戮其犯禁者以徇;凡奚隶(奴隶)聚而出入者,则司牧之,戮其犯禁者。”尚书酒诰:“群饮,汝勿佚,尽执拘以归于周,予其杀。”3. 危害人身安全的犯罪周礼秋官掌戮:“凡杀人者,踣诸市,肆之三日。”周礼秋官禁杀戮:“凡伤人见血而不以告者,攘狱者,遏讼者,以告而诛之。” 4.危害财产安全的犯罪盗窃罪拐卖奴隶罪(尚书费誓:“逾垣墙,窃马牛,诱臣妾,汝则有常刑。”)抢劫罪(“杀越人于货”尚书康诰) 5.

22、 破坏家庭伦理的犯罪不孝罪尚书康诰记周公曰:“元恶大憝,矧惟不孝不友”礼记王制:“山川神祗有不举(祭)者为不敬,不敬者,君削以地;宗庙有不顺者为不孝,不孝者,君绌以爵。”杀亲罪周礼秋官掌戮:“凡杀其亲者,焚之。” 二、主要刑罚种类1. 五刑死刑:大辟肉刑:墨刑、劓刑、剕刑、宫刑 2. 五罚五罚,即五种赎刑。“五刑不简,正于五罚”,本应处以五刑的行为因无法核对验证,案情出现疑问的,可按原对应之五刑纳铜赎罪。徒刑(圜土之制):周礼秋官大司寇:“以圜土聚教罢民。凡害人者,置之圜土而施职事焉,以明刑耻之。其能改过,反于中国,不齿三年。其不能改而出圜土者杀。”周礼秋官司圜:“司圜掌收教罢民。凡害人者,弗

23、使冠饰而加明刑焉,任之以事而收教之。能改者,上罪三年而舍,中罪二年而舍,下罪一年而舍。其不能改而出圜土者杀,虽出三年不齿。凡圜土之刑人也,不亏体;其罚人也,不亏财。” 拘役刑(嘉石之制):“凡万民之有罪过,而未丽于法,而害于州里者,桎梏而坐诸嘉石,役诸司空。重罪,旬有三日坐,朞役。其次九日坐,九月役。其次七日坐,七月役。其次五日坐,五月役。其下罪三日坐,三月役。使州里任之,则宥而舍之。”在西周青铜器铭文,如亻朕匜铭有鞭刑,师旂鼎铭有播(流放)刑等三、主要刑罚原则1.矜老恤幼(“三赦”之法)周礼秋官司刺:“一赦曰幼弱,二赦曰老耄,三赦曰蠢愚。” 礼记曲礼:“七年曰悼,八十九十曰耄。悼与耄,虽有罪

24、不加刑焉。” 2.区分过失和故意、惯犯和偶犯尚书康诰记周公曰:“人有小罪,非眚,乃惟终,自作不典,式尔。有厥罪小,乃不可不杀。乃有大罪,非终,乃惟眚灾,适尔,既道极厥辜,时乃不可杀。”周礼秋官司刺:“一宥曰不识,再宥曰过失,三宥曰遗忘。”(“三宥之法”)3. 罪疑从轻,众疑赦之尚书吕刑:“五刑之疑有赦,五罚之疑有赦,其克审之。”礼记王制:“疑狱,氾与众共之。众疑,赦之。”4. 父子兄弟,罪止其身,不株连左传昭公二十年:“父子兄弟,罪不相及。”左传僖公三十年:“父不慈,子不祗(敬),兄不友,弟不共(恭),不相及也。” 5. 刑罚世轻世重尚书吕刑:“轻重诸罚有权,刑罚世轻世重。”6.“刑不上大夫”

25、西周贵族犯罪享受的特权:(1)贵族依八辟宽宥刑罚亲、故、贤、能、功、贵、勤、宾(2)贵族不公开受刑周礼秋官小司寇:“凡王之同族,有罪不即市。”(3)贵族不受宫刑礼记文王世子:“公族无宫刑,不翦其类也。”(4)贵族不被没为奴隶周礼秋官司厉:“凡有爵者,与七十者,与未龀者,皆不为奴。”7.正当防卫原则周礼秋官朝士:“凡盗贼军,乡邑及家人,杀之无罪。”第三节 民事法律制度一、土地所有权诗经小雅北山:“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封邦建国”,“授民授疆土” 礼记王制:天下九州,天子直辖一州(王畿)方千里,其余封给公爵、侯爵各方百里;伯爵方七十里,子爵、男爵各方五十里。每州封公、侯之国三

26、十,伯爵之国六十,子、男之国一百二十。一、土地所有权西周中期以后,王权衰微从“田里不鬻”到允许土地买卖程序:双方到场 签订契约 官府备案 五祀卫鼎 (西周恭王五年,前917年) 土地交换制度二、井田制在井田制下,土地被分成公田与私田,公田是指共同耕种的土地,私田是指由私人耕种的土地。三、契约制度(一)契约1.质剂(“听卖买以质剂”)“质人”质:长券,用于买卖牛马、奴隶等,“大事以质”剂:短券,用于买卖兵器、珍宝等,“小事以剂”2.傅别(“听称责以傅别”)郑玄注:“称责谓贷予,傅别谓券书也。”(破券立契、合券履约)“官有政法,民从私契”四、婚姻家庭制度目的与原则礼记昏义:“昏礼者,将合二姓之好,

27、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故君子重之。”孟子离娄上:“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一夫一妻(多妾)制原则四、婚姻家庭制度同姓不婚原则左传:“男女同姓,其生不蕃。”国语:“同姓不婚,恶不殖也。”礼记:“夫婚礼,万世之始也,取于异姓,所以附远厚别也。”礼记曲礼:“取妻不取同姓,故买妾不知其姓则卜之。”居父母丧不婚西周时居父母丧的丧期一般为三月或百日。 礼记内则:三年,但实践中三月“既葬除服”或“百日卒哭”。西晋:三年丧作为贵族官吏的强制性道德规范唐律:三年丧期婚姻成立的条件和原则孟子滕文公下:“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钻穴隙相窥,逾墙相从,则父母、国人皆贱之。”诗经:“取妻如之何,必告父母”;“取妻如

28、之何,匪媒不得。”礼记:“男女非有行媒,不相知名;非受币,不交不亲。”结婚:“六礼”纳采,即男方家长请媒人向女方家长提亲;问名,即请媒人问清楚女方的姓名,以防同姓为婚;纳吉,即男家将女方姓名及相关情况在祖庙中告知祖先,并占卜吉凶;纳征,即男家向女家送聘礼,征即币帛、聘礼;请期,即男家占卜决定婚期并告知女家;亲迎,即新郎奉父母之命到女家迎娶新娘,同至男家举行婚礼。离婚:“七出”“三不去”“七出”:不顺父母、无子、淫、妒、有恶疾、多言、窃盗“三不去”:“有所取无所归”,“与更三年丧”, “前贫贱后富贵”五、继承制度嫡长子继承制继承内容:宗祧继承:嫡长子财产继承:嫡长子女子无继承权六、分封制分封制是

29、西周的基本政治制度,又称分土封侯制。周王室直接控制的地区限于王畿地区,而征伐得来的土地、俘虏、人民分别授予其兄弟、亲戚、功臣,建立诸侯国,以藩屏周,达到巩固政权的目的。诸侯同样将土地封给自己的卿大夫作采邑,卿大夫又将封地分给士,从而建起层层的金字塔式的关系。周天子最高统治者,天下的共主,名义上占有全国的土地和人民。 地位最高的家族长,具有最高的政权、军权、司法、宗法、祭祀和经济特权。-血统在权威秩序中的地位得到强化 七、宗法制宗的本义,是指宗庙。所谓宗法,就是宗庙之法。西周的宗法制度,本质上是一种规定宗族组织关系的社会制度。(1)宗法制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与国家制度相结合,维护贵族世袭统治的制

30、度。(2)宗法制度的核心是“亲亲”,就是根据家族内部的血缘关系的亲疏远近确立家族的政治身份和财产的继承分配关系。(3)西周的分封制,就是在宗法制的原则下对国家的管理权和政治资源进行的一次大分配,形成 “家国”一体的宗法政权体制。大宗继统担任周天子的嫡长子(亦称为宗主或者宗子)所传宗族系统称为大宗,具有传宗继祖的权力,是族人共同尊奉的对象 ,在宗族中享有最大的权力。大宗世代不变,为“百世不迁之宗”。 小宗周天子的余子对天子为小宗。诸侯之位亦由嫡长子世袭,在本国为大宗;余子对诸侯为小宗。卿、大夫、士、庶人皆准此。小宗的宗子只对五服之内的族人有效,为“五世则迁之宗”宗法制1.宗法制度通过血缘的亲疏,

31、确立起一整套土地、财产和政治身份的分配与继承制度,保障贵族“世卿世禄”的特权。2.宗法关系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和宗族权,把“国”和“家”密切地结合在一起。3.宗法关系不能从根本上保证中央与地方的隶属关系,中央的控制力会逐渐减弱。第四节 司法制度1.司法机关天子治天下,诸侯治国,大夫治邑大司寇:刑事政策,周礼秋官大司寇:“大司寇之职,掌建邦之三典,以佐王刑邦国,诘四方。”小司寇:具体案讼,周礼秋官小司寇:“小司寇之职,掌外朝之政,以致万民而询焉”,“以五刑听万民之狱讼”士师:“掌国之五禁之法,以左右刑罚”,执行禁令及司法事务司刑、司约、司盟太史(兼管司法工作)乡士、遂士、县士2

32、.诉讼审判周礼秋官大司寇:“以两造禁民讼,入束矢于朝,然后听之。以两剂禁民狱,入钧金,三日乃致于朝,然后听之。”(1)狱讼之分“讼谓以财货相告者”争财“狱谓相告以罪名者”论罪(2)起诉形式:口头、诉状 诉讼费用:“束矢”“钧金” 2.诉讼审判(1)当事人双方须到场尚书吕刑:“两造具备,师听五辞。”(2)周礼秋官小司寇:“有狱讼者,则使之盟诅。” (3)吕刑:“听狱之两辞。”士师:“凡以财狱讼者,正之以傅别、约剂。” 2.诉讼审判五听周礼秋官小司寇:“以五声听狱讼,求民情,一曰辞听;二曰色听;三曰气听;四曰耳听;五曰目听。”郑玄注:辞听:“观其出言,不直则烦”;色听:“察其颜色,不直则赧然”;气

33、听:“观其气息,不直则喘”;耳听:“观其聆听,不直则惑”;目听:“观其眸子,不直则眊然”。2.诉讼审判“三刺”即在重大案件判决死刑之前,司法官须向三类人群充分征询意见:“一曰讯群臣,二曰讯群吏,三曰讯万民。”“三宥”周礼秋官司刺:“司刺掌三刺、三宥、三赦之法,以赞司寇听狱讼壹宥曰不识,再宥曰过失,三宥曰遗忘。”2.诉讼审判判决“要囚,谓察其要辞以断狱。既得其辞,服膺思念五六日,至于十日,至于三月,乃大断之,言必反覆思念,重刑之至也。”周礼秋官小司寇:“至于旬乃蔽。”尚书吕刑:“其刑其罚,其审克之。”重大疑难案件:“大司寇以狱之成告于王,王命三公参听之,三公以狱之成告于王。王三宥然后制刑。”2.

34、诉讼审判执刑周礼秋官掌戮:“墨者使守门,劓者使守关,宫者使守内,刖者使守囿,髡者使守积。”死刑执行公开行刑,但贵族例外周礼秋官小司寇:“凡王之同族,有罪不即市。”秋冬行刑:西周在“敬天”思想指导下,认为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所以执行刑罚要顺应天时。战国秦汉初被废,西汉中期重新确立,但重罪“决不待时”。 亻朕匜(铭) 诉讼审判制度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二曰庙数之制;三曰同姓不婚之制。此数者,皆周之所以纲纪天下。其旨则在纳上下于道德,而合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民以成一道德之团体。 王国维:殷周制度论 本

35、章思考题:1简述周礼以及礼与刑的关系。2. 试论“明德慎罚”。3. 简述西周继承制度。 第四章 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制第一节 春秋时期的立法活动第二节 战国时期的法律制度本章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掌握春秋战国时期法制发展的基本内容。本章教学要求:介绍春秋战国时期法制以及法制变革相关的基本内容。本章教学重点:春秋时期公布成文法和战国时期的变法活动。本章教学难点:对春秋和战国时期法制变革的评析。 第一节 春秋时期的立法活动社会背景(一)周室衰微(二)列国祸乱(三)礼崩乐坏(四)诸侯兼并(五)经济快速发展 -身份等级与阶层的变化 -宗法分封制与世卿世禄制的破坏 -思想争鸣(孔子、孟子、荀子,儒家

36、、法家、道家、墨家、兵家)新制度:税收、任官、成文法(法令到法典)-齐国“相地而衰征”-晋国“作爰田”-鲁国“初税亩”春秋时期各国立法楚国:-楚文王制定“仆区之法”(“仆,隐也;区,匿也。为隐匿亡人之法也。” 杨伯峻 注:“今言窝藏。”)“盗所隐器,与盗同罪。” -楚庄王制定“茆门之法”,规定宫廷警卫(茆门,即雉门,楚国的宫门之一。一说古代诸侯之宫门/天子之宫门)晋国:晋文公制定“被庐之法”春秋时期立法原则:(一)世俗化原则(二)公开化原则(三)重刑化原则春秋时期公布成文法1.郑国的“铸刑书”和“竹刑”公元前536年,执政子产(公孙侨)“铸刑书”公元前501年,邓析作“竹刑”2.晋国“铸刑鼎”

37、-公元前513年,赵鞅、荀寅“铸刑鼎”春秋时期公布成文法背景:1.经济发展 生产力提高(铁制农具、牛耕)2.社会结构变化:奴隶主贵族阶级衰落,新兴地主阶级兴起3.阶级矛盾凸显:新兴地主阶级反对旧贵族司法特权和垄断-“临事制刑,不豫设法”-“刑不可知,则威不可测” 春秋时期公布成文法1.郑国的“铸刑书”和“竹刑”公元前536年,执政子产(公孙侨)“铸刑书” “铸刑书于鼎,以为国之常法” 这是古代中国首次正式公布成文法公元前501年,邓析作“竹刑” “私造刑法”春秋时期公布成文法1.郑国的“铸刑书”和“竹刑”吕氏春秋:“子产治郑,邓析务难之。与民之有狱者约,大狱一衣,小狱襦绔。民之献衣襦绔而学讼者

38、不可胜数。以非为是,以是为非,是非无度,而可与不可日变,所欲胜因胜,所欲罪因罪。郑国大乱,民口谖哗。子产患之,于是杀邓析而戮之,民心乃服,是非乃定,法律乃行。”左传定公九年:“郑驷歂杀邓析,而用其竹刑。”2.晋国“铸刑鼎”公元前513年,赵鞅、荀寅“铸刑鼎,著范宣子所为刑书焉。”晋国较早公布成文法的原因:新兴地主阶级力量强大公布成文法的争论1.晋国叔向反对郑国子产“铸刑书”“昔先王议事以制,不为刑辟,惧民之有争心也,犹不可禁御。民知有辟,则不忌于上,并有争心,以征于书,而徼幸以成之,弗可为矣。民知争端矣,将弃礼而征于书,锥刀之末,将尽争之。”“国将亡,必多制。”子产:“吾以救世也。”公布成文法

39、的争论2.鲁国孔子反对晋国“铸刑鼎”“晋其亡乎!失其度矣贵贱不愆,所谓度也今弃是度也,而为刑鼎,民在鼎矣,何以尊贵?贵何业之守?贵贱无序,何以为国?”公布成文法的意义:1.促进“礼崩乐坏”和奴隶制在法律制度上的瓦解2.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旧贵族的特权,革除了 “刑不可知,则威不可测”和 “临事制刑”司法专横的弊端3.国家治理与社会控制的新方式4.促进社会发展:封建制 法制第二节 战国时期的法律制度战国法家的代表人物:李悝魏文侯之相吴起楚悼王之令尹商鞅秦孝公之大良造韩非战国法家之集大成者春秋初期管仲(齐桓公卿)、邓析(郑国大夫)法家的法制原则(一)“事断于法”管子法法:“君臣上下贵贱皆以法。”邓析

40、子转辟:“事断于法。”商君书君臣:“缘法而治。”商君书壹言:“垂法而治。”(二)“刑无等级”韩非子有度:“法不阿贵,绳不挠曲”,“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商君书赏刑:“所谓壹刑者,刑无等级,自卿相将军以至大夫庶人,有不从王令、犯国禁、乱上制者,罪死不赦。”(三)重刑轻罪商君书赏刑:“禁奸止过,莫若重刑。”韩非子六反:“重一奸之罪而止境内之邪”。(四)公开易知商君书定分:“行法令,明白易知,为置法官吏之师,以道(导)之知,万民皆知所避,避祸就福,而皆以自治也。”韩非子难三:“法者,编著之图籍,设之于官府,而布之于百姓者也。”战国时期变法 魏国:李悝,法经大府之宪赵国:公仲连,国律楚国:吴起

41、、屈原,宪令齐国:邹忌,七法韩国:申不害,刑符秦国:商鞅,秦律战国时期变法(一)李悝变法:经济:“尽地力之教”,“善平籴”政治:废世卿世禄制,“食有劳而禄有功,使有能而赏必行,罚必当”法律:法经,我国历史上封建社会第一部较为系 统的成文法典 私人法律著作(一)李悝变法法经成书时间:约公元前407年(魏文侯)篇章数目:6篇:盗法贼法囚法(亦作网法)捕法杂法具法, “六法”(一)李悝变法法经晋书刑法志:“是时承用秦汉旧律,其文起自魏文侯师李悝,悝撰次诸国法,著法经。以为王者之政,莫急于盗贼,故其律始于盗、贼。盗贼须劾捕,故著网(当是囚之误)、捕二篇。其轻狡、越城、博戏、借假不廉、淫侈、逾制以为杂律

42、一篇,又以具律具其加减。是故所著六篇而已,然皆罪名之制也。商君受之以相秦。”(一)李悝变法法经盗法、贼法,关于盗贼犯罪的规定“盗贼须劾捕,故著网、捕二篇”。囚法:囚禁、审判罪犯和实施刑罚捕法:追捕罪犯盗法:大盗发配边疆作戍卒,重者死刑;窥宫者,膑;拾遗不还者,刖。贼法:杀一人者,死,家属及妻族籍没为奴。杀二人者,死,家属、妻族和母族籍没为奴。杂法:“其轻狡、越城、博戏、借假不廉、淫侈、逾制,以另杂法一篇。”具法: “以具律具其加减”法经特点:“以为王者之政,莫急于盗贼,故其律始于盗、贼”2.贯彻法家重刑主义的原则(肉刑、死刑)3.将不同犯罪分类编纂(盗法、贼法、杂法),4.以罪统刑、以总则统分

43、则的体系,对中国古代刑法学的形成和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5.追捕、囚禁、审判和行刑诸内容独立成篇(囚法、捕法),具法置于法典的最后(二)商鞅变法原因:1.战国前期秦国经济文化落后2.国内新旧矛盾尖锐3.外部受到魏国的强大压力4.秦孝公锐意改革,使秦国强大(二)商鞅变法司马迁:“卫鞅说孝公变法修刑,内务耕稼,外劝战死之赏罚”。杜佑:“秦孝公纳商鞅策,富国强兵为务,仕进制度唯辟田与胜敌而已,以至始皇,遂平天下。” (二)商鞅变法针对反对变法的意见:“公孙鞅曰: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帝王不相复,何礼之循?各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礼、法以时而定。”(商君书更法)“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

44、循其礼”,“三代不同礼而王,五伯不同法而霸。智者作法,愚者制焉;贤者更礼,不肖者拘焉”,“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未必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史记商君列传)(二)商鞅变法第一次变法(前356年)秦孝公任命商鞅为左庶长,实施变法:“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

45、宅,臣妾衣服以家次。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 (史记商君列传)(二)商鞅变法第二次变法(前350年)“(于是以鞅为大良造。将兵围魏安邑,降之。居三年,作为筑冀阙宫廷于咸阳,秦自雍徙都之。)而令民父子兄弟同室而息者为禁。而集小(都)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平斗桶权衡丈尺。行之四年,公子虔复犯约,劓之。居五年,秦人富强,天子致胙于孝公,诸侯毕贺。” (史记商君列传)商鞅变法内容商鞅变法改法为律-人们更加注重法律的稳定性和普遍适用性-秦国希望用法律手段推动改革(“徙木立信”)-法经的内容过于狭隘,无法满足社会的发展商鞅变法改法为律-刑法: 盗律、贼律、囚

46、律、捕律、杂律、具律-经济法:田律:维护乡间秩序、农事管理和田赋征收仓律:仓库管理厩律:牲畜饲养、管理和使用金布律:财政制度商鞅变法改法为律-行政法:传食律:驿(站)传(舍)饮食供给工律:官营手工业生产与管理置吏律:官吏任免制度效律:检验官府物资财产-军事法:军爵律:立功受爵 商鞅变法连坐,古代一人犯罪株连家庭、家族、乡邻和其他人的刑罚制度-邻伍连坐“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罪。”-军事连坐如:一人逃则“刭其四人”-家庭连坐如:“一人有罪,并坐其家室”商鞅变法军功“能得甲首一者,赏爵一级,益田一顷,宅九亩”。 “商君之法曰:斩一首者,爵一级,欲为

47、官者为五十石之官;斩二首者,爵二级,欲为官者为百石之官。” “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 战国时期秦国的军功爵制警更警更警更本章思考题:1. 简述春秋战国时期的立法原则。2. 简述成文法公布的活动及其意义。3. 简述法经制定的背景、体例、内容和意义。4. 简答商鞅变法的背景、内容和意义。第五章 秦朝法制第一节 立法活动第二节 行政法律制度第三节 刑事法律制度第四节 民事经济法律制度第五节 司法制度本章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掌握秦朝法制的基本内容。本章教学要求:介绍秦朝的刑事、民事、行政法制及司法制度的基本内容。本章教学重点:秦朝刑事法律的基本原则与司法制度的主要内容。本章教学难点:

48、秦朝的法律形式以及刑罚的种类及其内涵。 第一节 立法活动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贾谊过秦论一、立法指导思想奉行韩非的法、术、势相结合的理论:1.以法为本,以刑为威 从重视法律到迷信法律,无限扩大法律的作用2.君主独断,法自君出 最高立法权属于皇帝,“法出于一”3.法令一统,以吏为师将秦国的制度和秦朝新建立的法律制度推行到全国4.“皆有法式”

49、立法细密,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二、法律形式1、律、令2、课、程、式3、法律答问4、廷行事二、法律形式(一)律:国家制定颁布的成文法(主体)盗律贼律捕亡律捕盗律傅律:关于傅籍手续的法规尉杂律:关于廷尉职务的法规行书律:关于传送官文书的法规中劳律:关于从军劳绩的法规除子弟律:关于任用官员子弟的法规二、法律形式(一)律:国家制定颁布的成文法(主体)田律:百姓居田舍者毋敢酤酒,田啬夫、部佐谨禁御之,有不从令者有罪。工律:为器同物者,其大小、短长、广亦必等。(云梦秦简中的秦律十八种、秦律杂抄)二、法律形式(二)令:皇帝发布的诏令、文告,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三)程:关于确定额度(如劳动定额等)的法规工人

50、程:官营手工业生产定额制度的法规(四)课:检验、考核、督课性质的法规牛羊课:考核、督课畜牧人员饲养牛羊的法规二、法律形式(五)法律解释:官府或官吏对法律的统一解释法律答问:秦律中官方以问答的形式对秦律所做的解释,主要是有关犯罪、刑罚、刑罚适用原则和诉讼制度等方面的说明。二、法律形式(六)式:审理案件的程序规定、司法规则及文书程式封诊式:秦律中关于司法官吏审理案件程序的法律文书,除规定审案的一般原则以外,还规定办案的程序和要求,并提供诉讼文书的格式(七)廷行事:司法机关的判案成例 第二节 行政法律制度统一帝国的政统(一)皇帝(二)三公,九卿(三)郡县郡设郡守、郡尉、监御史县令(县长)有秩(啬夫)

51、、游徼、亭长、三老皇帝资治通鉴:“王初并天下,自以为德兼三皇,功过五帝,乃更号曰皇帝,命为制,令为诏,自称曰朕自今以来,除谥法。”“朕为始皇。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秦朝中央官僚制的特点(1)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政权组织(2)相互配合,相互牵制(3)臣议君决(4)体现出“家天下”的特点(“九卿”)为吏之道凡为吏之道,必精洁正直,慎谨坚固,审悉毋私,微密纖察,安静毋苛,审当赏罚。吏有五善:一曰忠信敬上,二曰清廉毋谤,三曰举事审当,四曰喜为善行,五曰恭敬多让。郡县制形成过程:春秋时期初设郡县; 战国商鞅变法时,废分封,行县制; 秦统一后全面推行郡县两级地方行政机构的职能:郡:对上

52、承受中央命令,对下督责所属各县县:负责治理民众,管理财政、司法、狱讼和兵役郡-郡守,“掌治其郡”-郡尉,郡守的佐官,“掌佐守典武职甲卒”-监御史,隶属御史中丞,“掌监郡”县万人以上的县置县令,以下的县置县长县令、县长:县的行政长官县丞:县的次官县尉:治安、捕盗之事,唯不掌兵,秩同县丞县县以下置乡,乡以下置亭,亭以下置里-三老:一乡德高望重者充任,掌教化-有秩/啬夫:调解邻里纠纷、帮助政府收取赋税、安排徭役(人口达五千人的乡,由郡指派一人为有秩)(不足五千人的乡,由县指派一人为啬夫)-游徼,徭役的一种,掌巡察、缉捕盗贼 -亭长,徭役的一种,掌同啬夫第三节 刑事法律制度(一)定罪量刑原则 1.责任

53、身高 男六尺五寸、女六尺二寸为成年人,负刑事责任。 法律答问:“甲盗牛,盗牛时高六尺,系一岁,复丈,高六尺七寸,问甲可(何)论?当完城旦。” 2.区分故意与过失 故意:“端” 过失:“不端” 法律答问:“甲盗钱以买丝,寄乙,乙受,弗知盗,乙论何也?毋论。” 法律答问:“甲告乙盗牛若贼杀人,今乙不盗牛、不杀人,问甲可(何)论?端为,为诬人;不端,为告不审。” (一)定罪量刑原则3.数罪则并罚 法律答问:“诬人盗值廿,未断,又有它盗,值百,乃后觉,当并赃以论。”4.共犯加重 五人以上犯罪为重大犯罪。 法律答问:“五人盗,赃一钱以上,斩左止(趾),又黥以为城旦;不盈五人,盗过六百六十钱,黥劓以为城旦

54、。”5.自首减刑 法律答问:“把其假以亡,得及自出,当为盗不当?自出,以亡论。其得,坐赃为盗;盗罪轻于亡,以亡论。” (一)定罪量刑原则6.诬告反坐 “诬人”:以所告之罪罪之 法律答问:“甲盗羊,乙知,即端告曰甲盗牛,问乙为诬人,且为告不审?当为告盗加赃。”“端告”:故意诬陷诬告罪成立的条件 “告不审”:控告、检举失实,但非出于故意“告盗加赃”:以加重的情节或罪名控告他人,不论故意与否,均为告盗加赃。(二)主要罪名1.不敬皇帝罪 秦律杂抄:“为听命书,法弗行,耐为侯;不避席立,赀二甲,废。”2.危害皇权罪3.以古非今罪 “以古非今者,族。”4.妄言罪 项羽本纪:“秦始皇游会稽,渡浙江,(项)梁

55、与(项)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之也。梁掩其口日:毋妄言,族矣!”(二)主要罪名5.非所宜言罪史记叔孙通列传:“陈胜起山东,使者以闻,二世召博士诸儒生问诸生或言反,或言盗。于是二世令御史案诸生言反者下吏,非所宜言。诸言盗者罢之。”6.侵犯财产罪盐铁论刑德:“盗马者死,盗牛者加。”法律答问:“盗采人桑叶,赃不盈一钱,赀徭三旬”。7.侵犯人身罪法律答问:“贼入甲室,贼伤甲,甲号寇,其四邻、典、老皆出不存,不闻号寇,问当论不当?审不存,不当论;典、老虽不存,当论。” (二)主要罪名8.破坏婚姻家庭秩序罪 主要两类 :一类是关于婚姻关系,包括夫殴妻、夫通奸、妻私逃等;另一类是关于家庭秩序的,包括擅杀子

56、、子不孝、子女控告父母、卑幼殴尊长、乱伦等。9.渎职罪 主要三种:一是官吏失职造成经济损失的犯罪;二是军职罪;三是有关司法官吏渎职的犯罪。(二)主要罪名司法官吏的犯罪,有以下四种:-“见知不举”罪-“不直”罪,即罪应重而故意轻判,或应轻而故意重判-“纵囚”罪,指应当论罪而故意不论罪,以及设法减轻案情,故意使案犯达不到定罪标准,从而判其无罪-“失刑”罪,指因过失而量刑不当“士伍甲盗,以得时值赃,赃值百一十,吏弗值,狱鞫乃值赃,赃值过六百六十,黥甲为城旦。问甲及吏何论?甲当耐主隶臣,吏为失刑罪。”(二)主要罪名10.逋事或乏徭罪(妨害社会管理)11.投书罪 法律答问:“有投书,勿发,见辄燔之” 1

57、2.盗徙封罪 法律答问:“何为封?封即田千陌而盗徙之,赎耐。”13.不得兼方罪 史记秦始皇本纪:“秦法,不得兼方,不验,辄死。”(三)主要刑罚主刑、附加刑之分死刑:-枭首:斩首后悬首示众-戮:对犯人刑辱示众后斩首-抽胁:抽取肋骨-凿颠:凿击头部-镬烹:油煎或开水煮死-坑杀:活埋-具五刑:黥、劓、斩左右趾、笞杀、枭首、菹(丞相李斯被秦二世具五刑处死)-其他:磔、车裂、弃市、族、剖腹、腰斩(三)主要刑罚肉刑:黥、劓、斩左右趾、宫刑、割舌(诽谤詈骂)宫刑:“隐宫徒刑者七十余万”(史记秦始皇本纪)“始皇时隐宫之徒七十二万,所割男子之势高积成山。”(三辅故事)(三)主要刑罚劳役刑:-城旦:男子筑修城墙-

58、舂:女子为官府舂米-鬼薪:为宗庙砍柴-白粲:为宗庙择米-隶臣妾:罚为官府奴婢-司寇:到边地服役兼伺察寇盗,防御外敌-候:侦察伺望敌情(斥候)(三)主要刑罚耻辱刑:-髡:剃发(鬓毛、胡须)-耐:剃去鬓毛、胡须财产刑:-貲刑:缴纳财物或以劳役折抵。 “貲,小罚以财自赎也。”-赎刑:以铜、盾、甲等财物或劳役抵原判刑罚-没刑:没收财产迁徙刑:-“秦法,有罪迁徙之于蜀汉。”-“赦罪人迁之南阳。”第四节 民事经济法律制度(一)民事主体地位严格的等级制,不同等级有不同的权利义务;歧视商人、赘婿。(二)所有权和债权土地私有制(三)婚姻家庭和继承严格的一夫一妻一妾制嫡长子继承专业技术职位,如史官、卜医,实行世袭

59、。第五节 司法制度一、司法机关 (一)中央司法机关1.皇帝 “躬操文墨,昼断狱,夜理书”,“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 2.廷尉 职责:一是审理“诏狱”;二是审理地方上送的疑难案件及重大案件。(二)地方司法机关 地方司法机关由地方行政长官郡守、县令兼理。 秦律规定,对不能决的案件要逐级上报。如果乡不能决,报县,由县令审理;县不能决,报郡,由郡守审理;郡不能决的死刑和重大疑难案件,则报廷尉。二、主要诉讼制度诉讼的提出 (1)官吏提起诉讼 由御史和其他官吏纠举犯罪,提起诉讼。 (2)当事人提起诉讼 当事人到官府起诉,封诊式中“告子”、“告臣”、“甲告”、“乙告”、“自告”。二、主要诉讼制度自诉分“

60、公室告”、“非公室告”,前者强制告,后者禁止告。“公室告”:受诉案件“非公室告”“家罪”,不予受理法律答问:“公室告何也?非公室告何也?贼杀伤、盗他人为公室告。子盗父母,主擅杀、刑、髡其子、臣妾,是谓非公室告。子告父母,臣妾告主,非公室告,勿听。”二、主要诉讼制度审判: “凡讯狱,必先尽听其言而书之,各展其辞,虽知其訑,毋庸辄诘。其辞已尽书而无解,乃以訑者诘之。诘之又尽听书其解辞,又视其他无解者以复诘之。”“爰书”颜师古:“爰,换也。以文书代换其口辞也。”王先谦:“传爰书者,传囚辞而著之文书。”辞海:“爰书,录囚辞之文书也。”爰书:口供记录、证言、现场勘查记录、法医检验报告及司法机关的报告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