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1章 导论国际贸易理论、政策与实务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主要内容国际贸易的概念1国际贸易的产生与发展2国际贸易理论3国际贸易政策4国际贸易技术实务6国际贸易的基本分析方法7本课程的结构和篇章安排8国际服务贸易的形式和分类51 国际贸易的概念1.1 国际贸易与对外贸易国际贸易(International Trade)是指各个国家或地区之间商品及劳务的交换活动,它是各个国家或地区在国际分工的基础上相互联系的主要形式。国际贸易是一种世界性的商品交换活动,所以又称为世界贸易(World Trade)。对外贸易(Foreign Trade)是指一国或地区与其他国家或地区之间所进行的商品与
2、劳务的交换活动。有些海岛国家如英国、日本也常将对外贸易称为海外贸易(Oversea Trade)。国际贸易与对外贸易既相互联系又有所区别。1 国际贸易的概念1. 2 国际贸易规模和贸易差额一般情况下,国际贸易的规模可用国际贸易值来计算。国际贸易值(Value of Trade)是指用货币来表示的一定时期内各国的对外贸易总值。贸易差额(balance of trade)是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如一年、半年、一季、一月)出口总值与进口总值之间的差额。当出口总值与进口总值相等时,称为“贸易平衡”。当出口总值大于进口总值时,出现贸易盈余,称“贸易顺差”或“出超”。当进口总值大于出口总值时,出现贸易赤字,称
3、“贸易逆差”或“入超”。通常,贸易顺差以正数表示,贸易逆差以负数表示。1 国际贸易的概念1.3其他相关概念(1)总贸易与专门贸易(2)直接贸易、间接贸易与转口贸易(3)有形贸易与无形贸易 (4)复出口与复进口(5)进口贸易、出口贸易和过境贸易(6)贸易条件(7)对外贸易地理方向与国际贸易地理方向(8)对外贸易商品结构与国际贸易商品结构(9)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1 国际贸易的概念4 国际贸易对各国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1)通过国际贸易各国可以充分发挥国际分工的作用,利用国际资源发展经济。(2)通过国际贸易各国可以实现本国生产的商品的价值和增值,扩大积累和增加外汇收入,同时国家对进出口贸易征收关税和其
4、他各种有关费用,也是财政收入的一个重要来源。(3)通过国际贸易各国可以利用国际技术转移、扩散的好处,吸引先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同时,由于生产部门参与国际竞争,生产技术提高,改进管理的紧迫感。(4)通过国际贸易可以扩大市场范围和生产规模,从而获得经济规模效益。(5)通过国际贸易可以促进国内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的完善和升级。2 国际贸易的产生与发展2.1 对外贸易产生的必然性国际贸易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 随着人类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出现分工和不同产品的占有,又有可供交换的剩余产品的存在,这样就产生了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经济现象,也相应产生了为实现商品交换的场所市场。 随着人类社会生产力的发
5、展,社会分工进一步扩大,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必然超越出一国的界限,产生对外贸易。2 国际贸易的产生与发展2.2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前的对外贸易奴隶社会中私有制的生产促进了生产力的进步,也使得对外贸易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封建社会时期的对外贸易有了更大的发展。2 国际贸易的产生与发展2.3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国际贸易的发展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国际贸易额急剧扩大,国际贸易活动遍及全球,商品种类日益繁多,成为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1)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准备时期的国际贸易(2)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的国际贸易(3)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的对外贸易(4)战后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2 国际贸易的产生与发展
6、2.4 全球贸易的发展世界经济的增长,科学技术的进步,国际投资的活跃,国际经济合作的加强,各国市场的进一步开放,为世界贸易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并呈现出以下特点:(1)世界贸易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服务贸易发展迅速。(2)世界贸易格局逐渐变化,区域内贸易日益活跃。(3)以知识经济为特征的新的贸易方式和新产品方兴未艾。(4)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趋势下,市场竞争日趋激烈。2 国际贸易的产生与发展2.5全球价值链和产业内贸易的发展 随着国际贸易、金融和投资的自由化,世界范围内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生产分工的国际化日趋增强,加工贸易在全球的发展蒸蒸日上。当前,全球价值链和产业内加工贸易发展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
7、面:(1)经济全球化挑战了传统的生产和贸易方式,贸易形式已由传统的“货物贸易”转变为“任务贸易”(2)跨国公司的全球化程度和内部贸易迅速发展(3)各国产业内贸易呈上升趋势(4)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产业间贸易得到进一步发展(5)全球对外投资活跃,规模不断扩大(6)国际技术贸易走向多极化,并呈现出不平衡发展的格局3 国际贸易理论3.1 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阶段国际贸易理论经历了从古典贸易理论到新古典贸易理论,进而从新古典贸易理论到新贸易理论这三个发展阶段。国际贸易理论所要回答的基本问题包括: 国际贸易的原因,国际贸易的结构,以及国际贸易的结果。3.2 国际价值论4 国际贸易政策4.1 国际贸易政策和
8、贸易理论理论和政策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理论是政策的基础,政策是理论的具体表现。所谓贸易政策是指国家控制和管理对外贸易的政策及其措施的总和,是一国经济政策体系和对外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和国内经济目标和政策密切相关,又是世界经济关系中的重要一环。5国际服务贸易的形式和分类 国际服务贸易是指以下四种提供方式进行的国与国之间的服务交易:(1)跨境提供,又称过境交付方式(2)境外消费,又称消费者境外消费方式(3)商业存在,是国际服务贸易最为主要的一种提供方式(4)自然人移动 6 国际贸易技术实务国际贸易技术实务主要研究国际贸易领域, 包括商品、技术、服务等各个方面具体过程的业务活动及客观要求,具有
9、很强的实践性和综合性。7 国际贸易的基本分析方法6.1 局部均衡分析和一般均衡分析6.2 相关的分析方法(1)微观分析和宏观分析(2)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3)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4)实证研究和规范研究6.3 小国和大国假设8 本课程的结构和篇章安排本课程将现代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政策和国际贸易实务合为一体,并分篇章分析和论述。本课程共分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政策、国际贸易技术实务和中国对外经济贸易等4篇,共24章。8 本课程的结构和篇章安排、国际贸易理论篇的各章安排如下:第2章:古典国际贸易理论第3章:近代国际贸易理论第4章:垄断竞争、产业内贸易和竞争优势理论第5章:生产要素国际流动第6章:
10、贸易和经济增长第7章:贸易保护与发展理论8本课程的结构和篇章安排、国际贸易政策篇的安排如下:第8章:国际贸易壁垒政策措施第9章:关税壁垒政策效应第10章:非关税壁垒政策效应第11章:区域经济一体化7 本课程的结构和篇章安排、贸易发展与全球贸易体制篇的安排如下:第12章:全球贸易体制与政策协调第13章:国际贸易术语第14章:商品品质、数量、包装和价格7 本课程的结构和篇章安排、国际贸易实务篇的安排如下:第15章:国际货物运输与保险第16章:国际贸易货款结算第17章:国际贸易磋商与签约、履约第18章:国际贸易方式第19章:国际技术贸易、工程承包和租赁贸易8 本课程的结构和篇章安排、中国对外经济贸易
11、篇的安排如下:第20章: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和贸易政策第21章:中国与全球经济贸易治理国际贸易理论、政策与实务第2章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主要内容亚当斯密的绝对利益说1李嘉图的比较利益学说2对古典比较成本学说的修正3相互需求原理6国际贸易类型和相对价格决定的分析5古典模型的现代分析方法41 亚当斯密的绝对利益说亚当斯密(Adam Smith, 17231790) 是古典经济学的杰出代表,也是国际分工理论及经典贸易理论的创造者。 1.1 亚当斯密关于国际分工的观点亚当斯密主张实行自由贸易。他认为,自由贸易能够促进生产的发展和产量的增加。两国产生贸易的动机是建立在成本的
12、差异上。 所谓国际分工(International Division of Labor),是指世界上各个国家之间的劳动分工。 亚当斯密认为:国际分工和自由贸易,不仅能使每个国家比在闭关自守的情况下获得更多的廉价商品,而且能促进这个国家的生产要素得到最有效、最合理的运用。1亚当斯密的绝对利益说1.2 亚当斯密的绝对利益模型所谓绝对利益或者说绝对优势(Absolute Advantage),是指在某一商品生产上,一国所耗费的劳动成本绝对低于另一国,在生产效率上占有绝对优势。斯密的绝对利益说指明,一国出口的是那些在本国进行生产比较有效率的商品,而进口的是在国外进行生产比较有效率的商品。这样贸易双方国
13、家较之各自闭关自守时能交换到更多的商品量,从而都从贸易中获得绝对的好处。亚当斯密第一次运用劳动价值论说明了国际贸易的基础和利益所在,为科学的国际贸易理论的建立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开端。斯密的绝对利益说又有很大的局限性 :如果一国在两种产品生产上都处于绝对不利的地位,那么贸易将如何展开 ?2 李嘉图的比较利益学说大卫李嘉图(David Ricardo, 17721823)是古典政治经济学的集大成者。 在1817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On the Principles of Political Economy and Taxation)一书中,大卫李嘉图提出了著名的比较利益(比较优势或比较成本
14、)学说(The Theory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指出即使一国各个行业的生产都缺乏效率,没有低成本产品,但是通过国际贸易仍能得到贸易利益。 2 李嘉图的比较利益学说2.1 经典的比较利益模型假定英、萄两国同时生产酒和呢绒,其生产成本如表2-所示。表24 分工前两国生产两种产品的成本(每单位产量/人-年数) 呢 绒 酒葡萄牙 90 80英国 100 120表25 分工后两国生产两种产品的情况国 别呢 绒酒人-年数产 量人-年数产 量葡萄牙英国022002.20017002.12502 李嘉图的比较利益学说表26 分工前后的两国贸易利益英 国葡 萄 牙分工前 分工后
15、分工前 分工后呢 绒酒 1 1.100 1 1.100 1 1.100 1 1.025假定英葡两国商品的交换比例是1:1。如果葡萄牙出口1.100单位的酒,并从英国进口1.100单位的呢绒,那么英葡两国的国内消费变化见表2 可见英国多得0.1单位的呢绒和0.1单位的酒,而葡萄牙则多得0.1单位的呢绒与0.025单位的酒,就是由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所带来的利益。 2 李嘉图的比较利益学说2.2 古典模型的假设 世界上只有两个国家,它们生产的全部产品只有两种。产品的生产成本仅为劳动成本,并且是以单位劳动时间表示两国产品的真实劳动成本的差异为基础。假定所有的劳动都是同质的,没有熟练和非熟练劳动的区别。
16、 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不因产量的增加而变化,总是和生产单位产品所使用的劳动量成比例。 没有运输费用2 李嘉图的比较利益学说 包括劳动在内的所有生产要素都是充分就业的。 生产要素市场和产品市场是完全竞争的市场。 收入分配没有变化,即假定自由贸易不影响一国居民的相对收入水平。 只考虑货物贸易,贸易是按物物交换的方式进行。 不存在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以及商业周期,国际经济是静态的。 3 对古典比较成本学说的修正3.1对古典理论假设的的修正美国经济学家陶西格(Frank Taussig,18591940),在对李嘉图的比较成本学说基本肯定的基础上,进行了一些修正 。陶西格提出应修正4个假设: (1)商品的
17、生产成本即生产费用不是以劳动时间计算的,而是以货币计算的,国际贸易不是单纯的物物交换,而是以货币为媒介的交换;因此在理论假设中必须加入货币因素。3 对古典比较成本学说的修正(2)商品的生产成本即生产费用是由工资和利息组成的,在实际中,各国和各部门的工资水平和利息水平不同,单位成本随产量的变化也不相同;此外运输费用也需要考虑。 (3)在实际中,参加国际贸易的是多个国家和多种商品,因此两个国家和两种产品的理论假设必须改变;(4)商品的国际价格是随着商品的供求关系而不断调整的。3 对古典比较成本学说的修正3.2古典比较成本模型的代数分析假设有1、2两个国家,分别生产两种产品y1, y2,劳动成本分别
18、为ai,bi (1)成本等比差(i) a1 / a2 = b1 / b2=1 (ii) a1 / a2= b1 / b21 (iii) a1/ a 2 = b1/ b2 1 b1/ b2 (ii) a1 / a2 1 b1/ b2 1 (ii) b1 / b2 a1 / a21 (iii) ai / ai bi / bi 1 (iiii) b1/ b2 a1/ a21在第1种情况下,2国生产y1,y2并出口皆有绝对利益,但按机会成本,1国生产y2,2国生产y1皆具比较利益;据此相互分工交换对双方都有利。4 古典模型的现代分析方法4.1 机会成本和生产可能性曲线的基本概念1、机会成本哈勃勒(19
19、36)在“国际贸易理论“一书中,在一般均衡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机会成本理论。 由于要素资源的相对稀缺性,一定数量的生产要素,既可以用来生产商品1,也可以用来生产商品2;但生产了商品1,就不能生产商品2。因此生产商品1的成本就是丧失机会生产的商品2的成本,表现为生产商品2的数量,称之为机会成本或替代成本。 4 古典模型的现代分析方法将机会成本比较两国多种商品较方便,只需两国以任何同一种商品为标准,计算其它各商品与该商品的交换比率并列表比较,可知具有较低机会成本的商品具有比较利益。 商品国家 A B C D E I II 2 3 4 7 8 1 2 3 8 10以商品C为标准I国商品成本比较: 2/
20、43/47/48/4II国商品成本比较: 1/32/38/3kb,则称a点相对于b点为资本密集性技术,a点或b点反之,则称为劳动密集性技术。 图3-5本国生产商品的要素组合和技术类型1 赫克歇尔俄林的资源赋予理论2)不同的商品类型和产业类型如图3-6,以本国为例,本国两要素相对价格w / r ,企业可选择生产商品Y1或Y2。其中QY1,QY2分别为生产Y1或Y2的等产量曲线。由于生产的有效点是等成本线与等产量线的切点:即a点和b点,因此在a点生产Y1,在b点生产Y2有效。如果在同一要素相对价格比例下,kakb,则a点生产的Y1相对于b点生产的Y2为资本密集性产品,而Y2相对于Y1为劳动密集性产
21、品。如果在任一要素相对价格比例下, 均有kakb,则a点生产的Y1相对于b点生产的Y2为资本密集性行业,而Y2相对于Y1为劳动密集性行业。 图3-6 本国生产的商品和产业类型1 赫克歇尔俄林的资源赋予理论2.3 生产要素的赋予和丰裕程度利用工资率和利息率的对比来衡量某国的这两种生产要素的充裕程度(Factor Abundant)。如果不考虑需求因素,各国相对生产要素价格差的根源就在于各国生产要素的自然赋予或充裕程度不同。 生产要素充裕程度不同,会导致生产可能性曲线的形状不同。 2 赫克歇尔俄林的资源赋予理论如图3-7所示,若甲国为劳动力相对充裕、资本相对稀缺的国家,甲国生产Y1商品(劳动密集型
22、)的机会成本就比较低,而生产Y2商品(资本密集型)的机会成本则较高,其生产可能性曲线便靠近Y1轴;若乙国为资本相对充裕,劳动力相对稀缺的国家,那么乙国生产Y2商品的机会成本较低,生产Y1商品的机会成本则较高,其生产可能性曲线靠近Y2轴。图3-7 两国的要素赋予与生产可能性边界2 赫克歇尔俄林的资源赋予理论从实物角度而言,假定本国的资本总量为K,劳动力总量为L,要素之间的比例为k k = K/L外国的资本总量为K*,劳动力总量为L*,要素之间的比例为k*k*= K*/L*如果两国要素相对比例K/L K*/L*则称本国相对于外国为资本丰富的国家,外国相对于本国为劳动力丰富的国家。2 赫克歇尔俄林的
23、资源赋予理论从价格角度而言,假定本国的资本价格(利息率)为r,劳动价格(工资率)为w,要素相对价格为 = r / w外国的资本价格为r*,劳动价格为w*,要素相对价格为* =r*/ w*如果本国的要素相对价格大于外国的要素相对价格r / w r*/ w*则称本国相对于外国为资本丰富的国家,外国相对于本国为劳动力丰富的国家。2 赫克歇尔俄林的资源赋予理论贸易的首要条件是有些商品在某一地区比在其它地区能够更便宜地生产出来。一个地区的出口商品含有相对大量的、比其它地区便宜的生产要素,而进口的是其它地区能够更便宜地生产的商品。总之,进口的是使用高昂生产要素比例大的商品;出口的是使用低廉生产要素比例大的
24、商品。按照现在流行的说法就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出口是那些在生产中密集地使用了该国最丰富的生产要素的商品;进口的是那些在生产中密集地使用了该国最感缺乏的生产要素的商品。2 赫克歇尔俄林的资源赋予理论根据以上分析可以得出,国际贸易的流向应该是: 劳动力众多的国家(如中国、印度等)应集中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到劳动力相对缺乏的国家(西欧、北美等)去。 地广人稀的国家(如加拿大、澳大利亚及阿根延等)应集中生产像谷物、牛羊类畜产品等土地密集型产品,出口到土地资源相对缺乏的国家(如西欧、日本)去。 资本相对丰富、技术相对领先的国家(如日本、美国、西欧等)则应集中生产像机器设备、钢铁、汽车、计算机等需要大量
25、资本及先进技术的资本密集型产品和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到资本相对缺乏和技术相对落后的国家(如发展中国家)去。2 赫克歇尔俄林的资源赋予理论2.4 要素价格均等说赫克歇尔和俄林都认为:国际贸易使生产要素的国际价格趋向于相等,使生产要素的相对价格趋向于相等。如果推论到极限的话,各种生产要素的价格最后趋向于完全一样。此即所谓的要素价格均等说(Factor price Equalization Theorem)。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Palua. Samuelson)在他1949年发表的再论国际要素价格均等一文中认为,在特定的条件下:国际要素价格均等是必然的,而不是一种趋势。要素价格均等说也称作赫克歇尔
26、俄林萨缪尔森(H-O-S)定理 3 资源赋予的变动与雷布钦斯基定理3.1 资源赋予的变动在国际贸易经典理论和H-理论中,都有一个共同的假定,即土地、劳动、资本、资源等各种生产要素之中的每一种要素的本身都是同一的,没有任何差别而且每一种要素的供给量都是固定不变的。但实际上,每种生产要素都不是同一的,它包含着许多小类或亚种。随着技术的进展、人口的增加和资本的积累,经过一段时期以后,资源赋予的量就会改变。生产要素的非同一性和要素赋予的变动性必然会影响一国的比较优势,从而影响到国际贸易的数量。3资源赋予的变动与雷布钦斯基定理假定只有两种生产要素,某国在一定的贸易条件下,生产劳动密集型的X产品和资本密集
27、型的Y产品。首先分析由于资本或劳动要素的增加对生产可能性曲线的影响。假定某国的劳动力和资本是按同一比例增长的,则该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按原来的形状等比例地放大,其原有的生产要素赋予的比例不变,即其比较优势情况不变,如图38所示。图3-8 生产要素的等比例增长3 资源赋予的变动与雷布钦斯基定理若某国只有劳动力要素,而没有资本要素的增长,那么其生产可能性曲线将沿着代表劳动密集型产品的X轴方向大幅度扩展,而沿着代表资本密集型产品的Y轴方向的扩展只是极其微小的。 若只有资本要素发生增长,而劳动要素没有变动,其生产可能性曲线将沿着代表资本密集型产品的Y轴方向大幅度扩展,而沿代表劳动密集型产品的X轴方向只有
28、微小扩展。 增长前的生产可能性曲线劳动力增长的生产可能性 资本增长的生产可能性曲线图3-9 单一生产要素的增长3 资源赋予的变动与雷布钦斯基定理3.2 雷布钦斯基定理1955年,经济学家雷布钦斯基(Rybczynaki T.M.) 研究了单一要素增长将会对国际分工模式产生怎样的影响这一问题。其结论被称为“雷布钦斯基定理”。 如果商品和生产要素的价格保持不变,在两种生产要素中,其中一种的数量增加了,而另一种的数量保持不变,那么密集使用了前一种生产要素的产品的绝对产量将会增加,而密集使用了后一种要素的产品的绝对量将会减少。 3 资源赋予的变动与雷布钦斯基定理3.3斯托尔帕萨缪尔森定理与收入分配 斯
29、托尔帕和萨缪尔森认为国际贸易对生产要素实际收益的长期影响体现在以下方面:(1)在出口产品生产中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本国的充裕要素)的报酬提高;(2)在进口产品生产中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本国的稀缺要素)的报酬降低;(3)不论这些要素在哪个行业中使用。 斯托尔帕萨缪尔森定理认为在一国国内要素自由流动条件下,该国对其使用相对稀缺要素的生产部门进行关税保护,可以明显提高稀缺要素的收入。关税提高受保护产品的相对价格,将增加该受保护产品密集使用的要素的收入。如果关税保护的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则劳动要素的收入趋于增加;如果关税保护的是资本密集型产品,则资本要素的收入趋于增加。4 里昂惕夫之谜1953年,美国著
30、名经济学家里昂惕夫(WLeontief)基于这种认识,利用他的投入产出方法对俄林理论进行检验,他使用了200个行业的投入产出表,前后两次分别采用1947年和1951年的统计资料,来比较生产100万美元价值的出口商品和进口替代商品所需要的资本和劳动的比率(K/L)。计算结果表明,美国出口商品的K低于进口替代商品K。 4 里昂惕夫之谜表3 里昂惕夫的计算(每100万美元进出口商品中,所需要素情况)项目19471951出口商品进口替代商品出口商品进口替代商品资本(美元)劳动(人-年)资本量(美元/人-年)255078018114015309133917018184225680017412977230
31、340016813726进口资本量/出口资本量1.301.064 里昂惕夫之谜由上表可知:美国进口替代型部门每个工人所用的资本比出口部门每个工人所用资本,1947年多出30%,1951年多出6%。这说明,美国出口的是相对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的则是相对资本密集型产品。结论显然与H-理论的推断相矛盾。这便是著名的“里昂惕夫之谜(Leontief Paradox)”。 “里昂惕夫之谜”激发出许多研究国际经济问题学者的普遍兴趣,为了解开这个谜,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做了补充和解释。4 里昂惕夫之谜4.1 人力资本与人力技能理论所谓人力资本(Human Capital)是指投资于人的劳动技能的训练所花费的费用
32、。 里昂惕夫本人对美国出现的“谜”的解释,成为人力资本理论的开端。他认为,美国的劳动力比国外劳动力具有较高的效率,如果生产的进口替代品的K比率转换为国外产品的K比率,那么美国从国外进口的产品中包含的劳动就会多于资本,因而仍是劳动密集型的。 4 里昂惕夫之谜劳动技能是社会投资于教育、职业训练、健康保障等项目的结果,正像投资于设备、厂房等方面的物质资本一样,人力资本的投入可以在既定的资源水平上增加产出的价值。人力技能理论可以看成是H理论的进一步扩展,它把人力资本作为一个新的生产要素引入H理论中,凡是人力资本相对丰富的国家,在出口技能密集型产品方面就具有比较优势。 4 里昂惕夫之谜4.2 自然资源要
33、素与关税结构一些经济学家认为,H理论和里昂惕夫的计算只考虑了资本和劳动两项生产要素,而忽略了诸如土地、矿藏、森林之类的自然资源要素。而自然资源与资本要素又具有互补的性质,如果某些自然资源不足,要生产一定的自然资源密集型产品,就必须投入较多的资本要素。 H-O理论假定没有关税存在,即贸易双方是完全的自由贸易,但这个假定与现实情况是不符合的。有的经济学家如鲍德温,认为美国关税结构对贸易形式的扭曲是造成“里昂惕夫之谜”的原因之一。 4 里昂惕夫之谜4.3 要素密集度逆转要素密集度逆转(Factor Intensity Reversal),是指这样一种情形:某一特定商品,在劳动力相对充裕的国家属于劳动
34、密集型产品,在资本相对充裕的国家则属于资本密集型产品,或者说某种商品在某个国家既定的生产要素价格条件下是劳动密集型产品,但在另一个国家的既定生产要素价格条件下却可能是资本密集型产品。 根据以上解释,美国进口的产品在国内可能用资本密集型生产,但在国外却是以劳动密集型生产,从美国的角度来看,会造成进口以资本密集型为主的错觉。经济学家们证实了要素密集度逆转只是一种例外的原因之一。 5 特定要素模型特定模型假定一个国家生产两种产品1和2,其中1为制造品,2为农产品。存在两种以上的生产要素,劳动(L)、资本(K)和土地(T),其中劳动可以在部门间流动,其它要素则是特定的,只能被用于生产某些特定产品。生产
35、产品1需要投入劳动和资本,生产产品2需要投入劳动和土地。在此,劳动是流动要素,土地和资本则是特定要素。产品1的生产函数可记为:Q1=Q1(K,L1)Q1 表示产品1的产出,K表示资本存量,L1表示投入的劳动量。产品2的生产函数可记为:Q2=Q2(T,L2)Q2 表示产品2的产出,T表示土地供给量,L2表示投入的劳动量。对整个经济来说,两个部门的劳动力应等于劳动力总供给: L1+ L2= L5 特定要素模型5.1特定要素模型的生产可能性边界曲线图3-10 特定要素的生产可能性边界曲线5 特定要素模型图3-11 特定要素模型下生产可能性曲线5 特定要素模型5.2 特定要素模型特定要素模型的生产均衡
36、与劳动力要素配置图3-12 特定要素模型的生产均衡5 特定要素模型5.3特定要素模型中的收入分配如图3-13所示,在初始的均衡状态下,如果产品1的价格上升,这将使得产品1部门劳动边际价值曲线上移,并且提高本部门劳动力的名义工资,从而将吸引产品2部门劳动力流入;随着产品1部门劳动力增加,其劳动边际产品下降;而产品2部门劳动力减少,其劳动边际产品上升。这一过程将促使两个部门劳动边际价值相等,以及名义工资趋同。图3-13某一产品价格变动引起的收入分配变动5 特定要素模型如图3-14所示,原来的平衡点为E,当两部门的价格同比例上升, 新的平衡点为E;各部门实际产出与各要素的实际报酬将不受影响;但各部门
37、的名义产值与各要素的名义报酬则将与价格呈同比例上升。图3-14两种产品价格同时变动引起的收入分配变动5 特定要素模型5.4特定要素模型的国际贸易类型(1)假定外国消费偏好与本国不同。由于外国偏好消费商品2,但该商品生产的相对成本较本国为高,那么,贸易开放后,外国应进口商品2。(2)假定外国生产技术与本国不同。这与李嘉图模型中,生产技术作为贸易原因是相同的,所不同的是在特定要素模型中,由于采取了递增成本模式,因而相对价格不是由相对劳动成本,而是由相对边际成本所决定的。如果外国生产商品2的技术高,则外国生产商品2的边际成本就低,贸易开放后,外国应生产出口商品2。(3)假定外国要素禀赋与本国不同。可
38、以观察两种情况:假定土地投入增加,劳动力与资本投入不变,则外国的相对价格低于本国,贸易开放后,外国应生产出口商品2。假定资本投入增加,土地与资本投入不变,贸易开放后,外国应生产出口商品2。第4章 垄断竞争和产业内贸易国际贸易理论、政策与实务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主要内容垄断竞争、规模经济和产业内贸易1产业内贸易的主要理论2产业内贸易形成的机制与收益3产业内分工与贸易4新新贸易理论和企业边界51 产业内贸易1.1产业内贸易的定义、分类和特点 产业内贸易(intraindustry trade)是与产业间贸易(interindustry trade)相对应的一个概念,是指一个国家既进
39、口、又出口同一个产业内产品的行为。这种贸易通常也被称为双向贸易(two way trade)或重叠贸易(overlap trade)。 产业内贸易理论中所指的产业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生产投入要素相近,二是产品在用途上可以相互替代。符合上述条件的产品可以分为两类:同质产品和异质产品,也称作相同产品或差异产品。1产业内贸易1.2产业内贸易理论的产生和发展对目前已有的产业内贸易理论模型进行分类,可以根据其不同的假设前提大致可以分成以下三类:(1)建立在完全竞争假设基础上的产业内贸易模型,包括:新古典赫克歇尔-俄林产业内贸易模型,新古典-张伯伦垄断竞争模型,以及新古典垄断竞争模型;(2)建立在垄断竞
40、争假设基础上的模型,包括:同质商品的古诺模型,垂直差异商品的自然垄断和贸易模型,水平差异产品的垄断和贸易模型;(3)与多产品企业和跨国企业相联系的产业内贸易模型。2产业内贸易的主要理论模型2.1、产业内贸易需求方面的解释 (1)偏好相似理论瑞典经济学家林德尔(S.B.Liner)提出了偏好相似理论,认为资源赋予理论只适用于初级产品的贸易,而不适用于工业品的贸易。其基本观点是:一种工业品要成为潜在的出口产品,首先必须是一种在本国消费或投资生产的产品,即产品出口的可能性决定于它的国内需求。2 产业内贸易的主要理论(2)代表性需求论认为同类产品的异质性是产业内贸易的重要基础,要成为出口品的条件是对方
41、国的居民根据其收入水平存在对该产品的代表性需求。 由产品的差异化形成相互竞争又不能完全替代的局面。而且人均收入水平越高,消费者的选择就越趋向多样化,为产业内贸易提供广泛的社会经济基础,而与其相关的产品则是该国的潜在出口国。 如果两个国家具有共同的代表需求,满足这种共同需求的产品便成为现实出口品,并实现产业内贸易 。2 产业内贸易的主要理论(3)需求重叠论以代表性需求论为基础,以在发达国家、中等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间形成的比较优势阶层为根据,来解释产业内贸易现象。图4-1 代表需求曲线与比较优势的阶层化形成的产业内贸易 2 产业内贸易的主要理论2.2、产业内贸易供给方面的解释 从供给角度看,经济
42、学家主要从规模经济和产品差异出发来解释产业内贸易的发生。 市场结构不完全竞争市场 规模递增和规模经济及贸易方式 (1)规模节约 规模节约即大规模生产所取得的经济效益,所以又称为规模经济。规模节约分为内部规模节约和外部规模节约两种。内部规模节约是由于厂商所需特种生产要素的不可分割性和厂商内部进行专门化产生的。外部规模节约,又被称为外部经济,来源于厂商或行业以外所产生的规模节约。 2 产业内贸易的主要理论(2)内部规模经济和贸易方式 图4-2 平均成本、市场规模与产业内贸易2 产业内贸易的主要理论如图4-2所示,横轴为厂商数量,纵轴为成本和平均价格。贸易发生前,市场均衡点为E1,市场均衡厂商数量为
43、N1, 均衡价格P1;贸易发生后,市场均衡点为E2,市场均衡厂商数量为N2, 均衡价格P2。我们可以看到:开放贸易使CC线将往下移动,从CC1到CC2;而PP线则不受影响。两国开放贸易市场规模扩大后,市场均衡点成为E2,此时产品价格下降,产品种类增加。从社会福利的观点而言, 从供给角度,每一厂商产量增加、生产成本下跌、效率提高,但每家厂商都仅能赚到正常的利润;从需求角度,消费者因产品价格下降、产品种类增加而福利提升;所以贸易将同时为本国与外国带来福利的提升。2 产业内贸易的主要理论(3)新张伯伦模型(4)外部规模经济和贸易方式 图4-3 具有规模节约的长期平均成本曲线2 产业内贸易的主要理论(
44、5)学习曲线和赶超模式学习曲线就是研究劳动技能的提高、生产经验的积累、技术的增进及特定时间内产品总量的提高与生产成本变动的关系。 图4-4 学习曲线2 产业内贸易的主要理论一些研究成果表明,由于企业的生产和管理人员通过学习过程能够熟悉工作的细节,能够改进工具和操作过程,并能加强生产管理工作的协调,从而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因此,由于产量倍增而积累起来的经验,不但能降低劳动成本,而且能降低包括管理费用等在内的全部成本。把以上结论引入国际贸易理论中,则会得出“后来者居上”的结论。假定有两个国家,一个是最先从事制造某产品的先驱国,另一个是后加入的后进国。后进国虽然起步晚,但当它开始从事生产时,有可能采
45、用更先进合理的生产设备和工艺流程,进行更经济合理的生产,从而降低了劳动成本。2 产业内贸易的主要理论 图4-5“后来者居上”分析图2 产业内贸易的主要理论2.3技术差距和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1)技术差距理论 技术差距理论是以科学发明、技术创新的推广过程来解释国际贸易的发生和发展的,是由美国经济学家波斯纳1961年在国际贸易和技术变化一文中首次提出的。技术差距理论的主要内容是说明, 技术进展或技术革新采用两种方式:一是发展新的、更节约的生产现有产品的方式,它的应用提高了要素生产率;一是创造发明全新的产品和改进已有的产品。由于各个国家技术革新的进展情况很不一致。技术革新领先的国家就可能享有出口技术
46、密集型产品的比较优势。 2 产业内贸易的主要理论 图4-6 创新国与模仿国技术差距2 产业内贸易的主要理论(2)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美国经济学者弗农(P.Vernon)和威尔士(L.T.Wells.J)等人提出了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按照这个理论,许多新产品都有一个划分为四个阶段的生命周期:第一阶段:先驱国对某一新产品的出口垄断时期。第二阶段:后进国生产者开始生产该产品时期。 第三阶段,后进国产品在出口市场上与先驱国产品进行竞争时期。第四阶段:在先驱国开始了进口竞争时期。2 产业内贸易的主要理论 图4-7 国际贸易中产品生命周期的动态变化3 产业内贸易形成的机制与收益3.1国际直接投资与产业内贸易的形
47、成(1)垂直一体化投资与产业内贸易的形成(2)水平一体化投资与产业内贸易的形成3.2 产业内贸易的收益3 产业内贸易形成的机制与收益3.1产品差异与产业内贸易的形成差异产品一般分为三类:水平差异产品、垂直差异产品和技术差异产品。 水平差异,是指同一类商品具有一些相同的属性,但这些同质性属性的不同组合会使商品产生差异。 垂直差异,是指产品品种上的差异。 技术差异是指技术水平提高带来的差异,也就是新产品出现带来的差异。 3 产业内贸易形成的机制与收益产业内贸易也能带来动态利益,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产业内专业化可以使已有产品的生命周期延长,并减少那种由于生产被迫转向带来的浪费。其次,产业内
48、贸易所带来的同类商品的竞争对产品的创新有较强的激励作用,主要表现为对增加产品花色品种(即水平差异商品)和对创造新的替代产品(即技术差异商品和垂直差异商品)的激励。同时,产业内贸易可以加速替代产品的开发,给社会带来更多的利益。再次,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产业调整将引起地区乃至全球的要素流动。而产业内调整震荡比产业间调整相对要小;因为在同一产业内进行生产调整,生产要素价格的弹性要求不高,而且这种调整通常是发生于同一企业或者是同一地区,因而调整起来比较容易。最后,从收入再分配来看,产业内专业化所带来的收入再分配影响要小于产业间专业化。因为同一产业的要素投入密度很相似,因此产内业专业化对要素相对价格影响
49、不大,稀缺要素所有者不仅不会因此有所损失,而且其实际收入还会有所提高。4 产业内分工与贸易4.1 产品内分工理论4.2 中间产品中间产品贸易”(intermediate products trade)有别于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所描述的最终产品的贸易。从产品的性能讲能够发生中间产品贸易的产品需要具备以下条件:第一,产品本身具有可分性。第二,生产技术的发展。第三,生产过程由多阶段进行,按生产阶段过程对生产要素不同的偏好要求安排在相应不同要素禀赋的国家。5新新贸易理论和企业边界5.1异质性企业新新贸易理论的一个主要分支是异质性企业的研究。梅里兹通过将企业生产率差异纳入新贸易理论,并以此分析企业商业模式
50、选择,称为异质企业贸易模型(trade models with heterogeneous firms,HFFM),又被称为异质性企业贸易(HFT)。5新新贸易理论和企业边界5.2企业内生边界模型 新新贸易理论的企业内生边界模型从单个企业的组织选择问题入手,将国际贸易理论和企业理论结合在一个统一框架下。安特拉斯和赫尔普曼(2004)探讨企业的异质性对企业边界、外包以及内包战略的选择的影响,为研究企业全球化和产业组织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关于企业边界有两个相对较为基础的模型,一个模型是将科斯(Coase)和威廉姆森(Williamson)的交易成本理论应用在企业国际化的研究中;另一个模型是采用格罗斯
51、曼、哈特(Hart)和穆尔(Moore)的产权分析方法。安特拉斯另辟蹊径,将格罗斯曼哈特穆尔的企业观点和赫尔普曼克鲁格曼的贸易观点结合在一个理论框架下,提出了一个关于企业边界的不完全契约产权模型来分析跨国公司的定位和控制决策。5新新贸易理论和企业边界5.3新新贸易理论与传统贸易理论、新贸易理论的区别新新贸易理论与传统贸易理论、新贸易理论的区别在于:无论是传统贸易理论还是新贸易理论,都将“产业”作为研究单位,而新新贸易理论则将分析变量进一步细化到企业层面,研究企业层面变量,从而开拓国际贸易理论和实证研究新的前沿。新新贸易理论更关注企业的异质性与出口和对外直接投资决策的关系,关注企业在国际生产中对
52、每种组织形式的选择。5新新贸易理论和企业边界5.4新新贸易理论的启示新新贸易理论,研究产业内部不完全契约与企业异质性相互作用,将分析变量进一步细化到企业层面,研究企业层面变量,从而开拓国际贸易理论和实证研究新的前沿,为解释现有的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模式提供了新的视角。第5章 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冯宗宪教授国际贸易理论、政策与实务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主要内容生产要素及其国际流动的有关概念1国际劳动力要素流动2资本要素国际流动的动因和效应3贸易与生产要素国际流动之间的互动关系4国际分工与跨国公司的发展理论5跨国公司理论与实践的新发展61 生产要素及其国际流动的有关概念所谓生产要素(Fa
53、ctor of Production),是指商品生产过程中必须的投入。按照古典经济学的观点,某一商品的生产所必须的投入有劳动、资本和土地,因此长期以来有“生产三要素”之说。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经济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发现,生产要素不仅包括资本、劳动和土地,还应包括技术、自然资源、人力资本等,也有人认为还应包括知识、经营管理的经验。所谓生产要素国际流动系指生产要素跨越国境的流动。 2国际劳动力要素流动2.1劳动力的国际流动和主要形式劳动力流动,也称劳动力迁移(migration of labor force)或经济活动人口的迁移,其一般具有双重含义,即地域性迁移和行业性迁移。劳动力流动主要有三
54、种形式: 劳动力在本地更换行业;劳动力地域性迁移(异地在同一行业就业);劳动力行业性迁移(异地在其他行业就业)。2国际劳动力要素流动2.2劳动力国际流动的动因 劳动力移动的收益与成本比较是劳动力流动的最直接原因。本国与外国工人的实际工资不同。如果允许两国的工人自由流动,工人们就会从本国流向外国,持续到两国的劳动边际产品相等为止2国际劳动力要素流动 图5-1 两国劳动力移动对市场价格的影响2.3劳动力国际流动的效应分析2国际劳动力要素流动对于劳动力输出国来说,其产量下降,但其国民收入并未减少,因为它得到了BERA量的对外输出劳动所得收益(=对外输出劳动量边际生产力)。可见,只要对外输出劳动所得收
55、入量大于生产的减少量(此处为ERG量),输出国的国民收入就会上升。对于劳动力输入国来说,其生产增加,所以国民净收入增加。可见,只要劳动力输入后增加的产量大于必须支付给外国劳动力的报酬,输入国的净利益就会扩大。2国际劳动力要素流动图5-2 两国劳动力供给变动对市场价格的影响3资本要素国际流动的动因和效应3.1国际资本输出动因 就资本而言,由于各国相对稀缺性的不同,资本的价格或报酬 (即利息)在各国间差异很大。资本相对丰富的国家其利息率相对较低,而资本相对稀缺的国家其利息率相对较高。正是这种国际间利息率的相对差异,促使资本从低利息率国家向高利息率国家流动。3资本要素国际流动的动因和效应3.2资本国
56、际流动的效应分析 一般认为,资本在国际间自由流动后,将使资本的边际生产力在国际上平均化,从而可以提高世界资源的利用率,增进全世界的生产和各国的福利,如图5-3所示。图5-3 资本流动的动因和经济效应3资本要素国际流动的动因和效应对于投资国来说,其产量减少了SPTQ量,但其国民收入并未减少,因为它得到了SPWQ量的对外投资收益(=对外投资量边际生产力)。可见,只要对外投资收入量大于生产的减少量(此处为PWT量),投资国的国民收入就会上升。对于资本输入国来说,其生产增加量为QUPS量,其中QWPS量支付给投资国,所以国民净收入增加了PWU量。可见,只要资本输入后增加的产量大于必须支付给外国资本的报
57、酬,资本输入国的净利益就会扩大。当然,资本流动对两国不同要素的所有者影响不同,投资国的资本收入提高了,而且主要是资本所有者获得利益,但对劳动者的影响是不利的。4贸易与生产要素国际流动之间的互动关系4.1贸易与生产要素国际流动之间的替代效应 贸易与投资的关系最初是由蒙代尔(Mundell,1957) 提出的。他在赫克歇尔俄林模型的基础上,考察贸易和投资相互替代的两种极端情况,即禁止投资如何促进贸易和禁止贸易如何刺激投资。 在存在关税的情况下,投资与贸易具有替代性,贸易障碍会产生投资,投资障碍会导致贸易。如果资本流动不是由关税引起,且资本主要流入出口部门而非进口替代部门,则投资与贸易就表现出一种互
58、补关系。4贸易与生产要素国际流动之间的互动关系图5-4贸易与要素流动的替代效应4贸易与生产要素国际流动之间的互动关系图5-4中,A国出口PaQa量的Y商品,进口QaCa量的X商品,两国在MM线表示的贸易条件下达成均衡。通过自由贸易已实现了两国资源的合理配置,并各自达到最大福利,所以不存在要引起要素流动的原因。但是,一旦存在某种贸易障碍,就会刺激要素流动。4贸易与生产要素国际流动之间的互动关系假定B国对进口的Y商品征收了关税。这样B国Y商品的国内价格就会上涨,因而刺激生产的增加,导致生产Y商品的密集性要素(资本)价格相应上涨,于是便发生A国向B国的投资。如假定不发生劳动的国际流动,则A国的生产可
59、能性曲线缩小到aa,B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扩张到bb。根据雷布钦斯基定理,在原贸易条件不变的前提下,A国的生产点为Pa,B国为Pb。这样,最后的结果是:A国减少了PaQa量的出口商品Y的生产,而增加了PaQa量的进口商品X的生产;B国则增加了SbPb量的进口商品Y的生产,减少了PbSb量的出口商品X的生产。两国生产量的总和同自由贸易时一致,要素流动与自由贸易时没有差别,即两者之间是完全的替代关系。4贸易与生产要素国际流动之间的互动关系4.2贸易与生产要素国际流动之间的互补效应5-5 要素流动与贸易的互补关系4贸易与生产要素国际流动之间的互动关系4.3贸易与要素流动的转移成本效应分析商品在国际间流
60、动是要付出转移成本的,转移成本包括两类:一类为有形转移成本,如包装、运输和装卸商品的成本等,这类成本不管是在国际贸易还是国内贸易都会发生,另一类是无形转移成本,它是因各国政府管理对外贸易而产生的,如进口关税等,这些成本是国际贸易所特有的。通过要素流动与商品贸易上的转移成本比较,就可以在商品出口和要素输出之间作出抉择。4贸易与生产要素国际流动之间的互动关系4.4国际贸易与直接投资之间的化解关税效应分析贸易和投资之间的关系并不仅仅取决于要素价格差异等纯经济因素及现实的贸易障碍,在存在贸易保护威胁的条件下,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的博弈也会产生贸易和投资之间的替代及互补。补偿投资或者化解关税投资的概念最初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无源单项逆变器课程设计
- 现代陶艺概论课程设计
- 武汉市模具课程设计
- 2022-2023学年湖南湘潭市湘潭县五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
- 1922一次函数第1课时教学设计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
- 《Unit1Don'twalk!》(教案)-2024-2025学年北师大版(一起)英语三年级上册
- 2024年政府重点扶持的环保产业合作项目招商引资合同范本2篇
- 2024年文化创意产业投资借款合作合同模板3篇
- 【教无忧】高中语文教案选择性必修下册(2019)古诗诵读《登快阁》
- 2024人民医院新生儿监护设备采购与新生儿护理培训合同3篇
-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浙江中医药大学
- 2024中国私募股权市场出资人解读报告-执中+招商银行+财联社
- 中国续断行业市场现状分析及竞争格局与投资发展研究报告2024-2034版
- 询价单模板范本
- 基于微信小程序的运动健身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国标《电化学储能电站生产安全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 施工升降机安装方案
- 嗅神经视神经
- 2024年有色金属分选机行业特点分析
- 水土保持法培训课件
- 吸粉活动推广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