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唐宋古文运动唐宋古文运动是指唐代中叶及北宋时期 以提倡古文、反对骈文为特点的文体改革运 动。因同时涉及文学的思想内容,所以兼 有思想运动和社会运动的性质。“古文”这一 概念由韩愈最先提出。他把六朝以来讲求 声律及辞藻、排偶的骈文视为俗下文字, 认为自己的散文继承了先秦两汉文章的传 统,所以称“古文”。韩愈提倡古文,目的在 于恢复古代的儒学道统,将改革文风与复兴 儒学变为相辅相成的运动。在提倡古文时, 进一步强调要以文明道。除唐代的韩愈、柳 宗元外,宋代的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 洵、苏轼、苏辙等人也是其中的代表性人物唐代古文运动的起因唐宋时期的古文运动,是提倡古文、反对 骈文的一次文风、文体、
2、文学语言的革新运 动。其内容主要是复兴儒学,其形式就是反 对骈文,提倡古文。 所谓“古文”,是对骈 文而言的,先秦和汉朝的散文,特点是质朴自由,以散行单句为主,不受格式拘束,有 利于反映现实生活、表达思想。所谓“骈文”, 是指六朝以来讲究排偶、辞藻、音律、典故 的文体。自南北朝以来,文坛上盛行骈文, 是始于汉朝,盛行于南北朝的文体。骈文中 虽有优秀作品,但大量的是形式僵化、内容 空虚的文章。流于对偶、声律、典故、词藻 等形式,华而不实,不适于用。骈文作为一 种文体,成了文学发展的障碍。西魏苏绰曾 仿尚书作大诰,提倡商朝、周朝古 文以改革文体,未有成效。隋文帝时下诏禁 止“文表华艳”,李谔上书请
3、革文华,都没有 扭转颓风。唐朝初期文坛,骈文仍占主要地 位。唐太宗为文也尚浮华。史学家刘知几曾 在史通中提出“言必近真”、“不尚雕彩” 的主张;王勃提议改革文弊,但他们自己的 作品,仍用骈体;陈子昂也揭橥复古的旗帜。 唐玄宗天宝年间至中唐前期,萧颖士、李华、 兀结、独孤及、梁肃、柳冕,先后提出宗经 明道的主张,并用散体作文,成为古文运动 的先驱。韩愈等人举起“复古”的旗帜,提倡学古文, 习古道,以此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和儒家思 想。这主张得到了柳宗元等人的大力支持和 社会上的广泛反应,逐渐形成了群众性的斗 争浪潮,压倒了骈文,形成一次影响深远的 “运动”。这一运动有其发展过程。在骈文盛 行时,已
4、有人提出改革的要求,初唐陈子昂 曾主张“复古”,是文体革新的先驱者。其后, 萧颖士、李华等继起,提出取法三代两汉的 主张,为韩柳古文运动做了思想准备。中唐 时期虽经安史之乱,唐朝国力衷弱,但贞元 以后,社会暂时安定,经济有所发展,出现 了 中兴,的希望。这样韩愈等人倡导古文运 动的时机也就成熟了。他们提出“载道”、“明 道”的口号,这是古文运动的基本理论。他们 重视作家的品德修养,重视写真情实感,强 调要有“务去陈言(韩愈答李翊书)和“词 必己出”(韩愈南阳樊绍述墓志铭)的独 创精神。他们一方面亲自实践,一方面又培 养了许多青年作家,使古文运动的声势日渐 壮大。晚唐时期,古文运动趋于衰落,出现
5、了讲 究雕章琢句的不良文风。北宋时期,以欧阳 修为代表的一些文人,极力推崇韩、柳,又 掀起一次新的古文运动。一面反对晚唐以来 的不良文风;一面提倡继承韩愈的道统和文 统,强调文道统一,道先于文的观点,写了 大量平易自然、有血有肉的散文,共同扫清 了绮靡晦涩的文风,使散文走上了平易畅 达、反映现实生活的道路。人们把唐代的韩 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曾巩、王安石、 苏洵、苏轼、苏辙共称为“唐宋八大家”,把 唐代和宋代的两次古文运动称之为“唐宋古 文运动”。唐宋古文运动的代表唐代代表韩愈和柳宗元是唐代古文运动的代表,也 是“唐宋八大家”中的仅有的两个唐朝人。他 们倡导古文是为了推行古道,为了复兴儒
6、 学。韩愈说,“学古道而欲兼通其辞;通其辞 者,本志乎古道者也”(题欧阳生哀辞后)。 所以,他们的古文理论都把明道放在首位 不过韩特别强调儒家的仁义和道统,柳则主 张“以辅时及物为道”(答吴武陵论非国语 书)。此外,两家的古文理论体系还包括: 主张“养气”,即提高作者的道德修养,强 调“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仁义 之人,其言蔼如也”(韩愈答李翊书), 作者的道德修养决定文章的表现形式,所以 “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韩愈答李翊书)。关于学习标准,主张“非 三代两汉之书不敢观(同前),不仅重视经 史,也重视屈原、司马相如、扬雄等人的艺 术成就,吸取他们的精华,丰富自己的写作(
7、韩愈进学解、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 道书)。自创新意新词,不避“怪怪奇奇”(韩愈送穷文),反对模仿因袭,要求 “惟陈言之务去”(韩愈答李翊书),认 为“唯古于词必己出,降而不能乃剽贼”(韩 愈南阳樊绍述墓志铭)。所以对古圣贤 人的著作,要“师其意,不师其辞”(韩愈答 刘正夫书)。在重视艺术形式的同时, 特别反对有文米而内容荒谬的作品,认为“是 犹用文锦覆陷口也。不明而出之,则颠者众 矣”(柳宗元答吴武陵论非国语书)。 要求写作必须有认真的态度,不敢出以轻 心、怠心、昏气、矜气(柳宗元答韦中立 论师道书)。反对盲目地厚古非今,认 为“古人亦人耳,夫何远哉”(柳宗元与杨 京兆凭书)。对“荣古虐今者,比
8、肩叠迹”(柳宗元与友人论为文书)的状况表示 愤慨,指出当代好作家不少, 柳宗元 “若皆为之不已,则文章之大盛,古未有也”(柳宗元与杨京兆凭书)。显而易见, 韩、柳所倡导的古文运动,在文学上是利用 复古的旗帜从事文学革新,推动文学前进。 韩、柳提倡古文,在当时是经过一番斗争的。 韩愈曾说:“仆为文久,每自测意中以为好, 则人必以为恶矣。小称意,人亦小怪之;大称 意,则人必大怪之也。”(与冯宿论文书) 然而,面对时人的非难和嘲笑,韩愈毫不动 摇。他“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柳 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不断壮大了 古文运动的队伍。韩愈的学生有李翱、皇甫 湜、李汉等人,他们又转相传授,推动了古
9、 文运动的开展。韩、柳诸人注意汲取口语中 的新鲜词汇,提炼为一种接近口语的新的书 面语言,写下了许多优秀作品,扩大了书面 语言的表达功能,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新的 散文传统。唐末皮日休、陆龟蒙、罗隐等人 写的一些讽刺现实的小品文,也都用古文 体,可说是承袭了古文运动的余风。宋代代表欧阳修是唐代古文运动的代表。中唐后,由于缺少力能扛鼎的大家,古文运动自 晚唐至宋,逐渐衰微,骈体文又死灰复燃。 唯美主义、形式主义的骈文又成为文坛主 流。于是又开始了古文和骈文的新一轮的斗 争。到宋代中叶,由于欧阳修的创导,又掀 起了一场波澜壮阔的诗文革新运动。欧阳修 主张“文以明道”,从理论和创作两方面为诗 文革新奠
10、定了基础,确立了方向。他还注意 培养选拔古文高手。曾巩、王安石、苏轼兄 弟都是他的门生。他们的散文创作,继承和 发扬了韩柳的传统,又别开生面,异彩纷呈。 唐宋八大家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作家的 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轼、 苏洵、苏辙(苏轼,苏洵,苏辙三人称为 三苏)、欧阳修、王安石、曾巩。 唐宋 八大家对古文运动的推动起到了至关重要 的作用。韩愈、柳宗元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领 袖,欧阳修是宋代古文运动的领袖,三苏等 五人是宋代古文运动的核心人物。八大家在 创作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留下不少名篇传 诵后世。唐宋八大家在散文创作上的贡献1、在文章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上,强调 “文以明道
11、”、“文以载道”,反对“为文”而作。2、创造了一种“词必己出”文能达意、既可以 明道,又富有文学形象的散文语言。3、在表现手法上,八大家常把叙事议论、 描写抒情结合起来,融为一体。古文运动代表的主要作品韩愈议论文:原道、师说、杂说、 答李翊书。 叙事散文:张中丞传 后叙、柳子厚墓志铭、祭十二郎文。 集本韩昌黎集柳宗元山水散文:永州八记、始得西山宴 游记小石潭记人物传记:童区寄传、种树郭橐驼传。政论文、寓言小品。文集柳河东全集 欧阳修政论文:朋党论 记叙散文:醉 翁亭记 杂文:六一诗话 王安石 杂文:答司马谏议书、鲧说、读 孟尝君传、书刺客传后、伤仲永 苏轼文学散文:石钟山记、放鹤亭记、 赤壁赋
12、、后赤壁赋 史论或政论: 上神宗皇帝书、范增论、留侯论、 韩非论、贾谊论、晁错论、教 战守策宋代古文运动的发展宋代古文运动的背景中唐古文运动,虽然在当时文坛上取得了 胜利,但骈文并未就此匿迹,晚唐以后,它 还在继续流行。五代到宋初,浮靡华丽的文 风再度泛滥,前蜀的牛希济在他的文章论 中曾提出:当时文章忘于教化之道,以妖艳 为胜”。北宋初年,王禹偁、柳开又开始提倡 古文,都提出文道合一的主张,但二人孤军 作战,没有形成有力的运动。宋真宗朝和宋 仁宗初年,以杨亿、刘筠为代表的“西昆派”, 追求声律骈丽的形式主义思潮,席卷了当时 文坛。到石介诸人出来,才给延续百年之久 的淫靡文风以有力打击。石介著怪
13、说, 猛烈抨击“杨亿之穷妍极态,缀风月,弄花草, 淫巧侈丽,浮华纂组”,并在上范思远书 中呼吁“二三同志,极力排斥之,不使害于 道”,矢志“学为文,必本仁义”,宁死不作淫 靡文章。但石介的创作,成就并不大。宋朝 的古文复兴,要到欧阳修倡导之后,才形成 一场运动。宋代古文运动的兴起欧阳修凭借其政治地位,大力提倡古文, 带动了一支写作队伍。他的同辈苏洵,学生 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苏轼门下又有 黄庭坚、陈师道、张耒、秦观、晁补之等人, 都是古文能手,各树旗帜,扩大影响,从而 使宋代古文运动达到波澜壮阔的地步。宋代 古文运动的主要特点,第一是主张明道。欧阳修说:“道胜者,文不难而自至。”(答 吴
14、充秀才书)苏轼说“吾所为文必与道俱”(朱子语类弓I)。这一点继承了唐代古 文运动的传统。第二是不高谈学习先秦两汉 而直接取法韩愈。王禹偁说近世为古文之主 者,韩史部而己(答张扶书)。他们学 韩的共同点,是学韩文文从字顺”,平易近 人的作风,而不学他追求奇古奥僻的偏向。 因此,宋代古文,进一步奠定了韩、柳开创 的新的书面语言的基础,更有利于表达思 想,也更便于为人们接受,发扬了他们开创 的新的散文传统的精神。明人朱右把欧、曾、 王、三苏六家与韩、柳合称为“八先生”,茅 坤编选了唐宋八大家文钞,唐、宋古文, 取得了分庭抗礼的地位。明朝的宋濂、唐顺 之、王慎中、归有光等人以及清朝的桐城派、 阳湖派古
15、文之所以取得一定成就,追根溯 源,无一不是受到唐宋古文运动的启发或影 响。唐宋古文运动,可说是中国散文发展史 上一座重要的里程碑。北宋继唐代古文运动而起的文学革新运动,主要反对以“西昆 体”为代表的浮靡文风。但这场文学运动,同 时对诗、文进行革新,与政治斗争关系更密 切,历时更久,波及更广,参加者更多,其 影响也更为深远。北宋初年,国家统一,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社会较为安定,一部分上层士大夫便醉心太 平,粉饰太平,歌功颂德,吟风弄月,以致晚 唐五代以来的浮艳文风更有发展。但宋代立 国,先天不足,北有辽国,疆域未完,无复汉、 唐帝国气象。同时,大官僚、大地主、大商 人兼并日剧,各种社会矛盾日益
16、暴露,政治斗 争日趋尖锐,一些开明的中下层士大夫文人 感慨国耻,满怀国忧,要求改革政治,提倡 写作反映现实的诗文,推崇韩愈、白居易, 便形成了对立的文风。所以北宋诗文革新运 动,一开始便是适应政治斗争需要而起的。 其发展过程大体有三个阶段。宋代古文运动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第一阶段从宋太祖立国至真宗朝,约为10 世纪70年代至11世纪初,是初发阶段,先驱 者有柳开、王禹偁、穆修、石介以及姚铉、 孙复等。柳开首举“尊韩”的旗帜,提出重道 致用、尚朴崇散、宣扬教化等主张,反对当 时华靡文风。王禹偁也主张宗经复古,倡导 写作“传道明心”的古文,强调韩愈文论文从 字顺”的一面。他推崇李白、杜甫、白居易反
17、映现实的诗歌,反对晚唐以来淫放颓靡诗 风,并在创作上实践了自己的主张,他的诗 文具有现实内容,语言平易近人,风格清新 悦目,显示了诗文革新运动的最初成绩。但 是,他们对文学改革的倡导,在当时影响不 大,而以杨亿、刘筠和钱惟演为首的西昆派 华靡文风却开始泛滥。于是继起的穆修提倡 为道而学文,极力反对骈文的章句声偶。他 不顾流俗的诋毁,刻印韩柳集数百部在京师 出售,以提倡韩柳文自任。稍后的石介,在 怪说中指名抨击杨亿“缀风月,弄花草”, “蠹伤圣人之道”。但他们在诗文理论方面未 能提出新颖切实的见解,又重道轻文,忽视 文章的语言形式。除王禹偶外,这些人的散 文大都有辞涩言苦之病,创作成就都不高。
18、第二阶段第二阶段在宋仁宗朝,从11世纪20年代 至50年代左右,是运动形成高潮的阶段,主 要代表作家先后有范仲淹、李觏、尹洙、石 延年、苏舜钦、梅尧臣、宋祁、欧阳修和苏 氏父子、王安石、曾巩等人。先是范仲淹在 仁宗天圣三年(1025)提出的改革时弊政纲 中,主张改革文风。天圣七年(1029)、明道 二年(1033),朝廷两次下诏申戒浮华,提倡 散文。由于朝廷表态,主张改革文风之士接 踵涌现。他们频繁往来,相互唱和,一齐向文 坛积弊发起了空前有力的冲击,显示出浩大 声势。李觏要求文以经世,发挥“治物之器” 的作用,反对拟古和“雕锼以为丽”(上李 舍人书、上宋舍人书、原文)。 尹洙摒弃骈文,致力写
19、作简而有法、辞约理 精的古文。苏舜钦高度评价了古代设官采风 的重大作用,认为写作诗文的根本目的是“警 时鼓众”、“补世救失”,反对以藻丽为胜,提倡 “道德胜而后振”(上孙冲谏议书)。梅尧臣 论诗强调诗经、离骚传统,重视比兴, 力贬浮艳堆砌恶习,要求诗叙人情、状物态, 意新语工,景与意会,达到“平淡”高境。苏梅 二人的诗风有豪放和淡远之别,但都注重反 映现实的社会生活,有力地打击了西昆体无病呻吟的浮艳诗风。他们在诗文革新运动中 作出了重大贡献。稍后于苏、梅的欧阳修,则是这一阶段乃至整个诗文革新运动的 领袖。他在运动中的杰出作用是:有意把 诗文革新同范仲淹领导的政治改革结合起 来,使古文、诗歌和文
20、学理论批评为现实政 治斗争服务,从而把运动更加引向了自觉和 深入。阐明理论,指引革新。他提出了“道 胜者,文不难而自至”;又认为道可充实文,而 不能代替文,主张作文须简而有法,流畅自 然,反对模拟与古奥。他论诗重视美刺劝戒, 触事感物,提出“诗穷而后工”的著名论点,强 调诗人的生活遭遇对于创作的重要作用。他 推崇杜甫,赞赏李白。他首创“诗话”这一评 论诗文的新体式,其六一诗话发表了不 少精辟的文论、诗论见解。他的诗文理论, 指导了作家的创作实践,指引着革新运动。 改革科场积弊,罢黜四六时文。欧阳修在嘉佑 二年(1057)权知礼部贡举,严格规定应试文 章必须采用平实朴素的散文,坚决贬斥险怪 奇涩
21、和空洞浮华的文风。大兴创作之风, 努力提举后进。欧阳修积极写出了许多优秀 散文作品,内容充实,形式新颖,平易自然, 流畅宛转,曲畅旁通地叙事、说理、抒情,从 而开辟了一条散文创作的通衢大道。他的诗 歌在艺术上吸收了韩愈诗散文化的特点,却 避免了韩诗的险怪和生僻。他的创作在诗文 革新运动中起了典范作用。欧阳修爱惜人 材,把一大批新老作家团结在周围。特别是 他推重王安石、曾巩和苏氏父子,作为诗文 革新的中坚力量,鼓励他们积极创作,保证 了运动继续蓬勃发展。欧阳修采取的上述措 施,作用很大,影响深广,使革新运动达到 高潮,取得胜利。第三阶段第三阶段从宋英宗朝至哲宗朝,约11世 纪50年代至11世纪末
22、,是运动的完成阶段, 主要代表作家是王安石、曾巩、苏轼、苏辙 以及黄庭坚、秦观等人。王安石把诗文革新 作为推行新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提出 文章的内容应有关“礼教治政”广务为有补于 世”广以适用为本”(上人书等)。他一再 痛斥“章句声病,苟尚文辞”(取材)的 倾向,在诗歌方面独尊杜甫。曾巩、苏辙、王令等人,也各自以其文学理论和创作实 践,在运动的深入发展中发挥了骨干作用。 而领导这次运动取得全胜的是苏轼。苏轼是 继欧阳修之后文坛领袖。他提出诗文应“有为 而作”广言必中当世之过”(凫绎先生诗集 叙),号召作家要“缘诗人之义,托事以讽, 庶几有补于国”(苏辙东坡先生墓志铭)。 但他很重视文学艺术
23、的特征,一再指出:文 学本身有如精金美玉,自有定价(见答刘 沔都曹书等)。他又提出了“随物赋形”、“辞 达”、“胸有成竹”、“传神写意”、“诗中有画” 等著名论点,指导当时的创作。他的诗文词 赋,都体现北宋文学的最高成就。苏轼也重 视人才。被称为“苏门四学士”的黄庭坚、秦 观、张耒、晁补之,以及陈师道等人,都成 了北宋后期杰出的作家,对北宋文学繁荣都 作出了贡献。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继唐代古文运动之后,又一次把古代文学、特别 是散文以及文论的发展推进了一大步。此后, 以“唐宋八大家”为代表的古文传统,一直为 元明清散文家奉为正宗,而明清散文更多取 法于欧阳修、曾巩、苏轼等。诗歌方面,欧 阳修、王安石、苏轼也给予南宋金元诗以及 明代唐宋派、公安派、竟陵派,清代宋诗派 以深刻的影响。但是,由于北宋诗文革新运 动带有“正统”观念,也有要求文学为现实政 治服务的意味,助长了诗的散文化和“以议论 为诗”的概念化倾向,为南宋理学家的散文所 师法。这就表现出这一革新运动在思想上的 历史局限。古文运动的成就和影响唐代古文运动在我国古代散文发展史上 的主要贡献,就是扭转了长期统治文坛的形 式主义潮流,继承了早期散文的优良 传统并有所创新和发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企业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计划
- 应对职场压力的心理调适计划
- 引导学生设定个人发展目标计划
- 2025年天津货运从业资格证模拟考试0题b2
- 幼儿园活动教学设计
- 2025-2030中国鲜肉肠市场消费趋势预测与投资效益盈利性报告
- 2025年山南年货运从业资格证考试答案
- 民政新质生产力
- 2025年运城道路运输从业资格证考哪些项目
- 《国际商务文化(英文)》课件-2.5Indonesia International Business Culture and Etiquette
- 中考物理复习欧姆定律复习讲解学习
- 上海市2024年中考英语试题及答案
- TMT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及趋势与投资分析研究报告
- 2024年黑龙江哈尔滨市中考英语真题卷及答案解析
- 【MOOC】道路交通安全-河海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MOOC答案
-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英语期中考试卷【3套】
- 2025年湖北省武汉市高考数学模拟试卷附答案解析
- 高中英语时态单选题100道及答案解析
- 【公开课】+纪念与象征-空间中的实体艺术+课件高中美术人美版(2019)美术鉴赏
- GB/T 44588-2024数据安全技术互联网平台及产品服务个人信息处理规则
- 物联网传感技术说课教学设计八年级上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