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_第1页
《行政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_第2页
《行政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_第3页
《行政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_第4页
《行政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行政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09110111课程名称:行政管理学课程英文名称:Public Administration课程所属单位:课程面向专业:行政管理课程类型:必修课先修课程:管理学学分:4总学时:64 (其中理论学时:64 实验学时:0)第一章绪论本章教学目的:1了解行政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思想以及内容整体框架。2了解行政学做为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综合性学科其产生、发展的过程与规律以及学科的特点等。主要内容:第一节行政管理学的基本概念与研究对象一、行政管理学的基本概念一般管理与公共管理概念及其区别与联系;行政管理的概念包括定义、含义等。二、行政管理学的研究对象。

2、国家行政机关体制;组织结构与形式;范围;资源配置(包括国家行政机关人、财、物等资源);权力运用与行使方式;工作制度与工作程序;管理方法与技术等等。第二节行政管理学的主要内容体系行政管理学研究内容非常广泛,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主要内容:行政体制:研究行政体制的类型,国家权力制度与行政体制的关系以及行政区划体制。政府职能:政府职能的概念;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的转变;实现政府职能的条件等。行政组织:行政组织结构分析;划分行政组织应遵循的原则;我国政府行政组织改革的理论与实践探讨。行政领导:行政领导的职责与权力;领导产生方式;领导素质;领导方法与艺术以及行政领导道德与绩效的评价。行政决策:决策的类型;

3、决策基本原则与程序;决策基本方法与技术。人事行政与国家公务员制度:人事行政原则;人事行政机制与管理(选拨、严格、考核、奖惩、保障等);国家公务员制度。行政执行:行政执行的特定原则,执行程序与方法;行政执行评估。行政协调与沟通:协调与沟通的方式;协调与沟通的方法与技巧等。行政法治:依法行政概念与意义;行政法与行政法律关系(四要素及责任行政);行政法律行为;违法行政与行政法律责任等。行政监督:行政监督的体系、作用;行政监督的方法。机关管理与行政管理方法与技术:机关公文;办公程序管理;机关物材管理;机关办公自动化;传统行政管理方法;现代行政管理方法等。第三节行政管理学的产生与发展一、以美国为代表的西

4、方行政管理学的产生与发展传统理论时期;美国学者威尔逊发表行政学研究被誉为行政学奠基人。泰勒的管理四原则;法约尔的一般管理与工业管理行为科学时期;马斯洛的需求理论;麦克雷戈的理论和理论。系统理论时期:卡斯特为代表的系统管理学派;权变理论学派和管理科学学派。二、我国行政学研究的历史和现状行政体制的建设,权责配置与有效运转;以科学制为代表的官吏选择及管理制度;官吏监督制度等等。近代革命先驱者孙中山提出立法、司法、行政、考试、监察五权分立制度。30年代末我国学者张金鉴撰写的行政学之理论与实践是我国第一部现代行政学专著。第四节行政学的学科特点与学习研究行政学的方法一、学科特点:政治性和社会性的统一;应用

5、性理论性的统一;综合性和规范性的统一;二、学习研究行政学的方法比较研究法;案例研究法;调查研究法;模拟法以及实验法等。第二章 政府职能本章教学目的:1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政府以及政府职能的基本概念,明确政府在国家社会生活中的地位与作用。2了解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的转变以及政府行为与角色的转换。3了解政府实现其基本职能所采用的主要手段。主要内容:第一节政府职能的概念与基本内容一、政府职能的概念:政府职能的特征:整体性;社会性;权变性。政府职能的领域: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自身事务的管理。二、政府职能的基本内容政府职能的基本内容包括政治职能、经济职能、文化职能及社会保障职能。政府政治职能主要体

6、现在作为政治秩序和社会秩序的维持者;作为社会发展的决策者和公共政策的制定者;作为社会利益的调节者以及作为政治一体化的工具等方面。政府的经济职能主要体现为:对市场的培育作用;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和干预作用;经济活动的协调者和仲裁人作用等。政府的文化职能体现在做为社会意识形态的倡导者以及社会科技、文化、教育等领域的公共政策的制定者。政府的社会保障职能主要体现制定社会保障的法律、制度、建立完善的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体系。第二节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的转变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角色转变的认识。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政府职能的调整与转变:由直接管理到间接管理;由微观管理到宏观管理;由命令式管理到协调、监督与服务。第三

7、节实现政府职能的基本手段行政手段(指令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手段。思想教育手段。纪律手段。第三章 行政体制本章教学目的:1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行政体制的基本概念与类型2理解行政权责体系,组织结构体系。3理解并掌握行政体制改革的作用和内容、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原则。4理解行政区划体制的基本内容。主要内容:第一节 行政体制概述一、行政体制含义二、行政体制的功能第二节行政体制的构成一、权责体系结构行政机关系统与非行政机关系统之间的权责划分:权力机关、政党组织、群众团体、司法判机关、检察机关与国家行政机关的权责分配关系。行政机关系统内部的权责划分。明确行政机关纵向层次(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上级与下等)

8、、横向层次(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各部门间的权责分配)的权责划分。二、组织结构体系行政组织层级化;行政组织部门化。三、运行机制:决策机制;执行机制;协调机制;监督机制;控制机制。第三节行政体制类型一、传统型,过渡型与成熟型行政管理体制二、单一制国家、联邦国家行政管理体制三、中央集权型、地方分权型行政管理体制四、首长制、委员会制行政管理体制第四节行政体制改革的作用原则和内容一、行政体制作用二、行政体制改革原则政企分开原则;精简、统第一节效能原则。三、行政体制改革的内容转变职能、理顺关系、精兵简政、提高效率。第五节行政区划体制一、行政区划的基本概念行政区划的含义与行政区划在国家管理中的作用;行政区划分

9、类二、行政区划的原则有效管理原则;提高效率原则;有利国家稳定、团结和统一原则;因地制宜,有利于发挥地方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原则;相对稳定,适时调查的原则。三、中国行政区划的演变与问题探讨建国前行政区划演变;建国后行政区划演变;行政区划演变的规律性;我国行政区划主要问题探讨。第四章行政组织本章教学目的:1了解行政组织的基本类型和特征。2了解行政组织理论的发展与变化趋势。3了解行政组织结构中的横向分部化和纵向层次化以及管理层次与幅度的关系。4掌握行政组织结构设计的一般原则主要内容:第一节行政组织概述一、行政组织概念广义的行政组织与狭义行政组织概念。二、行政组织的性质社会性;服务性;权威性;法制性和系统

10、性。三、行政组织的基本要素职能目标;机构设置;人员构成;权责体系;管理方式;运行过程;法制规范。四、行政组织的类型领导机关;职能机关;辅助机关(幕僚机关);咨询参谋机关;派出机关。第二节行政组织理论传统组织理论:泰勒的科学管理学派;韦伯的管理模型学派和法约尔的行政管理学派。行为科学时期的组织理论:梅奥提出的社会人理论,非正式组织理论以及满足理论;巴纳德提出的权威接受理论,组织平衡理论,非正式组织理论等。系统时期的系统组织理论与权变组织理论。第三节行政组织结构行政组织结构的层级化;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及二者的关系;行政组织结构部门化,划分行政组织部门的主要方法。第四节行政组织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职能

11、目标原则;完整统一原则;法制原则;职、责、权一致原则;动力原则。第五节我国现阶段的行政组织及组织改革的实践探讨一、中央人民政府机构国务院组成机构、国务院直属机构、国务院非常设机构、直属事业、企业单位及国务院办事机构。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机构省级政府机构、县、乡、政府机构、城市政府机构、派出机构。三、行政组织改革的动力与方向第五章行政领导本章教学目的:1了解领导及行政领导的基本概念、领导的基本类型。2掌握领导的职责与权力、行政领导活动的基本原则。3理解行政领导者的产生方式以及领导的方法与艺术。4理解掌握行政领导道德与领导绩效评价的方式。主要内容:第一节行政领导的含义、特点与作用一、行政领导的含义

12、与构成要素领导的含义;行政领导的定义;行政领导的五个构成要素。二、行政领导的特点行政领导的特点表现为:时代性、强制性、综合性、执行性。三、行政领导在行政管理中的作用通过行政领导活动确定和实现行政目标;行政领导活动保证政府沿着一定方向协调有序地开展工作;行政领导活动能提高行政系统的适应性和行政效率。第二节行政领导的职责与权力行政领导的职责由职位、职权和责任组成。行政领导的权力是来自行政职位用于履行政行职责并受到国家法律保护的权力包括指挥控制权,一定的奖励和惩罚权也称为“硬权力”;另一方面是由领导者个人品德、知识、才能对被领导者所施加的影响力,又称为“软权力”。第三节行政领导者的产生方式与领导类型

13、行政领导的产生方式一种是内部来源,另一种是外部来源。我国担任行政领导职务序列的人员主要通过四种方式产生即:选任制;委任制;考任制、聘任制。行政领导者类型:按其身份不同分为政治型行政领导(政务官)和行政型行政领导(事务官);按其工作性质和职能范围分为:国家行政领导、地方行政领导、专业行政领导、学术行政领导;按其在领导过程中的行为方式分为:集权型行政领导、民主型亦称协商型行政领导、自流型亦称放任型行政领导。第四节行政领导方式与领导艺术行政领导行为方式含义;领导行为方式若干理论观点:“两维理论”、“领导行为连续带理论”、“领导情景理论”(或权变理论)、“领导生命周期理论”;行政领导行为方式的类型:按

14、行政领导者权力控制程序划分为集权式(又称独裁型)分权式与均权式,按决策者参与情况分为自决型(又称命令型)、参与型(及主型)、与自流型(又称放任型),按领导者所抓侧重点不同分为重事型(又称以事为中心)、重人型和人事并重型领导方式。行政领导艺术的特点:多样性、实践性、科学性;讲究领导艺术的必要性;行政领导艺术的主要表现:理事艺术,待人艺术等。第五节行政领导素质与领导绩效评价行政领导者个体基本素质结构:政治思想方式、文化知识方面、领导能力方面、心理品德方面、身体方面。行政领导集团的素质结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能力结构、性格结构。行政领导集团素质结构科学化的原则、相互补充原则、整体效能原则、相对稳定

15、原则、自我调整原则、制度保证原则。行政领导绩效评价:领导绩效评价的内容;绩效评价的原则与标准;绩效评价的方式与方法。第六章行政决策本章教学目的:1了解行政决策的基本概念,决策的基本类型。2理解行政决策体制与决策权力、决策责任。3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深入了解和掌握行政决策的基本程序、方法和技术。主要内容:第一节行政决策的含义、类型及作用一、概述行政决策的含义和特点;管理决策与行政决策的类型;行政决策的特性:从决策主体看具有行政权力的组织和个人,才能成为行政决策的主体;决策内容是具有一定行政管辖区域和部门所要解决的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决策依据看,行政决策依据的是国家政策和法律;决策目的是追求社会公共

16、利益和提供公共服务;从作用上看、行政决策范围广泛,并具有一定的强制性。二、行政决策分类按行政决策主体在行政系统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分为国家行政决策、地方行政决策和基层行政决策;按行政决策的模式不同,分为经验决策和科学决策;按决策的影响程度不同,分为战略性决策和战术性决策;按决策问题出现机会多少分为常规性决策,非常规性决策和部分常规性决策;按决策后果确定程度不同,可分为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和不确定型决策;按决策目标多少分为单目标决策和多目标决策;按决策涉及的内容分为业务管理决策、自身管理决策。三、行政决策的地位和作用行政决策是行政管理的首要环节和各项运行职能的基础;行政决策是行政领导者的首要职责

17、和发挥才智的舞台;行政决策的正确与否是行政管理成败的关键;行政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对促进整个行政管理民主化和科学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第二节行政决策权力与决策体制一、行政决策权力从广义上讲国家权力机关,党的机关以及政府机关及其领导者都具有做出行政决策的权力。从狭义上讲行政决策仅指政府、机关以及领导者对行政活动所做出的决定与权力。二、行政决策体制行政决策中枢系统、亦称决策中心是由有权做出行政决策的机构及领导者组成。在中国现实情况是:由党的领导机关制定路线、方针政策和确定目标;由全国人民大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制定有关法律法规、作出决议决定;由政府行政机关设计、初选方案,提出议

18、案并负责执行。行政决策信息系统:为行政决策中枢系统广泛收集、加工、整理信息并提供全面、及时、准确和适用信息的工作及人员系统。行政决策咨询系统:由研究人员组成的官方和非官方专门从事决策研究咨询活动的工作系统。在国外称为“智囊团”、“思想库”。三、现代行政决策发展的趋势发展趋势表现为:决策主体由个人转向集体;决策过程由主观、随意凭经验决策到客观、科学化和程序化;谋与断的相对分离;断与行的相对分离。第三节行政决策的基本原则与程序一、基本原则预测原则、信息原则、择优原则、可行性原则及弹性原则。二、基本程序发现问题,确定决策目标;集思广益,拟定可行方案;评估选优,抉定决策方案;局部试点,修正完善决策。第

19、七章人事行政与国家公务员制度本章教学目的:1了解人事行政的基本概念、人事行政管理机制。2理解人事行政管理的基本原则和人事管理的主要内容。3了解国家公务员制度的由来和发展。4理解和掌握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基本内容、精神实质。5理解和掌握行政道德的内容及加强行政道德建设的意义。主要内容:第一节人事行政概述一、人事行政的概念及思想人事行政的概念及思想:人事行政的主体是国家各级政府及其专门的人事主管机构,人事行政客体是在行政组织中执行政策的国家公务人员;人事行政的基本任务是正确处理和协调人与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现代人事行政管理所依据的是人事法律、法规和政策;现代人事行政的核心目标是充分开发和利用政府的人

20、力资源。二、人事行政的管理机制竞争机制;保障机制;激励机制;更新机制;监控机制。三、人事行政的原则任人唯贤、德才兼备;扬长避短、适才适用;考试考核、晋升唯功;智能互补、结构合理;不断更新、合理流动;依法管理,用人与治事相一致。第二节国家公务员制度一、公务员制度的由来与发展西方文官制度产生的主客观条件,特征与发展方向;我国实施公务员制度的原因及主要意义。二、公务员制度的基本概念公务员的概念;公务员的权利,公务员的义务,公务员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三、我国公务员制度的特色: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德才兼备的用人标准。四、职位分类与公务员录用制度职位分类的概念;国

21、家公务员的领导职务与非领导职务;国家公务员的级别。公务员录用的含义及录用的前提条件,职务范围及对象范围。录用国家公务员的原则:公开、平等、竞争、择优。报考国家公务员的资格条件及录用公务员的基本程序。五、国家公务员的考核与奖惩制度公务员考核的内容与标准;考核的方法与程序。公务员奖励制度的基本内容:包括奖励的原则、条件,奖励的种类、程序,奖励权限。公务员惩处制度的基本内容:惩处的原则、条件、种类、程序及行政处分的机关。六、国家公务员的职务升降与职务任免制度公务员晋职制度:降职的条件和降职的程序。七、国家公务员培训、交流、回避制度培训制度的内容:培训的目的与作用,培训的类型与机构。交流制度的内容:调

22、任、转任、轮换。回避制度的内容:需回避的关系: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关系、近姻亲关系;回避的类型:任职回避、公务回避、地区回避。八、国家公务员工资、保险、福利、辞职、辞退、退休制度。工资制度:职级工资制;定期增资制。辞职制度:辞职的程序和条件;辞职的限定。辞退制度:辞退条件;辞退程序。退休制度:退休方式与条件,退休后的待遇等。九、国家公务员申拆、控告制度申诉制度:申诉的含义、特点、提出申诉的条件、受理申诉的机关、申诉的程序。控告制度:与申诉的区别,提起控告的条件、受理控告的机关,控告的程序。十、行政道德行政道德特点、功能、意义。行政道德的基本原则:人本主义、集体主义与公共利益

23、,社会公正,行政责任。行政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忠于政府、忠于职守、清正廉洁、遵法守纪、实事求是、团结协作。第八章行政执行与行政协调本章教学目的:1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行政执行的基本含义与特点,行政执行在行政管理中的作用。2理解与掌握行政执行的基本原则和主要环节。3理解行政执行评估的内容与方法。4理解行政协调的含义、目的及行政协调的基本原则。5理解并掌握行政协调的基本模式。6理解行政沟通的类型、特点及基本模式。主要内容:第一节行政执行概述一、行政执行的含义与特点行政执行的特点:目的性、经常性、务实性、强制性、时限性、灵活性。二、行政执行的原则要求忠实于决策原则;迅速有力原则;创新灵活原则;持之

24、以恒原则;计划安排的原则。三、行政执行在行政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实现行政决策的唯一途径;检验和修正决策的重要步骤;行政领导者的一项主要责任;判断测量一个行政单位工作成效的重要尺度。第二节行政执行的主要环节一、行政执行计划制定行政执行计划的意义与要求二、组织落实与人员调配明确各执行部门的职责范围;明确各执行人员的职责权限;合理授权;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三、行政执行中的指挥指挥要统一;指挥要明确;指挥要坚定;指挥要适时。行政指挥的方式;口头指挥、书面指挥、会议指挥。四、行政执行中的控制控制的种类、预先控制、现场控制、事后控制。第三节行政执行评估一、行政评估的意义二、行政评估的基本内容三、行政评估的方法

25、发扬民主,走群众路线进行评估;自下而上的评估和自上而下的评估。第四节行政协调一、行政协调的性质与作用行政协调的含义、目的与作用行政协调的基本原则:统筹兼顾、力求平衡;求同存异,灵活权变;客观公正、实事求是。二、行政协调的模式行政反馈、行政功能分化、行政参与、行政委托。以系统结构为中心的协调。组织层级结构的协调:权力委托、行政分权、行政督导。横向部门结构之间的协调:政府会议制度;委员会制度;部际委员会制;职能部门协调;行政改组。以行政过程(行为)为中心的协调:行政监测网络系统;社会指标体系;团体决策。以行政人员为中心的协调。三、行政沟通沟通的性质与作用。行政沟通的类型与特点。正式沟通与非正式沟通

26、;单向沟通与双向沟通;下行沟通、上行沟通与平行沟通。第九章行政法治本章教学目的:1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法治行政含义及作用。2理解依法行政思想的精神及法治行政的基本要求与内容。3理解掌握违法行政与行政法律责任。主要内容:第一节行政法治及其意义一、依法行政思想及其含义国家行政机关的行政管理活动必须严格依照宪法、法律和有关法规而进行;国家行政机关的行政管理活动应广泛地借助于法律手段而进行。二、行政法律关系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行政法律关系的客体;行政法权利;行政法义务。三、行政法治的作用维护行政秩序;保障公民权益;遏制行政权和违法行政。第二节行政法治的基本内容一、行政法行为(依法行政行为)制定行政法

27、规行为,实施行政规行为、行政强制与行政处罚行为。二、行政合法行政主体合法;行政行为合法;行政程序合法。三、行政适当第三节违法行政与行政法律责任一、违法行政与行政法律责任概述二、违法行政责任制度的产生和发展三、行政主体的违法行政责任的形式四、行政赔偿责任第四节行政诉讼一、行政诉讼的含义与特点二、行政诉讼参加人的特征三、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四、行政诉讼案件的审理与判决五、行政赔偿制度第十章 行政监督本章教学目的:1了解行政监督的基本含义、特点和种类;行政监督的作用。2理解行政监督的原则与依据;行政系统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督。3理解和掌握行政监察的含义、监察对象和权限;立法监督、司法监督及政党监督和社会舆

28、论监督的基本形式。主要内容第一节行政监督概述一、行政监督的含义、特点与种类行政监督含义分广义、狭义两种理解;行政监督的特点;行政监督的种类。二、行政监督的原则和依据行政监督的原则:依法监督原则;合理监督原则;注重提高行政效率原则,监督规范化原则。行政监督的依据:法律;党和国家的政策;行政纪律。三、行政监督的作用和要求行政监督作用:制约作用;纠错作用;调节作用;反馈作用;完善作用。(一)一般监督上级对下级的监督;下级对上级的监督;职能监督;主管业务监督。(二)专门监督行政监察的含义、对象。行政监察权限:检查权、调查权、建议权和一定的行政处分权。行政监察的原则:依法监督;独立行使职权;实事求是,重

29、证据,重调查研究;行政监察与群众监督相结合;监察纠举与改进工作相结合;处罚与教育相结合。行政监察中的信访与举报。审计监督含义与特点;审计监督的内容与种类;审计监督的作用与职权;程序与方法。第二节行政系统外部监督体系(监督行政)一、立法监督(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立法监督的主要方式:听取和审义政府工作报告;审查和批准国民经济计划和财政预算决算;审查政府的法规、决定和命令;质询人员。二、司法监督检查机关的监督范围:法纪检察,经济检察;侦查监督;监所、劳改监督。司法审法监督:司法审查的对象、范围、审查标准、司法审查的法律依据。三、政党监督政党监督的方式:中央和地方各级党委的监督;党的基层组织的监督;党

30、的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的监督。四、公民的监督公民监督的方式:批评和建议;控告;检举和举报;申诉;信访。五、社会及舆论监督。第十一章行政效率本章教学目的:1了解行政效率的基本概念;行政效率在行政管理中的作用。2理解和掌握行政效率的测定标准和测定方法。3了解提高行政效率的途径。4理解处理好效率与公平二者关系应遵循的原则。主要内容:第一节行政效率概述一、行政效率的含义机械效率、社会效率、客观效率与规范效率、组织效率、管理效率和工作效率。行政效率主要表现:行政效率离不开定量分析;行政效率更重要的是体现在社会效益上;行政效率体现在行政管理的各个环节、各个层次上,是行政管理多种因素的综合反映。二、行政效率在

31、行政管理中的地位提高行政效率是行政管理的最终目标;行政效率是衡量整个行政活动的一个重要标准;行政效率关系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第二节行政效率的测定一、行政效率测量的标准测定行政效率的量的标准;测定行政效率的质的标准;则定行政效率的社会效益标准;测定行政效率的规范性标准。二、行政效率的测定方法行政费用测量法;行政职能测量法;标准比较法;行政组织因素评分测量法。第三节提高行政效率的途径一、影响行政效率的主要因素二、提高行政效率的途径理顺关系,建立科学合理的行政体制;改革机构,建立合理的行政组织;健全行政法规和工作制度,加强依法行政;提高领导者的素质,讲究领导艺术;加强培训工作,提高行政工作人员的素质;实行激励原则,调动人的积极性;改善行政环境和工作条件;逐步实现管理技术和工具的现代化。第四节效率与公平一、行政管理的目的:效率与公平二、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应遵循的原则: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平等原则,公平分配的原则;机会均等,能者优先原则。第十二章机关管理与行政管理方法技术本章教学目的:1了解机关管理的任务和作用。2了解和掌握机关管理的主要内容及机关管理科学化的意义与内容。3了解和掌握行政管理的基本方法和技术主要内容:第一节机关管理的任务和作用一、机关管理的任务;参与政务;处理事务;搞好服务。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