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信息系统ppt课件(完整版)_第1页
管理信息系统ppt课件(完整版)_第2页
管理信息系统ppt课件(完整版)_第3页
管理信息系统ppt课件(完整版)_第4页
管理信息系统ppt课件(完整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9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管理信息系统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PPT模板下载:/moban/ 行业PPT模板:/hangye/ 节日PPT模板:/jieri/ PPT素材下载:/sucai/PPT背景图片:/beijing/ PPT图表下载:/tubiao/ 优秀PPT下载:/xiazai/ PPT教程: /powerpoint/ Word教程: /word/ Excel教程:/excel/ 资料下载:/ziliao/ PPT课件下载:/kejian/ 范文下载:/fanwen/ 试卷下载:/shiti/ 教案下载:/jiaoan/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简介 课程简介 1 课程简述 2 研

2、究对象 3 职业能力 4学科知识体系 5 教材编写框架 6 教材信息课程简介 管理信息系统是一门综合管理科学、信息科学、系统科学以及计算机技术、现代通信技术等学科的理论方法和研究成果而形成的一门系统型、交叉型、边缘型学科。随着学科研究的深入和信息技术的进展,也在不断融入社会学、经济学等学科的理论。所以它已经涉及到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两大领域。 我国管理信息系统专业最早于1979年在清华大学设置;我国教育部在1998年新调整的专业目录中已经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即原管理信息系统)专业列为在“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门类下的二级学科。同时教育部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指导委员会将管理信息系统确定为该学科专业的

3、核心课程之一,也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必修课程和主干课程。许多专家认为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未来化、革新化的专业。随着21世纪信息化社会和经济全球化的到来,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与应用前景非常广阔。研究对象 管理信息系统面向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研究如何运用计算机实现对各种信息进行收集加工处理、存储与传递,为各级管理者提供有用的信息,辅助决策的一门科学。因此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对象主要有3个方面。 1. 对信息需求的研究 对信息需求的研究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要弄清企业组织的目标。各级管理部门对各类信息的需求、以及各类信息的格式与形态等;另一方面是要弄清在企业的管理活动中各种信息的处理流程和各种信息之间

4、的内在联系,以及各种信息的种类、内容、格式、数量等。 2. 对信息系统结构的研究 是指在确定系统目标的基础上,弄清楚系统目标需要哪些功能来实现以及如何在计算机上表现,各个功能之间的关系是什么?通常系统结构的研究需要借助于系统功能结构和系统处理流程图等进行描述。 3. 对系统实现方法的研究 系统的实现方法是指系统在开发过程中运用的数据处理方法、系统开发方法、系统应用软件设计方法等。这些方法是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技术保证。职业能力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培养的是即懂得管理又熟悉计算机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其职业能力体系应该包括5个方面。1. 管理能力.管理的能力是指运用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对企业事业管理中问

5、题进行决策、计划、指挥、协调的能力。管理的能力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其标志就是管理的效果与效益。2. 计算机操作能力.计算机操作能力是按照规程保证系统正常运行的能力,包括系统日常的数据录入处理、软件和硬件的维护等。3外语交流能力.外语交流能力是指运用外国语言在对外活动中进行听、说、笔译、口译的能力。这种能力在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经济建设和对外合作、交流及谈判中是非常重要的一种能力。同时也是学习新理论和新技术的必备能力。4. 软件编程能力.软件编程能力是指运用某一种计算机语言去实现系统的某一个功能的能力。这种能力首先是要掌握多种计算机的高级算法语言,另外要掌握熟练的程序设计方法和技巧。5. 系统开发

6、能力.系统开发的能力是指运用系统的方法进行系统规划、分析、设计、实施、运行与评价的能力,这是一个系统开发的全过程。学科知识体系 由于管理信息系统是一门边缘性的学科,它涉及到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两大领域。所以它需要包括有哲学、管理学、组织行为科学、信息学、系统工程学、计算机科学技术与现代通信技术以及数学、运筹学等比较全面的知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核心主干课程包括管理学,经济学,运筹学,应用统计学,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库技术与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结构和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等。教材基本框架 本教材首先介绍了管理信息系统的相关概念、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技术基础(含计算机技术、现代通讯技术和数据处理

7、技术等);现代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管理信息开发方法、项目管理和风险分析与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然后重点介绍了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规划、分析、设计、转换和运行管理与评价的全过程;最后通过剖析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典型案例诠释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和方法,并阐述了信息系统安全管理的知识体系。为了适合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教学,兼顾管理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类的专业,本书增设了现代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的章节,并且加大了管理信息系统基础的内容的介绍。教材信息结 束谢 谢管理信息系统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PPT模板下载:/moban/ 行业PPT模板:/hangye/ 节日PP

8、T模板:/jieri/ PPT素材下载:/sucai/PPT背景图片:/beijing/ PPT图表下载:/tubiao/ 优秀PPT下载:/xiazai/ PPT教程: /powerpoint/ Word教程: /word/ Excel教程:/excel/ 资料下载:/ziliao/ PPT课件下载:/kejian/ 范文下载:/fanwen/ 试卷下载:/shiti/ 教案下载:/jiaoan/ 第1章 管理信息系统概述 第1章 管理信息系统概述1.1 信息技术在企业变革中作用1.2 管理信息系统的相关概念1.3 企业管理与企业管理现代化1.4 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知识 1.1 信息技术在企

9、业变革中作用 台湾宏基集团创办人施振荣先生所提出的著名的“微笑曲线”(smiling curve)理论。 研发是企业创新,是企业核心价值和财富,是企业参与全球性竞争的资本;营销是企业参与全球性竞争的手段;制造生产是企业赖以生存的基石。信息时代改变了企业的经营环境,也改变着企业的管理模式。在信息化的过程中利用信息技术和信息系统(IT/IS)优化管理决策,提高企业生产和经营的效率和效益,改造传统产业,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使企业融入全球一体化经济环境之中。 1.1 信息技术在企业变革中作用 世界经济环境的变化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 一是市场经济的全球化, 即全球的经济、贸易业务联系不断增强; 二是工业

10、经济向知识和信息经济时代的转变; 三是企业自身的组织、管理模式的变革。 在全球制造业总体呈现供过于求,利润急速下降的局面下,企业的研发与创新和营销与服务成为企业获取高额利润的主要途径和手段。1.1 信息技术在企业变革中作用1.1.1 企业运营环境的变化 企业伴随着社会和技术的进步,企业的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流动范围已经不仅仅局限在某个局部地域范围,而是迅速扩展到全球范围,企业的市场和竞争环境也扩展到整个世界,消费者对商品个性化需求特征突显,产品的生命周期不断缩减。这些变化给企业带来了全球化的竞争压力、产品生命周期的缩短压力、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的压力等。企业面临问题1.1 信息技术在企业变革中

11、作用1.1.1 企业运营环境的变化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互联网(Internet)的出现,促进了全球化信息网络的形成。这一技术改变了企业的形态,跨国公司、国外独资企业、合资企业已经成为企业的常态,并且企业的竞争也不仅仅表现在产品的市场竞争上,也表现在技术、人力资源、成本等诸多方面的竞争。信息技术改变企业形态1.1 信息技术在企业变革中作用1.1.1 企业运营环境的变化 任何企业都必须站在全球竞争的角度考虑产品、技术、质量、成本、市场、服务以及资源的有效配置等,所以快速获取、处理、传达上述各方面的信息,并实现上述信息的在企业的共享成为企业的必然需求。企业渴望通过信息系统的而提供的信息加工、

12、通信和管理的功能进行快速的信息交换和支持企业的各个方面的决策。 总之,企业面对全球化的市场竞争与挑战,需要利用信息技术通过一个功能强大的信息系统进行支持,以便对市场变化做出快速的响应。 信息技术支持企业竞争的利器1.1 信息技术在企业变革中作用1.1.2 工业经济向知识和信息经济的转变 人类在其发展历程中,由于科学技术的推动带来了经济结构的重大变革。 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为了克服传统制造产业的低附加值的压力,产业开始向微笑曲线的上下游两极转移,以提高企业的附加值。 17世纪到18世纪的产业革命,经济结构由农业经济走向工业经济; 20世纪70年代高科技的发展产生了被未来学大师、世界著名未来学家阿

13、尔文托夫勒 称为的“后工业经济”;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在大趋势中称之为“信息经济”;1990年联合国一研究机构提出了“知识经济”的概念。1.1 信息技术在企业变革中作用1.1.2 工业经济向知识和信息经济的转变研发与创新代表 比尔盖茨 (Bill Gates)任总裁的微软公司 史蒂夫 乔布斯(Steven Paul Jobs)的苹果公司 先后成为世界财富名列名列前茅的企业。其企业的信息和知识工作者已经成为企业的主体,企业以知识创新作为企业的最重要的资源,并作为企业市场竞争的利器。1.1 信息技术在企业变革中作用1.1.2 工业经济向知识和信息经济的转变营销与服务代表 世界级全球管理咨询的麦肯锡

14、公司(McKinsey&Company) 从事为企业设计、制定相配套的一体化解决方案,为企业的战略开发,经营运作,组织结构等方面的咨询。这种新兴服务业从事着基于知识和信息的密集的生产,为企业信息的需求提供快速和高效的支持。1.1 信息技术在企业变革中作用1.1.2 工业经济向知识和信息经济的转变人力资源变化 对于传统的制造业为了进一步压缩成本,通过在生产组织、经营、管理方面采用信息技术和信息系统的手段,提高生产效率。这些工作需要具有较高知识水平的人员来完成,由此改变的企业人员的构成,即以由蓝领工人数量比例大的传统产业,向以知识工作者比例不断增大的现代产业转变。1.1 信息技术在企业变革中作用1

15、.1.3 企业组织和管理的变革 科学技术和世界经济的发展使企业的运行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企业在不断的变革中寻求持续增长的生存机会的同时也使企业自身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即企业的转型。这种变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企业的组织结构变革 传统企业一直采用的是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思韦伯(Max Weber)提出的科层制组织(Bureaucratic organization )。是一种权利依职能和职位分工与分层,以规则为管理主体的组织体系和管理方式。 传统组织结构的缺陷 当组织规模达到一定程度时,造成层次过多,会延长各种管理信息的传递时间,造成管理成本的增加和效率的降低,使企业失去市场竞争的时机; 组织

16、层次过多,会带来各种信息传递的环节增多,造成信息在传递过程中失真,导致管理决策失误; 组织层次过多,还会因分工过于细致,使业务管理工作出现多头管理、相互扯皮、官僚等问题,严重影响业务处理工作的效率。 1.1 信息技术在企业变革中作用1.1.3 企业组织和管理的变革1企业的组织结构变革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形成,企业面临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这种竞争来自顾客(Customers)需求的多样化和个性化、竞争(Competition)焦点的多样化和变化(Change)的普遍性和持久性这3股力量,即3C。企业为了实现其战略目标,必须提高企业的应变能力,这种应变能力表现在提高企业的决策效率和业务处理工作的

17、执行效率上。这就促使企业组织结构向减少管理层次、精简业务处理过程的方向变革,即实行结构改革,建立扁平化的组织机构。 现代信息技术(如移动互联网、虚拟化、云计算)的飞速发展,促进了管理方式的变革和创新,组织通过信息系统增强的企业内部各个部门的信息沟通,提高了企业内部分工协作的效率,为简化企业业务流程、改变传统工作方式和决策方式提供了技术支撑。为企业组织的扁平化实现提供了技术保证。 1.1 信息技术在企业变革中作用1.1.3 企业组织和管理的变革2企业管理模式的创新 20世纪90年代以来,供应链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SCM)成为管理学前沿十分活跃的研究热点。正如英国

18、学者马丁克里斯托夫(Martin Christopher)的预言:未来的竞争是供应链与供应链的竞争。在供应链的市场环境中,企业是供应链的一个组成环节,供应链的绩效依赖于组成供应链的所有企业的经营状况,企业的竞争意识不能再像以往一样被看做是一种零和的竞争,而是彼此间的一种共生关系。1.1 信息技术在企业变革中作用1.1.3 企业组织和管理的变革2企业管理模式的创新 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了企业管理模式的创新。 以制造业的管理模式创新为例,按时间先后分别是:(1)物料需求计划(MRP)(2)制造资源计划(MRP)(3)企业资源计划(ERP )(4)准时生产制(JIT)(5)敏捷制造(AM)(6)虚拟企

19、业(Virtual Enterprise)1.1 信息技术在企业变革中作用1.1.3 企业组织和管理的变革2企业管理模式的创新管理模式的演变一般性规律: 一是企业内部信息的高度集成。利用信息技术提高企业内部资源的合理陪配置,优化企业的各项管理工作,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以适应供应链的市场环境; 二是企业核心的回归。企业为了应对市场的剧烈变化,改变了以往的多元化经营策略,开始将有限的资源和精力集中到企业的核心业务上,将非核心业务通过合作的方式外包给其他企业; 三是企业协同机制的建立。企业将资源和精力集中在自身的核心业务上,其大量的上下游业务由合作企业协作完成。由于是不同的企业,企业间是通过市场化的

20、契约进行协调。1.1 信息技术在企业变革中作用1.1.3 企业组织和管理的变革3企业职员结构的变革 知识是企业的主要经济资源,而知识工作者就是其主要资产,企业利用知识创造出新资源,从而提升企业竞争力。 知识工作者(knowledge workers)就是指从事生产、创造、扩展和应用知识的活动,为企业(或组织)带来知识资本增值,并以此为职业的人员。知识工作者工不同于普通员工的本质特征是拥有知识资本这一生产资料。 知识工作者能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提高工作的效率,并且其本身具备较强的学习知识和创新知识的能力。知识工作者的工作主要是一种思维性活动,知识的更新和发展往往随环境条件的变化而有所适应,具有很

21、大的灵活性。所以知识工作者兼具知识性、创造性、灵活性等方面的特征。 知识工作者的特征要求企业改变其员工的结构,借助信息技术和先进的工作方式及工具,增强企业信息的获取和处理能力,以及知识的转化能力,充分实现信息和知识的共享,使企业获得全面的竞争优势。1.1 信息技术在企业变革中作用1.1.3 企业组织和管理的变革4数字化企业的崛起 数字化企业(Digital Firm )的概念是伴随着着互联网的发展而产生的。目前严格意义上说,完整意义上的“数字化”企业世界上现在还很少。然而,随着互联网和通信技术的发展,“数字化”企业将成为21世纪国际化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企业作为经济活动的主体,其组织结构、业

22、务流程和员工结构的变革,是企业应对市场竞争环境的变化和自身发展的必然选择。这些变革的实现,必须利用信息技术,实现信息和知识的高度共享,形成数字化企业。以解决信息孤岛、资源割裂、技术与业务流程融合等问题。 数字化企业是现代企业运行的一种新模式。它将信息技术、现代管理技术和制造技术相结合,并应用到企业产品生命周期全过程和企业运行管理的各个环节,实现产品设计制造、企业管理、生产控制过程以及制造装备的数字化和集成化,提升企业产品开发能力、经营管理水平和生产制造能力,从而提高企业综合竞争能力。数字化企业的总体结构见图1-4。1.1 信息技术在企业变革中作用1.1.3 企业组织和管理的变革4数字化企业的崛

23、起1.2 管理信息系统的相关概念 1.2.1 数据、信息与知识1. 数据、信息和知识的概念 数据(Data)是人们用来反映客观世界而记录下来的可以鉴别的物理符号,或者说数据是用各种可以鉴别的物理符号记录下来的客观事实。 数据的含义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它的客观性。数据是对客观事物的描述,它反映了客观事物的某一性质、形态、数量、特征的属性,这种属性是通过属性名和属性值同时来表达的,缺一不可。数据符号是客观存在的,它是人类在长期的生产实践活动中发明创造的。常用的数据特定符号包括:声、光、电、数字、文字、字母、图形、图像等。 另一方面是它的可鉴别性。数据对客观事物的记录,其最本质目的是区别于其

24、它客观事物,这种记录通过一些特定的符号来表现,这些特定的符号是可鉴别的。1.2 管理信息系统的相关概念 1.2.1 数据、信息与知识1. 数据、信息和知识的概念 信息(Information是将数据经过加工处理以后,提供给人们的有用资料。 信息的含义包括3个方面: 一方面是信息的客观性,信息来源于现实世界,它反映了某一事物的现实状态; 另一方面是信息的主观性,信息是人们对数据有目的的加工处理结果,它的表现形式是根据人们的需要情况来决定的; 第三个方面是信息的有用性,信息是人们从事某项工作或行动所需要的依据,并通过信息接受者的决策或行动来体现它所具有的价值。1.2 管理信息系统的相关概念 1.2

25、.1 数据、信息与知识1. 数据、信息和知识的概念 研究的领域不同、行业的不同,对信息这个概念也有不同的诠释。 信息论的创始人香农(C.E.Shannon)提出:信息是用来消除随机事件的不确定性的东西。 我国著名信息学专家钟义信认为:应该根据不同的条件区分不同层次,从而得到不同层次上信息的概念。无条件约束的“本体论”层次的信息是指事物的运动状态和状态变化的方式,或者说是事物内部结构和外部联系的状态和方式。在本体论层次上引入人类“主体”,就形成了存在主体约束的“认识论”层次。“认识论”层次的信息是指该主体所感知的或表达的相应事物的运动状态及其变化,包括状态及其变化方式的形式、含义和效用。 美国信

26、息管理专家霍顿(F.w.Horton)称:按照用户决策的需要经过加工处理后的包括关联性与目的性的数据即为信息。信息与数据的最大区别在于能够对客观实体产生影响。 根据近年的研究成果,科学的信息概念可概括为:信息是客观世界中各种事物的运动状态和变化的反映,是客观事物之间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表征,表现的是客观客观事物运动状态的实质内容。1.2 管理信息系统的相关概念 1.2.1 数据、信息与知识1. 数据、信息和知识的概念 知识(Knowledge)是人类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获得的经过思考和处理,与客观事物发展变化的内在规律相关的系统化、科学化的信息。 人们通常认为,知识是人类对客观事物规律性的认识成

27、果,它来自社会实践,其初级形态是经验知识,高级形态是系统科学理论。被誉为“现代管理学之父”的彼德德鲁克(Peter F. Drucker)提出:“知识是一种能够改变某些人或某些事的信息这既包括使信息成为行动的基础方式,也包括通过对信息的运用使某个个体(或机构)有能力进行改变或进行更为有效的行为的方式。” 知识可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显性知识是指用语言、文字、数字、图像等数据能够表达出来,可编码化、可结构化的知识。隐性知识是指难以用语言、文字、数字、图像等数据明确表达的,存在于人类头脑的经验、观念等隐含化的知识。1.2 管理信息系统的相关概念 1.2.1 数据、信息与知识2. 数据、信息、知识

28、间的关系 (1)数据是信息的来源。数据是客观的,是对客观的现实世界的记录,它只反映了某一客观存在的事实;而信息是人们对数据有目的加工的结果,对人们的决策行动产生影响。 (2)数据是信息的载体。信息是用语言、文字、数字、图形等数据符号进行表述的。 (3)数据与信息具有相对性。相同的一组数据对一部分人来讲是信息,因这组所谓的“数据”对这一部分人的某一决策行为影响,即作为决策的依据;而对另一部分人来讲可能就是数据,因为此时此刻这一组“数据”没有对他们产生影响。 (4)知识是信息的结晶。知识是对人类在社会活动过程中,围绕信息的产生活动,通过系统性、结构性、科学性,并融入个人经验、洞察力和个人价值观,总

29、结出的某一客观事物内在规律性的信息。这种信息成为指导人类认识世界的“知识”。1.2 管理信息系统的相关概念 1.2.1 数据、信息与知识2. 数据、信息、知识间的关系 数据来源于现实世界,经过加工处理后形成了信息,对决策过程产生影响再推动改造于现实世界。并在这个过程中,人们不断总结经验和客观事物的规律性知识,再用于改造客观世界。数据与信息是在人们认识现实世界、改造现实世界的过程中不断地实现相互转换。这种转换过程如图1-5所示。1.2 管理信息系统的相关概念 1.2.1 数据、信息与知识3. 信息的特征 (1) 真实性。这是信息的最基本特征之一。也是信息的中心价值所在,不符合事实的信息不仅没有价

30、值,而且会导致决策的失误,造成经济的损失。世界著名的科学家曾指出:“输入的是垃圾,输出的就更是垃圾”,说明了信息真实性的重要。 (2) 目的性。对任何管理信息的搜集和整理工作,都是为了某项具体的管理工作服务的,都有明确的目的性。最终目的就是帮助人们认识和了解生产经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为决策提供各种科学准确的信息依据。 (3) 扩散性。是其本性。信息的扩散存在着两面性,一方面信息的扩散有利于知识的传播,另一方面又可能造成信息的贬值,不利于保密工作,不利于保护信息所有者的积极性。 (4) 传输性。信息是可以传输的,它可以利用电话、电报等进行国际国内的通信,也可以通过光缆卫星、计算机网络传遍全球。1

31、.2 管理信息系统的相关概念 1.2.1 数据、信息与知识3. 信息的特征 (5) 等级性。管理是分等级的,不同级的管理要求不同的信息,因而信息也是分等级的。管理一般分为战略管理、计划与控制管理、业务管理三个层次。与之对应的管理信息等级一般分为战略计划信息、管理控制信息和作业处理信息三个等级。 战略计划信息是关于企业长远和全局利益的信息,如企业的长远规划、企业重要的重组和企业的经营方针等; 管理控制信息是关于企业在运营管理过程中的信息,如月度计划、产品质量和产量情况,以及成本信息等; 作业处理信息是与企业业务具体运作相关的信息,如员工考勤信息、每天的产量或销量等信息。1.2 管理信息系统的相关

32、概念 1.2.1 数据、信息与知识3. 信息的特征 (5) 等级性。从信息的来源看,战略信息多来自企业外部,作业处理信息多来自企业内部,而管理控制信息有内有外。计划与控制层作业层战略层a)来源外内1.2 管理信息系统的相关概念 1.2.1 数据、信息与知识3. 信息的特征 (5) 等级性。从信息的寿命看,战略信息的寿命较长,作业处理信息则较短,而管理控制信息处于中间状态。计划与控制层作业层战略层b)寿命和保密高中低从信息的保密程度看,战略信息是企业的生命线,如果信息泄露就会给企业带来重大的损失,甚至于破产,所以战略信息对保密程度要求高。管理控制信息是企业内部各个方面管理的综合信息,虽然某一方面

33、的信息泄露不至于造成企业整体的重大损失,但是会给企业的管理工作带来被动局面,所以也不能轻易泄露。作业处理层信息是企业内部一些很零散的,寿命很短的信息,很难从中提取到有价值的信息,因而保密程度不高。1.2 管理信息系统的相关概念 1.2.1 数据、信息与知识3. 信息的特征 (5) 等级性。从信息的加工方法看,作业处理层信息的加工处理方法,一般都规定了严格处理规程,是固定不变的。管理控制信息主要是对作业层信息的汇总和综合,其中大部分汇总方法是固定的,但在综合预测时其管理者会根据具体问题和自身的关注问题选择不同的方法。战略信息的加工方法是最不固定的,不论是决策者获取信息的方法和利用信息决策的方法,

34、都取决于决策者的知识水平和自身素质,这也是我们常说的管理既是科学又是艺术的道理。计划与控制层作业层战略层固定灵活c)加工方法1.2 管理信息系统的相关概念 1.2.1 数据、信息与知识3. 信息的特征 (5) 等级性。从信息的使用频率看,作业层信息的使用频率最高,它是企业具体业务在执行过程中,对信息的采集、加工、使用频率很高。管理控制信息主要是对企业一个阶段工作的计划和总结,所以信息的使用频率下降。战略信息是企业关于其发展的全局的长远的规划,一旦确定不会轻易变动,其信息的使用频率最低。计划与控制层作业层战略层高中低d)使用频率和精度从信息的精度看,作业处理层信息精度最高,如每天加工产品的数量等

35、。管理控制信息次之。战略信息则要求精度最低,一方面企业获取企业外部市场的相关信息本身就不可能有较高的精度;二是企业的战略决策是一个多因素、非结构化的决策问题,不可能用定量化的方法解决,所以各方面信息精度要求过高也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反而过高要求战略信息的精度往往会带来假象,造成决策的失误。1.2 管理信息系统的相关概念 1.2.1 数据、信息与知识3. 信息的特征 (5) 等级性。 管理层次与信息各方面属性看,信息的加工方法的灵活程度、精度和使用频率与管理层次成反比;而信息的来源从内到外、寿命和保密程度与管理层次成正比。1.2 管理信息系统的相关概念 1.2.1 数据、信息与知识3. 信息的特征

36、 (6)可压缩性。信息是可以进行浓缩、集中、概括以及综合,而不至于丢失信息的本质。对事物信息的收集不可能是全部信息,人们也没有能力和必要这样做,这就是信息的不完全性。在信息的压缩过程中必然会丢失一些信息,但丢失的信息应该是对当前或未来决策无用的或不重要的信息。无用信息分两种,一种是干扰信息,它是一些表象的、对决策产生干扰的信息,这种信息应该清除;第二种是冗余信息,本质上它是多余的信息,但是这种冗余信息对信息的传输起到辅助作用。 (7)共享性。共享性又称为非消耗性。信息在一定的时间内可以多次被多方面的客户所使用,而本身并不消耗。信息的这种共享性特征有利于信息成为企业的一种资源,对于企业来说,只有

37、企业的信息达到了高度的共享才能成为企业的资源,才能很好的利用这些信息进行企业的计划和控制,从而实现企业的目标。 1.2 管理信息系统的相关概念 1.2.1 数据、信息与知识3. 信息的特征 (8)价值性。信息的价值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体现在获得某信息资料所付出的代价,其价值是按照社会必要劳动量来计算的,是和计算其它产品价值的方法一样的,即V=C+P式中V:信息产品的价值;C:生产该信息所付出的成本;P:利润。 另一方面是体现在通过运用某信息后在决策中的影响程度来转换得到的效益,其价值是通过使用信息的最优方案和其它方案的效益比较后得到的,即 式中Pi第i个方案的收益。1.2 管理信息系统的

38、相关概念 1.2.1 数据、信息与知识3. 信息的特征(9)时效性。时效性是指信息是有寿命时效的,它只有在一定的时间内才能体现最大的价值。根据信息的时效性特征可将信息划分为两类:一是用于某一现实决策问题的信息随时间的推移而失去它的作用和价值;二是一些记录过去的信息被利用进行统计、分析等工作时,原已经失去作用和价值的信息,重新具有了可利用的价值。所以信息的时效性,也可以称为信息的增殖性或再生性。因此必须重视信息的积累和收集、存储工作,为信息的变废为宝,提供信息资源。1.2 管理信息系统的相关概念 1.2.2 系统概述 系统的概念是管理信息系统的三大基础概念之一。管理信息系统从本质上说,也是一个系

39、统,它具体了系统的特征和功能。故此,理解和开发管理信息系统,都离不开对系统概念的正确理解和把握。1.2 管理信息系统的相关概念 1.2.2 系统概述1. 系统的定义及特征系统(system)一词来源于古代希腊文,意为部分组成的整体。关于系统的公认定义目前在学术界尚未统一。1937年美籍奥地利理论生物学家路德维希冯贝塔朗菲在芝加哥大学的一次哲学讨论会上提出一般系统的概念,即系统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诸元素的综合体。故被誉为一般系统论创始人。美国国家标准协会(ANSI)对系统的定义:各种方法、过程或技术结合到一起,按一定的规律相互作用,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对系统的定义:内部相

40、互依赖的各个部分,按照某种规则,为实现某一特定的目标而联系在一起的合理的、有序的的组合;被誉为中国科技界“三钱”之一的人民科学家钱学森给出的定义:系统是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或要素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1.2 管理信息系统的相关概念 1.2.2 系统概述1. 系统的定义及特征系统(system)的定义强调三个方面:一是系统由多个要素组成;二是系统要素间存在各种联系;三是系统具有一定的目的性。综合上述的定义,本书给出的系统定义:系统是指在一定环境中为了实现某种目标,由若干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元素组成的有机集合体。1.2 管理信息系统的相关概念 1.2.2 系统概述1.

41、系统的定义及特征系统具有以下五个基本特征:(1)集合性。它是指系统是由最少两个以上的不同元素组成。(2)目的性。它是指任何一个系统都有明确的目的性,系统各元素的功能都是为了实现这一共同目的而组成的。(3)关联性。它是指一个系统的各个元素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4)适应性。它是指任何一个系统的存在必然被包含在另一个更大的系统内,这个更大的系统被称为“环境”。任何一个系统一定要适应外部环境的约束与变化,否则系统就没有生命力。(5)整体性。它是指系统是个若干要素组成的有机集合整体,各个组成元素的协调应以整体最佳为原则。1.2 管理信息系统的相关概念 1.2.2 系统概述2系统模型 系统

42、模型是指以某种确定的形式,对系统某一方面本质属性的描述。对于一个实际系统所包含的属性和内容是多方面的,人们根据对实际系统中所关心的问题,对系统模型化。 (1)系统的一般模型。它一般包含输入、处理、输出三个部分组成。一个系统往往会有反馈,有多个输入和多个输出。(2)黑箱模型。由于系统的复杂性,对系统内部运行机制研究还不清楚,或者在实际对系统进行模型化描述时并不关心内部的运行机制,通常不对系统的转换过程加以描述。此种情况对系统来说,此时的输入和输出是已知的,但系统的处理过程是未知的,故此称为黑箱。1.2 管理信息系统的相关概念 1.2.2 系统概述2系统模型 (3)系统的普遍模型。每个系统都是由多

43、个要素组成的,可根据不同的要求将系统划分为不同子系统,根据需要可对子系统进行逐层分解,从而将简单的系统模型扩展为普遍模式1.2 管理信息系统的相关概念 1.2.2 系统概述2系统模型系统的边界和接口系统的边界的定义是由系统的输入和输出表现出来,它反映了系统与环境的关系。这种关系即为系统通过输入从系统环境获取物质、能量或信息,通过系统内部的处理机制改变系统的状态,并将系统改变的状态通过输出传递给外部环境,并作用于系统的外部环境,从而体现出系统的功能。系统内部与系统外部的输入和输出的相互作用是通过接口(interface)实现的,接口的功能:一是将外部环境的物质、能量或信息通过输入进入系统,并将这

44、些物质、能量或信息转换为系统内部能够“识别”的形式,并接收;二是将系统状态改变的物质、能量或信息转换为外部环境所能“识别”的形式,通过输出传递给外部环境。1.2 管理信息系统的相关概念 1.2.2 系统概述3系统的分类 (1)按系统形成的方式分类,系统分为自然系统和人造系统。自然系统是指客观世界在演变过程中自然形成的系统;人造系统是指人类为了实现一定的目的或满足某种需要,人为组织起来的系统。 (2)按系统的复杂程度分,系统可分为3类9等,系统的复杂性由下向上复杂程度增大。1.2 管理信息系统的相关概念 1.2.2 系统概述3系统的分类 物理结构系统。包括框架结构、钟表结构和控制装置等,其共同特

45、征是由无生命的物理元件构成,为人类提供一定的服务。 生物系统。包括细胞、植物、动物,它们是具有生命特征的,其共同特征是由不同的细胞构成,细胞本身也是一个生物系统,细胞虽小,但其复杂程度远比物理结构系统更复杂。 社会及宇宙系统。人类是指能制造工具、并能熟练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等动物;社会是共同生活的人们通过各种各样社会关系联合起来的集合,其中形成社会最主要的社会关系包括家庭关系、共同文化以及传统习俗;宇宙是由空间、时间、物质和能量,所构成的统一体,是一切空间和时间的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就属于社会文化系统。1.2 管理信息系统的相关概念 1.2.2 系统概述3系统的分类 (3)按系统的抽象程度分为概

46、念系统、逻辑系统和物理系统3类。概念系统是最为抽象的系统,它是系统的概念模型,是对系统的目标、使命和主要功能的描述。概念系统是人们在系统分析的初始阶段根据系统的目标构造的系统雏形,用来表述系统的主要特征,描述系统的大致轮廓。逻辑系统是在概念系统的基础上构造出的原理上可行的系统,它考虑到总体的合理性、结构的合理性和实现的可能性,同时提出实现该系统的规定和要求,并给出实现系统元件及其功能的方法和规程。逻辑系统实际上就是系统的逻辑模型的描述,这种描述只是对系统内在逻辑结构的描述,而不是描述具体实现。物理系统也称为实在系统,它是客观存在的、可实际运行的,完全确定的系统,是按照逻辑系统生产和加工成的系统

47、,是逻辑系统的具体实现。1.2 管理信息系统的相关概念 1.2.2 系统概述3系统的分类 总之,系统的形态千变万化,从不同的角度看待系统,就有不同的分类。例如,按照系统与环境的关系可分为封闭系统和开放系统;按照系统系统内部结构可分为开环系统和闭环系统;按照系统状态是否与时间相关可分为动态系统和静态系统;按系统功能可分为社会系统、军事系统、政务管理系统、企业管理系统等。1.2 管理信息系统的相关概念 1.2.2 系统概述4系统工程 系统工程是以研究大规模复杂系统为对象,是按一定目的进行设计、开发、管理与控制,以期达到总体效果最优的理论与方法。 系统工程是一门工程技术,尽管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

48、但它仍然是一门新兴的科学,还处在不断发展中,系统工程的研究范围已由传统的工程领域扩大到社会、技术和经济领域。1.2 管理信息系统的相关概念 1.2.2 系统概述4系统工程国内外一些学者对系统工程的一些定义。(1)1978年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指出:“系统工程是组织管理系统的规划、研究、设计、制造、试验和使用的科学方法,是一种对所有系统都具有普遍意义的方法。”(2)1975年美国科学技术辞典的论述为:“系统工程是研究复杂系统设计的科学,该系统由许多密切联系的元素所组成。设计该复杂系统时,应有明确的预定功能及目标,并协调各个元素之间及元素和整体之间的有机联系,以使系统能从总体上达到最优目标。在设计

49、系统时,要同时考虑到参与系统活动的人的因素及其作用。”(3)不列颠百科全书(EB),又称大英百科全书,指出系统工程是一门把已有学科分支中的知识有效地组合起来用以解决综合化的工程技术。(4)苏联大百科全书中指出系统工程是一门研究复杂系统的设计、建立、试验和运行的科学技术。1.2 管理信息系统的相关概念 1.2.2 系统概述4系统工程系统工程是一门跨学科的边缘学科。系统工程的知识体系除了各门系统工程特有的专业学科基础外,其共同的基础技术科学有运筹学、控制论、信息论、计算科学和计算技术等。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交叉。1.2 管理信息系统的相关概念 1.2.2 系统概述5系统工程方法论 人们将研究、分

50、析和处理问题的思想、程序和基本原则称之为方法论。系统工程方法论是指运用系统工程研究问题的一套程序化方法,即是为了达到系统的预期目标,运用系统工程思想及其技术内容解决问题的工作步骤。(1)霍尔系统工程方法1.2 管理信息系统的相关概念 1.2.2 系统概述5系统工程方法论(1)霍尔系统工程方法 霍尔系统工程方法是美国系统工程专家霍尔(ADHall)于1969年提出的一种系统工程方法论。霍尔提出的三维结构模型,从时间、逻辑和知识角度论述了如何解决系统工程问题。此模型称为霍尔的三维结构模式(Hall three dimensions structure),也称为硬系统方法论(Hard System

51、Methodology ,HSM)。霍尔三维结构是将系统工程整个活动过程分为前后紧密衔接的七个阶段和七个步骤,同时还考虑了为完成这些阶段和步骤所需要的各种专业知识和技能。这样,就形成了由时间维、逻辑维和知识维所组成的三维空间结构。 时间维。时间维表示系统工程活动从开始到结束按时间顺序排列的全过程,分为规划、设计、研制、生产、安装、运行、更新七个时间阶段。1.2 管理信息系统的相关概念 1.2.2 系统概述5系统工程方法论逻辑维。逻辑维是指时间维的每一个阶段内所要进行的工作内容和应该遵循的思维程序,包括明确问题、确定目标、系统综合、系统分析、系统优化、系统决策、系统实施七个逻辑步骤。知识维(或称

52、专业维)。知识维是指在解决一个系统工程问题时,需要的相应专业知识。如工程、医学、建筑、商业、法律、管理、社会科学、艺术、等各种知识和技能。霍尔三维结构方法强调目标明确,核心内容是最优化,并认为现实问题基本上都可归纳成系统工程问题,应用定量分析手段,求解最优解答。该方法论具体研究方法上的整体性(三维结构)、技术应用上的综合性(知识维)、组织管理上的科学性(时间维和逻辑维)和系统工程工作的问题导向性(逻辑维)等突出特点。为解决大型硬系统的规划、组织、管理问题提供了一种统一的思想方法,因而在世界各国得到了广泛应用。所谓硬系统(又称良性结构系统)是指机理清楚,能用明确的数学模型描述的系统,如物理系统和

53、工程系统等。1.2 管理信息系统的相关概念 1.2.2 系统概述5系统工程方法论 (2)切克兰德的系统工程法 切克兰德的系统工程法是英国系统科学家切克兰德(P.B.Checkland)提出的“调查学习”方法,是针对软系统问题的方法论。所谓软系统(又称不良结构系统)是指机理不清,很难用明确的数学模型描述,常用半定量、半定性或只能用定性的方法处理的系统,如社会系统和生物系统。所以切克兰德将霍尔系统工程方法称为硬系统方法,将自己提出的方法称为软系统方法。 切克兰德的“调查学习”软系统方法的核心不是寻求系统的“最优化”,而是“调查、比较”或者说是“学习”,从现状调查和模型比较中,学习改善现存系统的途径

54、。1.2 管理信息系统的相关概念 1.2.2 系统概述5系统工程方法论切克兰德的系统工程方法的思路和步骤:系统现状说明。通过调查分析,对现存的不良结构系统的现状进行说明,确定有关的行为主体和利益主体。弄清关联因素。弄清楚与现状有关的各个因素及其相互关系,找到系统问题的关键要素,为系统的发展及其研究确立各种基本的看法,并尽量选择出最合适的基本观点。建立概念模型。在不能建立数学模型的情况下,用结构模型和语言模型来描述系统的现状。改善概念模型。随着分析的不断深入和学习的加深,进一步用更适合的模型或方法改进上述概念模型。比较。将概念模型与现状进行比较,找出符合决策者意图的改革途径和方案。实施。实施提出

55、的改革方案。1.2 管理信息系统的相关概念 1.2.2 系统概述5系统工程方法论 切克兰德提出的这套以学习、调查过程为主的软系统工程方法论,通过认识与概念化、比较与学习、实施与再认识等过程,对社会经济等问题进行分析研究,这是一般系统工程方法论的共同特征。具体常用软系统工程方法有特尔斐法、智暴法、想定情景法、生活质量法、层次分析法等。此外,模糊子集合理论、对策论、系统动力学和聚类分析、相关分析等数理统计方法以及心理学和社会学中的不少方法都可借鉴使用。1.2 管理信息系统的相关概念 1.2.2 系统概述5系统工程方法论 (3)综合集成系统方法1990年初,钱学森等首次把处理开放的复杂巨系统的方法定

56、名为从定性到定量的综合集成法,是系统工程思想的新发展。这种方法实质是将专家群体、数据和各种信息与计算机仿真有机地结合,把各种学科的理论和人的经验与知识结合起来,发挥整体优势,去解决复杂的决策问题。其方法的主要思想概括起来有以下3点。直接诉诸实践经验,特别是专家的经验、感受和判断力,把这些经验、知识和现代科学提供的理论知识结合起来。专家的经验是局部的,多半是定性的,要通过建模、计算把这些定性知识和各种观测数据、统计资料结合起来,使局部定性的知识达到整体定量的认识。把人与计算机结合起来,充分利用知识工程、专家系统和计算机的特点,同时发挥人脑的洞察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取长补短,产生出个高的智慧。1.2

57、 管理信息系统的相关概念 1.2.2 系统概述5系统工程方法论综合集成系统方法的主要工作步骤充分收集有关问题的信息资料,调用有关的统计数据,作为开展研究工作的的基础性准备。这些数据包括系统定性、定量特性的信息,它们是人们由系统的局部定性认识经过综合形成系统的整体定量认识的基础工作。邀请各方面专家对系统的状态、特性、运行机制等进行分析研究,明确问题,对系统的行为走向以及解决问题的痛经做出定性判断、形成经验性假设,明确系统的状态变量、环境变量、控制变量、确定系统的建模思想。以经验性假设为前提,运用现有的理论知识,把系统的结构、功能、行为、特性、输入输出定量表示出来,作为系统的数学模型,以此替代实际

58、系统的研究。1.2 管理信息系统的相关概念 1.2.2 系统概述5系统工程方法论利用数学模型,输入相关的数据和信息,对系统的行为做仿真模拟实验,以获取相关系统特性和行为的定量资料。专家群体利用系统仿真结果,对系统进行有效性检验,并进一步挖掘、收集专家对系统的经验、直觉、判断信息。根据专家新的见解和判断,对系统模型做出修改,再做仿真实验,重复上述过程,直到仿真实验结果与专家意见基本吻合为止。这种最后得到的系统模型是符合实际系统的理论描述,从这种模型中得出的结论是可信的。1.2 管理信息系统的相关概念 1.2.2 系统概述5系统工程方法论 系统工程方法论是从系统思想和观点出发,将系统工程所要解决的

59、问题放在系统形式中加以考察,始终围绕着系统的预期目的,从整体与部分、部分与部分和整体与外部环境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矛盾、相互制约的关系中综合地考察,以达到最优地处理问题的效果。它是一种立足整体、统筹全局的科学方法体系。以此,人们在处理复杂问题时,应以唯物世界观为主导,坚持对立统一、一分为二的思想,以抓主要矛盾为主要手段。1.2 管理信息系统的相关概念 1.2.2 系统概述5系统工程方法论系统工程方法论必须坚持以下观点。整体观点,即人们在思考问题时应从系统的整体去思考、判断和解决,重视系统各个要素间的关系协调,发挥各自的能动作用,强调环境对系统的制约作用。综合观点,即人们在思考、研究和解决

60、问题时,要综合考虑系统的方方面面,协调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实现全系统的综合平衡。层次观点,即系统具有明显的层次性,人们在思考、研究和解决问题时,在明确问题的前提下,掌握系统各个要素在各种空间内的层次与分布,特别是时间空间的先后、地域空间的分布、权重空间的轻重和目标空间的主次。价值观点,即人们在设计、改造、管理和控制系统时,应考虑系统的投入与产出。发展观点,即人们在思考、研究和解决问题时,应该用动态的观点,用发展的观点去思考、研究、解决系统问题。1.2 管理信息系统的相关概念 1.2.2 系统概述6系统集成 系统集成(System Integration ,SI)就是为了达到系统的目标将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