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讲 前言一、教学目的:1、 了解文化、茶文化的概念2、 了解中国文化的特点3、 了解茶文化的形成及发展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文化、茶文化的概念和茶文化的形成及发展三、教学内容:共分二节分述如下 第一节 文化概述一、文化的概念克罗博:文化是指通过符号和形象所获得并加以传播的价值系统和行为 模式。文指各色交错的纹理,有纹饰、文章之义,引申为包括文字在内的各种象征符号及文物典章、礼仪制度。化指变易、生成、造化,引申为改造教化、培育等。广义的文化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全部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也特指意识形态。(辞海)狭义的文化 是指人的全部精神创造活动,是意识、观念、心态和习俗的总和。二、文
2、化的性质和分类(一)文化的性质1、文化是人类独特的生活方式2、人的一切活动本质上属文化(二)文化的分类1、据文化 的功能分:礼仪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等2、据其形态分: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等3、据其环境分:中国文化 、日本文化、大陆文化、次大陆文化4、据其历史分:原始文化、古文化、近代文化、现代文化、后现代文化 。三、文明的概念陈启云:文明是指特定时空存在的历史文化的整体。如中华文明、汉代文明。文明就是人类智德的进步。文明是对野蛮的否定。周易“文明以止,人文也”书经“睿哲文明”即文德照耀。四、文明与文化的关系文化与自然相对,文明与野蛮相对文化体现共时性,
3、文明体现历史性文化 指向永久,文明强调状态文化创造了文明,文明推动并发展文化文明整体可能消失,文化的因子则会积淀为文化传统。社会文明,其文化必发达。五、中国文化 的基本特征1、重人道轻天道的思想传统。中国文化有天然的人本主义倾向,以人为本,重人轻神,人为万物之中心。“人事为本,天道为末”;西方是“上帝主宰一切”2、重礼治轻法治的政治传统。以礼治国,以德安邦。礼记.曲礼上“道德仁义非礼不成,教训正俗非礼不备,纷争辩讼非礼不决,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礼德不可分。五、中国文化 的基本特征3、重群体轻个体的伦理传统。重家族轻个人。通过“三纲五常”达到群体和谐,四海一家的理想社会状态。优点:有凝
4、聚力和向心力,高的道德水平,人情味浓。缺点:压抑个性,限制人的创造力。五、中国文化 的基本特征4、重直觉感悟,轻理性思维的认知传统。思维的分类1)直觉思维和逻辑分析思维2)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3)发散思维和辐合思维以上几种思维能力应都强,特别是发散思维能力强,加上具有较强的想象力,其创造力强。4、重直觉感悟,轻理性思维的认知传统。儒家、道家长于直觉的辩证思维,后期的墨家和名家(惠施、公孙龙)特别发展了理性的逻辑思维。“东方人好向内看,西方人好向外看 ,中国人喜欢直接体验和感悟”优点:对世界和事物容易整体和系统把握,重经验,好历史,民族心态冷静,易应付历史大灾大变。缺点:不善作抽象的思辩,缺乏探究
5、精神和精确性 中国文化 还具有独创性、兼容性、悠久性、内聚性、统一性和多样性。有人称中国文化为“伦理型文化”、“德性文化”、“乐感文化”第二节 中国茶文化概述一、茶文化内涵广义的茶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实践活动过程中创造的所有与茶有关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茶文化是指茶对人的精神和社会的影响及作用。茶文化是以茶为载体,并通过这个载体来传播各种文化,是茶与文化的有机融合,这包含和体现一定时期的物质文明 和精神文明茶文化的主要内容茶文化是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其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科技教育、文化艺术、医学保健、历史考古、经济贸易、餐饮旅游和新闻出版等学科与行业。包含: 茶叶专著、茶叶期刊
6、、茶与诗词、茶与歌舞、茶与小说、茶与美术、茶与婚礼、茶与祭祀、茶与禅教、茶与楹联、茶与谚语、茶事掌故、茶与故事、饮茶习俗、茶艺表演、陶瓷茶具、茶馆茶楼、冲泡技艺、茶食茶疗、茶事博览、茶事旅游。 茶馆与茶园,茶吧与茶园,二、茶文化的形成和发展1、茶文化的启蒙阶段公元前2700三国时期。茶的发现和利用。神农发现茶,神农本草经:“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西汉时期有以茶命名的“茶陵”县;东汉华佗食经:“苦荼久食,益意思。”三国广雅:“荆巴间采叶作饼,叶老者,饼成以米膏出之。”神农本草经,饼茶饼茶属紧压茶类二、茶文化的形成和发展2、茶文化的萌芽阶段。三国至唐代。文人饮茶的兴起,有关茶的诗词歌
7、赋日渐问世,茶脱离一般的饮食而走向文化 圈,对人的精神和社会产生作用。晋左思娇女诗有:“心为茶荈剧,吹嘘对鼎 把茶大量移入诗坛,使茶酒在诗坛中并驾齐驱的是白居易。 他以茶为主题的诗有八首,叙及茶事、茶趣的有五十多首,二者共六十多首。如 “看风小溘(ke)三升酒,寒食深炉一碗茶”(自题新昌居止)。又如:“举头中酒后,引手索茶时”(和杨同州寒食坑会)。前者讲在不同环境中有时饮酒,有时饮茶;后者是把茶作为解酒之用。 唐才子传说他“茶铛(cheng)酒杓shao不相离” 二、茶文化的形成和发展3、茶文化的形成阶段。唐代至今。1)自唐代陆羽茶经的问世,使茶文化达到空前的高度,标志着唐代茶文化的形成。茶经
8、中包括了茶的自然和人文方面的双重内容,探讨了制茶、种茶、饮茶艺术等方面的内容,把中国儒家、道家和佛家的思想融于饮茶之中,创中国茶道之精神。以后又出现大量有关茶的书、诗和对联。如张又新的煎茶水记、温庭筠的采茶录、宋徽宗赵佶的大观茶论等茶文化的形成与禅教的兴起有关。唐代由于寺庙崇尚饮茶使唐代的中国茶道出现了宫廷茶道、文人茶道和寺院茶道。陆羽茶经 HYPERLINK :/cn.rd.yahoo /search/yisou/image/mmsclick/objid=dbf0cf510ae9cbfe/url= %3A%2F%2F gljs %2Ftea%2Fqc-cj%2Fcj01.htm/timest
9、amp=1111154102/bcookie=d417gal13f2lq&b=2/filter=yes/query=%C2%BD%D3%F0%A1%B6%B2%E8%BE%AD%A1%B7/position=15/SIG=16t2ove11/* %3A/image.yisou /searchdtl.html?srcp=陆羽茶经&msgttl=0&p=陆羽茶经&n=dbf0cf510ae9cbfe&lang=en&nailurl=%0A+ %3A%2F%2Fre2.mm-c.yimg %2Fimage%2F18364886%0A+&source=top_img_intel_dbf0cf510ae
10、9cbfe t _parent 陆羽,张又新的煎茶水记,二、茶文化的形成和发展2)宋代茶业的大发展促进了茶文化的普及和发展。文人中出现了专业品茶社团,宋太祖赵匡胤嗜茶,在宫廷设茶事机关,茶仪成为礼制。在下层社会,茶文化更加活跃,“邻里间献茶”、订婚“下茶”、结婚“定茶”、同房“合茶”、民间的“斗茶”。宋代北苑贡茶园石刻 二、茶文化的形成和发展3)明清时期茶艺有了大的发展。如果讲究环境、气氛、音乐、冲泡技巧及人际关系等,则可称之为“茶艺”。 文人墨客对品茗技艺、茶具款式和品茗环境有新的突破,讲究“至精至美”。他们认为讲究“至精至美”才算“道”。如张源茶录:“造时精,藏时燥,泡时洁。精、燥、洁茶道
11、尽也。”他认为茶中有内蕴之神“元神”,发乎于外体“元体”。二者互为表里,不可分割。在茶事活动中,做到质朴求真、中王冲和,便可求得茶之真谛。茶艺,茶艺二、茶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张大复:“世人品茶而不知其性,爱山水而不会其情,读书而不得其意,学佛而不破其宗。”品茶不必斤斤于其水其味,要得其真谛,即通过饮茶达到:一种精神上的愉快一种清心悦神、超凡脱俗的心境一种超然物外、精致高洁的仙境一种天、地、人,融通一体的境界。二、茶文化的形成和发展4、现代茶文化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后,茶业发展迅速,社会不断文明进步,茶文化飞速发展。1949年茶叶产量仅为7500T,发展到年,全国茶园面积发展到万公顷,茶叶总产量达到7
12、5多万T,近几年全国各地已办起茶馆万多家。茶文化、茶科技、茶产业实现了互相促进、良性循环。如杭州的“茶人之家”、北京的“中国茶人联谊会”、湖北的“陆羽茶文化研究会”、杭州西湖乡的“中国茶叶博物馆”、“中国国际茶文化交流馆”、各地出现的茶艺馆、茶文化节、茶叶庄园等。 HYPERLINK :/cn.rd.yahoo /search/yisou/image/mmsclick/objid=765d801e32fdb250/url= %3A%2F%2Flinknet.kyed %2F%7Ecw%2Ftea%2Fmingpin%2F10tea.htm/timestamp=1111154241/bcooki
13、e=d417gal13f2lq&b=2/filter=yes/query=%C2%BD%D3%F0%A1%B6%B2%E8%BE%AD%A1%B7/position=27/SIG=16u5hg5gh/* %3A/image.yisou /searchdtl.html?srcp=陆羽茶经&msgttl=0&p=陆羽茶经&n=765d801e32fdb250&lang=en&nailurl=%0A+ %3A%2F%2Fre2.mm-a.yimg %2Fimage%2F798979240%0A+&source=top_img_intel_765d801e32fdb250 t _parent 云南茶园
14、西双版纳茶园第二讲 茶与健康一、教学目的:1、了解茶的营养价值2、了解茶的保健功能及常见病的预防和保健知识二、教学重点和难点:茶的营养价值,茶的保健功能三、教学内容:共分二节 第一节 茶之营养价值茶叶被誉为二十一世纪饮料之王。历来被公认为世界三大饮料之首。英国人“文明之饮”、“健康之饮”、“灵魂之饮”。法国人“浪漫之饮”日本人“原子时代的饮料”这与其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分不开的。文明之饮,健康之饮浪漫之饮原子弹与人,茶叶化学成份的分类 2、主要的有机物(占干物质):蛋白质2030氨基酸14生物碱35 茶多酚2035糖类2025有机酸3%左右类脂类8%左右 色素1左右芳 香 物 质维生素1.0 1、
15、主要的水和无机物:水分鲜叶75 干茶47无机物(占干物质) 水溶性部分24 水不溶部分一、含25种氨基酸25种氨基酸都是人体所必须的氨基酸。茶氨酸是茶树特有的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80,另外,谷氨酸和天门冬氨酸的比例也较大。还有苏氨酸、赖氨酸、胱氨酸、半胱氨酸等。二、含丰富的维生素Vc:1001500mg/100gVB类:维持神经系统正常Vb1(硫胺素)150600微克/100g,心脏、消化。Vb2(核黄素)13001700微克/100g,口角炎、角膜炎、脚气。Vb3 1000-2000微克 /100g,皮肤炎、脱发、肾上腺病Vb5 、Vb11、Vb12VP(柠檬素)300400mg/100g
16、有利于保持血管与细胞之间的渗透压VA、VD、VK、VE三、丰富的矿质营养元素40多种。钾:占干物质1.5-2.5%硒:紫阳富硒茶,硒是GH-PX的组成成分锌:3550微克/100g,是RNA和DNA聚合酶的组成成分。氟:100500ppm,防龋齿和老年骨质疏松钙:28005600微克/g镁:12002400微克/g铁:802600微克/g锰:2001100微克/g紫阳富硒茶园,武夷山茶园四、糖类和蛋白质类糖类:占干物质10,属多聚糖类,可防糖尿病。蛋白质:20,溶于水者仅12。五、生物碱25包括:咖啡碱、可可碱、茶碱,其中咖啡碱占主要地位。具有兴奋作用,益思、去疲劳、醒脑、强心、利尿解毒、助消
17、化。六、茶多酚类又叫单宁、鞣酸。占干物质2035,其中70属儿茶素类,此类物质中的EGCG、EC、ECG引起了医学界广泛重视,它们具有抗癌作用。此类物质还有抗氧化性、防衰老、降血脂、血糖作用。七、粗纤维占干物1020。有助消化、降血脂。“龙井炒虾仁”、“绿茶鲫鱼汤”第二节茶的保健功能本草纲目:“火为百病,茶最能降火,火降则上清矣”“保健茶”、“减肥茶”、各种保健茶饮料等现代科学技术证明茶中的儿茶素类物质不仅具有较强的保健价值还有很强的医疗作用。李时珍与本草纲目本草纲目关于茶叶篇一、抗癌抗突变1、癌的发病过程:正常Cell-引发作用-异常cell-促发作用-cancer cell2、茶叶防癌抗癌
18、的机理:1)茶叶可有效阻断各类引发、促发作用。如亚硝化作用,使胃癌降低5965,使肺癌降低36852)茶多酚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损害DNA的主要物质是自由基、重金属离子等,而EGCG、EGC、ECG可有效清除人体内的自由基癌细胞基底癌细胞3)茶多酚可捕捉已被激活的致癌因子。儿茶素的第6、8碳原子有强亲核中心,如致癌因子BPDE、MNNG4)茶可调节人体内异生代谢酶的活性。如儿茶素可抑制微粒体单氧化酶的活性5、可提高人体免疫水平。人体免疫水平下降,DNA受损突变。二、抑制艾滋病毒艾滋病毒是由HIV病毒的逆转录酶引起的疾病,使人体的T4淋巴细胞感染,病毒的RNA会向人体的DNA转化,从而使T4淋巴
19、细胞受损。EGCG、ECG在微克/ml对HIV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与公认的抗艾滋病药物AZT、PT的抗性相近。艾滋病病毒具有较强的抗药性;目前主要方法是“鸡尾酒疗法”。艾滋病毒三、抗菌消炎改善肠道微生物结构人体消化道细菌约100兆,包括有益菌和有害菌。有害菌可产生NH3、H2S、毒胺类等有害物质。痢疾菌、肠炎沙氏菌、大肠杆菌、金色葡萄球菌、霍乱弧菌、黄色弧菌、鼠伤寒沙门氏菌、肉毒杆菌等有害菌均可以被儿茶素杀灭或抑制。儿茶素还对病毒有抑制和杀灭作用。如对合孢体病毒(RSV)、轮状病毒有杀灭或抑制作用,可使流感病毒A、B不能吸附在细胞上。四、增强免疫力延缓衰老人体的免疫系统是通过免疫蛋白识别入侵体内
20、的病原物,由白血球和淋巴细胞歼灭之。常饮茶叶可以提高人体的白血球和淋巴细胞。人体衰老的机理是脂质过氧化和人体内过量的自由基所致。茶叶中的儿茶素、Vc、VE可帮助人体排除自由基,并有效抑制脂质过氧化。五、降脂减肥防治动脉粥样硬化血脂包括三甘油酸脂和胆固醇。胆固醇又分低密度胆固醇(LDL)、超低密度胆固醇(VLDL)、高密度胆固醇(HDL)。其中HDL为有益的胆固醇。EGCG可有效抑制胆固醇的合成,并可降低LDL的比率。乌龙茶、铁观音、普洱茶降脂减肥效果更好。六、降血压人体内的血压值受血管紧张素调节,血管紧张素高时血压上升,血管紧张素高时血压无变化。ACE酶可以使 从而使血压升高,EGCG、ECG
21、可有效抑制ACE转移酶的活性。一般的降压药物只能降一时之压。七、降血糖防治糖尿病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特征的内分泌疾病,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和血糖过多而导致的糖类、脂类和蛋白质代谢紊乱而引起的疾病,其典型特征“三多一少”。茶叶中的EGCG与AI的复合物比二苯胺的降糖效果好,与丙磺丁胺、BUFORMIN相近。八、健齿防龋龋齿、心脑血管疾病及癌症被WHO列为多发病。引起龋齿的细菌为变形链球菌(Streptococcus mutans),S菌带正电,不易粘附在牙齿上,但S菌可提高分泌一种酶葡萄糖转移酶(GTF)带负电,从而附在牙齿上形成菌斑,并分泌乳酸导致龋齿。儿茶素对S菌有较强的杀灭作用。茶叶中的F
22、可使牙齿中羟磷石灰转化为氟磷石灰。九、消臭解毒抽烟易引起口臭,是烟碱与蛋白质作用。消化不良放出臭气。儿茶素具有强的消臭作用十、抗辐射茶叶可解除体内的放射性物质。浓绿茶可加速锶90的排除。广岛原子弹后幸存者调查表明,大多数为嗜好茶者。第三讲中国茶道一、教学目的1、掌握茶道、茶德、中国茶道、道家文化等。2、了解中国茶道的内涵,学习礼仪文化,陶冶性情,修身养性,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二、教学重点和难点中国茶道之内涵三、教学内容:共分四节第三讲中国茶道第一节 茶道和茶德第二节 中国茶道第三节 中国茶道与道家第四节 以茶会友第一节 茶道和茶德一、茶道所谓茶道是一种以茶为媒的生活礼仪,也是一种修身养性的生活方
23、式。通过沏茶、赏茶、饮茶学习礼法,美心修德,增进友谊,是一种有益的和美仪式。二、茶道起源茶道起源于中国。唐代封式闻见记:“茶道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者。”当时社会流行茶宴,以茶代酒,品茗赏景。陆羽茶经“精、行、俭、德”。在茶事活动中倡导此种精神。希望品茗者从煎到饮进入一种澄心静虑、怡情悦性的境界。宋徽宗赵佶:“至于茶之为物,致清导和,韵高致静则非庸人孺子可得也。”明代朱权茶谱:“予尝举白眼而望青天,汲清泉而烹活火,自谓与天语以扩心志之大,符水火以副内炼之功。”三、茶德即饮茶时的道德要求。即将茶艺的外在表现形式上升为一种高层次高品位的境界和道德风尚真、善、美。(什么是道德?道德与法律有何异同?)陆
24、羽的俭朴。刘贞德茶十德:“以茶利礼仁,茶可雅心,以茶可行道.”第二节 中国茶道一、中国茶道的定义二、中国茶道的基本精神三、中国茶道分类老子:“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佛教认为:“道由心悟”如果一定要给茶道下一个定义,把茶道作为一个固定的、僵化的概念,反倒失去了茶道的神秘感,同时也限制了茶人的想象力,淡化了通过用心灵去悟道时产生的玄妙感觉。用心灵去悟茶道的玄妙感受,好比是“月印千江水,千江月不同。” 一、中国茶道的定义陈香白先生认为:中国茶道包含茶艺、茶德、茶礼、茶理、茶情、茶学说、茶道引导七种义理,中国茶道精神的核心是和。周作人先生则说得比较随意,他对茶道的理解为:“茶道的意思,用平凡
25、的话来说,可以称作为忙里偷闲,苦中作乐,在不完全现实中享受一点美与和谐,在刹那间体会永久。”台湾学者刘汉介先生提出:“所谓茶道是指品茗的方法与意境。”中国茶道就是通过茶事过程,引导个体在美的享受过程中完善品格修养以实现全人类和谐安乐之道 。是茶事活动与中国传统礼仪文化的完美结合。二、中国茶道的基本精神台湾教授吴振铎:“清、敬、怡、真” “清”是指“清洁”、“清廉”、“清静”、“清寂”。茶艺的真谛不仅要求事物外表之清,更需要心境清寂、宁静、明廉、知耻。“敬”是万物之本,敬乃尊重他人,对己谨慎“怡”是欢乐怡悦。“真”是真理之真,真知之真。饮茶的真谛,在于启发智慧与良知,诗人生活的淡泊明志、俭德行事
26、。臻于真、善、美的境界。 庄晚芳教授:“廉、美、和、敬”。庄老解释为:“廉俭育德,美真康乐,和诚处世,敬爱为人。”“武夷山茶痴”林治先生:“和、静、怡、真” “和”是中国这茶道哲学思想的核心,事茶道的灵魂。“静”是中国茶道修习的不二法门。“怡”是中国茶道修习实践中的心灵感受。“真”是中国茶道终极追求。(一)“和”中国茶道哲学思想的核心“和”保合大和、中和、和平、和睦、和谐“和”是儒、佛、道三教共通的哲学理念。茶道追求的“和”源于周易中的“保合大和”“保合大和”的意思指实践万物皆有阴阳两要素构成,阴阳协调,保全大和之元气以普利万物才是人间真道。陆羽在茶经中描述他设计的风炉指出,风炉用铁铸从“金”
27、;放置在地上从“土”;炉中烧的木炭从“木”木炭燃烧从“火”;风炉上煮的茶汤从“水”。煮茶的过程就是金木水火土悟心相生相克并达到和谐平衡的过程。可见五行调和等理念是茶道的哲学基础。 儒家 “中庸之道”的中和思想。在儒家眼里和是中,和是度,和是宜,和是当,和是一切恰到好处,无过亦无不及。儒家对和的诠释:在泡茶时,表现为“酸甜苦涩调太和,掌握迟速量适中”的中庸之美。在待客是表现为“奉茶为礼尊长者,备茶浓意表浓情”的明礼之伦。在饮茶过程中表现为“饮罢佳茗方知深,赞叹此乃草中英”的谦和之礼。在品茗的环境与心境方面表现为“普事故雅去虚华,宁静致远隐沉毅”的俭德之行。 (二)“静”中国茶道修习的必由之径 中
28、国茶道是修身养性,追寻自我之道。静是中国茶道修习的必由途径。如何从小小的茶壶中去体悟宇宙的奥秘?如何从淡淡的茶汤中去品味人生?如何在茶事活动中明心见性?如何通过茶道的修习来澡雪精神,锻炼人格,超越自我? 静老子:“至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云梦一百岁老人长寿秘诀是心静如水)庄子:“水静则明烛须眉,平中准,大匠取法焉。水静伏明,而况精神。圣人之心,静,天地之鉴也,万物之镜。”(做人的最高境界是?)老子和庄子的“虚静观复法”是人们明心见性,洞察自然,反观自我,体悟道德的无上妙法。“茶须静品” 。宋徽宗赵佶在大观茶论中写道:“茶之为物,冲淡闲
29、洁,韵高致静。” “非宁静无以致远”静益思,思益学。静是一种美。中国茶道正是通过茶事创造一种宁静的氛围和一个空灵虚静(道、佛)的心境,心灵便在虚静中显得空明,精神便在虚静中升华净化,人将在虚静中与大自然融涵玄会,达到“天人和一”的“天乐”境界。(三)“怡”中国茶道中茶人的身心享受“怡”者和悦、愉快之意。王公贵族重在“茶之珍”,意在炫耀权势,夸示富贵,附庸风雅。文人学士重在“茶之韵”,托物寄怀,激扬文思,交朋结友。佛家重在“茶之德”意在去困提神,参禅悟道,间性成佛。道家重在“茶之功”,意在品茗养生,保生尽年,羽化成仙。普通老百姓讲茶道,重在“茶之味”,意在去腥除腻,涤烦解渴,享受人生。 中国茶道
30、这种怡悦性,使得它有极广泛的群众基础 。(四)“真”中国茶道的终极追求中国人不轻易言“道”,而一旦论道,则比执著于“道”,追求于“真”。中国茶道在从事茶事时所讲究的“真”。不仅包括茶应是真茶、真香、真味;环境最好是真山真水;挂的字画最好是名家名人的真迹;用的器具最好是真竹、真木、真陶、真瓷,还包含了对人要真心,敬客要真情,说话要真诚,心静要真闲。茶是活动的每一个环节都要认真,每一个环节都要求真。 中国茶道追求的“真”由三重含义:1.追求道之真。即通过茶事活动追求对“道”的真切体悟,达到修身养性,品味人生之目的。2.追求情之真。即通过品茗述怀,使茶友之间的真情得以发展,达到茶人之间互见真心的境界
31、。3.追求性之真。即在品茗过程中,真正放松自己,在无我的境界中去放飞自己的心灵,放牧自己的天性,达到“全性葆真”。 (五)“礼”人立世之前提礼仪,礼节,礼物。子曰:“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仓禀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贫而好乐,富而好礼”“君子以义为质,礼以行之”“行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无耻;行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礼尚往来。三、中国茶道分类寺院茶道宫廷茶道文人茶道第三节道家与中国茶道一、天人合一二、道法自然三、尊人、贵生、坐忘、无我道家为茶人的茶道注入了“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1、人化自然。在茶道中表现为,人在品茗时乐于与自然亲近,与自
32、然交流,在人格上能与自然相比拟,表现出回归自然的渴望。郑板桥“邀一片青山入座”曹松“靠月座苍山”齐己“谷前初晴叫杜鹃”曹雪芹“金笼鹦鹉唤茶汤”白居易“野麝林鹤是交游”一、天人合一2、自然化人。即自然界万物的人格化,人性化。在道家看来,山石水土世间万物都有生命和有情感的。道家崇尚水的品格“上善若水”“宠辱不惊”梅、兰、竹、菊四君子松、竹、梅岁寒三友儒家“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二、道法自然老子第八章 上善若水(上)原文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居众人之所恶,故几乎道。居善地,心善渊,予善天,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译文人的善行应接近于水,水的好处,有利于万物生长而不和万物
33、发生冲突。处在众人都厌恶的地方,于是它的品质就和道相差不多。选择居住地一定要择善而安(孟母三迁)在于为自己营造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身心宁静,善于思考就象大海看不到底一样;给予别人不求回报就想雨露滋润大地一样。说话的关键在于诚信;朝政的关键在于治理;行事的关键在于能力;行动的关键在于把握时机一样。因为无所争抢,故没有怨恨。 老子第八十章 上善若水(下)原文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正言若反。译文天下最柔弱的是水,最强大的东西却战胜不了它。是因为它太简单、太平常、而作用又最大的
34、缘故。柔弱能够战胜强大天下人不是不知道,却不实行。所以圣人说:承担国家苦难和屈辱的人才是天下的主人;能够承受天下动乱的人才是天下的君王。一样的道理却可以反过来说。老子第七十八章 守弱成强原文 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居下,柔弱居上。译文人生之初柔弱似无骨,人到老年骨头僵硬坏死。草木生之时也柔弱到秋天也枯黄变硬。所以通过对事物的坚强、柔弱便可知它们的发展情况。兵将过于强大反而不能获胜,树木过于高则预示着死亡。强大处于下方柔弱处于上方。老子从自然中得出规律,做事不求其极,才是发展之道。 三、尊人、贵生、坐忘、无我
35、尊人贵生坐忘无我老子眼中看世界政治篇 “正善治” 要建塔首先要了解规则 “无为而治,不言之教。” 顺着人性的变化而变化去做事是没错的,这样人的优点才会发挥出来。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这里面包含了平衡矛盾的能力(包括心理)。我认为每个人都是贤士。不尚贤不代表老子什么都不管。让人们安居乐业、强健体魄。让人性逐渐走向善良。 “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爱以身为天下,女何以寄天下。故居前而民弗害也,居上而民弗重也。”一则是讲爱国如爱身的道理的;一则是讲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您是天下人的楷模,您的言行将会影响到下两层的人们。“其安也,易持也;其未兆也
36、,易谋也;其脆易判,其微易散,为之乎未有,治之乎其未乱。”从整体上分析、判断、处理、把握国家的方向关于王者之位。老子说的圣人就是人对人完美的控制。你了解并掌握你周围的人,通过他们间接的控制你所能控制的世界。 军事篇老子:“以道辅人主,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老子是不得已而谈军事的。“杀人众,以悲哀立之,战胜以丧礼处之”这反映了老子悲天悯人的天性,主张人不伤我,我亦不伤人的军事思想。当强敌入侵时老子还是主张通过战争来解决的,但仅仅是获胜而已,而不是用杀人多少来计算的。 “吾不敢为主而为客;吾不敢进寸而退尺;是谓行无行。襄无臂,执无兵,乃无敌矣。”首现在战场上不占主动而占被动,刻意的给对方制造一个
37、“无”的境界。通过智慧让敌人找不到北。(孙子的用兵贵在一个“诈”上。诈-欺骗之意。身向东而意向西。在于迷惑敌人,让敌人上当,是先发治人。 ) 为人处世篇 “上善如水” “善行无彻迹,善言无瑕谪,善数者不以筹策,善闭无关键而不可启也,善结无绳约而不可结。”善是善良、善是善于、善是团结是引导。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对于光荣了、耻辱了、赞扬了、嘲笑了。 “及吾无身,吾有何患?”老子主张对于这些事就要跑、躲。光荣、耻辱一块躲(也可以理解为不为心动)老子有三宝“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恰当的行事方式、温和的态度。俭-经验的头脑以及敏锐的观察力。不为天下先-不为先不招人口舌,故能坚持下去
38、。老子:“和大怨,必有余怨。焉可以为善?”这里讲了和人发生冲突用善行、善言去化解矛盾。老子最后告诫人们“功成身退” 切勿忘了物极必反。那么老子追求什么呢?经验、规律。老子的人生价值即学道。艺 术篇老子说:“五色令人目盲,五味使人口爽” 说明了老子在艺术上不追求形式、花样,而追求效果。同时老子的艺术还追求人与自然合二为一的艺术效果。老子成书的艺术就是一半说自然;一半说人道。“大成若缺,其用不敝,大盈若冲,其用不穷。” 即绘画当中的“留白” 。道德经本身就是一本很难得的艺术品。其中作到了学与思的结合;用自然的道理来论述为人的道理。养生篇 “载营魄而抱一,能毋离乎”首先强调了什么是可为,什么是不可为
39、的问题。主张养生要顺应天理。一则是治人事天,莫若啬;二则是清净;三则是德。身心要爱惜。天冷了要穿衣以及饮食起居都要注意;清净了才不会为外物所扰,心境才会平和。德是一种学习方法,可能是人的一种脑电波,可以使自己控制周围一定范围的生物,就养生讲可能是一门未知的学问。养生秘诀是“以身养神” ,达到身与神不分开,可能就达到了老子的养生目的。道德经可称是千古奇书,他紧沿着自然的曲线论述了一个世界,而不发一言论述。 第四节以茶会友一、交友三原则1、交志趣相投之友2、交诤友3、交贤友二、沟通是一种能力 第四讲 茶叶史话一、教学目的:1、了解有关茶的历史,茶人,茶事;2、了解日本茶道、陆羽和其茶经、名人与茶;
40、3、了解目前流行的茶事活动。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日本茶道、陆羽和其茶经、名人与茶三、教学内容: 第一节饮茶的发展史一、饮茶的起源大致说来,有先秦说、西汉说、三国说。 1、先秦说 陆羽根据神农食经“茶茗久服,令人有力悦志”的记载,认为饮茶始于神农时代,“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然而神农食经据今人考证成书在汉代以后,饮用始于上古原始社会只是传说,不是信史。 清人顾炎武认为,自秦人取蜀而后,始有茗饮之事(日知录茶)顾炎武认为饮茶始于战国时代也只是推测,并无直接的证据。 先秦饮茶,不是源于传说,就是间接推测,并无可靠材料来证明。 2、三国说 三国志吴书韦曜传有“密赐荼荈以代酒”,这种能代酒的饮料当为茶
41、饮料,足以证明吴国宫廷已经饮茶。据此,南窗纪谈认为中国饮茶始于三国。集古录则认为始于魏晋。 三国时代东吴饮茶是确凿无疑,然而东吴之茶当传自巴蜀,巴蜀的饮茶要早于东吴,因此,中国的饮茶一定早于三国时代。 3、西汉说 清代郝懿行在证俗文中指出:茗饮之法,始见于汉末,而已萌芽于前汉。司马相如凡将篇有荈诧,王褒僮约有武阳买茶。郝懿行认为饮茶始于东汉末,而萌芽于西汉。 王褒僮约中有烹茶尽具、武阳买茶,而武阳即今四川彭山县,说明四川在西汉宣帝神爵三年(公元前59年),中国的饮茶不晚于公元前一世纪。 中国的饮茶始于西汉,而饮茶晚于茶的食用、药用。二、 饮茶发展于三国两晋南北朝 中国饮茶始于西汉有史可据,但在
42、西汉时期,中国只有四川一带饮茶,西汉对茶作过记录的司马相如、王褒、杨雄均是四川人。两汉时期,茶作为四川的特产,通过进贡的渠道,首先传到京都长安,并逐渐向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陕西、河南等北方地区传播;另一方面,四川的饮茶风尚沿水路顺长江而传播到长江中下游地区。从西汉直到三国时期,在巴蜀之外,茶是供上层社会享用的珍稀之品,饮茶限于王公朝士,民间可能很少饮茶。 三、饮茶风俗成于中唐 中唐封演封氏闻见记卷六饮茶载:南人好饮之,北人初不多饮。开元中,泰山灵岩寺有降魔师,大兴禅教。务于不寐,又不夕食,皆许其饮茶。人自怀侠,到处煮饮,从此转相仿效,遂成风俗。于是茶道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者。穷曰竞夜,殆
43、成风俗,始自中地,流于塞外。封演认为禅宗促进了北方饮茶的形成,唐代开元以后,中国的茶道大行,饮茶之风弥漫朝野,穷日竞夜,遂成风俗,且流于塞外。 四、饮茶方法的演变1. 生煮羹饮 春秋以前,最初茶叶作为药用而受到关注。随着人类生活的进化,生嚼茶叶的习惯转变为煎服。即鲜叶洗净后,置陶罐中加水煮熟,连汤带叶服用。日久,自然养成煮煎品饮的习惯,这是茶作为饮料的开端。即以茶当菜,煮作羹饮。茶叶煮熟后,与饭菜调和一起食用。此时,用茶的目的,一是增加营养,一是作为食物解毒。晏子春秋记载,“晏子相景公,食脱粟之饭,炙三弋五卵茗菜而已”;又尔雅中,“苦荼”一词注释云“叶可炙作羹饮”;桐君录等古籍中,则有茶与桂姜
44、及一些香料同煮食用的记载。 2. 煎煮法秦汉时期,茶叶的简单加工已经开始出现。鲜叶用木棒捣成饼状茶团,再晒干或烘干以存放,饮用时,先将茶团捣碎放入壶中,注入开水并加上葱姜和桔子调味。此时茶叶不仅是日常生活之解毒药品,且成为待客之食品。唐时,茶叶多加工成饼茶。饮用时,加调味品烹煮汤饮。饮茶蔚然成风,饮茶方式有较大之进步。此时,为改善茶叶苦涩味,开始加入薄荷、盐、红枣调味。此外,已使用专门烹茶器具,论茶之专著已出现。此时,对茶和水的选择、烹煮方式以及饮茶环境和茶的质量也越来越讲究,逐渐形成了茶道。3. 冲泡法明代后,由于制茶工艺的革新,团茶、饼茶已较多改为散茶,烹茶方法由原来的煎煮为主逐渐向冲泡为
45、主发展。茶叶冲以开水,然后细品缓啜,清正、袭人的茶香,甘冽、酽醇的茶味以及清澈的茶汤,更能领略茶天然之色香味品性。 当今茶之饮据饮茶习俗可分为三种类型:一是讲究清雅怡和的饮茶习俗:茶叶冲以煮沸的水(或沸水稍凉后),顺乎自然,清饮雅尝,寻求茶之原味,重在意境。我国江南的绿茶、北方花茶、西南普洱茶、闽粤一带的乌龙茶以及日本的蒸青茶均属此列。二是讲求兼有佐料风味的饮茶习俗:如边陲的酥油茶、盐巴茶、奶茶以及侗族的打油茶、土家族的擂茶,又如欧美的牛乳红茶、柠檬红茶、多味茶、香料茶等等三是讲求多种享受的饮茶风俗:即指饮茶者除品茶外,还备以美点,伴以歌舞、音乐、书画、戏曲等。如北京的“老舍茶馆”。 第二节陆
46、羽及茶经一、茶圣陆羽(732804)陆羽,字鸿渐,一名疾,又字季疵,自号桑宁翁,又号竟陵子。生于唐玄宗开元年间,复州竟陵郡人。陆羽才3岁被遗弃。于唐开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被当地龙盖寺和尚积公禅师收养。陆文学自传中写道:“字鸿渐,不知何许人,有仲宣、孟阳之貌陋;相如、子云之口吃。”陆羽姓名的取得也颇有意识,据说陆羽年长后以易自况,占得渐卦,卦辞云:“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吉。”其意为鸿雁飞于天上,四方皆是通途,两羽翩翩而动,动作队伍整齐有序,可供效法,为吉兆。按此卦义,当时还没有姓名的陆羽自定姓为“陆”,取名“羽”,又以“鸿渐”为字。这仿佛谕示着:本为凡贱,实为天骄;来自父母,竟如天降
47、。陆羽及茶经12岁那年,陆羽乘人不备,离开寺院,游泊江湖,在一个戏班子里学戏,成了优伶。虽然陆羽貌丑,又有口吃,但却“为人才辩”(陆文学自传),很有才华,他会写剧本,曾“作诙谐数千言”,且很有表演才能,他扬长避短,专演丑角,幽默诙谐,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唐天宝五年(公元746年),是陆羽人生的重要转折点。他在一次演出中,受到竟陵太守李齐物的赏识。李齐物,为淮南王李神通之重孙,王室后裔,为人正直,多政绩,曾开三门砥柱以通黄河漕运。后遭李林莆陷害,由河南府长官贬为竟陵太守。李齐物助陆羽离戏班,到竟陵城外火门山从邹氏夫子读书,研习儒学,从此陆羽精研经史,潜心诗赋。 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安史乱
48、暴发,当时二十四、五岁的陆羽随流亡的难民离开故乡,先到江西,又到了湖州,拜见了城西南抒山妙喜寺诗僧皎然。陆羽到各大茶区游历考察,学习茶农种茶的经验和方法,畅游庐山,择定晋陶渊明弃官而隐的彭泽县结庐隐居。乾元二年(公元759年),陆羽前往江苏茅山观察茶事 上元初年(公元760年)陆羽又回到湖州,对收集到的茶事资料进行整理,在皎然的苕溪草堂开始了茶经的著述工作,这期间陆羽又结识了戴叔伦、皇甫冉这样的地方官,他们对茶也有浓厚的兴趣。有陆文学自传为证:“结庐苕溪之滨,闭门对书,不杂非类,名僧高士,谭宴永日。” 大历八年(公元773年),颜真卿遭排挤被贬到湖州作刺史。颜真卿以书法见长,受文坛敬重,一踏上
49、湖州就被江南水乡茶山的美景所吸引,一时也成了湖州文化界的中心人物。颜广交江南文士名僧,陆羽、皎然成为其文友,他与陆羽、皎然等许多文人同心协力编撰韵海镜源,次年完成,即上献朝廷。这次参与著书,对陆羽加深儒理,在茶经把中庸、和谐的思想溶入茶文化精神甚有助益。大历十二年(公元777年),皇帝诏授颜真卿为刑部尚书,颜真卿进京后推荐陆羽为太常寺太祝,陆羽辞而不受。出于礼节,陆羽还去京都长安拜见了颜真卿。 建中元年(公元780年),在朋友们的帮助下,陆羽呕心呖血数十载的茶经正式刻印。贞元二十年(公元804年),陆羽病逝于青塘别业。 二、茶经一之源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一尺二尺,乃至数十尺。其巴山峡川有两人合
50、抱者,伐而掇之,其树如瓜芦,叶如栀子,花如白蔷薇,实如栟榈,叶如丁香,根如胡桃。其字或从草,或从木,或草木并。其名一曰茶,二曰槚,三曰,四曰茗,五曰荈。其地:上者生烂石,中者生栎壤,下者生黄土。凡艺而不实,植而罕茂,法如种瓜,三岁可采。 二之具籝,一曰篮,一曰笼,一曰筥。以竹织之,受五升,或一斗、二斗、三斗者,茶人负以采茶也。棨,一曰锥刀,柄以坚木为之,用穿茶也。扑,一曰鞭。以竹为之,穿茶以解茶也。焙,凿地深二尺,阔二尺五寸,长一丈,上作短墙,高二尺,泥之. 三之造凡采茶,在二月三月四月之间。茶之笋者生烂石沃土,长四五寸,若薇蕨始抽,凌露采焉。茶之牙者,发于丛薄之上,有三枝四枝五枝者,选其中枝
51、颖拔者采焉,其日有雨不采,晴有云不采。晴采之,蒸之,捣之,拍之,焙之,穿之,封之,茶之干矣。 四之器风炉:风炉以铜铁铸之,如古鼎形,厚三分,缘阔九分,令六分虚中,致其圬墁,凡三足。纸囊:纸囊以剡藤纸白厚者夹缝之,以贮所炙茶,使不泄其香也。碾:碾以橘木为之,次以梨、桑、桐柘为臼,内圆而外方。内圆备于运行也,外方制其倾危也。. 五之煮候寒末之其火用炭,次用劲薪。其炭曾经燔灸,为膻腻所及,及膏木败器不用之。古人有劳薪之味,信哉!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 六之饮饮有粗茶、散茶、末茶、饼茶者,乃斫,乃熬,乃炀,乃舂,贮于瓶缶之中,以汤沃焉,谓之茶。或用葱、姜、枣、橘皮、茱萸、薄荷之等,煮之百沸,
52、或扬令滑,或煮去沫,斯沟渠间弃水耳,而习俗不已 七之事王皇炎帝。神农氏。周鲁周公旦。齐相晏婴。汉仙人丹丘子。黄山君司马文。神农食经:“茶茗久服,令人有力、悦志”。周公尔雅:“槚,苦茶。”广雅云:“荆巴间采叶作饼,叶老者饼成,以米膏出之,欲煮茗饮,先灸,令赤色,捣末置瓷器中,以汤浇覆之,用葱、姜、橘子芼之,其饮醒酒,令人不眠。晏子春秋:“婴相齐景公时,食脱粟之饭,灸三戈五卯茗莱而已。”司马相如凡将篇:“乌啄桔梗芫华,款冬贝母木蘖蒌,芩草芍药桂漏芦,蜚廉雚菌荈诧,白敛白芷菖蒲,芒消莞椒茱萸。” 八之出山南以峡州上,襄州、荆州次,衡州下,金州、梁州又下。淮南以光州上,义阳郡、舒州次,寿州下,蕲州、黄
53、州又下。浙西以湖州上,常州次,宣州、杭州、睦州、歙州下,润州、苏州又下。剑南以彭州上,绵州、蜀州次,邛州次,雅州、泸州下,眉州、汉州又下。浙东以越州上,明州、婺州次,台州下。 九之略其造具,若方春禁火之时,于野寺山园丛手而掇,乃蒸,乃舂,乃以火乾之,则又棨、朴、焙、贯、相、穿、育等七事皆废 十之图以绢素或四幅或六幅,分布写之,陈诸座隅,则茶之源、之具、之造、之器、之煮、之饮、之事、之出、之略,目击而存,于是茶经之始终备焉。 第三节日本茶道一、日本茶道的历史公元8世纪,也就是奈良时代(天平文化)绿茶传入了日本。当时的茶主要作药用。在平安时代,日本高僧永忠、最澄、空海先后将中国茶种带回日本播种,并
54、传授中国的茶礼和茶俗 到了镰仓时代,日本兴起品茶风,带头人是曾经留学中国的禅师荣西。荣西研究中国唐代陆羽的茶经,写出了日本第一部饮茶专著吃茶养生记。他认为“饮茶可以清心,脱俗,明目,长寿,使人高尚”。他把此书献给镰仓幕府,上层阶级开始爱好饮茶,随后,日本举国上下都盛行饮茶之风 日本茶道中的“抹茶”也是从镰仓时代开始的。 14世纪室町时代以后,茶树的栽种已普及起来。把饮茶仪式引入日本的是大应国师,后有一休和尚。品茗大师村田珠继承和发展了他们的饮茶礼仪,创造了更为典雅的品茗形式,他被称为日本茶道的创始人。日本流行的茶道,是在16世纪后期由茶道大师千利休创立的。他继承了前辈创制的苦涩茶,在环境幽雅的
55、地方建筑茶室,讲究茶具的“名器之美”。千利休集茶道之大成,主张茶室的简洁化,庭园的创意化,茶碗小巧,木竹互用,形成独具风格的“千家流”茶法。1591年,千利休被武将丰臣秀吉逼迫自杀,他的技艺由其孙子继承下来。到江户时代,建立了“家元制度”,使茶道“传宗接代,不出祖流”。现在日本人不仅用隆重的茶道迎接外宾,有的茶道流还出国访问,表演茶道艺术 。二、日本茶道的茶室和茶具日本茶道的“茶室”又称“本席”“茶席”为举行茶道的场所。日本的茶室一般用竹木和芦草编成。茶室面积一般以置放四叠半“榻榻米”为度约910平方米。小巧雅致结构紧凑以便于宾主倾心交谈。茶室分为床间客点前炉踏达等专门区域。室内设置壁龛地炉和
56、各式木窗一侧布“水屋”供备放煮水沏茶品茶的器具和清洁用具。床间挂名人字画其旁悬竹制花瓶瓶中插花插花品种视四季而有不同。 日本茶道的茶具也源于中国功夫茶具。其基本茶具与潮州功夫茶具一样也分四大件凉炉煮水用的风炉茶釜煮水用的铁制的有盖大钵汤瓶泡茶用的带柄有嘴罐称“急须”茶碗盛茶汤用的瓷碗。 另外还有研磨茶叶的“茶磨”夹白炭用的“火箸”盛冷水的“水注”盛白炭的“炭篮”清洁茶具用的“水翻”装香用的“香盒”沏茶时用于搅拌的“茶筅”取茶粉用的竹制“茶勺”擦拭茶碗的“茶巾”盛茶叶末的“茶罐”用三根大鸟羽毛制成用于拂尘的“羽帚”盛炭的“炭斗”盛炉灰的“灰器”取水用的“水勺”等。 三、日本茶道分三步:1、煮茶2
57、、冲茶3、递茶第四节世界各民族茶道一、国内少数民族茶道1、布依族“姑娘茶” 姑娘茶是布依族未出嫁的姑娘精心制作的茶叶,制好的这种茶叶都不拿出来出售,而只作为礼品赠送给亲朋好友,或在谈恋爱或订亲时,由姑娘家作为信物送给情人。意思是用纯真精致的名茶来象征姑娘的贞操和纯洁的爱情。 2、西藏高原茶文化 西藏高原盛行饮茶之风,是从松赞干布时期与唐朝之间的茶马贸易开始的。藏族在唐代已经获得许多中华内地的名茶。松赞干布统一西藏,迎娶尼泊尔赤尊公主和唐朝文成公主后,西藏的商业贸易兴盛起来,而茶马贸易成为吐蕃与唐朝的主要贸易。唐高宗时“缣马交易”、唐玄宗赤岭的“互市换马”开始了唐朝与吐蕃茶马市场之端,用良马和唐
58、朝换茶。 宋朝时开辟了多条通往藏区的“边茶古道”,相继在雅州(今四川雅安市)、黎州(四川汉源县)、调门(四川天全县)等地设立“茶马互市”,从而开辟了由川西经甘孜、昌都至乌斯藏的茶道。这条古茶道行程5000公里。当时雅州曾规定:吐蕃一匹上等马可换茶叶120公斤;一匹中等马可换茶叶80公斤;一匹下等马可换 40公斤在西藏,藏族喝的茶可分为酥油茶、甜茶、清茶,其制作方法各不相同。而藏族最喜欢喝的是从吐蕃时期就己开始流传的酥油茶 做酥油茶时,取适量的浓茶汁加一定比例的水和盐,倒入“董莫”(酥油茶桶),加入酥油,再用力将“甲罗”(打酥油茶用的棍子)上下来回搅动,待水乳交融便成了可口的酥油茶 。3、云南三
59、道茶。一道苦、二道甜、三道香麻辣4、云南的盐巴茶。茶汁+盐巴。早一盅威风,午一盅轻松,晚一盅去痛,一日三盅雷打不动。5、蒙古奶茶。二、国外饮茶习俗1、英国人的午时茶。2、印度热带奶茶。3、俄罗斯的红茶。4、蒙古的砖茶。5、泰国人喜欢冰茶。6、美国人喜速溶茶。7、德国人喜玉兰、米兰花茶。8、土耳其人喜“苹果茶”。9、埃及人喜甜茶三、饮茶注意事项忌空腹喝浓茶夏天不要喝隔夜茶胃寒者冬天不要喝绿茶孕妇不要喝浓茶神经衰弱者夜晚勿喝茶变质茶不要喝饭后半小时再喝茶第六讲 茶叶分类和命名一、教学目的:1、 了解十大茶分类和命名及分类依据2、 了解各类茶的工艺流程二、教学重点和难点:十大茶类分类,分类依据三、教
60、学内容: 第一节茶叶命名和分类一、茶叶命名二、茶叶分类及分类依据 一、茶叶命名1、依茶叶的外形命名:竹叶青、莲心、毛尖、毛峰、松针.2、依地名命名:西湖龙井、咸宁龙井3、依色泽命名:红茶、绿茶.二、茶叶分类及分类依据(一)分类依据:1、茶叶的品质特点2、加工工艺和加工水平(二)茶叶分十大类:绿茶、黃茶、黑茶、红茶、白茶、青茶、花茶、紧压茶、茶叶食品饮料、速溶茶 第二节主要茶类的品质特点及工艺流程一、绿茶二、黃茶三、黑茶四、红茶五、白茶六、青茶七、花茶八、紧压茶九、茶叶食品饮料十、速溶茶 一、绿茶品质特点及工艺流程(略)二、黃茶品质特点及工艺流程(略)三、黑茶品质特点及工艺流程(略)四、红茶品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8中学工会第一学期工作计划
- 2024专业家装服务合同模板
- 高三文科班班主任个人工作计划
- 有关语言组总结计划总结范文
- 店长工作计划模板
- 2024企业培训计划范文
- 年春语文教研组工作计划
- 小学四年级英语老师下半年教学计划教研学习计划
- 幼儿园后勤11月工作计划范文表
- 2024下半年小学班主任工作计划
- 小学生学业成绩等级制度-小学学业等级
- 过程审核VDA6.3检查表
- 常压矩形容器设计计算软件
- 交流变换为直流的稳定电源设计方案
- PR6C系列数控液压板料折弯机 使用说明书
- 装配工艺通用要求
- 钢结构工程环境保护和文明施工措施
- 物业管理业主意见征询表
- 8D培训课件 (ppt 43页)
- 劳动力计划表
- 《教育改革发展纲要》义务教育阶段解读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