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全书ppt完整版课件最全电子教案正本书教学教程_第1页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全书ppt完整版课件最全电子教案正本书教学教程_第2页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全书ppt完整版课件最全电子教案正本书教学教程_第3页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全书ppt完整版课件最全电子教案正本书教学教程_第4页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全书ppt完整版课件最全电子教案正本书教学教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0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世纪小学教师教育系列教材1语文课程标准的历史嬗变2语文课程的性质、基本特点和基本理念3现行小学语文课程的目标与内容4语文课程的实施建议目 录 学习目标了解我国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与语文课程标准的历史嬗变及在语文课程性质任务、主要内容、教学理念等方面的发展变化。说出语文课程的四大基本理念,辩证地认识这些理念的时代特征和功能特点。能识别现行语文课程的目标和内容,分析语文课程内容比较含糊的主要原因与解决设想。教学建议1第一节可通过自学完成,课前布置学生阅读,课堂上师生答疑。本章教学重点是第二节和第三节。可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通过讨论正确认识并把握现行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澄清

2、学生在教学理念方面容易出现的模糊认识。第三节建议学生在课前认真阅读语文课程总目标和分学段目标,课堂上着重比较总结各学段教学目标的不同要求。第四节可以采取自学并完成作业的方式,鼓励学生结合具体教学案例认识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完成语文教学的各项任务。教学时间建议:课时。 “课程”是一个教育学概念,主要是为实现特定的教育目的、任务而确定宏观上的课程目标,并根据课程目标选择相应的该门学科的知识内容及其教学进程的安排等。 语文课程标准是教育行政部门根据国家的教育方针及培养目标制定的指导性文件,规定语文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实施及评价建议等。它体现了国家的意志,具有特定的法律意义和指导价值。 国家课程标准在

3、保证基本目标的基础上,各地方可以根据当地的情况在这个基础上有所调整。语文课程标准是语文教材的编写指南语文课程标准是语文教学的行为准则语文课程标准是对学生进行学业评价的重要依据语文课程标准主要功能语文课程标准的历史嬗变01 年月,清政府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该章程成为我国第一个正式颁布后实际推行的学制。该学制规定的中小学必修课程中,有“读经讲经”和“中国文学”两门课程,这是我国语文独立设科最早的名称。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经专家学者的多次讨论,决定将中小学语文课程的名称正式定为“语文”,由此开启了我国语文教学的历史新时代。 五四运动以后,在新文化运动提倡“白话文”的浪潮冲击下,北洋政府教育部于

4、年将小学的“国文”(文言文)改为“国语”(语体文),随后又分期废除了文言文编写的教科书,至年,全国废除中小学各年级用文言文编写的国文教科书,中小学各科逐渐全部使用白话文编写的教科书。此后,语文课程在小学被称为“国语”,在中学被称为“国文”。 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政府,国民政府于年颁布了新的学制(史称壬子癸丑学制),取消了中小学的读经课程,中小学语文课程统一被称为“国文”,主要学习的是文言文。我国语文教育历史 要全面、深入地理解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变化,就要从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的历史嬗变入手,深入全面地了解小学语文教学发展变化的历史轨迹。一、民国期间的课程标准 民国时期的语文课程在小学被称

5、为“国语”,在中学被称为“国文”。在此期间,有五部语文课程标准被正式颁布。时间发行人语文课程标准主要内容年月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普通教育暂行课程之标准开设的各种科目中有“国文”科月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小学校教则及课程表规定国文教育的目标年新学制课程标准起草委员会新学制课程标准纲要小学国语课程纲要规定国语科包括语言、读文、作文、写字四项,提倡教白话文年小学课程暂行标准:小学国语规定中国语包括说话、读书、作文、写字四项,加强对教学方法的指导,共列出说话、读书、作文、写字的教法项,强调分步练习的原则,作文以实际需要为动机,练习方式多变化。年小学科课程标准国语突出儿童本位,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注意儿童化。年

6、国民政府修订小学国语科课程标准提出“培养儿童修己善群、爱护国家民族的意识和情绪”,在内容上更加具体、广泛,既明确了教材的内容范围,又规范了教材的形式。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课程标准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小学语文课程正式定名为“语文”。在年至年,我国一共颁布了六部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其间还有一些过渡性的大纲草案,如年的小学语文课程暂行标准(草案)等。这些教学大纲记载了这期间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和发展的曲折道路。 年小 学 语 文 教 学 大 纲(草案)年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年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行草案)年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年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

7、(试用)年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年国家教 育 部 颁 布 了 我 国 第 一 部 语 文 教 学 大 纲小 学 语 文 教 学 大 纲(草案),由“说明”和“教学大纲”两部分构成,“说明”部分规定了小学语文学科性质、基本任务和教学内容,“教学大纲”部分则是按学年分项目地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提出了具体要求。特点1既重视语文学科的思想性,又重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特点2既重视语文学科的思想性,又重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小学第一、二学年的阅读教学以识字为重点特点3“汉语教学”单列,明确规定了汉语教学的任务,对汉语教学的方法做了具体的指示。注重培养儿童独立阅读的能力,发展

8、儿童思维,明确提出“阅读教学的任务是培养儿童独立地自觉地阅读的能力”,并首次提出阅读教学要与发展思维结合起来。特点4 年的教学大纲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我国颁布的内容最详尽的一部大纲,也是要求偏高的一部大纲,条目比较全面、有条理、具体。其中,汉语教学部分明确规定了小学语文的教学内容,解决了语文教学“教什么”的问题,方向是正确的。然而,由于教学方法的滞后以及政治等原因,教学效果不理想,因此,这部大纲到年实际上已经停止推行。()年教育部颁布了我国第二部语文教学大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该教学大纲由七部分构成: 语文的重要性和语文教学的目的, 教学要求, 教学内容, 选材标准, 教学内容

9、的安排, 教学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各年级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第一次“语文是学好各门知识和从事各种工作的基本工具”,“是学生必须首先掌握的最基本的工具”。强调语文工具性的同时,要求加强读、写训练,注意思想内容和语言形式的统一。总结和吸收传统语文教学的经验,强调多读多练。对于语文课程的双重任务在教学目标中没有提出具体的思想教育要求。明确提出“小学阶段不要系统地教语法知识,要让学生从实际运用中领会必要的用词造句的规则”。大纲特点重视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一是规定小学阶段“学生认识三千五百个常用汉字”,“在一二年级教学生掌握半数左右”;二是强调双基教学;三是强调语文学习要多读多练。()年

10、教育部颁布了我国第三部语文教学大纲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行草案)。这部大纲由前言和教学大纲两部分组成。 其中大纲部分分六章: 教学目的和要求, 是教材编排原则和方法, 是识字与写字教学, 是阅读教学, 是作文教学, 是基础训练。 大纲特点表现1提出语文课程的性质特点:“思想政治教育和语文知识教学的辩证统一”。表现2提出语文教材编写的原则和方法。表现3创造性地在每组课文之后安排了“基础训练”板块。 ()年国家教育委员会颁布了我国第四部语文教学大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第一部没有“草案”“试行草案”等字样的语文教学大纲,也是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做

11、准备的过渡性大纲。这部大纲由八个部分构成: 前言, 教学目的和要求, 识字与写字教学, 阅读教学, 作文教学, 基础训练, 教材编排原则和方法, 努力改进小学语文教学。()年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 第一章“前言”,着重讲小学语文的性质、任务和教学的指导思想第二章“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提出了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总目标和总的教学要求第三章“教学内容和教学提示”第四张“课外活动”讲了语文课外活动的作用、内容、形式等第五章“教学中应该注意的几个主要问题”第六章“各年级的具体教学要求”,分别列出五年制小学和六年制小学各年级的要求这部大纲从义务教育是所有适龄儿童必须接受的国民教育这一特

12、点出发,充分考虑各地经济、文化、教育发展不平衡的现实,适当降低了语文基本功训练的要求,比如适当减少识字量,学会常用汉字个左右,适当降低作文要求,能写简单的记叙文,能写常用的应用文,作文具体要求调整为“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语句通顺”,删去了详略方面的要求。 ()年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与以前的大纲相比,有以下四方面的重要变化: 对语文学科的性质进行了界定,认为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语文是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基础学科”。 将原大纲教学内容和要求中的 “听话说话”改为“口语交际”,从汉语拼音、识字、写字、阅读、作文、口语交际诸方面提出

13、了语文教学的总要求,并对低、中、高三个年级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从对教师的评估和对学生的评估两方面阐明了语文教学的评估问题。 最后附录了古诗词背诵推荐篇目篇。三、新课程改革时期的课程标准 进入世纪以后,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精神,教育部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由此兴起了一轮新课程改革的热潮,中小学语文课程改革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此期间,我国先后颁布了两部语文课程标准。()年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简称实验稿)主要包括四个部分的内容01020304“前言”阐述语文课程的性质、课程基本理念、总体设计思路。“课程目标”从知识与技能、

14、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确定语文课程门类的总目标。“实施建议”提出的课程实施建议,包括教与学的建议、评价建议、课程 资 源 开 发 与 利 用 的 建 议、教 材 编 写 建议等。“附录”于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的建议、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等。四个基本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基本特点提出语文具有“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的特点,结束了长期以来关于语文教学的目标更偏向工具性或人文性的争端。在总体设计上,采取九年一贯制的设计思路,使中小学语文教育的衔接更为顺畅。 ()年颁布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年版)

15、(简称现行语文课程标准),仍保留了课程改革的基本精神和实验稿原有的结构,但是在内容上修改了多处。 【思考与讨论】ENTER YOUR TITLE HERE这里是标题什么是语文课程标准?语文课程标准主要有哪些功能? 我国现行语文课程标准与其他课程(如数学、物理、化学等)的标准的最大区别是什么?语文课程的性质、基本特点和基本理念02 语文课程的性质是语文教学中长期争论不休的一个重大理论问题,对语文教学实践具有广泛和深远的影响。由于不同时期对语文课程认识上的差异,语文教学实践中经常出现左右摇摆的周期性的振荡现象。一、语文课程的性质古代是如何处理“文与道”或“内容与形式”的主次关系世纪后“语文课程属于

16、工具学科还是人文学科”讨论主要围绕“思想性与工具性”哪个更重要的问题建国后语文课程性质一是【人文性】关于态度和价值观层面的育人功能。二是【工具性】关于知识、技能和能力层面的语文本体教学元素。语文课程两大要素实验稿在“前言”部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现行语文课程标准在实验稿的基础上进一步明晰了语文课程的特点,提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17、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二、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工具”本身,如汉字、拼音字母、标点符号、词汇、句子、篇章等内容,即人们常说的字、词、句、篇以及语法、修辞等概念和原理等规律性知识1使用工具的“技能”和“能力”,如朗读、写字的动作技能,遣词造句的基本技能,谋篇布局的高级技能以及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的综合能力。2语文课程的人文性指社会文化对人的育人功能,这主要蕴含在语文教科书等课程资源中。1指人对事物、环境等选择与创造的能动作用,这需要在具体的学校语文教学实践中来体现。2 综上所述,语文课程客观上具有工具性与人文性两大基本属性,语文课程标准中“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则明确表述了语文教

18、学实践中应遵循的规律:1.工具性与人文性不是简单的主次关系的问题,从不同角度考察会有不同的认识和解答。2.两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在教学实践中是鱼水相融的关系,谁也离不开谁。比如,教学中语文知识与技能的教学需要蕴含人文内涵的课文等教学资源的支撑。强调语文课程工具性、人文性以及两者的统一,必须紧紧围绕语文课程目标和内容的核心语言文字的运用,语言文字这个工具始终负载着人文的内涵,语文课程的实施应该将思想情感的教育融入培养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的过程中;在落实工具性教学的过程中必须关注学生精神方面的成长,将语文知识、技能、能力的学得与以德育人融为一体,从而实现工具价值最大化和人文价值最优化的终极目标。从语

19、文教学实践的角度来看,人文性第一个层面已充分体现在语文教材的各类课文中。人文性的另一个层面,即涉及对语文情感态度价值观层面的,则与教师的人格魅力和教学艺术相关联,这就涉及教师的培养等问题了。工具性则是语文教学实践需要格外重视的。大多数学生是需要通过语文教学才能掌握的,这就是语文教学内涵的规律。三、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理念”包含了对某项事业的“价值追求”和“实施策略”两个内涵:追求语文教学的最佳效果,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以及行动方略。实验稿提出了四条基本理念: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努力

20、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现行语文课程标准保留了实验稿中的四条理念的原有标题和基本精神,对其中的部分内容和语言表述做了修改与调整。(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实验稿和现行语文课程标准准都明确指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且把它置于四大基本理念之首。但都没有对“语文素养”做出明确的界定。对语文素养的具体描述“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语,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

21、美的和谐发展。”现行语文课程标准“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实验稿语文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使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年版)把语文核心素养界定为“学生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与构建起来,并在真实的语言使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语言水平及其品质;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的语言知识与语言水平,思维方法与思维品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体现。(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现行语文课程标准:“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和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的统一语文课

22、程在以德育人层面的人文素养特点:道德教育的阐述占了大部分的篇幅。因此,在实施语文课程的过程中,既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又要注意教学内容本身的价值取向。一是思想道德教育:要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风尚。二是审美教育:要尊重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道德教育强调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培养良好思想道德风尚”,其学习方式主要是接受教育;而审美教育强调的是“尊重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独特体验”,其学习方式是个性化的体验、感悟。在具体的语文教学实践中,需要辨别这两类不同性质的学习方式,采用相应的教学策略。例子讲解“凤辣子”初见林黛玉描写王熙凤的穿着打扮。一位教师在教学

23、中,首先引导学生熟读这段话,然后请学生谈谈自己的阅读体验和感悟。一个学生站起来说:“我觉得这段话写得很美,王熙凤是一个很爱美的人。”教师听了皱了皱眉头,说:“嗯,这是你的独特感受,坐下。”另一个学生察言观色,站起来说:“我认为王熙凤是一个爱慕虚荣的人。”教师听了笑着说:“你的回答真棒!”显然,这位教师对学生的阅读理解采用了错误的教学策略。这篇课文是文学作品,学生的学习性质属于审美感悟,不是道德教育。这段话的确写得很美,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学生的反应也应该是多元的。第一位学生的阅读体验和感悟应该值得肯定。第二位学生的回答如果是自主学习引发的感悟,也应该得到尊重。问题是教师对第一位学生回答的反应(皱

24、了皱眉头)给了其他学生一个暗示性的否定性评价,第二个学生的回答实际上是察言观色后说的迎合教师的答案。究其原因,就是教师未能分辨道德教育和审美体验的区别。评价注重语文的实践性现行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语文课程应特别关注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学生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在语文教学中落实语文的实践性一种观点认为语文课程

25、应当将语文知识和技能作为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明确列出知识点或训练点,通过“明里探究”的教学将相关的语文知识明白无误地告诉学生,并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将知识转化为技能,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实践能力,叶圣陶、张志公、丁有宽等人是这一观点的主要代表。另一种观点认为语文课程是综合性很强的实践性课程,它的内容 有 很 大 的 开 放 性 和 综 合 性,应 该 通 过 多 读 多 写,日 积 月累,让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这是现行语文课程坚持的基本理念。 综上所述,语文教师应当充分认识语文教学的复杂性。一方面要尊重现行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继承传统语文教学的优秀经验,重

26、视语文的实践性,引导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另一方面要吸收前人在语文教学科学化研究方面取得的成果,加强语文教学的科学实证研究,特别是要重视语文教学的科学实验研究,进一步深入考察汉语言文字教学的各个环节,探索语文教学“明里探究”的操作方略,重构语文学科的规范内容和语文教育的科学理论。(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本次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27、即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现行语文课程标准由此提出:“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是指学习主体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对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具有自觉的意识和反应的学习方式。独立性主动性自主学习不是放任自流,不是想怎么学就怎么学,而是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致力于提高学习能力的学习。这就需要教师正确发挥主导作用,在放权的同时给学生提出要完成的任务

28、,使学生明白自己该干什么,通过对学生进行引导、点拨,引领学生经历一个由不知到知之、由知之较少到知之较多的学习过程。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群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学习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利用教学中伙伴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促进学生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第一,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第四,合作学习要做到目标明确、责任到人。第二,要对合作学习的内容进行筛选。第三,把握合作学习的时机。探究学习探究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所获取的事实证据对所要探究的问题做出解释的学习方式。需要注意的是,语文教学中探究可分为课文内容和语

29、文形式两个层面的探究,课文内容层面主要是对课文的思想情感内容等事实性知识的探究,语文形式层面主要是对字词句篇和各种表达方式等知识与规律的探究。从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看,语文教学中的探究应以后者为重。需要说明的是,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不排斥接受式学习。接受式学习的最大价值在于学生不必从零开始学习,他们可以直接接受前人与他人的认识成果,从而加速个体的认识发展过程,这对于以接受间接经验为主的小学生来说,是一种非常简约、便捷的学习方式。而且接受式学习在培养孩子的静听、思考的习惯方面所起的作用也是别的学习方式不能比拟的。当然,任何单一的学习方式都不能满足对学生全面素质培养的要求,因此要提倡学

30、习方式多元化。(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语文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和综合性课程,具有比较清晰的学科边界,可以构成相对独立的封闭系统,它的内容具有较大的开放性。可以说,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而本次课程改革就是要改变以往过于强调学科本位、课程内部各部分之间割裂的状况。语文课程要加强综合性,加强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加强与生活的联系。思考与讨论 现行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哪些新的课程基本理念? 谈谈对语文课程基本理念的认识。现行小学语文课程的目标与内容03现行语文课程标准在目标设置上采用九年一贯整体设计,并设置了总目标和学段目标。总目标是对学生从小学到初中在语文素养上所要达到的水平的总体规

31、定。实验稿在“前言”中指出,面对社会发展的需要,语文教育必须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标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语文课程的目标和内容是语文课程标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语文教学有着引导、激励、调控、评价的重要作用。因此,在课程标准中占有很大的篇幅。一、语文课程的总目标现行语文课程标准根据“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的论述,在目标的设计中,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来展示语文的这个基本特点,其中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主要体现语文的工具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主要体现语文的人文性。 语文课程总目标特点 努力体现语文课程的性质01突出

32、语文课程的实践性02强调培育适应现代社会的人03识字与写字部分。写作部分综合性学习部分阅读部分口语交际部分 阶段性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下,分学段设置了阶段性目标。每个学段的目标都是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五个方面进行设计的。在实验稿的基础上,现行语文课程标准对各学段目标做了一些修正和调整。()识字与写字部分。现行语文课程标准继承了 实验稿“认写分开,多认少写”的原则,在一些方面做了微调。 低中学段降低识字数量的要求。 加强培养识字、写字习惯的要求。 现行语文课程标准对独立识字能力的要求更加具体。()阅读部分。现行语文课程标准除了延续 实验稿注重阅读积累和情感体验的要

33、求之外,在阅读目的、阅读类型等方面做了一些修订。 增加了非连续性文本。 阅读方式更加丰富。 把阅读策略作为教学内容和目标。()写作部分。现行语文课程标准把实验稿修改了第一学段“对写话有兴趣,留心周围事物,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删去了“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降低了对写话的要求,更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增加了“留心周围事物”,与第二学段的“观察周围世界”、第三学段的“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前后照应,形成一种螺旋式上升的目标。()口语交际部分。现行语文课程标准把第一学段实验稿中“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讨论,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自己的意见”修改为“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讨

34、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第二学段把“能具体生动地讲述故事,努力用语言打动他人”修改为“讲述故事力求具体生动”。()综合性学习部分。 综合性学习属于跨学科的综合学习方式。“在阶段目标中,综合性学习有不同层次的要求,但有以下几方面的要求是共同的: 有探究兴趣和问题意识,能提出学习的专题; 自主实践,亲身体验,有所感受,有所发现,尝试解决问题; 与人合作,共同探究,使研究的问题或拓宽或深入,最终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用适当的方式展示学习成果; 学会利用各种资源进行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包括融入其他学科的学习实践),来实现综合性学习的目标。” 现行语文课程标准在目标上总体特征 一是二是四是三是降低了不必

35、要的难度,强调基础性、实用性人文性的内容增多了,更注重以德育人的养成性教育跟实践联系得更紧密了,突出了语文运用的实践性,使学生在学语文、用语文的过程中形成和提高语文素养突出了学生在语文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当前要做的,一方面是不断总结和吸收成功的语文教学经验, 另一方面是加快语文科学理论的建设,重新构建语文学科的规范和语文教育的理论框架,最终解决语文教学目标和内容设计中的一些问题。思考与讨论 现行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三维教学目标,具体指哪三个维度? 研读现行语文课程标准分学段教学目标,仔细比较分析低、中、高三个学段的学生在阅读和写作方面的不同教学目标。语文课程的实施建议04 现行语文课程标准“九年义

36、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识字、写字与汉语拼音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具体建议具体的建议一、识字、写字与汉语拼音的教学与评价现行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小学低年级要以识字为重点。小学生识字与写字能力包括: 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 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 认识常用汉字个左右,其中个左右会写; 会使用字典、词典,有较强的独立识

37、字能力; 硬笔书写楷书,能做到正确、洁净、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 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美感。识字的教学与评价现行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提出了“认写分开”“多认少写”的教学原则:“在教学过程中要多认少写,要求学生会认的字不一定同时要求会写。”“建议先认先写字表中的个字,逐步发展识字写字能力。”“先认先写”基本字的识字理念借鉴了我国传统识字与写字教学的经验,符合汉字学习的规律。在教学中要发挥各种识字方法的优势,针对不同地区、不同学段学生识字的特点和所识的字的特点等因素,灵活采用多种识字方法。识字教学的评价主要是“考察学生认清字形、读准字音、掌握汉字基本意义的情况,以及在具体

38、语言环境中运用汉字的能力,借助字典、词典等工具书查检字词的能力”。在分学段评价中, “第一、第二学段应多关注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 第三、第四学段要重视考察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在具体操作中,要关注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对学生识字的评价要有一定的宽容度。写字的教学与评价现行语文课程标准对写字教学提出了明确具体的要求:“按照规范要求认真写好汉字是教学的基本要求,练字的过程也是学生性情、态度、审美趣味养成的过程。每个学段都要指导学生写好汉字。要求学生写字姿势正确,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提高书写质量。”这段论述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 对写字本身的教学要求; 突出了写字在继承中

39、华民族优秀文化、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方面的重要作用,而不是仅仅将写字作为一个简单的技能 来看待。写字教学要落实到位,就应遵循写字的基本规律,即“写字教学有了一定的轨道,循序渐进,教儿童用熟了笔,写熟了笔画,知道了笔顺和结构,会认的字不用再学也就会写了”。 写字教学的评价主要是“考察学生对于要求会写的字的掌握情况,重视书写的正确、端正、整洁,在此基础上,逐步要求书写流利”。其中“书写流利”是现行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新要求。在分学段“评价建议”中,“第一学段要关注学生写好基本笔画、基本结构和基本字,第二、第三学段还要关注学生的毛笔书写”。汉语拼音的教学与评价,“考察学生认读和拼读的能力,以及借助汉语拼音

40、认读汉字、讲普通话、纠正地方音的情况”。汉语拼音不是汉语拼音文字,是帮助识字的辅助工具,不能代替识字。学生在识字中可以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也可以在学习环境中结合自己的经验读出字音,比如通过教师、同学、家庭成员或电视等媒体中的对话来读出字音。01汉语拼音是学习普通话的工具,其主要的作用是正音,不要把读拼音当作普通话的学习,要正确把握汉语拼音在学习普通话过程中的作用。02二、阅读的教学与评价现行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做了以下表述:“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段话包含了阅读教学两个方面的元

41、素:阅读能力的培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育。 现行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目标”中涉及了朗读、默读、略读、浏览、诵读等多种阅读方法和技能的运用,并在“教学建议”中强调:“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有些诗文应要求学生诵读”。“引导学生随文学习必要的语文知识”,“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加强朗读和默读 朗读和默读是阅读能力发展中学生应具备的两种重要的技能。朗读是阅读的基础条件,有助于语感的形成和发展;默读是阅读的高级阶段,有利于对文本内涵的体验和品味。在阅读教学中,既要有“书声琅琅”的热闹,更要有“鸦雀无声

42、”的宁静。 流利正确要求朗读时用普通话读准字音,吐字清楚,声音响亮,不添字,不漏字,不重复,不唱读。标题标题有感情要求朗读时读出词句和段落之间的停顿,语气连贯,语速适当,节奏自然。要求根据文本内容的思想感情,情动而辞发,通过语音语调的轻重缓急、抑扬顿挫等节律变化,表达读者对所读文本的感悟和体验。朗读教学各学段的核心要求都是“正确、流利、有感情”。 默读也是学生应掌握的一种阅读技能。关于默读的“评价建议”指出:“默读的评价,应从学生默读的方法、速度、效果和习惯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第一学段要求“学习默读”,强调的是在教师的示范指导下学习默读的过程。第二学段要求“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43、,强调的是在默读中逐渐养成“不出声,不指读”的习惯,初步养成默读习惯。第三学段要求“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字”,在默读速度上提出了具体量化的指标。精读、略读和浏览的教学与评价 精读就是对课文内容进行认真仔细的研读,包括对课文中遣词造句、段落层次、篇章结构、表达方法等内容进行细读探究、揣摩品味,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第一学段“侧重考察对文章内容的初步感知和文中重要词句的理解、积累”第二学段“侧重考察通过重要词句帮助理解文章,体会其表情达意的作用,以及对文章大意的把握”第三学段“侧重考察对文章表达顺序和基本表达方法的了解领悟”。这样就阶梯式地对精读教学提出了明确具体的操作指南

44、。 略读,就是大致地读,利用人的直觉思维,快速把握文本的关键信息,整体了解文本的大致内容。浏览是比略读更粗略地看,一目十行地读,其目的是查找和提取信息。常用的方法就是扫读、跳读、快速地读。“教学建议”指出:“略读的评价,重在考察学生能否把握阅读材料的大意。浏览的评价,重在考察学生能否从阅读材料中捕捉有用信息。”这提示了阅读教学中要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逐步学会略读和浏览。古诗文诵读与评价现行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简要地提出:“有些诗文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丰富积累、增强体验,培养语感。”在“评价建议”中则较具体地指出:“诵读的评价,重在提高学生的诵读兴趣,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

45、验和领悟。在不同学段,可在诵读材料的内容、范围、数量、篇幅、类型等方面逐渐增加难度。”实用文阅读和文学作品赏析 实用文阅读主要是培养一种适应日常生活和工作需要而必须具备的阅读能力。它的阅读材料主要涉及说明性文章、新闻、科技作品、非连续性文本和简单的议论文。 文学性阅读则注重培养学生感受、欣赏和评价的阅读能力。第一学段侧重考察学生“通过朗读和想象等手段,大体感受作品的情境、节奏和韵味”。要求是通过朗读和想象“大体感受”。第三学段则是“通过考察学生对形象、情感、语言的领悟程度,以及自己的体验,来评价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水平”。是通过领悟和体验来考察初步的“鉴赏水平”。第二学段侧重考察学生“对重要

46、段落和语句的细致阅读,具体感受作品的形象和语言”。要求是通过重点细读“具体感受”。随文学习必要的语文知识现行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在阅读教学中,为了帮助理解课文,可以引导学生随文学习必要的语文知识,但不能脱离语文运用的实际去进行系统的讲授和操练,更不应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概念、定义。”特别是在“评价建议”中提出一个硬性规定:“语文知识的学习重在运用,其概念不作为考试内容。”教学中要注意的几个关键点:一是语文知识可以教,但应结合具体的文本内容随文学习;二是学习语文知识是为了运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的过程中逐步领悟和掌握;三是只教不考,即在各种检测评价中不能将语文知识作为考试的内容。现行语文课

47、程标准大力倡导读书,在“教学建议”“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并在“教学评价”中强调:“要重视学生课外阅读的评价。应根据各学段的要求,通过小组和班级交流、学习成果展示等方式,了解学生的阅读量和阅读面,进而考察其阅读的兴趣、习惯、品位、方法和能力。”揭示了课外阅读的目的:激发阅读兴趣,培养阅读习惯,提高阅读品位,掌握阅读方法,形成阅读能力。课外阅读的指导与评价3214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突出了“观察、思考、表达和创造”四种能力。观察、思考是表达的基础,表达与创造能力紧密相连,表现的是人的基本素养。重视对学生写作过程的指导,指导学生通过写作实践,学会审题、选材、立意、构思、表达

48、、修改等技能与方法。对“写话”“习作”的目标做了说明:第一学段定位于写话,第二学段开始习作,这是为了降低学生写作起始阶段的难度,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强调了“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并且抵制抄袭行为”的要求。这是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风、文风。这既是作文的基本要求,也是做人的基本要求。三、写作的教学与评价四、口语交际的教学与评价口语交际评价的目的是提高学生对口语交际的认识和表达交流的水平。在小学阶段应根据学段的不同要求,综合考察学生的参与意识、情意态度和表达能力。五、综合性学习的教学与评价综合性学习是语文课程一个特殊的领域,具有多元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主要体现为语

49、文知识、言语技能的整体发展和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的整体发展,课内语文学习与课外生活的紧密结合,等等。()能与同学合作,积极参与综合实践活动(激活动机)。()能在活动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和探索问题(发现问题)。()能主动、积极地搜集信息和整理资料 (收集信息)。()能根据课内外材料,形成自己的假设或观点(产生思路)。()能运用知识和技能,开展读、写、交流等综合实践活动(解决问题)。(6)能积极参与学习城轨展示与交流(分享成果)综合性学习的评价要素: 在评价时,要特别注意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思路和方法,要对具有创新精神的思路、表达方法以及有特点的展示方式给予及时、积极的激励性评价,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

50、绪反应和高峰体验。【作业建议】 小学语文教学承担着哪几方面的任务?哪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本体性任务? 上网搜集近期的一个优秀教学案例,按照现行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对其进行点评。谢谢观看第二章小学语文教材研究1第一节小学语文教材的历史回顾2第二节统编本小学语文教材的主要特点3第三节统编本小学语文教材的教学内容4第四节小学语文教材的习题设计目 录 学习目标知道小学语文教材的历史及不同时期教材的特点。通过教材解读,认识现行统编本教材的特点。初步了解统编本教材不同学段的语文要素。尝试进行不同文体教学实践,增强文体教学意识。教学建议第一节:课前查阅丰富的教材历史材料,课内进行交流,比较不同时期教材的特点

51、。第二节是本章教学的重点,建议学生事先能通读一两册统编本语文教材和以往其他版本语文教材,发现其不同特点。然后在课堂内进行讨论交流。第三节也是本章教学的重点,建议学生自学时至少通读一册统编本教材,梳理整册教材中的语文要素。课堂内可以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交流各年级语文要素的前后联系。第四节以学生自学为主,课堂内主要是答疑解惑。教学时间建议:课时。小学语文教材的历史回顾01教育大辞典对“教材”的界定是“教师和学生据以进行教学活动的材料,教学的主要媒体”。小学语文教材是语文课程目标、语文课程内容的载体,是教师教语文的凭借,是学生学语文的凭借,是汉民族优秀文化的载体。我国有文字记载的第一部蒙学教材是春秋战

52、国时期的史籀篇,秦代出现识字教材仓颉篇,西汉的急就篇是完整保存至今的产生年代最早的蒙学教材。三字经以三言形式出现,读起来轻松愉快,符合儿歌特点,明朝赵南星称其“句短而易读,殊便于开蒙”,为蒙学第一书。三字经将零散的知识贯穿起来,使读书积累的百科知识纳入一个清晰的知识体系,也被誉为“袖里通鉴纲目”。南北朝年间出现的千字文成为唐代蒙童识字的主要读本,所选的一千字,都是古书中不重复的常用字,内容上熔各种知识于一炉,通篇贯穿以统一的思想,脉络清晰,语言洗练,是启蒙和教育儿童的最佳读物,也是一部生动优秀的小百科。百家姓将五百余个通行的姓氏,采用四言韵语的形式连缀而成,贴近儿童生活,通篇语调和谐,读起来顺

53、口,听起来悦耳。一、我国古代的蒙学教材 从用字来看,三字经(清初本)字,百家姓字,千字文字,合计字,包含单字个,篇幅俭省,覆盖面广,儿童可掌握初步阅读所需的识字量。三者配合使用,互相补充,使常用字有一定的复现率,便于儿童巩固所学的字。 我国古代还编制了一系列文选教材和经学教材,供儿童阅读。文选教材有神童诗千家诗唐诗三百首昭明文选龙文鞭影幼学琼林古文观止等;经学教材主要是以儒家经典“四书”“五经”为主,构成我国古代学校语文教育的一套较完整的课程、教材体系,一直沿用到清代末年。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语文教科书 “教科书”这一名称最早出现于世纪年代。年,清政府颁行癸卯学制,语文开始独立设科。最新

54、国文教科书是当时我国自行编制的与学制匹配、质量上乘的教科书,开创了我国语文教学参考书编制的先河。普通教育暂行办法通令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颁布,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共和国教科书新国文。“国文”改为“国语”年,北洋政府教育部通告各地文言教科书分期作废,确定初小纯用语体文(白话文)编写教材,将小学的“国文”改为“国语”。开明国语课本叶圣陶遵循“儿童中心主义”,儿童文学成为真正的主角。课本以儿童生活为中心,取材以儿童视角开始,随后儿童生活由家庭、学校逐渐拓展到社会。教材篇目尽量容纳儿童文学和日常生活的各种文体,并适合于儿童诵读。红孩儿读本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央苏区的些教材以根据地政权

55、建设为依托,服务于土地革命战争的需要,从教材的指导思想、形式与内容到教材的编写与发行工作的各个环节,均充满强烈的阶级意识和民族精神。“苏区政府国语读本”等教材内容密切联系根据地、解放区的生产生活和革命斗争的实际,重视对儿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劳动教育,语言浅显易懂,但在语文知识的系统性和语文课程自身的规律性的把握上有所欠缺。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小学语文教材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我国狠抓教育普及工作,受教育的工农子弟大量增加,教育事业规模不断扩大,这对教科书编制出版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年,国家成立了专门的基础教育教材研制出版机构人民教育出版社,该社先后研制出版了四套全国通用的中小学语文

56、教材。第一套年,国家出版总署制定的一九五一年出版工作计划大纲明确要求“人民教育出版社开始重编中小学课本,并于本年内建立全国中小学课本由国家统一供应的基础”。年秋季,由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和修订的中小学语文教材出版,在全国正式使用,这是第一套全国通用的人教版中小学语文教材。第二套第三套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受教育部委托拟定十二年制中小学各科教学大纲,并据此着手编写十二年制中小学教科书。年秋季,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的十二年制中小学语文课本及语文教学参考书出版,并在全国陆续使用。年月,中共中央转发教育部党组关于编写普通中小学和师范学校教材的意见,教育部部署人民教育出版社重新编写全国通用教材。年,人民教育出版

57、社编写的十年制中小学语文教材开始向全国供应。年秋季,人民教育出版社重新编写的十二年制中小学语文教材第一册在全国正式供应。四套教材第一套第二套第四套 上述小学语文教材,第一套是新中国语文教材编制的初步尝试,第二套教材深受苏联小学语文教学理论和经验的影响,第三套教材在纠正世纪年代末期“教育大革命”的偏差上做了努力,第四套教材较为成熟。第四套教材是根据年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编写的,主要特点有:重视识字教学,重视写字教学,重视多读多写,重视练习设计,继承传统语文教育的经验,注重进行语文基础知识教学和语文基本技能训练,重视在语言文字运用中去领会和掌握语文规律。四、根据年、年大纲编写的小学语文教

58、材“十年动乱”时期,全国统一教材被废除,语文教材由各地自行编写。“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年教育部颁发了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行草案);年国家教育委员会又颁布了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根据这些文件,人民教育出版社从年 到世 纪年 代 中 期,先 后 编 写 出 版 了 三 套 全 国 通 用 小 学 语 文教材。“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教育部以全国中小学教材编写工作会议的形式,开始编写工作。年秋季,中小学语文课本的第一册在全国供应。第二套年秋季,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的十二年制中小学语文教科书开始向全国供应。年秋季,人民教育出版社对小学 语 文 教 材 进 行 全 面 修 订、改 编 后

59、 陆 续 出 版。三套教材第五套第六套第七套上述小学语文教材的编制旨在满足不同学制(五年制、六年制)城乡小学的不同需要。五、“编审分开”时期的小学语文教材年,国家教育委员会成立了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从此我国中小学教材建设由过去“编审合一”的国定制变为“编审分开”的审定制,“一纲一本”的格局被打破,教材建设由统编走向多元。同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施行;之后,国家教育委员会又颁布了相应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制出版了两套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科书。年,国家教育委员会颁布了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教学计划(试行草案)和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各科教学大纲初审稿。年秋季,人民教育

60、出版社编写的九年义务教育语文实验教材(六三制、五四制)出版,供全国选用。第二套年月,国家教育委员会颁布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试行)和九年义务教育小学和初中共个学科教学大纲(试用)。年秋季,人民教育出版社按年大纲重编的九年义务教育小学和初中一年级语文教材(六三制、五四制)开始供全国选用。两套教材第八套第九套年,我国启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育部颁布了实验稿。在新课程改革理念和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制出版了第十套供全国选用的小学语文教科书;后来,教育部又颁布了现行语文课程标准,相关语文教科书也陆续修订出版。人民教育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