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复习:文文言文阅读技巧 课件(36张PPT)_第1页
中考复习:文文言文阅读技巧 课件(36张PPT)_第2页
中考复习:文文言文阅读技巧 课件(36张PPT)_第3页
中考复习:文文言文阅读技巧 课件(36张PPT)_第4页
中考复习:文文言文阅读技巧 课件(36张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技巧如何读懂选文?(1)先读最后一道题目,了解大致内容和主要事件。(此题如果要求“选择正确的一项”则除外)(2)然后带着“何人?”“何时何地做何事?”“结果怎样?”“为什么?”等问题对文段用心地默读文章,以“事件”为依据对文章分层,理清文章思路。(3)遇到实在不懂的字词,不必着急,同时必须用“?”或其他记号来提示自己放放先读下文,也许过后联系上下文进行推导自然能明白,或者可以到题目中去找答案。题型一:断句 1、通文意(四步骤) 通读全文,了解文意,分析情节。断出几个大的层次。(句首、句末虚词)按前后顺序,边琢磨边断句检查已断句部分,疑难处根据上下文推断题型一:断句 2、抓标志

2、 句首语气词:夫、其、斯、惟、盖、盍、且夫、若夫、乃夫、凡,以及谨、敢、窃、请等表敬副词,这些词常用在一句话的开头,前面可断开。句首关联词:苟、纵、是故、于是、向使、虽然、然而、无论、至于、至若、是以、然则、纵使等词前面可断开。句首叹词: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首时间词: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既而、俄而、继而、斯须,前后都可断。疑问语气词:何、胡、安、曷、盍、焉、孰、孰与、何如、奈何、如之何、若之何,前面可断开。句末语气词:也、哉、矣、乎、焉、兮、耳、耶(邪)、与(欤)、而已、也与、也邪、矣哉、 也哉、也已、也已矣、焉耳矣,后面可断开。题型一:断句 3、知语法 知名词:通读全文,找出

3、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官职名等。这些名词常做主语或宾语,然后考虑什么人办什么事,采用什么办法,结果如何知动词:文言句式中,主谓结构居多,但主语常省略,借助句子成分,关键是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关系。 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族名、器物名、动物名、植物名、时间等。题型一:断句 知代词:常见代词基本有下面三种: 人称代词: 吾、我、予、余、朕、孤、寡人、臣、仆、妾等词,代说话或写文章的人,即今之所谓第一人称代词。其中“我”字,不仅各时代的文言皆用,而且一直用到现在。其余的在现代汉语中都不用了。尔、汝、女、若、乃、而、子、君、公、阁下、陛下、足下等,代受话人,是第二人称代词,相当于现代汉

4、语的“你”“您”。其中“阁下”“陛下”有外交用语中还用。 疑问代词文言的疑问代词,问人的有“谁”“孰”“何”;“何”也问事。问事的还有“奚”“胡“曷”“恶”“安”“焉”等。 指示代词文言常见的指示代词有“此”“是”“斯”“兹”“夫”等,另“之”“其”“彼”除作人称代词外,还常作指示代词。题型一:断句 4、辨句式 利用文言句中的感叹句、骈偶句、问答句,准确断句 文言文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固定词组:有所、无所、有以、无以、以为、孰若、至于、足以、何以、于是、然则、是以、是故等固定句式:者也、为所、见于、何之有、如何、不亦乎、何(以)为、无乃乎、可得欤、况乎、孰与乎、安哉等 “有所”“无所”“有以”

5、“无以”“以为”“何所”“孰若”“至于”“足以”“得无”“无乃”“何以”“于是”“然则”等。记住文言文习惯上较为固定的词组,不要把它们拆散,可以减少断句失误。题型一:断句 5、察对话:文言文中的对话,引文常用“曰、云、 言” 文言文中的一些特殊对话标志语曰、云、言、白、语、道、谓、对等,也是帮我们快速断句的好帮手。 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应根据上下文判断出问者、答者,明辨句读。题型一:断句 6、明修辞:文言文是比较讲究修辞技法的顶真、排比、对偶、反复、对比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方法。古人行文注重对称,一般句式较整齐,且四六句居多 利用好这两大

6、特点,我们也就可以比较顺利地断句了。题型一:断句 7、明总分:准确判断文段的总分关系(1)下列语段断句,有什么特点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游乐宴乐损矣。(论语卷八)【译文】有益的快乐有三种,有害的快乐也有三种。以有节度的快乐为快乐,以赞美别人的优点为快乐,以多交贤良的朋友为快乐,这是有益的。以骄奢放纵取乐为快乐,以尽情游荡为快乐,以贪图安逸为快乐,这是有害的。 (2)小结:文言文中,也往往有总分、分总的形式,我们自然可以据此进行断句。熟读这句话,我们可发现句中提到了“益者三乐”“损者三乐”这两个总说的句子,继而分别阐述各是哪三乐,也就是说这是一种总分关系,

7、这样问题就好办了。题型一:断句 8、懂常识、古代文化常识:谥号、称谓、年号、地名、年龄、官职同现代汉语一样,文言文中主语和宾语一般由名词或代词充当,谓语大多数是由动词充当,而谓语又是构成句子的核心,我们只要抓住谓语动词,根据动词位置及和前后词语关系,进行推断,就能提高断句准确率。另外,文言文语序和现代文语序基本相同,即主语在前,谓语、宾语在后,修饰语一般在中心词前。如掌握了文言语序规律,就会为准确标点文言文奠定基础。可见,语法分析能够帮助准确断句。题型二:文言虚词和实词1.文言虚词。常见的文言虚词有18个,我们要熟记每一个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根据这些虚词的不同意义和用法,结合例句进行归类积累,在

8、此基础上才能有把握地完成虚词的相关考题。考纲所列18个文言虚词而连词:表并列,表递进,表承接,表转折,表修饰,表假设,表因果,表目的(“用来”)。代词:通“尔”,人称代词(“你,你的”)构成复音虚词(而已、既而、俄而)何疑问代词:“什么”“哪里”“为什么”“怎么”副词:“多么”乎助词:表疑问语气,“吗”“呢”;表测度,“吧”;表感叹,“啊”“呀”;作词尾。介词:“于” “在” “从”考纲所列18个文言虚词乃副词:表承接,就、才、于是;表转折,却、竟;表判断,就是。代词:你、你的。其副词,表测度,大概;表疑问,不译;表反诘,难道;表期盼,可要、要。连词,表选择,是还是;表假设,如果。代词:仅不代

9、第二人称;指示代词,那、其中。且副词,将要、将、暂且;表程度,已经、很。连词,表并列,又;表递进,并且、而且、况且;表选择,还是;表假设,如果;表让步,即使、尚且;表转折,可是、却。助词,用于句首。考纲所列18个文言虚词若代词,第二人称;指示代词,这。连词,表假设;表选择,或、或者。构成复音虚词。所助词构成“所”字结构,的人(事);和“为”呼应,表被动;和“以”连用,表原因,的原因;和“以”连用,表手段,凭借,的方法(凭借)。为介词:表对象,向、对;表替代,替;表目的,为着、为了;表原因,由于、因为;表被动,被。 疑问语气助词,呢。考纲所列18个文言虚词(10)焉代词:三人称疑问代词,表疑代词

10、,哪儿,哪里,怎么语气助词:陈述感叹疑问语气兼词“于之”作形容词词尾(11)也用在句末,表肯定语气 表疑问语气 用在句中,表语气的舒缓或停顿 用在句末,表判断语气。(12)以介词:表凭借,凭、用、靠、按照;表原因,因、由于;表对象,跟、和;表时间、处所,于。连词:表并列、递进、承接、目的、因果、修饰(类“而”)。考纲所列18个文言虚词(13)因介词:凭借;按照;趁着、就着;因为;从、由连词,因此;于是、就。(14)于介词表时间、处所、范围、对象等,在、向、到、从、对、对于、由于;表比较,比;表被动,被。(15)与介词,跟,同;介词,给、替;介词,和相比。连词,和、及。通“欤”,语气词,表疑问或

11、感叹动词:给予、结交、参加。考纲所列18个文言虚词(16)则副词:表判断,就是。连词:表承接,就、便、原来是;表假设,如果、假设;表并列,就;表转折,却、但是、倒是。(17)者助词:附在动词后构成“者”字结构,的人(事、物)用在句中,表停顿。附在时间词后,无实在意义放在数词后,翻译为“个,样”(18)之助词:衬助音节;取消句子独立;结构助词(的);定语后置的标志;宾语前置的标志。代词:代人代事代物;指示代词(这,这样)。题型二:文言虚词和实词2文言实词。实词的考查集中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几个考点,理解时必须结合具体语境。实词解释的方法:(1)扩词法。这是最常用的方法,即给单个

12、的文言字词组词,把单音节词变为双音节词。注意扩词要结合具体的语境。(2)积累法。即把教材中所学的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一词多义字积累起来,以便自如地理解运用。(3)揣测法。有些文言字词,用扩词的方法理解不通,教材中也没有出现,这种情况只能联系上下文揣测其意义,用这种方法时切忌脱离文本,毫无根据地随意猜测。题型二:文言虚词和实词课外文言文虽然考查的是对课外文言词语的理解,但是考点都在课内,它往往与已学过的课文中的文言词汇有联系,遵循的是“题在课外,答在课内”的原则。所以,在复习时,要对这些重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进行归类整理并识记。题型三:文言句子翻译 1.文言文翻译的两个原则:词不离句,句不

13、离篇;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题型三:文言句子翻译 2.紧抓关键词文言文句子翻译给分点往往是翻译句中的关键字词,关键字词如果没有准确翻译出来,就会失分。如“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翻译为:他们自己说他们祖先(为了)躲避秦时战乱,带领妻子儿女和乡人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译出大意计1分,“妻子”“绝境”解释各0.5分)题型三:文言句子翻译 3文言句子六字翻译法:对、换、留、删、补、调。(1)对,就是对译,逐字逐句落实。(2)换,就是用现代词语替换古代词语。(3)留,就是保留文言文中的一些基本词汇和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国名、朝代名、官职名、年号、政区名、典章制度及度量衡名称以及古

14、今意义不变的词语等。(4)删,就是删去文言文中的某些虚词。有些文言虚词在句中只起语法作用,在翻译时不必也不能翻译,只要不影响语气,就可以删去。一些句首的发语词、在句中表顺接的一些连词、起补充音节或停顿的结构助词等,均可略去不译。(5)补,就是补出文言文中的省略成分。(6)调,就是调整语序。如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主谓倒装等,在翻译时就要把这些倒置的成分调整过来,使之符合现代汉语语法。题型三:文言句子翻译 4.翻译特殊文言句式(1)判断句古汉语判断句一般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对主语进行判断,不用判断动词“是”。其基本形式是“者,也”“,者”“,也”。另一种是用“则”“皆”“乃”“为”“即”“非”等判断

15、词表示肯定或否定判断。还有一种情况是不用判断词,要根据上下文进行判断: “则”表肯定判断,可译为“是”。例: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是”作动词,表肯定判断。 例: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陋室铭)题型三:文言句子翻译 (2)倒装句 常见的倒装句有以下四种: 主谓倒装。在感叹句或疑问句中,为了强调谓语而将它放到句首位置,以加强感叹或疑问语气。例:“甚矣,汝之不惠!”正常语序应是“汝之不惠甚矣”。谓语前置,表强调的意味,可译为“你太不聪明了”。 宾语前置。否定句中代词充当宾语、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以及用“之”字或“是”字作为提宾标志时,宾语通常都要前置。例:“何陋之有”即“有何陋之”的倒装,可

16、译为“有什么简陋的呢”。题型三:文言句子翻译 定语后置。古汉语中有时为了突出修饰语,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例:“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句中“花之隐逸”是“隐逸之花”的倒装,可译为“具有隐逸气质的花”。介宾结构后置。A.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大都后置,译成现代汉语时,除少数译作补语外,大多数都要移到动词前作状语。例:“能谤讥于市朝”为介宾结构后置,正常语序应为“能于市朝谤讥”,将介宾结构“于市朝”后置。B.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后置,翻译时,一般都前置作状语。例“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将介词短语后置做状语,原句应是“愿陛下以讨贼兴复之效托臣”。题型三:文言句子翻译 (3)

17、省略句常见的有主语省略、谓语省略、宾语省略和介词省略,有时也省略数量词和定语等。 省略主语。如:渔人甚异之(渔人)便舍船,从口入。(桃花源记) 省略谓语。如: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省略宾语。如:人不知(之)而不愠。(论语)省略量词。(文言文中数词后常省略量词)。如:一(张)桌,一(把)椅,一(把)扇,一(块)抚尺而已。(口技)省略介词。如:有时朝发(于)白帝,暮到江陵。(三峡)题型三:文言句子翻译 (4)被动句被动句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用“于”“为”“为所”“见”字表被动;二是没有被动词,但意思隐含被动,要根据上下文语意去推断。题型三:文言句子翻译 (5)固定句式初中

18、常见的文言文固定句式有: “不亦乎”:相当于“不是吗”。如: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论语)“以为”:相当于“把当作”。如: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即“把丛草当作树林,把虫蚁当作禽兽”。(童趣) “何为”:相当于“为什么要呢”“为什么会呢”。如:此何遽不为福也?即“为什么不会变成福呢?”(塞翁失马)“何以”:相当于“凭借什么”。如:何以战?(曹刿论战)题型四:内容理解与拓展延伸1、内容概括型内容:第一,概括选文内容;第二,对文中人物形象的理解;第三,结合选文,借助文中的语句或词语提出问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解题方法:首先,读懂全文,弄清文章的意思;其次,理解文旨;最后,尽量从原文中寻找答案,可以

19、直接摘抄原句,或找到相关的句子再进行翻译。题型四:内容理解与拓展延伸2、人物分析型人物形象分析是文言文中的重要考点。其中包括了对人物性格特征的分析、形象意义的评价,还有对人物形象的认识。分析人物形象要全面、多角度,要把握两个基本点:一是要从文章出发,不使用一些概念性的语言,这样才能保证对人物形象概括得准确;二是用语准确,符合人物所处的环境和时代特点。题型四:内容理解与拓展延伸3、比较探究型原则:异中求同,同中求异。“异中求同”是指通过比较阅读,抓住重点句段,进行甄别、筛选和提炼,找出两文的共同特点,解释一般规律。如昆明中考有一年第12题要求“概括两个选段中百姓对他们的举动分别有什么反应,并说说有何作用。” 那么在文段中筛选提取有关两人的事迹信息,然后再“同中求异”。注意从表象入手,要结合当时的写作背景剖析材料,理清各自表达的深层意义,揭示个性特征。题型四:内容理解与拓展延伸4、启示感悟型此类题目的解答,要求考生既要发掘出文章所蕴含的意义,又要结合自己的思想和生活实际来谈。答题要求:紧扣问题,寻找依据;尊重原文,深入发掘。依据原文,了解情感;熟悉作者的情感态度,解剖分析。注意答题层次。启示感悟类题目,往往设计问题时都有“你得到什么启示”“你是如何看的”“谈谈你的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