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最新的趵突泉课文原文17篇_第1页
2023年最新的趵突泉课文原文17篇_第2页
2023年最新的趵突泉课文原文17篇_第3页
2023年最新的趵突泉课文原文17篇_第4页
2023年最新的趵突泉课文原文17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 PAGE83 页 共 NUMPAGES83 页2023年最新的趵突泉课文原文17篇千佛山,大明湖,趵突泉,是济南的三大名胜,现在单讲趵突泉。 出了济南的西门,在桥上就看见一溪活水,清浅,鲜洁,由南向北流着。岸边的垂柳倒映在水面,上下都是绿的,幽静极了。这水就是从趵突泉流出来的。假如没有趵突泉,济南会失去它一半的妩媚。 沿着小溪往南走,就来到趵突泉公园。一个开阔的泉池,差不多是见方的,占了大半个公园。池里的水清极了,游鱼水藻,都可以看得清清楚楚。泉池中央偏西,有三个大泉眼,水从泉眼里往上涌,冒出水面半米来高,像煮沸了似的,不断地翻滚。三个水柱都有井口大,没昼没夜地冒,冒,冒,永远那么晶莹,那

2、么活泼,好像永远不知疲倦。要是冬天来玩就更好了,池面腾起一片又白又轻的热气,在深绿色的水藻上飘荡着,会把你引进一种神秘的境界。 池边还有数不清的小泉眼。有的不断地冒泡,均匀的小气泡连成一串,像一串珍珠随着水流摇曳。 有的要隔一会儿才冒出十来个气泡,只见气泡轻快地往上蹿,好像你追我赶似的。有的半天冒出一个气泡,那些气泡比较大,大多扁扁的,一边往上升一边摇晃,碰着水面就碎了。在阳光照射下,大大小小的水泡五光十色,没有哪一种珠宝能比得上。 看完了泉,再往北走,经过一些货摊,便出了北门。 篇二:趵突泉教材解读 趵突泉教材解读 领会课标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关于阅读的总目标要求:培养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

3、,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对于第二学段阅读教学的目标要求是: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学会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在第一学段阅读训练的基础上,第二学段有了新的要求。在读的方式上,课标明确提出“学会默读与略读”,为提高阅读的量奠定基础;在思维方式上,要拥有一定的理解评价、质疑问难的能力;在阅读理解上,关注情感培养,重视感悟提升。 明晰教材体系: 趵突泉课文原文(2) 趵突泉

4、课文与原文比较欣赏 篇一:趵突泉课文 趵突泉(课文) 老舍 千佛山,大明湖,趵突泉,是济南的三大名胜,现在单讲趵突泉。 出了济南的西门,在桥上就看见一溪活水,清浅,鲜洁,由南向北流着。岸边的垂柳倒映在水面,上下都是绿的,幽静极了。这水就是从趵突泉流出来的。假如没有趵突泉,济南会失去它一半的妩媚。 沿着小溪往南走,就来到趵突泉公园。一个开阔的泉池,差不多是见方的,占了大半个公园。池里的水清极了,游鱼水藻,都可以看得清清楚楚。泉池中央偏西,有三个大泉眼,水从泉眼里往上涌,冒出水面半米来高,像煮沸了似的,不断地翻滚。三个水柱都有井口大,没昼没夜地冒,冒,冒,永远那么晶莹,那么活泼,好像永远不知疲倦。

5、要是冬天来玩就更好了,池面腾起一片又白又轻的热气,在深绿色的水藻上飘荡着,会把你引进一种神秘的境界。 池边还有数不清的小泉眼。有的不断地冒泡,均匀的小气泡连成一串,像一串珍珠随着水流摇曳。 有的要隔一会儿才冒出十来个气泡,只见气泡轻快地往上蹿,好像你追我赶似的。有的半天冒出一个气泡,那些气泡比较大,大多扁扁的,一边往上升一边摇晃,碰着水面就碎了。在阳光照射下,大大小小的水泡五光十色,没有哪一种珠宝能比得上。 看完了泉,再往北走,经过一些货摊,便出了北门。 篇二:趵突泉教材解读 趵突泉教材解读 领会课标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关于阅读的总目标要求:培养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

6、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对于第二学段阅读教学的目标要求是: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学会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在第一学段阅读训练的基础上,第二学段有了新的要求。在读的方式上,课标明确提出“学会默读与略读”,为提高阅读的量奠定基础;在思维方式上,要拥有一定的理解评价、质疑问难的能力;在阅读理解上,关注情感培养,重视感悟提升。明晰教材体系: 本单元以“风景名胜”为主题,所编排的主体课文和快乐读书的

7、古诗与课文都展示了祖国山河的壮美多娇,读后会激起学生强烈的爱国之情。趵突泉一课是一篇写景的文章,而且是本单元的起始课,学好这篇文章可为今后学习写景的文章及学生的写景习作奠定基础。本文通过让学生了解济南名胜趵突泉的特点,学习和体会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的描写景物特点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想象的能力,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和审美的情趣。作者笔触细腻,文章凝练含蓄,记叙了济南名胜趵突泉的美丽景色,展示了祖国山河的壮美多娇,读后会激发强烈的爱国之情。 研读教材特点: 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二学段的阅读要求有这样的陈述: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积累课文中的优

8、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 根据课标对这一学段的要求,我们确立的研究主题是“把握年段特点,抓关键词语,从读到写”。我们把本单元课文的的教学重点定位为:(一)品读佳句,理解词句意思,积累语言材料;(二)明确文章的表达顺序和表达方法,进行阅读和写作的迁移训练;(三)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获得诗意的审美体验。 趵突泉是教科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主体课文,作者是现代著名作家老舍。他三十年代初期,从英国回到山东,写了一系列优秀散文,表现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游记趵突泉是其中之一。课文文笔优美、意境深远、情感深挚,读起来是一种享受,但对于情感体验匮乏的小学生来说,

9、阅读和理解写景类的课文却是最困难的。 作为一篇写景的文章,本文有以下特点: 一、结构整齐,布局严谨。 本文篇章结构十分整齐严谨,按照“总分总”的写作顺序,抓住景物特点,依次描绘了趵突泉泉水的清浅鲜洁,大泉、小泉优美动人的姿态,详略有序地描绘出了趵突泉的秀美画卷。 二、用词精当,佳词罗列,丽句迭出。 文章语言凝练,生动,用词精当。作者抓住趵突泉的泉水、大泉和小泉的特点,传神地写出了趵突泉的美丽。“出了济南的西门,在桥上就看见一溪活水,清浅、鲜洁,由南向北流着。岸边的垂柳倒映在水面,上下都是绿的,幽静极了。”作者还没有来到趵突泉公园就已经感受到了趵突泉的美了,是因为在桥上看到的趵突泉流出的泉水和泉

10、水流过岸边的“幽静”的环境。“清浅”的意思是干净、清澈见底。“鲜洁”的意思是水质鲜活,没有杂质。这样通过精当的用词把泉水写得美而活。在写大泉的时候,通过“涌”“冒”“翻滚”等动词让人感觉泉水冒的时间很长很长;让人感觉泉水不断往上冒,冒的很高,速度很快;让人感觉到这泉水很有活力。三个大泉,泉水晶莹剔透,灵动活泼,一年四季,昼夜不停,老是那么翻滚。多美好的感受啊!而且是“永远”晶莹活泼,永远不知疲倦似的。趵突泉就这样已经冒了三千多年,三千多年来,不管这世界如何变化,世事如何变迁,这泉水仍旧一直不停的冒、冒、冒!这一冒就是三千年啊!大自然多么神奇,多么伟大!这不禁又使我们想起了假如没有趵突泉,济南会

11、失去它一半儿的妩媚。 三、表现手法多样,文章生动传神。 (1)对比的手法,彰显景物的独特风采。 例如对大泉与小泉,小泉的各种姿态的相对比。描绘出了趵突泉泉水的清浅鲜洁,大泉、小泉优美动人的姿态。在景物描写的过程中融入了个人的真切感受,在美景、美文的感染下,更加激活了学生那 双爱发现美的眼睛,文本与读者产生共鸣,那种祖国壮丽山河的美景激荡在心中,激发了爱国之情。这样就更一步体现了中国的和谐之美,山美水美人更美! (2)排比的句式,比喻、比拟的结合,使文章景物描绘更加生动,语言形式更加优美。 作者为了活现泉水上冒的形态,用了一组排比句:“有的不断地冒泡,均匀的小气泡连成一串,像遗一串珍珠随着流水摇

12、曳,有的要隔一会儿才冒出十来个气泡,只见气泡轻快地往上蹿,好像你追我赶似的;有的半天冒出一个气泡,那些气泡比较大,多数是扁扁的,一边往上升,一边摇晃,碰着水面就碎了。”在这组排比句中间还使用了比喻的手法,写得细腻传神,展现了小泉的多姿多彩。 针对课标、学段要求以及文本的额特点,本文在教学汇中所承担的任务是:让学生能够在阅读中了解景物特点,学习作者的表达方式。通过学习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四、确定教学目标 依据课标要求、文本特点,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出发,我们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2.了解济南名胜趵突泉的特点,感受趵突泉的美,体会作者热爱

13、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3.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具体形象地描写事物的方法。 4.积累背诵优美的句段。 重点: 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品味关键语句,感受趵突泉的美。难点: 学习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具体形象描写景物的方法。 篇三:趵突泉阅读的方法 趵突泉阅读方法的指导 (学法指导)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教学,让学生掌握基本的阅读方法。 2、通过本课的教学,让学生了解名人名家的读书方法。 教学重点: 掌握基本的阅读方法:读通课文-积累词句-理解句子、段落含义-概括主要内容-掌握中心思想。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介绍老舍 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

14、4日),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姓氏一拆为二)。满族,北京人正红旗人,人民艺术家。中国现代小说家、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老舍的作品很多,代表作有骆驼祥子、老张的哲学等。 我们小学里,老舍的作品有猫、母鸡、林海、草原等。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他的作品趵突泉。 二、初读课文 初读课文的学习任务: 1、读通课文。认真自读课文2-3遍。 朗读方式:可以轻声朗读,可以大声朗读,可以小组朗读等。提倡:大声朗读。 2、积累词句。 积累方式:1)积累自己喜欢的词语;(一般10-15个词语);方式:用自己 喜欢的线条符号积累;(单横线、双横线、波浪线、或者彩笔);划出后朗读理

15、解; 2)积累自己喜欢的句子;(一般2-3句);方式:用自己喜欢的线条或彩笔划出;划出后朗读理解; 3)大致复述课文主要内容;方式:用一到五句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学习汇报 1)认读字词;2)朗读句子;3)复述内容; 三、深入课文 1、学习主要内容的概括 课文介绍了趵突泉是济南三大名胜之一和趵突泉在济南风景名胜中的地位,描写了趵突泉泉水的清浅、鲜洁和大泉、小泉优美动人的姿态。 2、方法指导小节归并法 老师和学生逐步得出: 1)千佛山、大明湖和趵突泉,是济南的三大名胜。 2)假如没有趵突泉,济南定会失去一半的美。 3)趵突泉大泉的水清、纯洁和活泼。 4)池边小泉的水泡的优美姿态。 3、学习

16、中心思想的升华 1、课文的中心思想 表达了作者对趵突泉的赞美、喜欢之情;赞扬了祖国的壮丽山河;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的思想感情。 2、中心思想归纳的方法 1)格式 表达了;写景的文章; 抒发了;写景的文章; 赞扬了;写人的文章; 揭示了;揭露旧社会的文章; 告诉我们;寓言、故事; 四、精彩欣赏 1、永远那么纯洁,永远那么活泼,永远那么鲜明,冒,冒,冒,好像永远不感到疲乏,只有自然有这样的力量。 说说自己的理解?(方法:从句子中的词语,修辞,感觉,联想角度理解) 赏析: 2、池边还有小泉呢:有的像大鱼吐水,极轻快地上来一串水泡;有的像一串明珠,走到中途又歪下去,真像一串珍珠在水里斜放着;有的

17、半天才上来一个水泡,大、扁一点,慢慢地,有的姿态地摇动上来,碎了。看,又来一个!有的好几串小碎珠一齐挤上来,像一朵攒得很整齐的珠花,雪白;有的这比那大泉还更有趣。 说说自己的理解?(方法:从句子中的词语,修辞,感觉,联想角度理解) 赏析: 五、读书方法介绍 1毛泽东的读书法不动笔墨不读书 毛泽东毕生珍惜时间,博览群书。其中“三复四温”式阅读和“不动笔墨不读书”是他主要的读书方法。毛泽东在青年时代读书时即有“读得多,想得多,写得多,问得多”的习惯。他的写作多表现在作内容摘录,在重要的地方划上圈、杠、点等符号,作批注以及写读书日记、在原书上改错纠谬。 2鲁迅的读书法跳读法 鲁迅在博览群籍的基础上,

18、形成了有自己特色的读书方法。一是泛览,他提倡博采众家,取其所长,主张在消闲的时候,要“随便翻翻”(跳读法)。二是硬看。对较难懂的必读书,硬着头皮读下去,直到读懂钻透为止。三是专精。他提倡以“泛览”为基础,然后选择自己喜爱的一门或几门,深入地研究下去。四是活读。鲁迅主张读书要独立思考,注意观察并重视实践。五是参读。鲁迅读书不但读选本,还参读作者传记、专集,以便了解其所处的时代和地位,由此深化对作品的理解。 3苏步青的读书法精读法 著名数学家苏步青主张读书要多读、精读、他读书时,第一遍一般先读个大概,第二遍、第三遍逐步加深理解。他就是这样来读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的。他认为,读书不必太多,要读的

19、精,要读到你知道这本书的优点、缺点和错误了,这才算读好、读精了。 4华罗庚的读书法厚薄法 华罗庚是靠刻苦自学成长的数学家,他的读书方法有独到之处。 “厚薄”法。华罗庚把读书过程归结为“由厚到薄”、“由薄到厚”两个阶段。 当你对书的内容真正有了透彻的了解,抓住了全书的要点,掌握了全书的精神实质后,读书就由厚变薄了,愈是懂得透彻,就愈有薄的感觉。如果在读书过程中,你对各章节又作深入的探讨,在每页上加添注解,补充参考资料,那么,书又会愈读愈厚。因此,读书就是由厚到薄,又由薄到厚的双向过程。 六、课堂小结 1、课文的基本阅读法; 2、名人读书方法; 趵突泉课文原文(3) 趵突泉课文读后感 趵突泉是泉城

20、济南的象征与标志,与济南千佛山、大明湖并称为济南三大名胜。以下是关于趵突泉课文读后感,欢迎参阅。 趵突泉课文读后感 趵突泉 位居济南七十二名泉之首,被誉为天下第一泉,位于济南趵突泉公园泺源堂之前,趵突泉是最早见于古代文献的济南名泉。2023年,有专家根据河南安阳出土的甲骨文考证,趵突泉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可上溯至我国的商代,长达3543年。趵突泉是古泺水之源,古时称泺,宋代曾巩为其定名为趵突泉。亦有槛泉、娥英水、温泉、瀑流水、三股水等名。所谓趵突,即跳跃奔突之意,反映了趵突泉三窟迸发,喷涌不息的特点。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载:“泉源上奋,水涌若轮,“觱涌三窟,突出雪涛数尺,声如隐雷。”金代诗人元好问描

21、绘为“且向波间看玉塔”,元代著名画家、诗人赵孟頫比之为“平地涌出白玉壶”,清代诗人何绍基喻之为“万斛珠玑尽倒飞”,清朝刘鹗老残游记载:“三股大泉,从池底冒出,翻上水面有二、三尺高”,历城县志中对趵突泉的描绘最为详尽:“平地泉源觱沸,三窟突起,雪涛数尺,声如隐雷,冬夏如一”。著名文学家蒲松龄则认为趵突泉是“海内之名泉第一,齐门之胜地无双”。趵突泉水从地下石灰岩溶洞中涌出,其最大涌量达到24万立方米/日,出露标高可达26.49米。水清澈见底,水质清醇甘洌,含菌量极低,经化验,符合国家饮用水标准,是理想的天然饮用水,可以直接饮用。趵突腾空为明清时济南八景之首。泉水一年四季恒定在摄氏18度左右,严冬,

22、水面上水气袅袅,像一层薄薄的烟雾,一边是泉池幽深,波光粼粼 ,一边是楼阁彩绘,雕梁画栋,构成了一幅奇妙的人间仙境,当地人称之为“云蒸雾润”。趵突泉水清澈透明,味道甘美,是十分理想的饮用水。相传乾隆皇帝下江南,出京时带的是北京玉泉水,到济南品尝了趵突泉水后 ,便立即改带趵突泉水,并封趵突泉为天下第一泉。泉在一泓方池之中,北临泺源堂,西傍观澜亭,东架来鹤桥,南有长廊围合,景致极佳。泉池中放养金鱼,大者长逾三尺。泉东侧隔来鹤桥有望鹤亭茶社,专为游人提供用趵突泉水沏的香茶。 【地理位置】 趵突泉发源于济水的源头王屋山太乙池,至今不竭。清代文学家蒲松龄在趵突泉赋中一开头就说:“泺水之源,发自王屋;为济为

23、荥,时见时伏;下至稷门,汇为巨渎;穿城绕郭,汹汹相续。”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对济水地形及流向作了翔实的描述,特别是对济水之南的趵突泉、大明湖等济水形成的泉湖风貌作了生动的描述。 趵突泉越来越为世人所瞩目,有“游济南不游趵突,不成游也”之盛誉。趵突泉曾被评为全国十大优秀园林、“十佳”公园和国家4A级景区,是首批国家重点公园。 【名称来历】 2023年,有专家根据河南安阳出土的甲骨文考证,趵突泉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可上溯至我国的商代,长达3543年。趵突泉是古泺水之源,古时称“泺”,早在2600年前的编年史春秋上就有“鲁桓公会齐侯于泺”的记载。宋代曾巩任齐州知州时,在泉边建“泺源堂”,并写了一篇齐州

24、二堂记,正式赋予泺水以“趵突泉”的名称。该泉亦有“槛泉”、“娥英水”、“温泉”、“瀑流水”、“三股水”等名。 趵突泉水分三股,昼夜喷涌,水盛时高达数尺。所谓“趵突”,即跳跃奔突之意,反映了趵突泉三窟迸发,喷涌不息的特点。“趵突”不仅字面古雅,而且音义兼顾。不仅以“趵突”形容泉水“跳跃”之状、喷腾不息之势;同时又以“趵突”摹拟泉水喷涌时“卜嘟”、“卜嘟”之声,可谓绝妙绝佳。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载:“泺水出历城县故城西南,泉源上奋,水涌若轮,觱涌三窟,突出雪涛数尺,声如隐雷。”金代诗人元好问描绘为“且向波间看玉塔”,元代著名画家、诗人赵孟頫在趵突泉诗中赞道:“泺水发源天下无,平地涌出白玉壶”,清代诗人

25、何绍基喻之为“万斛珠玑尽倒飞”,清朝刘鹗老残游记载:“三股大泉,从池底冒出,翻上水面有二、三尺高”,历城县志中对趵突泉的描绘最为详尽:“平地泉源觱沸,三窟突起,雪涛数尺,声如隐雷,冬夏如一”。著名文学家蒲松龄则认为趵突泉是“海内之名泉第一,齐门之胜地无双”。清代康熙皇帝南游时,曾观赏了趵突泉,兴奋之余题了“激湍”两个大字,并封为“天下第一泉”。 【基本介绍】 趵突泉名列济南众泉之冠,是济南三大名胜之一,位于济南市中心区趵突泉公园内,趵突泉公园始建于1956年,其名胜古迹,文化内涵极为丰富,是具有南北方园林艺术特点的最有代表性的山水园林。 趵突泉是公园内的主景,泉池东西长30公尺,南北宽20公尺

26、,泉分三股涌出平地,泉水澄澈清洌。泉的四周有大块砌石,环以扶栏,可凭栏俯视池内三泉喷涌的奇景。在趵突泉附近,散布着金线泉、漱玉泉、洗钵泉、柳絮泉、皇华泉、杜康泉、白龙泉等三十多个名泉,构成了趵突泉泉群。其中漱玉泉与宋代女词人李清照有关,她的故居就在漱玉泉边,因有文集漱玉集而得名,现在泉北的李清照纪念堂正是为纪念这位著名的词人而修建的。值得一提的是趵突泉公园的南大门,布置得富丽堂皇、雍容华贵,大门上的横匾“趵突泉”蓝底金字,是清朝乾隆皇帝的御笔,有人誉为中国园林“第一门”,一点也不为过。趵突泉边立有石碑一块,上题“第一泉”,其色为墨绿色,为清同治年间历城王钟霖所题。 如今趵突泉泉北有宋代建筑“泺

27、源堂”(现为清代重建),堂厅两旁楹柱上悬挂有“云雾润蒸华不注,波涛声震大明湖”的对联;西南有明代建筑“观澜亭”,亭前水中矗立的石碑,上书“趵突泉”三字,为明代书法家胡缵宗所写,池东为“来鹤桥”,桥南端耸立一古色古香的木牌楼,横额上有“洞天福地”、“蓬山旧迹”字样。 趵突泉 趵突泉水从地下石灰岩溶洞中涌出,其最大涌量达到24万立方米/日,出露标高可达26.49米。水清澈见底,水质清醇甘洌,含菌量极低,经化验,符合国家饮用水标准,是理想的天然饮用水,可以直接饮用。趵突腾空为明清时济南八景之首。泉水一年四季恒定在摄氏18度左右,严冬,水面上水气袅袅,像一层薄薄的烟雾,一边是泉池幽深,波光粼粼 ,一边

28、是楼阁彩绘,雕梁画栋,构成了一幅奇妙的人间仙境,当地人称之为“云蒸雾润”。趵突泉水清澈透明,味道甘美,是十分理想的饮用水。相传乾隆皇帝下江南,出京时带的是北京玉泉水,到济南品尝了趵突泉水后 ,便立即改带趵突泉水,并封趵突泉为“天下第一泉”。泉在一泓方池之中,北临泺源堂,西傍观澜亭,东架来鹤桥,南有长廊围合,景致极佳。泉池中放养金鱼,大者长逾三尺。泉东侧隔来鹤桥有望鹤亭茶社,专为游人提供用趵突泉水沏的香茶。 【泉的形成】 济南以“泉城”而闻名,泉水之多可算是全国之最了。平均每秒就有4立方米的泉水涌出来。比较著名的泉就有四个:珍珠泉、黑虎泉、金线泉、趵突泉等,仅趵突泉每天就涌出7万立方米的泉水。

29、为什么济南的泉水这么多呢?这主要与济南的地形结构有关系。它的南面是一片山区,是山东有名的千佛山;北面是平原,济南位于山区和平原的交界线上。 这里的山区是由石灰岩组成的,而平原的泥土底下也隐藏着岩浆岩。山区的石灰岩大约是在4亿年前形成的,其质地比较纯,它以大约30 的斜度由南向北倾斜。石灰岩本身不很紧密,有空隙、裂隙和洞穴,能储存和输送地下水。地下水顺着石灰岩层的倾斜,大量地流向济南。成了济南泉水的水源。在平原下的岩浆岩,它的组织很紧密。所以地下水流到这里后碰到岩浆岩的阻挡就流不过去了。岩浆岩上又覆盖着一层不透水的粘土层,地下水就不能自由地流出地面。这些被拦阻的大量地下水凭着强大的压力,从地下的

30、裂隙中涌上地面,就形成了这些著名的泉水,趵突泉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个。 【周边揽胜】 趵突泉周边的名胜古迹枚不胜数,尤以泺源堂、娥英祠、望鹤亭、观澜亭、尚志堂、李清照纪念堂、沧园、白雪楼、万竹园、李苦禅纪念馆、王雪涛纪念馆等景点最为人称道。历代文化名人诸如曾巩、苏轼、元好问、赵孟頫、张养浩、王守仁、王士祯、蒲松龄、何绍基、郭沫若等,均对趵突泉及其周边的名胜古迹有所题咏,使趵突泉的文化底蕴更加深厚,成为海内著名的旅 游胜地。 【观澜亭】 在趵突泉西侧。原为北宋熙宁年间史学家刘诏(官至寺丞)庭院内的建筑物,名槛泉亭。明天顺五年(1641年),钦差内监韦、吴二人来济,乃于泉旁构亭(另说为巡抚胡缵宗建)

31、,名为观澜,取孟子。尽心上观水有术,必观其澜之意。该亭原为四面长亭,半封闭式,形制考究,为历代文人称颂。宋代大文学家苏辙于熙宁六年(1073年)任齐洲掌书记,对济南名胜古迹咏吟甚多,其中咏槛泉亭一诗犹为著称。 槛泉亭和孔教授武仲韵 宋苏辙 连山带郭走平川,伏涧潜流发涌泉。汹汹秋声明月夜,蓬蓬晓气欲晴天。 谁家鹅鸭横波去,日暮牛羊饮道边。滓秽未能妨洁净,孤高每到一依然。 (栾城集) 【柳絮泉】 为金代名泉碑、明代晏璧七十二泉诗和清代郝植恭七十二泉记所著录的济南七十二名泉之一。位于趵突泉公园内李清照纪念堂之南,漱玉泉东侧,属于“趵突泉泉群”。据历城县志卷八“山水考三”转引旧志记载,曰:“柳絮泉,在

32、今线泉东南角,泉沫纷繁,如絮飞舞”,故名“柳絮”。往昔,泉四周垂柳成荫。春日,岸上柳絮扬扬飞舞,水中泉沫翻动如絮,泉水与垂柳相映成趣,令人陶醉。明晏璧曾赋诗曰:金线池边杨柳青,泉分石窦晓冷冷。东风三月飘香絮,一夜随波化绿萍。诗中正是对此景色的赞咏。该泉现泉池系于1956年新砌而成。泉池呈长方形,长35m,宽23米,深1.5米,池于1980年题写。泉边柳树成荫,池水清澈见底,长流不竭。水中游鱼可数。夏日乘凉观景,可谓佳境。 【金线泉】 老金线泉,即金代名泉碑、明代晏璧七十二泉诗和清代郝植恭七十二泉记所著录的济南“七十二泉”之一的“金线泉”。它位于趵突泉东北侧,尚志堂与鱼展馆之间。泉池呈长方形,原

33、长4丈,宽2丈。由于水面有一条游移飘动的水线波纹,映日凝望,宛如一条金光闪闪的金线浮于水面,故而得名。宋人吴曾在能改斋漫录中作了极为生动的描述:“石甃方池,广袤丈余,泉乱发其下,东注城濠中。澄澈见底,池心南北有金线一道隐起水面,以油滴一隅,则线纹远去。或以杖乱之,则线辄不见,水止如故,天阴亦不见。”明清时期,金线尚能清晰地见到,后因改建泉池,基底遭到破坏,水面亦随之缩小,水势减弱,金线则从此消失。1956年,趵突泉公园扩建时,在原金线泉东约20米处一所石砌雕刻的小池中,也出现了金线。于是人们便将这泉称为“金线泉”,并将清同治九年(1870)江苏吴兴丁彦臣题写的“金线泉”三字石刻移嵌在这泉的东壁

34、上。而将原金线泉改称“老金线泉”,由济南书法家李仲余新题“老金线泉”(隶书)四字嵌刻于池壁。 金线泉,泉池东西长2米,南北宽1米,池深12米,池壁及池周围栏杆均用精细的大理石砌成。 【漱玉泉】 金代名泉碑、明代晏璧七十二泉诗和清代郝植恭七十二记所著录的济南“七十二名泉”之一。位于趵突泉公园李清照纪念堂南侧,属趵突泉泉群。“漱玉”一词源于世说新语排调中的“漱石枕流”。漱玉泉泉池呈长方形,池长 4.8米,宽3.1米,深2米。四周围以汉白玉栏杆。泉水自南面的溢水口汩汩流出,层叠而下,漫石穿隙,淙淙有声,注入螺丝泉池中。明代诗人晏璧曾有“泉流此间瀑飞经琼,静日如闻漱玉声”的赞语。相传宋代著名女词人李清

35、照的传世之作漱玉集就此泉命名。 趵突泉课文原文(7) 趵突泉公园 篇一:趵突泉公园导游词 趵突泉公园导游词 各位游客朋友: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美丽的泉城济南参观游览,我是大家此次济南之旅的导游员小宫,大家也可以叫我宫导,在济南停留的时间将由我来接待大家,并为大家提供服务,我希望我的讲解能使大家在济南玩得开心,过得愉快。 今天我们要去的地方是济南三大名胜之一的趵突泉。趵突泉公园位于济南市中心,南靠千佛山,北望大明湖。它建于1956年,总面积10.5公顷。趵突泉公园是一座以泉水为主的自然山水公园。为济南七十二名泉之冠,被誉为“天下第一泉”。趵突泉又名槛泉,为泺水之源,至今已有两千七百多年的历史了

36、,泉水一年四季恒定在18摄氏度左右。趵突泉以观泉、赏鱼、品茶、山石、文化为特色,以古朴典雅、清洁幽静、步移景异而著称。 大家可以看一下,在我们前方的这座牌坊就是“趵突胜境”坊了,此坊在泉城广场的中轴线上,与广场的泉标交相呼应。此牌坊高7.5米,宽9.2米,两边各悬空,其造型为“四柱三间冲天挑担式”石坊前后岩额磨光花岗岩上分别刻有“趵突胜境”和“观澜知源”凹形贴金大字,它们分别是由全国著名书法家武中奇和蒋维崧先生题写的。 大家和我继续往前走,现在我们看到的这座白墙灰瓦,出檐卷山的卷棚式建筑就是趵突泉公园的东门了。大门正中匾额上“趵突泉”三个贴金大字,是1959年郭沫若题写的。进入大门,首先映入眼

37、帘的是一迎门假山,大家知道为什么要迎门建假山吗?这是运用古代的一种造园手法,叫做障景法,顾名思义呢,就是说迎门建一座假山,把园中的美景挡住,给人留以遐想,激起继续参观的欲望。这座假山是选用济南南部山区的石头构筑而成,因这些山石的石质、色泽与江苏无锡的太湖石有相似之处,所以被称为“北太湖石”。 过了晴雨桥,大家继续往前走,眼前的这块高耸的石头就是有名的太湖石,名叫龟石。它姿态优美,纹理自然,高4米,重8吨,被誉为“济南第一名石”是济南的镇城之宝,具有太湖石品中的痩、皱、漏、透、秀的特点。说到这块太湖石,就不得说不说中国元代著名散曲作家张养浩,张养浩一生酷爱自然山川,弃官归隐济南后,与山石,野鹤为

38、友,他一生共收藏过十块太湖石,以其中四块最为著名,根据他们的形状命名为龙、凤、龟、麟。不过,现在其它三块早已不知所踪,只留下了这块龟石。来此的游客都喜欢与它拍照留念,取延年益寿之意。(大家可以再次拍照合影留念一下) 咱们继续往前走,这一潭清澈的泉水便是马跑泉了,大家会问为什么会叫马跑泉呢?据说,是北宋抗金名将关胜的战马刨出来的,故此得名。相传,关胜是 梁山农民起义的将领,金人南侵时,他誓死不降,奋力抗金。一次激战后,败走麦城,口渴无水,十分难忍,他的战马仰天长啸,前蹄奋力刨地,泉水喷涌而出,后人为纪念,将此泉命名为马跑泉。 再往前走呢,我们现在看到的就是漱玉泉了,大家可以看一下,这边碑上“漱玉

39、泉”三个大字是我们已故的济南书法家关有声的手笔。“漱玉泉”三个字的来历说法不一,有人说是因为宋代词人李清照经常在泉边梳洗打扮,古时把女人的牙齿称为玉,因此取名为漱玉泉。另一种说法,是因为李清照的词集漱玉词而得名,但这先有词集后有泉名,还是先有泉名后有词集,就不好考证了。 我们继续往这边走,在漱玉泉北边的这座古典风格建筑就是李清照纪念堂,门上“李清照纪念堂”6个大字是郭沫若先生的手迹。这座纪念堂的原址是清朝山东巡抚丁宝桢的祠堂,1956年根据史书记载将祠堂改为李清照纪念堂,经过屡次的维修和扩建,纪念堂的占地面积由原来的300平方米库大道现在的4000多平方米,所有的的建筑都具有宋代风格,我们现在

40、所在的这座纪念堂呢,也是国内最大的李清照纪念堂。我们继续往里走,大家看到迎门屏风上有郭沫若先生于1959年为李清照的题词,前面是“一代词人”,后面是“传诵千秋”。这二句话取自郭沫若为李清照写的一首诗题济南李清照故居,全诗是这样的:一代词人有旧居,半生漂泊憾何如,冷清今日成轰烈,传诵千秋是著书。 院落里种植的芭蕉、海棠和桂花等都是李清照生前十分喜欢的植物。 纪念堂正厅门前抱柱上有郭沫若先生题写的木刻楹联,上联“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下联“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上联讲的是李清照故居所处的优美环境,下联讲的是李清照写的词集以及她为丈夫赵明诚的金石录所作的序具有南唐后主李煜的

41、风格,提到李煜自然就联想到了这位伤感皇帝留下的千古名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纪念堂正厅中的这尊塑像就是李清照,由山东荷泽著名的雕塑家王昭善创作。塑像后面的墙上有一幅画,是李清照31岁时的画像。纪念堂里陈列李清照生平事迹介绍,墙上是当代名家的题咏字画,玻璃柜里陈列着李清照著作的各种版本和后人研究的各种专著期刊等。大家可以参观一下,稍后我们继续游览。 我们现在来到的就是纪念堂内的李清照蜡像馆蜡像馆把这位著名宋代词作家的人生划分为四个部分,用四组蜡像表现出来。 第一部分是父母教诲。李清照(10841151)。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 她的父亲李格非是宋朝的礼部员外郎,博学多才,

42、精通经史,尤其擅长于散文,师从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母亲是状元王拱辰的孙女,知书善文。出生在这样一个上层士大夫家庭,自幼受到父母双亲的熏陶,加上李清照资质聪慧,酷爱读书,为其成为著名的文学艺术家和蜚声文坛的女词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部分叫词坛绽秀。李清照才华横溢,博学多能,受到当朝文人黄庭坚、周邦彦和张耒等人的赞扬,这一组蜡像展示的是李清照和当朝著名文人探讨诗词的场景。 第三部分为志同道合。公元1101年,李清照18岁,与赵明诚结婚。赵明诚是丞相赵挺之的第三个儿子,宋代著名的金石学者(金石学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的一种考古学,主要是研究前朝的铜器和碑石,特别是上面的文字铭刻还有拓片)。婚后夫

43、妻恩爱,志同道合,除做诗填词外,还收集金石书画,并著有金石录一书。在创作形式上,李清照善于运用白描手法塑造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语言清丽动人、明白流畅,文学史上称为“易安体”,对后世影响很大。在词学评论上,她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要求严格划清诗和词的界限,反对以作诗的方法来作词。在名家辈出的宋代词坛上,李清照独树一帜,成为词人中最杰出的代表之一,后世有人称之为“词圣”。 第四部分是流寓江南。公元1127年,金兵入侵中原,国家南迁,夫妇两个人也随同移居江南,不久丈夫赵明诚病逝,这给李清照沉重打击。赵明诚去世后第三年,李清照嫁给一个名叫张如舟当朝官员,婚后三个月,李清照发现张如舟是一个贪官,就告

44、发了他,并且同他离婚,在当时的时代,这需要多大的勇气!当时国破家亡、夫死物失、恶语中伤一起向她袭来,李清照在离乱和贫困中度过了凄凉的晚年。所以后期李清照的作品主要是悲叹身世,抒发精神上的凄苦,如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梁启超曾评价这首词“一字一泪,都是咬着牙根咽下”。有关她的记载截止到73岁,究竟她已于该年辞世,或是又活了更多的时日,已无从知晓。但是,这位旷世女词人美伦美奂的词句和高风亮节的情操却将永世流传。 趵突泉课文原文(8) 趵突泉 趵突泉位于济南市中心区,趵突泉南路以西,泺源大街中段以北。南靠千佛山,东临泉城广场,北望大明湖,五龙潭。面积15

45、8亩,是以泉为主的5A级特色园林,国家首批重点公园。该泉位居济南七十二名泉之首,被誉为“天下第一泉”,也是最早见于古代文献的济南名泉。趵突泉是泉城济南的象征与标志,与济南千佛山、大明湖并称为济南三大名胜。 中文名趵突泉 拼 音bo t qun 地 址济南趵突泉公园 面 积158亩 景区级别国家5A级旅游景区 美 誉天下第一泉 目录 1简介 2第一泉 结构特色 水质优良 3泉的形成 观澜亭 柳絮泉 金线泉 漱玉泉 马跑泉 胜景坊 龟石 尚志堂 泺源堂 三圣殿 来鹤桥 蓬山旧迹坊 观澜桥 广会桥 胜概楼 槛泉坊 白雪楼 4近况 5文学作品 6旅游指南 最佳出游时间 推荐自助游路线 导游词 1简介

46、趵突泉位居济南“七十二名泉”之首。被誉为“天下第一泉”,位于济南趵突泉公园,趵突泉是最早见于古代文献的济南名泉。2023年8月成功申请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宋代曾巩为其定名为“趵突泉”。亦有“槛泉”、“娥英水”、“温泉”、“瀑流水”、“三股水”等名。 所谓“趵突”,即跳跃奔突之意,反映了趵突泉三窟迸发喷涌不息的特点。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载:“泉源上奋水涌若轮,突出雪涛数尺。声如隐雷。” 金代诗人元好问描绘为“且向波间看玉塔”,元代著名画家、诗人赵孟頫比之为“平地涌出白玉壶”,清代诗人何绍基喻之为“万斛珠玑尽倒飞”,清朝刘鹗老残游记载:“三股大泉,从池底冒出,翻上水面有二三尺高”,历城县志中对趵突泉

47、的描绘最为详尽:“平地泉源觱沸三窟突起雪涛数尺,声如隐雷,冬夏如一”。著名文学家蒲松龄则认为趵突泉是“海内之名泉第一,齐门之胜地无双”。 经科学检测,趵突泉泉水符合国家饮用水标准,是理想的天然饮用水,可以直接饮用。“趵突腾空”为明清时济南八景之首。泉水一年四季恒定在18左右,严冬,水面上水气袅袅,像一层薄薄的烟雾,一边是泉池幽深,波光粼粼,一边是楼阁彩绘,雕梁画栋,构成了一幅奇妙的人间仙境。 趵突泉位于举世闻名的泉城济南中心区域,趵突泉南路和泺源大街中段,南靠千佛山,发源于济水的源头王屋山太乙池至今不竭。清代文学家蒲松龄在趵突泉赋中一开头就说:“泺水之源,发自王屋;为济为荥,时见时伏;下至稷门

48、,汇为巨渎;穿城绕郭,汹汹相续。”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对济水地形及流向作了详实的描述,特别是对济水之南的天下第一泉趵突泉、大明湖等济水形成的泉湖风貌作了生动的描述。 趵突泉越来越为世人所瞩目,有“游济南不游趵突,不成游也”之盛誉。趵突泉先后被评为全国十大优秀园林、“十佳”公园和国家5A级景区1 ,是首批国家重点公园。1 2023年,有专家根据河南安阳出土的“甲骨文”考证,趵突泉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可上溯至我国的商代,长达3543年。趵突泉是古泺水之源,古时称“泺”,早在2600年前的编年史春秋上就有“鲁桓公会齐侯于泺”的记载。 宋代曾巩任齐州知州时,在泉边建“泺源堂”,并写了一篇齐州二堂记,正式

49、赋予泺水以“趵突泉”的名称。该泉亦有“槛泉”、“娥英水”、“温泉”、“瀑流水”、“三股水”等名。 趵突泉水分三股,昼夜喷涌,水盛时高达数尺。所谓“趵突”,即跳跃奔突之意,反映了趵突泉三窟迸发,喷涌不息的特点。“趵突”不仅字面古雅,而且音义兼顾。不仅以“趵突”形容泉水“跳跃”之状、喷腾不息之势;同时又以“趵突”摹拟泉水喷涌时“卜嘟”、“卜嘟”之声,可谓绝妙绝佳。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载:“泺水出历城县故城西南,泉源上奋,水涌若轮,觱涌三窟,元代著名画家、诗人赵孟頫在趵突泉诗中赞道:“泺水发源天下无,平地涌出白玉壶”,翻上水面有二、三尺高”,历城县志中对趵突泉的描绘最为详尽:“平地泉源觱沸,三窟突起,

50、雪涛数尺。清代康熙皇帝南游时,曾观赏了趵突泉,兴奋之余题了“激湍”两个大字,并封为“天下第一泉”。 泉水一年四季恒定在摄氏18C左右。严冬,水面上水气袅袅,象一层薄薄的烟雾,一边是泉池幽深、波光粼粼;一边是楼阁彩绘、雕梁画栋,构成了一幅奇妙的人间仙境。 “趵突”一名最早就出现在宋代著名文学家曾巩的诗文之中。曾巩曾出任过齐州(即今济南)太守,非常热爱 齐州的山水,他描写这处泉水的那首七律,题目就叫做趵突泉。诗是这样写的: 一派遥从玉水分, 暗来都洒历山尘。 滋荣冬茹温常早, 润泽春茶味更真。 已觉路旁行似鉴, 最怜沙际涌如轮。 曾城齐鲁封疆会, 况托娥英诧世人。 曾巩还在齐州二堂记中说:“自(渴

51、马)崖以北,至历城之西,盖五十里,而有泉涌出,高或至数尺,其旁之人名之曰趵突之泉。”可见,“趵突”这一称谓当时还只是在民间流行,它很可能就是一个象声词,类似“噗嘟”、“咕嘟”等等,以描摹泉水汹涌喷薄的声响。 古人也曾称趵突泉为“瀑流泉”,“瀑流”其实也是象声,可以作为“趵突”的佐证。如果这一推断不差,那么曾巩能够直接运用民间语汇于诗文创作,使得“趵突”一名从此日益响亮。2 趵突泉名列济南众泉之冠,是济南三大名胜之一,位于济南市历下区趵突泉公园内。趵突泉公园始建于1956年,其名胜古迹,文化内涵极为丰富,是具有南北方园林艺术特点的最有代表性的山水园林之一3 。 2第一泉 结构特色 趵突泉是公园内

52、的主景,泉池东西长30公尺,南北宽20公尺,泉分三股涌出平地,泉水澄澈清洌。泉的四周有大块砌石,环以扶栏,可凭栏俯视池内三泉喷涌的奇景。在趵突泉附近,散布着金线泉、漱玉泉、洗钵泉、柳絮泉、皇华泉、杜康泉、白龙泉等三十多个名泉,构成了趵突泉泉群。其中漱玉泉与宋代女词人李清照有关,她的故居就在漱玉泉边,因有文集漱玉集而得名,泉北的李清照纪念堂正是为纪念这位著名的词人而修建的。值得一提的是趵突泉公园的南大门,布置得富丽堂皇、雍容华贵,大门上的横匾“趵突泉”蓝底金字,是清朝乾隆皇帝的御笔,有人誉为中国园林“第一门”,一点也不为过。趵突泉边立有石碑一块,上题“第一泉”,其色为墨绿色,为清同治年间历城王钟

53、霖所题。4 如今趵突泉泉北有宋代建筑“泺源堂”(现为清代重建),堂厅两旁楹柱上悬挂有“云雾润蒸华不注,波涛声震大明湖”的对联;西南有明代建筑“观澜亭”,亭前水中矗立的石碑,上书“趵突泉”三字,为明代书法家胡缵宗所写,池东为“来鹤桥”,桥南端耸立一古色古香的木牌楼,横额上有“洞天福地”、“蓬山旧迹”字样。 水质优良 趵突泉水从地下石灰岩溶洞中涌出,其最大涌量达到24万立方米/日,出露标高可达26.49米。水清澈见底,水质清醇甘洌,含菌量极低,经化验符合国家饮用水标准。泉水一年四季恒定在摄氏18度左右,严冬水面上水气袅袅,像一层薄薄的烟雾,一边是泉池幽深,波光粼粼,一边是楼阁彩绘,雕梁画栋构成了一

54、幅奇妙的人间仙境,当地人称之为“云蒸雾润”。 趵突泉水清澈透明,味道甘美,是十分理想的饮用水。相传乾隆皇帝下江南,出京时带的是北京玉泉水,到济南品尝了趵突泉水后,便立即改带趵突泉水,并封趵突泉为“天下第一泉”。 泉在一泓方池之中,北临泺源堂,西傍观澜亭,东架来鹤桥,南有长廊围合,景致极佳。泉池中放养金鱼,大者长逾三尺。泉东侧隔来鹤桥有望鹤亭茶社,专为游人提供用趵突泉水沏的香茶,2元一大碗。 3泉的形成 济南以“泉城”而闻名,泉水之多可算是全国之最了。平均每秒就有4立方米的泉水涌出来。比较著名的泉就有四个:珍珠泉、黑虎泉、金线泉、趵突泉等,仅趵突泉每天就涌出7万立方米的泉水。 为什么济南的泉水这

55、么多呢?这主要与济南的地形结构有关系。它的南面是一片山区,是山东有名的千佛山;北面是平原,济南位于山区和平原的交界线上。 这里的山区是由石灰岩组成的,而平原的泥土底下也隐藏着岩浆岩。山区的石灰岩大约是在4亿年前形成的,其质地比较纯,它以大约30的斜度由南向北倾斜。石灰岩本身不很紧密,有空隙、裂隙和洞穴,能储存和输送地下水。地下水顺着石灰岩层的倾斜,大量地流向济南。成了济南泉水的水源。 在平原下的岩浆岩,它的组织很紧密。所以地下水流到这里后碰到岩浆岩的阻挡就流不过去了。岩浆岩上又覆盖着一层不透水的粘土层,地下水就不能自由地流出地面。这些被拦阻的大量地下水凭着强大的压力,从地下 的裂隙中涌上地面,

56、就形成了这些著名的泉水,趵突泉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个。 趵突泉周边的名胜古迹枚不胜数,尤以泺源堂、娥英祠、望鹤亭、观澜亭、尚志堂、李清照纪念堂、沧园、白雪楼、万竹园、李苦禅纪念馆、王雪涛纪念馆等景点最为人称道。 历代文化名人诸如曾巩、苏轼、元好问、赵孟頫、张养浩、王守仁、王士祯、蒲松龄、何绍基、郭沫若、启功等,均对趵突泉及其周边的名胜古迹有所题咏,使趵突泉的文化底蕴更加深厚,成为海内外著名的旅游胜地。 观澜亭 “槛泉亭”、明天顺五年(1641年),钦差内监韦、吴二人来济,乃于泉旁构亭(另说为巡抚胡缵宗建),名为“观澜”,取孟子尽心上“观水有术,必观其澜”之意。该亭原为四面长亭,半封闭式,形制考究

57、,为历代文人称颂。宋代大文学家苏辙于熙宁六年(1073年)任齐洲掌书记,对济南名胜古迹咏吟甚多,其中咏槛泉亭一诗犹为著称。 槛泉亭和孔教授武仲韵 宋苏辙 连山带郭走平川,伏涧潜流发涌泉。汹汹秋声明月夜,蓬蓬晓气欲晴天。 谁家鹅鸭横波去,日暮牛羊饮道边。滓秽未能妨洁净,孤高每到一依然。 柳絮泉 为金代名泉碑、明代晏璧七十二泉诗和清代郝植恭七十二泉记所著录的济南“七十二名泉”之一。位于趵突泉公园内李清照纪念堂之南,漱玉泉东侧,属于“趵突泉泉群”。据历城县志卷八“山水考三”转引旧志记载,曰:“柳絮泉,在今线泉东南角,泉沫纷繁,如絮飞舞”,故名“柳絮”。 往昔,泉四周垂柳成荫。春日,岸上柳絮扬扬飞舞,

58、水中泉沫翻动如絮,泉水与垂柳相映成趣,令人陶醉。明晏璧曾赋诗曰:“金线池边杨柳青,泉分石窦晓冷冷。东风三月飘香絮,一夜随波化绿萍。”诗中正是对此景色的赞咏。 该泉现泉池系于1956年新砌而成。泉池呈长方形,长3.5m,宽2.3米,深1.5米,池于1980年题写。泉边柳树成荫,池水清澈见底,长流不竭。水中游鱼可数。夏日乘凉观景,可谓佳境。 有诗云:金线池边杨柳青,泉分石窦晓泠泠。东风三月飘香絮,一夜随波化绿萍。 金线泉 老金线泉,即金代名泉碑、明代晏璧七十二泉诗和清代郝植恭七十二泉记所著录的济南“七十二泉”之一的“金线泉”。它位于趵突泉东北侧,尚志堂与鱼展馆之间。泉池呈长方形,原长4丈,宽2丈。

59、由于水面有一条游移飘动的水线波纹,映日凝望,宛如一条金光闪闪的金线浮于水面,故而得名。宋人吴曾在能改斋漫录中作了极为生动的描述:“石甃方池,广袤丈余,泉乱发其下,东注城濠中。澄澈见底,池心南北有金线一道隐起水面,以油滴一隅,则线纹远去。或以杖乱之,则线辄不见,水止如故,天阴亦不见。” 明清时期,金线尚能清晰地见到,后因改建泉池,基底遭到破坏,水面亦随之缩小,水势减弱,金线则从此消失。1956年,趵突泉公园扩建时,在原金线泉东约20米处一所石砌雕刻的小池中,也出现了金线。于是人们便将这泉称为“金线泉”,并将清同治九年(1870)江苏吴兴丁彦臣题写的“金线泉”三字石刻移嵌在这泉的东壁上。而将原金线

60、泉改称“老金线泉”,由济南书法家李仲余新题“老金线泉”(隶书)四字嵌刻于池壁。 金线泉,泉池东西长2米,南北宽1米,池深1.2米,池壁及池周围栏杆均用精细的大理石砌成。 有诗云:水纹浮绿影摇金,倒挽银河百尺深。中有锦鱼三十六,碧波荡漾任浮流。 漱玉泉 金代名泉碑、明代晏璧七十二泉诗和清代郝植恭七十二记所著录的济南“七十二名泉”之一。位于趵突泉公园李清照纪念堂南侧,属趵突泉泉群。“漱玉”一词源于世说新语排调中的“漱石枕流”。漱玉泉泉池呈长方形,池长4.8米,宽3.1米,深2米。四周围以汉白玉栏杆。 泉水自南面的溢水口汩汩流出,层叠而下,漫石穿隙,淙淙有声,注入螺丝泉池中。明代诗人晏璧曾有“泉流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