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_第1页
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_第2页
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_第3页
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_第4页
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家庭环境对孩子的不良影响古人言:“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说的是客观环境对人成长的作用。学好学坏环境是至关重要的。这是一条真理。家庭教育,说到底,是一个环境的教育,是靠优良的环境条件对孩子进行熏陶,耳濡目染,而不同于社会教育的知识性和专业性。这是“家”和“学校”的本质区别。古今中外、优良的家庭环境,造就出类拔萃人才的例子实在太多了。所以现在的独生子女父母们,不惜重金,又是买钢琴,又是买电脑,又是请家教,目的很明确,给孩子学习创造个好条件。这无疑是对的,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但也不能过分,有位朋友,只听一位亲戚说:“这孩子手指真长,可以练琴。”就拿出近万元买了钢琴、提琴等好几种琴,也不去考察孩子乐感、

2、听力、节奏感等方面的情况,分析一下是否能成才。他还有理,反正我对得起孩子。目前盲目地为独生子女创造物质环境的倾向已成为一种时髦,以为那些“家”,就是靠东西催起来的。把成才看得像栽棵树那么容易,只要肥足就能开花结果,岂不知许多艺术门类都是失败的多成功的少。特别是那些家长根本没有艺术细胞的孩子,尤其更要慎重,少做玄梦。我们说给孩子以良好的家庭环境,物质当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精神方面,对于多数父母,前者难以做到,但后者则应当做到。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亲爱和平。这是一个家庭成立的根本,夫妻之间,父子或母子之间如果一点亲情温暖都没有,子女如同住店,心灵必受损害。曾经有一对夫妻,结婚四十年,打

3、了四十年的架,临终时,子女一个也没有,可见亲情之一斑。任何父母在孩子面前吵嘴打架,都足以让孩子胆颤心惊,恶梦重重。二是要有高尚情操。孩子时刻在模仿大人,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印在他们心里。有的做母亲的一方面对丈夫甜言蜜语,背后却和别的男人勾勾搭搭,孩子全看得见。有的父亲,一方面让儿子做老实人,一方面他撒谎成串,儿子都听在耳里。三是要有良好的习惯。同楼的一户邻居,丈夫好跳舞,妻子特迷麻将。将女儿留在家里做功课,还以为是给孩子个好环境,让她安安静静地学习。半夜三更丈夫回来了,半夜三更妻子回来,女儿能睡得着,这能学得好吗?!四是要有向上精神。当今牢骚多,有点不满是正常的,但在孩子面前应当节制、少说泄气的话

4、。一位朋友常挂在嘴边一句话:“这年月,上什么班呀,一个技工还不如个卖冰棍的老太太。”于是儿子也说了:“这年头,上什么学,大学生还不如个体户!”朋友一听,给了儿子一脚,儿子委屈:“兴你说,不兴我说呀!”你说那儿子能用功吗?关于家庭环境的不良影响,我们还可以说出许多方面和许多例子来。据少年管教所的朋友说,少年儿童犯罪,十有八九和家庭的环境有关。和家庭环境相关的是社会环境,因为家庭是社会的一部分。而孩子要走出去,是近朱而赤,还是近墨而黑?就难以把握了。过去,中国人很讲究名门,婚姻也求门当户对,除了经济和政治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出于环境对子女成长的作用的考虑。当然也有人信仰“出污泥而不染”这句话,作为

5、个别人物,这样的孩子也是有先例的,但它绝不是普遍现象,如果我们过分相信了它,把孩子任意放逐,对环境不加整治,有意让孩子在糟糕的环境里成才,这种试验是很危险的。这和那种让青少年到大风大浪中去锻炼是两码事。当今的问题是,不少做父母的(包括爷爷奶奶们)误以为环境就是物质条件,孩子有了物质条件就能成长得好。这也不能说不对,但却是片面的。没有物质保证,家庭教育是有困难的,但太充裕的条件,也会使孩子走向另一极端,使家庭教育成了产生纨绔子弟的温床,这种教训也是不鲜见的。中国有两亿文盲。就是在大城市里,孩子家长中大学文化程度的人也不足百分之十五,可见我们的家庭教育在什么文化水平线上。所以我们有理由强调提高家庭

6、教育水平,必须提高家长的素质,创造家庭教育的文化氛围。重养不重教妻子:下班回来,你也问问孩子的学习情况。丈夫:问什么?那是老师的事。咱们只要让孩子吃好、喝好、穿好、睡好就行了。对于一个没有独立谋生能力的孩子来说,自然需要从父母那里获得衣食住行的基本生活条件,父母也确有责任让孩子过得舒适点,不少父母甚至不惜为此节衣缩食。爱子之心,舔犊之情,溢于言表,但是,父母对孩子却不仅仅是照顾好孩子的生活,也应教育好孩子。“养”与“教”是分不开的。“养”是向孩子提供基本的生活资料,创造适于孩子发展的环境,为孩子的成长提供物质基础。“教”则是在“养”的基础上,通过父子母女之间的天然亲情关系,于潜移默化中把父母自

7、己所认可的社会道德规范,引为习俗传递给孩子。并且,由于父母的知识面广、社会经验丰富,对孩子的学习与成长也有直接指导的作用。此外,从某些意义上看,“养”里面也就包含了“教”。过分溺爱孩子,花钱大手大脚的父母在“养”孩子的同时也就把只问收获,不问耕耘的种子埋在了孩子的心中;相反,勤俭持家,只满足孩子合理需求的父母在日常生活中也就教会了孩子如何节制自己的欲望,有计划地安排自己的生活。自古以来,纨绔子弟多出豪门,不能说与豪门望族养孩子方式无关。管养不管教是一种糊涂观念。产生这种糊涂观念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把父母的教和教师的教相混淆,把教育孩子理解成单纯向孩子传授书本知识。其实,父母的教是一种更广泛

8、意义上的教,是一种人生教育、人生启蒙,而不仅仅只是知识教育、智力启蒙。我国古代蒙学教材开篇就讲“人之初、性本善”,也就是在向孩子灌输基本的人生态度。通常讲的“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也就是这个意思,而不是讲父母要每天像老师那样给孩子上课,教他识字做题。另一个就是认为“树大自然直”,认为孩子就像花鸟虫鱼一样,只要做父母的及时给他们以养料就会自然地长大长好,不用操心。这种类比是错误的。孩子的身心发育虽也有与花鸟相似的地方,但这种生物学意义上的发展不是孩子发展成熟的主要内容,只是一种基础罢了。孩子作为一个人、其发展的主要内容是社会性发展。诸如历代人们所遗传下来的社会经验的获

9、得,引为规则的内化,并在这个基础上创造性地应用这些经验,实践这些原则。这些东西可不是通过食物、水分可以进入孩子的大脑和心灵中去的,必须依赖于教育机制才行。如果说,各种动植物的发展只是从生物层面到生物层面的话,那么孩子的发展则是从生物层面上升到社会层面。这种飞跃有赖于父母、教师以及其他社会教育工作者的努力。“养”好孩子是一种连动物都会的本能,但“教”好孩子却是一种只有人类才能做到的伟大的艺术。对这种伟大而复杂的艺术,古今中外许多伟大的教育家早就有深邃的洞察与精辟的认识。孔子就讲过“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意思就是说,孩子小时养成的习性就跟天生的一样,不易改变和剔除。若这习性是好的,则孩子终身受

10、益;若这习性是坏的,则孩子终身受害,祸己殃人。而养成习性的好与坏则主要取决于孩子生活的环境和所受的教育,即所谓的“性相近,习相远”。父母则在孩子的这种早期性习成长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必须把对孩子的教育从自发提高到自觉的高度。英国17世纪大教育家洛克在其享有300年荣誉的教育名著教育漫话中也鲜明地指出:“我们幼小时所得的印象,哪怕是极微极小的,小到几乎觉察不出,都有极大的影响;正如江河的源泉一样,水性很柔,一点点人力便可以把它导入他途,使河流的方向改变。”而现代生理学、心理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则从另一个角度揭示了家庭教育,特别是早期家庭教育的可能性与必要性。科学研究表明,在人生最初的五六年,孩子在与

11、环境的相互作用及成人(主要是父母)的影响下,身心各方面都发生着惊人的变化。在一般情况下,正常新生儿的体重约3千克左右,到6岁时差不多可以长到17.5千克到20千克,约增长六七倍;从身高上看,新生儿只有50厘米左右,到6岁时则要长到110厘米,增长两倍多;大脑的发育更是惊人,新生儿的脑重量370克,相当于成人脑重量的30%。9个月时,可增加到900至1011克,相当于成人脑重量的60%。到6岁时,脑重量发展到1250克,达到成人的90%,很接近成人的脑重量。由于身体各系统发展是儿童心理发展的物质基础,所以,与身体各系统迅速发展相适应,儿童的心智发展也是非常迅速的。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杰明布鲁姆通过研

12、究认为,若以一个人在他17岁时所达到的智力为100%的话,如果发育正常,那么4岁时的智力就已达到50%,到7岁就已达到80%。从7岁到17岁只获得了20%发展。这也就意谓着,80%的智力发展是要在7岁以前的家庭和学前教育环境中(在幼儿教育体制不充分不完备的我国,主要还是在家庭环境下)完成,家庭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另据山东师范大学调查,我国北方有些地区,在孩子出生不久,母亲就把孩子放在一个盛有沙土的布袋内,以沙代尿布,到时候只给换土,并不给任何教育和训练,这样一呆就是几年。这种早期失教的儿童平均智商是68,而那些非早期失教的儿童智商一般是88,相差20。为人父母者,万万不可以各种借

13、口推卸对孩子的教育责任呀!身教与言教的悖离俗话说:“上梁不正下梁歪”这一点在家庭教育中表现得最明显。许多家长认为自己是自己,孩子是孩子。其实,怎样对待孩子,同时也是怎样对待自己的问题。在实施家庭教育的同时,家长要重新塑造自己的人生。家长要让孩子自信乐观,自己就要自信乐观,这样才能找到一种好的感觉。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是儿童社会化过程中最初的“角色模仿”对象,一旦儿童从父母那里学会了某种习惯和处世态度,将对其一生的发展产生极大的影响。以“声”作则与以身作则,其对孩子的影响大不一样。拥挤的公共汽车上,一位坐在座位上的男孩欲起身给一位站立不稳、几乎要摔倒的老太太让座,谁

14、料想孩子的母亲却站立一旁大声呵斥道:“让什么让,你老老实实地呆着吧!”这位母亲的做法日常生活中并不罕见。俗话说:“子不教,父之过。”可见以父母为主体的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我们许多家长在谈及道德滑坡的时候无不义愤填膺,然而到了具体教育自己的孩子时,却常感到力不从心,其实在很大程度上都是与父母的言传身教、身体力行方面有直接关系。为人父母者在教育孩子尊老爱幼、奉献爱心时,应检点一下自己。古人云:“以己之昏昏,焉能使人昭昭?”以“声”作则指的是有的父母往往只用自己所说的来要求孩子,而不用来要求自己。如果要求孩子学习,自己却不看书学习,说一套做一套,即使再苦口婆心,孩子也很难接受。早在我国古代,

15、人们就很注重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岳母刺字”、“曾子杀猪教子”就是很好的范例。家长不仅直接教育孩子要怎样做,而且自己也要身体力行,言行一致,处处为孩子树立好的榜样。以身作则就是言行一致,怎样要求孩子也怎样要求自己。要求孩子文明礼貌,自己也从不说脏话家长在孩子面前起到了示范和榜样的作用。古已有训:“言教不如身教,身教重于言教”。以“声”作则只是严格要求孩子,以身作则才是真正关心孩子;以“声”作则容易形成孩子的双重人格,脱离实际,以身作则能培养孩子诚实的品质。20世纪80年代,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姆对120名杰出人物进行长达4年的调查研究,总结出了杰出人物家庭教育的特征。其中之一就是杰出人物的家庭中

16、父母的表率作用,他们以身作则,为了孩子,他们不惜改变自己的兴趣。教育孩子爱学习,讲道德,守纪律,求上进,自己却不学无术,成日沉溺于“方城”之中。处于如此环境之中,孩子成人何其难!湖南省新化县高考理科状元欧伟的父亲欧建华是县公安局交通大队副大队长,母亲是某中学会计。早几年,大儿子欧勇14岁考入铁道部内江铁路机械学校;接着,二儿子欧伟又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中国人民大学。他们家庭和睦,健康向上。欧伟的父亲欧建华在谈到优化家庭环境时说:“孩子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家庭、学校和社会的配合,父母有责任为孩子创造一个和睦安宁健康的学习生活环境。我们夫妻从不当着孩子的面吵架,至今不会玩麻将,也不进舞厅。对孩子的缺点和

17、错误,我们批评教育但从不打骂。孩子小的时候,我们就买了许多连环画,给他哥俩看,并讲解内容。学习机、天文观测镜、科技图书,只要有利于他们学习和身心健康的东西,我们都舍得投资。一个好的家庭氛围使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自觉性。有的家庭一到双休日就展开方城大战,乌烟瘴气,吵吵闹闹,孩子们没有一个安宁的学习环境,思想上也受到污染。我们古代教育家颜之推说过:“人在少年,神情未定(定型)。所与款狎(对他诚挚亲切),熏渍陶染(给以熏陶感染),言笑举对,无心与学(虽然没有用心用学),潜移默化,自然似之(相像)。”“父母的形象很重要!”欧建华深有感触地说,“孩子从小就模仿大人,家长可以说是孩子的启蒙老师,我认为,作为

18、家长应该是孩子的榜样。你在孩子的心目中应该是积极向上,善良和蔼的。我们两个人都没有多少文化,没有念过大学,但我们懂得身教重于言教的道理,我就想用自己爱岗敬业的精神去影响儿子。”家长朋友应该认识到:1父母在孩子的眼里就是模范和表率,父母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2身为父母应注意自己的品德修养,如孝敬老人、诚实守信等。3家长勤于钻研、勇于探索的榜样,无形之中,也会深深地影响孩子的行为品质,促进了孩子的求知欲,使孩子在耳濡目染中养成刻苦钻研、执著追求的优良品质。家庭条件优裕而放松对孩子的教育一些家庭富裕或社会地位较高的父母,放松对子女的教育,造成孩子学习成绩落后,素质偏低。在某镇

19、中心小学五年级的一个班级里,学习成绩最差的是班里家庭条件最好的孩子。他的爸爸正是这个镇的副镇长。这个孩子身体壮实,白白胖胖,成天乐乐呵呵,智力显然没什么问题。但他经常完不成家庭作业,刚刚学过的字词,就是记不住。一次,老师和这个学生谈话,发现他对学习、升学和就业都表现出满不在乎的样子。对于这个孩子,班主任老师也有难言之苦,父母从没有参加过家长会。一次老师进行家访,向家长介绍孩子情况,希望家长配合学校教育孩子,但是第二天孩子的家庭作业仍没有完成。班主任认为,如果父母严格要求,积极配合,孩子的学习成绩是不会落得考试常常不及格的地步。家庭条件与孩子的学习成绩和在校表现成反比,在一些地区已成为普遍现象。

20、据一所学校的调查资料显示,在被调查的301名学生中,家庭条件一般的有232名,其中成绩优秀的为78人,占33.5%,成绩差的为43人,占18.5%。而家庭富裕或父母社会地位高的69人中,成绩优秀的仅9人,占13%,成绩差的竟有40人,占58%,其中富裕家庭的优秀学生率是3%,厂长经理家庭的优秀学生率是2.3%,干部家庭的优秀学生率占0.3%。考察那些因违反校规,违反学生守则而受到处分的学生的家庭背景发现,该校在近两年内学生受警告以上处分的共有12人,其中9人是厂长、经理和干部家庭的子女。在高度文明的时代,人的最大不幸莫过于无知。家庭物质条件优越,本来是孩子学习的有利条件,父母们若不充分利用有利

21、条件,促进孩子学习,练好本领,使孩子成为有用之材,反倒贻误了孩子的学业,造成孩子不求上进,不守纪律,给孩子的成长进程埋下祸根。那些财产丰厚,在工作单位有一定职位的父母,首先要加强对孩子“平民意识”的培养,这对孩子的学习、成长和适应社会都是有利的。不要说我国尚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大家都并不很富裕,就是发达国家的一些亿万富翁对孩子的教育都很注意这一点。西班牙王后索菲娅为了让王子和公主们具备平民意识,王后让孩子以平民的身份出现在同学面前。每天她都亲自送孩子上学,她要求老师对有关孩子问题都直接与她联系,学校的家长会、庆祝活动她总是按时参加。生活中还要增强孩子的劳动观念,培养劳动能力。孩子条件优越,往

22、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容易养成惰性。要让孩子多参加劳动,体会到劳动的乐趣。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主席就很注意对儿子毛岸英劳动习惯的培养。毛主席的住宅是有专人打扫的,可是毛主席给儿子划出了一块卫生区,要求岸英每天一早打扫干净。在延安的时候,毛主席还亲自带儿子打扫院子里的厕所。父母们要克服小富即安的封建传统意识,为孩子树立远大的志向。为实现志向,要培养孩子具有坚强的意志力,在困难面前不低头、不让步,学习、纪律方面严格要求,不勉强、不迁就。父母不和或离异请先看两篇孩子的日记。(一)今天我在家做功课,不知爸爸妈妈为什么吵了起来,妈妈指着爸爸的鼻子骂,爸爸又抄起鸡毛掸子朝妈妈打去,妈妈毫不示弱,便和爸

23、爸打了起来。我惊慌地看看爸爸,又瞧瞧妈妈,上前去劝妈妈,妈妈瞪了我一眼说“滚”。我又去劝爸爸,爸爸“啪”地给我一巴掌。我委屈地跑出了家门。当我看到隔壁兰兰的爸爸、妈妈一边一个拉着兰兰的手,笑嘻嘻地在街上走着,心里难受极了,忍不住流下了眼泪。(二)在短短的15年中,我经受了多么大的痛苦啊!我的痛苦是女儿失去了母亲的痛苦。每当别人谈起他们的母亲怎么怎么好时,我就会把辛酸的眼泪往肚子里咽,人家都有一个亲爱的母亲,天天能够得到她的温暧,而我却不知道母亲的容貌。这就是缺陷型家庭给子女带来的精神损害!父母之间经常吵闹、打架,会使一些孩子的神经处于紧张的状态,久而久之,他们的心情就会变得非常抑郁、脾气急躁,

24、对外界的刺激十分敏感;有些孩子则相反。由于他们长期以来习惯了这种环境,对周围任何人和事都变得十分冷漠,不懂得怎样与别人友好相处,哪怕只是微小的冲突,也常付之以各种攻击性的行为。父母离婚的孩子由于缺少父爱或母爱,因而形成感情冷淡、心情忧郁、性格孤僻、不求上进、自暴自弃,甚至还会产生轻生厌世的心理状态。据调查,不少青少年罪犯就是来自这种家庭。总之,家庭气氛、特别是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性格、思想和品德的形成与发展,影响着孩子的身心健康。做父母的应该多为子女着想,想想他们多么需要亲生父母温暖的手抚养他们成长,多么需要亲生父母的爱的雨露,滋润他们幼小的心田啊!父母性格暴躁乱发脾气尽管许多

25、专家都曾经列举出父母发脾气的种种不良影响,但是迄今为止,世界上从不对自己孩子发脾气的人是极少的,所以,一概否定、排斥“发脾气”是不现实的。何况,如果一旦孩子每天都沉浸在父母的甜言蜜语中,就会变得娇气和软弱无力,日后长大,他会受不得批评和劝告,就好像温室里的花朵,经受不了大自然的风雨一样。可见,偶尔发脾气,以比平时更严肃的态度对待孩子是可以的,尤其是孩子经多次劝告,依然不听话,故意捣乱的时候。但是,无原则地随意乱发脾气就不可取了,因为这样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发脾气时,往往父母的语气很严厉,分寸不容易把握,有时过于粗暴和无理,使用的语言往往不是具体的,就事论事的,而是乱加罪名,甚至进行人身攻击。特

26、别是一些父母往往是因为在其他事情上不顺心,而把火气发在孩子身上,使孩子受委屈,这是十分不公平的。因此发脾气一定要注意几个问题:不能伤害孩子的自尊心。要就事论事,发脾气要以孩子犯了大错误为前提,决不能因为其他事情不顺心而对孩子撒气。要指出孩子错在何处,为什么错了,而不要说一大堆粗话,比如“笨蛋”、“废物”、“真后悔当初不应该生你”、“你走吧,我现在不想要你了”等等,这样只能使孩子伤心不已,却仍然不知道自己究竟错在何处。发脾气的目的除了为使孩子明白自己所犯的错误,主要目的还是要让他了解到父母因为他的错误感到伤心、不满。这样,他情绪上就会受到很大压力,知道父母对他不满,从而产生愧疚感,并努力去改正自

27、己的错误。据研究,过度惩罚、过分苛求、父母操纵孩子是影响孩子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调查表明,在有心理问题的幼儿中,家长采取以“压力为主”、“歧视”、“经常打骂”等不良教养态度和方式的比例分别为:14 74,9 619%,9.61%,均明显高于正常儿童的家长所采取的上述教养态度和方式的比例8 26,4 26,4.00。父母脾气大,往往爱发脾气,对待孩子也就没有耐心。这样的父母就应认真考虑一下,要加强自己的修养。否则,对孩子的性格有很大的影响,妨碍孩子的健康发展。一些父母对孩子讲话可能是令人气馁的、令人羞愧难堪。尽管有时我们自己是仁慈和好心的,但是即使是称赞孩子的时候也会适得其反,这就是因为我们没有

28、很好地注意我们自己的语言。父母的话对孩子影响很大。心理学家建议,父母用另外一套字眼跟孩子讲话和交谈,最好还是不发脾气。不要只管肆意对孩子吼叫,发命令、提意见、横加干涉,想到什么便说什么,时常说得不准确,不清楚,也说得不对。其中有些字眼可能会伤害孩子的心灵,因为父母发火时往往听不到自己的嗓音和语气,不讲究说话的技巧和礼貌。孩子受到父母无意的言语伤害,不是由于父母不爱他,而是父母无法和他们沟通心意。因此,父母要使用一种能够传达爱心,使孩子觉得有人需要他、尊重地、欣赏他的语言。和孩子说话要用爱的语言,要用跟客人或陌生人谈话的字眼,既不伤害感情,也不挑剔别人的行为。我们跟最亲爱的人谈话,当然应该用产生

29、爱的语言,用减少争议而非打破愿望的语言,用令人生气勃勃而非挫人锐气的语言。情绪不稳,感情用事有的家长一心想把孩子教育好,但是不选择合适的教育方法,感情用事,忽冷忽热。有时心情不好对孩子也没有好气,严厉无情。即使一点小事也大动干戈,兴师动众;有时心情好了对孩子和颜悦色,溺爱无比,孩子有什么要求都充分满足;有时又干涉不止,弄得孩子无所适从。特别是一些夫妻爱吵架,经常拿孩子出气,这是最不可取的。时间一久,家长说什么孩子干脆都不认真听了。家长的威信没有了,教育孩子的效果就可想而知了。家长教育孩子,一定要有理智、讲方法。爱孩子要讲分寸,严厉也要有尺度。例如,教育孩子,当孩子已经认识到错误时,就不应再批评

30、或是惩罚他。有个小孩,平时很调皮。一次,父母要打他时,他就流泪讨饶,当时父母却照打不误。后来,无论父母怎样打他,他也不哭不喊,连眼泪也不流一滴,只是铁青着脸,双目闪着怨恨的光,瞪着父母。美国幼儿教育家麦恩说:“当孩子流泪并非是由于害怕惩罚,而是悔悟的时候,就不该去责罚他了。”事实上,不少父母,平时对孩子百依百顺,但是,一旦孩子违反了自己的意愿,或是不尽如人意的时候,特别是学习成绩不好的时候,便气往上升,即使此时孩子泪流满面,照样拳脚相加,没有半点宽容之意。当孩子明白,在父母面前自己那悔悟的眼泪是没有用的时候,也就不再流泪或讨饶,等着父母的棍棒,但是却已经产生了逆反心理。丹麦童话家安徒生曾断言:

31、“80的罪犯来自那些缺少怜悯心的家庭!”一些父母总埋怨,“打也没用”、“越打越不听话”就是这个原因。培根说:“幸福的家庭,父母靠情感当家”。教育孩子是一门学问,要学会抓住教育时机去获得教育的最佳效果。孩子流泪了就不该再打孩子,而应抓住这一时机,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帮助孩子管束自己。感情用事还表现在家长在某些方面对孩子要求严格,某些方面却十分放松。一位美国学者评价说:“中国父母在表达自己对孩子的爱时,往往不在乎关心他们想些什么,他们的困惑,他们的不安,却更关心他们的吃。”也许中国父母没有意识到,在他们把孩子变成“小胖子”的时候,孩子的心灵却是一片荒芜。一方面他们可以从牙缝里抠出钱来给孩子买钢琴;

32、另一方面,当孩子考试成绩不理想时,他们又拳脚相加。据某杂志透露,在我国因考试而挨打的孩子竟占80,“忘我奉献”与“心灵施暴”在中国父母的身上兼而备之。许多孩子在这种畸形的教育方式下,不但不能成“龙”,甚至人也难成。他们一方面厌倦父母的精神枷锁;另一方面,当他们脱离了父母的羽翼时,又感到无所适从。每个当父母的都应反省一下,你们以“爱”的名义灌输给孩子的是些什么?!简单地采取胡萝卜加大棒的方式是不能培养出优秀人才的。家长不要感情用事待孩子,更不要拿孩子出气。小孩子大多是淘气的,当他犯了严重错误时挨一顿揍有时是必要的,至少可以使他深刻地记住下一次不可重犯。但是可叹的是,不少孩子挨揍并不跟他犯的错误大

33、小有关,而是和父母的心情好坏有很大关系。有的父母心情舒畅时,孩子犯了多大的过错都睁一只眼睛闭一只眼睛地不了了之。可是一旦心情不好时,小孩子就倒霉了。有位母亲脾气很不好,喜欢感情用事。一次,小孩子饭后帮助大人扫地,哪知偏遇上父亲跟母亲怄气,见儿子拿着扫把在厅中舞弄,不分青红皂白上去就是一巴掌。可怜孩子莫名其妙地挨了揍,你说他以后还肯拿扫把吗?孩子不拿扫把还不要紧,可怕的是孩子将来不懂得分清是非,遇事同样感情用事,那就麻烦了。另外,如此管教孩子,等孩子渐渐长大懂得些道理了,便会感到委屈而且不服气,天长日久,对父母的尊敬也会一落千丈,那时自食其果的还是父母。孩子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也有自己的独立人

34、格,做父母的应充分尊重孩子,这样才能培养出人格健全的儿童。感情用事对待孩子,是对孩子人格的不尊重,其危害是比较大的。不尊重孩子的人格,也是对自己的不尊重。试想,如果父母对子女经常是感情用事,一开始,孩子可能会慑于父母的地位和权威服从父母。时间一长,孩子会由无所适从变为不理不睬,以致到最后孩子也会对父母反抗,与父母犟嘴,对父母不尊重。此时,父母再怎么管教,孩子都不会听话。感情用事对待孩子,反映出了家长自身的素质问题。因此,要改变感情用事的毛病,做家长的就应不断地学习,提高自己当家长的水平。多学习一些心理学、教育学的知识,懂得感情用事对待孩子给孩子带来的影响。加强自身修养,善于克制自己的感情,少一

35、点感情用事,多一点冷静思考,增强自己的育儿责任感,惟有如此,才能提高教育孩子的效果。把孩子当作自己的“出气筒”小东是个天真活泼的孩子,待人彬彬有礼。他年纪虽小,象棋却下得不错。但他的父亲却是一个缺乏修养、脾气暴躁的人,无论对谁都是喜怒无常。有时甚至把自己对别人的不满情绪发泄到孩子身上。有一天,他在众人面前夸耀自己的儿子聪明伶俐、棋术超人。在众人要他与儿子杀一场看看的激励下,父亲当即便摆上棋盘和儿子对弈起来。儿子的棋艺本来就比父亲高,加上他的好胜心特别强,结果,不到二十个回合,就把父亲杀得一败涂地。围观的人纷纷竖起大拇指并点头称赞小东。做父亲的心里当然也感到自豪和得意。与此同时,偏偏有位青年工人

36、的见解与众不同,冷冷地冒出一句讽刺挖苦大人的话说:“孩子的棋嘛还算凑合;可是,当爸爸的只有这么个水平就太差劲了。”此时,小东爸爸感到在众人面前实在太丢脸了,顷刻间脸上感到火辣辣的不是滋味,但又不好对说讽刺话的人发怒,于是便把满腔怒气都发泄到儿子头上去。他突然伸出手,打了小东一巴掌,并喃喃地说:“叫你让老子几个棋你不让,等会儿看老子不打断你的手才怪呢!”小东就这样在这位喜怒无常的父亲的教训下,委屈地哭着走开了。做父母的对孩子具有比自己强的特长应该感到高兴和骄傲,“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嘛。为了照顾自己的面子而无故在众人面前打孩子就不对了。有的家长在外面遇到不顺心的事,回到家里也拿孩子出气。这不仅会造

37、成家长与子女之间的情感危机,还会给孩子的人格正常发展带来不良影响。所以,父母应该加强自我修养,不论在工作中或其他方面,遇到有不顺心的事时都要冷静,不要轻易在孩子面前流露出来,更不能把孩子当出气筒,把自己不愉快的情绪发泄到孩子身上。父母满口脏话大家曾见过这样的场面,父亲对孩子怒发冲冠,大骂不绝,孩子则低着头听着父亲的谩骂。原因是孩子和别人谈话时带了脏字,父亲觉得难听,正在“教育”孩子改掉说话带脏字的毛病。以不文明的词句“批评”不文明用语的行为,是多么可笑。若是孩子向父亲质问:你讲话为什么也带脏字?他会解释说,孩子是不能跟大人学的,小孩子是不能说脏话的,对孩子教育就是要严格些才好。孩子说话带脏字,

38、主要是从大人那里学来的。有些是直接跟父母学到的,父母说话时无意中带有脏字,在一旁的孩子听得多了,时间长了,就会记在脑子里。还有的是跟同学、朋友那里学来的。对于孩子说脏话的问题,有些父母深刻地认识到这是一种极不文明的行为,表示强烈反对。可是有的父母认为孩子说脏话,会骂人是一种能够保护自己,不受人欺负的本事,是一种生活能力的体现。还有人认为,孩子说些脏话没什么了不起,对孩子说脏话不必去管。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快速发展,精神文明建设的不断深入,人们的道德修养也在不断加强。文明用语,在人民生活中逐步得到普及。出口脏话,特别是造成下一代也说脏话的行为,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不符。“五讲四美”中语言美是其

39、中之一,为人父母要逐步克服自己开口说脏话的恶习,使孩子听不到、学不到脏话,做一名讲文明、讲礼貌,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公民。父母的一言一行,每时每刻都在影响着孩子,起着教育作用。要求孩子做到的,父母首先应该做到。所以,为了下一代,父母们要做到语言美,不讲粗俗话,不准骂人,更不能以打骂的方式教育孩子,要在孩子面前做语言美的表率。在教育孩子不说脏话方面,还应注意与老师配合,共同教育,使脏话、粗话没有释放的环境。这样孩子就不会染上这种恶习。一旦发现孩子说脏话,要向孩子讲明说脏话是不文明的行为,没有人喜欢说脏话的孩子,更没有人能够接受脏话。孩子向谁讲了脏话,要让孩子向人家赔礼道歉。还要教

40、育孩子有责任帮助同学改掉说脏话的毛病,促进同学之间共同进步。同时还要教给孩子应该怎样说话,使用哪些文明用语。父母文化水平低,自暴自弃一些文化水平不高的父母,抱有“龙生龙,凤生凤,耗子生儿会打洞”的偏见,认为自己文化水平低,孩子也强不了哪儿去。对孩子的学习放松了要求,使孩子的学习处在低水平状态。有些父母认为,文化水平高的家庭才能造就出学习优秀的孩子,自己文化水平低,能力差,对孩子的学习帮不上忙,不知怎么才好。他们常说的话是:“我们家祖坟上就没有那棵蒿子。”那意思是祖孙几代就没出现过文化水平高的人,自己的孩子也好不到哪儿去。当父亲指导孩子学习时,母亲在一旁说:“你还有脸说孩子,你小时候还不如他呢。

41、”这样,给孩子造成了我的父母、爷爷、奶奶都在学习上没有能力,我一定比不上别人,使孩子缺少在学习中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降低了学习标准。另一方面,父母觉得没有资格指导孩子的学习,对孩子的学习不知怎么才好,只好不问不理。常此下去,不能尽到父母对子女的指导、教育义务,孩子的学习真的会下降的。从一些资料上可以看到,卓别林、安徒生、高尔基等世界上许多文学家、艺术家的父母文化水平并不高,甚至只字不识。再看现实情况,父母学历低,子女学习成绩出众,做出重大贡献的事例也很多,这里不必赘述。学校承担着对孩子的系统教育,父母的文化水平低绝不是孩子学习的主要障碍。文化学历不高的父母,对孩子的学习可以不必直接插手。家庭

42、中有能力指导孩子的父母并不多,直接指导孩子学习的是教师,父母主要是正确地引导孩子,为孩子创造好学习条件。家长最基本应该做的在这样几个方面:一是不断讲明学习的意义,要让孩子知道学习知识,掌握了本领,才能成为有所作为,有所贡献的人,才是生活得有意义的人。同时,给孩子树立信心,让孩子坚定只有好好学,多下功夫,才能够把知识学到手的信念。二是提供必要的学习条件,要安排好孩子的吃饭、休息、学习的时间,给孩子及时准备好学习用具和做作业的良好的环境。三是经常过问孩子的学习情况。父母可以了解一下孩子在校的情况,老师教了什么,有无家庭作业,看看孩子作业本上的成绩。即使家长没有直接辅导孩子的功课,也在孩子心目中感到

43、父母对自己学习很重视。四是采取一定的奖励、惩罚手段,但要注意奖励和惩罚是在必要时才运用。还要注意奖励和惩罚及时使用的效果最大。五是经常与老师保持一定联系,配合老师开展各项工作。不直接插手孩子的学习,不代替学校的工作和老师的责任,更容易培养孩子学习的独立性、自觉性、主动性。孩子的这种能力一旦形成并保持下去,对学习十分有利。孩子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安排好自己的事情。“人恶免受欺”的观念有些家长也不一定个人品质有多坏,却从自己生活中的某些经验出发,教导孩子不要太诚实本份。他们信奉:人善有人欺,马善有人骑。”明白告诉孩子:“做人不能太老实,人恶一点没有人敢欺负你。”李淑娟是辽西某军工厂的女职工,

44、她爱人在国外,家里只有14岁的儿子大壮和她一起生活。李淑娟是个比较典型的泼女人,厂里工人没人和她一般见识,因此涨工资、分配工种和享受各种福利她总咬个尖。对此,她十分得意。可她儿子大壮性格却和他大相径庭,这孩子老实,平时也不爱说话。李淑娟很怕儿子吃亏,不断提醒大壮:“你得厉害点,你厉害别人都怕你,你太老实连小猫小狗都会骑到你脖梗上拉屎。”一次,大壮在放学的路上骑车被一个男学生撞倒。本来大壮有理,反倒挨了一顿打。原因是那男学生摔倒时衣服划了一个口子,硬要大壮赔20元钱。大壮不肯赔,那个学生就打了大壮。大壮回家没敢对李淑娟说。有位邻居过来安慰大壮,无意中说露了此事。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李淑娟一听儿子

45、有理还挨了打,怒从心头起,把大壮拉回屋里又是一顿揍。边打边说:“你真是个熊货!他能打你,你为啥不打他!今后再遇到这种事,你给我狠狠地打,大不了包他医药费!”过了几天,那个学生又在路上碰上大壮,管他要损坏衣服的那20元钱。大壮本想躲开算了,可一想前几天挨母亲打和数落的事,便操起一个干树枝向学生的脸捅去。那学生当时瞎了一只眼。李淑娟花了两万多元钱不说,还因欠医药费被对方告到了法院。事后李淑娟悔恨万分,她说:“当初我要是让孩子忍让点就好了,谁知惹出这么大的事!”父母对孩子的教育都在潜移默化之中,父母自身素质不高,对孩子的影响十分重要。有些父母并不一定出自本意让孩子犯法作恶,但言谈举止却起了这样的作用

46、,其教训不可谓不深刻。只有爸妈对你好吗?孩子(唱):世上只有妈妈好爸爸:不对。你是爸爸和妈妈生的,应该唱“世上只有爸妈好”。我和你妈妈给你买吃的,买穿的,买玩的曾几何时,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传遍千家万户,连刚刚会咿呀学语的孩子也会哼这首歌。一时间,妈妈们比爸爸们更讨孩子的喜爱。高兴之余,妈妈们也会向孩子们说:“爸爸也好,世上只有爸妈好。”顶多再加上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什么的。似乎很少听到爸爸妈妈们告诉他们的宝宝说,幼儿园的阿姨们、马路口的警察叔叔们、邻居的大伯大妈们,也都很好。父母的养育之恩,孩子是一辈子也报答不了的,故而古人有诗说:“难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但如果就此向孩子灌输世上只有爸妈好,

47、其他一切人都不真心爱孩子的思想则是大错而特错的。首先,这种说法是不符合事实的。父母养育着孩子,含辛茹苦,这是事实。但孩子的成长,孩子的快乐和幸福决不仅仅是通过家庭可以完成和实现的。回顾任何一个人的一生,不管快乐不快乐,幸福不幸福,是默默无闻还是声名显赫,他都需要而且也得到过许多人的关心、关怀、照顾、保护、教育、帮助这里面有他的朋友、伙伴、邻居、老师、警察、医生及许许多多相识的或不相识的人。没有这些人的爱心,孩子的成长、快乐和幸福是不可想像的。礼仪规范因之同每个人的生活与幸福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礼仪规范的实践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开始时可以靠模仿,靠习惯,但时间一长必须要把它的意义搞清楚,上升到认

48、识和情感的层面。懂礼貌有礼貌的人是到处受人欢迎的。认识不到这些或做不到这些的人只能把它们当成繁琐的礼节,感受成一种生活外在的负担,总是时常地以这种或那种方式去反抗去破坏。如果经常把一些物质性东西用来奖励那些有礼貌或刚开始学习礼仪规范的孩子,那就会使孩子对礼貌行为打上很大的问号。孩子讲礼貌究竟是出自于纯洁的心灵呢?还是为了贪图那唾手可得的奖励?当我们看到孩子一边向大人问安一边盯着大人手中的钱或其他礼物的时候,心中又该是啥滋味呢?礼仪规范是孩子成长中所必须实践的,而不是供孩子用来取得实惠的工具。这是家长们在对孩子进行礼仪规范教育时必须牢记于心的。幼小的孩子也需要大人的奖励,但这种奖励绝不能是物质性

49、的,亲亲、抱抱、摸摸孩子的头就已经够了。最后、孩子会从大人对礼貌行为赞许的眼神或语气中获得比接受任何物质奖励都更愉快的自我奖励。这时,礼仪规范再不是外在的东西,而化为孩子生活的一部分了。父母向孩子争宠爸爸:丁丁,你说爸爸妈妈哪个好?妈妈:说“妈妈好”,妈妈带你去姥姥家。爸爸:说“爸爸好”,爸爸带你去公园坐飞机。父母争宠于孩子,讨孩子欢心的同时自己也感到愉快。生活中,有时争宠于孩子的还不止父母,叔叔阿姨伯伯婶婶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时不时地加入进来。碰到这种情况,孩子大多左右为难,想想大人的承诺,看看眼前的情境,孩子往往就朝着能获得最多利益的地方去了。大人们一笑了之,可孩子的心中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记呢?

50、其一,贪心。人们常说现代的家庭结构是“四二一”,四个老人,两个大人,一个小孩。有时加进其他亲戚,说不定就变成了”六二一”、“七二一”。那么多人争宠于孩子,总得拿出点真东西吧。否则孩子只认东西不认人,下次再登门怎么哄孩子也不会说自己好。你带一只玩具狗,我带一只玩具火箭,他带一条漂亮的裙子大家一进门就向孩子展示自己的爱心,讨孩子一声好。逢年节假日,礼物集中,孩子都应接不暇。也许人类对自己所占有的东西果如马太福音上所说,“越多的越想多。”欲望成了难填的无底洞,孩子的胃口越开越大,以致于某一天你没带礼物上门,孩子就很难有好情绪来膝前承欢。像这样只图占有,不知节制的孩子是不是有些让人担心呢?其二,虚伪。“叔叔好”、“妈妈好”,孩子甜甜的叫声给整日疲于工作和应付复杂社会人际关系的大人们带来多少欢心和安慰呀!但是,如果孩子甜甜的叫声不是出自于对长辈们自然的尊重和亲热,而是冲着长辈们手里或口袋里的礼物来的,给人的感觉往往就啼笑皆非。孩子嘴上说“好”,其实心中是带的礼物好。孩子嘴上说“更好”,其实心中是说带的礼物更好。孩子童稚的心就这样给渐渐地腐蚀了。小小的年纪,就学会了在利益之间进行选择,凭借的却又是毫不费力的几声问好。这样的孩子长大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