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 专题5: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下学期期中专项复习_第1页
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 专题5: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下学期期中专项复习_第2页
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 专题5: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下学期期中专项复习_第3页
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 专题5: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下学期期中专项复习_第4页
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 专题5: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下学期期中专项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专题5:文言文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赵普字则平,幽州蓟人。周显德初,永兴军节度刘词辟为从事,词卒,遗表荐普于朝。世宗用兵淮上,宰相范质奏普为军事判官。太祖尝与语,奇之。时获盗百余,当弃市,普疑有无辜者,启太祖讯鞫之,获全活者众。太祖北征至陈桥,被酒卧帐中,众军推戴,普与太宗排闼入告。太祖欠伸徐起,而众军擐甲露刃,喧拥麾下。及受禅,以佐命功,授右谏议大夫,充枢密直学士。太祖数微行过功臣家,普每退朝,不敢便衣冠。一日大雪向夜普意帝不出久之闻叩门声普亟出帝立风雪中普惶惧迎拜帝曰已约晋王矣。已而太宗至,设重裀地坐堂中,炽炭烧肉。普妻行酒,帝以嫂呼之。因与普计下太原。普曰:“太原当西、北

2、二面,太原既下,则我独当之,不如姑俟削平诸国,则弹丸黑子之地,将安逃乎?”帝笑曰:“吾意正如此,特试卿尔。”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普性深沈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有群臣当迁官,太祖素恶其人,不与,普坚以为请。太祖怒曰:“朕固不为迁官,卿若之何?”普曰:“刑以惩恶,赏以酬功,古今通道也。且刑赏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岂得以喜怒专之。”太祖怒甚,起,普亦随之,久之不去,竟得俞允。(节选自宋史赵普传)1下列对文

3、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一日大雪/向夜/普意帝不出/久之/闻叩门声/普亟出/帝立风雪中/普惶惧迎拜帝/曰/已约晋王矣/B一日大雪/向夜/普意帝不出久之/闻叩门声/普亟出/帝立风雪中/普惶惧迎拜/帝曰/已约晋王矣/C一日/大雪向夜/普意帝不出/久之/闻叩门声/普亟出/帝立风雪中/普惶惧迎拜/帝曰/已约晋王矣/D一日/大雪向夜/普意帝不出久之/闻叩门声/普亟出/帝立风雪中/普惶惧迎拜帝/曰/已约晋王矣/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节度,即 HYPERLINK /item/%E8%8A%82%E5%BA%A6%E4%BD%BF t /item/

4、%E8%8A%82%E5%BA%A6/_blank 节度使,负责管理调度的军事长官,集军、民、财三政于一身。B.太宗、太祖,皇帝的庙号,王朝开创者称为“宗”,继任者称为“祖”。C.微行,即微服私行,旧时谓帝王或有权势者隐匿身分,易服出行或私访。D.薨,专指诸侯王之死,得名于象声词“轰”,言其死如山崩有轰轰之声。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赵普事周颇受信任。永兴军节度刘词征召赵普为从事,刘词死后,遗表向朝廷推荐赵普,世宗征讨淮上时,宰相范质保奏赵普为军事判官。B赵普深得太祖倚重。太祖认为赵普是个奇才,做了皇帝以后,曾与太宗冒着大雪到赵普家中,席地而坐,边吃烤肉边与赵

5、为策划攻打太原。C赵普一生读书勤奋。赵普注重学习,深得为官之道,尤其做了宰相以后,更是手不释卷,回到家中就关门读书,翌日天处理政务得心应手。D赵普敢于触犯龙颜。太祖发怒,说我就是不给某人升官,你能怎么说;赵普则说:刑赏不是皇帝个人的刑赏,不能凭自己的喜怒而独断专行。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时获盗百余,当弃市,普疑有无辜者,启太祖讯鞫之,获全活者众。(2)有群臣当迁官,太祖素恶其人,不与,普坚以为请。答案与解析1.C 【解析】“大雪向夜”,意为“大雪一直下到夜里”,不可在“大雪”与“向晚”之间断开。“久之”是过了一会儿的意思,表“闻叩门声”的时间,当单独断开,若续前句

6、,“普意帝不出久之”与上下文文意不合。根据文意,“已约晋王矣”不是赵普之言,应是“帝”之言,故“帝曰”不可断开。2.B【解析】意思说反篇,王朝开创者称为“祖”,继任者称为“宗”。3.C【解析】C项“一生读书勤奋”之说错误。文中有“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句,说明“为相”之前不够重视读书。4.(1)当时捉获强盗一百多人,应当被斩首,赵普怀疑有无辜的人,报告太祖审讯他们,使很多人得以保全性命。(2)有一名大臣应当升官,太祖一向讨厌他的为人,不答应升他的官,赵普坚决地为他请求。【参考译文】赵普字则平,幽州蓟人。后周显德初年,永兴军节度刘词征召他为从事,刘词去世,遗表向朝廷推荐赵普

7、。周世宗在淮河地区作战,宰相范质上奏任命赵普为军判官。太祖(赵匡胤)曾和他交谈,认为他是个奇才。当时捉获强盗一百多人,应当被斩首,赵普怀疑有无辜的人,报告太祖审讯他们,使很多人得以保全性命。太祖率兵征伐北汉到了陈桥驿,喝酒后醉卧在军帐里,将士们要拥戴他做皇帝,赵普和太宗推门进来禀告。太祖打着呵欠,伸着懒腰,慢慢起身,而将士们穿戴着盔甲、露出兵刃,吵吵嚷嚷地把太祖拥到军旗下面。等到太祖接受禅让做了皇帝,赵普因为辅佐有功,被任命为右谏议大夫,并担当枢密直学士。太祖多次微服私访功臣之家,赵普每次退朝后都不敢穿便服。一天,大雪一直下到夜里,赵普以为皇上不会出来了。过了一会儿,听到敲门声,赵普赶忙出来,

8、见太祖正立在风雪之中,赵普慌忙叩拜迎接。太祖说:“我已经约了晋王了。”随后太宗也到了,在厅堂铺上双层垫褥,三人席地而坐,用炭火烤肉吃,赵普的妻子在旁斟酒,太祖把她喊作嫂嫂。趁机与赵为策划攻打太原。赵普说:“太原阻挡着西、北两面,太原攻下来后,就要由我们来独挡了,不如暂且等到平定各国后,那么太原这样的弹丸棋子大的地方,还能逃到哪里去吗?”太祖笑道:“我的想法正是这样,只是试探一下你罢了。”赵普年轻时熟悉吏事,但没有学问,等做了宰相,太祖经常劝他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次回到家,就关起门来开箱取书,整天阅读。等第二天处理政务,得心应手。他去世后,家里人打开箱子一看,原来是论语二十篇。赵普性格沉稳有城

9、府,虽然很爱嫉妒别人,但能够以天下为己任。宋朝初年,当宰相的人大多心胸狭窄、因循保守,赵普刚毅果断,没有能与他相比。有一名大臣应当升官,太祖一向讨厌他的为人,不答应升他的官。赵普坚决地为他请求,太祖发怒道:“我就是不给他升官,你能怎么说?”赵普说:“刑罪是用来惩治罪恶的,赏赐是用来酬谢有功之人的,这是古往今来共同的道理。况且刑赏是天下的刑赏,不是陛下个人的刑赏,怎能凭自己的喜怒而独断专行呢?”太祖更加愤怒,起身就走,赵普也紧跟在他身后,过了很长时间也不离去,最终得到了太祖的认可。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19分)韦陟,字殷卿,与弟斌俱秀敏异常童。陟甫十岁,授温王府东阁祭酒。风格方整

10、,善文辞,书有楷法,一时知名士皆与游。居丧,以父不得志殁,乃与斌杜门不出八年。亲友更往敦晓,乃强调为洛阳令。宋璟见涉叹曰:“盛德遗范,尽在是矣。”迁礼部侍郎。陟于鉴裁尤长。故事,取人以一日试为高下。陟许自通所工,先就其能试之,已乃程考,由是无遗材。迁吏部侍郎,选人多伪集,与正调相冒,陟有风采,擿辨无不伏者,黜正数百员,铨综号为公平。自以门品可坐阶三公,居常简贵,视僚党傲然;其以道谊合,虽后进布衣与均礼。李林甫恶其名高,恐逼己,出为襄阳太守。入考华清宫,杨国忠忌其才,谓拾遗吴豸之曰:“子能发陟罪乎?吾以御史相处。”豸之乃劾陟馈遗事。陟贬桂岭尉。会安禄山陷洛阳,弟斌没贼,国忠欲构陟与贼通,密谕守吏

11、,令胁陟使忧死,州豪杰共说曰昔张说被窜匿陈氏以免今若诏书下谁敢庇公愿公乘扁舟遁去事宁乃出不亦美乎陟慨然曰命当尔其敢逃刑因谢遣,坚卧不出。肃宗即位,起为吴郡太守,会永王兵起,委陟招谕,乃授江东节度使。与高适、来瑱会安州,陟曰:“今中原未平,若不斋盟质信,以示四方,知吾等协心戮力,则无以成功。”乃推瑱为地主,为载书,登坛曰:“皇天后土,实鉴斯言。”辞旨慷慨,士皆陨泣。永王败,帝趣陟赴凤翔。初,季广琛从永王乱,非其本谋,陟表广琛为历阳太守,慰安之。至是,恐广琛有后变,乃驰往谕诏恩释其疑,而后趣召。帝雅闻陟名,欲倚以相,及是迁延,疑有顾望意,止除御史大夫。卒,年六十五。(节选自新唐书韦陟传,有删改)1

1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昔张说被窜/匿陈氏以免/今若诏书下/谁敢庇公/愿公乘扁舟遁/去事宁乃出/不亦美乎/陟慨然曰/命当尔/其敢逃刑/B昔张说被窜/匿陈氏以免/今若诏书下/谁敢庇公/愿公乘扁舟遁去/事宁乃出/不亦美乎/涉慨然曰/命当尔其/敢逃刑/C昔张说被窜/匿陈氏以免/今若诏书下/谁敢庇公/愿公乘扁舟遁去/事宁乃出/不亦美乎/陟慨然曰/命当尔/其敢逃刑/D昔张说被窜/匿陈氏以免/今若诏书下/谁敢庇公/愿公乘扁舟遁/去事宁乃出/不亦美乎/陟慨然曰/命当尔其/敢逃刑/答案C解析联系上下文,明晓文段是有关州里豪杰劝说韦陟逃跑的一段话。根据动词“遁去”表顺承关系,进行

13、断句,排除A、D两项。而虚词“其”表示反问,排除B项。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楷:文中指书体。汉字形体的演变,历经金文、篆书、隶书、草书、行书、楷书六类形体。B三公:国君手下负责军政事务的最高长官,也称“三司”。不同的朝代所指的官职不同。C江东:自汉至隋唐称安徽芜湖以下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为“江东”。也可以指其他地方。D皇天:古代对天的尊称。后土:古代对地的尊称。古人认为天地能主持公道,主宰万物。答案A解析汉字形体类别还有甲骨文。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韦陟才华突出,遵守孝道。他从小聪明异常,十岁担任官职,擅长写文章

14、;他的父亲去世,因父亲生前不得志,他和弟弟八年不出来做官。B韦陟恪尽职守,为国选材。他在礼部任职,改变以往选人的方法;他在吏部任职,凭借个人素质,改变了吏部舞弊丛生的选人风气,人称公平。C韦陟遭人忌恨,坚忍不屈。他因名声高被李林甫排挤;杨国忠妒忌他的才华,先指使人控告他,后又抓住他弟弟的事进行陷害,他没有屈服。D韦陟慷慨陈词,忠于国家。有人叛乱时,他表达自己效忠国家的志向,感动士兵;他不顾皇帝的劝阻,去安抚曾经参加过叛乱的季广琛,维护国家利益。答案D解析“他不顾皇帝的劝阻,去安抚曾经参加过叛乱的季广琛”错,皇帝没有劝阻韦陟去安抚曾经参加过叛乱的季广琛。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15、分)(1)陟许自通所工,先就其能试之,已乃程考,由是无遗材。译文:_(2)帝雅闻陟名,欲倚以相,及是迁延,疑有顾望意,止除御史大夫。译文:_答案(1)韦陟允许考生自己通报所擅长的学问,先就考生擅长的方面考试,然后再按照常规考核,因此不遗漏人才。(2)皇帝一向听说韦陟的名声,想要倚重他做宰相,到这时韦陟来凤翔有所拖延,皇帝怀疑他有观望之意,只授任他御史大夫。解析(1)“工”解释为擅长,“已”解释为然后,“材”解释为人才。(2)“雅”解释为一向,“倚”解释为倚重,“除”解释为授任。参考译文韦陟,字殷卿,与弟弟韦斌都聪明机灵,不同于平常儿童。韦陟刚满十岁,授任温王府东阁祭酒。韦陟风格正直严整,擅长写

16、文章,字有楷法,当时知名人士都与他交往。为父亲守丧,由于父亲因不得志而死去,他便与韦斌八年闭门不出。亲友不断前去敦促开导,他才勉强调任洛阳令。宋璟见到韦陟感叹说:“盛德遗范,都集中在他身上了。”升任礼部侍郎。韦陟尤其擅长鉴识裁定人物。根据旧例,选人全凭一场考试决定优劣。韦陟允许考生自己通报所擅长的学问,先就考生擅长的方面考试,然后再按照常规考核,因此不遗漏人才。韦陟升任吏部侍郎,候选的人多有虚假,与正式调任的相互冒名顶替,韦陟有声威名望,裁定无人不服,取消正式官员几百名,选官号称公平。韦陟自以为凭着门第等级可以坐而得到三公的地位,以简约尊贵自居,傲然蔑视同在朝班的显贵;但如果遇到志同道合的人,

17、即使是后进布衣他也以礼相待。李林甫忌恨韦陟享有高名,唯恐威胁到自己的地位,调韦陟出京担任襄阳太守。入朝考核到华清宫任职,杨国忠忌恨他的才能,对拾遗吴豸之说:“你能揭发韦陟的罪行吗?我任命你为御史。”吴豸之便弹劾韦陟赠送贿赂的事。韦陟被贬为桂岭尉。正值安禄山攻陷洛阳,韦陟的弟弟韦斌落入敌寇中,杨国忠想要构陷韦陟与敌贼勾结,秘密告诉守吏,命令守吏威胁韦陟,使他忧愤而死,州里的豪杰都劝韦陟说:“过去张说被流放,藏在陈氏家得以幸免。现在如果诏书一下,谁敢庇护您呢?希望您乘坐轻舟逃走,等事情平息了再出来,不也很好吗?”韦陟感慨地说:“命该如此,怎么敢逃脱刑罚?”于是表示谢意让他们离去,坚定地居住在家不出

18、逃。肃宗继承皇位,起任韦陟为吴郡太守,正遇上永王叛乱,委任韦陟前往招抚,便授任韦陟为江东节度使。韦陟与高适、来瑱在安州会合,韦陟说:“如今中原没有平定,若不结盟约定效忠,以此宣示四方,让人们知晓我们同心协力,就无法成功。”便推举来瑱为当地之主,订下盟书,登上盟坛说:“皇天后土,明察此言。”辞意慷慨,士兵们都感动地流下眼泪。永王失败,皇帝催促韦陟赶赴凤翔。起初,季广琛跟从永王叛乱,不是他的本意,韦陟上表举荐季广琛任历阳太守,安慰了他。到这时,韦陟恐怕季广琛以后会发生变故,便先赶往宣示皇上的恩旨以化解他的疑惧,然后才赴召去拜见皇帝。皇帝一向听说韦陟的名声,想要倚重他做宰相,到这时韦陟来凤翔有所拖延

19、,皇帝怀疑他有观望之意,只授任他御史大夫。去世,享年六十五岁。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19分)法雄字文强,扶风郿人也。雄初仕郡功曹,辟太傅张禹府,举雄高第,除平氏长。善政事,好发擿奸伏,盗贼稀发,吏人畏爱之。南阳太守鲍得上其理状,迁宛陵令。永初三年,海贼张伯路等三千余人,冠赤帻,服绛衣,自称“将军”,寇滨海九郡,杀二千石令长。初,遣侍御史庞雄督兵击之,伯路等乞降,寻复屯聚,党众浸盛。乃遣御史中丞王宗持节发幽、冀诸郡兵,合数万人,乃征雄为青州刺史,与王宗并力讨之。连战破贼,斩首溺死者数百人,余皆奔走,收器械财物甚众。会赦诏到,贼犹以军甲未解,不敢归降。于是王宗召刺史太守共议,皆以为

20、当遂击之。雄曰:“不然。兵,凶器;战,危事。勇不可恃胜不可必贼若乘船浮海深入远岛攻之未易也及有赦令可且罢兵以慰诱其心势必解散然后图之可不战而定也。”宗善其言,即罢兵。贼闻大喜,乃还所略人。而东莱郡兵独未解甲,贼复惊恐,遁走辽东,止海岛上。五年春,乏食,复抄东莱间,雄率郡兵击破之,贼逃还辽东,辽东人李久等共斩平之,于是州界清静。雄每行部,录囚徒,察颜色,多得情伪,长吏不奉法者皆解印绶去。在州四年,迁南郡太守,断狱省少,户口益增。郡滨带江沔,又有云梦薮泽,永初中,多虎狼之暴,前太守赏募张捕,反为所害者甚众。雄乃移书属县曰:“凡虎狼之在山林,犹人民之居城市。古者至化之世,猛兽不扰,皆由恩信宽泽,仁及

21、飞走。太守虽不德,敢忘斯义。其毁坏槛阱,不得妄捕山林。”是后虎害稍息。在郡数岁,岁常丰稔。元初中卒官。(选自后汉书法雄传,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勇不可恃/胜不可必/贼若乘船/浮海深入远岛/攻之未易也/及有赦令/可且罢兵/以慰诱/其心势必解散/然后图之/可不战而定也B勇不可恃/胜不可必/贼若乘船浮海/深入远岛/攻之未易也/及有赦令/可且罢兵/以慰诱/其心势必解散/然后图之/可不战而定也C勇不可恃/胜不可必/贼若乘船/浮海深入远岛/攻之未易也/及有赦令/可且罢兵/以慰诱其心/势必解散/然后图之/可不战而定也D勇不可恃/胜不可必/贼若乘船浮海/深入远岛/攻

22、之未易也/及有赦令/可且罢兵/以慰诱其心/势必解散/然后图之/可不战而定也答案D解析从意思来看,“乘船浮海深入远岛”的主语是“贼”,从结构上来看,“乘船浮海”和“深入远岛”并列,应断成“乘船浮海/深入远岛”,排除A、C两项。“以慰诱其心势必解散”中,如果在“其心”前断开,一则“慰诱”没有了宾语,二则“势必解散”的主语就成了“其心”,搭配不当。实际上,解散的应是贼兵,由此排除B项。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字,即表字,是人的别名。字和本名的意思相同或相近,如诸葛亮,字孔明。B太守,汉朝设立的一郡最高行政主管官吏。隋唐后的刺史、知府也别称太守。C青州,古九州

23、之一。九州一般指扬、荆、豫、青、兖、雍、幽、冀、并,后代指中国。D印绶,印信和系印信的丝带。古人印信上系有丝带,佩带在身,常代指官位。答案A解析A项字和本名的意思并非都是相同或相近,也有意思相反的,如韩愈,字退之。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法雄明察善断。他任平氏长官时,善于发现奸人恶事,盗贼变少;任青州刺史时,观察囚徒脸上的神态就能了解案件的具体情况。B法雄善于作战。他与御史中丞王宗合力讨伐贼人,大获全胜。贼人后来再次抄掠东莱地区时,他率兵攻打,把贼人打得败退回辽东。C法雄治绩甚佳。他治理平氏,盗贼很少;他治理青州,那些不奉公守法的官吏都被解职而去;他治理南

24、郡,人口增多,常获得丰收。D法雄崇尚仁德。南郡曾经有虎狼为害,捕猎者也颇多伤亡,他推崇古人广施恩德信义的做法,仁及鸟兽,采取措施后,虎害渐渐停止。答案A解析本项错在“观察囚徒脸上的神态就能了解案件的具体情况”,原文说的是“录囚徒,察颜色,多得情伪”,意思是审查囚犯的罪状,观察囚犯的脸色,经常能得出案情的真伪。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遣侍御史庞雄督兵击之,伯路等乞降,寻复屯聚,党众浸盛。译文:_(2)太守虽不德,敢忘斯义。其毁坏槛阱,不得妄捕山林。译文:_答案(1)朝廷派遣侍御史庞雄督率军队攻击他们,张伯路等请求投降,不久又聚集在一起,党徒更多。(2)太守(我)虽然没

25、有德行,岂敢忘记这个道理。你们要毁掉捕兽的机关和陷阱,不得再到山林中胡乱捕杀。参考译文法雄字文强,是扶风郿县人。法雄最初担任郡功曹,被召入太傅张禹府中做官,张禹举荐法雄为高第,(法雄)被任命为平氏长官。善于处理政务,喜好揭发藏匿的奸人坏事,盗贼甚少出现,官吏百姓敬畏爱戴法雄。南阳太守鲍得向朝廷汇报法雄的治政情况,法雄于是迁任宛陵令。永初三年,海贼张伯路等三千余人,头戴红巾,身穿深红色衣服,自称“将军”,侵犯临海九郡,杀害二千石令长。当初,朝廷派遣侍御史庞雄督率军队攻击他们,张伯路等请求投降,不久又聚集在一起,党徒更多。朝廷于是派遣御史中丞王宗持节征发幽州、冀州诸郡的士兵,共数万人,又征召法雄为

26、青州刺史,与王宗合力讨伐张伯路。王宗、法雄接连征战大破贼兵,被斩首或溺死者达数百人,其余的都逃跑了,收缴大量器械财物。正赶上皇帝赦免贼人的诏书下达,贼兵仍因王宗、法雄的军队尚未卸下铠甲,而不敢归降。于是王宗召集刺史、太守共同商议,大家都认为应该继续攻击贼兵。法雄说:“不应该这样。兵器,是凶器;战争,是危险的事。蛮勇并不可依赖,胜利不是必然的。贼兵如果乘船出海,深入远岛,攻讨他们就不容易了。趁着有赦令,可以暂且停止用兵,来抚慰诱导贼兵的心,他们势必解散,然后再设法对付他们,可以不战而安定了。”王宗认为他说的对,立即停止用兵。贼兵闻讯大喜,便将抢走的人交还。但只有东莱郡的军队没有卸下铠甲,贼兵再次

27、感到惊恐,逃遁到了辽东,停驻在海岛上。五年春,贼兵缺乏粮食,再次抢掠东莱地区,法雄率领郡兵大破贼兵,贼兵逃回辽东,辽东人李久等共同斩杀平定贼兵,于是州界平静下来。法雄每次巡视所辖之地,审查囚犯的罪状,观察囚犯的脸色,经常能得出案情的真伪,那些不守法令的长官都被罢免官职离开了。在青州任职四年,迁任为南郡太守,判决案件减少,户口日益增多。南郡被江沔水像带子般环绕,又有云梦等湖泽,永初年间,多有虎狼横行,前任太守悬赏招募捕猎虎狼,反而有很多人被虎狼伤害。法雄于是写信给所属县吏说:“凡是虎狼在山林之间,就好像人类居住在城市里。古时教化最好的时代,猛兽不会侵扰,都是因为国家的恩德信义宽容恩泽,仁德惠及飞

28、禽走兽。太守(我)虽然没有德行,岂敢忘记这个道理。你们要毁掉捕兽的机关和陷阱,不得再到山林中胡乱捕杀。”自此之后,虎患渐渐停止。法雄在郡任职数年,庄稼总是丰收。元初年间,法雄死在任上。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19分)马永,字天锡,迁安人。生而魁岸,骁果有谋。习兵法,好左氏春秋。嗣世职为金吾左卫指挥使。守备遵化,寇入马兰峪,参将陈乾被劾,擢永代。镇守蓟州。尽汰诸营老弱,听其农贾,取佣直给健卒,由是永所将独雄于诸镇。武宗至喜峰口,欲出塞,永叩马谏。帝注视久之,笑而止。中路擦崖当敌冲,无城堡,耕牧者辄被掠。永令人持一月粮,营崖表,版筑其内。城廨如期立,乃迁军守之。录功,进署都督同知。永

29、上书为陆完请恤典,且乞宥议礼获罪诸臣。帝大怒,夺永官。巡按御史丘养浩言:“永仁以恤军廉以律己固边防却强敌军民安堵资彼长城闻永去遮道乞留且携子女欲遂逃移 永徒感国士知,欲效区区之报。祈曲赐优容,俾还镇。”永竟废不用。永杜门读书,清约如寒士。久之,用荐佥书南京前府。辽东兵变。中官王永战败。辽东自军变后,首恶虽诛,漏网者众。悍卒无所惮,结党叫呼,动怀不逞。广宁卒佟伏、张鉴等乘旱饥,倡众为乱,诸营军惮永无应者。伏等登谯楼,鸣鼓大噪,永率家众仰攻。千户张斌被杀,永战益力,尽歼之。永畜士百余人,皆西北健儿,骁勇敢战。辽东变初定,帝问将于李时。时荐永,且曰:“其家众足用也。”帝曰:“将须文武兼,宁专恃勇乎?

30、”时曰:“辽土新定,须有威力者镇之。”至是,竟得其力。都御史王廷相言:“永善用兵,且廉洁,宜仍用之蓟镇,作京师藩屏。”未及调,卒。辽人为罢市。丧过蓟州,州人亦洒泣。两镇并立祠。永为将,厚抚间谍,得敌人情伪,故战辄胜。雅知人,所拔卒校,后多至大帅。尚书郑晓称永与梁震有古良将风。(节选自明史马永传,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永仁以恤军/廉以律己/固边防/却强敌/军民安/堵资彼长城/闻永去遮道/乞留且携子女/欲遂逃移/B永仁以恤军/廉以律己/固边防/却强敌/军民安堵/资彼长城/闻永去/遮道乞留/且携子女欲遂逃移/C永仁以恤军/廉以律己/固边防/却强敌军民安堵资

31、彼/长城闻永去/遮道乞留且携子女/欲遂逃移/D永仁以恤军/廉以律己/固边防/却强敌/军民安堵资彼/长城闻永去/遮道乞留/且携子女欲遂逃移/答案B解析首先联系上下文,明晓文段是写马永以仁义治理军队,巩固边防,深受边民爱戴。其次抓住名词“边防”“强敌”“军民”“长城”和虚词“且”进行断句。最后根据语意进行断句即可。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左氏春秋,又称为左传,编年史著作,是研究我国先秦历史很有价值的文献。B劾,弹劾,指皇帝裁定官吏的过失或罪行。与现代西方社会的“弹劾”的含义不同。C中官,指宦官。君主时代宫廷内侍奉帝王及其家属的人员,由阉割后的男子充任。D祠

32、,文中指祠堂,祠堂可以指社会公众或某个阶层为共同祭祀某个人而修建的房屋。答案B解析“指皇帝裁定官吏的过失或罪行”错,应是有关官员检举官吏的过失或罪行。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马永治军有方,足智多谋。他淘汰军中老弱者,扶持健壮者,所带部队称雄各军镇;他面对特殊地理位置,采取针对性防御措施,立下功劳。B马永敢于进谏,善于用人。他劝谏皇帝不要出塞,被皇帝接受;他替陆完说话触怒皇帝;他善于识人,所提拔的人后来大多有出息。C马永拥有威力,奋力平叛。辽东兵变被平定后,形势复杂,佟伏等人趁机作乱,军队因害怕马永而无人响应,马永率家兵平定叛乱。D马永文武兼备,被人称赞。他

33、养了一百多个西北勇士,李时认为他文武兼备,有威力,应镇守辽地;王廷认为他善于用兵,而且廉洁,应当重用。答案D解析“李时认为他文武兼备”错,李时只是认为马永勇敢。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永徒感国士知,欲效区区之报。祈曲赐优容,俾还镇。译文:_(2)永为将,厚抚间谍,得敌人情伪,故战辄胜。译文:_答案(1)马永只是感念杰出人才赏识自己,想报效自己的私情。请求赐予宽待,让他回镇任职。(2)马永担任将领,厚待间谍,知晓敌人的虚实,所以每次战斗总是取得胜利。解析(1)“徒”解释为只是,“优容”解释为宽待,“俾”解释为让。(2)“厚抚”解释为厚待,“情伪”解释为虚实,“辄”解释

34、为总是。参考译文马永,字天锡,是迁安人。长得魁梧伟岸,骁勇果敢有谋略。学习兵法,喜欢左氏春秋。继承世袭职务为金吾左卫指挥使。在遵化守卫,敌人入侵马兰峪,参将陈乾被弹劾,朝廷提拔马永代职。镇守蓟州。全部淘汰了各营里的老弱士兵,任他们务农和经商,赚取佣金供养健壮的士卒,因此马永所率领的部队单独称雄于各军镇。武宗到喜峰口,想出塞,马永勒住马劝谏。皇帝注视他很久,笑着停止出塞。中路擦崖面对敌人的要道,没有城堡,耕种放牧的人常被抢劫。马永让人带着一个月的粮食,在山外扎营,在山崖上建筑城墙。城墙官署按期完成,于是调部队守卫。记功,升任署都督同知。马永上书替陆完请求朝廷按已故官员给予典例,并且请求宽恕因议大

35、礼而获罪的各位臣子。皇帝大怒,免去了马永的官职。巡按御史丘养浩说:“马永以仁义安抚军队,用廉洁约束自己,巩固边防,击退强敌,军民安居,依托他做国家的长城。边民听说马永离去,拦住道路请求他留下,并且携带子女想逃往别处。马永只是感念杰出人才赏识自己,想报效自己的私情。请求赐予宽待,让他回镇任职。”马永最终被罢官不用。马永闭门读书,清静简约像贫寒的读书人。很久以后,因人推荐被任用为南京前府佥书。辽东发生兵变。宦官王永战败。辽东自从兵变后,元凶虽然被杀,但漏网的很多。强悍的士兵无所顾忌,纠集同党大呼小叫,动不动就心怀叛乱。广宁士兵佟伏、张鉴等人趁着发生旱灾闹饥荒,鼓动众人作乱,各营军队害怕马永,没有响

36、应的。佟伏等人登上城的望楼,擂鼓大喊,马永率领家众向上攻击。千户张斌被杀,马永更加奋力战斗,全歼叛军。马永养了武士一百多人,都是西北健儿,骁勇善战。辽东兵变刚刚平定,皇帝向李时询问将才。李时推荐马永,并且说:“他的家兵就够用了。”皇帝说:“将领必须文武兼备,岂有单纯依靠勇猛的?”李时说:“辽土刚刚平定,必须让有威力的人镇守。”到这时,最终是凭借他的力量才任此职。都御史王廷相说:“马永善于用兵,并且廉洁,应当仍然用他镇守蓟州,作为京城的屏障。”没有等到调动,马永就去世了。辽人为此停止做买卖。当送丧队伍路过蓟州,州里的人也哭泣。两镇都为马永建了祠堂。马永担任将领,厚待间谍,知晓敌人的虚实,所以每次

37、战斗总是取得胜利。一向了解别人,所提拔的士兵校官,后来大多官至大帅。尚书郑晓称马永和梁震有古代良将的风范。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19分)杜衍字世昌,越州山阴人。父遂良,仕至尚书度支员外郎。衍总发苦志厉操,尤笃于学。擢进士甲科,补扬州观察推官,改秘书省著作佐郎、知平遥县。使者荐之,通判晋州。高继升知石州,人告继升连蕃族谋变,逮捕系治,久不决,衍辩其诬,抵告者罪。宁化军守将鞫人死罪,不以实,衍覆正之。守将不服,诉之,诏为置狱,果不当死。召为三司户部副使,擢天章阁待制、知江陵府。未行,会河北乏军费,选为都转运使,迁工部郎中,不增赋于民而用足。还,为枢密直学士,求补外,以右谏议大夫知天

38、雄军。兼判吏部流内铨。选补科格繁长,主判不能悉阅,吏多受赇,出缩为奸。衍既视事,即敕吏函铨法,力阅视,具得本末曲折。明日,令诸吏无得升堂,各坐曹听行文书,铨事悉自予夺,由是吏不能为奸利。数月,声动京师。民有亡其妇者为设方略捕立得杀人贼发所瘗尸并得贼杀他妇人尸二秦人大惊徙并州元昊反以太原要冲加龙图阁学士宝元二年,迁刑部侍郎、复知永兴军。时方用兵,民苦调发,吏因缘为奸。衍区处计画,量道里远近,宽其期会,使民得次第输官。比他州费,省钱过半。召还,权知开封府,权近闻衍名,莫敢干以私。契丹与元昊战黄河外,参知政事范仲淹宣抚河东,欲以兵自从。衍曰:“二国方交斗,势必不来,我兵不可妄出。”仲淹争议帝前,诋衍

39、,语甚切。仲淹尝父行事衍,衍不以为恨。衍清介不殖私产,既退,寓南都凡十年,第室卑陋,才数十楹,居之裕如也。善为诗,正书、行、草皆有法。病革,帝遣中使赐药,挟太医往视,不及。卒,年八十。赠司徒兼侍中,谥正献。(节选自宋史杜衍传,有删改)注科格:规章。铨:选授官职,量才授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民有亡其妇者/为设方略/捕立得杀人贼/发所瘗尸/并得贼杀他妇人尸二/秦人大惊/徙并州/元昊反/以太原要冲/加龙图阁学士/B民有亡其妇者/为设方略捕/立得杀人贼/发所瘗尸/并得贼杀他妇人/尸二/秦人大惊/徙并州/元昊反/以太原要冲/加龙图阁学士/C民有亡其妇者/为设方略捕

40、/立得杀人贼/发所瘗尸/并得贼杀他妇人尸二/秦人大惊/徙并州/元昊反/以太原要冲/加龙图阁学士/D民有亡其妇者/为设方略/捕立得杀人贼/发所瘗尸/并得贼杀他妇人/尸二/秦人大惊/徙并州/元昊反/以太原要冲/加龙图阁学士/答案C解析首先联系上下文,明晓文段是杜衍破案及任职情况。其次抓住名词“秦人”“并州”“元昊”及虚词“者”“并(得)”“以”等进行断句。最后根据语意进行断句即可。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总发,即束发,古代男孩成童时束发为髻,因此用束发指代成童之年,与“总角”之意有所不同。B户部,中国古代官署名,执掌全国土地、户籍、科举、赋税、财政收支等事宜,其长官为户部尚书。C河东,其中的“河”指黄河,因黄河自北而南流经山西省境内,故称山西省境内黄河以东的地区为河东。D中使,宫中派出的使者,多指宦官。与白居易卖炭翁“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中的“宫使”意同。答案B解析“科举”为礼部主管,而非户部。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杜衍公正执法,善于断案。高继升被诬反叛而被逮捕治罪,关押了很久也没有被处决,幸亏杜衍及时辩明冤案,且将诬告者绳之以法。B杜衍为政有方,体恤百姓。任工部郎中时,他不向百姓增加赋税而保证财用充足;宝元二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