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宣 贯 培 训主讲人:崔亚新 高工 郑州市市政工程勘测设计研讨院:11935 :17866116892021年2月.内容提要编制背景0总 那么01根本规定03设 计04术语和符号02工程实例05.编制背景002.0 编制背景雾霾扬尘.0 编制背景1.义务来源根据豫政202132号、(豫发202118号)、等文件要求:强化扬尘综合治理,遏制道路交通扬尘,加强城乡大气污染防治;HJ/T393-2007中关于道路扬尘防治做法:道路路肩及道路中间分隔带绿化时,其内土面应低于路侧围砌,减少风蚀和水蚀作用。海绵城市理念.0 编制背景1.义务来源海绵城市建立理念中下沉式绿地即是将道路绿化带内种植土面低于周边
2、道路路面,路面雨水经过有组织汇流入绿地内,经过渗、滞、蓄、排等效果,防治泥土外溢,从源头切断扬尘来源。根据豫政办202173号要求“建立海绵城市, 减少城市地表径流污染,促进雨水资源化利用,加强城市防洪排涝才干,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本规程结合扬尘防治和海绵城市建立理念,推出控水防尘海绵型城镇道路;从设计、施工及验收等方面对海绵型道路提出一系列技术要求。.0 编制背景2.编制思绪1根本原那么:坚持科学性、先进性和适用性的原那么,既要有普遍适用的原那么规定,又要表达因地制宜的地方特征。2充分思索与现行国家、地方技术文件的协调;在技术内容上,以大气污染防治为目的,从根源上切断道路
3、扬尘的发生,并推进实施我省海绵城市建立,细化、延伸海绵型道路的设计目的和实施要求;3衔接、豫政办202173号及等技术文件。.0 编制背景2.编制思绪4规范框架适用范围:我省范围内新建、扩建及大修正造的城镇道路;指点范围:设计、施工及验收等技术要求;指点对象:人行道、慢车道、树池、边绿化带及中央绿化带等市政道路相关设备;详细设备:透水铺装、生物滞留带、下沉式绿地、进水侧石、海绵型生态树池、溢流设备、沉淀池、挡水堰等低影响开发设备。.0 编制背景3.调研和初稿编制1工程调研:编制组赴西安西咸新区、新乡、鹤壁等城市调研海绵城市建立示范工程,观赏调查市政道路中运用的下沉式绿地、溢流井、进水侧石、挡水
4、坎等低影响开发设备,总结其在设计及施工中的先进阅历及存在的问题,为本规程的编制做了必要的预备。.0 编制背景3.调研和初稿编制2文献调研:编制组在编制初期阶段,查阅和研讨了及我省关于扬尘治理的等技术文件,并查阅了镇江、池州、厦门、济南、鹤壁、武汉、南宁、重庆和西咸新区等海绵城市建立试点城市的相关技术文件,以及省内郑州、焦作、安阳、许昌、濮阳等地市的海绵城市相关技术文件,充分自创各地在海绵型道路建立方面的先进阅历和做法。3构成初稿:2021年10月上旬完成规程征求意见稿,并组织专家进展专家评审。.0 编制背景4.审查发布.0 编制背景5.主要章节内容1.总那么2.术语和符号3.根本规定4.设计5
5、.施工6.验收7.环境维护8.平安施工附录4.1 普通规定4.2 横断面设计4.3 主要节点设计4.2.1 透水人行道4.2.2 单幅路设计4.2.3 多幅路设计4.3.13 透水路面4.3.4 边绿化带4.3.5 中央绿化带4.3.6 立箅式进水侧石4.3.7 溢流设备4.3.8 沉淀池4.3.9 挡水堰透水沥青路面透水砼路面透水砖路面. 总 那么0102.01 总 那么1.0.1 为规范我省城镇海绵型道路设计、施工及验收,便于雨水搜集、利用,加强工程绿色施工,保证施工质量及平安,制定本规程。.01 总 那么1.0.2 本规程适用于我省城镇海绵型道路新建、扩建、改建的工程设计、施工及验收。阐
6、明:本规程的适用范围:海绵型道路的设计、施工及验收等过程;因快速路车速过高,对道路基层要求高,本规程不适宜用于快速路。1.0.3 城镇海绵型道路的设计、施工及验收除应执行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规范的规定。目前国内适用于海绵型道路的规范和规范相对较少,成熟的运用案例也较少,因此从道路平安性思索,海绵型道路还应满足国家现行道路相关规范,以满足道路的运用功能为前提。. 术语和符号0202.02 术语和符号本规程所列出术语尽能够思索了与其他规范规程及技术文件的一致性和协调性,但部分术语能够属于新词或与其他规范不一致,有本规程赋予的特殊涵义,运用时应留意。每个术语还给出与其相对应的英文翻译,仅供
7、参考。在编写本章术语时,参考了GBJ124、GB50300等国家规范和行业规范及及的相关术语。.02 术语和符号2.1.1城镇控水防尘海绵型道路 town rainfall conservation and dust controlling sponge style streets 指城镇道路在设计与施工中尽能够的利用低影响开发设备,使道路可以具有海绵的特性,最大限制利用“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防控道路扬尘的新型道路。阐明:本规程从防治道路扬尘出发,采用海绵城市建立理念,提出控水防尘的新型道路。.02 术语和符号2.1.5海绵型生态树池 Sponge type ec
8、ological tree pool 指可以利用树池间区域渗水、蓄水、滞水等功能的新型树池构造,包括植草砖构造和串联型树池带等方式。海绵型生态树池是指在市政道路设计中将人行道树池间区域设计为可以蓄水、渗水、滞水的生态构造,并将传统雨水口改造为海绵型雨水口,车行道路面雨水和透水人行道未能及时下渗的雨水汇入生态树池构造内蓄、渗、滞、排,减少路面积水,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海绵型生态树池包括植草砖构造和串联型树池带构造,主要运用在道路规划断面无绿化带方式的道路,主要是城市支路,应根据道路周边土地运用情况选择运用。.02 术语和符号2.1.9年径流总量控制率 volume capture ratio o
9、f annual rainfall 根据多年日降雨量统计数据分析计算,经过自然和人工强化的浸透、储存、 蒸发腾等方式,场地内累计全年得到控制不外排的雨量占全年总降雨量的百分比。阐明: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作为海绵型道路选择低影响开发设备和考核工程能否达标的根据。各地在确定年径流总量控制率时需求综合思索多方面要素,包括地表类型、土壤性质、降雨规律、道路等级等确定适宜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率。.02 术语和符号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城镇道路低影响开发雨水设备的规模应以工程开发建立后径流排放量接近建立前自然地貌时的径流排放量为规范,径流排放量通常以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为考核目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率概念如下图:.02 术语
10、和符号图:我国大陆地域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分区图,河南省大部分区域处于区和区之间,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约为70%85%;.02 术语和符号设计降雨量:海绵型道路在选择低影响开发设备规模时,以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对应的设计降雨量值作为计算规范。城市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对应的设计降雨量值确实定,是经过统计学方法获得的。选取 至少近 30 年反映长期的降雨规律和近年气候的变化日降雨不包括降雪资料,扣除小于等于 2mm 的降雨事件的降雨量,将降雨量日值按雨量由小到大进展排序,统计小于某一降雨量的降雨总量小于该降雨量的按真实雨量计算出 降雨总量,大于该降雨量的按该降雨量计算出降雨总量,两者累计总和在总降 雨量中的比率,
11、此比率即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对应的降雨量日值即为设计 降雨量。.02 术语和符号根据计算,总结出我省部分城市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对应的设计降雨量如表所示:.02 术语和符号2.2 符号阐明:低影响开发设备的规模应根据控制目的及设备在详细运用中发扬的主要功能,经过容积法或其他方法经计算确定,本规程所列符号均有其不同于其他规范文件的涵义和单位,运用时需留意。. 根本规定0302.03 根本规定3.0.1城镇道路低影响开发设备的选择应遵照因地制宜、经济有效、方便易行的原那么,在保证道路功能的前提下,满足城镇海绵型道路建立的要求。阐明:我省地域宽广,各地域的自然地理条件、水质特点、降雨规律、城镇道路等级等均不
12、同,因此在选择低影响开发设备时应因地制宜,合理确定低影响开发控制目的,科学规划规划和选用下沉式绿地、植草砖构造、透水铺装、进水侧石等设备及其组合。.03 根本规定阐明:海绵型道路在选择低影响开发设备时应根据当地自然地理条件合理选择蓄渗方式;河南省西部是湿陷性黄土的主要分布区域之一,运用本规程时应对路基采用必要的防渗措施;.03 根本规定3.0.2城镇海绵型道路路面排水宜采用生态排水方式,路面雨水宜优先汇入道路红线内绿地。阐明:城镇道途径流雨水应经过有组织的汇流与转输汇入道路红线内绿地内,并经过设置在绿地内的雨水浸透、储存、调理等为主要功能的低影响开发设备进展处置。当红线内绿地调蓄空间缺乏时,可
13、思索由红线外绿地调蓄消纳径流雨水;当道路红线内绿地调蓄空间充足时,还可将红线外雨水引入绿地内消纳,充分利用雨水资源。.03 根本规定城镇海绵型道路生态排水系统流程图:.03 根本规定3.0.3新建道路设计应思索低影响开发设备建立需求,宜优先选用下沉式绿化带方式。3.0.4已建道路可经过路缘石改造和添加植草沟、溢流口等方式将路面雨水转输到下沉式绿地内。阐明:由于单项设备往往具有多个功能,如生物滞留设备的功能除浸透补充地下水外,还可削减峰值流量、净化雨水,实现径流总量、径流峰值和径流污染控制等多重目的。因此应根据道路设计目的灵敏选用低影响开发设备及其组合系统,根据主要功能按相应的方法进展设备规模设
14、计和计算,并对单项设备及其组合系统的类型进展优化。.03 根本规定.03 根本规定3.0.5道路人行道应采用透水铺装;非机动车道宜采用透水沥青路面或透水水泥混凝土路面。阐明:3.0.6道路横断面设计应便于路面雨水汇入低影响开发设备内。低影响开发设备应经过溢流设备与城市雨水管渠系统相衔接,保证上下游排水系统的通畅。阐明:道路横断面设计应道路横断面设计应优化道路横坡坡向、路面与道路绿化带及周边绿地的竖向关系,便于路面雨水汇入低影响开发设备内。低影响开发设备应经过溢流设备与城市雨水管渠系统相衔接,保证上下游排水系统的顺畅。.03 根本规定海绵型道路典型横断面表示图.03 根本规定海绵型道路排水表示图
15、一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立箅式进水侧石立箅式进水侧石.03 根本规定海绵型道路排水表示图二排入城市雨水系统.03 根本规定3.0.7未规划绿化带的道路,宜利用人行道透水铺装、生态树池、树池间设备带等进展城镇海绵型道路设计,其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可根据实践情况适当调整。3.0.8道路绿化带内应采用草、灌木、乔木相结合立体绿化,绿化带内填土外表应采取绿化或透水铺装等防尘措施。.03 根本规定3.0.9行道树树池宜采用海绵型生态树池,人行道部分雨水可引入树池内蓄存、下渗。阐明:人行道应采用透水铺装构造,人行道路面雨水宜优先下渗补充地下水;大雨或暴雨时人行道未能及时下渗或下渗到达饱和形状时,人行道路面多余的雨
16、水那么漫流汇入海绵型生态树池等其他临近低影响开发设备内。.03 根本规定3.0.10 城市立交、高架路宜结合立交绿地及桥下空间布置低影响开发设备,并经过雨水搜集系统将立交范围内的路面雨水聚集后引入相关设备。图:立交桥区低影响开发排水系统表示图.03 根本规定3.0.11 低影响开发设备内植物应根据水分条件、径流雨水水质等进展选择,宜选择耐盐、耐淹、耐污等才干较强的植物,并满足现行国家规范GB 50420中的相关要求。阐明:右图是中适用于郑州本地的植物名录,其他地域应根据当地海绵城市相关设计文件选择适宜的植物。.03 根本规定3.0.12 城镇道路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的设计除满足本规程的要求外,尚
17、应满足现行行业规范CJJ 37中相关要求。. 设 计0402.04 设 计4.1 普通规定4.1.1城镇道路低影响开发设备规模应结合道路断面方式、汇水面积、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对应设计降雨量等要素经计算确定,并应满足海绵城市相关控制目的要求,计算公式见下式。.04 设 计阐明:城镇道路范围内的低影响开发设备主要包括透水铺装、海绵型生态树池、下沉式绿地、海绵型雨水口、沉淀池、溢流设备、立箅式进水侧石等,根据道路横断面规划、市政管线的布置等条件组合设置。假设在道路绿地中设置低影响开发设备,需根据当地降雨和地质条件并结合当地年径流总量控制目的计算设备的详细尺寸。同时不同类型的设备从构造上对绿地的宽度有不
18、同要求,因此需求针对不同宽度的绿地,根据实践情况计算低影响开发设备的尺寸。.04 设 计4.1.2城镇海绵型道路设计宜包含中央绿化带、边绿化带、人行道透水铺装以及生态树池等。4.1.3城镇道路绿化带内的低影响开发设备应采取防渗措施。阐明:当绿地内设置低影响开发设备时,除了应防止各种设备与树木、设备间,包括构造物根底等宽度之间的干扰外,由于下沉式绿地具有蓄水、净化和缓排功能,雨季水位高,平常湿度大,各种设备除应确保构造稳定平安以外,还要根据防水、防潮需求采取适当措施,特别是电气类设备。.04 设 计阐明:同时也要防止雨水下渗对道路路基的强度和稳定性呵斥破坏。城镇道路绿化带内低影响开发设备临近路基
19、侧应采取必要的防渗措施,防止雨水下渗对路基的强度和稳定性呵斥破坏。防渗可采用复合土工膜、SBS卷材土工布等措施。.04 设 计.04 设 计4.2 横断面设计4.2.1 人行道透水铺装设计应符合以下规定:1 人行道透水铺装应采用预制、现浇及其组合等方式,使雨水就地下渗。2 湿陷性黄土、盐渍土、膨胀土等不良地质区域应采用半透水铺装构造,并符合现行行业规范CJJ/T 188及CJJ/T 等的有关规定。.04 设 计4.2 横断面设计4.2.2 单幅路低影响开发设计应符合以下规定:1人行道树池应采用海绵型生态树池构造,海绵型生态树池构造包括植草砖构造、串联型树池带构造等方式。.04 设 计1单幅路低
20、影响开发设计平面表示图:串联型树池带植草砖构造.04 设 计2当海绵型生态树池位于湿陷性黄土、盐渍土、膨胀土等不良地质区域时,应在树池底部和周边设置防渗设备,并设置穿孔搜集管将树池构造内部雨水引流至城市雨水系统。阐明:透水铺装路面雨水宜优先下渗补充地下水资源。当工程所在地域路基处于湿陷性黄土、盐渍土、膨胀土等区域时,应采用半透水铺装构造,并在基层或底基层等不透水层上部设置防渗、导流措施,将下渗的雨水引导汇入道路排水系统,保证道路的功能性要求。全透水构造和半透水构造的路面构造设计应满足国家行业规范CJJ/T 190、CJJ/T 188及CJJ/T 等的有关规定。.04 设 计3 海绵型生态树池设
21、计应符合以下规定:1海绵型生态树池的设计调蓄容积应结合降雨量、降雨控制目的及汇水面类型等要素综合计算确定。2人行道及车行道横坡应坡向海绵型生态树池。3 树池之间铺设碎石基层,树池与碎石层衔接处做隔墙;按道路坡向,除雨水口上游紧邻第一个树池外,其他树池底部埋设连通管,连通管管径不宜小于80mm,将两个树池间区域连通;连通管应避让树穴开挖范围,管端伸入碎石层不小于100mm,管端安装过滤网;两节连通管的接合部位采用透水土工布包裹。4路基与碎石层接合处铺设防渗膜或设置不透水挡墙。.04 设 计阐明:1)人行道横坡应坡向海绵型生态树池,使人行道路面雨水未能及时下渗或下渗饱和时多余雨水漫流至生态树池下渗
22、;车行道应优化横断面坡向,使雨水可以经过海绵型雨水口或其他方式汇入树池带构造内积存、浸透、调蓄。2)树池之间设置连通管,将两个树池间区域连通,提高蓄水才干;思索到碎石层间的孔隙较大,为防止水流速度过快,本规程规定除雨水口上游紧邻第一个树池外,其他树池间都设置连通管,使之构成一个调蓄单元。.04 设 计雨水口上游紧邻第一个树池不设连通管雨水口上游紧邻第一个树池不设连通管海绵型雨水口海绵型雨水口.04 设 计阐明:3路基与碎石层接合处应铺设防渗膜,防止雨水浸透路基,破坏路基强度和稳定性。防渗膜可采用两布一膜方式,膜厚0.3mm,耐静水压值不小于0.6MPa,并应满足相关规范规程要求。.04 设 计
23、4 海绵型雨水口设计应符合以下规定:1海绵型雨水口应与树池错位布置。2海绵型雨水口包括传统雨水口和暗井两部分。3传统雨水口侧壁铺设导排管将搜集的路面雨水排入生态树池构造内,导排管管端设置过滤网;暗井应设置在传统雨水口下游,并经过溢流管和弃流管与传统雨水口连通,多余的雨水经过设置在暗井内的雨水管排入市政雨水系统。.04 设 计阐明:1海绵型雨水口主要运用于生态树池构造设计。海绵型雨水口由传统雨水口和暗井两部分组成:传统雨水口主要作用是搜集路面雨水,并经过雨水口侧壁铺设的导排管将雨水排入生态树池带内部蓄存;暗井的作用是将超越传统雨水口排放才干的雨水排入市政雨水系统,暗井井盖为密封不透水构造。 2暗
24、井与传统雨水口间设溢流管和弃流管,溢流管管底高于导排管管顶,弃流管设置在井底。初期雨水经过弃流管弃流入暗井内,超越传统雨水口排放才干的雨水溢流入暗井内,排入市政雨水系统。.04 设 计海绵型雨水口构造表示图:.04 设 计4 海绵型雨水口设计应符合以下规定:4) 设置为单排时,导排管管径宜为200mm,间距宜为200mm-250mm;设置为多排时,导排管管径宜为80mm,间距宜为100mm-120mm。5弃流管设置在雨水口侧壁沿雨水口底部连通暗井,管径宜为50mm,铺设坡度不小于1%。6溢流管设置在雨水口侧壁,管底距雨水口底部不小于550mm,管径宜为300mm。.04 设 计阐明:1路面雨水
25、应优先汇流入雨水口内,雨水口内储存的雨水经雨水口侧壁铺设的假设干导排管引流入碎石层内调蓄、浸透;为防止初期较脏的雨水进入碎石层内呵斥系统堵塞,在传统雨水口底部设置弃流管,将初期较脏的雨水弃流入暗井内。 2弃流管泄水才干应小于导排管排水才干,将雨水优先引流入碎石层内,因此弃流管管径宜为30mm-50mm,导排管管径宜为80mm-120mm;导排管可设置单排或多排方式,多排时最下面一排管底距雨水口底部不小于300mm,防止雨水口内沉淀的杂物进入碎石层内呵斥堵塞。导排管伸入碎石层内长度不小于350mm,将雨水在碎石层内分布均匀,提高排水才干。.04 设 计阐明:溢流管将超越雨水口排水才干的雨水溢流入
26、暗井内排入市政雨水系统。溢流管设置在雨水口侧壁靠上,管底距雨水口底部不小于550mm,保证雨水优先经过导排管排入碎石层。.04 设 计4 海绵型雨水口设计应符合以下规定:7海绵型雨水口型式分为偏沟式、平箅式,箅数为单箅、双箅或多箅等;海绵型雨水口详细设计时应根据汇水流量、道路方式和道路坡度等选择箅数,并应符合现行国家规范GB50014中的相关规定。阐明:海绵型雨水口可根据雨水口箅数分为单箅、双箅或多箅等方式。单箅及双箅海绵型雨水口暗井设置在传统雨水口下游,四箅或多箅海绵型雨水口的暗井设置在传统雨水口中部或根据排水方式合理选择,满足暗井排水功能。海绵型雨水口的箅数还应符合现行国家规范 GB 50
27、014中的相关规定。雨水口的方式、数量和布置应按汇水面积所产生的径流量、雨水口的泄水才干和道路方式确定。.04 设 计5 植草砖构造设计应满足以下规定:1人行道宽度小于5m时,宜将人行道树池之间区域设计为植草砖构造,植草砖构造上部为植草砖和种植土,下部为碎石蓄水层。2植草砖顶面应低于周边人行道路面10mm。3植草砖下面设置碎石层,详见图4.2.3。.04 设 计6 串联型树池带设计应满足以下规定:1人行道宽度不小于5米时,宜将树池间区域设计为串联型树池带。2串联型树池带应设计为下沉式绿地方式,绿地构造下部为碎石层构造,绿地与碎石层间设置复合土工隔膜,详细做法详见串联型树池带设计横断面如图4.2
28、.4所示。3下沉式绿地下沉深度普通为50mm-100mm,详细应经计算确定。.04 设 计阐明: 1下沉式绿地下面设置碎石层,碎石层采用大孔隙构造,孔隙率不小于25%,在树池内部构成有效蓄水空间;碎石层厚度根据设计降雨量和道路汇水面积等要素经计算确定所需求的调蓄容积; 2绿地与碎石层间设置复合土工隔膜,防止绿地内土壤进入碎石层中构成黏结碎石,影响下渗效果。.04 设 计4.2.3 多幅路低影响开发设计应符合以下规定:1人行道设计按本规程4.2.1规定执行。2非机动车道宜设计为透水沥青或透水混凝土路面。3多幅路规划有红线外绿地时,宜将红线外绿地设计为下沉式绿地方式。4多幅路机动车道雨水应优先汇入
29、边绿化带内。5三幅路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多余部分的雨水宜优先汇入海绵型生态树池带内。6四幅路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多余部分的雨水宜优先汇入人非绿化带内。7多幅路低影响开发平面设计和横断面设计参照附录C。.04 设 计1多幅路低影响开发设计横断面表示图:排水方式:优化横断面坡向,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雨水汇入人非隔离带内,机动车道雨水汇入机非隔离带内,多余雨水那么经过设置在绿化带内的溢流井排入市政雨水系统。.04 设 计2多幅路低影响开发设计平面表示图:排水方式:优化横断面坡向,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雨水汇入人非隔离带内,机动车道雨水汇入机非隔离带内,多余雨水那么经过设置在绿化带内的溢流井排入市政雨水系统。.
30、04 设 计.04 设 计4.3 主要节点设计4.3.1透水沥青路面设计应符合以下规定:1 透水沥青路面构造类型可分为:半透水构造和全透水构造,其构造设计应符合现行行业规范CJJ/T 190中的有关规定。2 透水沥青路面应根据不同构造类型,合理设置排水设备与周边低影响开发设备对接,将雨水排入低影响开发设备内。排水设备规模应结合当地降雨量和周边低影响开发设备的特点进展设计。3 应根据工程所在地的地质条件、环境气候、施工管养阅历等要素综合思索选择适宜的透水沥青路面类型。.04 设 计4.3.2透水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应符合以下规定:1 透水水泥混凝土路面宜用于人行道或非机动车道。2 透水水泥混凝土路
31、面构造分全透水构造和半透水构造,其构造设计应符合现行行业规范CJJ/T 中的相关规定。3 透水水泥混凝土路面构造还应根据工程地质条件、环境气候等要素合理选择。4 全透水构造设计时路面下宜设排水盲沟或其他设备,并调整路基与周边低影响开发设备的竖向关系,将雨水排入周边低影响开发设备内。.04 设 计4.3.3透水砖路面设计应符合以下规定: 1 透水砖路面构造除应满足承载才干要求以外,还应满足透水、储水功能和抗冻性要求。 2 透水砖路面下的土基应具有一定的浸透性能。土壤浸透系数应不小于1.0 x10-3cm/s,且土基顶面间隔地下水位宜大于1.0m。当土基、土壤浸透系数以及地下水位高程不满足要求时,
32、宜添加路面排水设计。 3 透水砖路面的排水可分外表排水与内部排水。外表排水应结合道路低影响开发设计断面,调整透水砖面层坡向,将路面未能及时下渗的雨水就近排入低影响开发设备内。.04 设 计4.3.3透水砖路面设计应符合以下规定: 4 透水砖路面内部雨水搜集可采用多孔管道及排水盲沟等方式。排水管道与排水盲沟应与周边低影响开发设备连通,将雨水就近排入低影响开发设备内。阐明:全透水水泥混凝土路面构造设计时应思索路面下排水。路面下排水可设排水盲沟管,排水盲沟管应与道路周边低影响开发设备相连,将路面下渗雨水排入低影响开发设备内。.04 设 计4.3.4 边绿化带设计应符合以下规定:1 边绿化带可设计为下
33、沉式绿地和下沉式生物滞留带等方式。2 当边绿化带宽度小于2m时,宜将绿化带设计为下沉式绿地方式,人行道雨水漫流至绿地内蓄渗。下沉式绿地设计应符合以下规定:1下沉式绿地的下沉深度普通为100mm-200mm,详细应根据植物耐淹性能和土壤浸透系数等确定。2下沉式绿地内应设溢流设备,保证暴雨时径流的溢流排放,溢流口标高应高于绿地50mm-100mm。.04 设 计阐明:下沉式绿地具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下沉式绿地指低于周边硬化地面或低于道路路面在200mm以内的绿地;广义的下沉式绿地泛指具有一定的调蓄容积,且可用于调蓄和净化径流雨水的绿地,包括生物滞留设备、雨水湿地、调理塘等。本规范所指下沉式绿地
34、为广义的下沉式绿地。下沉式绿地构造表示图:.04 设 计4.3.4 边绿化带设计应符合以下规定:3 当边绿化带宽度不小于2m时,宜将绿化带设计为下沉式生物滞留带方式。车行道和人行道路面雨水有组织汇流入滞留带内,饱和时经过溢流设备排入城市雨水系统。4 下沉式生物滞留带设计应符合以下规定:1车行道路面雨水应经过立箅式进水侧石或其他方式汇流入滞留带内。2下沉式生物滞留带内应设溢流设备,溢流设备可选用溢流井、溢流竖管或雨水口等,溢流口标高应低于临近路面50mm-100mm。.04 设 计阐明:下沉式生物滞留带经过滞留带内植物、土壤和微生物系统综协作用对径流雨水进展渗、滞、蓄、净等效果。下沉式生物滞留带
35、构造表示图:.04 设 计4.3.4 边绿化带设计应符合以下规定:4出水水质有详细要求时,下沉式生物滞留带换土层介质类型及深度应满足出水水质要求,还应符合植物种植及园林绿化养护管理技术要求。5换土层底部应设置透水土工布隔离层。6当下渗雨水不适宜直接下渗补充地下水时,应在生物滞留带底部铺设防渗膜,并在碎石层底部埋置管径为100mm-150mm的穿孔排水管,将雨水搜集后排入城镇雨水系统。.04 设 计4.3.4 边绿化带实践运用效果:.04 设 计4.3.5 中央绿化带设计应符合以下规定:1 中央绿化带宜设计为下沉式绿地方式。2 当中央绿化带思索防撞要求时,应采用相应等级的防撞防护栏或设置岛式绿化带。3 岛式绿化带内的种植土应低于临近路缘石顶面100mm。阐明:中央绿化带设计为下沉式绿地,将降落到绿地内的雨水经过渗、滞、蓄等措施消纳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金融中介服务协议标准格式范本版
- 2024年驾驶员培训场地租赁协议
- 2024版专业石材采购协议样本版B版
- 2024版专业弱电系统工程安装协议模板一
- 二零二五年度个人车库租赁合同范本包含车位租赁与停车场管理3篇
- 劳务派遣服务延续协议书
- 2024年连锁餐饮品牌加盟协议范本
- 2025版快递货物快递网点建设与运营管理合同3篇
- 2024年食堂厨余废物回收与利用合同3篇
- 2024年路灯灯具定制加工合作协议2篇
- 甘肃科技重大专项计划申报书模版
- 35kV线路工程电杆组立工程施工组织方案
- 毕业论文材料分拣装置PLC控制系统方案
- 刑法涉及安全生产的16宗罪解读
- 京东五力模型分析
- 电大《电气传动与调速系统》网络课形考任务1-4作业及答案
- 铜精矿加工费简析
- 机电拆除专项施工方案
- 变电站电气一次工程监理要点重点
- 足球专项体育课教学大纲、教学计划
- ASTMA153∕A153M-05钢铁制金属构件上镀锌层(热浸)标准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