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银行学概论(安徽大学 文策)_第1页
中央银行学概论(安徽大学 文策)_第2页
中央银行学概论(安徽大学 文策)_第3页
中央银行学概论(安徽大学 文策)_第4页
中央银行学概论(安徽大学 文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央银行学概论主讲:文策1中央银行是什么样的金融机构中央银行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的关系2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中央银行基本理论 第二部分: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理论 第三部分:中央银行业务3第一部分:中央银行基本理论 中央银行制度的产生与发展中央银行的性质与职能中央银行制度的类型与结构中央银行与政府的关系4第二部分: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理论 货币政策概述货币政策目标货币政策工具货币政策中介指标货币政策传导时滞与效应5第三部分:中央银行业务中央银行负债业务中央银行资产业务中央银行其他业务6第一章 中央银行制度的形成与发展7 第一节 中央银行的产生与发展8 中央银行产生的背景和客观经

2、济原因 1656年-1913年9中央银行产生的历史背景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商业银行的普遍建立早期商业银行的发展数据: 英国:1776年(150家)- 1814年(640家) 美国:1830年(329家)-1840年(940家)10 早期私人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发展数据: 英:1827年(6家)-1842年(118家)11信用危机使得政府加强对银行券发行的控制 1844年的英格兰银行条例银行信用的集中化以及垄断性金融集团的形成12中央银行产生的客观经济要求统一发行货币的要求银行的支付能力保证要求政府融资的要求建立统一的票据清算中心的要求对全国金融机构统一管理的要求13 中央银行的发展阶段14初创阶段

3、(初步形成阶段) ( 17世纪中后期1913年)代表性的银行:瑞典国家银行 中央银行的先驱英格兰银行 中央银行的“鼻祖”美国联邦储备体系 对世界各国产生广泛的影响15阶段特点:早期中央银行都是从私人商业银行逐渐演变而来货币发行权的逐步垄断 职能的逐步完善 金融监管和调控功能尚不具备16制度推行阶段(1914年1945年) 阶段特点:这一时期中央银行多由政府直接创设央行业务活动重心在于稳定货币和控制通货膨胀已建立严格的准备金制度17制度强化阶段(1946年以后) 阶段特点:央行国有化成为普遍原则央行货币政策普遍使用央行业务独立性增强央行的国际合作进一步加强18第二节 我国中央银行制度的产生、发展

4、与完善19旧中国的中央银行中央银行的萌芽户部银行和交通银行国民政府的中央银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20新中国的中央银行成立初期的中国人民银行及其特点单一制的中央银行制度央行职能与商行职能并存,但作为央行的职能尤为突出行政、法律、经济手段并举的管理方式货币政策的核心是稳定金融物价21提高放款利率举办折实储蓄和定活两便储蓄有重点有选择地扩大放款发行一亿元的折实公债,回笼货币221953年-1983年的人行及其特点政企不分职能萎缩231983年以后的人行及其特点彻底改变了双重职能的状况从此有了明确的货币政策目标及宏观金融调节手段对金融的宏观控制逐渐由行政手段转向经济手段24第二章 中央银行的性质和

5、职能25第一节 中央银行的性质26 从中央银行的业务活动特点看,它是特殊的金融机构从中央银行发挥的作用看,它是特殊的国家行政机构27从央行发展史看,都是适应政府需要产生央行的逐步国有化最高领导人的任命一般都由国家最高当局任命不同于一般的政府机关28第二节 中央银行的职能29“发行的银行”职能是指国家赋予央行集中与垄断货币发行的特权,是国家唯一的货币发行机构有利于防止信用膨胀,有利于币值稳定30“政府的银行”职能指央行既作为政府管理金融的工具,又为政府提供金融服务31主要表现:经理国库对政府融通资金 方式: 直接放款;直接购买政府公债;透支;协助推销政府公债代理政府金融事务代表政府参加国际金融活

6、动充当政府金融政策顾问32“银行的银行”职能是指其与商行和 其他金融机构发生业务往来 ,对商业银行发生存贷款关系及资金往来清算关系。33主要表现:集中保管和调度全国金融机构的准备金充当银行业务的最后贷款人全国金融机构的资金清算中心主持外汇银行的外汇头寸抛补业务34管理金融的银行 是指 央行有权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并对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业务活动进行领导、管理和监督。35第三章 中央银行制度的类型和组织结构36第一节 中央银行的制度形式37单一制中央银行制度(或称一元制) 是指国家建立单独的央行 机构,使之全面行使央行职能。 38一元式中央银行制度:一国只设立一家统一的央行行使央行的权力和职

7、能 特点:权力集中,职能齐全,有较多的分支机构39二元式中央银行制度:中央银行体系有中央和地方两级相对独立的央行机构共同组成 特点:权力、职能相对分散,分支机构不多40准中央银行制度是指还未建立通常意义上的央行制度,由类似央行的金融管理机构和商业银行共同行使央行职能41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商业银行 香港:金融管理局、汇丰银行、渣打银行和中国银行42跨国中央银行制度是指两个以上主权独立国家共有的中央银行。特点:跨越国界行使央行职能43欧洲中央银行(European Central BankECB)441992年根据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成立,前身是欧洲货币局职能:“维护货币的稳定”,管理主导利率、货

8、币储备和发行及制定欧洲货币政策。45体系构成:ECB和欧盟各国央行(NCBS)共同组成 特点:独立性强,不接受欧盟领导机构的指令,不受各国政府监督;世界上第一个管理超国家货币的央行;制定统一的货币政策。46第二节 中央银行的制度结构47一、中央银行的资本结构央行营业资本流通中的货币各种存款资本金铸币纸币金融机构存款非金融机构存款政府存款实收资本公积金48国家所有制形式公私股份混合所有制形式全部股份私人所有无资本金的中央银行资本金为多国共有的中央银行49二、中央银行的权力结构(包括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三权由一个机构统一行使优点:决策层次少,权力集中,有利于政策间的衔接和一致,便于迅速决策和操

9、作缺点:三权之间制衡机制不强三权分属不同的机构50三、中央银行的内部组织结构行政办公机构业务机构金融监管机构经济金融调研机构51四、中央银行的分支机构设置按经济区域设置,体现商品经济规律的要求,有利于排除政府的过度干预按行政区域设置,不符合经济规律要求,增加政府干预机会以经济区域为主,兼顾行政区划设置。52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的设置531998年改革:分支机构:9家分行:天津分行(管辖天津、河北、陕西、内蒙古)、沈阳分行(管辖辽宁、吉林、黑龙江)、上海分行(管辖上海、浙江、福建)、南京分行(管辖江苏、安徽)、济南分行(管辖山东、河南)、武汉分行(管辖湖北、湖南、江西)、广州分行(管辖广东、广西

10、、海南)、成都分行(管辖四川、贵州、云南、西藏)、西安分行(管辖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542个营业管理部:北京、重庆326个中心支行1827个县级支行55 目的:增强独立性,减少地方政府的行政干预不足:原有基层分支机构定位不明,跨地区监管成本上升,货币政策调控难度加大56第四章 中央银行与政府的关系57第一节 央行与政府关系的内容58央行与政府关系的基础:共同的使命政策目标的协调性基本性质的相同性59政府对中央银行的控制与管理央行资本的国有化政府拥有领导人的任命权与提名权法定的责任关系政府代表的直接介入与影响政府享有最终的权威60央行与财政的关系行政关系 央行在行政上保持了较大的独立性

11、,与财政部无直接行政隶属关系央行直接隶属财政部,在人事组织决策上要受到来自行政当局的制约资金关系61第二节 中央银行的相对独立性62相对独立性问题的提出货币政策稳定性与连续性要求央行具有相对独立性防止货币的财政发行也要求央行具有独立性央行业务的专业性与特殊性也要求其具有独立性63二、中央银行相对独立性的主要内容什么是相对独立性 是指央行在政府或国家权力机构的控制和影响下,根据国家总体的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独立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64相对独立性的主要内容建立独立的货币发行制度独立制定或执行货币金融政策独立管理和控制金融体系和金融市场65三、央行与政府关系的不同模式独立性较强的模式:美国模式独立性居

12、中的模式:英国模式和日本模式独立性较差的模式:意大利模式66第五章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概述67第一节 货币政策概述68货币政策的含义 中央银行为实现其特定的经济目标而采用的各种控制和调节货币供应量或信用量的方针和措施的总称。69货币政策的特征从调节目标看,它是一种宏观经济政策,而不是微观经济政策。从调节对象看,它是调节社会总需求的政策,而非调节社会总供给的政策。从调节手段看,它是一种间接控制措施,而非直接控制措施从调节时效看,它是长期与短期调节公用的政策。70三、货币政策的内容信贷政策利率政策外汇政策71第二节 货币政策与社会总供求72 一、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平衡的含义什么是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

13、73社会总供求平衡的含义 是货币均衡是市场的总体平衡是现实的总需求与短期内可能形成的总供给的平衡74二、货币量变动通过总需求影响总供给一定条件下相对均衡的三个关系75货币量与总需求量的关系总需求怎样影响总供给 总需求增加使社会总供给增加总需求增加使总供给价格总额增加现实总需求与现实的总供给之间差距以多少为宜现实总需求与现实总供给之间差距多少为宜76货币量增加通过总需求影响总供给的几种情况直接引起商品供给增加过度需求会导致物价上涨潜在生产要素利用不平衡,物价上升77社会总供求的状况是制定货币政策的依据社会总需求不足,实行扩张性货币政策社会总需求过度,实行紧缩性货币政策社会总供求构成不相适应,实行

14、松紧搭配的货币政策78货币供应量与社会总需求量的区别内容不同变动量不同变动时间不同79第六章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目标80第一节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目标的内容81一、稳定物价目标稳定物价的意义衡量物价稳定的指标GNP平均指数消费物价指数批发物价指数82充分就业目标充分就业的含义衡量充分就业的指标:失业率83三、经济增长目标经济增长的含义衡量经济增长的标准GNPGDP国民收入84四、平衡国际收支目标国际收支与国际收支平衡衡量国际收支平衡的标准五、金融稳定目标85第二节 货币政策目标之间的关系86一、稳定物价与充分就业的矛盾与协调 X Y87二、 经济增长与稳定物价、充分就业的矛盾与协调三、稳定物价与平

15、衡国际收支、 金融稳定的矛盾四、促进经济增长与平衡国际收支的矛盾88五、货币政策目标的简化原因:货币政策四大目标之间矛盾重重货币政策不可能包打天下货币政策能够做到的只有稳定货币联邦德国“保卫马克”目标的成功89简化趋势:稳定物价为主,其他则在从属之列举例: 在美国,“保持物价稳定与促进经济增长”90清水启典:“问题的核心在于这样一个事实:人们期望从货币当局那里得到的要比货币当局能够成功地做到的要多得多。货币政策是很有威力的。在经济史上,松的货币政策是许多次大萧条的主要原因。我们必须排除这种想法:认为货币政策能解决诸如调控汇率、反衰退、调控土地和股票价格、进行国际政策协调以及保持金融市场稳定等等

16、如此之多的困难问题。今后,我们要避免再犯同样的错误.”91六、通货膨胀目标制:一个新的潮流 政策核心:以确定的通货膨胀率作为货币政策目标,或一个目标区间。理论依据是综合的最先由新西兰储备银行提出92第三节 我国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目标93一、货币政策目标的争论单一目标论双重目标论就业优先,兼顾物价稳定或发展优先,兼顾物价稳定“轻度通货膨胀说”94二、我国货币政策目标的选择“保持货币币值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95本章重点:充分就业、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国际收支平衡的含义货币政策目标之间的相互关系货币政策目标的简化过程96第七章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工具第一节 再贴现政策一、再贴现政策的意义二、再贴

17、现政策的种类长期的再贴现政策抑制政策扶持政策短期的再贴现政策97三、再贴现政策的内容 规定何种票据具有申请再贴现的资格再贴现率的调整再贴现率的特点:是一种短期利率是一种官定利率是一种标准利率 98四、再贴现政策的作用影响存款货币机构的准备金和资金成本,从而影响社会资金供求对调整信贷结构有一定效果,使之与产业政策配合可产生货币政策变动方向和力度的告示作用,从而影响公众预期防止金融恐慌99五、再贴现政策的局限性从控制货币供应量来看,不是一种理想的金融工具从对利率的影响来看,通常只能影响利率水平缺乏弹性再贴现率的调整有时并不能准确反映央行货币政策意图100六、我国再贴现政策的特点其积极作用较多地侧重

18、于微观领域再贴现率的调整与各项存贷款利率同步进行101第二节 存款准备金政策一、存款准备金政策的含义二、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内容规定存款准备金比率规定存款准备金的计提基础存款余额的确定缴存存款准备金的基期规定可充当存款准备金的资产项目102三、存款准备金工具的作用过程四、存款准备金政策的局限性缺乏弹性对经济震荡剧烈对各类银行或各地区银行的影响不一样103五、法定存款准备率的变化零准备率:发达国家的新动向对正准备率的批评:正准备率实际上是对金融机构的课税,这种税的不利之处:“税负不公”银行相对于非银行金融机构在竞争中处于劣势弱化存款准备金制度的约束力,扭曲市场结构104央行的货币政策操作将越来越集中

19、于对利率的调控金融机构的界限日益模糊在很多国家,它蜕变为直接为央行、间接为政府敛取收入的手段存款准备金一般是无息的105六、我国的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1984年1998年,特点:同时存在着一个法定准备金制度和一个“准”法定的备付金制度与金融机构准备金(央行负债)相对应的,还有一项规模更大的对金融机构贷款(对金融机构债权)项目1983年3月2004年4月25日2004年4月25日起施行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制度106第三节 公开市场政策一、公开市场政策的含义二、公开市场业务的种类三、央行公开市场活动的目的控制货币供应量和信贷规模协助再贴现政策的应用减轻由于政府财政收支造成的影响影响利率水平和利率结构协助

20、政府公债的发行和管理影响债券的价格和收益107四、公开市场政策的利弊利:央行可直接影响市场货币供应量央行对货币供应量的调节处于主动地位可进行微调可进行经常性、连续性操作具有可逆性可迅速操作108弊:此业务的开展需要有一个发达的金融市场商业银行的行动不一定符合央行的意愿货币政策的告示作用较弱受货币流通速度的影响109五、公开市场业务的操作公开市场业务操作计划公开市场操作方式 购入债券 长期性增加长期性调节 售出债券 长期性减少 购买回购协议 临时性增加短期性调节 售出购回协议 临时性减少110公开市场操作对象公开市场操作的交易方式:有价证券的买卖、正回购、逆回购、发行等方式操作过程六、我国的公开

21、市场业务公开市场业务的种类:银行间人民币市场银行间外汇市场111近三年我国公开市场操作情况2003年,分为三个时期1月7日28日,采用逆回购方式投放货币2月1日4月24日,采用正回购方式收缩货币4月底年底,发行央行票据,加大货币收缩力度发行央行票据的意义巧妙的回避了所谓的“债券资产存量的制约问题”央行掌握了市场操作的主动权改善了债券流通市场中短期债偏少局面1122004年,共开展110次人民币公开市场操作,净回笼基础货币6690亿元。一季度,实行适度从紧的操作取向二季度以后,相对中性操作,重点从总量调整转向结构调整外汇占款快速增长使央行公开市场操作主动性下降 三次创新:发行央行票据充实公开市场

22、操作工具将央行票据的发行变为较长期的制度安排超常规发行三年期长期票据1132005年,前11个月净回笼资金13800亿元 分为三个阶段:3月17日前,公开市场操作在两难中前行3月17日至8月底,市场利率快速下行,适度回笼货币8月底至11月末,市场利率逐步回升,7月、8月,适度放缓对冲力度,9月份后适当加大操作力度114第四节 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和其他政策工具一、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消费者信用控制证券市场信用控制不动产信用控制优惠利率115二、直接信用控制信用配额管理直接干预流动性比率管理利率控制特种存款三、间接信用控制道义劝告窗口指导116第八章 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中介指标第一节 货币政策中介指

23、标概述一、货币政策中介指标的涵义中 货币 中 近期指标 货币政策央 政策 介 中介指标银 工具 指 行 标 远期指标 117二、货币政策中介指标的选择可测性可控性相关性抗干扰性适应性118三、中介指标的种类近期指标(操作目标)存款准备金基础货币短期利率远期指标(中间目标)货币供应量银行信贷规模119第二节 我国中央银行货币政策中介指标的选择一、货币供应量作为我国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是最佳选择二、贷款量指标目前仍作为中介指标,但不宜长期使用。三、现金流通量不宜作为我国中介指标四、利率不宜作为我国现阶段的中介指标120第九章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与效应第一节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概述一、货币政策传导

24、要素货币政策工具中介指标最终目标121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及非银行金融机构金融市场企业和社会公众二、货币政策传导过程货币政策的机构传导货币政策的经济变量传导货币政策综合传导过程122第二节 凯恩斯学派与货币学派的理论分歧一、凯恩斯学派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产品市场的均衡:IS曲线消费函数:C=C(Y)=a+bY投资函数:I=I(r)=Ipdr产品市场均衡条件: Y=C(Y)+I(r) =a+bY+Ipdr Y=(a+Ipdr)/(1b) =K*(a+Ipdr)123 r IS曲线 o Y 124货币市场均衡:LM曲线持币动机: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M1=L1(Y);M2=L2(r)货币总需求:M

25、d=M1+M2=L1(Y)+L2(r)货币市场均衡条件:Ms=Md=L1(Y)+L2(r) r LM曲线 0 Y125凯恩斯学派的一般均衡理论:IS-LM模型两大前提:经济中只存在货币和债券两种资产;金融市场通过利率变动达到均衡 r LM r LM2 LM0 r0 E0 r2 E2 LM1 r0 E0 r1 E1 IS IS 0 Y0 Y 0 Y2 Y0 Y1 Y126凯恩斯学派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R Ms r I E Y开放经济下的IS-LM-BP模型 r LM1 LM r1 r0 IS 0 y1 Y0 Y127二、货币学派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资产组合效应传导机制: R Ms B A C(I

26、) Y财富效应传导机制: Ms r Ps W C Y托宾投资q理论: q=企业真实资本市值/资本的重置成本 传导模式:Ms Pa Ps q I Y128三、两种理论的区别重视的中介指标不同凯恩斯学派关于货币供给增长的名义收入效应小于货币学派的判断货币是否为影响收入和经济活动的唯一因素货币对国民收入的变动是否有直接影响传导机制从何开始129第三节 货币政策传导时滞一、内部时滞认识时滞决策时滞影响内部时滞的因素二、外部时滞操作时滞及影响因素市场时滞及影响因素130第四节 主要国家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比较一、美国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介指标的选择20世纪50-60年代 1973年-1979年79年后货币

27、政策工具131二、德国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介指标的选择1974年前1974年后1988年货币政策工具的选择132三、日本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介指标的选择70 年代前70年代后货币政策工具的选择133第十章 中央银行业务活动的一般分类与资产负债表第一节 中央银行业务活动的一般分类一、银行性业务资产负债业务不进入资产负债表的银行性业务二、管理性业务与货币资金运动无直接联系需运用央行的法定特权134第二节 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一、资产负债表的一般构成简化的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 资产 负债 国外资产 储备货币 对中央政府的债权 定期储备和外币存款 对各级地方政府的债权 发行债券 对存款货币银行的债权 进

28、口抵押和限制存款 对非货币金融机构的债权 对外负债 对非金融政府企业的债权 中央政府存款 对特定机构的债权 对等基金 对私人部门的债权 政府贷款基金 资本项目 其他项目 135资产国外资产国内资产负债二、中国人民银行的资产负债表 1994-1998年中国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 项目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国外资产(净) 4451.3 6669.5 9562.2 13229.2 13560.3 外汇 4263.9 6511.4 9330.0 12649.3 13087.9136 项目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黄金 12.0 12.0 12.0 12.

29、0 12.0国际金融机构资产 175.4 146.1 220.2 567.9 460.4对中央政府债权 1687.7 1582.8 1582.8 1582.8 1582.8对存款货币银行债权 10451.0 11510.3 14518.4 14375.9 13058.0对非货币金融机构债权 269.9 181.6 117.7 2072.3 1962.8对非金融部门债权 728.3 680.1 685.7 171.0 103.8储备货币 17217.8 20759.8 26888.5 30632.8 31335.3 发行货币 7883.9 8574.0 9434.8 10981.1 12064.

30、1 对金融机构负债 7468.3 9672.5 14354.9 16114.9 14744.7 缴存准备金 3961.2 5246.5 7612.4 9248.7 14744.7 存款货币银行 3827.5 5108.6 6544.7 8904.9 14033.6 在人行存款 3507.1 4426.0 6742.5 6866.2 存款货币银行 3031.3 3946.8 6657.7 6284.4 非金融机构存款 1865.6 2513.3 3098.8 3536.8 4526.5债券 0.0 197.1 0.0 118.9 118.9中央政府存款 833.3 973.4 1225.4 14

31、85.9 1726.1自有资金 265.7 371.1 366.8 366.2 366.8其他(净) -728.6 -1677.1 -2040.9 -1190.6 -2279.4 137三、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的项目结构与资产负债业务的关系138第十一章 中央银行的负债业务第一节 中央银行的存款业务一、中央银行存款业务的目的与特点目的特点存款原则存款动机存款对象存款当事人关系139二、中央银行的存款业务准备金存款政府存款非银行金融机构存款外国存款特定机构和私人部门存款特种存款140三、央行存款业务与其发挥职能作用的关系作为发行的银行作为银行的银行作为政府的银行作为管理金融的银行141第二节 中央

32、银行的货币发行业务一、货币发行的含义、种类和渠道含义种类经济发行财政发行发行渠道142二、货币发行的原则垄断发行原则信用保证原则弹性发行原则三、中央银行货币发行的准备制度货币发行准备的构成现金准备证券准备143货币发行准备金的比率几种主要的货币发行准备制度现金准备发行制证券保证准备制现金准备弹性比例制证券保证准备限额发行制比例准备制144主要国家的货币发行制度的比较美国1980年以前,现金准备弹性比例制度1980年以后,发行抵押制度英国1844年银行条例,十足的黄金准备1939年货币法,证券保证准备限额发行制日本:比例准备制加拿大:债券准备制香港特别行政区:100%外汇作准备145第三节 中央银行的其他负债业务一、经理国库业务国家财政预算收支的保管方式:国库制独立国库制委托国库制银行制二、发行中央银行债券:主动负债业务三、对外负债四、资本业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