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三第四、五、六章基础选择题_第1页
人教版必修三第四、五、六章基础选择题_第2页
人教版必修三第四、五、六章基础选择题_第3页
人教版必修三第四、五、六章基础选择题_第4页
人教版必修三第四、五、六章基础选择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专题十五种群和群落演练一下列生物群体中,属于种群的是()一个湖泊里的全部鱼B.一片草地上的所有蒲公英C.一片森林中的所有生物D.一块农田里的全部绿色植物个种群中如果幼体较少,成年和老年个体较多,那么这个种群的密度会()越来越大B.保持稳定C.越来越小D.无法预料(2012年1月广东学业水平)调查某菜园蚯蚓数量的适宜方法是()直接计数法B.样方法C.目测估算法D.标志重捕法下表所示为三个城市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若将这三个城市人口增长率由高到低排序,正确的城市出生率/%死亡率/%甲12.53.5乙12.65.6丙8.80.8是()A用乙丙B.乙甲丙C.甲丙乙D.乙丙甲从理论上分析,草原灭鼠应注意

2、避免鼠群增长曲线处于“S”型曲线的()即将增长的水平B.K74的水平C.幻2的水平D.K的水平台湾玉山西北坡植被分布情况为:下层为热带雨林,中层为常绿阔叶林,顶端为高山草甸。决定该山植被分布的生态因素是()水分B.阳光C.温度D.能量虫牙虫与草、牛与草,这两种情况下生物之间的关系依次为()A.捕食、寄生B.捕食、捕食C.种内斗争、竞争D.共生、捕食8.为(荒漠草地树林我国大力治理荒漠并取得了一定成果。下图为某地的荒漠经多年治理的变化情况,这种变化可称)A.群落的抵抗力B.群落的稳定性C.群落的丰富度D.群落的演替9.在下面四个年龄分布类型中,老年组成年级幼年组哪一类型种群灭绝的可能性最大?)在

3、对某种鼠的种群密度的调查中,第一次捕获并标记39只鼠,第二次捕获34只鼠,其中有标记的鼠15只。则该种群数量约为()A.88只B.86只C.90只D.92只一个新的物种进入某地后,下列有关其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先呈“S”型增长,后呈“J”型增长B.先呈“J”型增长,后呈“S”型增长C.种群数量达到K值以后会保持稳定D.K值是环境条件允许的种群增长的最大值将大小两种草履虫分开培养,都能正常生长。若将两者放在一起培养16天,其中一种生长正常,而另一种则全部死亡。此现象在生物学上称为()A.互利共生B.寄生C.竞争D.捕食群落演替的总趋势是()A.物种多样性的增加和群落稳定性的提

4、高B.物种多样性的减少和群落稳定性的降低C.物种多样性的增加和群落稳定性的降低D.物种多样性的减少和群落稳定性的提高演练二动物学家考察某个牧区后,认为当地的鹿群处)增长高峰期,今后还能增长十几年才会停止。预测种群未来动态信息的主要依据是()种群的数量和密度B.种群的年龄结构C.种群的性别比例D.出生率和死亡率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棉铃虫中的雄性个体,则该种群的密度会()A.明显增大B.明显减小C.相对稳定D.先增后减(2012年6月广东学业水平)调查种群密度时,研究对象不同,采用方法也不同。以下适宜用样方法调查的对象是()A.大肠杆菌B.丹顶鹤C.大象D.蒲公英下列哪种条件下种群数量会呈指

5、数增长?()A.当只有食物受到限制时B.在各种条件充裕,没有天敌等理想条件下C.只要没有捕食者D.在实验室内的锥形瓶中培养酵母菌下图表示接种到一定容积培养液中的酵母菌的生长曲线图,曲线中表示由于空间、资源的限制使种内斗争最为剧烈时间段的是()A.cd段B.de段C.ef段D.fg段对海洋岩礁上的藻类植物调查时发现,一般在浅水处生长着绿藻,稍深处是褐藻,再深一些的水域中是红藻。直接影响藻类植物分布的主要因素是()A.阳光B.温度C.海水含盐量D.海水含氧量蝙蝠蛾的幼虫在土壤中越冬时,被虫草属真菌侵入体内,菌丝逐渐充满虫体而变为菌核,使虫体内部组织破坏,仅残留表皮,这种真菌与幼虫的关系属于()A.

6、共生B.寄生C.竞争D.捕食下列有关群落演替的叙述中,正确的是()群落中一些生物消失了,另一些生物来占据它们的空间,就属于演替光裸的岩石上最先出现的是地衣C.在弃耕的农田上不可能形成树林D.不论在什么条件下,群落的演替都能形成树林下列生物中,属于种群的是()A.一个校园里生长着的各种各样高大的树B.生活在一片森林中的全部雄鸟和雌鸟一块菜地上生长着的大白菜、大蒜、大葱D.生活在青海湖鸟岛保护区内不同年龄的棕头鸥下列关于种群的理解,错误的是()A.种群具有一定的时空限制B.种群是同种个体的有机组合C.种群一经形成,其特征不变D.种群特征是单独个体不具备的下列关于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7、A.不同的种群其K值不同B.对农作物合理密植时,其数量不应大于K值一个呈“S”型增长的种群,数量在K/2左右时增长率最大个物种引入到新的地区后,一定呈“J”型增长(2012年1月广东学业水平)农业生产中,人们可通过防除农田中的杂草而实现增产,农田中杂草与农作物的关系可能是()A.种间竞争B.种内竞争C.种内互助D.互利共生在农田弃耕后的演替过程中,灌木会逐渐取代草本植物,其主要原因是()A.灌木繁殖能力较强B.草本植物寿命较短C.草本植物较为低等D.灌木较为高大,能获得更多的阳光专题十六生态系统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和它们的无机环境的总和构成()A.森林B.草原C.海洋D.生物圈下列属于分解者的是(

8、)A.营腐生生活的细菌、真菌及动物B.营寄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C.自养型的微生物D.异养型的全部微生物在食物链中,处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一定是()A.次级消费者B.初级消费者C.生产者D.分解者在生态系统的碳循环中,既能使碳进入生物群落又能使碳释放到大气中的生物是()A.绿色植物B.植食动物C.肉食动物D.营腐生生活的真菌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是()A.反复循环的B.单向运动的C.逐级递减的D.逐级递增的6假设在一定时间内,某个生态系统的全部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总值为A,全部消费者所利用的能量总值为B,全部分解者所利用的能量总值为C。那么,A、B、C三者之间的关系是()A.AB=CB.A=B+CC.A

9、B+CD.AbB.abC.a=bD.ab目前地球大气的CO,浓度增高,地球表面的温度也有所提高,这将导致土壤沙漠化等恶果,导致co,增多的主要原因是()A人口剧增,呼出的CO,增多工业污染和自然资源碱不合理利用大量生物物种灭绝D.自然因素破坏了生态平衡311下列哪项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五灵脂、海螺蜡、蝉蜕等都是常用的药物生态系统中的各种野生生物都是其不可缺少的组成成分C.一种野生生物一旦从地球上消失,就无法再生野生生物种类繁多目前气象预报中有“紫外线指数”的内容,提醒市民注意避免紫外线伤害。造成地面紫外线照射增强的直接原因是()A.滥伐森林水体污染C.南极冰川融化D.臭氧层破坏下列实

10、例中,通过食物链而引起生态危机的是()A.酸雨B.汞、镉等有毒物质的积累和浓缩温室效应D.臭氧减少,臭氧层出现空洞专题十五种群和群落演练一B解析:种群是指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全部个体的集合。题中只有B选项是一种生物的全部个体的总和。C解析:此类年龄结构属于衰退型,种群密度将越来越小。B解析: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有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样方法常用于植物或活动能力较弱的动物。TOC o 1-5 h zCC解析:在“S”型曲线中,幻2处增长率是最大的。C解析:生物群落在海拔方向的分层现象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温度。B8.DD解析:D选项中的年龄结构属于衰退型,种群数量变化呈下降趋势。AA解析:一个新的

11、物种进入某地后,因为适应环境,加上没有天敌,先呈“J”型增长,当种群数量到达K值时,环境阻力最大,种群的增长率开始下降,这时呈“S”型增长。CA解析:群落演替的总趋势是生物种类越来越多,生物种间关系越来越复杂,群落的稳定性也趋向于稳定。演练二B解析:年龄结构可以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B解析:用性引诱剂诱杀棉铃虫中的雄性个体,会破坏棉铃虫的性别比例,种群的密度会越来越小。D4.BD解析:由于空间、资源的限制使种内斗争最为剧烈的是fg段,因为这时种群数量几乎达到K值,这时环境的阻力是最大的。A解析:影响植物分层现象最直接的因素就是光照。B解析:真菌侵入到蝙蝠蛾的幼虫内部,依靠幼虫提供营养成分,这

12、种关系属于寄生关系。B9.D10.CD解析:一个物种引入到新的地区后,当它适应环境气候又没有天敌的情况下,一段时间内就会呈“j”型增长。AD解析:灌木比草本植物更高,在竞争上具有优势,可以获得更多的阳光,所以会逐渐取代草本植物。专题十六生态系统演练一D2.AA解析:在食物链中,处于第一营养级的生物一定是生产者;处于第二营养级的生物一定是以生产者为食的初级消费者,处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一定是次级消费者。A5.A解析:物质循环的特点是全球性和反复循环。C7.B8.A解析:草原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较简单,所以恢复力稳定性较强。D解析:把狼杀绝,鹿群的数量将会在短期内迅速上升,而生产者的数量有限,环境承载

13、量有限,因此数量会在上升后又下降,最后达到一个新的平衡。B11.C解析:细菌的化能合成作用是把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合成为有机物。12.A解析: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方式包括物理信息、化学信息和行为信息。心猿意马的意思是心意好像是猴子跳、马奔跑一样控制不住。演练二D解析:生产者都是自养生物。A解析:该题目中属于生产者的生物有蓝藻、水稻,从细胞结构来看属于原核生物的只有蓝藻。B4.D5.B解析:初级消费者本身就是第二营养级。6.D7.C8.C9.D解析:凡是自养生物都是生产者,包括光合细菌、蓝藻、绿色植物等,所以生产者不一定就是植物。D解析:能量沿着食物链进行流动,食物链的第一营养级必定是植物,分解者不参与食物链。B解析:人体中的碳元素来自食物中的含碳有机物。而食物中的含碳有机物归根结底来自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大气中的CO?合成含碳的有机物,故所有生命的碳源均是二氧化碳。2D解析:生态系统中的物理信息可来自环境,也可来自其他生物。生物间信息的传递并非都是通过化学信息。生态系统信息的传递是双向的。专题十七生态环境的保护演练一1.C2.C3.A4.A解析:温室效应是由于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造成的,而营造森林绿地可吸收二氧化碳。A6.A7.D解析:要想保护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必须连其生存环境一起保护,即保护整个生态系统,才能达到保护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