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考语文模块突破复习课件: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_第1页
2021年高考语文模块突破复习课件: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_第2页
2021年高考语文模块突破复习课件: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_第3页
2021年高考语文模块突破复习课件: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_第4页
2021年高考语文模块突破复习课件: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Word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2021年高考语文模块突破复习课件: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117页从2004年起,高考语文考试大纲由原来的“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改为“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D级。这段文字应作如下理解:1.表明对词语考查的范围扩大了。由“成语”扩大到“熟语”的变化给了我们一个信号:中学生必须进一步走向生活。2.对熟语的考查重在正确使用的能力上,能力层级为D级。3.熟语的运用要考虑以下三个层次的问题:准确把握熟语本义、引申义、比喻义等内涵;细致了解熟语语义轻重、范围大小、适用对象、感情态度、语体风格等特定指向;辨别熟语在语境中语法搭配、

2、感彩、整体语义等方面的协调问题。本考点包括的知识点、能力点是:1.了解熟语分类。成语;惯用语;歇后语;谚语(俗语);格言。2.熟悉成语常识。成语的特征;成语的来源;成语的构造。3.掌握熟语误用类型辨析熟语运用中会出现的下列错误类型:望文生义;误用褒贬;搭配不当;用错对象;重复累赘;谦敬错位;自相矛盾;不合语境。纵观近几年的考查情况,本考点呈现以下几个特点:1.熟语是2004年考试大纲新增的考点,这之前该考点主要考查熟语中成语的运用。2004年以来,除重点考查常见成语的使用之外,还考查了那些实用性强、流传性广的惯用语、歇后语、俗语。2.高考熟语考查的题型一般为两种:一是判断句子中加点熟语运用的正

3、确与否,二是选用近义熟语填空。正误辨析选择题占大部分,有选出正确的项和选出错误的项两种形式,前者偏多。3.熟语运用题命题点往往落在上面指出的“熟语误用类型”几个方面。4.一般都把它放在第一卷的客观选择题里,考查分值为3分。5.2008年福建卷把熟语中的成语放在第卷中以主观题的形式进行考查,是一种新的题型,应引起重视。2011年对熟语的考查仍是热点。从错误干扰项的设置情况来看,考查的内容包括熟语运用中的望文生义、大词小用、褒词贬用、贬词褒用、使用对象错误、适用范围不当等。具体说可能有以下的特点:第一,综合性越来越强,有可能将熟语的运用和辨析近义词结合起来设题考查。第二,选取的测试熟语应是生活中的

4、常用熟语。第三,设置仍以客观题为主,个别省份有可能以主观形式出现。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117页熟语的使用,重点是正确理解熟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不仅有对熟语使用是否正确的问题,还有使用得是否更好的问题。作为高考对熟语的考查,不外乎以下十种情况:1.望文生义,主观臆断熟语具有结构的稳定性和意义的整体性等特征,有其丰富的人文背景。因此,我们在掌握或运用熟语时,一定要注意把握它的字面意义之外的整体意义;同时必须准确理解其中一些含有生僻义的关键语素,切忌粗枝大叶,一瞥而过,主观臆断,望文生义。例如:博物馆里保存着大量有艺术价值的石刻作品,上面的各种花鸟虫兽、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美轮美奂。分析:“美轮

5、美奂”出自礼记檀弓下,形容新屋高大美观,也形容装饰、布置等美好漂亮。在句中使用时,由于望文生义,误解成了美好之意。2.不明语源,不知本义许多熟语都有一定的典故来历,或出于古代寓言,或出于历史故事,或出于古代诗文,都有着特定的含义。还有的熟语在现代大都使用其引申义或比喻义,但偶尔还会使用其本义,故当它们的运用回到其本义时,我们不能视其为错。例如:随着双边关系的不断改善,中俄两国终于结为秦晋之好。分析:“秦晋之好”泛指两姓联姻,而非泛指友好关系。再如:为纪念中国话剧百年诞辰,话剧界一些前辈粉墨登场,重新排演了雷雨等经典剧目。分析:此句中的“粉墨登场”用的就是本义。“粉墨登场”出自藏懋循元曲选后序:

6、“而关汉卿辈至躬践排场,而傅粉墨。”“粉、墨”,搽脸和画眉的化妆品。原指演员化装上台演戏,但现在一般多用于贬义,比喻坏人乔装打扮登上了政治舞台。3.色彩不分,褒贬失当熟语从感彩上可分为褒义、中性、贬义。不同的熟语常带有不同的感彩,并随着语言环境的不同而变化,我们在使用时必须辨明褒贬,否则就容易造成褒词贬用或贬词褒用的失误。例如:当年中国音乐家往外走,现在世界著名音乐大师趋之若鹜地进入中国。分析:“趋之若鹜”指像鸭子一样,成群地跑过去。多比喻许多人争着去追逐(不好的事物)。是个贬义词,用于此处色彩不当。4. 对象不当,张冠李戴有些熟语词义有所侧重,适用的对象也就不同。如果对这些熟语所表达的习惯对

7、象缺乏了解,就会使陈述与被陈述对象之间出现张冠李戴的现象。例如:民谣云:“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足见贾府金玉之多,简直达到了汗牛充栋的地步。分析:“汗牛充栋”形容书籍极多,不能指金玉之类,对象不当。5.角度不当,谦敬错位某些从古代沿用下来的熟语已烙下了古代文化的印记,有的用于自称(谦称),有的则用于称呼对方(敬称),如将其混淆,就可能造成误用。例如:面对严重的经济危机,中国政府鼎力相助,全力维持世界经济平稳。分析:“鼎力相助”为敬辞,用于请求或感谢别人帮助,不能用于形容自己帮助别人。敬辞谦用不当。6.范围不清,轻重失当有的熟语适用范围有大小,词义有轻重,这就要求我们要善于根据特定的语言环境

8、,选用范围大小或词义轻重适度的成语,以避免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重词轻用或轻词重用等弊病。例如:考前每个考生都应充分做好复习,否则,上了考场万一有个三长两短,就会影响正常水平的发挥。分析:“三长两短”指意外的灾祸、事故,特指人的死亡,词义很重,例句中,用在“考生”身上是犯了“重词轻用”的错误。7.功能混乱,搭配不当熟语由于自身词义和词性的不同,在句子中的语法功能也会不同。如果对句子的语法功能把握不准,就容易造成搭配不当、功能混乱。例如:他往四周一看,发现漫山遍野都是这种怪石,这时他心中就有了出奇制胜叛军的妙计。分析:例句中“出奇制胜”可作谓语,但其后不能带宾语,用在此处显然错误。8.画蛇添足,前

9、后重复熟语一般都比较简练,使用得当可以收到言简意赅之效。但如果不注意有些成语和句中的其他词语的语意作相同或相近的比照,就容易造成成语隐含义与句子语意的重复。例如:一项社会调查显示,如果丈夫的收入低于妻子,一部分男性会感到自惭形秽,甚至无端地对自己进行心理折磨。分析:例句中“自惭形秽”指因自己不如别人而感到惭愧,成语里已隐含有“感到”之意,故该句在语意上显得重复赘余。9.不合逻辑,事理不通不合逻辑是指所使用的成语与整个句子的意思不符甚至矛盾。有时从意义上乍一看,似乎没有错误,但从逻辑角度考虑则可能于事理不通。例如:其实,很多纷纷落马的贪官在受贿之初就心有余悸。分析:“心有余悸”指危险的事情虽然过

10、去了,回想起来还感到害怕。“虽然过去了”与“受贿之初”相矛盾。类似的还有“曾几何时将大展宏图”“问题未发现前就应防微杜渐”“长此以往就出现了成绩下滑”等。10.不合语境,整体不协有些成语使用时有着特定的语言环境,如果使用不当,就会与所在的语境不协调。例如:当时暴雨如注,满路泥泞,汽车已无法行走,抢险队员们只好安步当车,跋涉一个多小时赶到了大坝。分析:“安步当车”意思是慢慢地步行,就当是坐车。而句中描述的是抗洪抢险时的情景,情况紧急又遇上“暴雨如注”,该成语与所在的语境很不协调,是不恰当的。1.(2009 年山东卷)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最恰当的一句是 ( )A.在某些传染病暴发初期,医学专

11、家最感左右为难的是,如何判断和预测疫情的规模和发展趋势,以便为公共决策提供更多的科学依据。B.大型实景舞剧长恨歌的演员们充分利用华清池的空间,以优美的舞姿把发生在一千多年前的爱情悲剧演绎得动人心弦,幻若梦境。C.再完美的机制也得靠人去操作,一旦机会主义、暴利主义成为心底横行之猛兽,即便要付出天大的代价,破坏制度与规则者也会前赴后继。D.广交会为企业提供了内外贸对接的契机,但这种对接不可能一挥而就,绝大多数出口企业由于不熟悉国内市场,即使有意内销也无从着手。解析:A.左右为难:左也不是,右也不是;形容无论怎样做都有难处。与前面的“最感”意思有重复。B.动人心弦:激动人心,非常动人。C.前赴后继:

12、形容英勇战斗勇往直前的精神。用在此处,褒贬失当。D.一挥而就:形容才思敏捷,一动笔就写成。此处应用“一蹴而就”。答案:B2.(2009 年全国卷)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研究结果表明,那些心态平和、性格开朗、胸怀宽广的人比那些愁眉苦脸、孤独紧张、忧心忡忡的人出现精神疾患的概率要少50%。B.对手在战略上的调整使该公司必须做出选择:要么联手业内巨头,强势逼宫,使对手就范;要么急流勇退,套现获利,回归软件市场。C.自第三分钟朴智星被断球后,曼联队在五分钟内竟然无法控制局面,而阿森纳队排山倒海般地高速狂攻,压得曼联喘不过气来。D.新版电视剧四世同堂引起争议,有人认为该剧加

13、进了太多现代元素,把一幅老北京市井生活画卷变得南腔北调,丢掉了原著的灵魂。解析:A.忧心忡忡:指心情忧愁;B.急流勇退:指在复杂的斗争中及早退出,中性词;C.排山倒海:指力量强,声势大;D.南腔北调:形容口音不纯,搀杂方音,与“生活画卷”不搭配。答案:D3.(2009 年浙江卷)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能被括号中的词语替换且符合句意的一项是 ( )A.针对个别干部违规驾驶公车发生交通事故的现象,某单位作出副科级以上干部重考驾驶证的决定,这实在是驴唇不对马嘴。(名不副实)B.“限塑令”颁布之后,农贸市场的一些摊主对记者打开天窗说亮话:为了招徕顾客,我们难以拒绝提供免费塑料购物袋。(直言不讳)C.学习

14、西方发达国家的管理经验,需要提倡“拿来主义”精神,如果脱离国情,盲目照搬,就有可能画虎不成反类犬。(画蛇添足)D.1977年高考招生制度的恢复,既给下乡知识青年提供了求学上进的机会,也使许多农家子弟有了“鲤鱼跳龙门”的希望。(脱胎换骨)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A.驴唇不对马嘴:比喻答非所问或事物两下不相合。名不副实:名称或名声与实际不相符,有名无实。前者强调”答非所问”,后者强调”不相符”。B.打开天窗说亮话:比喻毫无隐瞒地公开说出来。直言不讳:直截了当地说出来,没有丝毫顾忌。C.画虎不成反类犬:比喻模仿得不到家,反而弄得不伦不类。画蛇添足:比喻做多余的事,反而不恰当。前

15、者强调“模仿不成”,后者强调“做多余的事”。D.鲤鱼跳龙门:比喻中举、升官等飞黄腾达之事;也比喻逆流前进,奋发向上。脱胎换骨:比喻彻底改变立场观点。从词义上看,二者不能替换。答案:B4.(2009年四川卷)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这几位大学毕业生虽然工作经验欠缺,实践能力不足,但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扶持下,他们决心自主创业,牛刀小试,开创一番新事业。B.阳春三月的一天早晨,宜宾合江门广场迎来了越来越多的游客,一位年逾花甲的老人在广场上表演太极拳,引来无数行人侧目观看。C.2009年5月9日,我国著名相声演员李文华老人溘然长逝,这让他的老搭档姜昆深感失之交臂,沉浸在极度的悲痛

16、之中。D.林和靖“梅妻鹤子”,隐居杭州孤山,固然很清高,但也要写出“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绝唱,才能成为名人。解析:A.“牛刀小试”比喻有很大的本领,先在小事情上施展一下。此意与前文“工作经验欠缺,实践能力不足”矛盾,故此熟语使用不当。B.“侧目”是指不敢从正面看,斜着眼睛看,形容畏惧而又愤恨。而B项中行人观看老人表演太极拳,不会产生畏惧而又愤恨的情绪,故此词与语境不合。C.“失之交臂”形容当面错过,失掉好机会。而文中姜昆与李文华是“老搭档”,所以不能用此词。D.“固然”表示承认某个事实,引起下文转折。此词与下文的关联词”但”搭配恰当,符合语境,故而选D项。答案:D一、辨析方法正确

17、使用熟语,辨析正误是关键。辨析熟语使用的正误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从熟语意义上辨析1.准确把握熟语的含义。对熟语的一些关键语素,必须准确理解,防止望文生义。许多熟语都有特定含义,不能随便解释,更不能不分场合地乱用。如“不孚众望”中的“孚”是“使人信服”的意思;“不负众望”中的“负”是“辜负”的意思,两个熟语的意思相差很大。又如“无微不至”,是待人细致周到,体贴入微,褒义;“无所不至”是指做事无法无天,到处干坏事,是贬义。2.理解关键语素的含义。比如“文不加点”一词,其中“点”不是指“标点”,而是指“涂上一点,表示删去”。如果我们不理解它,就可能把意思理解成“写文章不加标点”,而实际上它的

18、意思是“写文章很快,不用修改就写成”。3.掌握多义熟语。如“灯红酒绿”除了形容寻欢作乐的腐化生活外,还可以形容都市或娱乐场所夜晚的繁华景象。“淋漓尽致”既可以形容文章或谈话详尽透彻,也可以指暴露得很彻底。(二)从熟语色彩上辨析1.晓褒贬。熟语从感彩上可分为褒义、中性、贬义,在使用过程中,必须辨明感彩,否则就会误用。例如:自从中国颁布实施外商投资法规以来,不少外商蠢蠢欲动,纷纷来中国投资。分析:其中“蠢蠢欲动”本指虫子及其他生物缓缓移动。后用于比喻坏人准备进攻或行动。多含贬义。用在来我国投资的外商身上,就犯了贬词褒用的错误。2.知谦敬。有些熟语是谦辞,只能对己;有些熟语是敬辞,只能对人。如果辨别

19、不准,就会导致谦敬错位。例如:您刚刚乔迁新居,房间宽敞明亮,只是摆设略显单调,建议您挂些油画,一定会使居室蓬荜生辉。分析:“蓬荜生辉”表示别人来到自己家里或别人的字画挂在自己室内而使自己非常荣耀。用作谦辞,只能对己。这里犯了谦辞敬用的错误。(三)从熟语用法上辨析1.明确对象。有些熟语需要特定的使用对象,如果把握不准,就容易扩大使用范围而误作他用。如“巧夺天工”指人为,非自然物。“涣然冰释”指误会、前嫌等消除,与具体的冰无关。“汗牛充栋”专指藏书多,而不能用作指其他。2.注意搭配。熟语由于自身词义和词性的不同,在句子中的语法功能也会不同。如果对句子的语法功能把握不准,就容易造成搭配不当。例如:他

20、往四周一看,发现漫山遍野都是这种怪石,这时他心中就有了出奇制胜叛军的妙计。分析:其中“出奇制胜”可作谓语,但其后不能带宾语,用在此处显然错误。3.避免重复。熟语一般都比较简练,使用得当可以收到言简意赅的效果。但如果不注意将某些熟语和句中的其他熟语的语意作相同或相近的比较,就容易造成熟语隐含义与句子语意的重复。例如:一项社会调查显示,如果丈夫的收入低于妻子,一部分男性会感到自惭形秽,甚至无端地对自己进行心理折磨。分析:句中的“自惭形秽”指因为自己不如别人而感到惭愧,成语里已隐含“感到”的意思,故该句在语意上显得重复赘余。二、答题技巧解答熟语使用题,可以采用以下两类技巧:1.选项排除。熟语使用主要采用选择题型,所以可以采用选项排除法来解答。而在排除的过程中,避生就熟、以熟带生是应当遵循的一条原则。因为在历年高考题中,都会出现一些较为生僻的成语。从命题角度看,是有意拔高,使得考生既能凭借所学知识来分析做题,又能促进考生扩大词汇量,当然也能考查他们的聪明才智。而从解题角度看,也有迹可寻:越是生僻的成语越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