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 PAGE26 页 共 NUMPAGES26 页济南的冬天课件6篇济南的冬天课件篇1 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把握济南冬天的特点,描绘的景物及其特征,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 2.能找出文中选用的准确生动的词语及形象贴切的比喻、拟人句,并分析它们的精妙之处。 3.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情景交融的写法。 课前学习活动 1.摘录文中的生字词,借助工具书,结合课文,读准字音,理解它们在文中的意思; 2.借助图书馆、网络等,查阅有关老舍的资料,初步了解老舍及其代表作和描绘冬天的诗文或名句; 3.反复朗读课文,能读出感情并体会语言的精妙。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一提起北国的冬天,同学们脑海中
2、浮现的多是怎样的画面呢?(学生畅所欲言:总会让人想起“大雪纷飞”、“寒冬凛冽”等萧条景象)。然而在冰雪皑皑的北国之冬中,有一个地方的景色与众不同:它的水在冬天“不但不结冰,反倒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这个地方就是济南。这节课,我们就在老舍先生的引导下,一起去领略济南冬天的奇景。 二、整体感知 1、学生听老师配乐朗读(也可放录音),并在听读中检查字词的掌握情况。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并思考问题: 济南冬天的总的特点是什么?这个特点能从哪些景物上感受得到? 课文写了济南冬天的哪些景物?这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 作者写景是按照一定顺序的,你能理清写景的层次吗? 表达了
3、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思考后在小组内讨论解决) 三、研读赏析 整体感知后,对文章内容有了基本了解,学生可合作探究,进一步深入理解赏析文章,品味语言准确生动的特色。 学生深入研读课文,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赏析,教师提供示例。对于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可以出示以下句子,让学生还原到课文中,反复朗读,体会语言的妙处: (一)揣摩下列语句,说说划线的词语好在哪里。 1.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 “老城”本是无情物,作者却说它们“睡着”,还能被春风“唤醒”,赋予老城以人的灵性,把这一个老城写活了。 2.山尖全白了,
4、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 着一“镶”字,就好像是山尖、小雪有意为之,而且好像是巧匠的妙手,给人留下想象的空间。 3.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 两个“卧”字,与前边的“暖和安适地睡着”相照应,传神地画出了小村庄和小雪的神态,就好像它们都有灵性一样。 4.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 “不忍得”三字将水人格化了。水是那样多情,为了水藻的绿,为了垂柳的倒影,到了冬天仍然“不忍得”冻上,仍然充满着春意。 (二)精读“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一段,看看哪些地方写得好,说说理由,然后把这段文字背诵下来。 这一题主要训练学生精读文
5、章的能力,让他们自己发现美,理解美的所在。 这一段写雪后的小山,有很多准确生动的语句。如“看吧”一语,好像把读者置身于作者的情境中,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又如不说树尖上落满了雪,而说“顶着一髻儿白花”,紧跟着又比作“日本看护妇”,不仅形象、生动,而且充满诗情画意。又如写薄雪“害羞”的情态,写露出“粉色”容颜的山腰,等等,突出了它们娇美的情态和小山秀丽的景色。 (三)阅读全文,找出一些精彩语句,摘抄在笔记本上。 这一题主要是积累语言材料,由学生自由完成。 (四)组织学生交流学习成果,教师小结。 四、拓展延伸 1.组织学生进行比较阅读:通过和春的比较,小结归纳出景物描写的一般方法。 2.想一想,为
6、什么作者能描绘出这么精彩的画面,为什么语言能如此优美?体会在写法上与学过的课文春有什么相同之处?(学生交流、教师小结) 归纳五点:a.细致观察b.抓住特征c.按顺序(不同角度)d.运用修辞e.情景交融 五、作业布置 1、课外阅读白马湖之冬,和本文进行比较鉴赏。 2、假如你是一位导游,冬季带领游客来济南,追随老舍的足迹,请你设计一下导游词。济南的冬天课件篇2 一、教学目标: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略济南冬天特有的迷人景色。 2. 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描写景色的方法(情景交融)。 3. 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品味文章中优美的语言。 4. 体会作者在文中所流露的对济南
7、冬天的喜爱之情,引导学生热爱多姿多彩的大自然,陶冶审美能力。 二、课时安排:两课时 三、教学步骤:第一课时 四、情景导入 同学们,十月的秋天凉爽怡人,这是风高云淡、果实飘香的南方的季节。而今天呢?我们将组织一次超时空的北国之旅。我们知道“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飘雪”,北方的冬天白雪飘飞、寒风凛冽。严寒几乎成为人们头脑中的一种思维定势影响着人们对冬天的感觉而语言大师老舍先生告诉我们,济南的冬天是温暖、响晴的。他作为我们的导游,带着我们北上济南城,会让我们领略怎样的冬天?(板书课文题目与作者) 五、教学新课 1. 明确教学目的(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学习目标) 2. 作者简介与创作背景(利用多媒体展
8、示) 3. 整体感知 播放朗读录音,圈点生字词,整体把握,理出文章脉络(若条件不允许,则分两个小组齐读课文,相互纠正错误读音。老师强调注意语气、语调、语速及重音的把握); 疏通生字词,强化记忆; 多媒体课件展示“字词练习”: 为下列加点字词注音: 镶( ); 响( )晴 肌( )肤; 绿萍( ) 水藻( ); 贮藏( ) 澄( )清 六、师生共赏 齐读第一自然段,老师提问,学生作答,老师再作引导与补充。 (1)本文的开头的写法有什么特点?(对比的写作手法) (2)你能具体说一说是怎样对比的吗?运用这一组对比的目的又是什么?(突出济南的冬天温情的特点) 板书: (3)本文段中,出现了多少次“像我
9、”,为什么这样写呢? 2次。文中原句强调了“像我”这个短语,作为插入语出现在句子中,就着重指出了“我”独特的感受。 (4)本文段中,“响晴”,“响亮”分别是什么意思?又怎样的表达效果? “响晴”指天空晴朗无云;“响亮”指非常明亮,这两个“响”相当于一个程度副词,可解释为“很”,“非常”。这样写是为了突出济南冬天无风,无雾而“温晴”的特点。 (5)老师补充: “温晴”贯串全文的主线。下文老舍先生笔下的济南冬天的景色便是紧紧扣住这一天气特点来写的。作者之所以拿这三个地方来对比,与他的生活经历密切相关。老舍25岁前一直生活在北京,1924年应邀去英国任教,在其生活6年,回国途中又在地处热带的新加坡住
10、了半年,领教了北京风、伦敦雾、热带毒日头的厉害。而一回国便到山东齐鲁大学任教,定居济南,两相比较,老舍不禁发自肺腑抒情道,“济南真算个宝地”(板书:体现赞美之情)。从中我们可以深深体会到:作文时,一定要写自己感受最深的东西,要有真情实感,这样才能感染人。 七、师生共赏: 随机抽样三名同学朗读第二自然段 创新训练 作者为了让我们对济南“温晴”的冬天有个具体可感的印象,在描写景物时,发挥想象,用了不少精美的富有情趣的语句。其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拟人等的修辞手法。现在请你们细细默读、品味文章的第二自然段,简单勾勒出济南冬天的样子,也就是让老师看一看在你脑海中阳光下的济南城是怎样的? 要求:同学们根据
11、第二自然段,边默读边勾勒出阳光下的济南城,花时2分钟(提示:济南的地理环境,小山的全景等)。 老师抽样欣赏学生的作品,适当评价。 出示教具,加深学生的审美体验(小黑板上的勾勒图)。 品味语言 (1)文章怎样转入写阳光朗照下的山景? 使用过渡句“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转到写冬天的山。 (2)文中哪些句子写的是小山的地理特征? 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了点口儿,写出小山围住济南城的地理环境。 (3)作者采用哪些修辞手法来写景的?找出相应的句子,并说说它有什么作用。(学生思考体味、朗读后,小组讨论交流。比一比,看哪个小组说的最好) “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
12、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地低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用小摇篮比喻小山围城的地理环境,用低声细语的看护者比喻四周的小山。当小山将济南城围拢,中间低,四周高,作者便把这种形状联想成“小摇篮”,济南城便像婴儿一样,在小山围成的小摇篮里酣睡。冬天的凛冽寒风被阻挡在外,使得济南冬天的气候变得与众不同,它是温暖响晴的。加上小山们那一句安静低声、温存体贴的抚慰“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这样便十分形象、生动地写出这一圈小山的可爱) “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 (用一晒、-睡、-醒,一连串相关的拟人手法,将老城人格化,使之带有生命的感觉与意味
13、,表现了济南“暖和安适”的特点,烘托舒适温暖的环境。) (4)作者为什么说济南的冬天是慈善的呢? 有近代人为慈善下了如此的定义:怀有仁爱之心谓之慈;广行济困之举为之善,慈善是仁德与善行的统一。“慈善”通常是指人的神态,慈祥、谦逊。老舍用“慈善”形容济南的冬天,表现了济南的冬天给人无比亲切之感。像小摇篮一样的小山保护人们免受寒冬冰冻之苦,而是创造了如春天一样温暖、响晴的生存环境。如此安全而舒适,使人们不由得对济南的冬天产生喜爱和感激之情。我们都领略过“寒冬”的淫威。然而,这里的冬天并非一副严酷的面孔,而是那样的笑容可掬,如长辈般的“慈善”可亲,怎不叫人喜爱并由衷赞美它呢? 八、课堂回顾与总结:
14、济南的冬天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 文章开头,作者以自己的亲身感受,通过和北平、伦敦、热带的对比,写济南冬天无风声、无雾、无毒日的“奇迹”“怪事”,突出它的“温晴”,赞誉济南是个“宝地”。 第二自然段中,作者紧紧抓住济南“温晴”的特点,从地理环境、人们的表情与幻想这几个角度来写,描绘了阳光下济南的全景。济南像被“放在一个小摇篮里”,“暖和安适地睡着”,多么恬静、多么安逸。因此,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 本文情景交融,语言准确,生动,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散文,值得我们细细品读。 九、拓展延伸: 你生活的城市里,冬天是个什么样子的?请你练练笔,把心中最深的感受与老师和同学们分享注意:观
15、察和描写景物的特点; 抄写、注音和解释“读一读 写一写”中的词语。 附录: 老舍(1899-1966),现代作家和人民艺术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北京市人,出生于城市贫民家庭。幼年丧又靠母亲抚养长大。1912年入北京师范学校,爱上了文学。毕业后,任天津南开中学国文教员。1924年应聘去英国伦敦东方学院教中文。在英国六年,共发表三部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1930年回国,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大学任教。这期间,老舍写了长篇小说猫城记离婚牛天锡传骆驼祥子和多部短篇小说集。其中尤以骆驼祥子影响最大,这是一首旧时代的葬歌。小说被译成十几种外国文字,在国际上有较大影响。1966年8月24
16、日,老舍被林彪、江青及反革命集团摧残迫害,不幸逝世,终年67岁。 老舍1930年前后来到山东,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大学任教七年,对山东产生了深厚感情,他称山东为第二故乡。这时期他生活比较愉快,在创作上也是丰收期。由此可见,山东七年多的时间,在老舍的一生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济南的冬天,是老舍1931年春天在齐鲁大学任教是写的。原为一系列直接描写济南风景名胜的长篇散文一些印象中的第五节(第一节济南的马车、第二节济南的伪洋车、第三节济南的大葱、第四节济南的秋天、第六节济南的校园、第七节是全文的结语。此文虽是节选,但能独立成篇。济南的冬天课件篇3 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作者
17、思路。 2、品味精妙语言,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情景交融的写法。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学习重点 品味精妙语言,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情景交融的写法。 学习难点 品味精妙语言,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情景交融的写法。 自主预习案 1、文章里面有你不熟悉的字词吧,通过努力,你能掌握吗?赶快动笔吧,亲爱的孩子! 水zo()chng()清宽chng()水藻() 狭窄()宽敞()贮蓄()澄清()济南()镶上()髻()看护妇() 2、解释下列词语 响晴:_ 温晴:_。 安适:_。 空灵:_。 3、你能选出下面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吗?() A、这一圈
18、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 B、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C、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 D、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 4、济南的冬天的作者是_,原名_,字_,_代作家。代表作有小说_,话剧_。 课内探究案 一。创设情境,激情投入,明确目标。 同学们,一提起冬天,我们脑子里浮现的恰是北风怒号、白雪皑皑、万木萧条的画面。但济南的冬天却是与众不同的,老舍笔下济南的冬天更是别有情趣,那山、那水、那阳光、那白雪都给人一种别样的美感。那么济南的冬天到底有什么特别的美感呢?作者又是怎样来表现这种美的呢? 接下来我们就一起追
19、随老舍先生的足迹,到济南去感受一下济南冬天特有的温馨吧。(板书课题) 朗读教学目标与教学重点,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检查预习效果。 二、学案引导,自主探究,指向目标。 (一)听读课文,感受济南美景 请大家借着美妙的音乐,循着课文的范读录音,驰骋你丰富的想象去感受一下济南冬天的美。想想,济南的冬天给你的总体印象如何?你能用一两个词语概括出来吗?温晴、慈善 (二)美读课文,欣赏冬天美景 1。浏览课文,想想作者描绘了济南冬天的哪些景物来表现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呢?这些景物又各有什么特点?你能用以“济南冬天美,美在”的句式为开头说一段话吗? 比如:济南冬天美,美在温晴的天气,没有呼呼的风声,没有浓重惨
20、淡的灰雾,没有毒辣辣的烈日,是响晴的宝地。 (学生自主探究) 济南冬天美,美在阳光朗照下的小山温情可爱,像个小摇篮;美在薄雪覆盖下的小山秀美迷人,像位害羞的少女,美在城外的远山素淡雅致,像幅小水墨画。 济南冬天美,美在耀眼的雪光、娇艳的雪色、娇美的雪态,翠松白雪相映生色,蓝天白雪相映生辉,白雪黄草,相映成趣。它娇美、秀气,情态可掬。 济南冬天美,美在小雪点染后的山色,树尖上顶着白雪,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上的白雪,好似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白雪黄草组成彩色美景,又像是给山们穿上一件花衣,山腰上的雪被阳光斜射,好像害了羞,微露粉色。 济南冬天美,美在清亮透绿的水,它冒着点儿热气,水藻更与碧蓝的
21、晴交相辉映,像块蓝水晶,蕴蓄蓬勃生机,洋溢无限温情。 济南冬天美,美在秀美的睡态,它“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多么美妙的理想境界! 三、聚集主题,合作探究,初达目标。 (三)悟读课文,体会作者情感 古人曰:一切景语皆情语。写景是为表达作者的某种思想感情服务的。那么作者把济南冬天的山水写得如此之美,是想表达什么思想感情呢?从哪些语言可以看出来?并有感情地朗读 作者在描绘济南冬天的美丽景色时,处处流露出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如:“济南真得算个宝地!”、“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那些小山太秀气!”(直接抒发感情)“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
22、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最妙的是下点儿小雪呀!”“这是张小水墨画”。(创造意境,流露深情)“树尖上顶着一?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虚实结合,展开想象,抒发热爱之情)济南的冬天课件篇4 一、导人新课。 作者老舍是我国现代著名的作家,被誉为“语言艺术大师”。他所写的小说骆驼样子和话剧茶馆等作品,在中国现代文坛上产生了广泛影响。其散文也写得清新优美,济南的冬天就是其中的一篇。 题目济南的冬天明确地交代了描写的地方和时令。济南位于山东省内,它的南面,距市中心五里有著名的千佛山,东接佛懋山,西边南马鞍山、四里山,形成济南的天然屏障。它们
23、都是“小山”,最高的千佛山海拔也只有285米。济南的冬天与北中国的其他地方的冬天的气候截然不同。 那么,作者笔下的济南的冬天到底是怎样的呢?下面就让我们边学习边领略。 二、初读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 2.学生自由朗读,齐读课文,同时自己查字典、词典弄清生字、生词的音和义。 三、初步领会课文的大概内容和脉络。 1.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出示自学提纲,要求学生重点思考下面三个问题: 济南的冬天总的特点是什么? 文中具体描写了哪些景物? 作者怎样展开对景物的描写? 2.组织学生就上面三个问题展开讨论。 明确:全文围绕济南的冬天“温晴”这个特点,描写了济南的山、水、城、雪等景物。 文章先从自己感受的
24、角度总括了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然后具体描绘了济南暖冬的三幅画图:阳光下济南全景、雪后山景的秀美、济南冬天的水。 四、细读、分析课文。 引导学生逐段细读课文,要求他们在自读的同时提出问题,展开讨论,并指导他们就文章各段的内容、描述方法和语言,在课文一旁的空白处写些简要的批注。 各段问题和提示如下: 1.第1自然段 课文从什么角度写出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段与下文有什么关系? 明确:课文从自身感受的角度来写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作者把济南与住惯了的“北平”比较,又与他刚刚离开的伦敦比较,再与热带比较,突出了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很自然地发出“济南真的算个宝地”的由衷赞叹。
25、所以,可以从全文最后一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看到作者写本文的目的,就在于对济南的赞美。这段的对比方式,是一种“曲折行文”的手法。 这段课文总写了济南的冬天温晴的特点,是全文的总起,为下文具体描述作了铺垫。因此,这段与下文是总分关系。 课文中的“响亮”是什么意思?“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一句,如果把“声”字去掉,可不可以?为什么? 明确:“响亮”一词,一般用来指声音宏大。但根据上下文意思来判断,在这里是指“晴朗得刺眼”。“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是说济南冬天的风并不猛烈,是柔和的,如果把“声”字去掉,就说成了“没有风”,不切合实际。 第二课时 (继续细读、分析课文) 2.第2自然段 作者怎
26、样描写济南古城的地理环境?作者是从什么角度来写济南的可爱的? 明确:“小山把济南围了个圈儿”,这是济南地理环境的特征,也是济南“温晴”的原因。作者从人的感受和对人们的心理描写,来表现济南的可爱。作者把济南比作婴儿,把老城四周的小山比作“小摇篮”,用拟人的方法写城:“在天底下晒太阳,暖和安适地睡着”;写山:“安静不动地低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再现了这个“理想境界”的明静、温暖和舒适的特点。 济南人由于身在温暖冬天而引起对温暖的春天的联想,但眼前春天并未到来,他们却又“并不着急”,而且“脸上含笑”,“有了着落”,“有人依靠”,表现了济南人对这“慈善”冬天的真切留恋,也洋溢着作者对济南冬
27、天的无限喜爱之情。 3.第3自然段 这段也是写山,是小雪点染了山之后的景色。那么,作者从什么角度描写了哪些景物?议论后在全班交流。 明确:作者从色彩和变化两个角度描写了山上的矮松、黄草和薄雪等景色。“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的看护妇”,是对小雪后矮松秀美形态的比喻,借矮松写出雪的形态。“一件带水纹的花衣”,“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到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这是小雪后雪色与草色相间的美景引人产生的联想。“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了粉红色”,用拟人的方法描绘了夕阳斜照下雪色娇美的情态。作者运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再现了冬天济南周围的小山,在白雪与蓝天的相映中的雪色与草色、雪光
28、与日光交融的情态。 4.第4自然段 作者在写了冬天济南“温晴”、“秀气”之后,把视线放到城外的景色。作者以城内的“狭窄”与城外的“宽敞”对照,用“小村庄”来点缀山坡,以小雪点染屋顶,这样,读者就看到了济南的全貌。 在这段文字中,“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这里为什么用一个“卧”字,和文章的什么地方相呼应? 明确:“卧”字用得很贴切。济南城外的小村庄被作者赋予了生命和感情,它们都“安适地睡着”,心情享受这“温晴”的天赐。这“卧”字,正好与第二段中的“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相呼应,用拟人的手法写活了济南。 5.第5自然段 作者是怎样写水的“温晴”的? 明确:课文紧扣“暖
29、”字,写水“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写水中的水藻“把终年贮藏的绿色全拿出来”,所以它“不忍得冻上”。水还多情地让“长枝的垂柳在水里照个影儿”。读到这里,让我们感受到济南的冬天真是风情万种,使人留恋不舍。 作者是如何收束全文的? 作者紧扣“亮”字,由下而上,再由上而下,从河水的清亮引出整个空间的清亮,并把红屋顶、黄草山、灰树影都溶人其中,在天水一色的广阔背景下,描绘了冬天济南瑰丽的色彩。在此铺垫下,以高度概括而充满激情的句子“这就是冬天的济南”自然而然地收了尾。 五、引导学生小结课文的写作艺术。 1.让学生再将课文默读一遍,要求边读边找出作者的各个观察点。 明确:作者在不同的观察点
30、上,从不同的角度描写济南冬天的特有美景;第二段从俯视的角度写阳光下的济南;第三段从仰视的角度,写小雪点染后的山景;第四段从城内往城外,写雪后山村的景色;第五段由俯视到仰视,写出整个济南的形象。作者正是从多个不同的角度的观察,才生动形象地写出冬天济南“温晴”的这个特点。 2.学生再议论,归纳课文的各种表现手法。 明确: 用作者以前生活过的地方(北京、伦敦),与济南对比,从而突出了济南冬天的“温晴”,使人们确实感到它是“宝地”。 作者不仅细致观察和描写冬天济南的景色,而且把自己的主观感受告诉读者,以此来感染读者,使读者有如临其境的感受。 巧妙地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把冬天的济南写得脉脉含情,把
31、作者感情融入了对景物的描写之中。 六、反复朗读课文。 朗读前要指导学生怎样读出感情来,如朗读课文时可根据文中描写的景物展开想象,脑海中映现作者描绘的画面。 七、指导学生作文。 可带领学生外出,实地观察某处的景物特征,仿照课文,写一篇题为XX的冬天(春天)的短文济南的冬天课件篇5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学生能正确读写济南、镶上、宽敞、澄清等词语,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品读文章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对济南的热爱和赞美之情,激发自身对祖国自然景色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
32、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品味揣摩语句。 教学难点:品读文章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激发自身对祖国自然景色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方法 朗读法、活动教学法、媒体教学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导语:老舍在济南的秋天里说:“上帝把夏天的艺术赐给瑞士,把春天赐给了西湖,秋和冬全给了济南。”尤其是北中国的寒冬,脑海中浮现的多是朔风怒号、冰封雪飘、天寒地冻的画面。(多媒体出示画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济南的冬天,看大自然赐给了济南什么样绝美的景致,竟那样令作者心醉神迷,写出这样的评价。 课件展示图片和板书标题、作者。 (二)整体
33、感知 教师播放背景音乐读书,并设计相关问题: 1.师生同读:解决课文中的生字词、多音字、形似字。 教师出示整理好的本课生字词和易读错的词语。 2.生生自读讨论:作者如何概括赞誉济南的,济南冬天的总特征是什么? 3.分组讨论:围绕着总特点是如何安排文章结构的? 教师引导学生:说清楚文章结构脉络。 赞誉了“济南真得算个宝地”;最能概括济南冬天的气候特点的词语是“温晴”。 第一部分(1段)总写济南冬天的天气特点。 第二部分(26段)具体描绘济南冬天的美景。 (三)深入研读 1.第一环节 小组合作探究方式进行,教师出示设计好的问题,引导小组内、班级内讨论。 (1)文章开头,作者采用什么方法来突出济南冬
34、天温晴的特点? (2)感知作者的情感,互相交流预习中查找到的资料。 (3)第二部分具体抓住了济南冬天的哪些自然景象来描写,各突出了什么特点。 师生共同总结如下: (1)把济南和北平、伦敦、热带地方进行了对比的方法:北平的寒,济南的暖;伦敦的暗,济南的明;热带的热,济南的温;抒发了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之情。 (2)教师点拨:老舍(1899-1966),现代小说家、戏剧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誉为人民艺术家。著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龙须沟茶馆等,其中话剧茶馆被西方人誉为“东方舞台上的奇迹”。作者之所以用北平、伦敦、热带地方来对比,与他的生活经历有密切关系。老舍25岁以前生活在北
35、京,1924年去英国,生活了6年,回国途中在新加坡生活了半年,所以领教过北京风、伦敦雾、热带毒日头的厉害,一回国便到山东齐鲁大学任教,定居济南。在济南温晴宜人的冬季里,老舍感到惊异陶醉,不仅发自肺腑的抒情道:“济南真得算个宝地。”从中我们可以深深地体会到:作文时一定要写自己感受最深的东西,要有真情实感,这样才能感染人。 (3)全文抓住了济南冬天“响晴”的特点,描写了济南的山、水、城、雪等景物。 文章从自己感受的角度总写“响晴”特点,然后具体描绘了济南暖冬的几个画面:阳光朗照下的山、薄雪覆盖下的山,城外远山,济南冬天的水。 2.第二环节 语言品读 语言是情感思想的载体。细细地品味语言,才能更好领
36、会文章的内容。要善于抓住关键句子,再细细体会句中词语的意味。 (1)文中描绘了山、水、城、雪等多幅画图,你最喜欢哪一幅?为什么? (2)我认为 是最精彩传神的词语或句子,它妙在 。 教师在全班讨论的基础上总结。 (1)语言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生动贴切。 举例: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这个句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形象地写出了济南四面环山的地形特点,同时,将小山写得像慈母般温存、可爱、慈善,生动而巧妙地突出了济南的冬天温晴的特点;“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以动写静,写出
37、动人的形态;“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把薄雪比喻成害羞的少女,写出雪的情态。 重点分析:被风儿吹动;害了羞。 (四)拓展延伸 教师布置围绕下列问题展开活动。(根据课堂实际选择合适的活动) 1.选择自己喜欢的景物,仿照自己喜欢的语句或段落,进行仿写。 2.说说自己家乡冬天的特征,恰当地运用各种修辞方法。 3.济南的冬天在写法上与朱自清先生的春有些什么相同的地方?你更喜欢哪一篇?说出理由。 (五)小结作业 1.摘录比喻、拟人句,体会表达效果。 2.小写作校园的冬天,400字左右,恰当地使用修辞方法。 五、板书设计济南的冬天课件篇6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反复诵读,整体感
38、知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作者思路。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情景交融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深入理解文章,品味精妙语言,以达到提高语言分析能力,接受情感熏陶的目的。掌握写景状物的一般方法,并进行片段描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重、难点: 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 反复朗读,感知内容,揣摩词语,品味优美的语言。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当“冬天”一词进入你的脑海时,你会产生哪些联想?(请学生各抒己见) 我们的省会“济南”的冬天是怎样的呢?让我们随着老舍的济南的冬天去领略
39、“济南的冬天”。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简介作者、作品 老舍,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代表作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龙须沟等。本文写于1931年春。 2、词语教学:读背“读一读、写一写”结合课文辨析字型字意。 3、思考并分析 (1)、济南的冬天是(?)(把自己读了课文后对济南冬天的印象填上去,并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内容加以印证。) (2)、作者通过描写什么来表现济南的特点?(冬天的山,冬天的水) 4、朗读课文 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三、细读课文,整体感知。 初步诵读课文。阅读时进行课文的整体把握,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作者思路,可思
40、考以下问题: 课文写了济南冬天的哪些景物? 这些景物各有何特点?济南冬天的总体特点是什么?各段描写之间有何关联? 全班集体研讨,各抒己见,互相补充,明确课文主要内容,并且依照课文的脉络,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济南的冬天的主要内容。 四、精读(选读)课文,深入感悟,鉴赏创新。 1、自由朗读,思考问题: a.为什么说济南是个“宝地”? b.济南是有山有水的地方,文中写了哪三幅山景图,写水是从什么角度写的? c.第1小节与第2、4、5小节之间有什么关系? d.文中渗透作者对济南的冬天什么样的感情? e.标题可否换为“冬天的济南”? (四人小组讨论) 明确(b.c.d.略) a.济南的冬天无风声、无重雾、无毒日,天气“温晴”;济南天是慈善的,有美丽的山景;冬天水不结冰,水是绿色的。四面环山,像在“小摇篮里”。 e.不可以。因为“济南的冬天”表明所写的是济南这一特定地域的冬天;“冬天的济南”目的在于赞美“冬天”这个特定时令的济南。 2、研读第25小节: 学生默读课文思考:(四人小组讨论) a.文中写了三幅山景图,还写了水色,各突出了什么特点?(抓关键词概括) b.三幅山景图之间有什么关系? c.四幅景物图你最喜欢哪一幅,为什么? (四人小组讨论后明确) 明确 a.阳光朗照下的山温静;薄雪覆盖下的山秀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劳务外包工合同范本
- 出国援建劳务合同范本
- 动产质押合同范本
- 北京员工劳动合同范本
- 付款方式违约规定合同范本
- 出售库存车合同范本
- 出售造型工具合同范本
- 2024年镇远县妇幼保健院人员招聘考试真题
- 代加工砂浆合同范本
- 写计件合同范本
- AMDAR资料的分析和应用
-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申请书样例与说明
- 数据结构英文教学课件:chapter6 Tree
- 高压氧科工作总结高压氧科个人年终总结.doc
- 《政治学概论》教学大纲
- 桥梁缺陷与预防
- 食品生物化学习题谢达平(动态)
- 新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2022年春修订)
- 保安员工入职登记表
- 睿达RDCAM激光雕刻切割软件V5.0操作说明书
- 机械设计基础平面连杆机构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