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2022年春修订)_第1页
新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2022年春修订)_第2页
新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2022年春修订)_第3页
新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2022年春修订)_第4页
新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2022年春修订)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种子发芽了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种子发芽了是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的第一单元第一课,本单元课程内容属于“生命科学领域”中年段要求。用一个完整的长期种植活动贯穿始终,从播种到收获,从发芽到结果,依次展开对植物生命过程的观察与记录,对植物各部分形态和功能进行观察与探究。本课主要介绍与种子发芽的有关的知识,教材涉及2课时。首先用观察法认识种子。学生用观察法了解了两种种子的外形特征;再次小组合作,用正确的方式学习播种种子。在这个过程中组织学生讨论三个问题:一是种好番茄或黄瓜需要做好哪些事,启发学生从光照、水量、施肥、除草等方面去考虑如何照料好自己播种的植物;二是如何获得更多相关知识;三是栽种记录要记哪些内容,让学

2、生列出必要的记录项目,为后续记录植物一生的生长变化做好充足的准备。接着共同探究种子萌发需要的条件;联系生活经验,猜测绿豆种子发芽所需要的条件;最后,认识种子的多样,使学生扩展对种子形态多样性的认识。本课讲种子发芽的过程研究放在课外,使学生可以将课堂继续下去,在生活中继续进行科学探究。学情分析学生对自然科学有浓厚的兴趣,不少学生对种子的发芽有感性认识,好奇心强,大胆、好动,无意注意占明显优势。本节课通过观察、讨论、设计探究实验方案等活动,强化学生的注意力,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发展学生的潜能。同时,这个阶段的学生形象思维发达而逻辑思维欠缺,在教学中应多采取观察思考、材料分析,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3、。并通过设计实验方案,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通过单一变量去考虑,进而引导学生设计对比实验,探究种子发芽所需要的外界条件。教学目标1、 能够用语言描述番茄和黄瓜的种子的外形特征。2、 能够按照正确的方法播种番茄或黄瓜并设计栽种记录,乐于长期观察3、 通过收集五种植物的种子,扩展对种子形态多样性的认识。4、 做种子萌发对比实验,初步认识种子萌发的条件。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按照正确的方法播种番茄或黄瓜,并做好记录。难点:做好探究种子萌发条件的实验。教学准备教师材料:番茄和黄瓜的种子、图像资料、记录表、带盖透明小罐4个。学生分组材料:花盆、土壤、水杯、小铲子。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4、多媒体出示春天农民伯伯播种的情景及农作物成长情景2、提问:农民伯伯种下了什么?长出了什么?3、学生:种下了种子,长出了庄家。4、谈话:是的,种子种在土壤,有了合适的环境它就会“发芽”,“生长”,这节课我们就一起研究种子发芽了,板书。二、观察种子1、实物展示台出示黄瓜种子2、提问:这是一粒黄瓜种子,我们应该从哪几个方面来观察这粒种子呢?它是什么样的呢(引导学生从颜色、大小、形状等方面描述这颗种子。)3、学生回答4、出示番茄种子5、提问:番茄种子是什么样的?与黄瓜种子有什么不同呢?6、学生交流回答(设计意图:通过观察西红柿和黄瓜的种子特点,使学生初步认识种子的样子,知道可以从哪些方面了解种子,意识

5、到种子是不同的)二、播种黄瓜1、提问:黄瓜我们都吃过,可是你们都亲手种过吗?要想在教室里种这些种子我们需要提前准备些什么?2、生:需要准备一个花盆、一些土、一个铲子、还要准备水。3、提问:你认为它们应该怎么种呢?4、生:先将土用铲子装在花盆里,然后种种子,接着在种子上面盖一层土,最后浇水。5、讲解: (视频展示)是的,我们可以将土用铲子装进花盆,在花盆上中挖一个小坑,在里面放几粒种子,然后盖上一层薄土,接着浇水。6、 (图片展示)老师悄悄告诉大家每一粒种子都很神奇,我们种它之前,可得好好的把它们处理一下:西红柿种子在种植前需要用纱布包好、用50的温水浸泡10分钟:黄瓜种子在种植前也得在50的温

6、水中没泡15分钟,而且放入水中的种子还得不断搅拌才行。这些种子都已经被老师处理好了,咱们试一试吧! "7、学生小组活动8、提问:现在我们已经种好种子了,今后我们要怎么照顾我们的植物宝宝呢?还要做哪些事情?9、小组讨论,汇报:浇水,施肥,照太阳(设计意图:通过种植西红柿和黄瓜的种子,使学生学会正确的种植方法)10、谈话:我们第一次种植植物经验有限,怎样获得更多的种植黄瓜和西红柿的知识呢?11、学生回答12、谈话:黄瓜和西红柿的生长期都很长,需要好几个月,需要长期观察。所以我们除了照顾这些植物宝宝外,最好给它们做个成长记录。你想记录哪些内容呢?13、学生回答:生长情况,高度,有没有浇水、

7、施肥等14、讲解:我们可以用记录表来记录,可以记录日期,形态变化,包括开花,结果等,还有就是种植情况,有没有浇水施肥等,还要记录植物的高度。 出示表格。 种植植物: 记录人:日期形态变化高度种植措施三、小结教师小结: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黄瓜和西红柿的种子,并且亲手栽种了它们的种子,几个月后我们就可以品尝我们自己的劳动成果了,我们都好期待。第二课时一、探究种子萌发条件1、谈话:上节课我们一起种植了黄瓜和西红柿,几天过去了,你们的黄瓜和西红柿的种子都发芽了吗?2、学生回答3、谈话:没发芽也不要着急,种子种下去后需要一定的时间和适当的条件才可以发芽呢!你们知道种子萌发需要什么样的条件吗?4、学生猜测(

8、可能和土壤、水、温度、空气、阳光有关)5、谈话:要想知道种子萌发到底需要什么条件咱们就这样猜测可不行,还得亲自试试,看,这是什么?出示绿豆 6、谈话:老师给大家准备了泡好的绿豆种子,还有四个瓶子,纸巾,水等材料,大家一起利用绿豆来对比 一下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这个对比实验怎么做呢,大家看大屏幕。7、用大屏幕打出书上的实验图8、出示表格序号水空气温度发芽情况9、谈话:我们对照图片,填下这个表格,看看不同瓶子中提供给种子的条件有什么不同,并在相应的位置划“”10、学生小组活动填表,汇报(设计意图:通过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使学生认识到种子萌发必备的三点条件是空气、水、适宜的温度)11、老师带领大家做

9、对比实验12、谈话:实验结果不能马上看到,同学们要在课下观察,我们下节课汇报结果。二、认识种子的多样性1、谈话:课前,老师让大家准备了种子,大家把种子都拿出来,组内分享,你带来的是什么植物的种子,它有什么特点。2、学生组内交流。教师巡视,如果有学生带来的不是种子的部分,教师可以搜集起来,一会统一讨论。3、出示草莓、核桃、香蕉4、提问:它们的种子在哪里呢?5学生讨论回答6、教师总结这些特殊的种子(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各种各样的种子,使学生了解种子多样性,通过特殊种子的举例,使学生会找种子)7、谈话课下继续观察种子发芽的情况和黄瓜西红柿生长情况,并做好记录板书设计:水分空气 温度 发芽 ? 土壤 阳

10、光 2幼苗长大了一、教材分析幼苗长大了是最新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植物的一生第二课的内容。是学生在经过了种植后,系统地对根、茎、叶的形态和功能展开观察和研究。本课教学内容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整体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描述各部分的样子。第二部分是按照根、茎、叶的顺序分别进行研究。结合教材和教学实际对本课教学内容的顺序进行了些微调整。首先通过观察葫芦的幼苗,对植物进行一个整体认识。其次是认识叶的作用。接着回顾根的作用,结合二年级栽小葱一课的实验,启发学生总结出根有吸收水分和固定植株的作用。再次,研究茎的作用。通过动手解剖和观察插入红色水中后被染成红色的茎,让学生直观认识茎的运输作用。最后并讨

11、论“如果把幼苗的叶子摘光,植物还能成活吗”,让学生作出猜想,留下悬念,为高年级学习植物的光合作用埋下伏笔。二、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喜欢科学,好奇心强,对实验感兴趣, 经过两年的学习, 已具备一定的观察、动手实践、资料收集整理的能力,已经初步认识多姿多彩的植物,有栽小葱的经历,因此对于植物以及根、茎、叶的名称并不陌生,但对于这些构造的作用,学生了解的还不够全面,需要老师加以有效指导。三、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通过种植、观察与记录认识到植物幼苗生长的过程,认识根茎叶的部位与结构。2知道根有吸收、茎有运输、叶有制作养分的作用。科学探究:1 能够用语言和数据描述葫芦幼苗的形态特征。2 能利用实验探究等方式

12、了解植物根茎叶的作用。科学态度:1能坚持进行植物观察,乐于长期照料植物。2能在已有的知识上进行探究,加深对植物的了解。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1 了解植物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懂得爱护和保护植物。四、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回顾、实验、讨论了解植物根茎叶的基本构造及作用。五、教学难点了解植物叶的构造及作用。六、教学时间1课时七、教学准备教师材料:提前做好的芹菜茎放到装有红色素水的烧瓶实验装置、芹菜的茎、水果刀、相关资料和视频。学生分组材料:种植好的葫芦幼苗、种植记录表、不同植物的叶子。八、教学过程(一)回忆植物各部分名称1.我们播种的葫芦都已经变成了幼苗,首先我们来认识一下植物各部分的名称。2.观察葫

13、芦幼苗,认识根茎叶的位置和名称。设计意图:统一回顾植物各部分的位置和名称,一是让学生有一个系统的认识,二是为了为后面的学习打好基础。(二)对比种植好的葫芦幼苗,发现问题1.这段时间,我们记录了它的生长变化,现在以小组为单位,让我们交流一下前一段时间葫芦幼苗生长变化情况。2.观察与交流。3.通过刚才观察,你有什么疑问?4.交流讨论问题。5.接下来,就让我们通过仔细观察咱们的幼苗,探究他们各部分的结构与作用,从而获得让幼苗们更好成长的方法。(板书课题:幼苗长大了)设计意图:通过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激发头脑风暴,提出问题引发思考,引出本课的学习主题。有效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探究叶的结构及作用1

14、.植物生长所需要的食物是从哪里来的?2.科学家经过多年的研究,发现多数植物能自己制造“食物”养料。3.观看光合作用视频。4.植物的光合作用不仅为植物制造养料,还为我们人类和动物制造养料和氧气。5.叶子还有好多学问呢?让我们一起来观察一下,看看有什么新的发现。6.小组活动:学生在小组内互相仔细观察同学带来的叶子,说一说这些叶子有什么共同的结构。7.叶子有这么多特点,那为什么要统一叫它叶子呢?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征?8.师小结:叶是由叶柄和叶片组成的,叶脉是叶片的一部分。设计意图:从学生眼睛最先注意到的部位叶子入手,容易引发学生的认知思考,通过观看视频,以及观察、对比不同的叶子形态,让学生直观感知到

15、植物的叶的形态、结构及作用。(三)认识根的作用1.植物在没长出叶子的时候又是怎么得到营养的呢?2.生回答:从土壤里。3.没错,那是如何实现的呢?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出示小葱根吸水的实验图,这是我们二年级时做的小葱吸水的实验,谁来简单描述一下这个实验?4.学生根据之前的记忆描述实验过程。5.在这个实验中小葱的根有什么作用?想想我们给植物浇水时为什么大部分都浇到土壤上?6.生回答:吸收水分。7.植物的根除了能吸收水分,还有什么作用呢?现在把幼苗从杯子里拿出来容易吗?8.小结:植物的根有固定植物的作用;植物的根能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矿物质。设计意图:通过回顾实验,结合生活实际的经验,引发思考,回忆并加深

16、对根吸收水分的作用的理解。(四)探究植物茎的作用1.同学们已经知道,植物的根能从土壤里吸收水分和矿物质,绿色植物的叶可以制造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料。那么,植物的茎在植物的生长过程中有什么作用呢?我们先来看一看,在葫芦植物生长的过程中,茎发生了哪些变化?2.学生整理幼芽出土以来,有关茎生长变化的观察记录。重点整理幼芽出土以后一周,葫芦茎的颜色和高度。3.汇报交流4.植物的茎总是把根和叶连在一起,那么,植物的茎在植物的生长过程中到底起什么作用呢?茎内是什么样的,与它的作用有关吗?5.你们能想个办法验证一下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确吗?6.分组解剖芹菜的茎。你有什么问题?有什么想法?7.我们提前一天将芹菜的茎

17、浸泡在红色墨水中,发现芹菜没有浸泡在红色墨水中的部分也变成红色。将芹菜茎横切看到一圈整齐的红色小点,将芹菜的茎纵切,看到红色小点成为像红色管子一样的一条直线。我们猜测在芹菜的茎中有一种像管子一样的部件,让茎在根和叶之间就像一座桥梁,成为养料的运输专线。8.我们了解了茎的运输水分的功能,茎还有什么作用呢?我们一起看一段视频。9.观看微课视频了解茎的作用。10.小结:植物的茎具有支撑植物及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植物的茎能从下向上将根吸收的水分和矿物质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从上向下将绿叶制造的养料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设计意图:通过实验观察,结合视频,让直观地学生了解到植物茎的作用。提前做好的实

18、验是为了节省课堂时间,同时也是为学生的实验结果以对比,让学生的实验验证有了明确目标。(五)全课总结1.我们了解了植物各部分的作用,那如果把幼苗的叶子摘光,植物还能成活吗?2.根、茎、叶都是营养器官,缺一不可,只有精心呵护,我们的幼苗才能健康茁壮成长。植物很快就会开花了,植物开花前会有什么变化?继续测量植株高度的变化。设计意图: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到植物怎样才能更好的成长,通过照顾植物体会种植的乐趣,同时知道要珍惜生命,热爱大自然的赐予,问题的提出为后面的学习埋下伏笔,同时激发学生科学的思考与探究的兴趣,体会到生活动处处有科学的意义。九、板书设计2幼苗长大了叶制造茎运输根 吸收3. 植物开花了【教材

19、分析】植物开花了是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植物的一生的第3节课,在前两课种子发芽了、幼苗长大了的基础上而进行学习的,继续研究植物的器官花。本课旨在通过一系列的观察和探究活动,引导学生认识花的多样性、掌握花的结构、了解植物的传粉方式,为下一课的植物结果了做好铺垫。 本课由四个活动组成,即活动一: 观察番茄和黄瓜的花。通过对比观察,了解番茄花既有雄蕊也有雌蕊,而黄瓜花则只有雄蕊或只 有雌蕊,使学生认识到花分为两性花和单性花。活动二: 辨别黄瓜的雌花和雄花。通过观察黄瓜花,学会辨别雌花和雄花。活动三:了解植物的各种传粉方式。知道只有雄蕊的花粉落到雌蕊的柱头上,植物才有可能结出果实,同时利 用图文资料介绍昆

20、虫传粉、风力传粉、自花传粉和人工辅助授粉这几种常 见的传粉方式,其中隐含着花的特征与传粉方式之间的匹配关系。活动四: 给黄瓜进行人工辅助授粉。让学生为黄瓜进行人工辅助授粉,使学生感受到掌握和运用自然规律 的意义与价值。【学情分析】花是生活中最常见、最吸引人的一部分,但对于三年级的学生而言,植物的花既熟悉又陌生,他们只通过感官了解花的颜色、样子及气味,却很少有目的地去观察和研究过它们,对花的形态、结构、功能、作用等方面更是缺乏了解。前面学生经历了西红柿和黄瓜从种子发芽到幼苗成长过程,并学习了植物的根、茎和叶的有关知识,接着按植物的成长顺序学习植物的花。【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知道花的基本构造及其

21、对应的功能。2了解植物传粉的几种方式。科学探究:1通过观察、解剖西红柿和黄瓜花,掌握观察和解剖的基本方法。2能够联系生活经验,对花的各部分功能做出合理的推测。科学态度:1尊重证据,愿意合作交流,能从科学探究中体验观察、分类、比较的重要性。2意识到认真细致的观察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认识事物。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1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热爱大自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热情。2了解到科学知识是为我们的生活服务的。【教学重点】解剖、观察花的构造。【教学难点】西红柿花和黄瓜花的解剖过程。【教学准备】教师材料:PPT演示课件、投影仪学生材料:西红柿花和黄瓜花、放大镜、镊子、实验记录单1、 导入新课师:我准

22、备了一些花的图片,同学们猜一猜都是什么花?学生回答师:我们种的西红柿和黄瓜也已经开花了,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植物的花。【设计意图】:通过辨认不同植物的花,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对花前概念的思考。2、 观察并解剖西红柿花师:请各小组选择一株西红柿花进行解剖并观察记录。解剖注意事项:1. 采摘:小组同学选择一株健康的西红柿花,用剪刀完整的采摘下来。(注:说明我们采摘的目的是为了研究花的结构,要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不要随意采摘花草。)2.解剖:按顺序解剖花,观察并记录。解剖方法指导:观察花的外形。按照由外向内的顺序,用镊子逐一轻轻夹取各个部分的基部摘下花的各个部分,防止将某一部分破坏,解剖下来的各个部

23、分要按照一定顺序分类摆放,观察其形态、颜色及数量并做记录。师:请你们汇报一下西红柿花都有哪几部分组成。各组派代表总结西红柿花的构造,师将同学们的研究结果投影,并评价。观看解剖茄子花的视频,一起集体学习解剖花和花的构造。西红柿花由外向内有由四部分组成,分别是:萼片、花瓣、雄蕊和雌蕊。师:谁能举例我们常见的哪些花也是这样的结构?学生回答【设计意图】:通过解剖西红柿花,学生初步掌握解剖花的方法。在解剖西红柿花的过程中,认识花的组成结构。也为解剖黄瓜花与黄瓜花作比较做好铺垫。3、 观察并解剖黄瓜花师:请你们仔细观察黄瓜花,说一说它与西红柿花结构相同吗?将你的发现记录在实验报告单上。学生观察并发言,引导

24、得出:黄瓜花和西红柿花不一样。黄瓜有两种不同的花,一种后面有个“未来的小黄瓜”,一种没有。师:为了进一步证明我们的观察结果,依照刚刚的解剖过程对黄瓜花进行解剖。学生活动,解剖黄瓜花分别解剖两朵不一样的黄瓜花,观察其结构。方法指导:在黄瓜植株上分别选取两朵不一样的黄瓜花。用解剖西红柿花同样方法分别解剖两朵不一样的黄瓜花,找出两朵不一样的黄瓜花的结构是怎样的,并和西红柿花做对比。3师:黄瓜花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各组派代表归纳总结自己的发现与收获,并评价和归纳总结。师:我们发现西红柿花和黄瓜花确实不一样,后面有“未来小黄瓜”的花只有雌蕊没有雄蕊,另一种花只有雄蕊没有雌蕊。看来不是所有的花的结构都是一

25、样的,花的结构也是多种多样的。你还知道其它像黄瓜花一样的花吗?学生回答。同时激发学生的疑问:雌蕊和雄蕊各有什么作用?师:植物的花的结构也是多种多样的,有些结构齐全,有些缺少一些部分。我们把像西红柿花一样,一朵花中萼片、花瓣、雄蕊、雌蕊四部分结构俱全的花叫做“完全花”;把缺少一部分或及部分的花叫做“不完全花”,其中只有雌蕊没有雄蕊的花做“雌花”,而只有雄蕊没有雌蕊的花叫做“雄花”。【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和解剖的方式,学生进一步了解黄瓜花与西红柿花之间的不同。从实验中生成对花瓜花分成雄花和雌花两种的认识,并能区分雄花与雌花之间的区别。4、 了解不同授粉方式师:你们知道这些花是如何繁殖变成的果实的吗

26、?播放视频了解花的不同授粉方式。1.昆虫传粉2.风力传粉3.自花传粉4.人工传粉【设计意图】:通过视频的方式,更加直观的了解植物花的不同授粉方式,加深学生的记忆与理解。也为植物结果了做好铺垫。5、 给黄瓜花人工授粉师:现在我们就来亲自为黄瓜花手工授粉。教师在展示台上进行示范。学生分组活动。操作步骤:1.除去未成熟花的全部雄蕊,即去雄;2.给这只有雌蕊的花套上纸袋,密封,待花成熟时,再采集你需要的植株的花粉,撒在去了雄花的雌花柱头上。 学生操作,教师指导。提示:黄瓜的雄花可以摘下来在冰箱里冷藏几天。雌花要保留在 植株上,进行人工辅助授粉后观察其发育情况,让学生真实地 看到人工辅助授粉的

27、成果【设计意图】:通过亲自动手,学生感受人工授粉的过程。并能过在课后感受黄瓜开花的喜悦,体会大自然的神奇。板书:3植物开花了花完全花 不完全花萼片、花瓣、雄蕊、雌蕊 雌花 雄花 萼片、花瓣、雌蕊萼片、花瓣、雌蕊4.植物结果了【教材分析】植物的一生一单元四课按照自然顺序编排,从播种到收获,从发芽到结果,依次展开对植物生命过程的观察与记录,对植物各部分形态和功能进行观察与探究。本课植物结果了是本单元的最后一课,是学生在经历了前面较长时间种植后,交流分享的一课,在这一课学生要学会自己整理前期记录的种植记录表,再来课堂上做交流。作为本单元的最后一课,本课的内容非常丰富,学生既要完成对植物 最后长出的器

28、官果实的认识,也要完成对植物整个生命周期的认识,还 要探讨植物对人类的贡献。本课教学内容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认识植物的生命周期,包括两个活动。活动一,整理和展 示种植记录表,并进行评价。活动二,比较番茄和黄瓜的生长过程,找出 它们生长过程的共同特征。第二部分是认识果实,完成对植物六大器官的认识,包括两个活动。 活动一,通过解剖果实,认识其内部构造,并能够据此辨别果实。活动 二,找出植物的可食部分,巩固对植物六大器官的认识。第三部分是调查周围的植物资源,了解人们对它们的利用。【学情分析】本课面向三年级学生,对于他们来说,植物是熟悉又陌生的,学生在经历了一年级多姿多彩的植物这样一课对植物形态特征

29、的初步认识和二年级栽小葱这一课对植物生命需求的初步探究后,对探究植物已有一定的基础和热情,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植物的一生让学生对植物构造、功能、生命过程、植物资源的利用有了更全面的认识。本课植物结果了更是带领学会认识了植物完整的生长过程,学生在这一课会很有成就感。【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知道植物生长过程的共同特征有发芽、生长、开花、结果。知道果实由果皮和种子两部分组成,花、果实、种子是植物的繁殖器官。2能说出植物的生命周期和六大器官。知道我们通常食用植物的哪个器官。3.认识植物资源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科学探究:1 通过回顾植物的生长过程,找出西红柿和黄瓜生长过程的共同点。2 能利用果实的特

30、征辨别果实和非果实,辨别常见蔬菜和水果的可食部分是植物的哪个部分。科学态度:1对自然现象保持好奇心和探究热情。2能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调查身边特殊的植物资源。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了解周围的植物资源,认识到植物的价值。【教学重点】通过比较找出番茄和黄瓜生长过程的共同特征。知道果实由果皮和种子两部分组成。【教学难点】通过观察找出果实的共同特征。知道植物的可食部分是哪个器官。【教学准备】教师材料:种植记录表、番茄,黄瓜及各种常见蔬菜及水果、有关植物资源的课件视频资料。学生分组材料:种植记录表、各种植物的部位、小刀、自己查找的植物资源资料。【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提问:植物的一生都经历了什么过程

31、?能不能按顺序说一说?2揭题:植物的一生开始于一颗种子,发芽,生长,开花,最后结果,那么你们种下的西红柿和黄瓜结果了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观察植物结果了。二、成果展示1展示:同学们经历了一段时间的种植和记录,一定有不少丰硕的成果想要跟大家分享,下面我们请小组来展示一下他们的成果。小组展示种植记录。2讨论:选取两组种植记录,请大家认真再看一看,小组讨论一下,西红柿和黄瓜的生长过程有没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小组讨论汇报。3.总结:将番茄和黄瓜生长过程的文字记录、图片和视频按时间顺序一一对应展示,让学生概括出它们都有生根、发芽、抽枝、长叶、开花、结果的过程,对比观察番茄和黄瓜的植株,发现它们的根、茎、叶

32、、花、果实、种子这六大器官都是随着生命周期的展开依次生长出来的。设计意图:回顾植物完整的生长过程,同时检查学生是否经历了种植全过程及是否做了种植记录。 种植记录表要从播种就开始记录。教师务必要经常提示学生进行观察,在植物长叶、开花、结果、果实成熟等关键的时间节点进行记录,以保证记录的详实和丰富。在近三个月的种植过程中,教师可定期安排学生进行记录表的展示和交流。三、探究植物的果实1谈话:西红柿和黄瓜都经历了发芽,生长,开花,结果这样一系列的过程,之前我们已经研究过了他们的种子、根、茎、叶,那么这节课我们就来观察他们的果实。出示西红柿和黄瓜。2活动一:观察果实的内部结构谈话:请同学们从中间切开果实

33、,认真观察,说一说,你们都看到了什么?小组实验汇报。3教师补充:切开西红柿和黄瓜我们会发现种子就包裹在果实中间,而包裹在种子外面的,生活中我们叫做皮和肉的部分,科学上我们统称果皮,所以果实是由果皮和种子两个部分组成的。4提问:那么如果西红柿和黄瓜要繁殖后代,你们觉得那些部分是必不可少的呢?学生讨论发言。4. 小结:植物通过种子繁殖后代。花、果实、种子属于植物的繁殖器官。设计意图:了解果实与种子的关系,知道多数植物通过种子繁殖后代。采用异中求同的方法帮助学生建立果实的概念。首先出示番茄和黄瓜的果实,让学生比较它们的颜色、形状、大小都不相同。然后提问:它们有相同之处吗?启发学生认识到它们都是植物开

34、花后结出的果实。接着追问:为什么植物要结果实呢?启发学生回答果实里面有种子。然后解剖番茄和黄瓜,找种子。最后告诉学生,果实由果皮和种子构成这就是判断果实的依据。辨别果实的环节,可通过解剖、观看图片和视频,以及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来完成。应该启发学生注意到:果实中有种子,种子又可以萌发,植物就是这样不断繁衍的。四、分辨生活中的食物果实1提问:你们是不是都掌握了果实的特点了呢?你能不能从下列食物中找出哪些属于植物的果实?多媒体展示甘蔗,胡萝卜,花生,苹果,香蕉,蚕豆,豌豆荚等。小组讨论分类。2谈话:看来呀,植物身上并不一定只有果实才能作为我们的食物,你们能说说,多媒体上的这些食物它们分别是植物的哪个

35、部分吗?小组讨论发言。设计意图:进一步学会判断果实与非果实,加深对植物六大器官的认识。出示各种常见的蔬菜和水果,让学生判断我们吃哪个部分。当学生意见不一致时,应让学生进行辩论,最终根据科学概念达成共识。确定植物的可食部分并非易事,教师课前要做好功课,避免出现知识性错误。例如芹菜,通常我们认为是茎的部分其实是叶柄。芹菜的短缩茎也可食用,因此芹菜的茎和叶都可食用。五、拓展发现1谈话:植物除了能为人类提供食物之外,还未人类做出了不少的贡献,你们知道人们都利用植物做了些什么吗?学生发言。2小结:植物对人类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人类离不开植物,希望同学们回去能继续观察,发现植物身上更多的奥秘。设计意图了解本

36、地区特殊的植物资源,以及它们的开发利用情况。让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收集相关资料,如去图书馆查询,上网搜索,访问农科院、林业局等。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把这个拓展活动做大,如带领学生开展实地考察活动,办一个图文展览,或者编写一本本地区特殊植物资源图谱等。【板书设计】 植物结果了根、茎、叶、花、果实种子、(果皮)5.不同环境里的植物【教材分析】本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植物与环境”的开篇课。围绕植物形态与环境的关系,通过先整体后具体的结构形式,展开了两部分的教学内容。第一部分通过整体了解不同形态的植物适合生存的环境。首先教材用图片呈现五种不同形态的植物,组织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认识它们各自的形

37、态特征;然后用图文结合的形式介绍四种典型的环境,调用学生的前概念,分析活动一呈现的植物适合生活在这里的哪种环境中,将植物的形态与植物适合生存的环境建立联系,从而引出本课的核心内容:植物的形态与其生长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第二部分是具体认识两种植物(大叶黄杨和杨树)适应环境的形态特征。首先在即刻观察中,要求学生比较两种树叶的表面光滑程度和厚度,发现大叶黄杨树叶厚且具有蜡质覆盖物,而杨树树叶薄且没有蜡质覆盖物。而后在延后观察中,要求学生观察这两种植物在秋、冬季的落叶情况,发现大叶黄杨能安然度过严冬,而杨树则落叶过冬。接着启发学生将观察到的现象联系起来考虑,即:长有厚且具有蜡质覆盖物叶子的大叶黄杨能保

38、持绿色,而长有薄且没有蜡质覆盖物叶子的杨树则在秋、冬季出现树叶变黄、脱落的现象,从而发现大叶黄杨与杨树适应寒冷环境的秘密。教材还进一步要求学生设计一个常青树是否落叶的研究方案,鼓励学生获得植物适应寒冷环境的更多知识。【学情分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接触到很多植物,尤其现在很多家庭里都有种植一些绿植,学生可能会对某一种植物有比较深的了解和认知;另外在旅游的过程中,也会接触到与日常生活不一样的环境,看到一些不常见的植物。但是对于植物与环境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学生并没有深入的思考过,所以本节课通过对一些常见环境中的典型植物的形态特点与其所生长的环境进行观察、比较、分析,从而将学生对植物零散的认知进行

39、整合,建立起植物与其所生长的环境有着密切联系的认知。【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知道植物的形态与其生长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科学探究:1通过比较、观察活动,发现大叶黄杨和杨树应对严寒的本领。2.能够设计一个常青树是否落叶的研究方案。科学态度: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产生对身边植物适应环境的探究兴趣。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强化爱护植物,保护植物的意识。【教学重点】知道植物的形态与其生长环境存在关联性。【教学难点】将观察到的现象联系起来思考。【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课件、视频等。学生分组材料:五种树木和四种环境的图片卡片、大叶黄杨树叶、杨树树叶、活动记录单。【教学过程】一、通过探寻植物的形态与环境的关系,导入

40、本课1.谈话:我们的周围有各种各样的植物,例如不同的树木、花草等等。2.提问:对于树木,你们都知道些什么树?(根据学生的回答,可以适时追问某种树除了名字,你知道它生活在哪里吗?具体有什么特点?)3.提问:大家知道的真不少。我这里有一些植物,看看你认识它们吗?4.分别出示:水瓶树、巨人柱、椰树、芭蕉树、松树的图片,请学生认一认,同时说一说每种树形态的基本特点以及树木长成这样的原因。【设计意图】首先了解学生对树木相关知识的前概念情况;其次通过观察、猜测使学生初步将植物的形态与其生长环境建立起联系。5.谈话:刚刚同学们在说树木特点形成原因的时候,说到了它们生长的环境。(出示:沙漠、高山、热带草原、热

41、带沿海四种环境。)现在就请大家小组合作,共同分析这些树木应该生活在哪种环境当中。6.小组活动:共同思考、分析、交流后,将植物的图片放入相对应的环境中。7.小组展示结果。并说说这样做的理由。8. 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追问,引导学生认识到:不同环境中的植物的特点不同,如热带地区的植物叶片较大,雨水较少地区的植物叶片较小;经常刮风的地区植物相对矮一些或树干没有那么坚挺等等。9.引导学生小结:植物的形态与其生长环境有关。10.出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不同环境下里的植物。【设计意图】通过活动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分析,最终认识到植物形态与其生长环境有关,植物各异的形态都是为了适应其生存环境。二、比较大叶

42、黄杨和杨树的叶子1.谈话:既然植物的形态与其生长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那么接下来我们就来研究我们身边比较常见的植物,它们有哪些适应环境的形态特点。2.出示图片:大叶黄杨和杨树,并通过图片分别介绍两种植物四季变化的情况。3.提问:同样是生活在我们周围的植物,为什么到了冬季,一种会树叶掉光,一种却还另外一番景象?你觉得可能是因为什么原因?4.谈话:接下来我们具体通过观察、比较两种植物叶子的情况,再来分析其中的原因。5.小组活动:小组合作共同完成对大叶杨树和杨树叶的观察、比较、记录;并根据记录结果进行交流。6.各组展示活动记录,并再次说说分析后的原因。7.引导学生了解:大叶黄杨树的叶子较厚、表面有蜡质

43、的表皮,可以减少水分的蒸发和流失,帮助大叶黄杨顺利地过冬;杨树把自己的叶子都掉光,减少营养的消耗和水分的流失,来让自己顺利度过寒冷的冬天。设计意图:首先通过对具体植物叶子的对比、观察,发现相同环境中的植物也是有着不同的形态特点,而这些都是为了植物更好的适应所生长的环境。其次了解常绿植物和落叶植物的特征。8.提问:虽然大叶黄杨是常青植物,但它真的四季都不落叶吗?9.谈话:你能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自己的想法吗?10. 小组讨论,交流实验想法,完成实验设计。11. 各小组展示实验设计,并说明设计理由。设计意图:在认识常绿植物和落叶植物的特征后,进一步通过实验设计,了解常绿植物的路也规律和落叶植物的落叶

44、规律,对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有更为全面的认知。三、拓展谈话:今天我们不但了解了不同环境里植物的特点,还知道了落叶植物和常青植物,希望同学们课后能够收集资料,除了大叶黄杨和杨树以外,还有哪些植物是落叶植物,哪些是常青植物。设计意图:对于哪些植物与大叶黄杨一样是常青植物哪些与杨树一样是落叶植物,学生对自己所知道的植物具体属于哪一类可能并不清楚,所以可以将这一部分作为相关知识的巩固和拓展,课后进行相关资料的收集,并将已有知识进行整合。【板书设计】不同环境里的植物植物的形态 环境适应6. 沙漠中的植物【教材分析】沙漠中的植物一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二课的内容,本课聚焦沙漠环境,遵循认识事物

45、的一般过程。通过观察一些沙漠中生长的植物,让学生强化对沙漠植物的认识。也为后续教学内容的展开做铺垫。接着又以多浆植物中学生较容易见到的仙人掌和芦荟为例,引导学生发现它们适应沙漠环境的形态、结构特征。最后,以骆驼刺和梭梭为例,介绍这类沙漠植物适应环境的结构特征:具有发达的根系。与第二部分的内容一起,为学生总结沙漠植物的共同特点打下基础。【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对于沙漠以及沙漠中的植物会有一些基本的了解。但仅限于资料,亲身体验沙漠,探究仙人掌、芦荟、骆驼刺、梭梭等沙漠植物的少之又少。所以,在课前布置学生,让学生查找相关资料,对这些植物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为后面的教学内容的实施做好铺垫。仙人掌这个植物

46、很常见,但是让学生去探究仙人掌的茎和叶,以及探究仙人掌储水的秘密,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这就需要教师做好铺垫和引导。【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目标:能发现图片中植物的形态特征,认识一些沙漠中的植物。科学探究目标:将观察、操作的结果与模拟实验的现象建立联系,发现仙人掌和芦荟通过减少水分蒸发和储水来适应沙漠环境的形态、结构特征。科学态度目标:通过提取阅读资料中的信息,去了解骆驼刺和梭梭适应沙漠环境的结构特征:具有发达的根系。学会分享知识,自主探究。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知道沙漠植物是人类社会的保护伞,要保护沙漠植物。【教学重点】了解一些植物适应沙漠环境的形态、结构特征。【教学难点】将观察、操作的

47、结果与模拟实验的现象联系起来得出结论。【教学准备】教师材料:纸巾 、蜡纸、塑料布、介绍相关植物的图片和资料。学生分组材料:仙人掌、放大镜、仙人掌的茎、芦荟的叶、不锈钢勺子、塑料或金属碟。【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1、 谈话导入(出示沙漠的图片)大家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沙漠)你们知道沙漠有什么特点吗?(风大、遍地都是沙子、缺水、干旱)看来沙漠的环境还是特别的恶劣的,在这样环境当中会有植物在这里生长吗?(有,仙人掌)对啊,我们前面学习了不同环境中的植物知道了沙漠中生长着“仙人掌”。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沙漠深处,看一看浩瀚的沙漠之中除了仙人掌还生长着什么“倔强”的植物。探究一下它们都有什么特

48、点。设计意图:利用学生熟悉的沙漠图片导入新课,并问答的形式揭示出这节课的学习内容,可以激起学生的好奇心,为出示接下来的学习内容做好铺垫。2、 沙漠中“倔强”的植物(一)认识这些植物1. 你知道哪些“倔强”的植物生活在沙漠中吗?(明确:仙人掌、仙人球、芦荟、石莲花)2. 除此之外还有哪些植物呢?(明确:骆驼刺、梭梭树、沙棘、胡杨)出示以上植物的图片。(2) 观察植物,发现他们的特点1. 观察这些植物,你发现了什么?(出示:骆驼刺、梭梭树、沙棘的图片)(明确:叶子都很小,叶片也很薄)2. 为什么叶子小,叶片薄呢?(明确:减少水分的蒸发)设计意图:学生对于沙漠的了解比较少,对沙漠中生长的植物,也只是

49、知道仙人掌、仙人球、芦荟。对于其它植物知之甚少,设置这一环节就是提升学生对沙漠的认识,加深对沙漠中生长的植物的了解。3、 观察仙人掌1. 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朋友”,看看它是谁?(拿出一盆仙人掌)2. 寻找仙人掌的叶 我们一起来观察一下这个仙人掌,它的叶子在哪里呢?哪个是它的叶子? (明确:仙人掌的刺就是它的叶子。)沙漠中的植物为了减少水分的蒸发,它们的叶子都会变得很小很薄。有的甚至还会发生变异。仙人掌的叶子就发生了变异,把宽大的叶子变成了刺,减少水分的蒸发,从而在干旱炎热的沙漠中顽强的生存下去。3. 观察仙人掌的茎和叶下面请同学们借助放大镜仔细观察仙人掌的表面和刺。说说看你发现了什么?(明

50、确:仙人掌的茎是绿色的,像厚实的植物叶片或粗壮的茎。仙人掌的叶是一根根的尖刺。)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借助工具进行观察,自主探究。,找出仙人掌的茎和叶,并发现特点。4、 挤压仙人掌的茎和芦荟的叶刚才我们已经认识了仙人掌的茎和叶了,看我手里拿的是什么?(仙人掌的茎和芦荟的茎。)接下来我们做一个实验,看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实验:用勺子挤压仙人掌的茎和芦荟的叶1. 出示实验方法和步骤将大拇指扣在勺内,用勺子的背面按压仙人掌的茎。慢慢压,直至将里面的包浆压出来。2. 学生用同样的方法进行操作,用勺子分别按压仙人掌的茎和芦荟的叶。并仔细的进行观察。3. 说一说自己的发现。(出示:按压完的图片)(明确:仙

51、人掌的茎和芦荟的叶里含有大量水分。)4. 在摸一摸仙人掌的茎和芦荟的叶的表面,你发现了什么?(明确:表皮没有破损,摸起来很厚,有点儿光滑。)5. 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呢?(明确:仙人掌将水分储存在茎中;芦荟将水分储存在叶中;仙人掌的茎和芦荟的叶的表皮都有一层蜡质层。)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通过动手操作实验,探究实验结果。发现仙人掌的茎和芦荟的叶里都含有大量的水分,知道表层都有一层蜡质层。为后面的探究打下基础。5、 探究仙人掌储水的秘密(一)仙人掌是如何储水的呢?我们用一个模拟实验,一起来探究一下。模拟实验:探究仙人掌储水的秘密1. 拿出课前准备好的三张纸巾。(把3张纸巾充分浸湿,1 张平铺,1

52、张卷起来,1 张卷起来后用蜡纸包住,都放在窗台前的塑料布上。)2. 现在让学生观察三张纸的干湿程度。(明确:用蜡纸包住的纸巾湿度最大;其次是卷起来的纸巾;湿度最小的是平铺的纸巾。)(二)现在你知道仙人掌储水的秘密了吗?(明确:蒸发面积越小,蒸发量越少;不透水覆盖层阻挡了水分蒸发。仙人掌的叶呈针状,而且茎表面有蜡质覆盖,水的蒸发量极少,所以就储水了。)设计意图:通过模拟实验,让学生直观的探究到仙人掌储水的秘密。6、 了解沙漠植物的根了更好的适应沙漠环境的的特点,植物茎、叶的形态都各具特点,那沙漠植物的根是否也有过人之处?资料1:骆驼刺在地面的部分长得很矮小,却有庞大的根系,根系触及范围的半径是地

53、面部分的 23 倍,根入土最深处可达 30 米。资料2:梭梭树有强大而发达的根系,主根深达 35 米,分布在土壤上层的侧根伸得很远,有的可伸出 30 米。从上面两个资料你发现了什么?(明确:这两种植物都是地面部分长得矮小,而有庞大的根系,并深深扎入地下。如此庞大的根系能在更大的范围内寻找水源,吸收水分;而矮小的地面部分又有效地减少了水分蒸腾,使之能在干旱的沙漠中生存下来。)设计意图:出示资料,锻炼学生提炼文本信息的能力。并且让学生通过阅读资料,总结研究成果,从而形成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7、 沙漠植物的共同特征今天我们一起观察了仙人掌的茎和叶,探究了仙人掌、芦荟的储水功能,阅读了骆驼刺和梭梭树的

54、吸水功能。同学们,思沙漠中的植物有哪些共同特征呢?(明确:多数的多年生沙生植物有强大的根系,以增加对沙土中水分的吸取。为减少水分消耗,减少蒸腾面积,许多植物的叶子缩得很小,或者变成棒状或刺状,有的甚至无叶,用绿色的茎代替叶子的作用,茎表面覆盖蜡质)沙漠中的植物,被称为沙漠卫士,接下来就请同学们挑选一个自己喜欢的卫士,根据它的特点,为它画一幅画吧。设计意图:以课堂小结形式回顾课堂所学,用学生喜欢的绘画形式,检测雪生本节课学习的学习效果。【板书设计】6. 沙漠中的植物仙人掌 将水分储存在茎中将水分储存在叶中芦 荟 表皮都有一层蜡质层 增加对沙土中水分的吸取 减少水分消耗减少蒸腾面积 骆驼刺根系发达

55、 梭梭树 吸收地底深处的水分7.水里的植物【教材分析】本单元由采用由总到分的逻辑结构编排。不同环境里的植物是总起它是本单元的第一课,即从植物的不同形态出发,建立植物形态与其生存环境的密切关系,从而展现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性。水里的植物一课既以第一课为基础,也是第一课的具体化。在研究完了沙漠中的植物的基础上来研究水里的植物,学生会有一定的基础,研究起来会更得心就手,老师也可以适当放手让学生自主进行研究了。本课教学内容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展现池塘里多种水生植物的生活景象,在介绍它们的名称的同时,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典型植物的形态和它们分别是生活在水中、水面还是水底,以确定本课的研究对象。第二部分,以缩小的人工水环境水族箱为观察对象,启发并鼓励学生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为下一部分内容的展开奠定基础。第三部分,以探究为主要形式,研究具体的水生植物适应水中生活的本领,由三个动手活动组成。活动一,探究水葫芦漂浮的秘密。活动二,观察金鱼藻的特点。活动三,切开莲的叶柄和地下茎,观察它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