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工艺美术_第1页
宋代工艺美术_第2页
宋代工艺美术_第3页
宋代工艺美术_第4页
宋代工艺美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宋代工艺美术960-1279时代背景对工艺美术的影响:1、崇文抑武政策,工艺美术具有文人雅士兴趣风格2、商品经济开展,工艺美术具有平民化、商品化趋向3、思想上,宋代理学盛行,理性颜色的工艺美术风格因此,宋朝工艺美术特点为:文人化、平民化、商品化、理性化.一、陶瓷工艺五代:1秘色瓷。青瓷为主,余姚上林湖一带2柴窑:窑在郑州。只见于文字,存疑。.柴窑,在今河南郑州,据文献记载,柴窑为五代后周柴世宗(柴荣)时所烧造。器物具有“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磐的特点。薄如纸一语,指釉汁而言,青如天一语,指柴窑以天青为主。柴荣,河北省邢台人,瓷器世家,史称世家豪佑。柴荣皇帝,青年时期,以运营瓷器为业,非常

2、富有。柴荣、赵匡胤、郑恩为桃园三结义的把兄弟。柴荣领着两兄弟一同运营柴氏瓷器商行,在郑州管城唐子巷设立柴氏瓷器商号,在管城窑、新密窑、巩县窑设立柴家窑口。柴荣曾派二弟赵匡胤在新密窑沟窑督办瓷器烧造。柴窑曾对汝窑、钧窑、定窑有过较大影响,其中,汝窑的釉和定窑的胎最具柴窑风格。柴窑瓷器铭文有:“周,“柴,“内府,“官,“御,以及大多数为无款。 .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磐.秘色瓷古代名窑进贡朝廷的一种特制瓷器精品。简称“秘瓷。所谓秘色,据宋人解释是:吴越国钱氏割据政权控制了越窑场,命令这些瓷窑专烧供奉用的瓷器,秘不示人庶民不得运用;且釉药配方、制造工艺严密,故名。如赵麟在中说:今之秘色瓷器,世

3、言钱氏立国,越州烧进,为供奉之物,不得臣庶用之,故谓之秘色。关于秘色瓷的质地和色泽,清人说是其色似越器,而清亮过之。从出土的典型的秘色瓷看,其质地细腻原料的处置精细,多呈灰或浅灰色。胎壁较薄,外表光滑,器型规整,施釉均匀。从釉色来说,五代早期仍以黄为主,滋养光泽,呈半透明状;但青绿的比重较晚唐有所添加。其后便以青绿为主,黄色那么不多见 .宋朝:1、定窑 窑址:河北曲阳涧磁村、燕山村 特征种类:白定为主 工艺上:首创覆烧、芒口,常以金银铜镶口 装饰纹样:莲花、牡丹等 装饰方法:印花、刻花竹片与刀、划花梳栉类工具.2、汝窑 窑址:河南临汝,建于北宋初年。釉色:葱绿由于铁的复原装饰:初期素面特征:兼

4、具定窑白瓷的装饰和越窑青瓷的釉色;大都有支烧痕迹传世品少的缘由:官窑;烧制时间短.3、官窑:汝窑影响下的青瓷窑;有北宋南宋之分;南宋官窑有修内司窑和郊坛下窑之分。釉色:粉青为主;“紫口铁足“蟹爪纹开片艺术风格:雍容华贵、精益求精.4、哥窑与龙泉窑弟窑:章氏兄弟分创。窑址1哥窑:色:胎土深褐,釉色淡青、粉青、米黄;紫口铁足,与官窑类似;型:大不过尺;盘碗洗瓶炉文具开片:鱼子纹、百圾碎、蟹爪纹金丝铁线 ;.2龙泉窑型:多色:胎土灰白色 釉色:粉青凝重深沉,翠青苍翠欲滴,如碧玉青瓷釉色美顶峰.5、钧窑窑址:河南禹县神后镇野猪沟兴起:汝窑衰落后色:蓝釉中含氧化铜与铁,经过复原焰烧制呈窑变色。玫瑰紫海棠

5、红型:花盆花洗为特征.6、耀州窑窑址;陕西同官县装饰题材:牡丹菊花人物等装饰方法:刻花、剔花、印花、镂空釉色:青中泛黄姜黄色特点:厚胎厚釉,以拉坯技术见长型:碗盘为特征;“小海鸥.7、磁州窑宋朝民间窑窑系:河北峰峰市彭城镇;河南等地特征:胎质粗松,以烧造黑白二色釉瓷为主手法:黑白对比 画花:白釉黑花;黑釉褐花铁锈花纹:荷花牡丹、龙凤、游鱼、婴戏、波浪 生动活泼民间艺术风格.8、景德镇窑青白瓷影青瓷:宋时流行,南北各地烧造.9、建窑黑瓷产地,福建建阳水吉镇釉中铁成分因火度而构成各色褐色斑纹:油滴、兔毫、鹧鸪斑型:多碗、盏等茶具,碗口大底小斗茶名具:蔡襄提倡黑釉茶盏,易检验.油滴盏.兔毫盏.宋代,

6、盛行的是点茶法。点茶程序为炙茶、碾罗、烘盏、候汤、击拂、烹试,其关键在候汤和击拂。点花法是在唐代阉茶法根底上开展而成的。陆羽说:“花有粗茶、散茶、末茶、饼茶者,乃斫、乃熬、乃炀、乃舂,贮于瓶缶之中,以汤沃焉,谓之阉茶。阉茶的特点是投茶入瓶,以汤沃之。而点茶是由阉茶开展而来的。点茶沿阉茶之路向前走了一步,其烹茶步骤是将茶投入盏中,注入少量沸水调成糊状,谓之“调膏,然后将沸水倒入深腹长嘴瓶内,再倾瓶注水入盏,或以瓶煎水,然后直接向盏中注入沸水,与此同时用茶筅搅动,茶末上浮,构成粥面。 宋代人怎样喝茶.据宋代蔡襄的记载,宋代的点茶主要特点是,先将饼茶烤炙,再敲碎碾成细末,用茶罗将茶末筛细,“罗细那么

7、茶浮,罗粗那么末浮。“钞茶一钱匙,先注汤调令极度匀。又添注入,环回击拂,汤上盏可四分那么止。神其面色鲜白,着盏无水痕为佳。即将筛过的茶末放入茶盏中,注入少量开水,搅拌得很均匀,再注入开水,用一种竹制的茶筅反复击打,使之产生泡沫(称为汤花),到达茶盏边壁不留水痕者为最正确形状。 点茶.宋代饮茶时仍用茶饼,但大多已不再直接烹煮茶叶,称为点茶。点茶时,将曾经碾细的茶末直接投入茶碗,然后冲入沸水,略加搅拌后即行饮用。正是在点茶方式的根底上,宋人发明出了一种被称为“斗茶的饮茶文娱方式。“斗茶也称“茗战,就是竞赛茶叶与点茶技艺的高下。斗茶之风始于五代,宋代时极为流行,从文人士大夫直至平民百姓,无不热衷此道

8、。斗茶前先要将茶末碾碎过筛,茶末越细越好,这样入水后才干漂浮起来,也容易产生汤花并聚集起来,从而“尽茶之色。斗茶的过程分为四步,首先是熁(xi)盏,即预热杯盏。北宋蔡襄(10121067)曾说:“凡欲点茶,先须熁盏令热,冷那么茶不浮。第二步为调膏,即往盏中挑入一定量的茶末,注入少量沸水,调和成浓稠膏状。第三步为点茶,也是斗茶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环,即往盏中注入沸水。注水时,要求水自壶嘴中涌出呈柱状,注时延续,一收即止。最后一步为击拂,就是用一种类似小扫帚状的茶筅(xin)搅动茶汤,使之泛起汤花。宋人斗茶.斗茶的胜负主要是看茶面汤花的色泽、均匀度以及茶盏与茶汤相接处的水痕。汤花均匀、色泽鲜白为上品。

9、汤花长时间紧贴盏壁而不退散,是为上好,称为“咬盏,而汤花散逸较快,那么称“云脚涣乱。除斗茶外,宋代还流行一种名为“分茶的茶艺。分茶前,先将茶末煮至一定程度以培育汤花,然后注入茶盏,悄然搅拌以欣赏茶汤外表变幻莫测的各种汤花。南宋陆游(11251210)诗句“矮纸斜行闲作草,睛窗细乳戏分茶中就提到了分茶这种宋代流行的茶艺。无论斗茶,还是分茶,实践都是从饮茶中衍生出的各种文人文娱。虽然它们极尽精巧,毕竟远离了饮茶本身的初衷,因此,斗茶、分茶之风元代时就已逐渐衰退,明代时,由于废团改散而最终消逝。 .10、吉州窑窑址:江西吉安县永和镇。“北磁南吉两大民窑体系颜色种类:青、白、黑瓷、彩瓷、绿釉瓷装饰手法

10、:木叶和剪纸粘贴纹:梅花、凤、鹿、竹等黑釉中玳瑁盏油滴盏;洒釉手法.南宋吉州窑鹧鸪斑盏.宋代瓷器的艺术特点1、外型:简约精练优美2、装饰方法多样3、釉色丰富,偏于沉静淡雅的冷颜色各窑瓷器的特征 .二、织绣工艺1、丝织:锦:多彩丝织物特点:沉静典雅理性颜色、图案组织、图案;与唐锦对比绮:地纹为斜纹。宋出现双色绮纱:轻薄透明;素纱、花纱罗:于纱类似,只是有明显横条纹绫;纹如冰凌之理。.2、缂丝:1唐已有2制造方法:通经断纬3产地:北宋:河北定州;南宋:松江、苏州4工艺家:朱、沈、吴5用途:从适用到审美的过渡.3、刺绣:长足开展,设立绣院,针法增多,细致分为适用与欣赏两类手绘画影响,为明代画绣打下根底.三、金属工艺宋镜与唐镜对比:规模、技巧均不如;铜镜:不如唐代厚重,变得轻薄,图案成旋转式。 流行:手柄镜;纹样流行写生缠枝花 艺术风格:纤细有余,气势缺乏;质朴清雅,多素面南宋铸镜中心:湖州,江西饶州 .螺钿铜镜.四、漆器北宋定州、温州、嘉兴最有名,南宋定州衰落,浙漆天下第一. 螺钿:多白色螺片镶嵌,黑白对比.斑漆.犀皮又称“虎皮漆或“波罗漆,作法是先用石黄参与生漆调成粘稠的漆,然后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