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的度量〉教学设计_第1页
角的度量〉教学设计_第2页
角的度量〉教学设计_第3页
角的度量〉教学设计_第4页
角的度量〉教学设计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教学内容第 二 单元 第六节课 题角的度量教 者孙姝授课时间 2013年9月18日教学理念采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教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教学目标基本目标知识与能力:认识量角器。掌握用量角器测量角的方法,能正确测量各种叫的度数。过程与方法:采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养

2、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弹性目标认识量角器,认识内刻度线,外刻度线、0刻度线和中心点,知道角的计数单位“度”及相关知识。掌握用量角器测量角的方法,能正确测量各种叫的度数。保障措施采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教学流程活 动 设 计教 师 引 导一、谈话导入1、出示一个活动角,演示角变大、变小。 师: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2、师: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角的知识。二、探究新知1、 猜一猜。出示两个大小差不多的角问:这两个角谁大谁小?请同学们自己想办法比较这两个角的大小。用什么方法?试一试课本的办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动手操作,亲自量一量教学流程认识量角器试:为了使角度测量更准确,描述更清楚,就产生了标准

3、的测量角的工具-量角器。板书量角器拿出量角器,指导学生观察,并讲解量角器。量角器是半圆形的,半圆的圆心就是量角器的中心点,半圆边上的刻度就是量角器的刻度线,每10小格标上一个数,一右为起点的是内刻度,一左为起点的是外刻度。谁还来补充?师:计量角的单位“度”, 板书“度”试一试,量一量用量角器量一量角A 角B的大小?怎样测量呢?问:量角器上为什么有内外两圈刻度呢?内外刻度一样吗?什么情况下看内刻度?试:如果选用右边的零刻度线,就看内刻度。质疑:到底应该怎样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呢?师小节: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首先把量角器的中心点和角的顶点重合;然后把0刻度线和角的一边重合;最后看角的另一边所对的量

4、角器的刻度,就是这个角的度数。三、练一练课本27页第一题2 用量角器测量三角板每个角的刻度。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生仔细观察,认识量角器生指着量角器口述并交流生:量角器可以测量角的大小,相当于把半圆平均分成180份,就是把平角分成了180份,所以一份就是一度生动手操作,并交流汇报。生:因为角的方向有不同,所以才会出现内外圈刻度。生分小组讨论、汇报生观察,说明理由独立完成,个别指导独立完成,集体交流。板书设计角的度量度 记作:10 量角器量角的方法: 点重合 边重合 读刻度教学反思:优点:总的来说,这节课总结起来有三多:1、数学概念多(如1度角的认识、中心点、零刻度线,内刻度线,外刻度线等都是一些抽

5、象的纯数学语言)2、知识盲点多(几乎涵盖了本单元所有的数学概念和角的度量方法,而且没有旧知识作铺垫)3、操作程序多(对于才进入四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度量角是一次关乎手和脑是否协调的挑战)。针对教材这些情况,我尝试先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来解决概念问题,再通过小组合作、交流的形式解决操作问题,为本节课的教学开辟一个新的学习天地。这节课我将课堂完全让给了学生,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量角器的构造作以自学,将学懂的知识做以汇报,不懂的知识提出问题,然后请同学给以解答。学生能积极发言,都说出了自己的想法,而且有的组还能够进行创造性的学习。认识量角器时,采用的方法是“让学生仔细观察自己的量角器,认真地研究研究,看看你有什么发现”这种自主探究的方法。从课堂上学生的表现来看,学生是具备这种自主探索能力的。课堂中学生的回答也很精彩.因为读角时学生容易把内圈和外圈上的刻度搞混淆,让学生通过手势来认读角的度数,深刻理解了读角时要注意把内圈和外圈上的刻度看清楚。不足之处:课堂教学中个别化指导不够,有的学生还不太适合小组合作学习。再教设计:在今后的教学中立足把学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