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中学化学真题2013年上半年_第1页
(A)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中学化学真题2013年上半年_第2页
(A)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中学化学真题2013年上半年_第3页
(A)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中学化学真题2013年上半年_第4页
(A)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中学化学真题2013年上半年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A)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中学化学真题2013年上半年(总分:144.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7,分数:54.00)下列选项属于普通高中化学(实验)内容结构中四大部分的是。行为目标B.内容标准C.课时分配D.教学建议A.丿C.D.解析: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内容结构中四大部分分别为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现代化学课程发展的趋势是。重视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强调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结合运用多媒体展示实验过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B.D.A.B.C.丿解析:现代化学课程改革的重点: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重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联系;倡导多样化的学

2、习方式;强化评价的诊断、激励与发展功能。可以看出,符合。下列表述属于“技能性学习目标”的是。以酸雨的防治为例,体会到化学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全体学生能正确配制一定体积的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C每个学生课后能用自己的话讲述原电池与电解池的区别通过查阅资料,说明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A.丿C.D.解析:A项,“体会”属于“体验性学习目标”;B项的意思是学生能“独立操作”,属于“技能性学习目标”;C项的意思是学生能“说出”,属于“认知性学习目标”;D项,“说明”属于“认知性学习目标”。化学教学设计过程中的背景分析通常不包括。教学内容的知识类型教学内容的相互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教学评价方法的选择

3、A.B.C.丿解析:解析:A、B项属于教材分析,C项属于学情分析。只有D项不属于背景分析。5.化学课程目标是为实现化学课程一定的教学目的而预见的结果,反映一定时期的教育价值取向,化学课程目标确立的依据不包括。国家对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化学学科的特征学生学校学习的课时总数学生已有经验和认知特点A.B.丿D.解析:6.下列化学用语使用正确的是A.NHfl的电子式:B.硫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C.对氯甲苯的结构式D.原子核内有10个中子的氧原子A.B.A选项,C.解析:教师在讲授“硫酸浓度改变,其氧化性强弱会发生变化”这一内容时,可以根据的思想是物质结构决定性质B.量变与质变的关系一般与特殊的关系D.定

4、性与定量的关系A.C.D.解析:物质性质(氧化性或还原性)与物质浓度的关系是根据量变与质变的思想方法。某教师在讲授“盐类的水解”时,首先创设问题情境并提出:为什么不同的盐溶液呈现不同的酸碱性?然后让学生自主去获取资料、信息,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不同思想交锋、补充、修正,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完善认知结构,该教师主要运用的教学方法是。讲授法B.引导-发现法C.演示-观察法D.谈话-讨论法A.丿C.D.解析: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先创设情境提出问题,然后引导学生自己去观察、分析、假设并得出结论,使学生发现规律和建立慨念,此种方法为引导-发现法。某化学教师在组织探究活动时,采取“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进行分

5、组,这样分组的依据是。多元智能理论B.目标分类理论C.认知结构的理论D.最近发展区理论B.C.D.解析:所谓“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即小组内各成员间形成性别、性格、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方面的差异,以便每个学生在学习时都能发挥各自的特长和优势。而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地有九种智能,但是其组合方式和发挥程度有所差异。因此,每个学生都有各自发展的潜力。在解答化学试题的过程中,学生对题目浏览、测查、完成情况的监控及对速度的把握主要采用的是认知策略B.兀认知策略C.管理策略D.复核策略A.丿C.D.解析:认知策略是加工信息的一些方法和技术,有助于准确地理解和有效地从记忆中提取信息。兀认知策略是学生

6、对自己认知过程的了解和控制策略,有助于学生有效地安排、监控和调节学习过程。因此,题干中,学生对其解题过程的监控和速度调节主要采用了兀认知策略。下列教学行为中,教师使用教学媒体最佳的一组是。展示乙烯分子结构的球棍模型播放“2007无锡事件”视频用flash动画展示“甲烷与氯气取代”反应用flash动画展示“乙酸与乙醇酯化反应机理”呈现酸雨造成经济损失的数据及空气污染指数的说明和图示B.C.D.A.B.C.TOC o 1-5 h z丿解析:属于物质微观结构,、属于相关学科知识的图片、视频,反应机理属于化学的微观知识,化学实验可以在实验室完成。因此使用教学媒体最佳的一组为。掌上实验室由手持技术和计算

7、机技术整合而成,下列叙述中不属于掌上实验室特点的是。便宜B.便携C.准确D.实时丿B.C.D.解析:掌上实验室的特点有:便携、实时、准确、综合、直观。通常百分制规定60分以上及格,以下则不及格。某班化学考试,若全班都60分以上,则全班及格,若全班都60分以下,则都不及格,这种评价称为。A.绝对评价B.相对评价C.个体内差异评价D.标准化评价丿B.C.D.解析:相对评价是为了对每个个体在群体所处的相对位置作出区分而进行的评价:绝对评价是对每一个评价对象达成目标程度作出的判断;个体内差异评价是以评价对象自身状况为基准,就自身的发展情况进行纵向或横向比较而作出的判断。下列化学仪器或实验正确的是A.C

8、B.D.A.B.丿D.解析:A,酸式滴定管有玻璃活塞;B,NHCl分解生成NH与HC1,离开受热点冷却后又生成NHCl,不能得到NH;D,量筒不能用来作稀释操作。3434A.丿C.D.解析:椅式比船式稳定,排除C、D项,取代基在e键上比a键稳定,因此答案选Bo测定中出现下列情况,属于随机误差的是测定时有少量溶液溅出过滤时出现透滤现象滴定时所用试剂中有微量被测组分读取滴定管读数时,最后一位估计不准A.B.C.丿解析:随机误差又称偶然误差,误差大小和方向无法确定。A、B、C都是可以设法避免、消除的,只有D选项的误差大小和方向无法确定,也无法消除。某反应无论反应物的起始浓度如何,完成65%反应时间都

9、相同,则反应级数为A.0级反应B.1级反应C.2级反应D.3级反应A.丿C.D.解析:由题可知,这是反应速率只与反应物浓度的一次方成正比的反应,因此选B。二、简答题(总题数:1,分数:25.00)化学概念是高中课程内容的重要组成部份。是化学知识的骨架,但是抽象的化学概念学习往往使学生挫伤学习积极性。请以物质的量为例说明如何开展概念教学。分析化学概念学习对学生思维能力发展功能。(分数:25.00)正确答案:(1)突出证据的作用,帮助学生形成新概念;关注学生的原有知识,建立概念间联系;制造认知冲突,促进学生转变错误概念;抽象概念形象化,减少学生的学习障碍;优化推理过程,发展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

10、考生注意结合“物质的量”来描述)化学概念的学习可以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化学基本慨念和理论的学习需要基于元素化合物知识提供的感性认识,经过学生的理性思维加工,挖掘和提取其中的本质和规律。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得到发展,同时智力水平也得到提高。)解析:三、诊断题(总题数:1,分数:15.00)某化学老师在一次化学测验中设计了下列试题并对学生的解题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试题:已知H(g)+Br(l)=2HBr(g)AH=-72kJ/mol22蒸发1molBr(1)需吸收30kJ能量其他相关数据如下表相关数据H(g)Br(g)HBr(g)222436a3691mol分子中的化学键断裂时需

11、吸收的能量(kJ)则表中a为A404B260C230D200考试结果有78.3%的同学按下述思路解题而错选AH(g)+Br2(1)=2HBr(g)AH=-72kJ/mol2Br(1)=Br(g)AH=30kJ/mol22热化学方程式热化学方程式得H(g)+Br(g)=2HBr(g)AH=-102kJ/mol22所以369X2-(a+436)=-102得a=404本题正确答案是,正确解题思路是什么?试对学生解题错误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正确答案:(1)正确的答案:Do正确解题思路是:H(g)+Br(l)=2HBr(g)AH=-72kJ/mol22Br(l)=Br(g)AH=30kJ/mol22热化

12、学方程式热化学方程式得H(g)+Br(g)=2HBr(g)AH=-102kJ/mol22所以AH=反应物的键能总和一生成物的键能总和=436+a-369X2=-102所以a=200o(2)学生产生错误的原因:学生没有正确理解并掌握AH的计算方法,“AH-反应物的键能总和-生成物的键能总和=生成物的总能量(焓)-反应物的总能量(焓)”,材料中给出的数据为键能,而不是焓。学生掌握知识是机械的、孤立的,仅知道AH=生成物的总能量(焓)-反应物的总能量(焓),但是却没有正确理解材料中直接给出的是键能而不是焓,没有将键能跟焓的概念区分开,在碰到题目的时候生搬硬套,因此直接得出错误结论。)解析:四、教学设

13、计题(总题数:1,分数:50.00)阅读下列四个有关材料。材料一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的内容标准举例说明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关系及其应用。认识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开发高能清洁燃料和研制新型电池的重要性。材料二某版本教科书的知识结构体系化学2(必修)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第三节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材料三实验探究:铜片和锌片之间用一条导线连接(导线中间连入一个电流计),平行插入盛有稀硫酸溶现象铜片锌片电流表学与问根据所了解的电学知识,你知道电子是怎样流动的吗?你如何判定装置的正、负极。分析当把用导线连接的锌片和铜片一同浸入稀硫酸中时,与铜

14、的活动性比较,锌容易失去电子,被氧化成Zn2+进入溶液。电子由锌片通过导线流向铜片。溶液中的H+从铜片获得电子被还原成氢原子,氢原子再结合成氢分子从铜片上逸出。这一变化过程可以表示如下:锌片:Zn-2e+=Za+(氧化反应)铜片:2H+2e+=Hf(还原反2应)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实践活动目标:根据已具备的氧化还原反应知识和电学知识,利用提供的实验用品,设计一套电池装置。用品:镁条、铜片、铁片、导线、金属夹、手电筒用小灯泡(或发光二极管)、果汁(橙汁、苹果汁、柠檬汁等)、电流表、500ml烧杯。设计,并动手试验,边做边改进;也可以与邻座同学进行交流讨论。设计及记录:实验用品及操

15、作实验现象结论试说明化学电池应由哪几部分构成?(1)确定三维教学目标;(2)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3)设计教学过程;(4)设计教学板书。(分数:50.00)正确答案:(1)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原电池的形成条件;了解铜锌稀硫酸原电池的工作原理;理解化学能与电能之间转化的实质;掌握化学能是能量的一种形式,它同样可以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应物之间电子的转移的探究,理解原电池的形成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的拓展和运用。学会根据简单的氧化还原反应设计出一套原电池,并分析其工作原理。情感与价值观:通过对设计原电池装置的必要性的研究,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感悟研制新型电池的重要性以及化学

16、电源可能会引起的环境问题,形成较为客观、正确的能源观,提高开发高能清洁燃料的意识。(2)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初步认识原电池概念、原理、组成及应用。教学难点:通过对原电池实验的研究,引导学生从电子转移角度理解化学能向电能转化的本质,以及这种转化的综合利用价值。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实验探究引入课题(1)锌片插入稀硫酸观察现象(2)铜片插入稀硫酸观察现象(3)锌片和铜片上端连接在一起插入稀硫酸二、组织学生思考与交流锌片和铜片分别插入稀硫酸中有什么现象发生?锌片和铜片用导线连接后插入稀硫酸中,现象思考、讨论与交流老师提出的问又怎样?为什么?题锌片的质量有无变化?溶液中C(H+)如何变化?锌片

17、和铜片上变化的反应式怎样书写?电子流动的方向如何?做实验,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填写三、设计原电池,组织学生实验探究组织探讨实验现象的解释,抽象出原电池的概念。表格。讨论与交流:如何判定装置的正负极以及电极上的反应。完成老师设计的实验,自主设计对比实验并进行各种尝试,记录实验现象。设计表格,整理实验信息。此装置的实质是什么。四、组织学生科学探究(实践活动)出示老师设计的实验,启发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并进行各种尝试。五、引导学生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引导学生将自己所做的实验及现象以表格对1.填写好老师预先设计的表格比的形式呈现以及自出来。己根据实验编制的表格。引导学生将上述各种成功将化学能转化为电2.写制作成功的原电池的电极能实验中的反反应式应,用电极反应式和总化学方程式的形式呈现出和总化学方程式来。六、思考与交流1.学习小组之间进行讨论、交流出示通过以上实验探究,说明化学电池由几有关原部分构成,电池的各种观点。它的组成条件是什么?2.归纳出原电池的构成条件,化引导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