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求点到平面的距离_第1页
怎样求点到平面的距离_第2页
怎样求点到平面的距离_第3页
怎样求点到平面的距离_第4页
怎样求点到平面的距离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怎样求点到平面的距离徐加生在立体几何中,求点到平面的距离是一个常见的题型,同时求直线到平面的距离、平行平面间的距离及多面体的体积也常转化为求点到平面的距离。本文总结几种求点到平面距离的常用方法,供参考。一直接法根据空间图形的特点和性质,找到垂足的位置,直接向平面引垂线,构造可解的直角三角形求解。例1. (1998年全国高考题)已知斜三棱柱 ABC A1B1cl的侧面A1ACC1与底面ABC 垂直, ABC 90 ,BC 2,AC 2杂,且 AA 1 A1C,AA1 A 1C ; (I)求侧棱 A1A 与底 面ABC所成角的大小;(II)求侧面A1ABB1与底面ABC所成二面角的大小;(III)

2、求顶点C 到侧面A1ABB1的距离。4 G图1简析:(I)如图1,取AC中点D,易得侧棱AA1与底面ABC所成的角为 A1AD 45。(II)由于 A1D 底面 ABC,过 D 作 DE AB 于 E,连 A 1E ,知 A1E AB ,则 A1ED 为所求二面角的平面角。易求得A1ED 60。(III)要求C到平面A1ABB1的距离,可直接作 CH 面A1ABB1于H , CH的长就是点 到平面的距离。关键是怎样求CH的长。注意到 BC AB ,连BH,则由三垂线定理得HB AB ,即 HBC为二面角的平面角。由(II)知 HBC 60,所以CH BCsin60 3 为所求。注:此法的关键是

3、要找到可解的直角三角形来求解。二.找垂面法找(作)出一个过该点的平面与已知平面垂直,然后过该点作其交线的垂线,则得点到 平面的垂线段。例2.正三棱柱ABC A1B1C1的底面边长为2,侧棱长为 质,AiCi的中点为D。(1)求证BC1 平面AB1D ; (2)求点B到平面AB1D的距离。AB简析:(1)连A1B与AB1相交于O,连DO。由三角形中位线定理易得 BC/OD,则 BC1 /面ABD。(2)由于。为AB的中点,所以点 B到平面ABD的距离等于点 A1到平面八8户的 距离。由 B1D A1C1,得 B1D 面 A1ACC1,又 B1D 面 ABD,所以面 ABD 面 A1ACC1, 交

4、线为AD (找到了垂面)。过A1作A1H AD于H,则A1H 面ABD ,所以AH的长度就是点 A1到平面ABD 的距离。在 Rt A1AD 中,A1HA1D A1AAD所以点B到平面八81口的距离为.转化法当由点向平面引垂线发生困难时,可利用线面平行或面面平行转化为直线上(平面上)其他点到平面的距离。例3. (1991年全国高考题)已知 ABCD是边长为4的正方形,E、F分别是AB、AD的 中点,GC垂直于ABCD所在平面,且 GC=2,求点B到平面EFG的距离。简析:如图3 ,连AC分别与BD相交于O ,与EF相交于H ,由EFGCHRt GCH OK GH OK 21 T E 8 等积法

5、11即利用三棱锥的换底法,通过积体计算得到点到平面的距离.本法具有设高不作高的特殊功效,减少了推理,但计算较为复杂。例4.同例3。简析:设B到面EFG的距离为h,VB GEF TS GEF h3,一1由于 S GEF 1 EF GH 2所以 VB GEF11h3另一方面,VB GEF V(2 2 . 22 (344、2)2 J1BEFGC SBEF2 -SBAD所以 2.11h 4, 332.11得h 即为B到平面 GEF的距离。11五.坐标向量法通过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用空间向量求模长的知识可求得点到平面的距离。例5. (2003年江苏高考题)如图 4,在直三棱柱 ABC A1B1c1中,底

6、面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CB 90 ,侧棱AA1 2, Dk E分别是CC1与A1B的中点,点 E在平面 ABD上的射影是 ABD的重心Go (I)求A1B与平面ABD所成角的大小(结果用反三角函数表示);(II)求点A1到平面AED的距离。图4a, 1),2a 2a 1G(T,T,3)简析:(I)易知 GBE为A1B与平面ABD所成的角。不难求出GBE arcsin o34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II)分别以CA、CR CC1为x轴、y轴、z轴,建立如图A1 (2a, 0, 2), E (a,设 |CA | 2a ,贝U A (2a, 0, 0), B (0, 2a, 0) , D (0, 0, 1),所以 GE (a,a,2),BD (0, 2a,1) 3 3,2 o 2.由 GE BD a 0 , 33解得a 1。所以A (2,0, 0),A1 (2, 0, 2), E (1, 1,1)易证平面AED 平面AAiE,交线为AE,所以点Ai在平面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