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建立健全干部交流制度经验交流_第1页
2022年建立健全干部交流制度经验交流_第2页
2022年建立健全干部交流制度经验交流_第3页
2022年建立健全干部交流制度经验交流_第4页
2022年建立健全干部交流制度经验交流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PAGE17页共NUMPAGES17页2022年建立健全干部交流制度经验交流建立健全干部交流制度,积极稳妥地开展干部交流工作,是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加强干_伍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实践表明,干部交流有利于进一步优化领导班子结构、提高领导干部素质和能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发展。_县现有_多名科级干部,这些干部是推动科学发展的中坚力量。如何做好科级干部的交流工作,增强交流工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是目前干_伍建设的重中之重。一、认识先行,让干部服从交流。要在干部交流工作上取得新突破,必须解决好干部的思想认识问题,充分认识其意义。一是有利于解决干部“成长难”。实践出真知,经历长才干。多年待

2、在同一岗位,容易使人滋长懒惰情绪,变得僵化保守、不思进取,不利于干部的工作创新,不利于干部的“成长”。而实行交流,为干部提供了多岗位锻炼的平台,搭起了成长成熟的梯子。二是有利于医治“班子病”。通过交流,能调整领导班子的群体结构,及时解决散懒、老化、内部不团结等“班子病”,实现领导班子成员在性别、年龄、性格、专业等方面的优势互补,激活干_伍的活力,优化班子结构。三是有利于冲破“关系网”。长期在一个岗位上任职的科级领导干部,容易形成“关系网”,被人情关系缠绕,助长_。加强科级干部交流有利于领导干部摆脱人情关系的干扰,做到秉公办事,净化党内风气,改善干群关系。二、完善制度,让干部规范交流。一是增强干

3、部交流的科学性。根据全县科级领导干部的实际情况,制定好干部交流计划,制定科级干部交流实施细则,明确交流条件,做到交流预先有谋划、操作有标准。对交流干部的基本条件、什么时间进行交流、交流多长时间、交流的比例、交流到期后怎么办等一系列问题,都有一个硬性规定,让每一个干部对交流都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使交流工作真正走上经常化轨道。二是健全跟踪培养机制。对跨部门、跨行业交流的干部,要进行有针对性的岗前培训,做好跟踪考察和培养。制定以实绩考核为主的干部考评指标体系,凭实绩用干部,用适当的待遇激励干部。把考核结果作为干部交流、提拔使用和奖惩的重要依据。三是实行交流任期工作目标责任制。交流干部在任期内工作目标任

4、务完成好,业绩突出,特别是在基层和艰苦地方工作并取得突出成绩,且群众公认的,可优先提拔使用。对在任期内工作目标任务完成较差,经考核不称职,造成不同程度损失或影响的干部,要视具体情况作降职、撤职等处理。尽可能采取提拔方式交流干部,特别是对于一些难以交流的地方、部门和职位,这种方式易于干部接受。四要健全_关怀激励机制。县_对每位交流的科级干部,要进行任前谈话。谈话中对干部要既肯定以往工作成绩,也指出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同时对新岗位工作提出要求和期望,鼓励创造新的业绩。谈话中还要了解交流干部的实际困难,如职称问题、子女入学问题、工资待遇差异问题等,_上要创造条件,尽量帮助解决,以免除交流干部的后顾之忧

5、。三、创新方法,让干部有序交流。一是点面结合。既抓好“_”和管人、管钱、管物的领导干部,以及在同一职位上任职满_年的科级领导干部的交流,又兼顾领导班子建设,广泛调动班子成员干事创业的积极性。根据干部的不同条件,领导班子的实际情况,对那些素质较好,并经过关键岗位锻炼和需要在关键岗位上锻炼,并已基本成熟的干部采用提拔交流的方式,让他们在较高层次的岗位上任职锻炼。二是以岗选人。根据制定的交流计划和拟交流干部的能力特点,进行统筹安排,在实现内部人才合理流动的基础上,尽量使被交流干部能够学有所用,发挥其所长,提高人才的使用效率。同时干部交流要抓住重点、有所侧重,交流岗位应根据实际情况控制在一定的范围,重

6、点单位或部门关键岗位上的干部要加大交流力度。按照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原则,根据干部的年龄、气质和专业知识类型,将其安排到相应岗位工作,不“乱点鸳鸯谱”,不搞论资排辈和平衡照顾,避免大才小用、小才大用、庸才重用。三是幅度适中。为保持干部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一般来说,新干部上任要有二到三年的时间,才能看出一任干部的工作成效。一方面要避免因交流造成某个地方和部门新手急剧增多而影响工作的现象,应合理确定交流的比例。另一方面,要适当确定科级干部交流年限,这样既有利于形成科级干部交流的“大气候”,减少交流阻力,又有利于统筹考虑培养锻炼干部和改善领导班子结构的双重要求,克服盲目性和短期行为。四、体现公平,让干

7、部愿意交流。2022年建立健全干部交流制度经验交流(二)职业病防治法明确规定。企业应当设置或者指定职业卫生管理机构或者_,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职业卫生专业人员,负责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一、建立有效的职业卫生_机构(1)确定最高负责人,一般为本单位法定代表人(厂长、经理)。(2)确立职业卫生管理专职部门,可设立独立的职业卫生管理部门,也可在安全生产管理部门设立。(3)确定职业卫生_机构中各部门的管理职责。涉及部门包括生产、设备、技术、物资供应、工会、安全环保、人事劳资、财务等。(4)根据机构职责,分解任务和责任。(5)定期检查机构运作是否有效。职业卫生管理制度职业病防治法规定:“企业应当建立健

8、全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职业卫生管理制度是企业管理者和劳动者共同遵守的规范。企业建立、健全自身的职业卫生管理制度是企业的自律行为,也是企业履行保护劳动者健康的法定义务。一、一般性规章制度(一)职业卫生岗位责任制职业病防治责任制是指企业内部按照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总负责,部门分工负责和岗位各负其责而建立的一种责任体系和责任保证制度。责任制应明确规定各种工作岗位的职能、工作内容及其应承担的责任,并要求各岗位员工严格执行。主要包括厂长(经理)岗位责任制、主管职业卫生厂长(经理)岗位责任制、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岗位责任制、部门经理(车间主任)岗位责任制、班(组)长岗位责任制、工人岗位责任制等。1

9、、决策层的职责(1)全面负责本单位职工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2)建立健全本单位职业卫生管理_机构,配备专(兼)职职业卫生管理人员。(3)负责建立健全本单位职业卫生的各项规章制度;审核批准职业病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技术措施和长远规划等。(4)保证本单位职业卫生投入的有效实施。(5)掌握企业内职业卫生管理工作情况,_开展厂(企业)级职业卫生检查,对重大隐患_落实整改措施,及时消除事故隐患。(6)开展厂级职业卫生教育与考核工作。(7)负责_制定本单位的职业卫生应急救援预案,并每年至少演练一次。(8)及时、如实上报急性职业病危害事故,_对急性职业病危害事故的应急救援、调查分析及处理工作。2、

10、职业卫生管理人员的职责(1)协助领导推动企业开展职业卫生工作,贯彻执行国家法规和标准。汇总和_各项技术措施、计划,并且督促有关部门切实按期执行。(2)_对职工进行职业卫生培训教育,总结推广职业卫生管理先进经验。(3)_职工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并建立健康检查档案。(4)_开展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日常监测,登记、上报、建档。(5)_和协助有关部门制订制度、职业安全卫生操作规程,对这些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6)定期_现场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不安全情况,有权责令改正,或立即报告领导研究处理。(7)负责职业病危害事故报告,参加事故调查处理。(8)负责建立企业职业卫生管理台帐和档案,负责登录、存档、申报

11、等工作。3、各部门负责人员的职责(1)贯彻落实各项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2)协助职业卫生管理部门识别、评价、控制职业危害因素。(3)指导、督促员工正确执行各项操作规程。(4)协助做好厂级职业卫生培训并_开展内部职业卫生教育培训,及时向员工介绍职业危害。(5)积极听取并向上级反映员工提出的意见和建议。(6)定期向上级统计报告职业卫生管理情况。4、员工的职责(1)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遵守并履行制度要求,正确佩戴个人防护用品,确保自己和他人的安全。(2)为改善工作环境提供建议和意见。(3)接受职业卫生培训。(4)积极提供技术改造措施实施后的信息反馈。(5)及时反映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

12、事故隐患。(6)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时,及时向职业卫生管理人员报告。(二)职业病危害申报制度企业应依据_市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申报管理办法,建立职业病危害申报制度,明确向安全生产监管部门进行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的内容、范围及时限,及时向所在地区(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进行申报和变更申报。(三)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制度按照职业病防治法、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要求,掌握企业内部各岗位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危害程度,建立定期检测制度,制度重点包括以下内容:1、确定具体部门和人员,负责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和管理工作。2、建立本单位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档案,并妥善保存。3、明确职业病危

13、害因素种类,确定检测的具体要求,包括检测点分布、检测周期及检测结果的登记报告等。4、委托有资质认证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对企业内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情况进行定期检测评价,并将检测评价结果向劳动者公布。5、发现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不符合卫生标准时,应及时确定整改方案,落实整改要求,保证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符合国家标准。6、委托检测费用应列入年度预算。(四)职业病防护设备设施管理制度在编制职业病防护设备设施管理制度时应结合单位设备状况,在制度中做出具体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在购置防护设备设施时,对设备设施的选购要满足职业病防护技术要求。产品应当具备合格证和使用说明书,使用说明书应当载明防护性能

14、、适应对象、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2、应当确定防护设施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兼)职防护设施管理人员。3、对防护设施进行定期或不定期检查、维修、保养,保证防护设施正常运转。4、建立防护设施技术档案:(1)防护设施的技术文件(设计方案、技术图纸、各种技术参数等);(2)防护设施检测、评价和鉴定资料;(3)防护设施的操作规程和管理制度;(4)使用、检查和日常维修保养记录。5、不得擅自拆除或停用防护设施。如因检修需要拆除的,应当采取临时防护措施,并向劳动者配发防护用品,检修后及时恢复原状。(五)个人防护用品管理制度个人防护用品是指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个人随身穿(佩)戴的特殊用品,这些用品能消除或减轻职业危害

15、因素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如防护帽、防护服、防护手套、防护眼镜、防护口(面罩)、防护耳塞(罩)、呼吸防护器和皮肤防护用品等。制度应强调以下几点:1、购置防护用品产品时,应保证防护用品的质量和防护用品符合国家标准和卫生要求,产品应具备生产许可证、产品合格证、安全鉴定证、安全标志和使用说明书,使用说明书应当同时载明防护性能、适用对象、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2、确定防护用品管理机构,并配备专(兼)职防护用品管理人员。明确防护用品的发放、保管、使用、报废等要求。3、对劳动者进行防护用品使用方法、性能等相关知识培训,指导劳动者正确使用职业病防护用品。4、定期对防护用品的使用情况进行检查,督促劳动者正确使用防

16、护用品。(六)职业卫生教育培训制度职业卫生培训对于提高企业负责人和劳动者的职业卫生知识水平、增强职业病防治意识和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制度应强调以下几点:1、企业负责人应当定期接受职业卫生培训,了解掌握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增强职业病防治法律意识。2、职业卫生培训内容应包括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单位有关职业卫生管理制度、职业病危害及其后果以及职业卫生防护设备设施和防护用品的使用、应急救援措施等。3、新录用劳动者、变更工作岗位或工作内容的劳动者,应当接受上岗前的职业卫生知识培训,未经培训不得上岗。4、应_劳动者在岗期间的定期职业卫生培训,普及职业卫生知识。5、做好各类职业卫生教育培训的档案管理工

17、作。(七)职业病危害事故报告和处理制度制度应规定下列:1、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后,应立即上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处理。2、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后,事故部门或个人要保护好现场,不得将事故现场随意变动或恢复。3、发生事故部门或事故当事人要积极协助调查分析,不得隐瞒事故真相。4、对发生事故要查明原因,分清责任,接受教育,提出处理意见,建立防范措施。5、对违反操作规程、违章作业、违章指挥所造成的事故,按照事故大小对责任人的行政、经济处罚标准作为条款编入制度中。以上制度是企业应建立的必要的职业卫生管理制度。企业还可根据实际情况,建立职业卫生考核、检查等管理制度。职业卫生管理档案职业卫生档案是职业卫生管理情况

18、的真实记录和反映。做好职业卫生档案,有利于积累相应资料,为提高自身职业病防治水平提供基础数据。档案应包含以下内容:(1)国家职业卫生法律、法规、标准。(2)职业卫生管理计划、方针、目标和职业卫生管理制度。(3)职业卫生管理机构、职能及人员分工。(4)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管理档案。(5)职业病危害申报资料。(6)储存和使用的化学品清单,包括种类、用量、使用部位、储存部位、毒性资料、预防措施等。(7)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资料。(8)职业病防护设备设施维修保养档案。(9)个体防护用品档案。(10)职业健康监护资料。(11)职业卫生培训教育计划、培训内容、培训记录及考核成绩。(12)职业病发

19、病情况及职业病患者处理情况。(14)其他相关资料。第二篇。应建立健全的职业卫生管理档案一、主要负责人和职业健康管理人员应当具备与本单位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相适应的职业健康知识和管理能力,接受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_的职业健康培训。二、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从业人员进行上岗前的职业健康培训和在岗期间的定期职业健康培训。三、应当建立健全的职业危害防治制度和操作规程:1、职业危害防治责任制;2、职业危害告知制度;3、职业危害申报制度;4、职业健康宣传教育培训制度;5、职业危害防护设施维护检修制度;6、从业人员劳动防护用品管理制度。包括。配备标准、采购、验收、保管、发放记录、报废等制度。7、职业危害日常监测

20、管理制度;8、从业人员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管理制度;9、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四、存在职业危害的生产经营单位的作业场所应当符合下列要求:1、生产布局合理,有害作业与无害作业分开;2、作业场所与生活场所分开,作业场所不得住人;3、有与职业危害防治工作相适应的有效防护设施;4、职业危害因素的强度或者浓度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五、存在职业危害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在醒目位置设置公告栏,公布有关职业危害防治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和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监测结果。对产生严重职业危害的作业岗位,应当在醒目位置设置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警示说明应当载明产生职业危害的种类、后果、预防和应急处置措施等内容。六、生产经

21、营单位必须为从业人员提供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职业危害防护用品,并督促教育、指导从业人员按照使用规则正确佩戴、使用,不得发放钱物替代发放职业危害防护用品。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职业危害防护用品进行经常性的维护、保养,确保防洪用品有效。不得使用不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者已经失效的职业危害防护用品。七、存在职业危害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当设有专人负责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日常监测,保证监测系统处于正常工作状态。监测的结果应当及时向从业人员公布。八、存在职业危害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中介技术服务机构,每年至少进行一次职业危害因素检测,每三年至少进行一次职业危害现状评价。定期检测、评价结果应当存

22、入本单位的职业危害防治档案,向从业人员公布,并向所在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报告。九、生产经营单位与从业人员订立劳动合同时,应当将工作中可能产生的职业危害及其后果、职业危害防护措施和待遇等如实告知从业人员,并在劳动合同中写明,不得隐瞒或者欺骗。生产经营单位应当依法为从业人员办理工伤保险,缴纳保险费。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下列职业卫生管理制度(一)职业卫生安全责任制;(二)防护用品发放和防护设备维修管理制度;(三)职业危害排查治理制度;(四)职业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制度;(五)职业危害岗位操作规程;(六)控制职业危害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七)作业人员职业卫生培训管理制度;(八)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

23、制度。加强企业管理建立健全制度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建立健全内控制度,是企业自身的需要,也是企业面对市场风险与挑战的需要。企业只有根据自身的实际状况,制定满足管理需要的内部控制制度,并加以严格遵循实施,才能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根据_会计法及财政部有关规章制度的要求,各单位(包括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和其它经济_)应当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规范的规定,结合部门和系统内部的有关内部控制规定,建立适合本单位业务特点和管理要求的内部控制制度,并_实施。所谓内部控制,是指由企业董事会、管理者和其他员工实施的,为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的效率效果以及现行法规的遵循等目的而提供合理保证

24、的过程。内部控制涉及企业生产经营的控制环境、风险评估、监督决策、信息与传递以及自我检测等方面,从总体上透视了企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其有效实施无疑会促使企业生产管理迈上一个新台阶,促进企业经营流程的合理化和正规化。一、内部控制在实际工作中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及外部社会经济活动都会带来深远的影响,产生良好的效果(a)确保企业制订的各项管理方针、目标的贯彻执行内部控制制度由若干具体政策、制度和程序所组成,渗透于企业经营活动的各个方面,只要企业内部存在经营活动和管理环节,就有相应的管理办法和控制措施,从而有效地贯彻企业的经营方针,确保经营目标的实现。(b)确保会计信息及其他管理信息的真实可靠,防范经营风

25、险健全内控制度,可以规范企业各类信息的采集、归类、记录和汇总的过程和行为,确保会计信息资料的真实可靠,如实反映企业经营状况,及时发现和纠正各种错弊,有效控制企业的经营风险。(c)确保资产的安全完整,并加以有效利用健全内控制度,能够科学有效地监督和制约企业财产、物资的采购、计量、验收等各个环节,对企业各种资源的利用和现金流动进行控制和管理,从而确保企业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防止资产流失。(d)确保企业利润最大化健全内部控制,使企业的各项经营活动做到活而有序,减少了不必要的成本费用开支,促进企业的有效经营,以求企业实现更大的盈利目标。二、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从政府部门

26、到企业管理层对企业内部控制的认识不断提高,大部分国有企业都在一定程度、一定范围内建立了内部控制制度,但是在实际经营中,还存在着许多不尽完善的地方(a)内部控制环境不够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及有效运行,有赖于企业良好的法_理结构。现代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客观上需要一个规范的法_理机构、加强内部控制,以保障所有者、经营者、债权人等的合法权益。但从目前情况看,大部分国有企业改制后,虽然在形式上建立了法_理结构,但由于产权不明晰、出资人缺位,未形成有效的内部权力制衡机制,再加上内部控制固有的局限性,造成内控力度削弱,经济业务随意性加大,监督机制失效。(b)会计信息失真、造假机率增大有的企业由于

27、会计工作秩序混乱、核算不实而造成的信息失真现象较为严重。如常规性1的印单(票)分管制度、重要空白凭证保管使用制度及会计人员分工中的“内部牵制”原则等得不到真正的落实;会计凭证的填制缺乏合理有效的原始凭证支持;人为捏造会计事实、篡改会计数据、设置账外账、乱挤乱摊成本、隐瞒或虚报收入和利润;资产不清、债务不实等等。造假现象在上市公司中已经屡见不鲜,在其他企业中的现状就更为堪忧。(c)费用支出失控,潜在风险加大有的企业对财产物资的内控管理相当薄弱,制度形同虚设,采购环节职责未按规定严格分离,经济往来中_制度不严密,存货发出手续不完善,加之未及时与财务部门对账,造成多年来库存物资的毁损、报废、短缺未得

28、到及时处理,致使潜在亏损增加,经营风险加大。有些企业在业务活动经费的管理中往往存在着较大的管理漏洞,为了搞活经济,允许部门经理支一定比例的业务费用,但对这部分费用的适用范围无明确规定,更无约束监督机构,导致部门经理大手大脚、挥霍浪费。(d)内部审计形同虚设内部审计作为内部控制的再控制,本身就应从第三者的立场上客观公正地对企业的经济监督进行再监督,它的地位应当是超然独立的。但是目前企业大部分内部审计部门基本上与其他职能部门平行,这样就无法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以致于违法违纪现象时常发生。三、加强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当前深化企业改革,强化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不断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

29、度,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a)完善企业内控环境,严格授权批准制度在法_理结构方面,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之间应形成权责分配、激励与约束、权利制衡关系,把各项管理落到实处。在管理部门设置方面,建立完善科学的、符合企业特点的内部_结构,合理、有效地设置各部门和岗位,建立部门和岗位责任制度,明确工作职责,建立、健全内部牵制制度,实行不相容职务相分离。根据内部控制的要求,单位在确定和完善_结构的过程中,应当遵循不相容职务分离的原则。单位的经济活动通常可以划分为五个步骤,即:授权、签发、核准、执行和记录。一般情况下,如果上述每一步骤由相对独立的人员(或部门)实施,就能够保证不相容职务的分离,便于

30、内部控制作用的发挥。授权批准控制是指对单位内部部门或职员处理经济业务的权限控制。授权批准按其形式可分为一般授权和特殊授权。所谓一般授权是指对办理常规业务时权力、条件和责任的规定,一般授权时效性较长;而特殊授权是对办理例外业务时权力、条件和责任的规定,一般其时效性较短。不论采用哪一种授权批准方式,企业必须建立授权批准体系,明确各职能部门授权批准范围、权限、程序、责任等,单位内部的各级管理层必须在授权范围内行使相应职权,经办人员也必须在授权范围内办理经济业务,保证企业权责分明,科学管理。(b)规范财务会计核算,全面推行预算管理企业必须依据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等法规,制定适合本企业的会计处理程序,实行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建立严密的会计控制系统。在实行国家统一的一级会计科目的基础上,企业应根据经营管理需要,统一设定明细科目,集团性公司更有必要统一下级公司的会计明细科目,以便统一口径,统一核算。明确会计凭证、会计账薄和财务会计报告的处理程序与方法,遵循会计制度规定的核算原则,使会计真正实现为国家宏观经济调控和管理提供信息、为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提供信息、为企业外部各有关方面了解其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提供信息的目标。预算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为达到企业既定目标编制的经营、资本、财务等年度收支总体计划,包括筹资、融资、采购、生产、销售、投资、管理等经营活动的全过程。要以营业收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