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精选说课稿合集(10篇)_第1页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精选说课稿合集(10篇)_第2页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精选说课稿合集(10篇)_第3页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精选说课稿合集(10篇)_第4页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精选说课稿合集(10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目录1、分数加减混合运算说课稿2、分数的基本性质说课稿3、因数和倍数的认识说课稿4、圆的周长说课稿5、圆的认识说课稿6、圆的面积说课稿7、方程说课稿8、球的反弹高度说课稿9、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说课稿10、通分说课稿11、分数加减混合运算说课稿一、说教材分析1、教学内容: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是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P83的例2内容,并完成相应的练习。2、地位: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以及认识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基础上教学的。同时又是后面六年级进一步学习分数乘、除法以及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重要基础。根据新课标和教材内容确定以下教学目标;3、教学目标(1)使学生联系具体的

2、问题情境,理解并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并对计算结果进行化简,尤其是能约分的要化成最简分数。(2)使学生能用分数加减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数学应用意识。(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为了使学生能比较顺利地达到教学目标,我确定了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能运用运算法则正确进行计算。教学难点:是使学生掌握什么时候一次通分好,什么时候分步通分好。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学习活动记录单二、设计理念(1)注重新课程理念的体现,主动让学生参与。(2)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并且让不同的孩子有

3、不同的收获。(3)数学教学活动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己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三、教法和学法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和教材的编排特点,我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本节课我采用多媒体为主要的教学手段,以分组合作学习为主要方式来进行教学,主要采取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通过多个例证,从多角度、多层次来归纳正比例的特征。2根据教材呈现的内容,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1、出示情境图,鼓励学生分析情境中的数学信息和数量关系,明确所要解决的问题,然后了解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什么样的条件,进而列出算式。2、讨论具体的计算方法。教材中呈现了两种计算方法。

4、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主进行计算,再组织讨论和交流算法之间的联系,明白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学会运用直观的教学手段理解掌握新知识,学会有顺序的观察题、认真审题、分析数量关系、正确计算、概括总结、检查的学习习惯。四、教学程序本节课我主要设计了四个教学程序:复习导入、探索新知、实践应用、反馈总结。(一)、复习引入。首先让学生口算6道同、异分母的分数加减法。让学生进一步明确:计算异分母分数相加减时,要先(通分),再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则进行计算,得数能约分的要约分。然后设计了两道找单位“1”的练习。(1)男生占全班人数的3/5。(2)一本书已经看了4/7。有了知识的积

5、累,这样,我就很自然的引入本节课的学习。”(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出发,找准了新知识的起点,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二)探索新知。1、理解各分数的意义。(1)出示例2:在指导学生读懂题意的基础上,我重点抓住两个环节,第一、正确理解题中分数的意义,让学生明白表示月季花和杜鹃花的面积的分数都是把花园的面积看作单位“1”,在求草坪面积的时候,则要把1当作被减数参加列式计算。学生在小组交流基础上,预设学生的答案一:可以用单位“1”,减去月季花的面积1/4,再减去杜鹃花的面积13,剩下的就是草坪的面积。11/41/3预设学生的答案二:先算两种花一共占花园面积的几分之几,再用单位“1”减去两种花所占

6、的几分之几,可以得到草坪的面积占几分之几。13-(1/4+1/3)。第二、探索分数混合运算的方法及顺序。在例2列出算式以后,要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这是由于学生已经能计算两个异分母的加法和减法,应用已有的计算知识解决更复杂的计算问题,能积累计算经验,发展计算能力。通过对算式的比较,引导学生归纳概括出: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顺序与整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顺序相同。加减混合运算是同级运算,运算顺序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有括号时,先算括号里的算式。(评价:让学生充分经历了操作、观察、比较、推理、反思、归纳、概括等数学活动与数学思考,发现了分数混合运算的方法和顺序,充分的探究活动,既培

7、养了学生的合理的推理能力,又有效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三)实践应用1、完成“试一试”2、完成“练一练”1、3题。在在学生掌握了运算顺序和方法的基础上计算“试一试”里的5/9+2/3-2/5学生可能出现分步计算或一次通分计算两种方法。前一种方法适宜多数学生,因为按运算顺序可以分两步计算,而且每一步计算都是两个分数的加法和减法,与例1是衔接的,有利于巩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后一种方法把三个分数同时通分,计算可以快一些,学生中有能力采用后一种算法的应该鼓励。第二题让学生先思考把哪个量看做一“1”,然后启发学生列式计算。(评价:练习是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的重要手段,针对本课的教学重点和

8、难点,有层次、有针对性地设计上述练习,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新知的理解)(四)、反馈总结1、今天学习了什么2、谁愿意再说说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是怎样?在计算中要注意什么?(评价:让学生自己说说本节课的收获,既是对本节课所学知识4的回顾与整理,又可以培养学生的概括表达和自我评价的能力五、当堂检测1、脱式计算3/4-5/8+5/62/3+4/5-3/103/7-(9/14-1/2)1-(1/2+1/3)2、解决实际问题83页的第7题52、分数的基本性质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基本性质是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内容。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

9、、教法与学法分析、教学过程及意图、板书设计”等五个环节进行我的说课。一、教材分析本课时内容包括两个例题和练一练两小题,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是在学生学习了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商不变规律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以后学习约分、通分的依据。因此,分数的基本性质内容在小学数学学习阶段占据重要地位。二、教学目标根据本课教学内容特点及五年级学生认知规律,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1)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知道分数基本性质与整数除法中商不变规律的关系。能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一个分数化成指定分母或分子而大小不变的分数。(2)经历探索分数基本性质的过程,感受“变与不变”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比较

10、、抽象、概括及动手实践的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思维。(3)在探究过程中,获得成功体验,建立自信心,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体会数学的乐趣。掌握好“分数的基本性质”是学生学习约分、通分及分数四则运算的重复前提,对发展学生的知识技能和逻辑思维能有着重要作用。所以根据教学内容、教材的编排意图及学生实际,本课时的重点和难点为: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难点:学习自主探索,发现和归纳分数的基本性质,以及应用它解决相应的问题。教具、学具准备:“烙饼”卡片三张,正方形卡片一张三、教法与学法分析新课改要求:“将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为营造学生6在教学活动中的独立、自主的学习空间,让学生成

11、为课堂的主人,本着这样的指导思想,以及学生的认知规律,我制定了如下的教法、学法:1、指导学生亲自动手折一折,涂一涂,比一比,引导学生猜想验证,在验证时,先让学生充分感知,发现规律,然后比较归纳,最后概括出分数的基本性质,从而使学生的思维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在实践活动中能加深对分数基本性质的理解,促使学生的感性认识逐步理性化2、运用知识迁移规律组织实施启发式教学,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复习商不变的规律及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用数学学数学,层层深入,促使学生在积极的思维中获取新知。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是学生的组织者、合作者和引导者,学生才是学习的小主人。新课程提倡:过程

12、重于结果。在探索和操作中我采用了观察、归纳和引导发现法。四、教学过程一、故事引入、激发兴趣、揭示课题。(1)从前,有三个小和尚最喜欢吃老和尚做的烙饼了。有一天,老和尚做了三块大小一样的饼分给小和尚吃,他先把第一块饼平均切成四块,分给小和尚甲一块。小和尚乙见到了说:“太小了,我要两块。”老和尚就把第二块饼平均切成八块,分给小和尚乙两块。小和尚丙更贪,他抢着说:“我要三块,我要三块。”于是,老和尚又把第三块饼平均切成十二块,分给小和尚丙三块。同学们,你知道哪个和尚分的饼得多吗?(2)小组讨论。既然三个和尚分得的饼同样多,那么表示他们分得饼的分数是什么关系呢?这三个分数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教师相

13、机板书14、28、312)老和尚把三块大小一样的饼分给小和尚一部分后,剩下的部分大小相等?设计意图:故事导入,引起学生有意注意,激发学习的兴趣。思考故事当7中提出的问题。通过故事设疑,激起了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教师出示三块大小一样的饼的卡片,通过师生分饼、观察和验证,得出结论:三个和尚分得的饼一样,聪明的老和尚是用什么办法来满足和尚们的要求,又分得那么公平的呢?同学们想知道吗?从而引出课题“分数的基本性质”。(板书课题)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1)填一填,找一找。出示4张同样大的圆形纸片。教师强调要求先找出单位“1”即把每张圆形纸片看作“1”,接着把涂色的部分用分数表示出来。学生动手操作、汇报

14、根据上面的过程,学生能得到一组相等的分数吗?你怎么知道的,这样的数是不是巧合?那么我们一起动手折一折,去探寻其中的奥秘。(2)折一折,说一说。拿出准备好的一张正方形纸片,通过对折,涂色表示出12,这个时候提出要求,你能继续对折找出一个和12相等的分数吗,并用等式表示出来学生动手操作,小组交流,教师适当给于指导帮助。学生汇报、交流,教师相机板书:12=24,12=48,12=816注意让对折方法不同的学生充分展示,引导发现:只要对折的次数相同,平均分的分数就相同,涂色部分就是相等的。设计意图:新知识力求让学生主动探索,逐步获取。借助直观图组织学生进行一个动手操作活动,借助直观图形找出相等的分数,

15、使学生能够直观感知。充分调动孩子们去动手、动脑,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并充分发扬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互相帮助,每个人都能在激励中得到不同的发展。(3)发现规律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每个等式中的两个分数,它们的分子分母是怎样变化的?从而完成课本例2填空题。学生交流后,教师带领学生分别从左往右、从右往左先观察例2等式,接着继续观察例1中的等式交流总结: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这就是分数的基本性质。8(4)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你能用商不变的规律来说明分数的基本性质吗?学生小组里讨论,并汇报。设计意图:让学生去探索,发现知识规律,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

16、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并使学生在探索知识规律过程中发展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三、实践游戏、深化理解、巩固练习:1、完成练一练第1题引导学生能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一个分数化成指定分母或分子而大小不变的分数。2、师生对出数的游戏形式进行,如先指定一个基本分数,再由教师出分子,接着让学生对出分母,也可以先由学生出分母,再让教师对出分子。连续写出多个相等的分数。比一比,在1分钟内看谁写得多。让写出相等分数最多的学生报出来,师生予以表扬鼓励设计意图:练习设计由易到难,由浅入深,既巩固新知,又发展思维,其间还自然地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师生对出数做题,能够创设民主和谐的学

17、习气氛。学生对于课堂游戏都非常积极,这时,教师应该及时表扬表现出色的学生,也要顾及一些后进生的学习状况,带动后进生的学习激情。四、全课总结并布置作业:这节课你都有哪些收获?梳理并完善学生的认知体系。课后完成课本61页练一练第2题及练习十一的123题。五、板书设计:思路一目了然,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简单点明知识要点分数的基本性质1/4=2/8=3/121/3=2/6=3/121/2=2/41/2=4/81/2=8/16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者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大小不变。3、因数和倍数的认识说课稿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第1课时因数和倍数的认识,下面我

18、将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七个环节对其分析,具体如下:一、说教材:9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亿以内数的认识、整数四则运算_等基础上进行编排的。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认识因数和倍数。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为学生后续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约分和通分、分数四则运算等知识打好基础。在整个知识体系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二、说学情本课学习前,学生已经有一定的数与代数学习基础,学生理解起来难度不大。因数和倍数的认识的学习不仅有利于加深对整数的认识,还能拓宽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范围,所以需要学生理解记忆。本节课的讲授应注重从学生生活情境的数学问题引入课题,并充

19、分利用之前所学的数与代数的知识,由学生来归纳。三、教学目标:(1)使学生结合整数乘、除法计算初步认识因数和倍数的含义,探索求一个数因数和倍数的方法,能找出100以内某个数的所有因数,能在100以内的自然数中找出10以内某个数的所有倍数(2)使学生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初步感受知识在数学和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提高数学思考水平。(3)使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获得一些学习成功的愉悦体验,逐步形成乐于和同伴合作的积极情感,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四、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因数与倍数的含义教学难点:探索求一个数因数与倍数的方法五、说教法教法根据新课标的理念

20、,结合学生的思维特征、本课的知识特点及教材的呈现方式,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直观演示法、探究发现法、讨论交流法和猜想验证法等方式让学生通过多种感官参与学习,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并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使学生自主建构知识。六、说学法学法:学生自主探索、操作验证、合作交流、质疑问难,把知识转化成相应的技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之中体验学习的乐趣,感受数学的价值。七、说教学过程10遵循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现实性、趣味性、思考性和开放性,本着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提升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设计思路,我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分为四个环节:一、创设情境;二、探究新知;三、巩固练习;四、课堂小结。(一)谈

21、话导入提问:今天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有关数的知识。请你回忆下,我们已经认识了哪些数?谁能举例说说看哪些数是自然数?谈话:从今天这节课开始,我们将从一个特定的角度对除0以外的自然数进行研究,探索它们的特征及其相互关系。进而揭示课题。【板书:因数和倍数的认识】【设计意图:这里的谈话导入,既强调了新内容与相关旧知的联系,又明确了新内容所涉及的基本问题,有利于学生确立合适的新知生长点,形成主动探求的积极心向。】(二)探究新知1、认识因数和倍数先要求学生用课前准备好的12个同样大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并提问:没排能摆几个,摆了几排?并用乘法算式表示自己的摆法。学生操作完,再在小组内交流。根据学生的回

22、答,板书:43=12,62=12,121=12引导学生观察43=12,并明确因为4和3相乘等于12,所以4和3都是12的因数,12是4的倍数,也是3的倍数。并提问:根据62=12,你能说出那个数是哪个数的因数,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倍数吗?根据121=12呢?学生交流完后,提问能不能只说12是倍数,2是因数?为什么?引导学生说出因数和倍数是两个数之间的关系,所以,一定要说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倍数,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因数。并明确研究因数与倍数时,所说的数一般指不是0的自然数。然后再要求学生说一道不一样的算式,并说出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因数,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倍数。112、探索找一个数因数的方法出示例2,要求学生尝

23、试找出36的所有因数呈现学生得到的几种不同结果,并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使学生体会展示的找法比较混乱,有的还遗漏。及时追问:怎样找可以做到不重复、不遗漏?要求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交流讨论。学生可能会得出看36是由哪两个数相乘得到的;依次列举积是36的乘法算式;也可以一次列举被除数是36的除法算式。进而得出36的因数有:1,2,3,4,6,9,12,18,36【相应板书】然后介绍用集合图表示36的因数的方法。出示试一试要求学生先有序的填出15的因数和16的因数。并指名学生交流填写的方法,并询问是否已经找出所有的因数。然后引导学生观察上面的几个例子,说说一个数的因数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发现一个数

24、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3、探索找一个数倍数的方法【设计意图: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认知过程,设置相应的问题,让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逐步解决问题,实现由感性到理性,由具体到抽象,深化所学知识,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三)巩固练习设计意图:练习的编排是对所学内容的深化,在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使学生在解题过程中不断获得认识和经验的提升,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五)课堂小结,深化“转化”1、课的结尾进行全课总结,我让同学们把自己的学习收获说一说与大家起分享,并把学习中的困惑说一说。2、作业布置1

25、2教学反思第一,从生活切入,实现数形结合,完成概念的有意义建构。数论的内容,如果从数字本身出发进行研究,对小学生来说就抽象了些。本节课,教师以解决问题“12个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有哪几种拼法?”为引子,让学生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概念,避开了抽象,有利于帮助学生完成有意义的建构。除此之外,使数与形有机地结合,这样,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不仅是数字上的认识,而且能与操作活动与图形描述联系起来。学生经历了“先形后数”的过程,也就是知识抽象的过程。第二,抓住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促使学生学会有序思考,从而形成基本的技能与方法。在找一个数的因数环节,教师适时的追问“用什么方法找的?”,让学

26、生充分暴露个性化的思考方法,教师点拨出学生思维中各自的优势:一对一对的找;从“1”开始有序的找,再通过有效分析,取得学生整体的认同。让学生在独立思考集体交流互相讨论过程中,学习有序思考,从而形成基本技能与方法,做到即关注了过程,又关注了结果。第三,充分借助生成的素材,实现有效的合作探索,引导学生在比较中归纳寻找共性。一个数的因数的特征,单凭记忆也不难接受,为防止学生进行“机械学习”,让学生观察、比较、归纳,思考:有什么发现?让学生自己探索发现规律。第四,重视数学意义的渗透与拓展,力求用数学的本质吸引学生,促进学生学习数学的持续发展。将完美数的介绍纳入本节课的教学,虽然此内容和现行学习任务之间的

27、关系都不大,但却是学生继续学习数学所需要的,因为只有有了文化的气息,数学才变得有了灵魂,让学生感觉数学的厚重、数学的魅力,才能让学生透过枯燥,产生对数学的积极情感,增强学习数学的持久动力。除此之外,本节课还让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产生认知冲突,比较原13来学的“因数”、“倍”与今天学的“因数”和“倍数”有什么不同,在比较中提炼深化,加深了对概念的理解。144、圆的周长说课稿尊敬的各位专家,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圆的周长,圆的周长选自苏教版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一册,“圆的周长”概念教学,是以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知识为认知基础的,是前面学习“圆的认识”的深化,圆周长的计算是后面学习“

28、圆的面积”的铺垫,更为下学期学习圆柱圆锥这样的立体几何图形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它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是小学几何初步知识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一根据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和教材编写意图,确立本节教学目标为:1.知道圆周长含义,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掌握圆周率的近似值.2.经历圆周长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计算公式,并能利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3.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养成主动发现,主动研究的学习习惯.4.受到事物相互联系的辨证唯物主义教育,通过圆周率学习,感受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教学重点:经历圆周长公式的推导过程,理解并掌握圆周长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对圆周率的认识。新课程标准提出:“要使学生经历

29、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根据这一理念,在本节课的设计上,我突出两点,一是让学生主动经历数学结论的猜想动手操作,实践验证以及表述的过程;二是对学生放手,还学生自主的空间,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贯穿课堂的始终。具体我做如下设计:1.对新课的导入,我采用以旧知引新知的知识建楼法,首先让学生说说对圆有了哪些认识,然后接着问学生,你还想学习圆的哪些知识?导入设计简洁开放,体现“以生为本”的设计理念。无论是旧知识

30、的回顾,还是新问题的提15炼,都立足于学生的自主表达,有效地唤起了学生对未知的探索欲望,引发学生对本课探索主题的个性化遐想。2.对于圆的周长概念的教学,首先以以前所学的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为基础,让学生在用手比划后用语言表达的基础上再对圆的周长做同样的比划触摸而后进行理解和表达。有效的触摸体验,充分的理性概括,使圆周长概念的建构过程充分而有效。3.圆周长的计算公式的推导这一内容,我安排了两个环节。一是直观的测量圆的周长,通过让学生想一想,看课件演示知道用绳子缠绕或滚动法可以量出圆的周长,紧接着又出示了地球的图片,让学生想想看能否用刚才的方法量出地球赤道一周的长度。这显然是无法操作的,通过对两种测

31、量方法的有意反思和自由评价,使学生辩证性地感受到了“缠绕”、“滚动”方法的局限性,引发其探索“计算公式”的积极性,为深入研究圆周长的计算问题作好了“心理”铺垫。因为这样的矛盾,反而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4.探究圆周长计算公式,在这一内容中,探究圆周率,理解圆周率是个难点,因此我设计让学生分组合作,通过测量后再计算,然后再相互讨论交流,互相说一说圆的周长和直径之间的关系,最后再在整个班级内交流圆的周长和直径之间的关系。这两次操作活动,给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充分的机会。第一次活动为测量,其目的是让学生体会周长与直径之间的正向关系,重点解决“周长与什么有关”的问题;第二次活动为计算,其目的则是让学生发

32、现周长与直径之间固定的倍数关系,重点解决“周长与直径有怎样的实质关系”的问题。两次研究活动既各自为营,相对独立,又层层递进,一气呵成,使学生的探索过程开放而扎实。再和上学生的表达与老师的引导,学生应该很容易明确圆周率是一个固定的数,它表示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倍数关系,也就是圆周长和直径的比值。5.圆周率认识的最杰出的贡献者,中国伟大的数学加和天文学家祖冲之,是数学课堂上一个非常好的爱国主义教育的典型。此意义的突出,使学生感受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6.解决好了圆周率的问题,其实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只是水到渠成的结果。167.接下来是对我们所探究结果的运用,即运用圆周长的计

33、算公式来求圆的周长,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新课程标准提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在练习的设置上,我注重适量与适度,梯形上升的原则,适量即练习的量既要照顾到大多数同学所能接受和完成的量,又要考虑到优秀学生所需求的量。适度即是尽量既能让后进生学到属于自己的知识,又能满足优秀学生的吃饱欲望。在练习方式上,既有必做题,又有选做题,既有统一练习题,又有分组练习题;既有以本为本的基础知识巩固,也有拓宽延伸的挑战。在做题方式上,学生时学习的主人,教师知识学习的

34、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具体如下,第一个练习的设置是两个圆形的出示,一个已知圆的半径求周长,一个已知圆的直径求周长,直观性强。接下来的练习,我设置了四题,实行分组练习,只不过条件的出示由一开始的圆形图案变成了字母表达。再接下来是两道生活中的求周长的实际问题,锻炼学生的分析和理解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再紧接着的就是提高训练,一个难点设置即求半圆的周长和组合图形的周长,由于难度教大,所以这一内容我采取让让学生先看,后用手比划理解然后说想法,最后再解答的方式;最后是两道选做题,提优训练,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坚强毅力。8.知识都是环环相扣,彼此相连,因此在课堂即将结束时,我设置了已知道圆的周长求圆的

35、直径或半径的延伸提示,以及与前面相呼应的求赤道周长的课外的拓展。这样的设置,帮助学生把所学知识形成一条较完整的知识链,同时又能把课堂的教学延伸到课外,教给学生如何去自己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9.最后以让学生回顾一节课的收获作为总结,引导学生总结所学内容,总结学习方法,获得情感态度等体验,依然体现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总而言之,“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我坚持做到以学生为根本,引导学生17主动学,积极探索,在人文的环境中学有所得,究有所获!5、圆的认识说课稿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圆的认识。下面我将从教材、学生

36、、教法与学法、教学程序、板书设计等方面进行说课分析。一、说教材1.说课内容圆的认识是苏教版五年级下册85页-87页的教学内容。2.教学内容的地位、作用和意义圆的认识是在学生学习了直线图形的认识和面积计算,以及对圆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从学习直线图形的知识,到学习曲线图形的知识,不论是内容本身,还是研究问题的方法,都有所变化。教材通过对圆的研究,使学生初步认识到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同时,也渗透了曲线图形和直线图形的关系。这样不仅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而且从空间观念方面来说,进入了一新的领域。因此,通过对圆的认识,不仅能加深学生对周围事物的理解,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也

37、为今后学习圆的周长、圆的面积、圆柱、圆锥等知识打好基础。教材通过圆的直径和半径以及它们的长度之间的关系,使学生认识圆的特征。在此基础上,使学生了解画圆的步骤和掌握画圆的方法,进一步加深对圆的认识。3.教学目标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认识圆,知道圆各部分的名称;掌握圆的特征,理解直径和半径的相互关系。学会用圆规画规定大小的圆。2.过程与方法:通过直观教学和动手操作,让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能够理解并形成圆的概念,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抽象概括能力,并能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3.情感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提高学生对数学的

38、好奇心与求知欲,初步认18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活动的意义和作用教学重点:认识圆各部分名称及其特征,让学生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教学难点:画圆,用圆的知识来解释和解决有关实际问题。二、学生分析五年级学生有着丰富的生活体验和知识积累,但空间观念比较薄弱,动手操作能力较低,学生学习水平差距较大,小组合作意识不强。以前学习的长方形、正方形等是直线平面图形,而圆则是曲线平面图形,估计学生在动手操作、合作探究方面会存在一些困难。我在上课之前,进行了前测,出了三个问题:1.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物体上有圆形呢?举出一些例子(越多越好,至少3个)2.你会画圆吗?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画一个自己认为最

39、美观的圆在下面。你的画圆方式是()。3.你还知道哪些圆的知识呢?在前测中,很多学生能从生活中找到圆形,证明学生对于圆形并不陌生。第二个题目有1/4的学生想的是用已有的圆形来画圆,其他的学生是用圆规画圆,证明学生对于画圆的方法有了自己的方法。但是,很多孩子画的圆并不圆,证明虽然有的孩子会画圆,但是,画的并不标准。第三题中很多学生能写到圆没有顶点,是平面图形,甚至有的学生知道圆周率,证明很多学生对于很多圆形的知识还是知道一些,就是对于圆的特征可能并不是很了解,这也是这节课的重难点。三、说教法数学课程标准强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为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促使他们在自

40、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本节课我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主要运用操作、探究、讨论、发现等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创设情景,为学生提供丰富、生动、直观的观察材料,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并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发现和掌握圆的特征。四、说学法这节课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机会,让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学习过程,培养学19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自主学习的意识和创新意识。五、说教学准备1.圆形实物、直尺,圆规,圆形纸片等。2.多媒体课件。六、说教学程序这一节课,我安排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

41、欣赏圆,寻找圆。第二部分,感知圆,认识圆。第三部分,学画圆,探究圆。第四部分,巩固圆,拓展圆。一、欣赏圆、寻找圆。课前出示圆形组成的图案,让学生欣赏。上课伊始,我问学生,刚才那些图案漂亮吗?这些图案有没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呢?(里面都有圆)接着介绍古希腊的一位数学家曾经说过的一句话“在一切平面图形中,圆是最美的。接着问学生“这么漂亮的图形,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能找到吗?”学生举例说说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圆。我接着出示硬币、自行车、光碟的图片看来圆不仅仅是美丽,它与我们的生活还是密不可分的呢,这节课,大家有兴趣和老师一起来研究这美妙神奇的圆吗?(板书:圆)新课程标准强调,要尽量让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相联系,

42、欣赏圆形图案、寻找生活中的圆这一环节,主要为了让学生能够充分让学生感受到圆无处不在。二、感知圆、认识圆。在这一部分,我安排了三个环节。摸平面图形,比较平面图形,提出问题。这一部分的开始,我安排了学生摸平面图形的环节,主要是为了让学生从感官上体验圆和其它平面图形的区别,第一次让学生把几个平面图形一个一个摸出来,帮助学生回忆一下我们已经学过了哪些平面图形。第二次让学生一下子摸出圆,并说说有什么诀窍,虽然只有一个学生摸了,但是等他摸出来以后,我问了全班同学,换了你来摸,能不能摸出来,你怎么想,学生自然想到,圆摸上去是弯弯的,从而对圆有了初步感知。接下来我让学生对这些平面图形分类,要求分成两类,学生也

43、很容易把圆单独归为一类,再问问学生为什么这样分,实际上就是让学生对圆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进行比较,学生不难发现那是线段围成的,而圆是曲线围成20的。完成比较以后,设置了选择车轮这样一个情境,抛出了一个问题,车轮为什么非要做成圆的呢?让学生产生进一步研究圆的强烈愿望。【设计意图】通过摸平面图形这样一个环节,让学生对圆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和体会,先用感官感知圆与其他图形的不同,再通过观察比较,进一步理解圆和其它平面图形的本质区别和联系,在头脑中建立圆的表象。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看两种车轮的动画演示,初步感知圆知识的应用,这是学习的基础。有趣的活动、巧妙的设疑,激起了学生探究圆的有关知识

44、的愿望,也给学习定了方向,使学生带着追根求源的强烈好奇心进入新知的探索阶段。三、学画圆、探究圆。这一部分实际上是以画圆为一条主线,将探究圆穿插在画圆的过程中。(一)通过画圆,认识圆心、半径。师:我们要研究这个由曲线围成的圆,你们能不能想出什么办法画出一个圆呢?以前的平面图形都是用铅笔、直尺画的,圆是一个特殊的平面图形,需要借助你们准备的学具来完成,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画一个圆。现在小组合作动手画一个圆。生:汇报(投影下)拓圆是根据已有物体(介绍一个画的比较好就可以了)都是根据定点、定长(一个不好的和一个好的)让一个同学介绍一下画好圆的经验。生:针尖不动;两脚之间的距离不动要固定好一端,拉直绳子,

45、不能一松一紧。师:看来画圆是一个技巧活儿,那么,老师用圆规在这儿示范画圆,边画边讲解(力应该在针尖上,外面轻轻地旋转一下)。刚才老师是怎么画圆的,大家看清楚了吗?现在就请大家在纸上任意画一个圆。学生尝试画圆,师巡视。画好之后,圆都有哪些部分呢?题卡:1.看书自学书86页第二段2.你获得了哪些有关圆的知识?3.把你获得有关的知识画在刚才画的圆上,并用字母表示出来。一生介21绍圆心、半径、直径(师在圆上标注)生跟着在圆上标注。师:针尖所在的这一点,我们把它叫做圆心。这一点在哪里啊?(介绍圆内、圆外、圆上)课件演示一下DRO.现在老师想让全班同学画一个一样大的圆,大家想一想,应该怎么做呢?(把圆规两

46、脚之间的距离调整得一样。)师:那我们就把它定为3厘米,你们能画出这样的圆吗?现在你们能在你们画的这个圆上找到我们规定的3厘米是从什么地方到什么地方吗?指着黑板上的圆提问这就是我们刚才规定的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就是我们所画的这个圆的半径,通常用字母r表示。做练一练1(只要辨析RD就可以了)【设计意图】通过几次使用圆规画圆,使学生逐步掌握画圆的技巧,并理解圆的大小和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有关,进而认识圆的半径和直径,通过画半径和直径,让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自己发现圆的半径和直径有无数条,并且长度相等,理解直径和半径的关系。(二)判断半径,认识直径。在这里安排了五幅图让学生判断,第一幅的线段,两端都不和圆

47、心、圆上相连,第二幅一端在圆心,另一端在圆内。第三幅图,一端在圆心,另一端在圆外。第四幅图是半径。学生在这四幅图的判断过程中,认识圆内、圆外、圆上的点,进一步明确半径的意义,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是半径,圆上有无数个点,圆的半径也有无数条。第五幅图安排的实际就是一条直径,先让学生找出其中的两条半径,再问:你发现这两条半径的位置有什么特点吗?(在一条直线上)这其实也是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把它叫做直径。大家看看,直径的两端在哪里?中间又经过了哪里?(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是直径,通常用字母d表示)你能在刚才画的圆上标出直径吗?能画出所有的直径吗?说明什么?量一量,你们的这个直

48、径有多长?你所画的直径都是这么长吗?你发现直径和半径有什么关系?学生概括出直径是半径的2倍,半径是直径的一半。接下来安排了一道填空,让学生应用直径和半径之间的关系,求半径或直径。【设计意图】通过几次使用圆规画圆,使学生逐步掌握画圆的技巧,并理解圆的大小和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有关,进而认识圆的半径和直径,通过画半22径和直径,让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自己发现圆的半径和直径有无数条,并且长度相等,理解直径和半径的关系。(三)在同一个圆内,有多少条半径,多少条直径?直径的长度和半径长度有什么关系?活动要求:1.用备好的圆折一折、画一画、比一比、量一量,看看你有什么发现?2.把你的发现在小组内交流一下。生:

49、半径、直径都有无数条半径都相等、直径都相等D=2RR=1/2D请一个小组汇报,怎么发现是无数条的?师:课件演示一下相关知识四、巩固圆、拓展圆。在这里我安排了三个环节,第一,总结。第二,练习。第三,拓展(一)、总结看看我们刚才在画圆的过程中,学到了关于圆的哪些知识?当学生说到直径半径的特点或者二者之间的关系时,质疑:你们有没有什么觉得不妥的地方引导学生总结完善出:在同一圆内。(二)、练习这里先让学生思考不用圆规怎么画圆,结合足球场的中场,让学生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讨论出合理的方案和步骤。进一步体会圆的解决了这个问题以后,再提出车轮的问题,通过动画演示,进一步强化学生对“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

50、等”的理解。并且提出:车轮是不是做成圆的就可以?让学生知道车轴必须装在圆心。接下来安排了几道判断题,对整节课进行简单的梳理。(三)、拓展我安排了墨子的一句话,“圆,一中同长也。”通过让学生说一说对这句话的理解,进一步认识圆的特征。告诉学生,我国古代这一发现要比西方整整早一千多年,让学生感受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数学研究上所取得的成就,树立民族自豪感,也增强了学生进一步研究和学习的兴趣。七、说板书板书:圆圆心位置半径大小23(同一圆内)r=d/2d=2r(无数条,长度相等)直径这样的板书设计,力求简明扼要、条理分明、布局合理,体现形式美和简洁美。把知识的重点鲜明地展现在学生眼前,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51、,加深学生的印象。说教学反思:1、课堂预设不够充分。在不使用圆规如何画圆的环节,学生提出用画直径的办法确定两点,再继续画直径,一直到确定的点足够多时,把这些点连起来,就形成了一个圆。由于事先预设不够充分,当学生提出这样的办法时,没有展开,造成当时只有想出这个方法的同学也许可以理解,而其他同学可能不知所云。2、细节处理不够完善。在列举生活中所见到的圆时,有一位学生提到了太阳的轮廓,没有就此展开让学生区分圆和球体的区别。在涉及圆的半径和直径的关系时,仅提到了同一圆内,没有结合学生所画的大小一样的圆,提出等圆内直径和半径也具备同样的关系。3、安排学生讨论交流的时间不够充分,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

52、246、圆的面积说课稿一、说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苏教版第十册P124P125及“练一练”练习二十六第14。圆这一章引领学生进入了一个新的领域,通过对圆的有关知识的学习,不仅加深学生对周围事物的理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为以后学习圆柱、圆锥等知识打好基础。教学中我们教师要有机渗透转化这种数学思想方法,引导学生了解用这种数学辩证法来解决新的较复杂的问题策略。二、说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掌握圆的面积的计算方法,了解圆的面积的推导过程,会利用公式进行圆的面积的计算。能力目标:让学生在小组合作探究中提升合作意识、自主探究能力,善于与同学交流、善于倾听其他同学的见解,会利用转化思想进行面积

53、的推导。情感目标:在提升自我的同时,尊重他人;在表现自我的同时,心中有他人。三、说教学方法:注重与新课改结合,通过“创设情境”、“动手实践合作交流、自主探究”、“应用成果”、“知识深化”几个教学环节,激发学习兴趣。学法设计:动手实践,加强操作。小组交流,合作探讨。四、说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圆面积的推导过程。教学难点:学生在合作探究中把圆转化成学过的圆形。五、说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导新课故事引入:镜头一,一天数学王国里可热闹啦!(课件动画演示)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在草地上争论。“我个子大”,“我个子大”。问:他们比什么?什么叫面积?能告诉它们怎样计算各种上图形的面积吗?25(

54、闪烁一下面积)镜头二:排队啦!“我排前面”、“我排后面”引导你根据我们学习它的面积公式的先后湎序给它们排队吗?引导思考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计算公式各是怎样推导出来的?为了形象、生动,节约时间,突出重点,我们将推导的过程做成课件,最后引导学生反思推导过程中的共同点,使学生领悟到将一个图形转化为已学过的图形来推导这个图形的面积。板书:一个图形会计算面积的图形。镜头三,圆来了,“我个子大”闪烁面积,引导学生思考:要各道圆的个子有多大,就要计算圆的面积,理解圆的面积的含义,引导设题,怎样计算圆的面积呢?板书课题圆的面积课的开始,由学生感兴趣的故事情境引入,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动画将公式的

55、推导浓缩,突出其主要精神,为学习新知识作好铺垫。设计了怎样求圆的面积的疑问,引发学生思考。(用6分钟)(二)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学习新知1、寻找求圆的面积的策略怎样求圆的面积呢?你有什么想法?引导学生想出把圆转化成学过的图形来计算它的面积。猜一猜可能转化成什么图形?(不把解决的方法局限在长方形上)2、小组动手实中一,引导思考:你想怎样转化?突出平均产分的,拼的思路。一环节的的细化是为了小组合作交流作铺垫。要求小组合作,验证自己的猜想,给每组准备四张有双面的纸,这样拼同时位置好固定。环节一:小组交流猜想,猜想相同的可吧一起完成。环节二:小组用16等份或32等份的圆验证。环节三:完成实验报

56、告一。在这里,教者及时了解学生的猜想方法,以转化长方形的方法为主,兼顾转化其他图形的方法,让学生到初步展示台上交流自己的成果。这里要注意把16等份拼成的长方形和32等份拼成的长方形进行比较,使学生感受到分的份数越多会越接近于长方形,如果分成无限多的份数,拼成的圆形就会越来26越拦近于长方形。拼成三角形、梯形一样的。这一节的设计让学生的学习过程充满观察、实验、逡证、推断等探索性和挑战性的活动,让学生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之中。在解决问题的策略上,尊重学生的想法,不强求学生统一用转化的长方形来思考,但又让学生感悟到转化成长方形是易于操作的,是较优的方法。从16等份到32等份渗透了极限的思想。3

57、、小组动手实践二问题:如果我们把圆的半径用r表示,用s表示圆的面积,你能找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吗?环节一:根据实验报告二的问题展开思考、讨论、交流。环节二:完成实验报告环节三:让用长方形、三角形、梯形转化的同学到视频展示台上来交流自己的想法。估计长方形的方法是能够讲好的,如果班级的基础较差,三角形、梯形的转化学生不能完成,教师视情节而定,给予帮助,如不备条件,留待其它时间完成,体现教学设计的综性化,随学生回答板书推理自己的过程。环节四:大屏幕动画展示转化的过程、公式的产生。归纳出圆的面积公式。S=r2反思:要求圆的面积要知道圆的什么?这一环节的设计以让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得到进一步的激发,以

58、合作与交流地过程中让大部分同学的思维得到发展,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得到提高,尝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这里既是本节课的重点,又是难点,我安排两次合作、交流考虑到教学的实效和可操作性,如果提出大问题后就让学生动手合作,大部分可能会陷入无助的状态之中。这样有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三)应用扩展1、动画出示圆的半径是5厘米。它的面积是多少?这里观察学生是要先算了r22、动画出示圆的直径是8厘米。它的面积是多少?观察学生能否先求出半径的长度。273、出示、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一大一小两个圆。(一个知道直径,一个知道半径),给出的数据都很小。便于口算。你能根据它们个

59、子给它们排排队吗?4、课内作业。e26:3、4应用扩展的练习注意了形式多样,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既巩固新知又发展能力。(四)总结提高,小结全课。(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2)这节同学们真不简单,我们把圆转化成学过的图形,自己发现了圆的面积的计算方法,而且同学们还用了不同的方法。老师相信同学们今后一定能经过自己的努力,大家的合作发现、解决更多的数学问题。小结既注重知识技能的总结,注重了学习方法,转化思想,独立思考,群体合作等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总结。287、方程说课稿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是内容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方程的第一课时。主要从教材、教法、学法和教学过程五个方面来

60、说。说教材一、说教材分析及构思本节知识,是在“用字母表示数”的基础上编排的。方程是表示等量关系的一种模式,学习方程最重要的方面是能够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找出等量关系列出方程。教材编排时,创设了多方面的问题情境,使学生通过对多个实例的讨论,发现了方程能刻画现实生活中的很多问题,从而体会到方程的作用,并产生积极的学习愿望。这对于学生学习方程起了重要的作用。所以,在设计预案时,基本遵从教材体系。二、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并掌握方程的意义,弄清方程与等式之间的关系。2、能力目标:正确地应用方程的意义辨别方程,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分类思想。培养学生认真观察、思考的学习品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