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二则》活动版教学课件_第1页
《〈礼记〉二则》活动版教学课件_第2页
《〈礼记〉二则》活动版教学课件_第3页
《〈礼记〉二则》活动版教学课件_第4页
《〈礼记〉二则》活动版教学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礼记二则第1页,共51页。虽有嘉肴第一课时第2页,共51页。导入新课礼记第3页,共51页。导入新课礼记中国古代儒家经典之一,系中国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的选本,主要是对礼制、礼意的记载和论述,解释仪礼。分为礼乐的一般理论和礼乐制度两大类。第4页,共51页。整体感知嘉肴( ) 自强( ) 兑( )命 学( )学半 ji yoqing yuxio注 音第5页,共51页。节奏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整体感知第6页,共51页。节 奏虽有/嘉肴,弗食,不

2、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整体感知第7页,共51页。听【音频课文】,跟读,学习,感悟。整体感知第8页,共51页。词语解释虽有嘉肴虽:即使;嘉:美好;肴:用鱼、肉做的菜。 弗食,不知其旨也食:吃;旨:味美。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至道:最好的道理;善:好。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是故:因此,所以;困:困惑。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反:反思;自强:自我勉励。 故曰:教学相长也长:促进。 其此之谓乎其:表示推测语气,大

3、概;此之谓乎: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整体感知第9页,共51页。参考译文即使有美味的菜,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其味道的甘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不懂的地方。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省;知道了自己不懂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所以“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尚书兑命说:“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这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整体感知第10页,共51页。整体感知嘉 肴第11页,共51页。整体感知尚书第12页,共51页。局部探究活动一:总结文言知识。1.通假字兑命 学学半 兑:同“说” 学:同“斅”,教导第13页,共51页。

4、2.古今异义词(1)弗食,不知其旨也 古义:味美;今义:用意,目的。(2)教然后知困 古义:困惑;今义:困难。局部探究第14页,共51页。3.一词多义(1)其弗食,不知其旨也弗学,不知其善也其此之谓乎 (2)学教学相长 学学半局部探究(代词,指“佳肴”,美味的菜) (代词,指“至道”,最好的道理)(表示揣测)(学习) (同“斅”,教导)第15页,共51页。 4.文言句式 其此之谓乎 “此之谓乎”固定句式,“大概说的就是吧”局部探究第16页,共51页。活动二:学习文章内容和写法。局部探究第17页,共51页。1.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如何论述的?学和教都很重要,教学相长。作者从日常的吃开

5、始谈起,引出“吃”的重要;接着进行类比论证,强调“学”的重要。人学习之后就会知道不足,知道了不足之处,才能反省自己,提高自己;教人之后才能知道自己困惑的地方,这样才会自我勉励,不断提高。得出结论,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局部探究第18页,共51页。2.文章开头写“虽有嘉肴”有何作用?从“佳肴”写起,是为了由“佳肴”“至道”引出下文对学、教、教与学关系的论述,采用了类比论证,学、教的重要及教与学的关系就浅显易懂了。局部探究第19页,共51页。3.从学习的角度,“教学相长”可以给我们怎样的启示?(1)学是第一位的,不学,则无法获得知识,也无法知道自己的不足,也就没有完善自己的机会。(2)“教

6、学相长”还意味着学习中的互动和交流。有时候,可以采用教的方式学习。比如,尝试把自己的理解讲给同桌听。在教的过程中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这时就可以“知困”而“自强”。局部探究第20页,共51页。局部探究教学相长第21页,共51页。4.课文在写法上主要有哪些特点?(1)类比论证。(2)论述环环相扣,逻辑严密。(3)语言整齐,朗朗上口。局部探究第22页,共51页。活动三:质疑问难。局部探究第23页,共51页。总结拓展观看【影视课文】,深入理解文章内容、写法,品读语言。影视课文虽有嘉肴第24页,共51页。复习总结虽有嘉肴这篇课文主要论述了学和教的重要及教与学互相促进的观点。文章一开头就运用类比的手法,从

7、“即使有美味的食物,不吃就不知道它的味美”引申到“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学就不知道它的好处”。接着讲教与学的关系,一个人只有学习了,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才能自我反省。而教授别人之后才发现自己知识的浅陋,这样才会反过来不断地钻研、提高,最后得出教学相长的结论。同学们,你有过“教学相长”的经历、体验吗?请回忆,说给大家听。总结拓展第25页,共51页。观看视频【背诵指导】,跟着朗读,练习背诵。背诵指导虽有嘉肴总结拓展第26页,共51页。作业设计1.背诵默写课文。2.完成【试题中心】“理解检测”部分。第27页,共51页。板书设计虽有嘉肴礼记嘉肴食旨 学知不足自反 类比论证 严密整齐

8、的语言教学相长 至道学善 教知 困自强类比第28页,共51页。大道之行也第二课时第29页,共51页。导入新课第30页,共51页。整体感知(一)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节奏,读熟文章。选贤与(j)能(同“举”,选拔)讲信和睦(m)(和睦)幼有所长(zhng)(成长)矜(gun)、寡、孤、独、废弃者(同“鳏”,老而无妻)男有分(fn)货恶(w)其弃于地也第31页,共51页。“故人不独亲其亲”中,“故”,它是表示提顿的,“所以”的意思,这里有一个小的停顿。“人”是使动者,统领以下两句,也有一个小的停顿。所以这一句应这样读:“故/人/不独亲其亲”。“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这个“者”也是表示提顿

9、,也要停顿一下。读成“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货”和“力”也是应该强调的,所以“货”和“力”后面要有小的停顿。“是故”表示承上总结的,也要停顿,“是故/谋/闭而不兴”;下一行的“故”也是一样,“故/外户而不闭”。整体感知第32页,共51页。听【音频课文】,跟读,体会。指名朗读课文,师生点评。整体感知第33页,共51页。(二)译读课文,准确理解文意。 参考译文 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有贤德、有才能的人选出来(给大家办事),(人人)讲求诚信,崇尚和睦。因此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抚育自己的子女,要使

10、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年丧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男子要有职业,女子要及时婚配。(人们)憎恶财货被抛弃在地上的现象(而要去收贮它),却不是为了独自享用;(也)憎恶那种在共同劳动中不肯尽力的行为,总要不为私利而劳动。这样一来,就不会有人搞阴谋,不会有人盗窃财物和兴兵作乱,(家家户户)都不用关大门了,这就叫做“大同”社会。整体感知第34页,共51页。整体感知关爱残疾人 老有所养 夫妻和睦各司其职儿童健康人尽其力 第35页,共51页。局部探究活动一:梳理文言知识。(1)通假字 选贤与能 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

11、养 “与”同“举”,选拔。“矜”同“鳏”,老而无妻的人。第36页,共51页。实词:货恶其弃于地也 男有分 虚词:大道之行也 是故谋闭而不兴 故外户而不闭 (2)重点词语 恶(w):憎恨。分(fn):职分,职守。之:语气助词,相当于“的”。是故:因此,所以。而:连词,表承接关系。局部探究第37页,共51页。故人不独亲其亲 不独子其子 选贤与能 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3)词类活用亲:名词作动词,以为亲。子:名词作动词,以为子。能:形容词作名词,能干的人。老:形容词作名词,老人。壮:形容词作名词,壮年人。幼:形容词作名词,幼童。局部探究第38页,共51页。 道大道之行也 道路以目 亲故人不

12、独亲其亲 故人不独亲其亲 (4)一词多义名词,道,理想。名词,道,路。动词,亲,以为亲。名词,亲,亲人,指父母。局部探究第39页,共51页。不独子其子 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 盗窃乱贼而不作 (5)古今异义子,古义:子女 今义:儿子归,古义:归宿 今义:回来货,古义:财货 今义:货物贼,古义:害人的事 今义:偷东西的人局部探究第40页,共51页。活动二:理解文章内容。1.作者认为如何建构理想的社会?2.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展开论述的?先用自己的话概括,再说出原文。3.怎样的社会情景才能称为大同社会?局部探究第41页,共51页。1.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2.三个方面:(1)人人

13、都能受到社会的关爱(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所长,矜、寡、独、废疾者皆有所养);(2)人人都能安居乐业(男有分,女有归);(3)货尽其用,人尽其力(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3.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局部探究第42页,共51页。活动三:探究写作特点。结构严谨分明、说理透彻。文章开篇由总到分,阐述“大同”社会的政治纲领。接着具体从三个方面阐述“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最后一句概述大同社会的景象。表达美好理想。文章通过“大同”社会的政治纲领、基本特征的阐述,展示出一个和平、安定、祥和的理想社会,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社

14、会的向往与追求,反映了当时广大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也暗含对现实中黑暗现象的厌恶。语言铿锵有力,气势磅礴。文章多用对偶、排比句,句式整齐,语气强烈,增强了表达效果。局部探究第43页,共51页。活动四:质疑问难。局部探究第44页,共51页。总结拓展本文是礼记礼运开头部分里的一段话,主旨是阐明儒家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由于孔子生活在战乱不断的春秋末期,迫切希望出现一个太平盛世,所以有这番言论。尽管这样的理想社会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不可能成为现实,但它却成为我国社会思想史上的一份宝贵财富,两千多年来一直成为许多思想家和改革家所追求的理想“桃源”,其思想意义极为深远。第45页,共51页。你知道有哪些历史人物为“大同社会”呼吁、奋斗过?陶渊明:世外桃源。马克思:“各尽所能,按需分配”是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的基本概念。洪秀全:“有饭同吃,有衣同穿,有田同耕,有钱同使;无处不保暖,无处不均匀。”孙中山:民族、民生、民权天下为公。总结拓展第46页,共51页。总结拓展孙中山三民主义 共产主义桃花源记 太平天国第47页,共51页。你理想的社会是什么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