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陕西省陕西省府谷县中汇富能矿业有限公司新建排矸场设计总说明建设单位:陕西省府谷县中汇富能矿业有限公司编制单位:陕西中源水利设计有限公司编制时间:二0一九年十二月编制人员名单专业姓名职务、职称及执业资质采矿张海荣工程师高小峰高级工程师樊建波工程师杨利强工程师总图运输白晓妮高级工程师李伟工程师王婷婷工程师刘东亮高级工程师给排水暖通卢彬工程师张冬云工程师罗汇阳助理工程师机电韩绍青工程师张杰工程师王栋高级工程师吴宁君高级工程师朱军虎高级工程师杨帆高级工程师结构李俊高级工程师一级注册结构师欧立新高级工程师一级注册结构师建筑金哲潮高级工程师一级注册建筑师邵金雁高级工程师一级注册建筑师田静峰高级工程师二级注
2、册建筑师环保孙长顺高级工程师赵军凯工程师白保祥工程师经济姚峰兵工程师刘晓力工程师张宇工程师附图目录序号章次图纸名称图号比例1第一章2第一章3第一章4第一章5第一章6第二章7第二章8第三章9第三章10第三章11第三章12第三章13第三章14第三章15第三章16第三章附录:1陕西省陕西省府谷县中汇富能矿业有限公司煤矿(整合区)煤炭资源整合实施方案编制委托书;2陕政函2010214号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矿产资源整合实施方案的批复;3陕国士资矿采划20121号关于划定府谷县中汇富能煤矿(整合区)矿区范田的批复;4陕国土资储备201283号陕西省陕西省府谷县中汇富能矿业有限公司煤矿(整合区)勘探报告矿产资
3、源储量评审备案证明;5府谷县惠泉水务有限责任公司,府水司函201329号供水承诺函;6长期供电协议7救护协议;附件:1陕西省陕西省府谷县中汇富能矿业有限公司煤矿资源整合实施方案开采设计主要机电设备和器材目录;2陕西省陕西省府谷县中汇富能矿业有限公司煤矿资源整合实施方案开采设计概算书。中汇富能煤矿资源整合实施方案开采设计总论 总论第一节项目建设背景一、项目名称、所在位置与隶属关系项目名称:陕西省陕西省府谷县中汇富能矿业有限公司煤炭(整合区)资源整合实施方案开采设计。所在位置:陕西省府谷县新民镇。开发单位:陕西省陕西省府谷县中汇富能矿业有限公司。二、项目前期工作开展情况依据关于矿产资源整合实施方案
4、的批复(陕政函2010214号)以及关于矿产资源整合工作实施阶段有关事宜的通知(陕国土资矿发201087号)等有关规定,陕西省国土资源厅以“陕国土资矿采划20111号”文关于划定府谷县中汇富能煤矿(H1整合区)矿区范围的批复划定了矿区范围。矿区范围由10个拐点圈定,矿区面积4.1955km?开采矿种为煤,规划生产能力为60万吨/年。陕西省陕西省府谷县中汇富能矿业有限公司(整合区)是由原“府谷县老高川乡府铁联营煤矿、府谷县老高川乡西耳煤矿”两个煤矿整合扩大而成,整合区编号H。更名为“陕西省陕西省府谷县中汇富能矿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汇富能煤矿)。2012年5月中国煤炭地质总局一七三勘探队编制完
5、成陕西省陕西省府谷县中汇富能矿业有限公司煤矿(整合区)勘探报告。并于2012年7月12日在资源管理部门进行登记并备案。政府相关部门颁发陕西省陕西省府谷县中汇富能矿业有限公司煤矿(整合区)勘探报告矿产资源储量备案证明(陕国土资储备201283号)。受陕西省陕西省府谷县中汇富能矿业有限公司委托我公司开展资源整合设计工作。我公司于2013年1月编制完成陕西省陕西省府谷县中汇富能矿业有限公司煤矿(H1整合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2013年1月,陕西省国土资源厅组织专家对该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进行了审查,审查后,我公司按照审查意见进行了修改,审查通过。第二节开采设计编制依据陕西省府谷县中汇富能矿业煤矿
6、有限公司关于中汇富能煤矿(H1整合区)煤炭资源整合实施方案开采设计编制委托书;关于矿产资源整合实施方案的批复(陕政函2010214号);陕西省国土资源厅划定矿区范围批复陕国土资矿采划20121号;陕西省陕西省府谷县中汇富能矿业有限公司煤矿(整合区)勘探报告矿产资源储量备案证明(陕国土资储备201283号);中国煤炭地质总局一七三勘探队于2012年2月编制完成陕西省陕西省府谷县中汇富能矿业有限公司煤矿(整合区)勘探地质报告及附图表;陕西省煤炭资源整合工作领导小组文件,陕煤资整办发200717号煤炭资源整合实施方案编制指导意见;陕西省煤炭资源整合工作领导小组文件,陕煤资整发20081号关于加快煤炭
7、资源整合实施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陕西省煤矿整顿关闭和资源整合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文件陕煤整合办发20105号关于煤炭资源整合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9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建设完善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通知(安监总煤装2010146号);10.现行规程、规范及规定文件。第三节设计指导思想充分贯彻陕西省人民政府印发(陕政发200626号)陕西省煤炭资源整合实施方案的通知及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建设完善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通知文件精神,从矿井资源条件和开采条件及现状出发,本着实事求事的原则,优化矿井的开拓部署,选择合理的采煤方法,考虑矿井的正常接续,实现矿井安全
8、、稳产、高效。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安全可靠的采掘运设备为保障,以现代化管理模式为手段,确保将该矿井建设成生产系统和环节布局合理,技术先进,经济效益佳的安全矿井。第四节资源整合设计要点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一、资源整合设计要点1井田概况井田(整合区)范围陕西省陕西省府谷县中汇富能矿业有限公司煤矿(整合区)位于榆家梁井田东北部,新民普查区中东部,是由原“府谷县老高川乡府铁联营煤矿、府谷县老高川乡西耳煤矿”两个煤矿整合扩大而成。东西长约1.97km,南北宽约3.02km,面积4.1955也。拟建矿山规模为60万吨/年。整合规模矿井资源整合规模0.60Mt/a,次设计,一次建设。工作制度:年工作330d,
9、日净提升时间16h。资源储量整合区内参加资源量估算的4-2、5-1煤层保有资源量1848万吨。矿井工业资源/储量为1797万吨,设计可采储量合计为1113万吨,考虑1.4的储量备用系数,矿井服务年限13.3a。可采煤层整合区范围内参与资源储量估算煤层共2层,分别为4-2、5-1煤层。井田开拓矿井工业场地位于井田中北部边界,工业场地内布置有主、副、回风井筒及相关的生产设施。矿井采用斜井两个水平开拓全井田。一水平标高为+1168m,二水平标高为+1093m。井筒形式主斜井主斜井井口标高+1212.7m,井筒最终落底标高+1093.0m,井筒倾角16,移交时斜长162m,井筒断面净宽4.5m,净断面
10、面积14.3m2,装备带宽800mm的胶带,承担矿井煤炭运输和进风任务,兼作安全出口。井筒敷设排水管路、压风管路、消防洒水管路及动力电缆、通讯信号电缆、灌浆管路等。副斜井井口标高+1212.8m,落底标高+1093.0m。副斜井净宽5.2m,净断面18.9m2,倾角6,移交时斜长654m。装备防爆胶轮车,担负矿井的辅助运输、行人、进风和作安全出口。回风斜井井口标高+1213.0m,落底标高+1093.0m。回风斜井净宽4.5m,净断而14.3m2,倾角16,斜长234m,承担矿井回风兼安全出口。盘区布置与装备矿井投产时开采井田1盘区的4-2煤,在4-2煤装备一个综采工作面(14205工作面),
11、并配备有两个掘进工作面保证工作面的正常生产接续。工作面采用长壁综合机械化采煤法,全部跨落法管理顶板。工作面长度150m,采高1.43m,工作面年推进度为2376m。综采工作面采用ZY6400/11/26型液压支架,MG200/500-AWD型采煤机,SGZ764/320型刮板输送机。井下运输井下原煤运输采用带式输送机运输。井下辅助运输采用防爆柴油机无轨胶轮车运输系统。人员、材料、矸石、设备等由地面经副斜井、4-2煤辅助运输大巷、采掘工作面顺槽直达工作地点。矿井通风与安全矿井通风:本矿井为瓦斯矿井,采用中央并列式通风系统,抽出式通风方式。矿井通风容易时期总风量为88m3/s,负压542.9Pa,
12、困难时期总风量88m3/s,负压957.2Pa。本矿井属于通风容易矿井。火灾防治:设计采用以灌浆为主、阻化剂等综合防灭火措施,井上、下建立相应的防灭火系统和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灌浆防灭火矿井制浆所需土量为45m3/d,所需水量为180.0m3/d。多功能胶体防灭火系统主要由地面部分、井下部分、管网组成。阻化剂防灭火回采工作面均布置一套阻化剂喷洒压注系统。阻化剂喷射泵J24型。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矿井建设监控系统设计建立健全了监测监控系统,对矿井通风系统、有害气体、粉尘、矿山压力、火灾实行监测监控。井下人员定位系统根据矿井安全生产管理的需求,设置1套KJ279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井下紧急
13、避险系统设计矿井移交时在井底设永久避难硐室,在采煤工作面及掘进工作面设临时避难硐室。井下压风施救系统。矿井工业场地内建1座压缩空气站,气量满足井下风动工具掘进及压风自救要求。井下压缩空气管路兼做救灾管路。井下所有采区避灾线路、避难硐室等重要巷道及场所均设有压风自救系统。井下供水施救系统由室外给水管网就近引三趟应急供水管路沿着主斜井、副斜井、回风斜井进入井下应急供水系统,并与井下消防洒水管道延伸平行敷设。在采掘作业地点、避难硐室和其他人员集中地点设置供水阀门。井下应急供水系统水源由室外给水管网供给。系统如下:高位水池f日用消防给水管网f井下应急供水系统井下通信联系系统本矿井采用行政通信与调度通信
14、合设交换机。新设200门数字程控调度交换机一套,井下调度通信30门,分别设在井下变电所、水泵房、各采掘工作面、避难洞室各机房硐室等重要场所。井下设置1套KT15型矿用无线调度通讯系统,用于机车运输调度、皮带运输调度、机电检修、生产管理等不同职能部门的通信联络,并作为抢险救灾的应急通信方式。矿井主要设备主斜井提升设备主斜井装备一台钢丝绳芯带式输送机担负矿井原煤的提升任务,胶带机带宽800mm,运量400t/h,V=3.15m/s,功率280kW,带强1250N/mm;主斜井带式输送机采用矩形液力耦合器系统,电压10kV。主斜井装备1台JTP-1.2X1.0/24P型矿用单绳缠绕式绞车(1.94m
15、/s、55kW、380V、740r/min、变频调速),担负与带式输送机、井筒管路检修维护相关的物料运输任务,不承担人员运送任务。副斜井提升设备副斜井倾角6,矿井投产初期斜长约0.6km,主要用于运行低污染防爆柴油机无轨胶轮车,采用由地面至井下工作地点直达连续运输系统,担负矿井提升人员、矸石、材料及设备任务。本矿井用于井下辅助运输车辆共计22辆(含备用、租赁车辆)。通风设备回风斜井井口附近安装2台FBCDZNo26/2X160型防爆对旋轴流式通风机(2X160kW、380V、590r/min,变频调速),1台工作,1台备用。排水设备本矿井正常涌水量50m3/h,最大涌水量80m3/h。主排水泵
16、房按照布置3台水泵设计,选用3台MD85-45X2型耐磨多级离心式水泵(85m3/h.90m、37kW、660V、2950r/min)。正常涌水量时,水泵1台工作,1台备用,1台检修;最大涌水量时,水泵2台同时工作。主排水管路选用2趟159X4.5无缝钢管,沿主斜井井筒敷设。正常涌水量时,1趟工作,1趟备用;最大涌水量时2趟同时工作。压缩空气设备矿井工业场地内建1座压缩空气站,集中向井下风动工具和压风自救系统供气。站内布置3台SA-185A型螺杆式空气压缩机组(30.4m?/min,0.85MPa,风冷式,185+5.5kW,380V),其中2台工作,1台备用。压缩空气管路主管选用159X4.
17、5无缝钢管,干管选用133X4无缝钢管,支管选用89X3.5和57X3.5无缝钢管。地面生产系统及辅助生产设施地面生产系统本矿井不设选煤厂,从主斜井出来的原煤由主斜井带式输送机转载至主斜井井口房至筛分车间带式输送机进入筛分车间,通过双层香蕉振动筛进行分级,上层30mm分级,下层20mm分级,+30mm筛上块煤经溜槽进入筛分车间至块煤储煤场带式输送机运输至块煤分级站,通过间距80mm固定棒条分级筛分级后,3080mm中块煤和+80mm大块煤分别进入储煤场储存,通过铲车装车外运;-20mm末煤通过筛分车间至末煤仓带式输送机输送进入末煤装车仓(2个直径15m,总仓容60001)储存,经仓下闸门汽车装
18、车外运;2030mm小块煤通过溜槽进入筛分车间至小块煤储煤场带式输送机落地储存,然后经铲车装车外运。矸石系统本矿井矸石主要为井下掘进矸石和筛分破碎车间手捡杂物及大块矸,根据当地的地形条件,井下掘进矸石由副井运输到地面后直接拉到排矸场。筛分破碎车间手选杂物及矸石落入杂物间,然后由铲车装汽车外运。辅助设施本矿井辅助设施主要矿井修理车间及综采设备中转库联合建筑、地磅房、煤样室和化验室、无轨胶轮车库等。地面布置矿井工业场地总平面布置根据井下煤层赋存情况及开拓要求,本次将矿井工业场地根据建筑物的功能、性质,利用道路划分为四个功能区:即主要生产区、辅助生产区、行政办公区和风井作业区。供电系统供电电源矿井两
19、回10kV电源引自蛇沟岔10kV开闭所,线路长度约为1km。地面供配电工业场地内除设一个矿井10kV总变电所外,工业场地内除设一个矿井10/0.4kV总变电所外,还设筛分车间10/0.4kV变电所、通风机房10/0.4kV专用变电所、锅炉房联建10/0.4kV变电所。为满足电网合理运行要求,在10/0.4kV变电所低压侧进行集中无功补偿。对含有一、二级负荷的各用电设备,均采用双回路电源供电。通风机房10/0.4kV专用变配电室对外不分接任何负荷,满足通风机一级负荷供电要求。从矿井10/0.4kV总变电所共引出8回10kV出线回路,分别向筛分车间10/0.4kV变电所(2回)、通风机房10/0.
20、4kV专用变电所(2回)、锅炉房联建10/0.4kV变电所(2回)供电,另有两回下井电缆。高压10kV系统室外采用电缆放射式供电,电缆敷设方式场地内以电缆沟为主、部分采用直埋引至各配电点。井下供配电根据井下开拓布置及负荷分布情况,确定设置井下主变电所、4-2煤大巷带式输送机机头变电所、移动式制氮机组变配电点、综采工作面变配电点、综掘工作面变配电点、普掘工作面变配电点等。井下供电电压为10/1.14/0.66kV,综采工作面为1.14kV及0.66kV,综掘工作面为1.14kV及0.66kV,普掘工作面为0.66kV,照明为127V。矿井通信系统有线通信为保证矿井通信的安全性、可靠性,本矿井采用
21、行政通信与调度通信合设交换机的方案。本次工程新设200门KTJ4H数字程控调度交换机一套。无线通信无线通信作为有线调度通信在井下的补充和延伸,被广泛应用于井下。井下采用KT15型矿用无线调度通讯系统。井下广播系统本矿井设置一套KTK113煤矿井下数字广播系统。供水、排水系统与消防本煤矿在工业场地设高位水池,由府谷县惠泉水务有限责任公司供水,保证矿井工业场地生产、生活及消防用水量。矿井生产生活总用水量为1655.7m3/d,其中工业场地地面日用用水量378.4m3/d,井下消防洒水量1070.7m3/d,场区绿化浇洒用水量26.6m3/d,黄泥灌浆制浆用水量180.0m3/d。矿井工业场地最大消
22、防水量为52L/s(其中:水幕12L/S,室内15L/S,室外25L/s),火灾延续时间消火栓按3h计,水幕按lh计,一次消防用水量为475.2m3。爆破材料库场地室外消防水量为15L/s,火灾延续时间3h,一次消防用水量为l62m3。矿井的污废水来源为生活污废水、井下排水等,其中工业场地污水量为191.9m3/d;矿井井下正常排水量为1200m3/d,最大排水量为1920m3/d。矿井采暖新建锅炉房选SZL7-1.25-115/70-AII型燃煤高温水锅炉2台,单台供热量7MW,额定工作压力1.25MPa;选SZL1.4-1.25-115/70-AII型燃煤高温水锅炉1台,单台供热量1.4M
23、W,额定工作压力1.25MPa;锅炉进出水温度均为110/70C。采暖季运行2台7MW热水锅炉,负担工业场地所有供热负荷;非采暖季运行1台1.4MW热水锅炉,负担工业场地洗浴负荷。工业建(构)筑物及行政建筑工业建(构)筑物主要包括主、副井井口房、主井绞车房、筛分破碎车间、末煤产品仓、块煤分级站、胶带输送机栈桥、变电所、锅炉房、综采设备中转库、机修车间、器材库、器材棚等。工业场地工业建(构)筑物总建筑面积为8713m2,总建筑体积为56939m3,栈桥总长度243m。行政公共建筑设置浴室灯房联合建筑、行政办公楼、职工食堂、单身宿舍等建筑设施。工业场地建筑物总建筑面积为14865m2。二、主要技术
24、经济指标矿井整合生产能力:0.60Mt/a;地面用地:矿井地面各场地用地面积:10.2hm2。井巷工程量:矿井投产时井巷工程量13708m,掘进总体积213135m3。万t掘进率:228.5m/万t。矿井建井工期:施工准备期3.0个月,施工期12.0个月,联合试运转6个月,矿井建井总工期21.0个月。矿井在籍人数:412人;全员效率6.97工;矿井投资:概算静态总投资42648.58万元,其中:井巷工程14199.81万元,土建工程5576.66万元,设备及工器具购置11095.87万元,安装工程4271.04万元,工程建设其它费用4716.10万元,工程预备费2970.09万元。建设项目总造
25、价45810.58万元,其中:建设期贷款利息3162万元。建设项目总资金46116.58万元,其中:铺底流动资金306万元。矿业权价款14478.87万元,项目总投资60595.45万元。年单位经营成本为98.03元/t,年单位生产总成本为213.25元/t。吨煤售价330元,矿井年销售收入为19800万元。8.矿井投资综合评价(税后):税后全部投资财务内部收益率12.37%;税后财务净现值8044.15万元;税后投资回收期8.05年;第五节问题与建议本井田内存在大面积采空区,采空区内的老窑积有积水及有毒、有害气体的可能,对未来矿井生产构成安全隐患,建议进一步核查井下采空区范围及采空区内积水、
26、积气等情况,并及时调整开采方案及地面布置,防止采空区塌陷对地面建(构)筑物造成损害。本矿井煤层埋深较浅,河流阶地区及沟谷区域煤层开采后的导水裂隙带与基岩风化裂隙水或第四系孔隙潜水沟通,本设计在沟谷地区留设了保护煤柱,在生产过程中,特别是丰水季节,应加强沟谷地段及地表沉陷的监测,及时采取治理措施,防止雨季暴雨雨水沿采动裂隙突入井下造成淹井事故,确保安全生产。该区属缺水地区,现有地质资料显示本区该含水层富水性较弱,建议开展专项水文地质勘探。该区生态环境脆弱,植被条件差,水土流失严重,采煤造成的地面塌陷及煤矸石污染、水质污染等均会对矿区的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应加强地表水、地下水动态监测,地表塌陷、地裂
27、缝观测,为矿井安全生产及环境治理提供重要分析依据。尽量减少矿山开采对矿区环境的破坏和影响,维护好矿区的生态环境。中汇富能煤矿资源整合实施方案开采设计第一章井田概况及矿井建设条件 第一章井田概况及矿井建设条件第一节井田概况一、交通位置陕西省陕西省府谷县中汇富能矿业有限公司煤矿(整合区)整合区位于府谷县城西北约52km,向西南距榆林市152km处,行政区划隶属陕西省府谷县新民镇管辖。本区位于我国东西部结合地带。神(木)朔(州)铁路沿整合区北部边界外约500m处通过,神(木)朔(州)铁路新城川集装站距整合区约5km。府(谷)店(塔)一级公横穿整合区北部边界,南部边界外约8km处有即将通行的榆神府高速
28、公路,以神府两县为中心的矿区公路交通网已基本形成,并向省外辐射。榆林市距周边主要城市的公路里程为:榆林西安603km;榆林包头385km;榆林介休340km;榆林银川466km。周边较近的机场有榆林机场和鄂尔多斯机场。公路、铁路、航空运输四通八达、快捷方便,交通较为便利。矿井交通位置见图1-1-1。二、地形地貌本区地处陕北黄土高原北端,毛乌素沙漠东南缘,地表大部分被第四系黄土所覆盖,基岩仅在整合区内北部河谷出露。地形呈南高北低,中西部高,而向东、西方向逐渐降低,地貌单元属黄土梁峁沟壑区,最高处位于整合区东南角的芦草圪垯,高程+1365m,最低处位于西北角黄羊城沟上游河床,高程+1190m,相对
29、高差175m。三、地面水系本区地表水系属黄河水系,区内较大的水系西耳沟自东南往西北,与北部边界一带注入黄羊城沟,该段为其上游,黄羊城沟自东往西流,河长23.5km,流域面积133km2,河道比降11.39%。据观测其多年平均流量0.07m3/s,于店塔附近注入窟野河,为该河的一级支流。四、气象特征本区为典型的中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严寒,春季多风,夏季酷热沁十1丿秋季凉爽,昼夜温差悬殊,四季冷热多变。常年干旱少雨,年蒸发量较大。全年无霜3L_/=+“,x,*w.i/妙布連庙厂禺可曲县滋头旧卿保德县-.&麻家塔韩家川|_才-、f血武家庄神木中汇富能煤矿整合区7Q旳、瞬冯家川直马;袈家门
30、口图例省道县爭道整合区范围图1.1-1矿井交通位置图期较短,一般10月初上冻,次年4月初解冻。多年平均气温8.4C(19571990年),极端最高气温38.9C(66年6月21日),极端最低气温-28.4C(58年1月16日),多年平均降水量435.7mm(19571991年),枯水年降水量108.6mm(65年),丰水年降水量819.1mm(67年),多年平均蒸发量1774.1mm,多年平均风速2.2m/s(19571989年),极端最大风速25m/s(70年7月18日),年最多风向NW,多年最大冻土深度146cm(68年2月),多年平均气压910毫巴(19741989年),全年降水量分配很
31、不均匀,多以暴雨形式集中在79月份,约占全年降水量的68%。不同年份降水量变化明显。五、地震情况本区地壳活动相对微弱,基本地震烈度为W度区。据记载,公元1448年,榆林地区曾发生过45级地震,1621年在神木县孤山地区发生过5级地震,烈度6.7度,此后再未发生过4级以上地震,小震也很少。邻省区虽发生过较大地震,但对本区影响甚微。如1996年5月3日包头6.4级地震;2008年5月12日汶川8级大地震;2010年04月14日玉树7.1级大地震。根据国家地震局中国地震反应普特征周期区划图(GB18306-2001)B1图和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区划图(GB18306-2001)A1图,榆林地区地震动反
32、应普特征周期Tm为0.35s,地震动峰值加速度PGAV0.05g,相当于中国地震局1990年发布的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50年超越概率10%)的地震烈度VW度。六、地区经济概况本区地处塞外,地域广、人烟稀、风沙大、土地贫。目前居民极少,以汉族为主,民风淳朴,热情好客,社会风气良好。以前主要为农业区,土地贫瘠,农作物有谷子、玉米、大豆、糜子等,经济作物有葵花籽、花生等,畜牧业以羊、牛为主,农业基础设施差,生产技术条件落后,属自给自足型经济,副业、牧业也不发达,目前无大型工矿企业,工业基础较为薄弱,属贫困地区。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神府矿区的开发和交通、信息网的建成及完善,社会各项建设事业蓬勃发展,人民
33、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小城镇建设步伐日新月异,原有面貌大有改观。近年来,榆林能源重化工基地建设步伐明显加大,煤炭开发已成为府谷县国民经济的第一大支柱产业,也是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建设的核心产业。七、整合区原开采情况本区原生产矿井为原府谷县老高川乡府铁联营煤矿、府谷县老高川乡西耳煤矿。现将各煤矿开采情况叙述如下:府谷县老高川乡府铁联营煤矿于1990年5月正式建成投产。近年来,煤矿开采3-1号煤层,煤厚2.823.40m,平均厚度3.01m。2004年12月30日检测前采动261万吨,检测后至2011年6月底形成新采空面积约0.876km2,采动量392万吨。设计生产规模为15.00万吨/年,实际达20
34、30万吨/年,煤层底板标高为11601210m。采矿许可证号:C6100002010031120059298依法注销。陕西省国土资源厅以陕国土资矿采划2012)1号将该采矿证予以注销。截至2011年6月底,目前停采参与整合。该矿井采用斜井开拓,房柱式炮采,运输主要以机械(防爆四轮车)为主,采用自然和机械中央并列抽出式通风,电灯照明。煤层顶底板稳定性均较好,以坑木、保安煤柱支护即可,煤矿未发生过冒顶、底鼓现象,煤层上覆各含水层富水性均弱,该矿最大涌水量为30m3/d,正常涌水量为20m3/d。井下地温正常,未发生过煤尘和瓦斯爆炸事故。府谷县老高川乡西耳煤矿始建于1995年,于次年5月底正式建成投
35、产。自建矿以来煤矿开采3-1号煤层,煤厚2.923.63m,平均厚度3.23m。2003年12月30日检查前采动443万吨,检测后至201年6月底形成新采空面积约1.302km2,采动量583万吨。设计生产规模为21.00万吨/年,实际达2530万吨/年,煤层底板标高为+1180+1230m。采矿许可证号:C6100002010031120059304,陕西省国土资源厅以陕国土资矿采划(2012)1号将该采矿证予以注销。截至2011年6月底,目前停采参与整合。该矿井采用斜井开拓,房柱式炮采,运输主要以机械(防暴四轮车)为主,采用自然和机械中央并列抽出式通风,电灯照明。煤层顶底板稳定性均较好,以
36、坑木、保安煤柱支护即可,煤矿未发生过冒顶、底鼓现象,煤层上覆各含水层富水性均弱,该矿最大涌水量为46m3/d,正常涌水量为32m3/d。井下地温正常,未发生过煤尘和瓦斯爆炸事故。八、地面已有建(构)筑物及设施井田位于陕北黄土高原北端,毛乌素沙漠东南缘,地貌单元属黄土梁峁区。区内的村庄有整合区西北部的蛇沟岔村及西耳村零散住户,府店一级公路黄羊城河从整合区北部边境经过。第二节矿井外部建设条件及评价一、运输条件本区位于我国东西部结合地带。神(木)朔(州)铁路沿整合区北部边界外约500m处通过,神(木)朔(州)铁路新城川集装站距整合区约5km。本区东距府谷县城52km,向西南距榆林市152km,府(谷
37、)店(塔)一级公路横穿整合区北部边界,南部边界外约8km处有即将通行的榆神府高速公路,以神府两县为中心的矿区公路交通网已基本形成,并向省外辐射。榆林市距周边主要城市的公路里程为:榆林西安603km;榆林包头385km;榆林介休340km;榆林银川466km。交通条件较为便利。二、电源条件本矿井位于陕西省府谷县新民镇,府谷县电网由110kV、35kV线路及变电站构成,现有主要变电站有三道沟110kV变电站、大昌汗110kV变电站、庙沟门110kV变电站、新民110kV变电站、府谷I110kV变电站、府谷II110kV变电站及西山110kV变电站。根据本地区电网现状,新民110kV变电站至蛇沟岔1
38、0kV开闭所约3km,蛇沟岔10kV开闭所距本矿井仅有1km,采用10kV供电可以满足供电质量及可靠性的要求,因此矿井两回10kV电源引自蛇沟岔10kV开闭所10kV不同母线上,线路长度约为1km。三、水源条件利用矿井水矿井井下涌水,应将其引至井下水仓,经沉淀,可供井下降尘应用,多于可排至中汇富能煤矿资源整合实施方案开采设计第一章井田概况及矿井建设条件34 地面,经处理后作为绿化用水,如果水质经分析符合生活饮用水标准,亦可作为备用水源。利用榆神供水工程的水现榆林能源化工基地榆神(清、锦)供水工程已申请审批。该工程拟从府谷引水,经过本区附近,该工程水质优良,水源有保障。作为未来煤矿生活及生产用水
39、的永久性,水源是可靠的。因此应提前申请从该供水工程引用一支线,该工程据煤矿近,从经济上考虑亦是可行的。府谷县惠泉水务有限责任公司本矿井距离府谷县惠泉水务公司约5km,本矿井的生产生活用水可引自惠泉水务公司。同时本矿井与该公司已签订了供水协议。四、通讯条件本区已实现了电话程控化,并全部进入国际、国内自动传输网。国家一级通讯光缆线已通至本区,GSM移动通信工程覆盖全区,总之本区通讯条件良好。五、主要建筑材料供应条件项目建设使用的砖、瓦、石材、普通水泥、白灰等大宗建材当地或近地均有出产,供给方便;钢材、木材、高标号水泥等可由外地购入。六、外部建设条件综合评价综上所述,本整合区矿井建设外部条件基本具备
40、。第三节矿井资源条件一、井田地层区内多被第四系沉积物覆盖,仅南部庙沟北坡及整合区东北的支沟见有基岩露头。据钻孔揭露,区内地层由老至新依次为:三叠系上统永坪组(Ty),侏罗系下3统富县组(Jf),侏罗系中统延安组(Jy)、直罗组(Jz),第四系上更新统萨拉122乌素组(Qs),第四系全新统风积沙(Qeol)。现分述如下:中汇富能煤矿资源整合实施方案开采设计第一章井田概况及矿井建设条件 (一)三叠系上统永坪组(Ty)3区内地表无出露,据钻孔揭露,以灰绿色为主局部为灰白色,巨厚层状中细粒砂岩为主,分选性及磨园度中等,具大型板状交错层理、楔状层理及块状层理,局部含石英砾、灰绿色泥质包体,该地层是陕北侏
41、罗纪煤田含煤岩系的沉积基底,钻孔揭露最大厚度51.35m。(二)侏罗系下统富县组(Jf)1岩性主要为灰白色亦见紫杂色细粒砂,粉砂岩,次为砂质泥岩,局部地段见有灰黑色泥岩,含植物化石。厚度017.50m,般9m左右,假整合于永坪组之上,区内无露头。(三)侏罗系中统延安组(Jy)2延安组为整合区内含煤地层,根据煤层在剖面中的位置及岩性组合特征不同,把煤系地层分为5个段,煤层自上而下相应分为5个煤组。延安组第一段(Jy】)2该段以灰色、深灰色粉砂岩为主,中厚层状灰白色细中粒长石石英砂岩次之,夹薄层泥岩,偶夹炭质泥岩薄层和泥灰岩透镜体,含5号煤组。段厚度最小40m,最大60.24m,平均50.12m,
42、厚度较稳定。延安组第二段(Jy2)2该段岩性以深灰色粉砂质泥岩为主,中细粒砂岩次之,含4号煤组,局部夹泥岩及23层泥灰岩透镜体。段厚最小37.55m,最大55m,平均46.23m,厚度较稳定。该段为湖沼相含煤沉积,所含煤层厚度小,分布广;煤层结构简单,层间距稳定,说明成煤盆地稳定,湖水较浅,易于淤填后形成薄煤,本段可分为两个小旋迴,4-3、4-2各煤层分别位于各小旋迴的上部。下伏地层:延安组第三段黑灰色中厚层状泥岩延安组第三段(Jy3)2该段岩性以灰色、深灰色粉砂岩为主,次为浅灰色中细粒砂岩,夹泥岩,含3号煤组。段厚最小37.5m,最大65m,一般51.25m,沉积厚度稳定,除ZK02钻孔厚度
43、较大为65米外,其余钻孔均为40m左右。本段为湖泊三角洲相含煤沉积,是一个单一的中级旋回,下部为分流河道相的中细粒砂岩沉积。上部为泥炭沼泽相沉积。在本段上部3-1主煤层下56m处和1516m处分别发育厚约0.20-0.30m薄煤层,即3-2、3-3煤,这两层薄煤厚度稳定,在本次新施工的三个钻空中均有此层煤。延安组第四段(Jy4)2该段岩性以灰色粉砂岩为主,次为灰白色细粒砂岩及厚层状中粒长石石英砂岩,夹深灰色薄层泥岩,上部含2号煤组。段厚最小27.56m,最大54.68m,平均41.12m,由南向北有增厚趋势。本段属河流沼泽相含煤沉积,是一个单一结构旋迴,下部以河道相的中粒砂岩或细粒砂岩沉积为主
44、,夹粉砂岩薄层,中部为河漫相的粉砂岩和薄层细粒砂岩及泥岩沉积,上部为沼泽相的泥岩、粉砂岩沉积。2-2煤和2-2上煤位于该段上部。延安组第五段(Jy5)2该段下部以浅灰灰白色中粒砂岩及细粒砂岩为主,夹深灰色薄层粉砂岩含1号煤组。段厚最小14.68m,最大33.58m,平均24.13m,厚度变化不大。该段是延安组的最后一个含煤岩段,为一河流沼泽沉积,下部为河道相的中细粒砂岩、中上部为河漫相的粉砂岩、泥岩沉积,上部为沼泽相的泥岩和煤层。在本段沉积结束以后,地壳上升幅度较大,从而结束了整个延安组含煤建造的沉积。(四)侏罗系中统直罗组(Jz)2岩组厚058m,整合区东部及西南呈带状分布。岩性为灰绿色细粒
45、砂岩、粉砂岩及泥岩,风化呈黄绿色。上部常见紫杂色斑块。底部常有厚层状白色中粗粒长石砂岩,含泥砾。(五)第四系上更新统萨拉乌素组(Qs)3仅在整合区东部有一处出露,厚度620m。上部岩性为黄色粉、细沙,夹沙土透镜体,具明显的波状及水平层理,底部灰绿色淤泥中有大量的蜗牛化石。(六)第四系全新风积沙(Qeol)4为整合区内第四系的主体沉积,主要为姜黄色细粒沙和暗色矿物组成,结构松散、大孔隙,透水性极强。二、构造特征整合区该区质构造简单,基本为一走向北东,倾向北西,平均倾角小于1的单斜构造,无大的断裂及褶皱发育,无岩浆活动痕迹。三、煤层(一)含煤地层侏罗系中统延安组(Jy)是本区含煤地层,本区可采煤层
46、总厚度5.3110.92m,2平均8.12m,含煤系数为5.06.0%,平均5.10%,其厚度变化趋势为中部最厚,向东部逐渐变薄。(二)含煤性侏罗系中统延安组(Jy)含煤地层属大型内陆湖泊三角洲沉积,本区含煤地层2是三角洲碎屑沉积体周期性淤浅废弃,主要煤层为广泛泥炭沼泽化聚集的,垂向上具有明显的层序韵律结构,依据岩煤组合特征、古生物、岩性、岩相特征等自下而上划分为五个中级旋回即15个岩性段,每段各含一个煤组,自上而下划分为五个煤组,即1号、2号、3号、4号、5号煤组。表1.3-1主要煤层赋存特征一览表煤层号煤层厚度计算特征(估算采用厚度)结构层间距可采类型稳定类型最小一最大平均值标准差变异系数
47、(%)3-13.24-3.723.430.350.24部分含一层夹矸,夹矸厚度0.11-0.35m。17.51-20.7519.4360.36-65.87全区可米稳定4-21.02-1.741.430.080.10不含夹矸的单一煤层全区可米稳定5-10.88-2.571.850.420.26不含夹矸的单一煤层62.95全区可米稳定三)可采煤层本区具有对比意义的煤层6层,3-1、4-2、4-3、4-4、5-1、5-2;其中:不可采煤层2层4-2、4-4、;可采煤层4层3-1、4-3、5-1、5-2。现将可采煤层自上而下分述如下:1.3-1煤层该煤层位于延安组第三段的顶部,是本区埋藏最浅的主要可采
48、煤层之一,该煤层目前绝大部已经采空,剩余0.38Mt,与4-2煤层的间距较稳定,在1821m之间,平均19m。资源量估算采用煤厚3.243.72m,平均3.43m,该煤层由中部向四周逐渐变薄;规律性明显,厚度变化标准差0.35,变异系数0.24。煤层结构简单,部分含一层夹矸,厚0.110.35m,岩性为泥岩及粉砂岩。煤层煤质变化:灰分标准差为2.23,硫分标准差0.07,为煤质变化小的煤层(灰分变化标准差小于5,硫分变化标准差小于0.5)。煤层的底板标高变化在11601205m之间,埋深19117m,平均68m。煤层顶板主要为粉砂岩和砂质泥岩,局部为细粒砂岩;底板主要为粉砂岩和砂质泥岩。煤类以
49、不粘煤31号(BN31)为主,部分长焰煤41号(CY41)。该煤层为中厚厚煤层,全区可采,厚度变化小且规律明显,结构简单,煤质变化小,煤类单一,属稳定型煤层。4-2煤层该煤层位于延安组第二段的顶部,全区可采,该煤层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变薄,规律性明显,与下部51煤层间距60.0066.00m,平均63.00m。资源量估算采用煤厚1.021.74m,平均1.43m,;标准差0.08,变异系数0.10。为不含夹矸的单一煤层。煤层煤质灰分标准差为2.11,硫分标准差0.13,为煤质变化小的煤层(灰分变化标准差小于5,硫分变化标准差小于0.5)。煤层的底板标高变化在11401190m之间,埋深44142m
50、,平均93m。顶板主要为粉砂岩和细粒砂岩,局部为泥岩和中粒砂岩;底板岩性主要为砂质泥岩次为粉砂岩。煤类为不粘煤31号(BN31)。该煤层为薄中厚煤层,全区可采,厚度变化小且规律明显,结构简单,煤质变化小,煤类单一,属稳定型煤层。5-1煤层位于延安组第一段的顶部,是本区主要可采煤层,全区可采,该煤层西南向东北逐渐变薄厚度0.883.27m平均1.85m煤层厚度变化标准差0.42变异系数0.2&为不含夹矸的单一煤层。煤层煤质变化:灰分标准差为1.89,硫分标准差0.08,为煤质变化小的煤层(灰分变化标准差小于5,硫分变化标准差小于0.5)。煤层的底板标高变化在10801130m之间,埋深11020
51、8m,平均159m。煤层不含夹矸。顶板主要为砂质泥岩和细粒砂岩,局部粉砂岩;底板岩性主要为粉砂岩次为砂质泥岩。煤类为不粘煤31号(BN31)。该煤层为全区可采的薄中厚煤层,煤层厚度变化小且规律明显,结构简单,煤质变化小,煤类单一,属稳定型煤层。四、煤质(一)煤的物理性质及煤岩特征物理性质及宏观煤岩类型区内各煤层为黑色,条痕为褐黑色;暗淡光泽为主,次为弱沥青光泽。参差状断口为主,部分阶梯状及贝壳状断口。煤层内生裂隙815条/5cm。5-1煤层中部含菱铁质鲕粒。3-1煤层以宽条带状结构为主,4-2煤层以中宽条带状结构为主,5-1煤层为线理状结构,水平层状构造。煤的视密度综合平均值1.32g/s3(
52、表4-1),真密度1.41g/cm3左右,煤的硬度2.53,孔隙率13.2%。表13-2煤层视密度(ARD)统计表煤层3-14-25-11.311.341.301.341.301.34ARD1.32(5)1.32(4)1.32(4)煤岩成分以暗煤、亮煤为主,夹镜煤条带或透镜体,3-1、4-2煤层局部地段镜煤厚度可达6cm,丝炭沿层面呈长条带状或透镜体分布,厚约13mm,并可见到破碎程度不等的炭化植物叶片和茎干薄片。5-1煤层中部含有褐黑色菱铁质鲕粒,直径13mm,其密度3.74.0g/cm3,局部聚集成层,厚度一般5cm左右。宏观煤岩类型:3-1、4-2煤层以半亮煤为主,次为半暗煤及部分半亮煤
53、,5-1煤以半暗煤为主,次为半亮煤。显微煤岩组分特征显微组分镜质组:以结构镜质体和无结构镜质体为主,在无结构镜质体中,多为不均匀基质镜质体。油浸反射光下呈深灰色,多胶结其它有机质煤组分,次为镜质体,油浸反射光下为深灰色,略突起。半镜质组:主要为结构镜质体,油浸反射光下呈灰一浅灰色,微突起,显示植物细胞结构。偶而可见均质体及半镜质体。是镜质组和惰质组之间的过渡组分。惰质组:油浸反射光下半丝质体为浅灰一灰白色,低突起;丝质体为白黄白色,中高突起,显示植物细胞结构。结构丝质体的胞腔多为空洞,胞壁较薄;粗粒体则为不明显细胞结构块状惰质体;可见碎屑惰质体及微粒体、菌类体。壳质组:油浸反射光下小抱子体呈黑
54、色,多分布不均匀基质体中。树皮体油浸反射光下呈黑灰色,属组成树皮的木栓层,其色调不均匀,呈迭瓦状结构,可见角质体。粘土类:普通反射光下呈暗灰色,略带褐色,微突起,表面微粒状,以透镜体形态充填丝质体胞腔中,以团块状分布于不均匀基质体中。硫化物类:普通反射光下呈淡黄白色,表面平整,高突起,呈脉状充填裂隙,主要为黄铁矿。碳酸盐类:普通反射光下方解石呈现灰色,微突起,表面光滑平整,呈块状、粒状以及脉状填充裂隙。石英:普通反射光下呈深灰色,高突起,表面光滑平坦,以颗粒状态赋存于基质体中,颗粒周围为粒状方解石。镜质组以结构镜质体和基质镜质体为主,少量均匀基质镜质体和团块镜质体,可见封闭的细胞腔结构;惰质组
55、以结构丝质体和半丝质体为主,其次为碎屑丝质体、丝炭化抱子体,具植物细胞结构;壳质组主要为小抱子体、角质体等。有机显微组分和无机显微组分煤层中无机矿物质含量低,综合平均值为1.21.9%,以粘土类为主,其次为碳酸盐矿物,硫化物少量。碳酸盐矿物为方解石、菱铁矿、菱镁矿,方解石呈脉状或薄膜状填充裂隙,粘土矿物呈暗灰色,粒状形态赋存于丝质体和基质体中。硫化物以黄铁矿薄膜和散粒状形态分布于裂隙面,并填充组分胞腔。5-1煤层中常见石英颗粒呈稀疏状分布于有机质的胞腔中。表1.3-3显微煤岩组分统计表煤层占八、数(个)有机显微组分()无机显微组分()镜质组平均娄射率Rmax(%)镜质组惰质组壳质组有机总量粘土
56、类碳酸盐硫化物95388937.4-4351.(1.697.9-98301T.30305010105541563125644051.398107040105654-2143.453.71.298.30.90.20.70.5925-1154.841.32.798.81.00.60.563显微煤岩组分中惰质组含量高,壳质组具原始氧化特征,表明本区成煤期曾受到一定程度的原始氧化作用。3-1煤层镜质组平均值为56.4%,惰质组为40.5%;4-2煤层镜质组为43.4%,惰质组为53.7%;5-1煤层镜质组为54.8%,惰质组为41.3%,壳质组全区基本稳定,在1.02.7%之间。惰质组含量高,是本区煤
57、岩组分的一大特征。镜质组反射率(Rmax)各煤在显微光度计上的油浸反射光下所测定的镜质组平均最大反射率为:1煤层:镜质组反射率(Rmax)为0.5540.575%;2煤层:镜质组反射率(Rmax)为0.592%;1煤层:镜质组反射率(Rmax)为0.563%。本区煤属I煤化阶段,即低煤化度烟煤。煤岩特征反映的煤质特性煤岩特征宏观煤岩成分以暗煤、亮煤为主,并含有较多的丝炭条带及透镜体,煤岩类型以半暗煤、半亮煤占优势;显微煤岩组分镜质组以结构镜质体和基质镜质体为主,惰质组以结构丝质体、半丝质体为主,具植物细胞结构。矿物质含量低。5-1煤层含菱铁矿鲕粒,并富集成层。煤化程度属I阶段。煤岩反映的煤质特
58、性煤的显微有机质含量高(98.198.8%),矿物质含量为1.21.9%。其中黄铁矿含量低,且呈脉状和星散状分布,煤炭分选比较易于分离,属较优质煤炭。煤的惰质组含量高,壳质体亦有原始氧化特征,表明本区成煤初期曾受到一定程度的原始氧化作用。造成本区煤炭水分含量高的原因之一。煤化程度低,惰质组含量高,致使煤的粘结性差,化学反应性强,热稳定性好,是气化、发电等用煤的好原料。(二)煤质分析工业分析工业分析测试成果综合统计见表1-3-4和表1-3-5。空气干燥基水分(M)、最高内在水分(MHC)ad各煤层原煤空气干燥基水分(Mad)为7.2710.33%,综合平均值在6.727.59%之间。灰分3-1及
59、4-2煤层灰分平均值分别为7.59%和7.48%,51煤层灰分平均值为6.72%,灰分标准差在1.892.23之间。根据GB/T1522412010煤炭质量分级.第1部分灰分标准,属煤炭资源灰分产率变化小的特低灰分煤。原煤经1.4密度液分选后,浮煤灰分产率大幅度降低,其综合平均值在3.57%3。92%,脱灰率为5359%,平均为56%。表1.3-4原煤煤质指标一般分析统计表煤层Mad(%)Ad(%)Vdaf(%)St,d(%)Qgr,d(MJ/kg)焦渣特征ARD721015511210315736010256050285831772(3)1.371.343-19.03(6)7.59(6)34
60、.14(6)0.39(6)30.79(6)3(3)1.32(5)7610334610733506369704066291732122(4)1.31.344-29.25(6)7.48(6)36.14(6)0.52(6)30.68(6)3(2)1.32(4)76103148101035177350204929471502(2)131345-18.99(6)6.72(6)36.37(6)0.40(6)30.80(6)3(4)1.32(4)表1.3-5浮煤煤质指标一般分析统计表煤层Mad(%)Ad(%)Vdaf(%)St,d(%)焦渣特征GRI3-146768932448632463758023038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度豪华车定制配件供应合同范本3篇
- 2025年度船舶购买与船员配备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特种工艺设备租赁及技术咨询合同
- 2025年度港口码头货车及船舶停靠车位租赁合同
- 2025年度房产评估报告委托代理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玻璃生产线设备租赁与维护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旅游度假区房屋拆迁补偿及旅游设施建设合同
- 2025年农业生产承包合同
- 2025年叉车维护保养合同模板
- 2025年仓储物流权益转让合同示范文本
- 学前比较教育第二版全套教学课件
- 危重症呼吸支持治疗
- 操作工考核评分表
- 不忘教育初心-牢记教师使命课件
- 药品不良反应及不良反应报告课件
- 俄罗斯水资源现状分析
- FSC认证培训材料
- 非法捕捞水产品罪
- Germany introduction2-德国国家介绍2
- 新概念第一册单词汇总带音标EXCEL版
- 作用于血液及造血器官的药 作用于血液系统药物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