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案三维目标模板(共4篇)_第1页
数学教案三维目标模板(共4篇)_第2页
数学教案三维目标模板(共4篇)_第3页
数学教案三维目标模板(共4篇)_第4页
数学教案三维目标模板(共4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数学教案三维目标模板(共4篇)小学数学三维目标教案小学数学教学中三维目标的落实三维目标是指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中确立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其中,知识与技能仍然被作为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放在突出地位,后面两个目标则充分体现了新课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特征(可称之为“过程性目标”)。三维目标的确立为基础教育顺应时代发展做出了科学的目标定位。小学数学教学要实施“三维目标,就是在课堂教学中创造条件让学生主体性得到发展,培养有扎实的数学基础和较强的适应能力,又有独立的人格和创造精神的开拓型人才。”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归根到底,学习是学生内部的活动,谁也不能替代。因此

2、,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时时处处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教学方案,考虑课堂结构,把学生真正当成学习的主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有效地进行学习,让全体学生自始自终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之中。一、在教学设计中整合三维目标,真正体现新课程教学目标的全面性。三维目标是一个整体,知识与技能仍然是新课程的主要目标,是教学的基石,同时,它又是裁体。学生用数学思考、解决问题能力的形成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都是依附于知识的发生、发展,是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得以形成和发展的。而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必须依托教学活动的过程来实现,没有过【篇2: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

3、如何落实三维目标】落实三维目标,构建长效课堂浅议小学数学三维目标之落实所谓三维目标是是指:“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新课程提出的“三维目标”是我们推进素质教育的根本体现,它使素质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落实有了重要的载体和坚实的操作性基础。新课程标准指出:三维目标的核心是人的发展,我们实施三维目标必须强调它生学习任何知识和技能都需要运用一定的方法,运用一定的方法解决问题都需要经历一个过程。同样道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总会伴随着一定的情感和态度。所以,我们说三维目标应该是一个目标的三个方面,而不是相互孤立的三个目标。从数学学科的角度讲,实现三维目标是既要促进学生数学基础知识、

4、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掌握,促进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同时也要促进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为此,我们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如何科学合理地实施三维目标是至关重要的。然而,分析当前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我们不难看出:一方面是学生被动性学习、适应性学习、机械性学习、封闭性学习、强制性学习的现象还在相当一部分教师的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另一方面是部分教师在“开放”的理念“指导”下,不顾班级授课制的现实,一味追求不符合实际的所谓“开放”,造成课堂教离于学生发展之外,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出现了“贴标签”的现象,从而造成在实施的层面上出现了教学目标的虚化现象。课程改革需要激情,但更需要理性。因

5、此,如何在数学新课程的实际教学中有效地落实三维目标,这是一个值得我们认真探讨的问题。下面对数学教学三维目学中的目标定位严重偏离数学教学要求。究其原因是这些教师形而上学地理解数学新课程教学的基本理念,把三维目标人为地进行“肢解”,造成了知识与技能目标该实的不实;过程与方法目标“游离”于知识与技能目标之外,游离于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之外,游标的三个方面在教学中的实施谈几点个人的认识。1、明确数学教学的三维目标在数学课程标准中,三维目标在结构和表述语言上都有变化。根据数学教学的学科特点,数学课程标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四个方面进行了阐述。细读标准可知,这四个方面的目标并非纯粹的并

6、列关系,其中含有相互间的融合与渗透。如在知识技能目标中,准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进行了分解和重组,多次出现“经历?.过程”,即在某一个方面的目标中,蕴含了其他方面的目标。2、正确理解三维目标之间的关系。知识技能目标同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两方面的目标(过程性目标)应该是一种相辅相承的关系,而不是对立的关系。关于这一点,数学新课程标准中已有明确阐述:“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离不开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同时,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必须有利程性目标是实现知识技能目标的中介,因为任何知识和技能总是要通过一定的学习形式和于其他目标的实现为前提。”这就是说,一

7、方面,知识技能目标是实现发展性目标的基础和依托,因为任何过程性目标的实现,都要通过对一定的具体教学内容的学习为载体来进行,如果脱离了具体知识的学习,任何“过程”都只能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而失去价值;另一方面,过学习过程来获得。只重结果不重过程的教学固然不可取,只重过程而问题得不到解决的课堂教学,也不符合新课程的要求。因此,我们应该牢固树立过程与结果并重的意识,并在教学活动中努力促成各个教学目标之间的协调统一和相互促进.为了更好的落实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中我认为教师要做到:(1)教学目标有新突破,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及其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目标科学、全面地体现了,转化成数学问题,让学生带着

8、问题去探索、去学习、去领悟。下面我来谈谈个人认识:现象一:在一些课堂上,尤其是在一些公开课中,教师为了突出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尽其所能地创设了各种“生动”的教学情境,安排了大量的游戏、操作、自主探索与合作学习等数学课程,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的基本出发点。(2)教师努力营造让学生爱学、乐学的课堂教学环境,教师能密切联系学生实际,创设教学环境,使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数学。(3)精心设计组织教学活动,力图给学生提供“再创造”的通道。把抽象的数学知识通过生活化的语言活动,并在教学中不时地加入一些贴标签式的“道德情感教育”,课堂上学生兴趣高涨,气氛热烈。然而在“热闹”之余

9、,为何在教学质量上事与愿违?现象二:课程改革在我县正式实施已近两年,但在一些教师的教学中,仍然表现出只追求知识技能单一目标的倾向。看其教学设计,难见数学思考、解决问题与情感态度方面的目标表述;观其课堂教学,基本沿袭传往往看不到教师在知识与技能形成的关键处给学生以必要的引导和点拨,学生在实践活动之后缺乏理性的总结归纳,很多课堂上没有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完成作业的时间。因此,在对学生进行成绩检测时,其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往往达不到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不少教师由此深感困惑:我在教学中如此尽力地体现新课程理念,统模式,学生主要通过听讲或简单的问答去接受知识。一节课下来,除了被动接受的基

10、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学生在其他方面鲜有收获。反思:产生以上两种现象的根本原因,一是教师对新课程三维目标的认识不足;二是对三维目标间的关系把握失当;三是教学目标游离于教学过程之外,没有得到落实。“现象一”暴露出对知识技能目标的忽视,导致教学只有热闹的过程,学生没有掌握后继学习所必备的基础知,若不及时纠正,将严重影响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和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对策识与基本技能,是一种华而不实、无果而终的教学;“现象二”则反映出教学中过程性目标的缺失,这样的教学使学生的思维能力、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等综合素质的发展严重受限。以上两种现象反映了当前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中出现的两个极端,它们都偏离了课程改

11、革的正常轨道一、加强理论学习,深入理解课程目标1、明确数学教学的三维目标在数学课程标准中,三维目标在结构和表述语言上都有变化。根据数学教学的学科特点,数学课程标准,多次出现“经历?.过程”,即在某一个方面的目标中,蕴含了其他方面的目标。2、正确理解三维目标之间的关系。知识技能目标同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两方面的目标(过程性目标)应该是一种相辅相承的关系,而不是对立的关系。关于这一点,数学课程标准中已有明确阐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进行了分解和重组,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四个方面进行了阐述。细读标准可知,这四个方面的目标并非纯粹的并列

12、关系,其中含有相互间的融合与渗透。如在知识技能目标中述:“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离不开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同时,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必须有利于其他目标的实现为前提。”这就是说,一方面,知识技能目标是实现发展性目标的基础和依面,过程性目标是实现知识技能目标的中介,因为任何知识和技能总是要通过一定的学习形式和托,因为任何过程性目标的实现,都要通过对一定的具体教学内容的学习为载体来进行,如果脱离了具体知识的学习,任何“过程”都只能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而失去价值;另一方学习过程来获得。只重结果不重过程的教学固然不可取,只重过程而问题得不到解决的课堂教学,也不符合新课程的要求。因此,我们应该牢固

13、树立过程与结果并重的意识,并在教学活动中努力促成各个教学目标之间的协调统一和相互促进.二、在教学设计中整合三维目标,体现新课程教学目标的全面性鉴于以上分析,教师在制定课时教学目标时,就应从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两方面着眼,突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数学教材第九册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教材分析:本课含有以下教学内容:(1)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2)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应用。首先,出教学目标的全面性。现以实例说明:这两个教学内容显然直接对应了本课的知识技能目标。但仅仅看到这一点是不够的,因为教材中还蕴涵着丰富的发展性目标因素,即在推导公式的时候,如果不是由教师包办,而是让学生在教师的

14、引导下去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就能有效地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合作意识,并得到数学思想方法的熏陶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因此,本课的教学目标可确定为:1、使学生初步掌握平行四边形的计算方法,能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进行计算。2、通过经历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操作实践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并初步感知平移、1条属于知识技能目标,它含有“理解并记住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和“会用公式进行计算”这两个具体的目标。第2、3条则体现了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过程性目标。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3、使学生通过学习活动获得成功体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在以上的教学目标中:

15、第显然,此教学目标避免了前面所述两种现象中目标缺失不全的弊端,体现了三维目标的整合。例如,根据前面确立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一课的教学目标,在设计教学过程时,就应该把握以下几个要点:1、以复习长方形面积公式引入新课。(“转化”的起点)2、进入探求新知的环节后,可先让学生大胆猜想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求法,再通过合作交流和教师的引导,明确转化的方向。3、动手实践,完成转化。让学生通过剪、移、拼等操作活动,完成平行四边形到长方形的转化。此时,教师要让学生明确“延高剪开”的必要性。(转化的关键)4、引导学生通过间,以使学生牢记和熟用公式。同时,教师要根据课堂交流和作业反馈信息,对知识技能目标的达成度进行量

16、化检测。(落实知识技能目标、解决问题的目标)建构主义认为,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应该是由兴趣、知识、记忆、情感、感知、反省、行动、平衡、摄动、重建、迁移等组建而成的循环过程。正因为这样,数学新课程的三维目标不只是要求让学生获得必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它还应当包括促进学生在思维能力、思维水平、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得数学思考方法、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发展。要有效地实施数学教学的三维目标,我们就要在教学中做到知能协调因为要使数学知识和技能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必须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通过理性的数学思考和问题解决才能实现;做到知情统一因为让学生充满自信、充满热情地学习数学,就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17、,锻炼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做到情理结合因为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是理性的音乐,而要重视研究学生获取与运用知识和技能的思维过程,首先要激发学生乐于思考问题的情感。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是他们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相统一的过程。如果没有认知行为的参与,其学习数学知识的任务也不能很好地完成;如果没有情感行为的参与,其数学学习活动也不能很好地维持。当然,我们既要反对不顾学生的感受而一味地追求数学知识的逻辑性和抽象性,只将数学知识略)多样化还需要有一种最基本最一般或最佳的算法作为学习、指导的重点内容,教师应有责任去引导比较和评价。另外,我们还应防止实施“过程性目标”和“情感目标”过程中如下现象的发生:数学课堂

18、教学有情境而没有学生的活动,或有活动而没有数学味,或者是有数学活动而缺乏有效的体验。我们应该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将三维目标同时作为我们的教学目标,但在具体的每一课时的实施中可能也会有所侧重,尤其是对“知识与技能”和“过程与方法”而言。教师在教学预设时,既不能单纯地考虑认知目标,也不能把有机的整体割裂为一个一个单纯的目标,而应把重点放在如何有机地整合这三个维度上,让三者水乳交融。【篇3:小学数学说教学目标案例】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版权所有翻印必究小学数学说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案例案例1【解方程】教学目标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和教材的地位与作用,参照课标确定本节课的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解

19、方程的意义和基本思路。2.能力目标:能够验算方程的解的正确性。3.重点难点案例2【认识三角形】教学目标依据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我1.2.在小组合作、探究与交流的过程中,增强学生创新意识和团结协助的精神。重点教学重点:理解三角形的定义,掌握三角形的特征和特性。难点教学难点:给三角形确定高和画高。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版权所有翻印必究案例3【三角形的分类】教学目标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心理年龄特点,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能发现三角形和边的特征会给三角形的分类,理解并掌握各种三角形的特征。2.能力目标:能形成观察,操作和抽象概括能力。3.情感目标:能养成主动

20、参与意识,自我探索意识和创新精神。重点难点根据学生的认识水平和年龄特点,这是学生掌握本课知识的一个质的飞跃。因而,是本课教学的难点。案例4【三角形的性质】教学目标1,亲身经历知识的发生过程,能够探索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体会方程的思想。通过有效23学生能乐于学数学,遇到困难不避让,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在合作学习中增强集体责任感。重点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探究与证明。难点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的证明方法(添加辅助线)的讨论。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版权所有翻印必究案例5【分数的认识】教学目标过去教学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而新课改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

21、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将教学目标分为了三维。新课标指出“三维目标”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应该以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正确价值观。这要求我们在教学中以知识技能的培养为主线,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教学过程中,新课标指出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我将教学目标以下三个方面:1.数,能正确用分数描述图形或简单的生活现象。2.3.问题的探索性与挑战性。重点体会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难点案例61.3.情感与态度:能养成勇于实践、大胆探索的精神,具有很强的数学应用意识。重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难点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性

22、质的运用1.11任意角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任意角的概念(包括正角、负角、零角)与区间角的概念.(二)过程与能力目标会建立直角坐标系讨论任意角,能判断象限角,会书写终边相同角的集合;掌握区间角的集合的书写(三)情感与态度目标1提高学生的推理能力;2培养学生应用意识教学重点任意角概念的理解;区间角的集合的书写教学难点终边相同角的集合的表示;区间角的集合的书写1.1.2弧度制(一)教学目标(四)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弧度的意义;了解角的集合与实数集R之间的可建立起一一对应的关系;熟记特殊角的弧度数(五)过程与能力目标能正确地进行弧度与角度之间的换算,能推导弧度制下的弧长公式及扇形的面积公式,

23、并能运用公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六)情感与态度目标通过新的度量角的单位制(弧度制)的引进,培养学生求异创新的精神;通过对弧度制与角度制下弧长公式、扇形面积公式的对比,让学生感受弧长及扇形面积公式在弧度制下的简洁美教学重点:弧度的概念弧长公式及扇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与证明教学难点:“角度制”与“弧度制”的区别与联系4-1.2.1任意角的三角函数(三)教学目的:知识目标:1.复习三角函数的定义、定义域与值域、符号、及诱导公式;2.利用三角函数线表示正弦、余弦、正切的三角函数值;3.利用三角函数线比较两个同名三角函数值的大小及表示角的范围。能力目标:掌握用单位圆中的线段表示三角函数值,从而使学生对三角函

24、数的定义域、值域有更深的理解。德育目标:学习转化的思想,培养学生严谨治学、一丝不苟的科学精神;教学重点:正弦、余弦、正切线的概念。教学难点:正弦、余弦、正切线的利用。4-1.2.1任意角的三角函数(1)教学目的:知识目标:1.掌握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2.已知角终边上一点,会求角的各三角函数值;3.记住三角函数的定义域、值域,诱导公式(一)。能力目标:(1)理解并掌握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2)树立映射观点,正确理解三角函数是以实数为自变量的函数;(3)通过对定义域,三角函数值的符号,诱导公式一的推导,提高学生分析、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德育目标:(1)使学生认识到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三角

25、函数就是角度(自变量)与比值(函数值)的一种联系方式;(2)学习转化的思想,培养学生严谨治学、一丝不苟的科学精神;教学重点:任意角的正弦、余弦、正切的定义(包括这三种三角函数的定义域和函数值在各象限的符号),以及这三种函数的第一组诱导公式。公式一是本小节的另一个重点。教学难点:利用与单位圆有关的有向线段,将任意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函数值分别用他们的集合形式表示出来.4-1.2.2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教学目的:知识目标:1.能根据三角函数的定义导出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及它们之间的联系;2.熟练掌握已知一个角的三角函数值求其它三角函数值的方法。能力目标:牢固掌握同角三角函数的两个关系式,并能

26、灵活运用于解题,提高学生分析、解决三角的思维能力;教学重点: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教学难点:三角函数值的符号的确定,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的变式应用13诱导公式(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正弦、余弦的诱导公式培养学生化归、转化的能力(二)过程与能力目标(1)能运用公式一、二、三的推导公式四、五(2)掌握诱导公式并运用之进行三角函数式的求值、化简以及简单三角恒等式的证明(三)情感与态度目标通过公式四、五的探究,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与科学性等思维品质以及孜孜以求的探索精神等良好的个性品质教学重点掌握诱导公式四、五的推导,能观察分析公式的特点,明确公式用途,熟练驾驭公式教学难点运用诱导

27、公式对三角函数式的求值、化简以及简单三角恒等式的证明13诱导公式(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正弦、余弦的诱导公式培养学生化归、转化的能力(二)过程与能力目标(1)能运用公式一、二、三的推导公式四、五(2)掌握诱导公式并运用之进行三角函数式的求值、化简以及简单三角恒等式的证明(三)情感与态度目标通过公式四、五的探究,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与科学性等思维品质以及孜孜以求的探索精神等良好的个性品质教学重点掌握诱导公式四、五的推导,能观察分析公式的特点,明确公式用途,熟练驾驭公式教学难点运用诱导公式对三角函数式的求值、化简以及简单三角恒等式的证明1.4.1正弦、余弦函数的图象教学目的:知识目标

28、:(1)利用单位圆中的三角函数线作出ysinx,xR的图象,明确图象的形状;(2)根据关系cosxsin(x2),作出ycosx,xR的图象;(3)用“五点法”作出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简图,并利用图象解决一些有关问题;能力目标:(1)理解并掌握用单位圆作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图象的方法;(2)理解并掌握用“五点法”作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图象的方法;德育目标:通过作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图象,培养学生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学习和工作精神;教学重点:用单位圆中的正弦线作正弦函数的图象;教学难点:作余弦函数的图象。1.4.2正弦、余弦函数的性质(一)教学目的:知识目标:要求学生能理解周期函数,周期函数的周期

29、和最小正周期的定义;能力目标:掌握正、余弦函数的周期和最小正周期,并能求出正、余弦函数的最小正周期。德育目标:让学生自己根据函数图像而导出周期性,领会从特殊推广到一般的数学思想,体会三角函数图像所蕴涵的和谐美,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正、余弦函数的周期性教学难点:正、余弦函数周期性的理解与应用1.4.2(2)正弦、余弦函数的性质(二)教学目的:知识目标:要求学生能理解三角函数的奇、偶性和单调性;能力目标:掌握正、余弦函数的奇、偶性的判断,并能求出正、余弦函数的单调区间。德育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实事求是的科学学习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精

30、神。教学重点:正、余弦函数的奇、偶性和单调性;教学难点:正、余弦函数奇、偶性和单调性的理解与应用1.4.3正切函数的性质与图象教学目的:知识目标:1.用单位圆中的正切线作正切函数的图象;2.用正切函数图象解决函数有关的性质;能力目标:1.理解并掌握作正切函数图象的方法;2.理解用函数图象解决有关性质问题的方法;教学重点:用单位圆中的正切线作正切函数图象;教学难点:正切函数的性质。1.5函数y=Asin(x+)的图象(二)教学目标(七)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三种变换的有关概念;(2)能进行三种变换综合应用;(3)掌握y=Asin(x+)+h的图像信息(八)过程与能力目标能运用多种变换综合应用时

31、的图象信息解题(九)情感与态度目标渗透函数应抓住事物的本质的哲学观点教学重点处理三种变换的综合应用时的图象信息教学难点处理三种变换的综合应用时的图象信息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认识更大的数数一数教学内容教科书第页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数一数”的活动,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体验较大数的实际意义。、方法与过程:通过认识“十万”,“百万”,“千万”,“亿”等较大的计数单位,了解各单位之间的关系。、情感与价值:感受大数在生活中的应用。教学重、难点认识“十万”,“百万”,“千万”,“亿”等较大的计数单位,了解各单位之间的关系。教学准备学生、老师准备计数器。教学过程一、感受生活中的大数。、创设生活

32、中的银行工作人员数钱的情景,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出示张元人民币,让学生说出面值。如果有张、张百元人民币是多少元?银行工作人员数钱时把张百元人民币扎成一叠,是多少元?二、认识“十万”,“百万”,“千万”,“亿”、认识“十万”引导学生一万一万地数,数到叠人民币是多少元?在数的过程中让学生边数边拨计数器,以增加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当学生数到万时,问:再加万是多少?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再交流,引出“十万”这个计数单位。、认识“百万”,“千万”,“亿”通过一些数数推理认识“百万”,“千万”,“亿”。一辆轿车卖万元,那么辆、辆、辆多少元?同样个十万是多少?个百万是多少?在学生认识“亿”这个计数单位时,可让

33、学生充分想象。当说到个千万是多少时,可让学生自己命名新的计数单位,在学生的各种命名中,老师引出“亿”这个计数单位。、认识计数单位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三、巩固与应用、练一练第、题:第题通过拨一拨、说一说的对应活动,巩固学生学习的新的计数单位。第题通过在计数器上拨珠认识相邻计数单位间的关系,巩固对大数的认识,进一步理解十进制数的计数方法“满十进一”的计数原则。、练一练第、题:这两题首先要审题,明白数数的要求;其次学生数到“满十进一”时,老师可作一些追问,以明确什么时候进位。如果学生有困难,可借助使用计数器试一试。四、作业:练一练、题。收集个生活中常见的大数。板书设计数一数千百十亿千百十万千百十个亿亿亿

34、万万万计数单位个一万是十万,个十万是一百万,个一百万是一千万,个一千万是一亿,人口普查教学内容教科书第页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会正确读、写多位数,并能比较数的大小。、方法与过程:经历收集日常生活中常见大数的过程,并能说出这些大数的意义。、情感与价值: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学重、难点会正确读、写多位数,并能比较数的大小。教学准备学生、老师收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大数。教学过程一、交流生活中的大数。小组内交流收集的数据,并按大小进行分类。二、较大数的读法、讨论“亿以内数的读法”在读的过程中讨论总结“亿以内数的读法”、讨论“亿以上数的读法”在读的过程中讨论总结“亿以上数的读法”、巩固与应用在组内每人进

35、行读数练习,互相学习,互相纠正。做“试一试”第一题,在读数的同时让学生感受到大数的意义。三、较大数的写法、讨论“亿以内数的写法”在写的过程中讨论总结“亿以内数的写法”、讨论“亿以上数的写法”在写的过程中讨论总结“亿以上数的写法”、巩固与应用在组内每人进行写数练习,互相学习,互相纠正。做试一试第二题,在写数的同时让学生感受到大数的意义。四、比较数的大小、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这是以前学过的内容,先出几个数让学生总结比较的方法。如将下面的数从小到大排列:、比较更大数的大小让学生比较书上提供的人口普查的数据的大小,并将结果的实际意义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如澳门的人口数在这几个城市里是最少的;北京与天津

36、的人口数都是千多万等。、巩固与应用在小组内,将每人收集来的数据进行排序,并将结果的实际意义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五、作业:、练一练、在报刊杂志等媒体中收集一组有关国土面积、西部情况、海洋资源的大数的信息。板书设计人口普查(大数的读、写)亿级万级个级千百十亿千百十万千百十个亿亿亿万万万计数单位十二亿六千五百八十三万一千三百八十二万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含三维目标)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认识更大的数数一数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4页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数一数”的活动,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体验较大数的实际意义。2、方法与过程:通过认识“十万”,“百万”,“千万”,“亿”等较大的计数单位,了

37、解各单位之间的关系。3、情感与价值:感受大数在生活中的应用。教学重、难点认识“十万”,“百万”,“千万”,“亿”等较大的计数单位,了解各单位之间的关系。教学准备学生、老师准备计数器。教学过程一、感受生活中的大数。1、创设生活中的银行工作人员数钱的情景,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2、出示1张100元人民币,让学生说出面值。如果有10张、100张百元人民币是多少元?银行工作人员数钱时把100张百元人民币扎成一叠,是多少元?二、认识“十万”,“百万”,“千万”,“亿”1、认识“十万”引导学生一万一万地数,数到9叠人民币是多少元?在数的过程中让学生边数边拨计数器,以增加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当学生数到9万时,

38、问:再加1万是多少?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再交流,引出“十万”这个计数单位。2、认识“百万”,“千万”,“亿”通过一些数数推理认识“百万”,“千万”,“亿”。一辆轿车卖10万元,那么2辆、3辆、10辆多少元?同样10个十万是多少?10个百万是多少?在学生认识“亿”这个计数单位时,可让学生充分想象。当说到10个千万是多少时,可让学生自己命名新的计数单位,在学生的各种命名中,老师引出“亿”这个计数单位。3、认识计数单位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三、巩固与应用1、练一练第1、2题:第1题通过拨一拨、说一说的对应活动,巩固学生学习的新的计数单位。第2题通过在计数器上拨珠认识相邻计数单位间的关系,巩固对大数的认识,进

39、一步理解十进制数的计数方法“满十进一”的计数原则。2、练一练第3、4题:这两题首先要审题,明白数数的要求;其次学生数到“满十进一”时,老师可作一些追问,以明确什么时候进位。如果学生有困难,可借助使用计数器试一试。四、作业:练一练5、6题。收集5-10个生活中常见的大数。3板书设计数一数千百十亿千百十万千百十个亿亿亿万万万计数单位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10个一千万是一亿,人口普查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7页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会正确读、写多位数,并能比较数的大小。2、方法与过程:经历收集日常生活中常见大数的过程,并能说出这些大数的意义。3、情感与价值:体会生

40、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学重、难点会正确读、写多位数,并能比较数的大小。教学准备学生、老师收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大数。教学过程一、交流生活中的大数。小组内交流收集的数据,并按大小进行分类。4二、较大数的读法1、讨论“亿以内数的读法”在读的过程中讨论总结“亿以内数的读法”2、讨论“亿以上数的读法”在读的过程中讨论总结“亿以上数的读法”3、巩固与应用在组内每人进行读数练习,互相学习,互相纠正。做“试一试”第一题,在读数的同时让学生感受到大数的意义。三、较大数的写法1、讨论“亿以内数的写法”在写的过程中讨论总结“亿以内数的写法”2、讨论“亿以上数的写法”在写的过程中讨论总结“亿以上数的写法”3、巩固与应用在

41、组内每人进行写数练习,互相学习,互相纠正。做试一试第二题,在写数的同时让学生感受到大数的意义。四、比较数的大小1、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这是以前学过的内容,先出几个数让学生总结比较的方法。如将下面的数从小到大排列:1034120104390013181242、比较更大数的大小让学生比较书上提供的人口普查的数据的大小,并将结果的实际意义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如澳5门的人口数在这几个城市里是最少的;北京与天津的人口数都是1千多万等。3、巩固与应用在小组内,将每人收集来的数据进行排序,并将结果的实际意义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五、作业:1、练一练1、2、3、42、在报刊杂志等媒体中收集一组有关国土面积、

42、西部情况、海洋资源的大数的信息。板书设计人口普查(大数的读、写)亿级万级个级千百十亿千百十万千百十个亿亿亿万万万计数单位1265830000十二亿六千五百八十三万13820000一千三百八十二万国土面积(大数的改写)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9页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用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2、方法与过程:在描述数据的过程中,体会某些数6据改写单位的必要性。3、情感与价值:体会较大数据的实际意义。教学重、难点体会某些数据改写单位的必要性,能用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教学准备在报刊杂志等媒体中收集一组有关国土面积、西部情况、海洋资源的大数的信息。教学过程一、体会数据改写的必要性教师出示从媒体收集来的

43、一组数据改写的实例。让学生比较同样的数据为什么要用不同的方法表示,让学生体会到数据改写的必要性。二、探索改写方法1、出示中国地图,了解一些省、市、自治区的土地面积。让学生读出这些面积,问:如果要记录方便,这些数据可以怎样进行改写?2、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改写的方法。3、师生共同小结: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只要把末尾的4个0去掉,在后面加个万字;改写成以亿作单位的数,只要把末尾的8个0去掉,在后面加个亿字。4、完成“试一试”第1、2题:进一步巩固改写的方法。三、巩固与应用练一练第1题:先请学生说一说我国西部各省、7市、自治区的情况以及它们的地理位置,然后出示各地区具体的土地面积,在学生读一

44、读的基础上再请学生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数。练一练第2题:先让学生了解一些海洋的知识,特别是我国海洋的区域情况等。接着出示有关的数据,让学生读一读,然后讨论这些数据如何进行改写。四、作业收集有关森林面积方面的数据。板书设计国土面积(大数的改写)为了读数、写数方便,有时需要把整万、整亿数写成以“万”或“亿”为单位的数。9600000=960万10000000000=100亿森林面积(求一个数的近似数)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12页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2、方法与过程:通过收集数据、小组交流的方法进行学习。3、情感与价值:体会近似数在生活中的作用,

45、教学重、难点8会正确读、写多位数,并能比较数的大小。教学准备学生、老师的收集有关森林面积方面的数据。教学过程一、小组交流收集的有关森林面积方面的数据。交流收集的有关森林面积方面的数据,并说说这些数据的实际意义。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对数据进行分类,在各种分类中重点讨论精确数与近似数这两类数的特点,并让学生再举例说一说日常生活中接触的近似数。二、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数出示说一说中的数据,使学生通过比较、分析,了解四舍五入法取近似数的方法。结合是试一试第2题的讨论,体会如何根据不同需要求近似数。三、巩固与应用1、做试一试第1题:汇报时说说取近似值的方法。2、试一试第2题:在实际生活中常常需要根据情况取不

46、同精确程度的近似数。在本题中,可先让学生说一说三个近似值的精确程度,再出示下面的两个小问题,供学生讨论。在讨论时重点让学生理解取近似值是根据实际的需要来确定的。讨论:重点可讨论括号内的数字有几种可能性,分析哪些是“五入的”,哪些是“四舍的”。四、作业1、练一练1、2、42、从报纸中找5个精确数,5个近似数,你认为生9活中什么时候需要用近似数。板书设计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1994年至2001年我国造林面积统计是224318570公顷。精确到千公顷:约224319千公顷。精确到万公顷:约22432万公顷。精确到亿公顷:约2亿公顷。练习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3-14页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会正确

47、读、写多位数,并能比较数的大小,能用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能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求一个数的近似数。2、方法与过程:通过练习讨论,巩固所学知识。3、情感与价值:激发学习兴趣。教学重、难点1、会正确读、写多位数,并能比较数的大小。2、能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求一个数的近似数。教学准备学生、老师收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大数。教学过程一、多位数的读、写的练习练习一第1题:先回顾计数单位的顺序,再根据书中的数据说说它们是几位数,最高位在什么位上,10并进行读、写。二、多位数的改写练习一第2题:先复习多位数的不同数位上数字的不同意义。再进行数的改写。三、读写游戏。同桌间进行的游戏:第1步一个同学读数,另一个同学根据

48、所读的数写数,经过几次读数,两人可交换角色;第2步一个同学写数,另一个同学根据所写的数读数,然后交换角色进行。在同桌练习的基础上,可选派代表在全班进行比赛,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四、多位数比大小做第4题:完成后说说比较的方法。五、组数游戏:请每个同学准备一些数字卡片;然后请学生代表提出组数的要求,根据要求每个同学都摆一摆;接着,选择一部分学生所摆的数,供全班观察讨论。六、有关近似数的练习讨论括号内的数字有几种可能性,分析哪些是“五入的”,哪些是“四舍的”。板书设计练习一亿级万级个级千百十亿千百十万千百十个亿亿亿万万万计数单位126583000011十二亿六千五百八十三万13820000一千三百八十

49、二万第二单元线与角线的认识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5-16页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直线、线段与射线会用字母正确读出直线、线段与射线,会数简单图形中的线段。2、方法与过程:借助实际情境和操作活动开展学习活动。3、情感与价值: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学重、难点认识直线、线段与射线。会数简单图形中的线段。教学准备教学挂图教学过程一、认识直线、线段与射线1、从生活情境中认识直线、线段与射线出示第15页的挂图,让学生从现实情境中抽象出直线、线段与射线,然后通过“认一认”活动,体会到它们都是“直直的”,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三个图形的特征。2、直线、线段与射线的区别与联系组织学生讨论直线、线段与射线的区别与联

50、系:直线无限长,没有端点;射线无限长,只有一个端点;线段有限长,有两个端点;射线与线段都是直12线的一部分。二、用字母读出直线、线段与射线1、自学第15页的“说一说”2、全班交流用字母读直线、线段与射线的方法。提醒注意:射线的读法只有一种,一般从端点读起;而直线和线段的读法都有两种。三、数简单图形中的线段1、画一画:通过第一题的操作让学生了解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通过第二题的画与量,了解两点之间的最短线段。2、练一练:第1题:数线段时,指导学生有规律地数,即按一定的顺序数;同时,要与线段的表示方法结合起来,如线段AD、线段DC等。第2、3题:在比较这两题的线段的长短时,

51、学生容易受视觉的影响。所以,在讲这两道题时,先让学生估一估这些线段中哪一条线段长,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然后组织学生讨论用什么办法来确定自己估计的正确性。例如:可以用尺子量一量来验证。板书设计直线、线段与射线直线:射线:线段:13无限长无限长有限长无端点只有一个端点有两个端点平移与平行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7-19页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平行线,会用三角尺和直尺画平行线。2、方法与过程:借助实际情境和操作活动进行。3、情感与价值: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教学重、难点用三角尺和直尺画平行线。教学准备教学挂图、小棒、三角尺、直尺教学过程一、感受平移平移铅笔:让学生动手用铅笔在方格纸上

52、移一移,并说一说移的前后铅笔的位置关系。说明铅笔平移前后的线条是互相平行的。二、认识平行1、移一移:第1题:这幅图中有许多组平行线,在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时,先让学生用小棒移一移,然后说一说哪些线段是互相平行的。第2题:本题平移后线段之间的平行关系是比较复14杂的,特别是寻找一些斜线之间的平行关系学生可能更困难一些。可先安排一些简单图形如:菱形、直角三角形等,让学生说说这些图形在平移前后哪些线段是互相平行的。2、折一折通过折一折的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平行线的特征。活动中让学生用各种不同的方法折,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就互相平行的折痕进行讨论;然后可以鼓励学生讨论如何说明两条折痕是互相平行的。3、说

53、一说在生活中,每天都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平行线。根据书中给出的图片,想一想日常生活中还看到了哪些平行线,与同学交流。三、画平行线教学用直尺和三角尺画平行线的方法。四、实践活动从长方体和正方体中找平行线。板书设计平移与平行平行ABCD平行线的特征永远都不相交。15相交与垂直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7-19页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垂直,会用三角尺画垂线。2、方法与过程:借助实际情境和操作活动探索知识。3、情感与价值:能根据点与线之间垂直的线段最短的原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教学重、难点1、用三角尺画垂线。2、能根据点与线之间垂直的线段最短的原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教学准备教学挂图、小棒

54、、三角尺教学过程一、量一量两条直线相交有各种不同的情况,在学习时,先让学生用小棒或铅笔摆出各种相交的图形,从而引出相交的概念。观察、讨论这些相交的图形线与线之间形成什么角,从而引出其中的一个特殊角直角。学生在确认两条线之间的直角关系时,要让学生懂得用三角尺中的直角来验证。二、折一折让学生用手中的纸折出量条相互垂直的折痕。可充分让学生自己来折一折,学生在折纸后,教师要引导他们学会用自己验证的方法。如用三角尺的直角两条折痕的关系,从而确定这两条折痕是否互相垂直。16三、说一说1、说一说教室和生活中互相垂直的线段。2、说一说正方体的哪几条边是互相垂直的。四、练一练1、我说你摆。同桌互相练习:一个同学

55、先放一个小棒在桌上,让另一个同学,按要求摆出另一根小棒。2、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两条线之间的垂直关系。问:如何确定门框相邻的两条边是否垂直,让学生自己来探索测量的方法。安排让学生用三角尺量一量,来判断是否垂直,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五、画一画1、明确所画的线与哪一条垂直。2、明确所画垂线要求:一种是仅与某条直线垂直;另一种不仅要垂直,还要通过某个点。六、小试验让学生应用垂直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规律。明确直线外一点到直线的垂直线段最短。板书设计相交与垂直OA垂直于OB可记作“OAOB”直线外一点到直线的垂直线段最短。旋转与角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

56、3-24页17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平角、周角,能说出生活中的平角与周角。2、方法与过程:通过操作活动,联系生活实际,认识角。3、情感与价值: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教学重、难点1、认识平角、周角。2、能说出生活中的平角与周角。教学准备每人用两根硬纸条做一个活动角。教学过程一、认识平角、周角1、动手操作活动角四人小组活动:(1)固定其中一根硬纸条,旋转另一根硬纸条。(2)观察旋转过程中形成的各种角,与同学交流。2、汇报总结展示学生经旋转后的各种角,说说他们已经认识的角的名称,然后引出平角和周角。二、说说生活中的平角与周角1、试一试:第1题学生在说平角和周角时,要引导学生说明平角和周角是

57、如何构成的,如人竖直倒立后身体与单杠形成了平角。2、说说生活中你还看到了哪些平角与周角。三、围绕哪一点旋转18试一试:第2题说说所给图形是围绕哪一点转动的。四、作业:练一练1、2板书设计旋转与角锐角直角钝角平角:绕一点旋转180度。周角:绕一点旋转360度。角的度量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5-27页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测量各种角的度数。2、方法与过程:通过学生动手测量,掌握方法。3、情感与价值:体会引入量角器的必要性。教学重、难点1、认识量角器。2、会用量角器测量各种角的度数。教学准备每人准备量角器。教学过程一、体会引入量角器的必要性1、动手操作活动四人小组活动:(1)用1

58、测量A和B的大小。(2)都是3倍多一点,讨论怎么办:用更小的角去测。19(3)对折1得到2,用1测量A和B的大小。2、讨论、总结讨论:要测量一个角有多大,可以用规定的角去测,为了统一测量单位便于交流,规定了1度角,并使用量角器来量角。二、认识量角器自己读书26页中的认一认,思考下面问题,再小组交流。1、测量角所用的单位。2、量角器的特点。三、使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1、先自己试一试:怎样用量角器测A和B的大小。2、与同学交流测量的方法3、总结测量方法:强调“点与点的重合,边与边的重合”的测量方法。四、作业:练一练2、3板书设计角的度量使用量角器量角的步骤:第一步:中心点对准角的顶点;第二步:零刻

59、度线和角的殊一条边重合(分清是内圈的零刻度线还是外圈的零刻度线);第三步:从内(或外)零刻度线开始,看另一条边所指的度数。20画角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8页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会用量角器画指定度数的角,会用三角板画一些特殊角度的角。2、方法与过程:通过学生动手操作,讨论交流进行学习。3、情感与价值: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与交流能力。教学重、难点1、会用量角器画指定度数的角。2、会用三角板画一些特殊角度的角。教学准备每人准备量角器、三角板。教学过程一、用画指定度数的角1、动手尝试画指定度数的角让学生画一个60度的角:你能用几种方法画?2、交流、总结先小组内交流,再全班交流画法。用量角器怎样画?要注意

60、些什么?(注意内外圈的数,画完后可估一估)用三角板怎样画?要注意些什么?(用三角板只能画出一些特殊角度的角)3、画一个150度的角。你能用几种方法?二、试一试1、试一试:第1题学生先用量角器量出红领巾一个21角的度数再画出来。2、思考、讨论用一副三角板可以画哪些度数的角。三、作业:练一练2、3板书设计画角用量角器画角用三角板画特殊度数的角练习二教学内容教书第29-30页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的实际问题。2、方法与过程:复习本单元有关知识。3、情感与价值: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准备每人准备量角器、三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