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 赤壁怀古》的教案_第1页
《念奴娇 赤壁怀古》的教案_第2页
《念奴娇 赤壁怀古》的教案_第3页
《念奴娇 赤壁怀古》的教案_第4页
《念奴娇 赤壁怀古》的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念奴娇赤壁怀古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领略苏轼豪放雄迈的词风,初步了解豪放派词的特点。2、用文字的视角去解读词中的景物描绘,能够感词人所感,让学生体味艺术美的感染力。课前预习1、查阅资料,弄清作者的基本生平及文章的创作背景。2、查阅资料,弄清题目中所蕴含的意义预习反馈1、作者生平及创作背景: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省眉山县人,与父洵、弟辙合称“三苏”。苏轼在文学艺术上具有多方面的才能。在散文方面,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词是豪放派的开创者;诗歌创作亦有杰出的成就,与北宋的黄庭坚合称“苏黄”,或与南宋的陆游合称“苏陆”;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f草木茂盛) 并称为“宋四家

2、”;又善于绘画,善画竹和枯木。所著有东坡七集等。这首词写于1082年 (元丰七年 ),是苏轼的代表作之一。当时苏轼由于王安石变法,为新派官僚罗织罪名,被贬到黄州当团练副使,思想上很苦闷,经常游山玩水以排遗,这首词就是当时游黄州赤壁矶所作。苏轼的许多代表作就产生在此时。苏轼认为,谪居黄州是自己创作生涯的转折点。这首词,就是他被贬期间,游黄州赤壁时所作。主要是反映他对英雄事业的向往和不能施展抱负的精神苦闷。这首词笔力雄健,风格豪放,一直被视为苏词的“标志性”作品。2、解题:苏轼所游的赤壁,指黄冈城外的赤壁矶。怀古: 追怀古昔,怀念古代的人物和事迹。古代文人学士,登临山川胜地,凭吊前人遗迹,发为吟咏

3、,叫做怀古。这类作品往往联系历史往事来抒发个人的感慨。念奴娇是词牌名,赤壁怀古是词的题目。这是一首久负盛名的作品,赤壁怀古词一出,后人就以它的首句和末句的“大江东去”、“酹江月”作为念奴娇的代名。可见这首词的艺术成就是很高的。质疑探究1、上阙描写了赤壁古战场怎样的景色?或你脑海中的意境,它的特点是怎样的?请用一个精炼的词或词组来概括。讨论明确:雄浑、壮阔,撼人心魄,气势恢宏、磅礴、似有气吞天下之势等等。(答案不求完全统一,意思接近即可。)2、提问:我们没有亲眼目睹赤壁的壮观,但却能感受到一种雄浑壮阔的意境来,这完全得益于作者用词的艺术。你觉得上阙中哪些词用得很有味道,为什么?三个词淘、穿、卷。

4、( 1 )淘。不仅写出了长江奔流的气势,而且将写景与写人融合在一起,形象地定出了历史的推进。为我们创造了一个旷远、深邃的意境,给了我们一个广阔的空间与时间的概念。多少英雄人物,多少英雄的故事,一个“淘”字,一下子如过电影般推到了我们的眼前。( 2 )穿:写出了山岩高耸入云的动势以及山崖的陡峭。( 3 )卷:写出了浪花的汹涌,而用“千堆雪”形象真切。3怎样正确理解赤壁怀古的思想内容? 表现了苏轼复杂矛盾的思想。苏轼深受儒、道、佛三家思想影响,他一方面仰慕屈原、诸葛亮、陆贽等经世济时的人物,希望尊主忧国,渴望建功立业;一方面又酷爱陶潜,追慕老庄,在险恶的政治逆境中能够保持超然物外的旷达态度。又跟和

5、尚亲密往来,精通禅学。儒、道、佛三家思想,本来是矛盾的,但苏轼习惯于把政治思想和人生思想区别对待,采用“外儒内道”的形式,把它们统一起来,从而构成了苏轼世界观中既有积极进取的精神,又交织着齐生死、等是非的虚无态度。这首词中壮丽江山、英雄业绩,既激起了他豪迈奋发之情,也加深了他的思想矛盾,使他产生“人生如梦”的感慨。这首词具有感奋和感伤的双重色彩。苏轼的感伤是由于建功立业的激切热望不能实现而萌发的,我们应当更多地体会他对事业对人生的激情和思索,而不是伤感。“人生如梦”反过来也可以激发我们对人生的追求,这也正是这首词的理趣所在。从语言上体会这首词,也是“奋”压倒了“伤”。意境壮阔,风格豪放,反映了

6、苏轼的宽阔胸襟。当堂检测(一)基础知识苏轼( 103- 1101),字,号,眉州眉山人。他的文章汪洋恣肆,是“”八大家之一,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与并称“欧苏”;它的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并称“苏黄”;他的词开北宋之先河,和并称“”。(二)阅读理解1、阅读诗歌,完成(1)(4)题。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1)苏东坡有一次问一位

7、善歌的人:“我词何如柳七(柳永)?”对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这个譬喻鲜明地表明了婉约词和豪放词的不同。请你以这首词的上阕为例,谈谈作者是如何在景物描写中表现豪放特征的。答案:这首词从滚滚东去的长江起笔,把大江的汹涌奔腾和历史人物的气概联系在一起,描绘了一个广阔的背景,体现了诗人站立江边凭吊古迹时激荡起伏的心情,气魄极大。“浪”“乱石”“惊涛”“雪”等雄奇壮阔的景物,把读者带进了一个惊心动魄的奇险境界(2)这首词豪气冲天,但最后却陡然一转,发出人生如梦的感慨,似乎有点不太协调,你是如何理解的?请谈谈你的看法。

8、答案:壮丽的江山和英雄人物,激起作者豪迈奋发的感情。不过想起自己的人生毫无建树,前途渺茫,作者因而自叹人生如梦。(3)从词的流派看,下列词句与其他三句不同类的一项是( A )A.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B.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C.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D.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4)“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这几句写周瑜为什么却提到小乔?答案:这几句写周瑜当年风流俊雅,奋发有为,艺术地以“小乔”来映衬周瑜,让美人衬英雄,英雄更生色。小乔之姐大乔是孙权之嫂,所以周瑜与孙权外托君臣之义,内有葭莩之亲,能取得孙权的绝对信任,这是他能够建功立业的一个重要条件

9、。第二课时学习目标理解词人复杂的心情,用文字的视角去解读词中人物刻画,能够感词人所感。预习反馈1、这个周瑜是怎么样的一个人啊?a、称呼:公瑾、周郎b、婚姻:小乔初嫁了c、长相雄姿英发、羽扇纶巾d、作战能力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到这边我们可以看到由“遥想”二字领起的六句,塑造了一个青年将领周瑜意气风发、春风得意的形象2、作者选取这一人物有什么样的用意?江山依旧,人事全非。赤壁是周瑜建功立业的战场,却是苏轼被贬谪后流连的去处。面对着这样的周瑜,苏轼心里自是有个比较,且看二人的对比资料:周瑜苏轼年龄: 34 岁 47 岁生活:幸福美满屡遭不幸外貌:英俊儒雅早生华发际遇:功成名就壮志未酬周瑜24岁被授予

10、“建威中郎将”,并娶了江东美女小乔,34岁为孙刘联盟赤壁之战的总指挥,而苏轼呢?我们所认识的苏轼是很有才华的,但是他的仕途却颇为坎坷。苏东坡来黄州之前,官场受挫,险遭杀头之祸。在文化圈里,也倍受非议与妒忌,他是带着疲惫,满心侥幸而又满心绝望地,伤痕累累地来到黄州这个当时还很荒凉的小镇。这时的他已47岁,老之将至,却功业无成。他想到自己年岁已老,却无法如周瑜般建功立业,可以说是壮志未酬,心中涌动的是一种惆怅与失意。苏轼对比周瑜,这落差是极大的,更增添了他壮志未酬的失落,所以心境苍凉,消沉之情是难免的。但是,他真的消极吗?苏轼毕竟是苏轼,他特别想得开,“人生如梦”,人生犹如梦一般,所有风流人物不也

11、都随着大江而东去,洗涤荡尽了吗!那么又何必去执着呢。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所以他也特别洒脱,把酒洒在地上祭奠江月了。因此,作者的情感是有变化的,由开始的激昂慷慨,到后来的惆怅失意,最后趋于平静。其实“小乔”在这儿有个暗示作用, 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暗示:若不是巧借东风,难免会有东吴残败的结局)苏东坡还是苏东坡,他是失意,他的惆帐都还是大丈夫气概。的确是功业无成,但绝不在失意中了却残生,他看得开,周瑜年轻有为,但还占有天时地利,否则也将-,既然如此,何必郁闷呢? 总结提升1、作为豪放派代表词人的苏轼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苏轼以诗为词,使词的内容

12、不再拘于传统的离愁别绪,反映较广阔的社会生活,拓宽了词的题材;使词的形式不再为规定的宫调、身律所束缚,一扫词的柔弱气息,开创了豪放词派。苏词气势雄伟,一泻千里,提高了词的意境。赤壁怀古是豪放派宋词的代表作,词的主旋律感情激荡,气势雄壮。全词借古抒怀,将写景、咏史、抒情容为一体,借咏史抒发作者积极入世但年已半百仍功业无成的感慨。课后作业1下列各组词语中的字形、注音都正确的一组是:( D )A纶(ln)巾酹(li)酒樵(qio)悴崩摧(cu)B纶(ln)巾酹(li)酒樵(qio)悴崩催(cu)C纶(gun)巾酹(li)酒樵(qio)悴崩摧(cu)D纶(gun)巾酹(li)酒樵(qio)悴崩摧(cu

13、)2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是怎样结合写景和怀古来抒发感情的?我们应当怎样认识作者对历史和人生的看法?这首词里的写景,用词洗炼生动,着墨不多,却能表现出气势雄伟的“江山如画”的景象,你觉得哪些词句写得好?好在哪里?答案:这首词上阕主要写赤壁景色,下阕主要写人物事迹,篇末借怀古抒发感情,把写景、咏史、议论、抒情融为一体,气势雄伟,一泻千里。不过,词末几句,抚今追昔,情调低沉。封建士大夫失意时往往发出“人生如梦”的感叹,这是作者思想上消极的一面。在写景方面,如“乱石穿空”写山势险峻,“惊涛拍岸”写巨浪惊险,“卷起千堆雪”写江水汹涌澎湃,这三句合写江山,有声有色。3.从下列说法中选出正确的几项:( A

14、C )A“大江东去”中的“大江”指长江;“长河落日圆”中的“长河”指黄河。B“故国神游”一句中,“故国”指旧国,旧地,即今天的中原地区。C“卷起千堆雪”和“樯橹灰飞烟灭”两句都运用了比喻修辞格。D“羽扇”“纶巾”都是古代武将的装束。E“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描写宋文帝刘义隆当年北伐抗敌的英雄气概。4判断下面正误,对的画,错的画。A词有词牌,词牌是指词的题目。一般来说,一首词为一阙,“阙”在文字上,指词的分段。()B词牌是指词的曲调名称。词的题目指填词用的题目,词的分段为上片、下片,或称上阙、下阙,因为一曲便是一阙。()C词牌指填词用的曲牌名,“念奴娇”、“永遇乐”之类便是;它们又是词

15、的题目,而“赤壁怀古”、“京口北固亭怀古”之类只不过是副标题。一曲为一阙,阙在文字上指词的曲调。()D词,是一种按照乐谱的曲调和节拍来填写,歌唱的文学作品,它和音乐有密切的关系。所以,词的种种特点,大都是由它的性质所规定的。()5下边语句有不同理解。你认为怎样理解更好,说说理由。(1)羽扇纶巾第一种理解:这里指的是周瑜。第二种理解:这里指的是诸葛亮。答案:(1)第一种理解较妥,理由是:羽扇纶巾是三国六朝时一般儒将的装束,可用在描写诸葛亮,也可用来描写周瑜。指周瑜,与下文联成一气,好理解些。(2)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第一种理解:我(苏轼)神游故国,应笑自己多情善感,头发早变白了。第二

16、种理解:周瑜神游故国,应笑我(苏轼)多情善感,头发早变白了。答案:第一种理解较合适,WDT 为作者自我解嘲,更符合“赤壁怀古”这个题目。(3)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第一种理解:敌人在佛狸祠下寻欢作乐,显示出侵略者的骄横。第二种理解:宋朝百姓在佛狸祠下迎神致祭,呈现出因妥协换来的和平。答案:第二种理解符合实际情况,因为作者反对投降妥协。6问答。(1)千古江山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分析这里运用孙权典故的表现力。答案:以“乱”修饰“穿突”之“石”,表现出岩峰错列,直插云霄的态势;以“惊”修饰“拍岸”之“涛”,表现出拍击江岸的波涛汹涌奔腾,“卷起千堆雪”,“卷起”这个动词,“千堆雪”这个比喻,形象地表现出汹涌的波涛猛拍陡峭江岸,翻卷而起形成簇簇浪花,宛如堆堆白雪。这几句诗表现出赤壁古战场的壮丽奇险,体现了词人神驰赤壁古战场的心情。(2)“多情应笑我”,试分析其中含义。答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