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版高三一轮总复习地理湘教版教案:选择性必修1 第2章 第18讲 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_第1页
2023版高三一轮总复习地理湘教版教案:选择性必修1 第2章 第18讲 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_第2页
2023版高三一轮总复习地理湘教版教案:选择性必修1 第2章 第18讲 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_第3页
2023版高三一轮总复习地理湘教版教案:选择性必修1 第2章 第18讲 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_第4页
2023版高三一轮总复习地理湘教版教案:选择性必修1 第2章 第18讲 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第18讲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课程标准素养要求结合实例,说明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的关系。1.结合实例,分析地表形态对聚落分布和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综合思维)2.分析区域相关资料,举例说明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区域认知)3.树立因地制宜、趋利避害、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人地协调观)一、地表形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地表形态对聚落分布有什么影响?(1)聚落:人类从事生产生活活动而聚居的场所。包括房屋建筑的集合体,以及与人们生产生活相关的各种设施。 (2)南北方地区的村落差异地区地形村落规模村落分布或形态聚居人口北方地势平坦、开阔的平原地区较大多呈团聚型、棋盘式的格局 较多南方地形复杂的丘陵

2、地区和山区较小空间分布相对分散较少2.地表形态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有哪些?(1)影响交通线路分布的因素自然因素:地形、气候、水文等。 社会经济因素:人口、资源、城镇分布、工农业生产水平、科学技术等。 (2)我国交通线路的空间分布特点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交通线路的空间分布表现出西部稀疏、东部稠密的特点,存在着显著的区域差异。 (3)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地形区影响线路形态密度平原地区地形对交通建设的限制较少呈网络状大山区交通建设的限制性因素较多公路多呈“之”字形分布 小(4)在进行交通线路的选线时,要充分考虑沿线的自然、经济、社会、交通、技术、生态等因素的综合影响,选择有利地形,避

3、开不利地段,尽可能降低工程造价,设法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掌握了越来越多的工程技术,能够在崇山峻岭中和大江大河上修建现代化的交通设施。二、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主要表现:填海造陆、开挖河道、修筑梯田、修建水库等,人类活动不断地塑造着新的地表形态。地表形态对聚落分布的影响例1(2020全国卷)地名常和所在地特定时期的地理环境有关。下图所示区域有1 700多个行政村,其中85%以上村名与自然要素或地理方位等有关。该区域处于毛乌素沙地与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据此完成(1)(2)题。(1)与图示区域中地名“河”“梁”“柳”相关的自然要素依次是()A水文、地貌、植被B地貌、水文

4、、植被C植被、地貌、水文 D水文、植被、地貌(2)图示甲、乙两地区地名中“河”“沟”“湾”等出现的比例很高,表明乙地区()A风俗习惯改变 B土地利用结构稳定C人口迁徙频繁 D自然环境变化较大思维流程尝试解答(1)A(2)D不同地区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不同地形区河流地貌类型不同,对聚落分布、形态、密度、成因的影响不同。项目高原山区平原分布深切河谷两岸的狭窄河漫滩平原山前冲积平原和河漫滩平原河漫滩平原、三角洲平原形态多呈狭长的条带状条带状团块状、条带状密度小较小大成因地势相对较低,气候温暖,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地势平坦,地下水或地表水丰富,淤积有肥沃的土壤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河网密

5、布,有便捷的内河运输和海上运输举例青藏高原地区的雅鲁藏布江谷地甘肃省城市及人口的分布长江中下游平原各城市与人口的分布图示法理解河流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及对聚落分布的影响一般而言,河流上游多位于高原、山地,以侵蚀为主,中游搬运,下游堆积。因此,上游为高山峡谷,中游河道变宽,下游为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冲积岛等。受此影响,聚落分布也不同(如图所示)。考向一结合实例分析,考查河流地貌对聚落的影响(2021长春外国语学校考试)乌镇以河成街,街桥相连,依河筑屋,水镇一体,组织起水阁(在傍河的房屋背后,利用木桩或石柱打入河床,上架横梁,搁上木板,悬空建房于河面)、桥梁、石板巷等独具江南韵味的建筑因素,体现了

6、中国古典民居“以和为美”的人文思想。下图为乌镇景观图。读图,完成12题。1乌镇水阁的作用是()A方便取水、便于行船 B视野开阔、减小湿度C节约土地、利于泄洪 D空气流通、冬暖夏凉2乌镇多青石板路的原因是 ()A抬高地面,防止雨季河水暴涨淹没道路B就地取材,减少货物运输中产生的振动C利于排水,保持路面的干燥和稳定性D美观耐磨,具有观赏价值和文化价值1D2C第1题,材料信息表明,乌镇水阁是在傍河的房屋背后,利用木桩或石柱打入河床,上架横梁,搁上木板,悬空建房于河面。水阁下面有木桩或石柱打入河床,对行船有阻挡作用,不便于行船,可以用来停船,A错误;水阁建在河面之上,河水蒸发导致水阁湿度较大,B错误;

7、水阁下面有木桩或石柱打入河床,对洪水有阻挡作用,不利于泄洪,C错误;水阁具有三面临河、空气流通的特征,利用河水的调节功能,具有冬暖夏凉的作用,D正确。第2题,图中显示,当地青石板路与河面的相对高度不大,不能防止雨季河水暴涨淹没道路,A错误;青石板坚硬,地表比较粗糙,很难减少货物运输中产生的振动,B错误;南方水乡的泥土较软、黏性强,相对泥土路,青石板利于排水,保持路面的干燥和稳定性,C正确;青石板路主要用于生活、生产中的交通运输,而非观赏,因此美观耐磨、具有观赏价值和文化价值不是乌镇多青石板路的原因,D错误。考向二结合统计分析,考查地表形态对聚落分布的影响澜沧江湄公河发源于中国青海省唐古拉山脉,

8、向南流至云南省南腊河口出境,在越南胡志明市以南注入太平洋。读该流域人口密度、人口总量与高程分布图及澜沧江流域居民点分布比例与坡向关系图,完成35题。3图示信息显示()A人口密度随高度变化并不明显B0400 m人口分布随高程增大迅速增加C5 000 m以上可能有大片无人区D流域人口分布的态势是南疏北密4与人口密度分布关系最密切的是()A太阳辐射能 B土地利用方式C水能资源 D年降水量5由澜沧江流域居民点分布与坡向的关系可知()A与村级相比,乡镇居民点选址更趋向采光好的方向B坡向对居民点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降水时间上C居民点在坡向的选择上与山体走向无关D乡镇级居民点分布比例最少的是正北方向3C4B5A

9、第3题,由图可知,该河流流域人口密度随高度变化明显,故A项错误;0400 m人口分布随高程增大迅速减少,故B项错误;5 000 m以上的地区人口数量接近0,所以可能有大片无人区分布,故C项正确;从图中无法得出流域内人口南北分布的态势,故D项错误。第4题,人口分布密集地区土地生产力水平一般比较高,所以与人口密度分布关系最密切的是土地利用方式。第5题,读图可知,在东南、正南、正东三个向阳方位,乡镇级居民点更多,乡镇级居民点对坡向的选择较村级居民点更趋向采光好的方向,故A项正确,B项错误;坡向对居民点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采光时间上,较长时间的采光不仅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也有利于居民家庭能源的节省,因此澜

10、沧江流域居民点在坡向的选择上会明显受到流域内山体走向的影响,故C项错误;乡镇级居民点分布比例最少的是西北方向,故D项错误。地表形态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例2(经典高考题)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区主要交通线和城镇的分布。从地表形态影响的角度,概括甲、乙两地间主要交通线的分布特点并简析原因。思维流程尝试解答分布特点:(主要交通线)基本上沿山麓等高线(河谷平原与山地的过渡地带)分布。原因:南部为山地,北部为河流。沿山麓等高线修建交通线,工程量较小;(沿河谷平原与山地的过渡地带,)既避洪水,又少地质灾害威胁。地表形态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分析影响山区交通建设的一般原则原因方式首选公路

11、运输,其次是铁路运输山地修建交通运输干线的成本高、难度大;建造公路的成本、技术难度较铁路小线路走向线路选在地势相对和缓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线路一般呈“之”字或“8”字形(线路尽量与等高线平行);避开陡坡和断层、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发地段;在适宜的过河点跨过河流;尽量选择两点间最近距离、经过各级居民点的地段;避免占用耕地、避开农田水利设施选线一般应按地形大势来确定路线的走向。原因:尽量节约建设成本;降低技术难度;工程施工要安全;降低运营成本和提高运营安全性。(如果选取最直、最短的线路,就必须开拓较多的山坡,填平沟谷,建造较多的桥梁或隧道)线网密度一般来说,平原、缓丘、山间盆地、河谷等人口稠

12、密、经济发达的地方,线网密度大山区人口主要集中在河谷地带,这样可以联系较多的居民点,方便人们出行,吸引较多的客货流,从而提高营运量,增加经济效益考向一结合示意图,分析地形对交通规划的影响(2020福建莆田模拟)下图为甲、乙两地附近等高线(单位:米)简图,计划在甲、乙间修建一条公路。读图,回答12题。1在图中最初选定的四条线路中,既要架桥又要修隧道的是()ABCD2施工前图示河段进行了裁弯取直,最终的合理线路方案应为()AB CD1C2B第1题,线路穿过山区要修隧道,线路经过河流要架桥。根据图示等高线可知,在图中最初选定的四条线路中,既要架桥又要修隧道的是,C正确;只需要架桥,只需要修隧道,A、

13、B、D错误。第2题,施工前图示河段进行了裁弯取直,即将河道沿100米等高线延伸方向,在最窄处开通新河道,最终的合理线路方案应为,线路短,沿线地势平坦,不需要架桥、修隧道,B正确;需要架桥,需要修隧道,A、C、D错误。考向二结合区域分布图,评价地形对交通建设的影响3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近年来,中非合作稳步前行。下图是非洲某国局部区域示意图,该国是高度依赖原油出口的发展中国家。洛比托大型炼油厂和图中所示铁路是我国与该国合作的典范。(1)指出图示铁路通车对洛比托港口货物运输可能带来的有利变化。(2)图中甲、乙两路段列车设计速度分别为90 km/h、40km/h。请从地形角度分析甲、乙两路段列

14、车设计速度差异的原因。解析第(1)题,铁路通车使洛比托港口货物运输的距离更长、范围更大,使洛比托港口货物种类和数量增大。第(2)题,甲路段比乙路段列车设计速度快,原因是甲路段位于沿海地区,地势低平,线路较平直。而乙路段地处沿海地区到高原的过渡地带,地形高差大(地势起伏大),地形破碎;线路弯道多。答案(1)货物集散范围扩大,货物种类增加,货物吞吐量(运输量)增大。(2)甲路段位于沿海地区,地势低平;线路较平直,列车设计速度快。乙路段地处沿海地区到高原的过渡地带,地形高差大(地势起伏大),地形破碎;线路弯道多,列车设计速度慢。探索地质之美地球已经有46亿年的历史了,在漫长的演化过程中,大自然鬼斧神

15、工般创造了无数奇美的风景,而地质科学正是探索地球之美的最佳途径。一砂一世界,一石一天堂,广大的地质工作者用自己的努力,不断剥开地质科学看似深奥枯燥的坚硬外壳,展现动人心魄的内在之美。研究地质构造的理论意义在于,阐明地质构造在空间上的相互关系和时间上的发育顺序,探讨地质构造的演化和地壳运动规律及其动力来源; 其实践意义则在于,应用地质构造的客观规律指导生产实践,解决矿产分布、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地震地质及环境地质等方面有关的问题。情境一探秘特色景观,发现地质之美雅丹地貌是河湖相沉积岩经风化、间歇性流水冲刷、风蚀等地质作用形成的土墩和沟槽。柴达木盆地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小于200 mm,西北部仅有1

16、5 mm,多荒漠景观,盛行西北风,最高风速可达40 m/s;多砂岩、页岩等岩层,雅丹地貌分布面积大。其中冷湖地区的背斜褶皱构造上广泛分布着垄岗和沟槽整齐排列的垄岗状风蚀雅丹地貌。下面左图为柴达木盆地雅丹地貌主要分布图,右图为冷湖垄岗状雅丹地貌景观图。【解密技巧】雅丹是地理学名词,中国的雅丹地貌面积2万多平方千米,主要分布于青海柴达木盆地西北部,疏勒河中下游和新疆罗布泊周围。探究上述图文材料时应重点关注下列信息:雅丹地貌的形成及主要景观特征;柴达木盆地的自然环境特征;冷湖地区的雅丹地貌分布区的地质构造状况;柴达木盆地雅丹地貌的主要分布状况。问题1(区域认知)简述柴达木盆地雅丹地貌分布面积大的自然

17、原因。提示沉积岩分布广泛;昼夜温差大,物理风化强烈;外力(风力、流水)侵蚀作用强;荒漠广布(或植被覆盖率低)。问题2(综合思维)简析冷湖雅丹地貌广泛发育于背斜褶皱构造的原因。提示背斜构造分布广泛;背斜顶部,因受张力,岩石破碎,易被侵蚀。问题3(综合思维)说明冷湖雅丹地貌主要由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理由。提示气候干旱,降水少,流水侵蚀作用弱;该地盛行西北风(风速大、风频高);雅丹地貌垄槽的延伸方向与盛行风向一致。情境二探秘区域地质构造,造福人类“西北油城”克拉玛依市的独山子区位于天山与准噶尔盆地的背斜过渡带,其南部一座孤山上有多个泥火山口。泥火山是泥浆与气体同时喷出地面后堆积而成,其外形多为锥状小丘

18、或者盆穴状,丘的尖端部常有凹陷,并由此间断地喷出泥浆与气体。从2019年年底开始,泥火山口有石油涌出地表,形成独特的石油涌泉景观。光秃秃的孤山寸草不生,唯独油泉口的堰体周围生长着一圈绿色植物,成为戈壁滩上一道亮丽的风景。下图为独山子区的地理位置及其石油涌泉地质成因示意图。【解密技巧】研究不同区域的地质构造可以发现地质成矿规律,服务于人类的生产、生活。探究上述图文材料时应重点关注下列信息:克拉玛依市独山子区的地质环境特征;泥火山的含义及其主要特征;泥火山形成的石油涌泉周围生长着一圈绿色植物;图中显示的独山子区的地理位置及其石油涌泉地质成因示意。问题1(区域认知)指出独山子区的主要地貌类型。提示山前多洪积扇(冲积扇);地貌以戈壁为主。问题2(综合思维)说明泥火山口形成石油涌泉景观的地质过程。提示泥火山口所在区域为背斜构造,石油易在此汇集,背斜顶部受到张力,岩层松散发生破裂;在地层应力挤压作用下,石油从裂隙涌出地表。问题3(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