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羞怯水平大学生对情绪面孔的趋避行为研究_第1页
不同羞怯水平大学生对情绪面孔的趋避行为研究_第2页
不同羞怯水平大学生对情绪面孔的趋避行为研究_第3页
不同羞怯水平大学生对情绪面孔的趋避行为研究_第4页
不同羞怯水平大学生对情绪面孔的趋避行为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不同羞怯水平大学生对情绪面孔的趋避行为研究摘要: 目的: 研究一: 测量被试在自我报告法中的外显羞怯, 以及在内隐测验中的内隐羞怯,考察个体外显羞怯与内隐羞怯是否存在一定的关联。 研究二: 旨在用内隐联想测验和问卷调查的方法分别筛选出高低羞怯被试, 考察不同类型、 不同羞怯水平个体对不同情绪面孔的趋避反应是否存在差异。 方法: 采用大学生羞怯问卷及羞怯内隐联想测验分别测量107 名被试的外显羞怯与内隐羞怯,将结果做相关;分别筛选出高外显羞怯个体( 30 名) 、低外显羞怯个体( 30 名)和高内隐羞怯个体( 30 名) 、低内隐羞怯个体( 30 名) ,考察他们对于情绪面孔的趋避行为。结果:个

2、体外显羞怯与内隐羞怯不相; 。 。 。 。关键词: 大学生;羞怯 ;面孔;趋避;情绪一、 研究背景在人际交往过程中, 羞怯是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体验。 若羞怯的程度适当且是针对特定情境而言,便可视为人际互动中的正常反应,不会对个体的正常生活造成带来严重的后果,甚至有时会起到正面作用。然而如果羞怯的程度过高或者泛化就会严重影响到个体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对个体的适应与发展产生负面效应。 1977 年 Zimbardo 米用斯坦福羞怯量表对五千人进行的一项测验表明,将近40% 的人在某些方面表现出羞怯 1 。因此,羞怯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尤其是心理学工作者的关注。以往调查报告显示, 在不同国家和文化

3、领域中, 群体发生羞怯的比例不尽相同, 中国人发生羞怯的比例相对较高, 羞怯性格也更加普遍。 这便意味着我国有相当一部分人群面临着社会不适应和低效率、 失败的人际交流, 由此导致的人际关系不和谐, 又势必引发一系列的社会心理问题。2而大学生作为国家社会的新生群体,现阶段正值他们人际交往能力学习和更好发展时机。而当代大学生中,很多都表现出了羞怯现象,如不善言辞或说话笑声, 开口说话就脸红, 从不参加集体活动等, 有的甚至对社交场合或与陌生人交往时感到恐惧, 表现出逃避等行为。 这些现象, 必然或多或少影响到学生的日常生活及人际交往活动, 严重者甚至会影响到身心健康。 因此, 探究大学生群体的羞怯

4、心理及其产生的一些影响, 有着相当程度的意义价值。羞怯的界定羞怯一直被描述为一种人格特质、社交态度,或行为抑制( Lewinsky,1941 ) 。心理学对羞怯涵义的界定正逐步发展和完善, 每位学者依其研究方向的不同对羞怯的界定也不尽相同。Pikonis ( 1977)认为羞怯是一种倾向,它表现为回避社会交往,不能很好地融入到社交情境中去, 他将羞怯分为两类: 隐蔽型羞怯和公开型羞怯, 前者指羞怯者常伴有由于自我怀疑而伴有生理和主观上的不适感及对负面评价的恐惧感, 但仍具有社交能力及技巧, 而后者指社交技巧和社交适应能力均较差的人。 3Asendorpf ( 1990) 也认为羞怯者是在社交回

5、避和社交接触得分高的个体。 Henderson (1999)认为长期羞怯者在人际交往或职业目标的追求过程中往往伴随着明显的情感压抑和对消极评价的害怕。 Bruch( 1999)则认为羞怯是“个体不愿接近他人或不愿进入可能被他人注意的情景” 。 4以上关于羞怯的说法均涵盖了社会交往与人机互动的体验或行为抑制, 但无法否认的是,羞怯个体仍然具有与他人交往的意向 (Bruch , 1999) , 只是这种意向动机会被社会评价恐惧和社交焦虑所抑制, 并表现出社交的趋避冲突( Coplan& Armer , 2007) 。 Jessica Scho(l 2008 )曾提出, 羞怯是社交回避的一个方面,

6、羞怯者渴望与人交往, 却受到社交焦虑的影响而逃避社会交往。 1羞怯作为一种人格特质, 与其他如自尊等人格特质一样具有内隐和外显之分。 外显羞怯是指通过观察法、自陈量表法、 先前行为评定发、 心理生理法等方法测得的个体羞怯。 而内隐羞怯, 它的提出针对与自陈量表法等的局限, 因为受试者往往有装好的倾向, 即人们往往不愿意承认自己是羞怯的, 因而测得的外显羞怯不得不受到一定程度的质疑。 内隐羞怯通常采用内隐联想测验测得。 孙妮对内隐羞怯与外显羞怯关联性的研究显示, 两者存在结构上的区别,不存在相关,是两种不同的人格结构。 5羞怯者的表现Henderson 认为,羞怯可以以下四个水平或任一水平出现:

7、1)生理水平:反胃、脸红、呼吸急促、血压升高、不断冒汗、心跳加快、急躁感、口干舌燥、颤抖、疲倦、肌肉紧绷等;情绪水平: 窘迫、 尴尬、 情绪沮丧、 紧张、 孤独、 焦虑和恐惧, Briggs 等认为敌意、神经质、惧怕及沟通焦虑、疏离感也是羞怯在情绪上的重要表现;3)认知水平:对自己、情境和他人的消极想法,公众自我意识较高,对他人负性评价的过分担心,较低的社会自尊, 贬低自己,社会交往后的自我归因倾向,潜意识中对自我和他人的负性信念,凭借猜测而非实际交流来了解社交情境的思维定势;4)行为水平:沉默寡言、行为被动,害怕与人进行眼神接触,言语交流较少,同时言语回答简短且不流畅, 脸部表情较少, 给人

8、不容易亲近和紧张的感觉, 社交场合中较少自我表现, 特别是与人初次见面的场合, 总是说话声音较低, 较不善于给予和接受赞美,较不具备社交技巧,出现无意识紧张行为, 如摸自己的脸或者头发, 较少表现出攻击性, 更多情况下有退缩行为。 5外显羞怯的研究Henderson 和 Zimbardo 的研究发现,高、低羞怯群体对面孔表情的反应有着显著的不同。与正常人群相比,羞怯得分较高的临床咨询者的临床剖析图显示了羞怯个体更为敏感。同时个体进化论模型认为, 羞怯个体并不是对所有的面孔表情都表现的很敏感, 而只是对那些具有威胁性的刺激,如愤怒、恐惧或蔑视等面孔表情敏感。 Lynne Henderson( 2

9、002 )的 研究中也发现, 在面孔表情图片呈现的早期, 与其他情绪性表情相比, 厌恶表情引起了具备高羞怯特质人群更加强烈的反应。 3在神经生理研究方面, Marco ( 2005 )采用EEG 记录了高羞怯儿童在识别面孔表情时的大脑活动, 发现高羞怯儿童的前额区域的皮质活动水平偏低,杏仁核区域的活动水平偏高,说明高羞怯儿童在识别面孔表情时产生了焦虑情绪。 5在国内, 韩磊等人对部分羞怯的大学生群体加工社会认知任务时的脑电研究发现, 非羞怯大学生对面孔结构具有加工优势,高羞怯大学生对面孔提供的一般性的社会信息不敏感,但对具有威胁性质的社会信息十分敏感, 如愤怒的表情、 陌生的面孔等, 这在识别

10、愤怒表情和陌生面孔时表现的尤为明显。 6 张亭的研究中有类似的结果, 她发现羞怯者对情绪面孔具有抑制回避倾向,对负性评价词具有记忆偏向。 5关于外显羞怯的测量评估方法有很多, 自评量表有斯坦福羞怯调查表( Stanford ShynessSurvey)、和羞怯量表(Shyness Scale),前者是 Zimbardo在1977年设计的,此调查表被广 泛用于评价个体与羞怯有关的想法和感觉!行为和生理方面的症状,而后者是由cheek和Buss在 1981 年共同编制,它包括9 项与羞怯有关和5 项与社交有关的题目,后来cheek 又将测量羞怯的题目修订增至11题和13题,后来 Melchior在

11、Cheek和Buss的羞怯量表(9题)的基础上,编制了羞怯症状量表( Shyness Syndrome Inventory , SSI) ,该量表测量了与羞怯 相关的认知、生理及行为三方面的症状。 除上述方法之外,还有他评量表法、自然观察法等 方式,均可测得外显羞怯。 2( 四 ) 关于内隐羞怯的研究刘艳超关于内隐羞怯对个体注意偏向的研究显示, 相较于低羞怯个体, 高羞怯个体对面孔表情图片更敏感, 但这种差异并未达到显著性水平; 高羞怯个体对高唤醒度的负性表情刺激存在注意偏向;对低唤醒度的各种表情刺激不存在注意偏向。 2 孙妮的研究结果表明,与高外显羞怯相比, 低外显羞怯的个体对中性和正性面孔

12、表情有更多的注意倾向, 因此反应速度比较快,高外显羞怯的识别面孔能力要低于低羞怯的识别面孔能力。 5内隐羞怯可通过内隐联想测验( Implieit Assoeiation Test , IAT )测得。内隐联想测验是一种评估个体对两个概念的自动化联系强度的间接测量方法, 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内隐社会认知研究。 7它是由 Greenwald 等人于 1998 年提出的一种内隐社会认知的研究方法,它以自我图式理论为基础, 该理论认为, 同那些与自我不相容的信息相比, 与自我相容的信息能更快 !更有效地得到加工。由于 IAT 非常适合于测量自动化的、不要求有意识回忆的不合理信念, 因此许多研究者采用认

13、 T 在临床心理学方面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 尤其是在自尊、抑郁、恐怖症、成瘾、羞怯行为、自卑等方面。关于内隐联想测验的信效度, 一些研究者考察了内隐自尊、 内隐自我概念和内隐偏见的IAT 测验的重测信度,发现一般在0.60 左右。 8 而孙妮在其研究中表明,羞怯的内隐联想测验具有较好的信效度和敏感度,其中重测信度为 0.72 (相隔两周) ,因此可以用于羞怯的内隐研究。 5(五) 关于面孔识别的研究以往关于面孔识别的研究大多集中于对被试外显行为上, 如面孔性别的判断、 面孔身份特征的识别、 面孔改变程度的评定、 表情的评定等等。 但无可否认的是外显手段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局限, 不足以说明面孔认

14、知过程中的深层加工机制。 因此, 新的研究方法 面孔内隐加工的提出,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填补外显识别研究的不足。面孔内隐加工的其中一种方法是研究在无意识或不注意情况下对面孔的自动加工特征。5二、 研究目的本研究一, 即实验一, 旨在测量被试在自我报告法中的外显羞怯, 以及在内隐测验中的内隐羞怯, 考察个体外显羞怯与内隐羞怯是否存在一定的关联。 研究二包括实验二与实验三,旨在用内隐联想测验和问卷调查的方法分别筛选出高低羞怯被试, 考察不同类型、 不同羞怯水平个体对不同情绪面孔的趋避反应是否存在差异。研究方法外显羞怯与内隐羞怯测量.被试浙江理工大学本科生107 名,其中男性43 名,女性 64 名,年

15、龄均在1922 周岁之间,无阅读障碍且视力正常或矫正正常。.实验仪器和材料实验仪器为装有eprime2.0的计算机,屏幕分辨率为1366X 762运行羞怯内隐联想测验。羞怯内隐联想测验本实验采用孙妮等人开发的适用于大学生的羞怯内隐联想测验,它的相容任务是自我+羞怯、非我+不羞怯,不相容任务是自我+不羞怯、非我+羞怯。概念词为自我和非我,各 10个;属性词为羞怯和非羞怯,各10 个,如下:自我词:我、本人、自己、俺、俺们、我的、本人的、咱、咱们、俺的;非我词:别人、他人、他、她、他的、人家、他们、她们、外人、她的;羞怯词:胆怯、害羞、拘谨、羞报、腼腆、羞涩、害躁、尴尬、扭捏、脸红;非羞怯词 :

16、勇敢、大方、坦率、豁达、爽朗、果敢、活泼、自然、率直、从容。按照 Greenwald 等人 (2003)对 IAT 实验数据的分析方法 ,将 D 值作为内隐联想测验的敏感性指标,该测验的不相容任务D1=1.35 ,相容任务D2=0.62 ,故具有良好的敏感性。重测信度为0.72(相隔两周),且孙妮在其研究结果中显示该测验测得的内隐羞怯与外显羞怯不相关。羞怯的外显测量量表本次实验的外显羞怯量表采用肖丽娟在 Cheek & Buss 的羞怯量表进行修改订正后的大学生羞怯量表。肖丽娟对其信效度分析表明, 此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 信度分析表明, a 系数为 0.794 ,分半信度为 0.819。另外

17、,各项目与量表的总分的相关为 0.3780.631,说明量表题项的反应具有较高的一致性;此量表还具有较好的效标关联效度,其得分与社交焦虑量表得分呈显著正相关,效标关联效度为 0.789 。.实验程序外显羞怯测量本实验被试通过问卷星填写大学生羞怯量表。内隐羞怯测量内隐羞怯测量过程为单独施测, 均在安静的实验环境中进行。 实验过程中被试端坐, 主 试显示屏,对两种归类做不同的按键反应。 屏幕的左上侧和右上侧分别呈现类别标签, 刺激 词呈现在屏幕中央,当被试把刺激词归为左侧时按 E键,归为右侧时按I键,测验共分为5 个步骤:第一步,被试对目标概念词汇进行辨别反应并按键( E-自我,I-非我),按键后

18、提供正 误反馈;第二步,被试对目标属性词汇进行辨别反应并按键(E-羞怯,I-非羞怯),按键后提供正误反馈;第三步,被试进行联结任务,针对呈现的词汇进行辨别反应(E-自我+羞怯,I-非我+非羞怯),按键后提供正误反馈,程序记录反应时和正确率;第四步,被试对目标概念词汇进行辨别反应并按键(E-非我,I-自我),按键后提供正误反馈;第五步,被试进行相反联结任务,针对呈现的词汇进行辨别反应(E-非我+羞怯,I-自我+非羞怯),按键后提供正误反馈,程序记录反应时和正确率。表1 : IAT测验程序测验步骤任务描述标签呈现材料1概念辨别自我一非我自我、非我词汇2属性辨别羞怯一非羞怯羞怯、非羞怯词汇3联结任务

19、自我+羞怯一非我+非羞怯所有词汇4相反概念辨别非我一自我自我、非我词汇5相反联结任务非我+羞怯一自我+非羞怯所有词汇单次反应任务程序如下:.被试按照指导语注视屏幕中心“+” 500ms.屏幕上方左右两侧呈现类别词汇,屏幕中心同时呈现目标词汇;.被试对目标词汇所类别判断并按相应按键,要求尽量做到又快有准确;.屏幕中央呈现反馈(个别步骤不呈现反馈).下一次刺激呈现主试讲完实验基本要求后,被试按程序中不断呈现的指导语自行完成所有测试。上述每一反应的反应时及对错情况均由计算机自动记录。(二)实验二不同外显羞怯水平下对情绪面孔趋避的差异1被试高外显羞怯组和低外显羞怯组取自实验一的被试,根据大学生羞怯量表

20、的得分选出前30名作为高外显羞怯组 (11名男性和19名女性,年龄在19-23之间),选择后30名作为低 外显羞怯组(12名男性和18名女性,年龄在 19-22之间)。.实验仪器和材料实验仪器为装有eprime2.0的计算机,屏幕分辨率为1366X 768,运行面孔加工任务程序。本次面孔实验共采用(厌恶,惊讶,轻蔑,快乐,愤怒,恐惧,悲伤)7类表情各16张,共112张,其中男性表情和女性表情各占一半。图1实验呈现图片实例.实验设计本实验采用2 (高外显羞怯、低外显羞怯)X 2(趋近反应、回避反应)的双因素混合设计。其中羞怯水平为组间变量,任务反应类型为组内变量。因变量为被试的正确率和反应时。实

21、验中,50%的被试要求先对女性做趋近反应,对男性做回避反应,后对男性做趋近反应,对女性做回避反应。而另50%的被试任务顺序则相反,以达到实验任务平衡的目的。.实验程序整个实验程序分为两个部分,其中一部分要求对女性做趋近反应,对男性做回避反应,另一部分要求对男性做趋近反应,对女性做回避反应, 顺序平衡。每个部分均包含练习阶段和正式实验阶段。被试通过呈现的指导语明白实验任务,根据指导语的要求对相应性别的面孔进行趋近/回避反应。经过练习,被试掌握了任务操作(正确率达到75%)后,按键进入正式实验。单词任务流程如下图左所示。被试注视屏幕中央+; 800ms,紧接着在注视点处出现被试的姓名1000ms,

22、然后在姓名的下方呈现表情图片,持续时间为2000ms,被试对图片进(三)实验三不同外显羞怯水平下对情绪面孔趋避的差异1被试高内隐羞怯组和低内隐羞怯组取自实验一的被试,根据大学生羞怯量表的得分选出前30名作为高内隐羞怯组(15名男性和15名女性,年龄在 19-22之间),后30名作为低内 隐羞怯组(11名男性和19名女性,年龄在19-22之间)。.实验仪器和材料实验仪器为装有eprime2.0的计算机,屏幕分辨率为1366X 762运行面孔加工任务程序。本次面孔实验共采用(厌恶,惊讶,轻蔑,快乐,愤怒,恐惧,悲伤)7类表情各16张,共112张,其中男性表情和女性表情各占一半。.实验设计本实验采用

23、2 (高内隐羞怯、低内隐羞怯)X2(趋近反应、回避反应)的双因素混合设计。其中羞怯水平为组间变量,任务反应类型为组内变量。因变量为被试的正确率和反应时。实验中,50%的被试要求先对女性做趋近反应,对男性做回避反应,后对男性做趋近反应,对女性做回避反应。而另50%的被试任务顺序则相反,以达到实验任务平衡的目的。.实验程序同实验二。四、研究结果(一)实验一外显羞怯与内隐羞怯.数据结果与分析采用问卷施测和个别实验施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首先是进行大学生羞怯量表的集体测验,然后对每个被试进行内隐联想测验的个别施测。内隐联想测验的被试共 107名,记录的数据为被试的反应时,对反应正确的反应时进行处理。首先

24、,剔除相容任务和不相容任务各前两个数据,因为刚开始的反应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很大,为避免影响整体数据因此删除。其次,剔除错误率超过的被试。为防止被试未看清题目就反应或者因疲劳导致的分心出现极端值的情形,将300毫秒以下的反应时间转换为300毫秒,将毫秒3000以上的反应时转换为 3000毫秒,每个被试收集到相容任务和不相容 任务各个数据,最后得出有效数107据份。数据处理好后,计算出每个被试在相容任务时的平均反应时t1和在不相容任务时的平均反应时t2,计算IAT效应值=t1- t2。.内隐与外显羞怯的相关表3内隐羞怯与外线羞怯测量得分外显羞怯内隐羞怯平均值36.6864.63标准差7.66318.

25、88有效被试107名,男生43名,女生64名。对内隐数据和外显数据进行相关分析,得出内隐和外显相关系数为0.13,因此,内隐和外显数据不相关。(二)实验二不同外显羞怯水平下对情绪面孔趋避的差异1.描述性统计表1外显羞怯个体对不同面部表情的趋避准确率表情类型愤怒 轻蔑 厌恶 恐惧 快乐 悲伤 惊讶低羞怯趋近 0.95 0.06 0.94 0.06 0.95 0.07 0.94 0.06 0.96 0.05 0.93 0.06 0.96 0.06回避0.94 0.050.95 0.060.92 0.07 0.92 0.090.94 0.060.94 0.080.95 0.05高羞怯趋近0.95 0

26、.080.94 0.070.95 0.06 0.95 0.070.95 0.070.96 0.040.95 0.06回避0.94 0.050.93 0.070.93 0.07 0.94 0.060.94 0.060.91 0.070.95 0.05表2外显羞怯个体对不同面部表情的趋避反应时(ms)表情类型愤怒 轻蔑 厌恶 恐惧 快乐 悲伤 惊讶低羞怯趋近766114747 110725117 760 141730113741 120731 107回避789126791 120775117779 126792123784116768117高羞怯趋近759144744 119743 129740

27、125738124780155716127回避817147797 123808119790 122798123821 140777 132外显低羞怯共30名被试(11男19女),年龄在19-23之间,羞怯量表平均得分为 29.3, 标准差为2.87;外显低羞怯共30名被试(12男18女),年龄在19-22之间,羞怯量表平均得分为 45.57, 标准差为4.72;2.混合方差分析表3外显羞怯个体对愤怒表情的趋避反应时变异来源平方和自由度均方F羞怯程度3480.6513480.650.11被试(羞怯程度)1906056.145832863.04反应类型49949.81149949.8118.96*

28、羞怯程度阪应类型9646.3419646.343.66反应类型X被试(羞怯程度)152824.12582634.90合计2121957.0511998574.73趋近回避低内隐羞怯高内隐羞怯反应类型图1外显羞怯个体对愤怒面部表情的趋避反应时F=0.11, p0.5,说明低羞怯被反应类型的主效应显著,对不同羞怯程度(高羞怯、低羞怯)的被试在愤怒情绪面孔下的反应类型(趋近、回避) 进行两因素混合设计。结果发现,羞怯程度的主效应不显著, 试与高羞怯被试在愤怒情绪面孔下的趋避反应类型不存在显著差异。F=18.96, p0.5,说明低羞怯对不同羞怯程度(高羞怯、低羞怯)的被试在轻蔑情绪面孔下的反应类型(

29、趋近、回避) 进行两因素混合设计。结果发现,羞怯程度的主效应不显著,反应类型的主效应显被试与高羞怯被试在蔑视情绪面孔下的趋避反应类型不存在显著差异。著,F=28.11, p0.5,说明低羞怯被试与高羞怯被试在厌恶情绪面孔下的趋避反应类型不存在显著差异。反应类型的主效应显著,F=30.09, p0.5,说明低羞怯被反应类型的主效应显著,对不同羞怯程度(高羞怯、低羞怯)的被试在恐惧情绪面孔下的反应类型(趋近、回避) 进行两因素混合设计。结果发现,羞怯程度的主效应不显著, 试与高羞怯被试在恐惧情绪面孔下的趋避反应类型不存在显著差异。F=8.36, p0.5,说明低羞怯被试与高羞怯被试在快乐情绪面孔下

30、的趋避反应类型不存在显著差异。反应类型的主效应显著,F=33.92, p0.5,说明低羞怯被试与高羞怯被试在悲伤情绪面孔下的趋避反应类型不存在显著差异。反应类型的主效应显著,F=12.96, p0.5,说明低羞怯被反应类型的主效应显著,对不同羞怯程度(高羞怯、低羞怯)的被试在惊讶情绪面孔下的反应类型(趋近、回避) 进行两因素混合设计。结果发现,羞怯程度的主效应不显著, 试与高羞怯被试在惊讶情绪面孔下的趋避反应类型不存在显著差异。F=21.58, p0.001,说明被试在对惊讶情绪面孔的趋近反应类型与回避反应类型存在显著差异。羞怯程度与趋避反应类型的交互作用不显著。(三)实验三 不同内隐羞怯水平

31、下对情绪面孔趋避的差异1、描述性统计表1内隐羞怯个体对不同面部表情的趋避正确率表情类型愤怒轻蔑厌恶恐惧快乐悲伤惊讶低羞怯趋近0.95士 0.060.93士 0.070.96士 0.06 0.94士 0.060.95士 0.070.95士 0.070.97士 0.04回避0.95士 0.060.94士 0.060.93士 0.06 0.95士 0.070.95士 0.060.94士 0.050.94士 0.05高羞怯趋近0.95士 0.070.95士 0.060.94士 0.07 0.94士 0.060.94士 0.060.93士 0.060.96士 0.05回避0.94士 0.050.92士

32、0.080.92士 0.06 0.93士 0.060.93士 0.060.92士 0.080.94士 0.06表情类型愤怒轻蔑厌恶恐惧快乐悲伤惊讶低羞怯趋近727 95725108730 133715119719129734111692 106回避774 114779128774 118768 108791 139785117759130高其怯趋近783 165798138787 142787138775125792151775120回避857 155840 126852 167843 143829135851 170838147低内隐羞怯共30名被试(15男15女),年龄在19-22之间,内

33、隐羞怯效应值平均分为-227.86,标准差为 195.07;高内隐羞怯共30名被试(11男19女),年龄在19-22之间,内隐羞怯效应值平均分为360.53,标准差为 227.36;在七种面部表情类型下,高内隐羞怯被试的趋避反应时均长于低内隐羞怯被试的趋避反表2内隐羞怯个体对不同面部表情的趋避反应时(ms)应时。2、混合方差分析表3内隐羞怯个体对愤怒表情的趋避反应时变异来源平方和自由度均方F羞怯程度144345.8991144345.8994.36*被试(羞怯程度)1921307.4685833125.991行为108992.8241108992.82431.19*羞怯程度*行为5160.04

34、815160.0481.48行为蹴试(羞怯程度)202688.322583494.626合计2382494.561119295119.38900857o o o o O 。 O 。 。 O 8 7 6 5 4 2ml间时应反003低内隐羞怯高内隐羞怯趋近回避反应类型图1内隐羞怯个体对愤怒表情的趋避反应对不同羞怯程度(高羞怯、低羞怯)的被试在愤怒情绪面孔下的行为(趋近、回避)进行两因素混合设计。结果发现,羞怯程度的主效应显著,F=4.36, p0.5,说明低羞怯被试与高羞怯被试在愤怒情绪面孔下的趋避行为存在显著差异。行为的主效应显著,F=31.19 ,p0.001,说明被试在对愤怒情绪面孔的趋近

35、行为与回避行为存在显著差异。羞怯程度与趋 避行为的交互作用不显著。表4内隐羞怯个体对轻蔑表情的趋避反应时平方和1F羞怯程度134297.4701134297.4704.64*被试(羞怯程度)1677856.5485828928.561行为67392.251167392.25127.62*羞怯程度*行为1149.10211149.1020.47行为屐试(羞怯程度)141506.205582439.762合计2022201.577119234207.147o o o o o o O O 。 O 。 。 O 。9 8 7 6 5 4 32ml间时应反840低内隐羞怯高内隐羞怯趋近回避反应类型图2内隐

36、羞怯个体对轻蔑表情的趋避反应对不同羞怯程度(高羞怯、低羞怯)的被试在轻蔑情绪面孔下的行为(趋近、回避)进行两因素混合设计。结果发现,羞怯程度的主效应显著,F=4.64, p0.5,说明低羞怯被试与高羞怯被试在轻蔑情绪面孔下的趋避行为存在显著差异。行为的主效应显著,F=27.62,p0.5,说明低羞怯被试与高羞怯被试在厌恶情绪面孔下的趋避行为存在显著差异。行为的主效应显著,F=17.41,p0.001,说明被试在对厌恶情绪面孔的趋近行为与回避行为存在显著差异。羞怯程度与趋避行为的交互作用不显著。表6内隐羞怯个体对恐惧表情的趋避反应时变异来源平方和自由度均方F羞怯程度161845.71116184

37、5.715.56*被试(羞怯程度)1687130.195829088.45行为90702.13190702.1325.67*羞怯程度而为83.29183.290.78行为蹴试(羞怯程度)204940.42583533.46合计2144701.73119ooncoogocMoo9 8 7 6 5 4 3843趋近回避反JS类型低内隐羞怯 高内隐着法图4内隐羞怯个体对恐惧表情的趋避反应对不同羞怯程度(高羞怯、低羞怯)的被试在恐惧情绪面孔下的行为(趋近、回避)进行两因素混合设计。结果发现,羞怯程度的主效应显著,F=5.56, p0.5,说明低羞怯被试与高羞怯被试在恐惧情绪面孔下的趋避行为存在显著差异

38、。行为的主效应显著,F=25.67,p0.001,说明被试在对恐惧情绪面孔的趋近行为与回避行为存在显著差异。羞怯程度与趋 避行为的交互作用不显著。表4内隐羞怯个体对快乐表情的趋避反应时变异来源平方和自由度均方F66598.03166598.032.09被试(羞怯程度)1853036.805831948.91行为118504.361118504.3639.68*羞怯程度而为2340.62312340.620.78行为蹴试(羞怯程度)173202.29582986.25合计2213682.10119ooncoogocMoo9 8 7 6 5 4 3趋近回避低内隐羞怯 高内隐着法图3内隐羞怯个体对快乐表情的趋避反应对不同羞怯程度(高羞怯、低羞怯)的被试在快乐情绪面孔下的行为(趋近、回避)进 行两因素混合设计。结果发现,羞怯程度的主效应不显著,说明低羞怯被试与高羞怯被试在 快乐情绪面孔下的趋避行为无显著差异。行为的主效应显著,F=39.68, p0.001,说明被试在对快乐情绪面孔的趋近行为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