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单元测试卷 2023-2024学年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_第1页
第六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单元测试卷 2023-2024学年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_第2页
第六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单元测试卷 2023-2024学年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_第3页
第六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单元测试卷 2023-2024学年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_第4页
第六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单元测试卷 2023-2024学年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单元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A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一定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1942年,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提出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方针。解放区的文艺工作者深人工农群众,创造出一批优秀文艺作品。如()A.京剧电影《定军山》 B.白话小说《狂人日记》C.大型歌剧《白毛女》 D.革命歌曲《黄河大合唱》2.1952年,我国高校进行院系调整,如调整后的天津大学下设土木建筑、电信、机械等7个工程系,20个专业和13个专修科,从综合型大学转变为多科性工业大学。这种调整主要是为了()A.适应国家建设需要 B.深化经济体制改革C.发展航空航天技术 D.贯彻落实双百方针3.新中国初期的教科书插图中有丰富的人物形象;工人头戴工作帽,身穿工作服,在工厂劳动;农民头包白毛巾,身穿圆领对襟或单衣,在农田、果园劳作;妇女一改此前的纤弱形象,呈现出劳动妇女的健康美。此举意在()A.塑造社会新风尚 B.倡导“五讲”“四美”C.贯彻“双百”方针 D.追求工业的现代化4.民族精神是支撑一个民族生存发展的重要力量,中华民族精神在中国共产党领导我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得以不断丰富和发展。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涌现出王进喜、焦裕禄、邓稼先等许多英雄模范人物。他们身上共同体现出的时代精神是()A.长征精神 B.无私奉献精神 C.大庆精神 D.“两弹一星”精神5.新中国成立后,为打破当时核大国的核垄断,增强国防实力,我国决定()A.研制“两弹一星” B.创建人民海军C.研制航空母舰 D.创建人民空军6.下表为1962-1976年中国城乡在校中学生比例情况(%),据此可知()年份城市初中县镇初中农村初中城市高中县镇高中农村高中196235.227.737.142.649.67.8196542.124.233.743.147.99.0197119.08.073.022.716.061.3197615.69.275.222.715.062.3A.教育事业蓬勃发展 B.政治环境影响教育C.城乡差距日渐增大 D.社会文化水平提升7.世界科技蓬勃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1986年,我国为加快高技术的发展,开始实施()A.西部大开发战略 B.“希望工程”C.“科教兴国”战略 D.“863”计划8.史料是历史学习的重要素材。一手史料是当事人、亲历者直接记录或留下的资料和遗物、遗迹等。如果我们要研究袁隆平为我国粮食安全做出的贡献,以下可作为一手史料使用的是()A.《袁隆平传奇》 B.袁隆平遗留的手稿C.电影作品《袁隆平》 D.某同学的课堂笔记9.“他获奖拉近了中国文学和世界各国读者之间的距离。中国有一批优秀的作家和优秀的作品,因为语言障碍、价值观差异,中国文学在国际上的传播还不够广泛,一些外国读者对中国文学知之甚少。诺贝尔文学奖颁给他,会使外国读者更加关注中国文学和中国作家,激起他们对中国文学的兴趣。”这篇《人民日报》报道中的“他”是()A.邓稼先 B.屠呦呦 C.莫言 D.路遥10.今天的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主要是基于()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推行 B.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优势C.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地位 D.日益增长的综合国力11.以下是某感动中国人物的颁奖词“青蒿一握,水二升,浸渍了千多年,直到你出现。为了一个使命,执着于千百次实验。萃取出古老文化的精华,深深植入当代世界,帮人类渡过一劫。呦呦鹿鸣,食野之蒿。今有嘉宾,德音孔昭。”此人是()A.袁隆平 B.邓稼先 C.钱学森 D.屠呦呦12.2021年5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科技自立自强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人民生命健康,面向国家重大需求。”下面以“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为初衷的科技成果是()A.人造地球卫星 B.导弹核武器C.人工合成牛胰岛素 D.“神舟五号”飞船13.从过去的“窝头咸菜”到现在的“肉蛋奶菜”,从“吃得饱”到“吃得好”,今年88岁的天津南开区万兴街道居民吴金香真切感受着生活的变化。“对食物从追求温饱、美味到追求健康、安全,正是人民生活发生巨变的一个鲜活侧面。”这体现了我国()A.民主政治制度不断完善 B.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C.外交事业取得巨大成就 D.国防和军队建设发展迅速14.当前由于岗位较少,大学生就业比较困难。下列关于我国就业制度改革说法正确的是()①人们的就业观念发生了变化。②“铁饭碗”逐渐被打破,是社会就业制度的倒退。③促使人们不断地学习,提高适应就业变化的能力。④促使大学生切实提升自身的综合竞争力,真正转变就业观念。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15.为应对未来我国人口负增长带来的影响,下列策略可行的是()①提高公民人口素质②降低妇女生育意愿③加快老龄产业发展④缩小社会保障范围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6.口述史是一种新的历史研究方法,“现代意义上的口述史学,实际上是通过有计划的访谈和录音技术,对某一特定问题获取第一手口述资料,然后经过筛选、比照、分析和辨伪,进行历史研究的方法及其成果,它更适合研究与广大民众息息相关的历史。”根据以上表述,你认为下面最适合应用口述史研究的一项是()A.改善中美关系的重大历史事件 B.改革开放以来衣食住行的变化C.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的出台 D.两弹一星研究的方方面面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题,共计52分。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一:中国大力推进医疗保障体系建设。20世纪60年代,国家已经把城镇工作人员纳入公费医疗系统;改革开放后,建立了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城乡医疗救助制度,使全民病有所医。中国的卫生事业基本保障了世界上最多人口的健康,创造了世界医疗史上的奇迹。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医疗技术发展迅速,在断肢再植手术、人造瓣膜、试管婴儿等领域,都取得了世界领先的成就;人民健康状况明显改观,中国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从1949年的35岁增加到2019年的77.3岁,达到了世界中等发达国家水平。(1)根据材料一,概括我国医疗保障体系的变迁,并分析其原因。(4分)(2)阐述材料一、材料二的内在联系。(6分)(3)新中国医学科技成果颇丰。请结合所学知识再列举一例。(2分)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蓝、黄、黑成为这一时期的主要色调,人们的服装进入了一个色彩单调的时期。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西服、喇叭裤、牛仔衣裤、超短裙等服装款式渐渐流行起来。服装从数量到质量都有明显提高,从过去的一衣多季到现在的一季多衣,中国人深埋几十年的爱美之心,开始在服饰上得以释放。——摘编自张南《新中国成立以来城市居民日常生活变迁研究》材料二伴随互联网产业的进入,由此衍生出来的电子商务、娱乐等产业,都迫使传统产业走向了衰落,而新产业结构的出现代替了原有的传统产业结构。现代技术的应用和创新,使得学校的设备更为完善,教师可以依靠多媒体、网络等教学。此外,人们开始由纸质书籍阅读转向了电子书籍阅读,极大程度改变了人们对文化的学习方式。——摘编自张一南《科技发展引发的社会生活变迁探究》(1)根据材料一,简述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城市居民服饰的变化。(4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科技进步对社会发展的影响。(4分)(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社会生活变迁的主要原因。19.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下列问题。(14分)【明确航向】【成就辉煌】【惠及民生】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部分节假日一览表1950年1995年2000年2008年元旦1111春节1333国庆节2233星期六0111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0001(1)以上两幅图所反映的历史事件之间有什么因果关系?(2分)(2)结合上图数据,说说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4分)(3)上述材料反映了改革开放后我国社会生活的哪些变化?造成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8分)20.改革开放40多年,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发展奇迹。围绕“新时代中国发展之路”这一主题,河北某中学学生展开了探究。请你也来参与。(14分)材料一:【走近人物—感受家国情怀】我毕生的追求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袁隆平一个科研的成功不会很轻易,要做艰苦的努力,要坚持不懈、反复实践,关键是要有信心、有决心来把这个任务完成。——屠呦呦材料二:【聚焦现实—体会科技发展】1956年中国组建国防部第五研究院,由钱学森担任院长,开始谋划发展独立的航天事业。1960年中国制造的第一枚导弹发射成功。1973年中国长空一号卫星发射失败。2003年神舟五号飞船升空。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2010年嫦娥二号卫星成功发射升空,并顺利进入环月轨道。2018—2020年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开始提供全球服务,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并传回了世界第一张近距离拍摄的月球背面影像图,嫦娥五号实现月球采样返回。材料三:【人生百态—感悟社会变迁】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于物资匮乏,年夜饭吃得“一清二白”,是一年中最丰盛的一顿。进入八十年代,年夜饭里肉、蛋等渐渐丰富。九十年代,海外食品引进国内,莱肴也变得丰富多彩。进入二十一世纪,西式、农乐、拼桌……年夜饭的吃法花样不断翻新,甚至只需要在手机上点一点,就可以等着年夜饭送到面前。(1)上述两位科学家有哪些科研成果?请各举一例。他们身上体现出的共同精神品质是什么?(6分)(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1956~2020年中国航天科技发展的特点。(2分)(3)材料三反映出我国居民饮食发生了哪些变化?(2分)(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新时代中国发展之路”的认识。(4分)

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C解析:1942年,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提出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方针。解放区的文艺工作者深入工农群众,创造出一批优秀文艺作品,如赵树理的《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周立波的《暴风骤雨》等小说。大型歌剧《白毛女》也影响很大。选项C符合题意。故选:C。2.答案:A解析:A.20世纪50年代,我国高校进行院系调整,如调整后的天津大学下设土木建筑、电信、机械等7个工程系,20个专业和13个专修科,从综合型大学转变为多科性工业大学。这做的目的是培养经济建设专门人才。题干强调的“土木建筑、电信、机械等7个工程系”都属于当时国家亚需的经济建设专业。新中国以来,高等教育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发展。从整体上看,高等教育已形成相当规模,数量大增,学科门类比较齐全,布局结构日趋合理教育条件、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A符合题意;B依据题干信息“1952年”与1992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无关,排除;C.题干信息与航空航天事业无关,排除;D.贯彻落实双百方针是1956年与题干“1952年”无关,排除。故选:A。3.答案:A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据“新中国初期的教科书插图中有丰富的人物形象:工人头戴工作帽,身穿工作服,在工厂劳动;农民头包白毛巾,身穿圆领对襟或单衣,在农田、果园劳作;妇女一改此前的纤弱形象,呈现出劳动妇女的健康美。”可知,此举意在塑造社会的新风尚。选项A符合题意。故选:A。4.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时代精神,“铁人”王进喜、“党的好干部”焦裕禄、“两弹元勋”邓稼先等英雄模范人物都体现了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故选B项。5.答案:A解析:新中国成立后,为打破当时核大国的核垄断,增强国防实力,我国决定研制“两弹一星”。“两弹一星”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两弹”是指原子弹和导弹,“一星”则是人造地球卫星。“两弹一星”的成果研制是新中国国防事业获得发展的重要标志。它极大地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故选:A。6.答案:B7.答案:D解析:1986年3月,王大珩、王淦昌、杨嘉墀、陈芳允四位老科学家给中共中央写信,提出要跟踪世界先进水平,发展我国高技术的建议。这封信得到了邓小平同志的高度重视,经过广泛、全面和极为严格的科学和技术论证后,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了《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纲要》,从此,中国的高技术研究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故由材料“1986年,我国为加快高技术的发展,开始实施”,可知指“863”计划,故D项正确;1999年11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抓住时机,着手实施西部地区大开发战略,排除A项;“希望工程”是由团中央、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于1989年发起的以救助贫困地区失学少年儿童为目的的一项公益事业,排除B项;1995年5月6日,江泽民主席颁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首次提出在全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排除C项。故选D项。8.答案:B9.答案:C解析:莫言原名管漠业,生于山东高密县,中国当代著名作家莫言的代表作有《红高梁》《丰乳肥臀》、《檀香刑》、《蛙》等。2011年8月,莫言凭长篇小说《蛙》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2012年10月11日,莫言因其“用魔幻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和现代融为一体”,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据题干关键信息“诺贝尔文学奖颁给他”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篇《人民日报》报道中的“他”是莫言。C符合题意。故选:C。10.答案:D解析:分析题干,此题要求学生分析中国在世界事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作用的原因,总的来说国家地位的提高是以国家实力的增强为前提的,也就是说是以综合国力的提高为基础的,而其它三个选项也是中国在世界和平与发展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作用的原因之一,但与D项相比,D项是最根本的,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11.答案:D解析:“青蒿一握,水二升,浸渍了千多年,直到你出现。为了一个使命,执着于千百次实验。萃取出古老文化的精华深深植入当代世界,帮人类渡过一劫。呦呦鹿鸣,食野之蒿。今有嘉宾,德音孔昭”。以上感动中国颁奖词最适合的人选是屠呦呦。20世纪70年代初,屠呦呦领导科研团队发现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并因此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故选:D。12.答案:C解析:1965年9月,我国在世界上首次用人工方法合成牛胰岛素,胰岛素能促进全身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并抑制糖原的分解和糖原异生,因此,牛胰岛素有降低血糖的作用。这是“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为初衷的科技成果,C项正确;人造地球卫星、导弹核武器和“神舟五号”飞船是我国在航空航天和国防方面的成就,与“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不符,排除ABD项。故选C项。13.答案:B解析:根据图示内容可以看出,2013-2017年我国居民的人均支配收入在不断提升,这说明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B项正确;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不断提高并不能证明民主政治制度的不断完善、外交事业取得巨大成就,更不能说明国防和军队建设发展迅速,排除ACD项。故选:B。14.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就业制度改革,“铁饭碗”逐渐被打破,就业渠道不断拓宽,人们的就业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自主择业逐渐成为就业的主要形式,这要求人们不断学习,提高适应就业变化的能力;高校毕业生就业分配制度的改革,要求大学士真正转变就业观念,切实提升自身的综合竞争力;所以①③④符合题意,C项正确;“铁饭碗”逐渐被打破,有利于促进就业,提高劳动效率,是时代的进步,所以②错误,排除ABD三项。故选C项。15.答案:B解析:由所学知识可知,我国人口负增长带来的不利影响有劳动力严重不足,因此要提高人口素质,提高劳动力的素质来应对人口负增长,①正确,我国人口负增长是因为生育意愿较低,如果再次降低生育意愿,将会加重未来我国人口负增长的情况,故②错误,AC错误。加快老龄产业的发展有利于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减轻抚养负担,③正确;①③正确;即B正确。缩小社会保障的范围不利于解决养老问题,不适应对我国人口负增长的策略,④错误,D错误。故选B。16.答案:B解析: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生活在不断变化,社会在不断进步。根据“现代意义上的口述史学,实际上是通过有计划的访谈和录音技术,对某一特定问题获取第一手口述资料,然后经过筛选、比照、分析和辨伪,进行历史研究的方法及其成果”可知,“改革开放以来衣食住行的变化”可以成为适合应用口述史研究的一项。故选:B。17.答案:(1)从城镇到乡村,覆盖面不断扩大。原因: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人民群众的需要;党执政能力的提升。(2)医疗技术的发展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提供了条件;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为我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增长提供了条件。我国推进医疗保障体系建设为我国医疗水平提升和人民健康提供了条件。(3)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青蒿素的研制。解析:(1)根据材料一“20世纪60年代,国家已经把城镇工作人员纳入公费医疗系统;改革开放后,建立了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城乡医疗救助制度,使全民病有所医”概括可知,我国医疗保障体系的变迁是从城镇到乡村,覆盖面不断扩大。出现这一状况的原因是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人民群众的需要;党执政能力的提升。(2)材料一反映的是我国推进医疗保障体系建设;材料二反映的是我国医疗技术发展迅速;材料一、材料二的内在联系是医疗技术的发展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提供了条件;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为我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增长提供了条件。我国推进医疗保障体系建设为我国医疗水平提升和人民健康提供了条件。(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医学科技成果还表现在我国首先完成了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这在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屠呦呦发现青蒿素等。18.答案:(1)变化:颜色和款式由单一到丰富多彩;服装数量和质量都有明显提高;服饰由满足御寒的工具变成显示风度、展示个性的方式。(2)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促使新兴行业出现);促进了现代教育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学习方式。(3)改革开放后,经济发展,生活水平提高;人们思想观念的解放;科技的进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等。解析:(1)根据材料一“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蓝、黄、黑成为这一时期的主要色调,人们的服装进入了一个色彩单调的时期。”可知,服装的颜色和款式由单一到丰富多彩。据材料一“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西服、喇叭裤、牛仔衣裤超短裙等服装款式渐渐流行起来”可知,服装数量和质量都有明显提高,根据材料一“从过去的一衣多季到现在的一季多衣,中国人深埋几十年的爱美之心,开始在服饰上得以释放”可知,服饰由满足御寒的工具变成显示风度展示个性的方式。(2)根据材料二“新产业结构的出现代替了原有的传统产业结构”可知,科技进步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促使新兴行业出现);根据材料二“现代技术的应用和创新,使得学校的设备更为完善,教师可以依靠多媒体、网络等教学”可知,科技进步促进了现代教育的发展;根据材料二“人们开始由纸质书籍阅读转向了电子书籍阅读,极大程度改变了人们对文化的学习方式”可知,科技进步改变了人们的学习方式。(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这次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实行改革开放后,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思想观念的解放,科技的进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等是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社会生活变迁的主要原因。19.答案:(1)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2)国内生产总值飞速增长;国民收入大幅度提高。(3)变化:人们消费结构不断优化;休闲娱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法定节假日总天数从少到多。原因: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对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不断增长;政府关注民生;国家增加节假日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一种手段等。(以上答案意思相近、言之成理即可)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十一届三中全会。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关于真理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