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x专用)二轮专题复习附加题增分突破强化训练附加题增分突破三思密赏真-材料归纳、分析与鉴赏_第1页
高考语文(x专用)二轮专题复习附加题增分突破强化训练附加题增分突破三思密赏真-材料归纳、分析与鉴赏_第2页
高考语文(x专用)二轮专题复习附加题增分突破强化训练附加题增分突破三思密赏真-材料归纳、分析与鉴赏_第3页
高考语文(x专用)二轮专题复习附加题增分突破强化训练附加题增分突破三思密赏真-材料归纳、分析与鉴赏_第4页
高考语文(x专用)二轮专题复习附加题增分突破强化训练附加题增分突破三思密赏真-材料归纳、分析与鉴赏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增分突破三思密赏真材料归纳、分析与鉴赏一、材料概括分析题。改革本身就是利益格局的调整。处于攻坚期、深水区的改革,利益调整不再局限于“试验田”“特遣队”,而是涉及社会各阶层、各群体,延迟退休政策就是一个典型例子。故制定政策时需细细考量、慎重决定。还要看到,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应对人口老龄化,并非延迟退休“华山一条路”,也很难做到单兵突进。延迟退休政策的研究和制定,要重视倾听不同的声音,找到最大公约数,解决好群众反映突出的问题。“人的寿命有限,延迟退休就是让我们多交晚领,说到底还是个人吃亏。”这样的质疑表明,如果养老保险制度中“长缴多得”的激励机制缺位,人们对延迟退休政策的认可度、接受度,就

2、不会太高。“工作本就难找。延迟退休意味着岗位更少、年轻人工作更难寻。”这样的担忧提示我们:需要加快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第三产业,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尤其是培育适合中老年人的就业岗位,同时,彻底打破“铁饭碗”,推行能上能下的灵活用人机制。“同意延长退休年龄的,恐怕都是公务员和领导干部吧!”这种猜想的背后,反映了人们对行业收入分配不均的焦虑,对“谁会受益”的担心。因此,加快收入分配的改革,推进社会公平正义,才可能保证民生政策赢得民心。显然,今天的社会,不同群体的诉求复杂多样,矛盾交织交错,要确保政策科学,合理,可行,从前那种“几个人关在办公室里想办法”的研究机制显然行不通。广泛的社会讨论和充分吸收民意

3、必不可少。从公众的担忧处发现问题,在化解担忧中完善机制,应当是攻坚期决策的理性选择。(节选自人民日报)1.文中“找到最大公约数”的含义是什么?答:_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含义的能力。“公约数”是个比喻的说法,本义是一组数据中最大的约数,喻指不同群体中最大的共有利益。联系上下文的具体内容,“要重视倾听不同的声音”“解决好群众反映突出的问题”,提炼形成答案。答案最大限度考虑不同群体的诉求(充分吸收民意),找到各阶层、各群体利益的最大平衡点(最大程度得到民众的认可)。2.从选文看,延迟退休政策触及哪些反映突出的问题?答:_解析本题考查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先找准对应的答题区域,在文章中间部

4、分;再分析内容的构成,都是一条民众意见反映一个问题,共有三条,其核心部分是:养老保险制度中“长缴多得”的激励机制缺位;就业岗位本来就不多,年轻人更难找工作;行业收入分配不均。还可抓住“这样的质疑表明”“这种猜想的背后”等关键语句,整合概括形成。答案养老保险制度中“长缴多得”的激励机制缺位;就业岗位本来就不多,年轻人更难找工作;行业收入分配不均。3.怎样才能顺利推行延迟退休政策?请根据文意简要概括。答:_解析先用反推法,根据语意,作者认为延迟退休政策受到质疑,原因是“人们对延迟退休政策的认可度、接受度,就不会太高”,反推就是答案的第一点。再抓“同时”“因此”等关键语言信息,找到“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5、”“推行能上能下的灵活用人机制”“加快收入分配的改革,推进社会公平正义”等信息,加以组合即为答案。答案提高群众对政策的认可度、接受度;创造更多就业机会,不断完善机制;加快收入分配改革,推进社会公平正义。二、材料概括分析题。孙犁论贾平凹读孙犁的文章,如读石门铭的书帖,其一笔一画,令人舒服,也能想见到书家书时的自在,是没有任何疾病的自在。好文章好在了不觉得它是文章,所以在孙犁那里难寻着技巧,也无法看到才华横溢处。孙犁一生有野心,不在官场,也不往热闹地去,却没有仙风道骨气,还是一个儒,一个大儒。数十年的文坛,题材在决定着作品的高低,过去是,现在变个法儿仍是,以此走红过许多人。孙犁的文章从来是能发表了

6、就好,不在乎什么报刊和报刊的什么位置,他是什么都能写得,写出来的又都是文学。一生中凡是白纸上写出的黑字都敢堂而皇之地收在文集里,既不损其人亦不损其文,国中几个能如此?评论界素有“荷花淀派”之说,其实哪里有派而流?孙犁只是一个孙犁,孙犁是孤家寡人。他的模仿者纵然万千,但模仿者只看到他的风格,看不到他的风格是他生命的外化,只看到他的语言,看不到他的语言有他情操的内涵,便把清误认为了浅,把简误认为了少。天下的好文章不是谁要怎么就可以怎么的,除了有天才,有夙命,还得有深厚的修养,佛是修出来的,不是练出来的。常常有这样的情形,初学者都喜欢拥集孙门,学到一定水平了,就背弃其师,甚至生轻看之心,待最后有了一

7、定成就,又不得不再来尊他。孙犁不是个写史诗的人,但他的作品直逼心灵。到了晚年,他的文章越发老辣得没有几人能够匹敌。举一个例子,舞台上有人演诸葛,演得惟妙惟肖,可以称得“活诸葛”,但“活诸葛”毕竟不是真正的诸葛。明白了要做“活诸葛”和诸葛本身就是诸葛的含义,也就明白了孙犁的道行和价值所在。(有删改)4.简要说明文中画线语句的含意。答:_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能力,抓住关键词“有野心”“不在官场”“不往热闹地去”“是一个儒”,结合对全文内容的理解,分点概括人物的人格品质。答案执着(始终不渝)追求文学的最高境界;淡泊功名利禄;不追求时尚、赶热闹;不避世;有学问、品德高尚。5.本文对孙犁

8、的作品有怎样的评价?答:_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文章结构脉络清晰,从第一段“读孙犁的文章,如读石门铭的书帖是没有任何疾病的自在”提取要点,可提炼概括“孙犁的文章写得自在”的特点。从第二段“他是什么都能写得,写出来的又都是文学”概括得出“孙犁的创作题材广”,从三、四两段的中心句、关键句也不难概括孙犁的作品的其他特点。答案孙犁的文章写得自在;孙犁的创作题材广;孙犁的文章有深厚的修养;孙犁的作品直逼心灵,晚年的文章越发老辣。三、材料概括分析题。欣赏中国书法,意义存在于忘言之境。在这种纯粹线条美与结构美的魔力的教养领悟中,中国人可有绝对自由贯注全神于形式美而无庸顾及其内容。在这片绝对自由

9、的园地上,各式各样的韵律的变化,与各种不同的结构形态都经尝试而有新的发现。中国之毛笔,具有传达韵律变动形式之特殊效能,而中国的字体,以千变万化的结构布置,留待书家自己去决定创造。如是,中国文人从书法修炼中渐习的认识线条上之美质,像笔力、笔趣、蕴蓄、精密、遒劲、简洁、厚重、波磔、谨严、洒脱;又认识结体上之美质,如长短错综,左右相让,疏密相间,计白当黑,条畅茂密,矫变飞动,有时甚至可由特意的萎颓与不整齐的姿态中显出美质。因是,书法艺术齐备了全部完美观念的条件。中国书法探索了每一种可能出现的韵律和形式,这是从大自然中捕捉艺术灵感的结果,尤其是从动植物方面。每种动物都有其运动机能的和谐,每种植物都有其

10、美的素质。中国文人接触了这些,把其神韵融会于自己的书法中。自然界的美是动态的美。中国书法的美是动的,它表现生动的美,具有生气,同时也千变万化无止境。这种动力的美正是理解中国书法的钥匙。波动的动力原理生发出一种结构原理,这是理解中国书法的要旨。现代的艺术为寻求韵律而试创结构上新的型体,然至今尚无所获。现代艺术家们,如果你研究下中国书法,也许能够获得新的启示。(节选自林语堂中国书法,有删改)6.为什么说中国“书法艺术齐备了全部完美观念的条件”?请分点概括。答:_解析“因是,书法艺术齐备了全部完美观念的条件”一句,“因是”一词明示了答案的信息区间在此句之前的第一段中,根据“而”“如是”和分号,明确为

11、三个方面的原因,用文中的语句分点概括即可。答案使用的是能够传达韵律变动形式的毛笔。书家笔下是以千变万化的结构布置留待其决定创造的字体。中国文人从书法修炼中渐习的认识到线条、结体等的美质。7.根据文意,概括中国书法中所融会的“神韵”的具体内涵。答:_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的能力。“神韵”的具体内涵由该词语前的起指代作用的代词“其”“这些”,可以推知为“每种动物都有其运动机能的和谐,每种植物都有其美的素质”一句中的“动物的运动机能的和谐、植物美的素质”。如果照搬原句,则没有真正提炼概括出所融会的“神韵”的本质。答案动物运动机能的和谐、植物美的素质。8.在作者看来,中国书法可以给志在

12、创新但迄今尚无所获的现代艺术家们以怎样的启示?为什么?答:_解析结合文章第二段的相关信息和关键句,明确中国书法“从大自然中捕捉艺术灵感”“自然界的美是动态的美。中国书法的美是动的,它表现生动的美”,可推知给志在创新但迄今尚无所获的现代艺术家们的启示是:“回归自然,亲近自然”。利用反推法,原因即为前面两点。答案回归自然,亲近自然。因为:中国书法正是从大自然中尤其是从动植物身上捕捉到了艺术的灵感。中国书法的动态美正是源自自然界所具有的动态美。四、材料概括分析题。一年来,京津冀地区空气达标的天数不到四成。于是,盼望“风局长上任”的调侃,屡在手机间流传。但是,治霾,岂能真的“让一切随风”?近几年,我国

13、高耗能、高污染产业发展迅速且集中度高,吊诡之处在于,这些产业往往就是当地的利税大户、经济引擎,如何兼顾发展与环保,确实是一道难题。发达国家常通过转移污染产业的办法维系自己的蓝天白云,这招我们很难克隆。内部转移并不能解决问题,大城市病症稍轻,中小城市和乡村接过污染之棒,问题会更加棘手。此外,城市的规模效应、集中效应除了带来财富的几何级增长外,也带来了交通拥挤、排放集中等副效应。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加起来占全国面积的8%,而污染物的排放量,却占全国的30%。汽车保有量的逐年提升、汽车拥堵带来的尾气超排、施工扬尘等都是影响空气的因素。再次,随着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推进,越来越多的人居住于城市,人们动

14、必有车、居必各种电器伺候着,一点也不愿意放弃舒适度。并遵循“用了就扔”哲学,以清省有节的生活理念为过时,一边骂污染,一边不遗余力制造污染,那多少就有点南辕北辙了。以我们的自然资源拥有量和人口规模,如果低碳、绿色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只停留在口头上,那么,恐怕只能徒叹“俟河之清,人寿几何”。9.造成我国雾霾污染有哪些因素?请简要概括。答:_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用层次分析法,理清文章第二段的层次要点,可以借助“此外”“再次”等体现层次的关键词,筛选造成我国雾霾污染的因素,完整地找出解题所需要的信息,要点概括要全面。答案高污染产业发展迅速且集中度高。城市规模过度集中(交通拥挤、排放集中

15、)。汽车保有量逐年提升。施工扬尘。人们追求奢华的生活理念(过分追求生活舒适度)。10.如何理解“俟河之清,人寿几何”?答:_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能力。该句为文言句,首先,要解释句子的本义。其次,根据句子所处的位置,句子还有总结全文升华主题的作用,还要从上下文和文章主旨的角度来理解其含意。答案人的寿命很短,等待黄河变清是不可能的。治理雾霾(污染),不能等待。不要一边骂污染、一边不遗余力制造污染。低碳、绿色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不能只停留在口头。11.结合材料,说说如何治霾。答:_解析筛选出造成我国雾霾污染的因素后,针对因素(原因),如何治霾的办法不难回答,如“高耗能、高污染产业发展

16、迅速且集中度高”,就要“改变粗放式产业的发展模式”“分散高污染产业”“城市规模过度集中”就要“合理规划城镇化建设”,具体解决办法,只要言之成理即可。答案改变粗放式产业的发展模式。转型升级产业结构。分散高污染产业。合理规划城镇化建设。治理交通拥堵、施工扬尘。倡导清省有节的生活理念。从我做起,躬行实践。增分突破二博闻强志名著阅读与简析一、名著阅读题。1.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A.泰戈尔飞鸟集中的一些篇章,通过对无名花朵、绿叶等的礼赞,倡导一种为创造美好生活而默默献身的人生精神。B.子夜中,当吴荪甫等待公债市场斗争能传来好消息时,王和甫却打电话告诉他,屠维岳已将资金投给了赵伯韬,这

17、让吴荪甫深感大势已去。C.老人与海的故事情节首尾呼应:开端是小男孩曼诺林在黎明时分送圣地亚哥出海;结尾是圣地亚哥扛着工具回来,小男孩再来看他。D.阿Q正传中写阿Q临死前,感到最遗憾的事有两件:一是画押时,圆圈没有画圆;二是游街时,没有唱出几句戏。E.三国演义中写诸葛亮出山时,先写司马徽推荐,后写徐庶再荐,之后用刘备三顾茅庐等情节来铺垫请出诸葛亮。解析B项,将资金投给赵伯韬的是杜竹斋。E项,徐庶和司马徽的位置应对调。答案BE2.简答题(1)红楼梦第三十二回“诉肺腑心迷活宝玉”中湘云、袭人劝说宝玉,宝玉听了大觉逆耳,并称赞林黛玉从来不说这样的混账话。他们跟宝玉说了什么混账话?黛玉听到宝玉的表白后又

18、喜又惊,又悲又叹,请具体说明原因。答:_ (2)“改良!改良!越改越凉,冰凉!”这是茶馆中谁的台词,他为什么要这样说? 答:_解析(1)本题考查红楼梦第三十二回“诉肺腑心迷活宝玉,含耻辱情烈死金钏”中经典的一段,关键要熟悉故事情节,并且要关注情节的细节,不要因为细节的出入而失分。如黛玉心里又喜又惊又悲又叹的原因就是一个易忽视的细节。(2)“改良!改良!越改越凉,冰凉!”这是茶馆中裕泰茶馆的伙计李三的一句经典台词,道出了普通百姓对改良主义的切身感受。改良主义者没有从根本上推翻不合理的社会制度,改良主义的不彻底性使百姓刚刚沸腾的热血又逐渐冷却下来。在这里老舍先生巧用谐音,借李三之口道出了当时下层人

19、民的心声。当然,还有李三对茶馆老板王利发的不满。概括时应结合作品的背景和人物形象,力求回答全面。答案(1)叫他走仕途经济之路。所喜,果然是个知己;所惊,不避嫌疑称赞;所悲,父母早逝,无人做主;所叹,你我为知己,自己有病,无缘长久。(2)李三。一是对政治不满。政治的改良没有让社会好转,反而让百姓的生活越变越差。二是对王利发不满。茶馆改良致使活儿增多,但王利发既不涨工资也不添人,李三不痛快。二、名著阅读题。3.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A.王熙凤设“调包计”定下宝玉和宝钗的婚事后,黛玉无意中从紫鹃处得知了消息,从此一病不起。绝望之中的黛玉亲手将代表她纯真爱情的诗帕焚毁,切断一切与所爱

20、的人的关联。B.子夜通过吴老太爷的死亡、老乡绅曾沧海个人与家庭生活的急剧变化、冯云卿的进城及其堕落等表现乡村暴动对社会生活秩序的影响和改变。C.茶馆的语言既符合人物的个性特征,也反映了一定的社会现实。比如第二幕中,报童向王利发推销报纸,王利发问报童:“有不打仗的新闻没有?”这句话反映了政局动荡、军阀混战的现实。D.呐喊塑造了一群独特的母亲形象:药中的华大妈、明天中愚昧而充满质朴母爱的单四嫂子,风波中生性懦弱隐忍的七斤嫂,社戏和兔和猫中和蔼可亲、勤劳善良的“我的母亲”。E.老人与海描写了主人公圣地亚哥驾一叶小舟在海上捕大马林鱼时与困难作斗争的过程,作品表现出来的硬汉精神具有象征意义:这样的硬汉,

21、“你尽可能把他毁掉,但就是打不败他”。解析A项中应为“黛玉无意中从傻大姐处得知了消息”。D项中七斤嫂生性刁蛮泼辣。答案AD4.简答题(1)“古怪形容异,清高体貌疏。语倾三峡水,目视十行书。胆量魁西蜀,文章贯太虚。百家并诸子,一览更无余。”这首诗写的是三国演义中的哪一个人物?请简要叙述“目视十行书”所写的事件。答:_ (2)子夜第七章结尾写到:“他(吴荪甫)已经突破了重围,在两条战线上都得了胜利;李玉亭报告的什么大计画也不妨说是大阴谋,此时在这胜利光下也不再能够威胁吴荪甫了。”吴荪甫在哪两条战线上取得了胜利?李玉亭报告的“大计画”指的是什么?答:_解析(1)“语倾三峡水,目视十行书”指的是张松,

22、他是曹操的谋士。“目视十行书”所写的事件见三国演义第六十回。事件概括要全面,注意交代前因后果。(2)本题考查对名著情节的识记和概括能力,特别要对子夜第七章的情节以及其他相关情节非常熟悉。答案(1)张松。杨修为了让张松知道曹操的才能,让手下拿来曹操的兵书孟德新书,张松从头至尾看了一遍,笑话说这本书是战国时无名氏所作,蜀中小儿都能背诵如流,并将孟德新书从头至尾朗诵一遍,无一字差错。(2)两条战线:厂里工潮已经解决;公债市场上首战告捷。大计画:金融资本家打算在工业方面发展势力,以金融资本支配工业资本。三、(x徐州三模)名著阅读题。5.下面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A.红楼梦中,贾赦将迎春许给

23、孙家,贾母不十分称意,只说“知道了”;贾政深恶孙家,劝谏过两次,贾赦不听;宝玉见邢夫人将迎春接出大观园,越发扫了兴。B.茶馆中,秦仲义因一句“大清国要完”就被抓去坐了一年牢,后来凭力气靠卖菜为生,最终穷困潦倒,绝望地喊出:“我爱咱们的中国呀,可是谁爱我呢?”C.三国演义中,曹操中了陈宫计策后,将计就计,诈死诱吕布来攻,设伏兵于马陵山,大败吕布,双方因蝗灾而罢兵。D.飞鸟集中,“思想掠过我的心头,仿佛群群野鸭飞过天空,我听到了它们振翅高飞的声音”,泰戈尔的这几句诗便是“飞鸟集”名字的由来。E.阿Q正传中,阿Q从城里回到未庄,向村民廉价推销他的赃物。赵太爷虽然怀疑这些东西来路不正,但出于贪便宜的心

24、理,托吴妈即刻去找阿Q。解析B项应为“常四爷”;E项应为“赵家托邹七嫂即刻去寻阿Q”。答案BE6.简答题(1)请简述三国演义中两次孙刘联盟的背景与形成过程。答:_ (2)子夜中的赵伯韬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答:_解析(1)本题考查对名著情节的识记和概括能力,答题时往往会因细节的出入而失分。曹操南征荆州,其势如破竹;刘备败走当阳,求救于江东。江东集团面临着两个选择:其一,帮助刘备,共击曹操,但帮助刘备就等于是养虎为患;其二,不帮刘备,却又面临着曹操进而进攻江东、唇亡齿寒的风险。最终,他们结成了“孙刘联盟”。注意两次联盟的背景和形成过程要分开回答。(2)对作品的具体情节要熟悉,对赵伯韬的身份和性格特点

25、要作一定的概括,特别是其复杂的身份要分点明确。答案(1)第一次:背景,曹操败袁绍,挥师南下,准备统一天下;刘琮不战而降,刘备退守夏口,东吴投降之风气日盛。形成过程,诸葛亮江东舌战群儒,第一次孙刘联盟形成。第二次:背景,刘备夷陵失败,遗诏托孤;曹丕欲联吴攻蜀,孙权欲联蜀攻曹。形成过程,西蜀派邓芝出使东吴,东吴亦派张温入川答礼,第二次孙刘联盟形成。(2)美国垄断资产阶级的走狗,反动(蒋介石)政权的掮客,公债市场的投机商,(私生活)荒淫腐朽的买办资本家。四、名著阅读题。7.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A.三国演义中多次写到水攻计:曹操水淹下邳捉了吕布,又决漳河水大胜袁术的人马;关羽“水淹七

26、军”大胜曹操十万大军,活捉了于禁,刀斩了庞德。B.边城中穿插了对歌、提亲、赛龙舟、舞狮子、燃烟火、捉鸭子等诸多民俗风情的描写,创造了一个田园牧歌式的、超越世俗的诗化世界。C.吴荪甫发展民族工业的雄心只是一个无法实现的幻想,在赵伯韬的大规模经济封锁之下,“双桥王国梦”“实业王国梦”先后破灭,公债市场上的斗争更是一败涂地。D.哈姆莱特善用巧合:波洛涅斯躲在挂毯后偷听王子与王后的谈话,却被王子误杀,一剑刺死;克劳狄斯预谋用毒酒毒杀哈姆莱特,却被王后误喝,致其当场身亡。E.飞鸟集中很多诗句选用小草、落叶、飞鸟、星辰、河流等意象,通过奇特的想象和形式多样的修辞手法,表达诗人对神、自然和生命的热爱。解析A

27、项“袁术”应为“袁尚”,C项“双桥王国梦”破灭与赵伯韬无关。答案AC8.简答题(1)“痛恨高贤不再逢,临岐泣别两情浓。片言却似春雷震,能使南阳起卧龙。”诗中“泣别”的是三国演义中的哪两位人物?他们分别的原因是什么?末两句写的是什么事?答:_ (2)红楼梦中写探春理家,作者给探春、宝钗冠以“敏探春”“时宝钗”的称号,请说明“敏”和“时”的含义及具体表现。答:_解析(1)这首诗见三国演义三十六回“玄德用计袭樊城,元直走马荐诸葛”。刘备在徐庶的计谋下成功击败曹仁,夺取了樊城,曹仁败回许昌后向曹操禀告是徐庶用计(当时徐庶假名单福),曹操便采用程昱之计扣押了徐庶母亲,程昱诈称是徐庶好友骗得徐母手迹,程昱

28、伪书一封给徐庶,逼他背刘投曹,徐庶爱母心切离开了刘备,但他临走时向刘备推荐了诸葛亮(徐庶字元直),并在去许昌途中拜访了诸葛亮,希望他能辅佐刘备,当然了,诸葛亮没同意,才有了后来的三顾茅庐,另外,徐庶母亲见儿子为己弃明投暗,怒斥儿子后自杀了,徐庶恐羞于世人没有重返刘备阵营,但他也没有向曹操出谋划策,这就是所谓的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这首诗既赞扬了刘备思贤若渴的心情,也赞扬了徐庶荐贤的美德。(2)“敏”赞探春之机敏,“时”言宝钗之合时。分析探春和宝钗的人物形象,特别要熟知第五十六回“敏探春兴利除宿弊,时宝钗小惠全大体”的内容,人物的具体表现分点作答。答案(1)刘备、徐庶。徐庶在逃难中投奔刘备,为他出

29、谋划策打败曹仁。曹操用程昱计,囚禁徐母。程昱仿徐母笔迹写信骗徐庶至许都。临行前徐庶向刘备推荐诸葛亮。(2)“敏”赞探春之机敏,“时”言宝钗之合时。探春:目光敏锐,洞察贾府隐患;行事敏捷,处理干练,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贾府的问题。宝钗:对探春的改革措施适时作了补充,让那些妈妈们能贴补自己,得些好处。综合提升练综合提升练(一)本试卷满分16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每小题3分)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自古以来,中国人都是以道德视角谈贪污问题,认为要_贪污,必须提高官吏的道德水准,使他们有一种清澈如水的_,才可以一文不取。这些都是道德性手段,而不是制

30、度性手段,因此封建王朝才出现大家都说清廉,但人人都_的恶果。A.防治节操口是心非 B.防止节操阳奉阴违C.防止情操口是心非 D.防治情操阳奉阴违解析防治:预防和治疗(疾病等);预防和治理(灾害等)。防止:预先设法制止(坏事发生)。节操:气节操守。情操:由感情和思想综合起来的、不轻易改变的心理状态。口是心非:嘴里说的是一套,心里想的又是一套,心口不一致。阳奉阴违:表面上遵从,暗地里违抗。答案B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变革是当今时代的主题。科技飞速发展,全球化日益频繁,人们的交往日趋便捷,整个社会的变革速度远远超过以往任何时代。B.近年来,高校招生多以“男神”“女神”为宣传

31、点,有人尽管质疑这种方式,但在另外一些人看来,这种宣传方式给人以视觉冲击力,具有更好的宣传效果,值得肯定。C.延长售票期的新举措有力地打击了“黄牛”,方便了铁路部门的统筹调配,改善了乘客的购票乘车体验,深受广大乘客所喜爱。D.台湾地区地方公职人员选举结果11月29日揭晓,国台办发言人表示,希望两岸同胞珍惜两岸关系来之不易的成果,共同维护并继续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解析本题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A项,搭配不当,“全球化”与“频繁”搭配不当。B项,“有人尽管质疑这种方式”语序不当,应为“尽管有人质疑这种方式”。C项,“深受广大乘客所喜爱”句式杂糅,可改为“深受广大乘客喜爱”或“深为广大乘客所喜爱”。

32、答案D3.下列交际用语使用不得体的一项是()A.今日厂家平价促销,机会难得,敬请惠顾!B.舍弟光临寒舍,真乃蓬荜生辉,不胜荣幸!C.请恕我直言,你的做法我不敢苟同,敬请三思!D.久仰您的大名,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解析对别人称比自己小的家人时冠以“舍”,这里称呼的是对方,因此错误。答案B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在摆脱野蛮进入文明阶段后,中华先民就一直是生机勃勃、活跃发展的。_;_。_,_。_。_,并且具体表现为文化区域的造就、经济重心的形成、政治中心的变迁。从而在文化上表现为多样性,经济上表现为不平衡性,政治上则表现为追求统一性经过凝结升华后,又从中原散发

33、到东、西、南、北各方位于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就一直存在所谓东西南北中的问题正是这种持续的文化交流,推动中华文明不断丰富文化、经济和政治的表现不一,便不断酝酿出种种社会矛盾各地先民创造出绚烂的文化,随后从西到东、从南到北传播,进而汇聚在中原A. B. C. D.解析句中的“各地先民”承接上文,指出文化发展的地理跨度,紧接叙述发展的方位,谈文化交流发展的意义,谈“中华文明不断丰富”的表现,谈政治、经济、文化表现不一的结果,得出历史结论。答案D5.阅读下面这幅漫画,对它的寓意理解最贴切的一项是()A.人如果蒙上眼睛,就看不到前面的危险。B.谁欲加害于人,必将祸害自己。C.利益面前,朋友之间也会就变得尔

34、虞我诈。D.人与人之间的利益总是相连的。解析从图画中可以看出右边一个人蒙着眼睛站在高凳上,左边的人想踢倒凳子,两个人的脖子上都套着绳索,中间有滑轮将绳子相连。A项,强调蒙上眼睛,只关注了右边的人,理解片面。C项,“尔虞我诈”表示两人都想加害对方,不符合右边人的做法。D项,强调相连是对的,但说利益相连不对,图画中显然强调的是生死。B项,侧重于左边人的行为,方向正确,害人最终害己符合绳套的寓意。答案B二、文言文阅读(18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掌广西道监察御史管君墓表 清陆继辂君姓管氏,字缄若,所居曰韫山堂,故韫山之字特著。君乾隆三十九年举人,四十三年进士,引见以主事用,分户部行走。旋

35、补山东司,充军机章京。六十年,改x道监察御史,奏留军机处。嘉庆三年,转掌广西道。故事,部郎充军机章京者,改官御史,即罢直。君少读史,慕汲黯、朱云之为人。及成进士,金坛于文襄公实为总裁。文襄好士,所援引,或数年至卿贰;君旅进旅退,未尝得求见以所能自异。文襄卒,和珅浸用事,君益忧愤,每与同官论前代辅臣贤否,语讥切无所避。和珅微有闻,而章佳文成公方倚君如左右手,猝未有以中伤君。君既擢御史,则大喜。夜起,彷徨中庭,构疏稿未成,而仍留军机处命下,俞文成公请也。君废然入谒文成公,自言愧负此官。文成知君意,慰之曰:“报称行有日耳,何必汲汲以言自见耶?”盖文成期君大用,不欲君以击奸获谴,其用意至深。君亦感悟,

36、稍自韫晦,而讽谕之意一以寓之于诗,今所传韫山堂集是也。后四年,朝廷行大赏罚。薄海臣民,欢呼相告语,而君已前殁,不及见。呜呼!可哀也已。 卒于嘉庆三年十一月十二日,春秋六十有一。子学洛,候选加州,后君十一年卒。孙绳莱,慷慨尚气节,习君者,以为酷似君。用形家言,于君既葬之十八年,始立石君墓而征文于继辂。继辂既与绳莱游处,又多获交于君及门弟子,熟闻君之志行,不可以不文辞。因系以辞曰: 君子小人,消长固有时耶?胡四凶之诛殛,必有待于重华?呜呼!君虽赍志以殁,而庆慰之意,当无间于死生。后之人尚读君之遗诗,而信余言之有征。【注】 汲黯、朱云:汉代名臣,以直言敢谏著称。于文襄公:于敏中,官至大学士,谥文襄。

37、卿贰:卿的副职。章佳文成公:名阿桂,姓章佳氏,满洲正白旗人,军功卓著,谥文成。形家:风水先生。重华:虞舜号重华。此喻清仁宗。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和珅浸用事浸:逐渐。B.构疏稿未成 构:构思,写作。C.薄海臣民,欢呼相告语 薄:通“博”,广阔的。D.君虽赍志以殁 赍:怀着,抱着。解析薄:逼近。答案C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襄公于敏中喜欢推荐读书人做官,而管君在文襄公门下与其他弟子同进同出,不曾单独求见以表现自己与众不同的才能。B.和珅掌权时,管君在其他官员面前公开直接讥讽他,和珅听到了,想要中伤他,只是碍于章佳

38、文成公十分器重他而没有得逞。C.管君孙子绳莱酷似管君的秉性,作者与管君和他的后代交往颇多,对管君的心志言行十分了解,不忍心推辞管门后代对自己撰写碑文的要求。D.作者认为,管君在世时小人当道,没有来得及看到朝廷铲除奸臣就去世了,实在可惜,但奸臣铲除也算是告慰了管君的英灵。解析B项,错误在于“管君在其他官员面前公开直接讥讽他”,原文是“每与同官论前代辅臣贤否”,由此可见是议论前朝的辅臣,而不是直接讥讽和珅。答案B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故事,部郎充军机章京者,改官御史,即罢直。(4分)译文:_ (2)报称行有日耳,何必汲汲以言自见耶?(4分)译文:_答案(1)按照旧例,各

39、部郎官担任军机章京的人,如果改任御史,就免除在朝廷值班的职责。(2)要报答(朝廷的恩德),做个称职的臣子,将来总会有那一天的,何必急切地用言语表现出自己的见解呢?9.用一个四字短语概括管君的主要品质。(4分)答:_解析解答此题,要在整体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针对文中管君的行为加以概括。文中有“慕汲黯、朱云之为人”,根据注释可知,他们以“直言敢谏”著称,从下文也可以概括出管君的此品质。答案刚烈正直(直言敢谏)【参考译文】先生姓管,字缄若,所居住的房子叫韫山堂,所以“韫山”的斋号特别有名。管君是乾隆三十九年的举人,四十三年中进士,朝见皇帝后任用为主事,分派到户部做事。不久,填补山东司的空缺,担任军

40、机章京。乾隆六十年,改任x道监察御史,由军机大臣上奏,仍然保留军机章京的职务。嘉庆三年,转而掌管广西道。按照旧例,各部郎官担任军机章京的人,如果改任御史,就免除在朝廷值班的职责。管君少年时候读史书,仰慕汲黯、朱云直言敢谏的行为。到他中进士时,是金坛人文襄公于敏中任主考官。文襄公喜欢读书人,由他引荐的人,有的几年就官至副卿;管君在文襄公的门下与其他弟子同进同出,但不曾单独求见以表现自己与众不同的才能。文襄公死后,和珅逐渐掌权,管君更加忧愁愤恨,常常与同僚议论前朝辅佐大臣是否贤良,言辞激切毫不避讳。和珅多少听说了些,但此时文成公章佳阿桂正倚重管君,把管君看作自己的得力助手,和珅一时也不能陷害管君。

41、管君被提拔为御史,心里很高兴。夜里起床,在庭院中徘徊,构思着奏章的草稿,还没有写出来,仍然留在军机处的命令就下达了,原来是朝廷准许了文成公的奏请。管君沮丧地前去拜见文成公,说自己愧对这样的官职。文成公知道他的心思,安慰他说:“要报答(朝廷的恩德),做个称职的臣子,将来总会有那一天的,何必急切地用言语表现出自己的见解呢?”文成公希望管君发挥更大作用,不想看着他因为上书抨击奸臣而获罪,文成公的用意很深。管君也有感悟,稍稍隐藏自己的心意,而把所有讽喻的意思都寄托在诗歌中,就是现在所流传的韫山堂集。四年后,朝廷施行大规模的赏罚措施(铲除和珅势力)。连靠海的臣民,都欢呼奔走,相互告知这个喜讯。但管君在此

42、之前已经去世了,没来得及见到。唉!真可惜啊!管君死于嘉庆三年十一月十二日,享年六十一岁。他的儿子管学洛,为候选知州,在管君逝世十一年后也去世了。孙子管绳莱,性格豪迈,崇尚气节。熟悉管君秉性的人,都认为他很像管君。因为风水先生的话,在管君入葬后十八年,才在他的墓前立碑,并向我索求碑文。我既然与管绳莱交游相处,又与管君及管门弟子多有交往,经常听说并熟悉管君的心志言行,不可以不为他写墓表。于是写了碑文说:君子和小人,彼此势力削弱和增长原本就有一定的时机吗?为什么四凶遭到诛伐,一定要等到明君出现呢?唉!管君虽然怀着远大的志向死去,但(我们奉献给你的)庆贺安慰的心意,应该不受生死界限的阻隔。后人还可以读

43、管君遗留下的诗文,那么就会相信我这篇文章中的话,而且可在诗里得到证明。 三、古诗词鉴赏(11分)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南乡子【注】陆游归梦寄吴樯,水驿江程去路长。想见芳洲初系缆,斜阳,烟树参差认武昌。愁鬓点新霜,曾是朝衣染御香。重到故乡交旧少,凄凉,却恐他乡胜故乡。【注】南宋淳熙五年(1178年),陆游自蜀东归。这首词为临近武昌时舟中所作。(1)简要说明“归梦寄吴樯,水驿江程去路长”在全词中的作用。(3分)答:_(2)诗人在舟中主要想了哪些事情?请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3分)答:_(3)“却恐他乡胜故乡”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5分)答:_答案(1)交代自己在归途

44、中;表达急切归乡的心情;引出下文。(2)初到武昌时的情景;仕途经历;想象重回故乡的情形。(3)表达了诗人想回到故乡又怕回到故乡的矛盾心情。诗人久别故乡,迫切希望回乡,但又担心故乡交旧离散反而勾起比客居他乡更深的寂寞与伤感。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_。(诗经蒹葭)(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_。(陶渊明桃花源记)(3)_,官盛则近谀。 (韩愈师说)(4)_,望帝春心托杜鹃。 (李商隐锦瑟)(5)余音袅袅,不绝如缕。_,泣孤舟之嫠妇。 (苏轼赤壁赋)(6)_,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7)防民之口,_

45、。(国语周语上)(8)海纳百川,有容乃大;_,无欲则刚。(林则徐)答案(1)在水之湄(2)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3)位卑则足羞(4)庄生晓梦迷蝴蝶(5)舞幽壑之潜蛟(6)舞榭歌台(7)甚于防川(8)壁立千仞五、现代文阅读(一)(20分)(x苏州期末)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5题。 河上柳废名陈老爹向来是最热闹没有的,逢着人便从盘古说到如今,然而这半年,老是蹲在柳树脚下,朝对面的青山望,仿佛船家探望天气一般。问他,“老爹,不舒服了吧?”他又连忙点头,笑着对你打招呼。这原因很容易明白,就是,衙门口的禁令,连木头戏也在禁止之列了,他老爹再没有法子赚钱买酒,而酒店里的赊欠,又一天一天地催。清早起来,太

46、阳仿佛是一盏红灯,射到桥这边一棵围抱不住的杨柳,同时惹得你看见的,是“东方朔日暖”“柳下惠风和”褪了色的红纸上的十个大字这就是陈老爹住的茅棚。这红纸自然是一年一换了;而那字,当年亏了卖春联的王茂才特地替老爹选定老爹得意极了,依例出四十文大钱且加成一条绳串,另外还同上“会贤馆”,席上茂才公满口的“古之贤人也”。陈老爹也想到典卖他全副的彩衣和锣鼓,免得酒店的小家伙来捣麻烦,然而天下终当有太平之日老爹又哼哼地踱出茅棚了。 “真真反变!连木头戏”太阳正射屋顶,水上柳阴,随波荡漾。初夏天气,河清而浅,老爹直看到沙里去了,但看不出什么来,然而这才听见鸦鹊噪了,树枝倒映,一层层分外浓深。老爹用了平素的声调昂

47、头唱: “咿呀,我” 劲太大了,本是蹲着的,跌坐下去。那鸦鸦正笔直地瞥见,绿叶青天,阳光使得眉毛不住地起皱,渐渐地不能耐了,拱着腰,双手抱定膝头。 “三天没有酒,我要斫掉我的杨柳”说到这里,老爹又昂一昂头: “不,你跟我活到九十九,箱子里我还有木头。”接着是平常的夏午,除了潺潺水流,都消灭在老爹的一双闭眼中。老爹的心里渐渐又滋长起杨柳来了,然而并非这屏着声息蓬蓬立在上面蔽荫老爹的杨柳到现在有了许多许多的岁月。漆黑的夜里,老爹背着锣鼓回来,一走一窜地唱: “驼子妈妈不等我上床了,桥头上一柱灯笼,驼子妈妈给我照亮了。”灯笼就挂在柳树上,是因为老爹有一回险些跌到桥底下去了,驼子妈妈就办了一枝烛,忖着

48、时分,点起来朝枝头上挂。从此老爹更尽量地喝,驼子妈妈手植的杨柳,也不再只是受怨这以前,一月两遭生意,缺欠不得,否则是黑老鸹清早不该叫,“不是你的杨柳,老鸹哪里会来呢?”杨柳一年茂盛一年那灯笼,老爹不是常说,可怜的妈妈最后还要嘱咐,带去而又记得点回吗?清明时节,家家插柳,住在镇上的,傍晚都走来攀折,老爹坐在门槛: “密叶就好,不伤那大”人散夜静,老爹自己也折一枝下来,明天早起,把桌子抹得干净,一枝劈成两份,挨着驼子妈妈的灵屋放。老鸹自然是常有的,但生意十分顺遂,门锁却被人偷开了几次不消说是归家晚了。最使得老爹伤心的,要算那回的大水。梅雨连绵,河水快要平岸,老爹正在灶里烧柴,远远沙岸倒坍,不觉抬起

49、头来,张耳细听,只听得吼吼的是水声,但又疑心耳朵在作怪;雨住的当儿,踏着木屐,沿茅棚周围四看沙地被雨打得紧结,柳根凸出,甚是分明,一直盘到岸石的缝里去了。 “还是驼子妈妈想得”老爹伸一伸腰,环抱着臂,而眼睛,同天云低处的青山一样,浸在霭里了。这晚比平常更难熟睡,愈到中夜,愈是清醒,清醒得害怕了!坝上警锣响屋背后脚步声 “陈老爹!赶快!快!”地保敲门。第二天,老爹住在祠堂。土坡企眺,一片汪洋,绿茸茸的好像一丛芦草,老爹知道是柳叶: “我的” “老爹!好睡呵?今天呢?老板骂我,说我是混玩一趟!”下午,老爹从镇上引一个木匠回来。霹雳一声,杨柳倒了,老爹直望到天上去了,仿佛向来没有见过这样宽敞的晴空。

50、而那褪了色的红纸,顿时也鲜明不少。1925年4月(选自百年百篇经典短篇小说,有删改)【注】 木头戏,俗称木偶戏。东方朔,西汉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但当时的皇帝始终把他当俳优看待,不以重用。柳下惠,春秋时期鲁国人,孟子中说“柳下惠,圣之和者也”,所以他有“和圣”之称。 12.小说第一自然段有什么作用?(4分)答:_解析因为是“第一自然段”,所以既要考虑到它与标题的关系,也要考虑到它与下文的关系。而“作用”题除了结构上要考虑,内容上也绝不能忽视。“连木头戏也在禁止之列了,他老爹再没有法子赚钱买酒,而酒店里的赊欠,又一天一天地催”,说明老爹的身份与他生活状况的关联。答案点出柳树,与文题照应;交代主人公的

51、艺人身份;交代主人公窘迫的生活状况;为下文情节展开作铺垫。13.陈老爹为什么对褪了色的红纸上的十个大字“得意极了”?(4分)答:_解析“为什么得意极了”,显然是问原因,不能答因为王茂才特地替老爹选定,而是因为对联内容所反映的情况与老爹的角色身份、生活环境相关。答案这副对联一方面巧妙地写出了他居住环境的特点和他的日常生活状态:东方的屋宇阳光温暖,柳下之风也很和煦,这样的生活让他知足得意。另一方面,对联化用了两个历史人物,这两人都是古代名士,老人对他们很仰慕,所以很得意。14.小说的叙述看似有些时空错位,但还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展开的。请简要梳理小说的情节发展过程。(6分)答:_解析解答此题,审题是关

52、键,题干中“按照时间顺序”的字样,明示答案要体现时间的顺序,不应将错位的回忆放入其中。“清早起来”“太阳正射屋顶”“接着是平常的夏午”“下午”这些表时间变化的词语要抓牢。至于其他内容都是老爹的回忆:从“老爹的心里渐渐又滋长起杨柳来了”,到“我的”。而“老爹!好睡呵?今天呢?老板骂我,说我是混玩一趟”是酒店伙计把老爹从午睡中惊醒。答案清早起身,老爹看到茅棚上的对联,十分得意。上午老爹在茅棚外散步,为是否砍柳树矛盾踌躇。午后,老爹朦胧思睡,想起了和柳树有关的事情。下午,老爹找来木匠,砍倒了柳树。15.小说中“杨柳”这个意象反复出现,请联系全文探究这意象包含哪些意蕴?(6分)答:_解析因为全文标题、

53、内容都跟“杨柳”有关,“杨柳”既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也是人物情感的寄托。所以答题时需要从头到尾细细梳理,找出与“杨柳”有关的地方,挖掘蕴含其中的情感。答案茅棚边上的柳树,安静而美好,象征着老爹平静、自足的生活。柳树是驼子妈妈手植的,挂着灯笼的柳树、清明岸上的柳枝,这些都记录了他们老两口日常的生活,柳树见证了二人之间的深厚感情。深深扎根于泥土中的柳树,让老爹逃过洪水一劫;被砍倒的柳树又让老爹暂时摆脱了生活的窘境;柳树是老爹生活的物质依靠与精神寄托。六、现代文阅读(二)(18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8题。圆美爱默生眼睛是第一个圆,眼睛所见的地平线是第二个圆,圆这一基本图形在自然界无处不在,不胜

54、枚举。圆最能象征世界所蕴含的密码。圣奥古斯丁曾将上帝的本质描绘为一个圆,圆心无处不在,而圆周无处可觅。我们穷尽一生之力领会作为图形本原的圆的丰富含义。人们的任何行为都可以被超越。我们的一生都在探寻真理,围绕每一个圆都可以绘出另一个圆;自然界没有终极,每一个终点都是一个起点;每一处底部下面都另有一个更深的底部。世上任何事物都不会是永恒不变的。宇宙是运动变化的。“永恒”只是一个表示不同程度的概念。我们的文化也不过是一种占支配地位的理念。只要我们的理念转变了,它们就会随之消亡。古希腊雕刻早已不复存在,像冰雕一样消融殆尽,只剩下一些零星孤独的断片,好似六七月间阴谷的石缝中零零散散的残雪。开辟新事物的天

55、才又创造了别的东西。希腊字母流传得更久远一些,但也同样避免不了要遭受厄运,最终掉进新思想为所有的旧思想设置的不可逆转的深渊里。新大陆在这个古老的星球废墟上建立;新的物种在前代腐化的尸体上孕育;新艺术占据旧艺术的地位。铁路的发明让公路和运河相形见绌;蒸汽机取代了船帆,随即电动机又应运而生。开启每个人心灵的钥匙是他的思想。尽管看似桀骜不驯,他仍然有他遵循的舵轮。只有向他展示一个支配他原有观念的新观念,才能使他脱胎换骨。人生是一个自我进化的圆,从一个微乎其微的小圆永无止境地向四周扩展成新的更大的圆。这种圆的一轮换一轮的生成幅度取决于个人心灵的力量;因为每种思想在形成之后,这种思想的惰性力量使其自身停

56、滞在圆脊上,不断凝固僵化、自我禁闭。但是,如果心灵反应敏捷,力量强大,它将冲破这一阈限,向四周蔓延,在更深处扩展形成另一个轨道。人人都是下一个时代的预言者。每一个成果都遭到紧随其后的成果的挑战和审视。新的观念总是遭到旧观念的忌恨。但是人的目光很快就能适应新观念,因为人的目光和新观念是同一原因的不同结果。在这之后,新观念的有益无害渐渐被人认识。不用对新的归纳概括心怀畏惧。不要抵制它,因为它将完善、提升你的物质理论,正如它将完善、提升你的精神理论一样。没有激情,便不会成就惊天动地的宏图伟业。生活是精彩纷呈的,精彩源自放纵激情。历史上的辉煌时刻都是凭借思想的力量游刃有余地完成事业,如天才的杰作和宗教

57、的传播。我们永不满足、不懈追求的是忘却自我、感受震惊、丧失对永恒的记忆,不知所以地去开展事业;简而言之,去勾画出一个新的圆。选自流行哲理小品(外国卷),有删改16.文中说“圆最能象征世界所蕴含的密码”,联系全文,概括“圆”蕴含哪些丰富的密码。(6分)答:_答案自然世界是无法穷尽的;知识、真理是不断发展的;人的思想、精神是不断提升的(人生是不断进化、不断超越的)。17.请简要分析文章第二段的论述层次。(6分)答:_答案先提出论点“世上任何事物都不会是永恒不变的”;接着从理论上阐述这么说的原因;然后进一步举例论证观点。18.文中说“人生是一个自我进化的圆”,联系全文,请说说怎样才能使人生不断进化。

58、(6分)答:_答案要有强大的心灵力量、敏捷的心灵反应,要有冲破旧有力量禁锢、拥抱新观念的勇气,要有永不满足、不懈追求的激情。七、作文(70分)19.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但不可能走得很远,只有一群人才能走得更远。(非洲谚语)在这人世间有些路是非要单独一个人去面对,单独一个人去跋涉,路再长、再远,夜再黑、再暗也得独自默默地走下去。 (席慕容)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写作指导】非洲谚语强调“但”后面的内容,即:一个人不可能走得很远,一群人才能走得更远。它告诉我们:做事要有

59、合作及团队意识;众人智慧胜于个体力量;成功来自集体的团结及协作努力。席慕容的话强调个体走自己的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人生之路有些地方可以依靠别人,但有些路必须自己单独去走、去体验,即使路上有坎坷、挫折,也要坚持走下去,因为,这是人生不可缺少、无法替代的成长之路。两则材料说法各有侧重,可以把两则材料综合起来思考,也可以立足一则,兼顾另一则思考,但不能完全把两则材料对立起来看待和理解。附加题(满分:40分,考试时间30分钟)一、阅读材料,完成2022题。(10分)20.用“/”给下面画线的文言文断句。(限6处,6分)文章最妙,是目注彼处,手写此处。一部左传便十六都用此法若不解其意而目亦注此处手亦写此

60、处便一览已尽西厢记最是解此意。文章最妙,是目注此处,却不便写,却去远远处发来,迤逦写到将至时,便且住,却重去远远处,更端再发来,再迤逦又写到将至时,便又且住。如是更端数番,皆去远远处发来,迤逦写到将至时,即便住,更不复写出目所注处,使人自于文外瞥然亲见。西厢记纯是此一方法。(选自金圣叹读第六才子书西厢记法,有删改)一 部 左 传 便 十 六 都 用 此 法 若 不 解 其 意 而 目 亦 注 此 处 手 亦 写此 处 便 一 览 已 尽 西 厢 记 最 是 解 此 意 。答案一部左传/便十六都用此法/若不解其意/而目亦注此处/手亦写此处/便一览已尽/西厢记最是解此意。21.西厢记是元代杂剧作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